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模型
第十二章智力
图12-2 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模型
第十二章智力
二、现代智力理论
• 多元智力理论 • 智力的PASS理论 • 智力三元理论和成功
智力理论 • 情绪智力理论 • 我国学者的智力理论
第十二章智力
(一)多元智力理论
• 加德纳(Howard Gardner) • 人类的智力至少有8种
第十二章智力
组合性智力 经验性智力 情境性智力
Sternberg智力三元理论
第十二章智力
2.成功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是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 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个 体的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 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分析性智力、创 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这三个关键方面。
第十二章智力
(二)智力的PASS理论
戴斯和柯尔比(Kirby & Das,1990) “计划— 注意—同时性 加工—继时性加工”模 型 (planning-attentionsimultaneoussuccessive processing model) 简称PASS模型
第十二章智力
戴斯
智力的PASS理论
(五)我国学者的智力理论
林崇德教授的智力理论 李红教授的智力理论
第十二章智力
1.林崇德教授的智力理论
图12-3 思维结构图
思维结构应当包括: • 思维的目的 • 思维的过程 • 思维的材料或结果 • 思维的监控或自我
调节 • 思维的品质 • 思维中的认知 • 非智力因素
第十二章智力
2.李红教授的智力理论
第十二章 智力
第一节 智力概述 第二节 智力理论 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 第四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浅谈高中物理思维分析的学习策略
擦力的功。请看例题: 情境 :如 图3 所 示 ,水 平细杆 M N 、c D ,长 度均为L 。两杆 间距离为h ,M 、c 两 端与半圆形 细杆相连 ,半圆形细杆与M N 、C D 在同一竖直平 面 内,且Ⅲ 、c D 恰为半 圆弧在M 、c 两 点处的切
位移微元 皆为△S ,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 , , 。 P l 点:f l = ( m g —F 1 s i n 0 ) W 1 = : 一 f I △S
P , 点:f 2 =1 . t ( m g + F 1 S i n 0) W 2 = 一 f 2 AS
而W l + w 2 : 一2 u m g △S ,再对D C 、M N 全过程 摩擦力做功微元求和 ,得摩擦力总功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学 銮 . . l
浅谈 高中物 理, 黾 维 分 析 的 掌 习 策 略
江苏省姜堰 中学 鲁世 明
【 摘要 】物理 思维是 物理智力活动 的核 心,高 中物理教师在 物理教学 中要重 点指 导学生掌握以下六种 思维分析 的策略 :隔离法 与整体法相 结合 的思维策略、等效思维策
W f = 一 2 um g L。
1
再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w f - m g h = 0 壬m v 。 ,
‘
解得:v 0 = 4 2 g ( h + 2 u z )
通过 这个例题 ,使我们进一步感受 到了利 用微元 法思维策略解题 的巧妙 !微元法思维 策 略是一种科学的抽 象思维方法策略 ,也 是一种 数学 技巧,它有助于培养 微观的洞察力和宏 观 的驾驭力 。 六、近似处理 思维策略 实际 的物 理 现象 和物 理过 程 是十 分繁 杂 的。在 解决物理 问题 时,我们常常忽略 次要 因 素 ,抓 住主要矛盾 ,从而 简化 求解过程 ,并 且 得 出基本符合实 际情况 的结果 ,这种 思维方 法
路径依赖思维模型
路径依赖思维模型惯性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它可以导致你成功,也能让你平庸。
有这样一段话,"生命有限,不要在别人的思想中人云亦云;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你的想法;更不要让别人成为你生活的主宰者。
"工作上,这是我们坚持自我的一剂良药。
01在古希腊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大力士,他在一本尘封多年的书里看到这样一个秘密:波罗的海边有块巨大的宝石,如果能够找到,就可以拥有这个世界。
于是,这个人按照书里的记录,来到了海边。
他坚定信念,一定要找到那块宝石。
于是,这位大力士开始在石头堆里寻找,他抱起一块石头,看了一下,不是宝石,于是就扔进海里,而汹涌的海水会将石头冲走。
他沿着岸边行走,日复一日地寻找,抬起一块石头,看了一眼,发现不是宝石就扔到海里去,石头就会沉入大海。
开始,找到宝石的愿景让他十分兴奋,不知疲倦地寻找。
过了1个月,他感到困惑,开始怀疑是否能找到宝石。
过了半年,他已经麻木了,机械性地抱起石头,看了一下不是宝石,然后扔到海里。
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这一天,他抱起一块石头,这是一块截然不同的石头,在灰色的表面下闪烁着灿烂的光芒,正如书上所描述的那样。
对,就是这块宝石,他心中激动万分,但是习惯的力量让他做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动作——把宝石扔到了海里。
当他反应过来之后,他跳入海中,却不见宝石的踪影。
这就是惯性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当人们习惯于一种方式或行动时,就会发现自己很难改变它。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体会呢?每天吃完饭抽上一支香烟,如果今天不抽,就会感到极为不舒服。
你认为对的事情会一直去做,最后却发现,你的"认为"本身就是错的。
02为了采光的需要,也是为了安全的需要,在学校的楼梯转弯处都安装着透明的玻璃。
历经了漫长的暑假后,我们回到学校上班时,我发现在楼梯转弯处,都有蜜蜂尸横遍野的,让我好一阵痛惜。
我还看见有几只蜜蜂在玻璃上顽强地爬着,就是逃离不出去。
起初,我不明其理,只想着蜜蜂是那样的固执,一根筋,不会拐弯原路返回,只会在这里死磨烂缠,最终把自己给累死了。
物理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方法是指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
的问题,这种思维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可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物理思维
方法。
首先,物理思维方法强调观察和实验。
物理学家在研究自然现
象时,首先会进行大量的观察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理论,
从而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避免
主观臆断和片面认识。
其次,物理思维方法注重模型和简化。
在物理学中,为了更好
地描述和解释现象,科学家常常会建立模型,并对现象进行简化。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规律,从而更好地解
决问题。
再次,物理思维方法强调量化和数学。
物理学是一门重视量化
和数学方法的学科,通过量化和数学分析,可以使问题更加清晰和
准确。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用科学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避免主观
臆断和随意猜测。
最后,物理思维方法强调系统和整体。
在物理学中,研究问题常常是从整体出发,通过系统思考和分析,找出问题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问题,从整体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物理思维方法是一种重视观察和实验、模型和简化、量化和数学、系统和整体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物理思维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物理思维方法,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
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地设计出能力的测量手段,科学地拟定出能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家对人类能力的结构提出了许多假设,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理论。
一、能力的因素说(一)二因素说在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
他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人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G和S两种因素决定的。
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虽然人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
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具有完成某种活动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备完成他种活动的特殊因素。
换言之,各人的S因素既有大小的区别,也有有无的区别。
不论个人有几种S因素,这些S因素之间,可能彼此互相独立,也可能彼此有些重叠,但是它们必定都含有一部分的G因素。
(二)多因素说和群因素说桑戴克(Thorndike,1926)提倡多因素说。
他认为智力是许多小的能力的总和,智力中的一般因素是不存在的。
他把智力区分为三种成分:对抽象概念的适应能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和对机械问题或选择问题的适应能力。
3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者在智力测验中都应用因素分析法。
塞斯顿(Thurstone,1938)用由56个测验组成的一组测验对218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然后用因素分析法求得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被称为群因素论。
他把这七种因素称之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1)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2)语词运用能力:讲字正确迅速和同义联想敏捷的能力;(3)计算能力:正确而迅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5)记忆能力:对事物强记的能力;(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7)推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
物理思维能力及其培养(课堂PPT)
2、搜寻事实 当选定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后,为了解决问题,必须搜寻事实,寻找进
行理性思维的材料。在科学研究中,搜寻事实的主要途径有两条: 第一,观察和实验。在科学研究中,观察和实验是获得感性材料的重
要途径,并且许多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来的。如古希腊的物 理学家阿基米德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有关斜面、杠杆、滑轮省力的数据 与资料和浮力原理。
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而具有其独特的思维特点。 第一,精确性和近似性的统一 物理概念是自然界中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
观事物的抽象,它产生在观察、实验和思维的基础上,具有严格的质的规定 性。由观察、实验事实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是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等思维的过程。
物理规律 (包括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反映了科学现象、过 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产生在观察、实验、思维 和数学推理的基础上,用语言逻辑或数学逻辑表述出来,既可以用数学公式 表示,也可以用数学图像表示。不论是在理解,还是在应用时,均不能有丝 毫的差错。
第一,大自然的启示。科学工作者如果对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抱有盎然的 兴趣,并能细心而敏锐地观察,那么,他往往能从自然界中得到某种启发, 获得某种信息。
第二,不同学科之间的启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多层次、 多结构、多序列的完整网络,只是人们对它进行研究时才分成许多相互独立 的学科。故对某一学科的研究均需要吸取其他学科的营养,包括知识、方法 和理论,并从中受到启示。如哥白尼日心学说的建立,受到古代哲学学的研究对象是极其复杂的,故具体的思维过程没有固定的模
式,但就物理学发展来看,物理思维主要遵循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捕获信 息、立论解释的程序。
1、提出问题 研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对研究来说意义重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 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 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 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贝弗里奇曾经说:“确切地陈述问题 有时是向解决问题迈出了一大步。”而海森堡则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 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提出问题的基本源泉,从思维的角度来 讲,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第一,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关系; 第二,分析实验事实与已有理论的矛盾;第三,分析理论内部的逻辑困难; 第四,比较多种假说之间的差别;第五,追求物理理论的完美;第六,寻求 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第七,满足社会和技术的要求。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
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地设计出能力的测量手段,科学地拟定出能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家对人类能力的结构提出了许多假设,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理论。
一、能力的因素说(一)二因素说在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
他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 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人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G 和S 两种因素决定的。
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虽然人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
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具有完成某种活动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备完成他种活动的特殊因素。
换言之,各人的S 因素既有大小的区别,也有有无的区别。
不论个人有几种S 因素,这些S 因素之间,可能彼此互相独立,也可能彼此有些重叠,但是它们必定都含有一部分的G 因素。
(二)多因素说和群因素说桑戴克(Thorndike,1926)提倡多因素说。
他认为智力是许多小的能力的总和,智力中的一般因素是不存在的。
他把智力区分为三种成分:对抽象概念的适应能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和对机械问题或选择问题的适应能力。
3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者在智力测验中都应用因素分析法。
塞斯顿(Thurstone,1938)用由56 个测验组成的一组测验对218 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然后用因素分析法求得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被称为群因素论。
他把这七种因素称之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1)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2)语词运用能力:讲字正确迅速和同义联想敏捷的能力;(3)计算能力:正确而迅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5)记忆能力:对事物强记的能力;(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7)推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崔
指出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以下四 方面的技能:
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 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
工作方式:沟通和合作能力
工作工具: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
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
个人和社会责任
22
报告说,“这些变化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深远 的影响,教师必须将21世纪的生存技能更有效地教 给学生……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掌握无定式的 复杂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些能力都是计算机无 法轻易替代的。” ——《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 界的经验》,第35页。
47 47
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 提法过 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 落实。只有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在教学 活动中才能按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
48 48
二、目标意识和方法意识
有目标,很自然,但能够 时时意识到目标,并不容 易。
一旦教学开始,我们很容 易陷于内容,实际上,相 对于目标而言,内容也属 于手段范畴。
题能力,科学思维方式)
24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科 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 教育价值。
25
四、科学探究要素 :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26
五、物理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1、中学物理课程的性质:
反映物理学的本质,反映中学 科学教育的目的,反映中学生的年 龄特征,应当是物理学的本质与中 学科学教育目的的统一。
初中物理新课标 解读
1
物理学的智能结构图
方法论 问题 (模型、 假说、 思维、 方法等)
实验事实(包括观察、历史 资料、实践经验)
先进物理教学方法(详情)
先进物理教学方法(详情)先进物理教学方法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
物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技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以下是一些先进物理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来探索物理现象和规律。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来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和成长。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形式来展示物理现象和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4.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一种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5.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观看视频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和互动。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上是一些先进物理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物理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演示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展示真实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2.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物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和框架。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和研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模型体系
思维模型体系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思维模型,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思考框架。
这些思维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思维模型体系:
1.逻辑思维模型:包括归纳法、演绎法、推理法等,用于分析和解
决问题。
2.系统思维模型:包括系统思考、反馈循环、因果关系等,用于理
解和解决复杂系统中的问题。
3.创新思维模型:包括头脑风暴、创新思维、六顶思考帽等,用于
激发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4.决策思维模型:包括SWOT 分析、决策树、成本效益分析等,用
于做出明智的决策。
5.沟通思维模型:包括倾听、表达、非暴力沟通等,用于改善沟通
效果。
6.团队思维模型:包括团队建设、团队合作、领导力等,用于提高
团队效率和合作效果。
这些思维模型体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的效率和质量。
不同的思维模型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和应用。
初中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特点
初中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特点
初中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特点
学生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形成概念并造成相应的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认识的能力。
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一下特点:
1、能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他们撇开具体物体,运用抽象的概念,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思维具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2、对思维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明显增强。
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是思维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从中学开始,反省的、监控的思维特点越来越明显。
在一般情况下,中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活动的过程并且能够控制,使思路更加清晰,判断更加正确。
3、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
从中学开始,思维的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
5、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初一学生多属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即抽象思维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
初中二年级是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的关键期。
6、思维的结构逐渐完善。
中学生思维结构中的各成分逐渐形成,内部关系更加协调,产生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以及思维的目的、材料与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思维的监控下协调发展的。
培养中学生物理思维的策略
这种尝试对激发学生思维 , 成分 养 析 习惯 , 培养思维 的广 阔性 、 培养 学生 能力有 积极 的作用 , 能调 动 学生 兴 也 趣, 发挥学 生的 主体 作用 , 还能从 这个 过 程 中去 发 现 学 生 知识 和 能力 的 缺 陷 。 道 好 的 习 题 被用 好 了 , 以 达 到 举 一 可 反三 , 触类旁通 的效果。 当然这也给教 师 自身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 , 备 课 上 要 作 充 分 的准 备 , 在 课 堂上学生提不 出问题或提 不 出高质量 白 问题 或 提 出 的 问 题 未 达 到 教 师 的设 争 计要求 时, 教师 要能 引导学 生思 维 ; 当 学生提 出的问题超越 了高 中要 求甚 至 超 出 了教 师 的预 料 , 能 随机 应 变 。 要 二 、 合数 学知 识 培 养 物 理 思 维 的 结 条 理 性 、 密性 、 刻 性 、 活 性 严 深 灵 正 确 的思 维 品 质 应 是 有 条不 紊 的 , 有 条 理 的思 维 会 促 进 学 生 成 功 地 分 析 和解决问题。许 多教师一直认为 , 中 高 物理所涉及的数学 知识是较 简单 的 , 无 外乎简单的平 面几何 , 直角三角形或化 为 直 角 三 角形 的三 角 函数 , 单 方 程 或 简 方程组 , 一次 函数或 正 弦函数 的图像 , 有时牵涉将立体 问题转化成平面等 , 学 生 自然 而然地应 该会 使用 。但 实践 中 学生运动数学手段和方法理解 、 表达 物 理问题 的能力与我们 的想象差距 尚远 , 运用 数 学 技 巧 解 决 物 理 问 题 的 能 力 比 他们 自身 的数学水 平底 得多 。我们 在 思 考 这 究 竟 是 什 么 原 因 ? 怎样 解 决 短小精 悍 其 的说明文 , 样划 分层次 , 处为重 点 怎 何 需 用 心用 力 去思 考 , 里是 关 键 要 以 此 哪 下 手 , 握 准 确 。 对情 景 或 过 程 新 颖 的 把 题 目, 过去 了一遍 二遍 尚不 知所 云, 读
九宫格是否在物理学研究中有引用?
九宫格是否在物理学研究中有引用?九宫格,这个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图形,又被称作是数独游戏的基本表格,其智力、趣味性备受人们追捧。
然而,我们或许很少思考过九宫格是否在物理学研究中有应用?事实上,九宫格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意义。
一、量子力学中的九宫格量子力学作为现代物理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之一,其研究对象是微观世界中微粒的行为。
而九宫格作为一种方便表示数独游戏的结构,也可以被用来表征量子力学中的某些系统。
事实上,九宫格在量子力学中被用来描述电子的自旋态,以及电子在空间中的定位等性质。
九宫格的每个小格子可以表示不同方向的自旋态,而每个方向则可以对应不同的量子态。
通过研究九宫格中的数值组合和位置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
二、宇宙学中的九宫格宇宙学是研究宇宙起源、演化和性质的科学分支。
在宇宙学中,九宫格被用作一种分析工具,可以用来表示宇宙的空间结构。
九宫格中的每个小格子可以视为宇宙中的一个区域,而九宫格整体则代表整个宇宙的结构。
通过对宇宙中九宫格的排列和组合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宇宙的空间分布、星系的聚集情况以及暗物质等未知宇宙成分的分布规律。
九宫格在宇宙学中的应用不仅为我们认识宇宙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解析宇宙的奥秘提供了有益启示。
三、复杂系统中的九宫格复杂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的系统,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和自组织特性。
在复杂系统的研究中,九宫格可以用来表示系统的状态和相互作用。
通过将复杂系统的元素和关系映射到九宫格中的小格子上,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系统内部的运动规律和模式。
九宫格的排列和组合则可以反映出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体的演化趋势。
九宫格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为我们理解和掌握复杂系统的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总结起来,九宫格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和思维模型,帮助科学家们分析和表征物理系统的性质和规律,还可以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表示方式,为普通人理解科学知识提供了直观的途径。
高中物理教学: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模型
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模型本文对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给出一个三维的集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教学的策略以及怎样摆脱“题海大战”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模型物理思维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其智力结构可用图1所示的模型来表示。
它有三个智力维模式模式思维是人脑加工信息得出科学结论的心智活动过程,一般说来,它包括若干个环节,形成连贯的思维操作序列或程序。
在一定的知识度,每个智力维度包括4~7个智力因子。
考虑到各智力因子的不同组合,共可形成150多个思维元素。
对于简单的物理思维活动,其智力构成仅对应于一个思维元素;对于复杂的思维活动,其智力构成需要用几个思维元素的组合来表示。
物理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任务,就是根据智力结构模型,在学生的大脑中塑造思维元素集合,形成完整的物理信息处理系统。
领域内,思维活动中操作的程度是相对固定的,或者说遵循着某种格式,如同电脑解决问题时遵循软件规定的运算程序一般。
这种程序化的思维格式,即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较具体的东西,它跟知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属于最基本的物理思维能力。
在中学物理领域内,重要的物理思维模式有以下数种:平衡──非平衡模式、守恒──不守恒模式、磁场模式、电路模式、光路模式,另外还有若干种不甚普遍的模式,均归入其它。
试就力学中的主要模式举例说明。
平衡──非平衡模式这是经典物理中最基本的思维模式,由伽利略、牛顿创建。
牛顿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不是处于平衡态,就必定处于非平衡态。
如果处于平衡态,则它一定遵从平衡规律;如果处于非平衡态,则它一定遵从动力学定律。
因此,任何力学问题,在原则上都可以按照下面的思维操作程序求解:1.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它的运动情况,判定它处于平衡还是非平衡态;如果处于非平衡态,则还要确定它参与哪种典型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简谐振动等)。
2.分析受力情况作受力图。
如果受力较复杂,还要进行力的分解与合成。
3.根据平衡原理或动力学定律(有些复杂问题,还要配合运动学规律、几何关系等)进行推理,导出结果。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模型
纸笔测验与表现性评价的比较
纸笔测验
表现性评价
低————任务的真实性—————高
低————任务的复杂性—————高
短————需要的时间——————长
低————评分的主观性—————高
低 A、让学生做一道简答题:说一说生物多样 性的意义(纸笔测试题)
B、将学生配对分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分角
真 色扮演报告银杏这种植物存在的意义,体验
[器材]
电吹风一只;空纸筒一只;皮尺;9种结构类似于松树的不同 植物的种子。
[要求]
1.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区分出上述9种种 子传播距离。
2.实验方案只要求写出实验步骤,以及做出最后结论的依据。
哪种种子传播得最广的评分指导
表现等级
表现突出
表现尚佳
表现一般
评价项目
1.把某一植物种子放入 纸筒,放在一定的高度
3、确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进行表现评价性的重要工作,这个标准包括设定可以 接受的最低表现水平,使用操作性定义规定动作,以被观察到 的、测量到的、被量化的形式加以描述。例如上述“哪种种子传 播得最广”的任务,需要一个评分指引。编制这个评分指引,基 本的步骤如下: ①选择一件制成品或示例,描述什么是理想的习作表现/示例; ②描述什么是不理想的习作表现/示例; ③描述介乎优劣表现之间的各级表现; ④提供示例以确保学生明白。 如果这个实做评价的满分为5分,评分指引如下:
分数
4-5分
1.把某一植物种子放入 1.把某一植物种子放 纸筒,放在一定的高度 入纸筒(未能说明放置
的位置)
2.电吹风放置在纸筒下 2.未能说明电吹风如
方(未能说明位置)
何放置
3.开启电吹风,同时稍 微倾斜纸筒,将种子从纸 筒中释放出来(未能说明 风速)
吉尔福德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德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德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教育心理学家吉尔福德(J.P. Guilford)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描述智力结构的模型。
它包含了三个基本维度:操作、内容和产品。
这个模型是基于对人的智力结构的研究和探索而提出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的智力水平和发展方向。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模型的三个基本维度。
1.操作维度操作维度描述的是思维的不同操作方式,包括以下五个分类:①演绎操作:通过逻辑关系来进行思维,如推理、假设、概括等操作。
②归纳操作: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某些规律,如归纳、总结、归类等操作。
③评价操作:对事物进行评价、判断、分析和挑战等操作。
④创造操作:通过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来产生新的思想、理念和故事等。
⑤记忆操作:通过记忆事物、文字、数字等来达到记忆的目的。
2.内容维度内容维度描述的是思维的不同内容类型,包括以下五个分类:①符号性知识:指生活中的语言、文字、数字等基本符号系统。
②语言性知识:指人们对语言和其使用文化的认知能力,包括语法、词汇、修辞学等。
③数学和形式性知识:指对数字和形式之类的形式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④自然学科知识:指有关生物、生态、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知识。
⑤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知识:指对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3.产品维度产品维度描述的是思维的不同成果类型,包括以下五个分类:①单位思维:指思维成果具有个别性、不具普遍性。
②分类思维:指思维成果通过分类后形成不同的类别。
③关联思维:指思维成果是由多个元素之间形成一定关联而得到的成果。
④综合思维:指思维成果是对不同的部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整体性思维成果。
⑤创造思维:指思维成果具有创造性。
基于这三个维度,吉尔福德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呈现了一个立体的智力结构,它描述了不同思维分类的不同层次和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这个模型对于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从教育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智力结构的了解,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多元化模型思维:高手必备的高级思考方式(附思维导图)
多元化模型思维:高手必备的高级思考方式(附思维导图)当你手上只拿着锤子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会是钉子。
单一化的知识体系会造成狭隘的视野,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其实就是体现了一个人的视野有限,如果几个人加起来,多了不同的视角,就能更好的理解问题。
芒格提到,当多种思维模型加在一起,往往能够带来特别大的力量,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而是叠加和放大的效果。
因此多元化模型思维,是成为高手必备的高级思考方式。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能力离自己很远,以自己的智商和阅历,永远也不会具备如此的洞察力。
其实你错了,智力真的不能决定什么,至少我们99.9%的人都还达不到拼智力的时候。
我个人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我的智商绝对不算高。
高中的时候,我几乎是整个年级最勤奋的人,但是同学、老师都用心疼的眼神看着我。
而现在朋友和同学都对我说,你似乎有种魔力,好像能一下子就看穿事物的本质,预测很多未来的东西。
只有我知道,那并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我掌握了多元思维模型,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已。
01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了解多元思维模型前,我们先来看什么是模型。
模型就是经验的抽象集合。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物理学万有引力、数学中的勾股定理等公式定理,本质上都是模型,模型是我们对世界的数据化科学的分析结果。
管理学家罗素·艾可夫的《从数据到智慧》系统地表述了DIKW体系,即从低到高依次为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及智慧(Wisdom)。
第一层,叫数据。
比如我们看到数字37,100,12345等,在没有单位和使用场景的时候,它们只是单纯的一个数字。
第二层,叫信息。
当我们给这个数字添加单位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信息,比如37摄氏度代表温度。
第三层,叫知识。
把信息放到一定的场景中,形成了知识,成为我们做出选择和判断的依据。
比如37摄氏度是体温的话,代表这个人体温正常,如果是38摄氏度就表示发高烧了,需要治疗,这个时候37摄氏度背后是一套判断人体温度的理论体系,通过它,医生就知道如何治疗病人。
科学思维的测评框架及测评路径
科学思维的测评框架及测评路径基于认知过程的科学思维诊断性测试框架摘要:“科学思维”是重要的认识方式,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中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诊断,是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必要路径.基于北京市高中物理研究团队的科学思维诊断测试框架,就其二级诊断指标的描述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如何基于该测试框架命制诊断性试题.关键词:认知过程;科学思维;诊断;测试框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构建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的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判断,进行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物理學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指出:“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学习物理的方法,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从而提高物理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且这种学习能力可以迁移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助于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周密的、富有逻辑的思维体系,使学生更加智慧、更具创造性,在进入社会后能够真正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与发展.正如陈佳洱所言:“物理学不只是图表和数据,它能带给你很多更珍贵的东西,理性的思维方式、人生的哲学和人生的道路.”物理课堂不仅仅是关注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但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师生角色管理上,一方面,有些课堂教师仍然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这样一来,可能导致学生无法主动参与课堂,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有些课堂中虽然教师有意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创设情境引导、启发学生参与课堂,但整个课堂的教学流程仍有教师强制控制,学生的活动也是在教师的一步步把控与引领下进行,比如在一些规律课上,学生被“牵引”着经历了整个规律的探究过程,既缺少了真实的、独立的问题发展与思考,也不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教学内容设计上,仍有教师过于关注物理知识的教学,物理思维方法的教学薄弱,导致学生更多地关注“记忆”知识,忽略了知识建构与形成过程中隐含的思想方法,错失了思维发展的良机;教学策略安排与过程实施中,有些教师的提问根本无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的“点”,属于浪费教学资源的无效提问,等等.基于这些现实问题与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要求,为了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目前的思维表现水平,从而为有效的思维培养与发展做好研究基础,本文关注研究基于认识过程的科学思维诊断,介绍北京市高中物理研究团队研发的科学思维诊断性测试框架,并就其二级诊断指标进行分析和说明.1 科学思维诊断性测试框架二级指标的确定依据1.1 国内外关于科学思维的研究综述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课堂教学活动要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这已成为科学教育研究的共识,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并提出了“从做中学”的理论,以及开展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即“思维五步”:从情景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检验或修正假设.其本质就是在“做”中进行思维,通过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美国另一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基于对儿童认知心理及智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发现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的认识与学习是一个自己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学科知识获得以及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探究者与发现者.其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性思维.苏联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赞可夫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认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开展了长达20年的“教育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基于所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开展了教育教学实验,在涉及思维的教学实践中,对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种思维进行培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美国创造性教育研究专家威廉斯(F.E.Williams)提出了创造性思维培育理论,并提出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18种教学策略,以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生通过主动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不是重复与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而是自己积极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提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其中,“协作”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包括准备与分析资料、提出与检验假设、评价最终的效果等等;“交流”是“协作”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方式与环节,学习者之间通过交流才能达成最终的意义建构,并实现思维成果的共享.从发展思维的角度分析,建构主义是通过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参与及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从而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也可以看成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建构的一种学习理论.我国物理教育研究者也进行了长期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且在物理教育研究中将科学思维称为物理思维.郭玉英等指出,物理思维能力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直接影响物理学习和物理问题解决的高级心理活动的统称(郭玉英等,1988);并研究发现了物理思维能力的三个主因素:运用映像的能力,物理概括能力,联想和发散思维能力.段金梅提出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五方面能力,并指出物理思维具有实践性、逻辑性、精确性和模式性等特点(段金梅等,1988).续佩君研究指出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物理思维的形式包括物理概念、物理判断、物理推理(续佩君,1999).林崇德等基于对思维的结构的分析提出了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林崇德,2005),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该理论指出,思维型课堂基于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的基本原理,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思维方法,强调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思维的互动,同时在迁移应用过程中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林崇德,2009).胡卫平分别研究了在物理概念教学(胡卫平,2004)、物理规律教学(胡卫平,2004)、物理问题解决(胡卫平,2002)等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与方法,并开发了“学思维”活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三方面思维能力(胡卫平,2008).郭玉英等建构了物理学科能力表现框架(郭玉英等,2017),该框架由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能力维度构成,每个能力维度又分为具体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该框架虽没有直接明示物理思维,但一些具体指标的落实则体现了对物理思维的发展要求以及培养价值.比如,学习理解维度对推理的思维能力进行了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归纳、演绎、类比等思维方法建构概念与理解规律;应用实践能力对建模、分析与推论的思维能力进行了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选择模型分析与解释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推论与预测等;迁移创新能力则指向了更高的思维能力要求,面对陌生情境能够进行知识的联想与迁移、能够发现问题与提出批判质疑、能够建构新模型等.综上,国内外的科学教育研究学者都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都认可或涉及从提出问题出发展开思维,在包括分析、讨论、概括、推理、质疑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开展中分析与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以及关注培养创新性思维品质.在科学思维的构成要素上,都认同科学思维包括以下特点与要素:建模、概括、推理、类比、批判与创新等.这些共同的研究认识是本文基于认知过程的科学思维诊断性测试框架二级指标的确定依据之一.1.2 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要素分析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这些都是物理学科在探索自然和建构理论体系过程中运用的典型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必备的思维能力.教学实践中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第一,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物理模型的习惯和意识,要明确其价值和建模的科学研究方法.因为物理学研究的不是自然界本身,而是物理模型;建构模型也是物理学科的主要特色.在以往的教学和测试中,最容易忽略建构模型这一极具思维价值的教学环节,而仅重视概念、规律的应用环节.第二,在探究事物间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时,需时时关注在建立科学概念、问题解决和新知建构的过程中,切实在认识方式上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命制一份诊断试题过程中,教师都要明确每一教学环节或测试题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发展指向,使学生能够养成证据意识,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得出的已有结论,在建立事物间关联过程中有分析综合和推理论证的思维习惯.这一点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和测试题中精心设计,从而在学生学习的不同学段有计划地提升和发展这方面的科学思维能力.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首先需要明确学生在不同学段、不同能力水平段上应分别达到怎样的水平预期,这需要教师自身特别明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相应四个要素的各层级描述的具体要求.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统筹安排,使高中三年每一模块的教学中都有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点的设计和诊断题目.本文基于新课标中对科学思维的层级描述要求,整理出科学思维中四个要素各对应的发展水平层级及具体表现表述,见表1.这是本文基于认知过程的科学思维诊断性测试框架二级指标确定的另一主要依据.2 科学思维诊断性测试框架二级指标的界定与说明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本文所研究的科学思维遵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科学思维的定义,特指符合科学规律的理性思维:首先,科学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的准确反映的思维,而非别的思维,其实就是理性思维;其次,开展物理研究时建构模型常用的思维过程是抽象与概括;然后,科学思维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最后,科学思维注重质疑与创新品质的培养,因为思维的根本追求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解决新的问题,科学才能不断发展.2.1 框架二级指标的内容本文把科学思维这个二级指标纳入整个诊断性框架的认识方式这个一级指标中,并基于以上的理論研究与对认知领域所运用的思维过程的共性分析,提炼出指向性更加明确的科学思维诊断性测试框架二级指标:模型建构、推理论证、质疑创新.这对诊断性测试题的命制起到了精准的指导性作用,也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具体体现.表2为科学思维诊断性测试框架具体的二级指标及对应说明.2.2 对二级指标的说明2.2.1 “模型建构”的诊断指标模型建构(D1):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化成所学的物理模型或者根据实际条件建构新模型.制定(D1)评价指标的出发点是诊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水平发展的状况.首先,这一评价指标要求有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所以在诊断的过程中,无论是试题诊断,还是其它诊断方式,都要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在生产生活中或是技术中的相关实际问题为考查素材,不能是已经模型化了的问题或题目;其次,根据测试的需要,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物理模型,如质点模型、自由落体的运动模型等,或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构建新的模型;最后,无论是教学中,还是在测试中,都要让学生认识到建立物理模型对于研究物理问题的重大意义,并且学会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从而切实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2.2.2 “推理论证”的诊断指标推理论证(D2):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能恰当使用证据进行解释得出观点,并判断证据的可靠性.这是认识方式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树“理性思维”之人必不可少的载体.模型建构完成后就是解决问题了,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思维能力就是推理、论证,对得出的结论做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以及证据意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及制定小组讨论任务时,要把这方面的思维训练凸显出来,这需要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计划中做系统的安排,要关注学生在这方面思维水平的进阶情况,切实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包括课前诊断、课堂上和作业中的不断反馈等多种诊断方式进行,定期诊断尤为重要,并需根据诊断报告不断修正下一阶段的教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概念和规律的得出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推理、论证及具有证据意识思维训练与诊断的机会.如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弹性势能表达式、引力势能表达式的推导、平行板电容器中的电场能、通电螺线管中的磁场能的推导等,要抓住这些非常好的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关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和设置诊断性试题,无论从物理情境的设置,还是问题的设计,都要关注“框架”的指标说明、充分考虑这些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点.总之,教师要认识到科学思维的诊断应贯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做好统筹安排.2.2.3 “质疑创新”的诊断指标质疑创新(D3):能对已有结论提出有依据的质疑,采用尽可能多的方式或视角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新的课程标准及本研究中均把这一评价指标凸显出来,这是培养国家创新人才的需要,在中学物理的教学活动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存疑和养成经常能从多角度审视检验结论的习惯,这方面能力的提升才能保障.这需要在日常教学和命制诊断性试题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断体验.比如,我们从力的角度定义了一个描述电场的物理量——电场强度,即E=F/q.同样,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这就引发我们有一种对称性的思考,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是不是也与试探电荷无关?那么我们是否能从能量的角度也定义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电场?在这里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与试探电荷无关,可以描述电场的性质.要验证猜想,就要从具体的情景中寻找证据,进行科学论证.这一论证过程具有思维的开放性,需要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形成有序、规范的思维过程.再比如,在讲授“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课时,提出这样的三个问题:(1)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观点和伽利略的观点有何不同?是对什么因素的考虑不同才使他们有不同的观点?(2)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有何不同?(3)亚里士多德难道想不到“重物下落、轻物下落及其捆绑下落……”这样的逻辑推理吗?其实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统一的答案,这是为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能力而设置的.在诊断试题命制方面也是一样的,要有意识地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质疑,切实提升创新能力.3 基于测试框架的诊断性试题命制说明及案例分析诊断不同于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学生在认识领域和认识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点.所以,基于认知过程的科学思维诊断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课前学习诊断、问卷调查、访谈、作业、课堂上基于问题情境的有针对性问题的讨论以及统一测试等等.诊断性测试从大的角度来讲,应该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因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其学习过程中是逐步发展、提升的.当然,统一测试诊断这种形式是经常采用的,因为一方面,统一的测试诊断由命题者根据测试框架的具体二级指标精心设计的问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经过技术统计,可以一次性地获得大量较为可靠的测试数据,以及反映某个学校、某个年级、某个班级、某位同学的思维水平发展的客观现状的各种测试数据,便于指导下一步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及开发有针对性的个性课程.这就像我们定期去医院体检一样,之后会得到一份专业的诊断报告;另一方面,科学思维能力这一认识方式是物理核心素养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比较内隐、难测试,需要在一个较为相对复杂的物理情境和较长的思维过程中进行.这样一来,综合的问答题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测试.因为学生作答大题过程中会留下大量不同的思维痕迹,这对研究者来说很有价值,可以按预设的各级评价指标更加准确地测试出群体或个体的科学思维发展的现状水平.所以,开发这一测试系统是必要的,且诊断试题命制的质量是关键.3.1 基于测试框架的诊断性试题说明科学思维属于学生能力范畴,是内隐的,依据北京市高中物理研究团队制定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習诊断内容的(3+2)×3框架的二级指标命制测试题,则可得到精准的科学思维表现外显结果.虽说科学思维是属于认识方式的考查,但还应同时关注问题情境、知识载体、认识领域三个方面的综合指标考查,它们是不能割裂的,命制试题时有所侧重就可以了.命制者要关注整份试题蓝图综合考虑的需要,依据测试框架中的具体指标要求,再结合科学思维的层级具体描述来控制试题的难度.一般来说,大题可以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考查得更加充分,也能根据预设得到测试者不同水平的测试结果.命制试题时命制者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问题情境的设置.问题情境的设置至关重要,可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也可以是学生不熟悉的在生产、技术上或科技前沿的实际问题情境.这对于模型建构(D1)这一二级指标的考查非常重要,因为首先需要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然后才能开始问题的研究.在建模过程中,应考虑到建模的一般方法: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合理简化、建立模型.命制者应根据试题难易程度和层级水平的要求,对以上模型建构的科学思维能力给予充分的考查.命制在鮮活、新颖问题情境下的试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积累、学习、思考.其次是知识载体.在构建了恰当的模型后,就要对推理论证(D2)和质疑创新(D3)这两个二级指标进行考查.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离不开知识背景,但也没必要刻意照顾主干知识的全面考查,因为测试的落脚点不一样.试题中可以在学生陌生的知识背景下进行新知建构,在此基础上对涉及到的物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推理和论证,获得结论,并对结论作出解释,并能用证据证明物理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能够多角度审视,能够提出质疑,并能用新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用一些和学生学过的知识相近的、有共同本质特性的新知识,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根据经验、知识和反复训练所能达到的.再者是认识领域.物理难就难在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可解决的物理问题,并能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再就是选用合适的物理规律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概念的理解(A)和问题解决(B);所以,在命题过程中要协调好这一关系,重点考虑在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时如何侧重考查认识方式中的科学思维能力.选择新颖的物理情境和设问的角度以及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是关键.一般来说,一个大题可以设置三个问题:第一问重点测试模型建构(D1);第二个问题测试推理论证(D2);第三个问题测试质疑创新(D3).3.2 测试题目案例分析下面以北京市高中物理研究团队集体命制的测试题目中,考查学生认识方式中的一级指标——科学思维(D)下的模型建构(D1)、推理论证(D2)、质疑创新(D3)三个二级指标的题目为例,分析说明试题如何命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模型北京九中季如生本文对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给出一个三维的集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教学的策略以及怎样摆脱“题海大战”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模型物理思维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其智力结构可用图1所示的模型来表示。
它有三个智力维模式模式思维是人脑加工信息得出科学结论的心智活动过程,一般说来,它包括若干个环节,形成连贯的思维操作序列或程序。
在一定的知识度,每个智力维度包括4~7个智力因子。
考虑到各智力因子的不同组合,共可形成150多个思维元素。
对于简单的物理思维活动,其智力构成仅对应于一个思维元素;对于复杂的思维活动,其智力构成需要用几个思维元素的组合来表示。
物理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任务,就是根据智力结构模型,在学生的大脑中塑造思维元素集合,形成完整的物理信息处理系统。
领域内,思维活动中操作的程度是相对固定的,或者说遵循着某种格式,如同电脑解决问题时遵循软件规定的运算程序一般。
这种程序化的思维格式,即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较具体的东西,它跟知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属于最基本的物理思维能力。
在中学物理领域内,重要的物理思维模式有以下数种:平衡──非平衡模式、守恒──不守恒模式、磁场模式、电路模式、光路模式,另外还有若干种不甚普遍的模式,均归入其它。
试就力学中的主要模式举例说明。
平衡──非平衡模式这是经典物理中最基本的思维模式,由伽利略、牛顿创建。
牛顿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不是处于平衡态,就必定处于非平衡态。
如果处于平衡态,则它一定遵从平衡规律;如果处于非平衡态,则它一定遵从动力学定律。
因此,任何力学问题,在原则上都可以按照下面的思维操作程序求解:1.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它的运动情况,判定它处于平衡还是非平衡态;如果处于非平衡态,则还要确定它参与哪种典型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简谐振动等)。
2.分析受力情况作受力图。
如果受力较复杂,还要进行力的分解与合成。
3.根据平衡原理或动力学定律(有些复杂问题,还要配合运动学规律、几何关系等)进行推理,导出结果。
例如,质量m=2.0千克的小铁块静止于水平导轨AB的A端。
导轨及支架ABCD的形状及尺寸如图2所示,它只能绕通过支架D点的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转动,其重心在图中的O点,质量M=4.0千克。
现用一细线沿导轨拉铁块,拉力F=12牛,铁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系数u=0.50。
重力加速度g=10米/秒2。
从铁块运动时起,导轨(及支架)能保持静止的最长时间是多少?理解题意后,可选定小铁块为研究对象,它处于非平衡态,沿水平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再选取导轨(及支架)为研究对象,它处于平衡态。
当小铁块在导轨上运动到离左端某距离处,导轨(及支架)过渡到将失去平衡的临界状态,此时支架的左脚C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减为零。
分别画出小铁块、导轨(及支架)的受力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有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列出方程,配合运动学公式,即可解得所求。
守恒──不守恒模式在力学中,除了从瞬时态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外,还经常从过程的角度来研究因果关系,以便更快地推出科学的结论。
众所周知,在机械运动中,只有两种过程:守恒过程和不守恒过程。
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如果系统内只有保守力做功,则系统遵从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还有其它力做功,则遵从质点的动能定理。
从动量的观点来分析,如果外力对系统的作用可以忽略,则系统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如果外力对系统的作用不能忽略,则系统内各质点遵从动量定理。
因此,任何力学问题,在原则上又都可以按照下面的思维操作程序求解:1.选定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受力情况,检查守恒条件是否成立。
2.分析运动情况,选取运动过程,确定初态和末态的能量或动量。
3.如果守恒条件成立,则根据守恒定律进行推理;如果守恒条件不成立,则应用质点的动能定理或动量定理推出结论。
思维模式是引导思维活动演进的程序。
当若干个个别的思维活动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操作序列时,就可概括化为某种思维模式。
概括的实例越多,概括化的程度越高,模式的适用范围就越广、越普遍,相应的思维水平也就越高。
例如守恒──不守恒模式不仅适用于处理力学问题,还可推广到热学的领域。
各气体定律可纳入守恒定律的思维模式:当满足一定的守恒条件气体状态量的函数式(PV、P/T、V/T、PV/T)的值不变。
内能与热功的关系,可纳入动能定理的思维模式:对于选定的变化过程,状态量内能的改变等于过程量功与热量之和。
引导学生对思维活动进行概括,是进行思维模式教学最有效的手段。
现代心理学认为,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处在由具体运思阶段向形式运思阶段过渡时期。
在教学中常发现,有不少学生遇到问题时,往往从某个特定的条件出发,找公式,计算,反复尝试不同的方法,最后求得解答。
其思维操作冗长(其中不少操作是多余的),解法不具有普遍性,这些学生的思维水平尚处在具体运思阶段。
另有一部分学生,他们解题时胸有成竹,几乎不需尝试,就以简短的程序得出答案,解法具有普遍性。
这些学生的思维水平已发展到形式运思阶段。
为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概括自己的思维过程,把新事物纳入已有的思维模式之中,促使思维模式愈益普遍、概括化,这是培养物理思维模式开展思维训练的基本教学策略。
技巧物理思维技巧是物理方法的升华,它是创造性地解决物理问题、发展理论的源泉。
如果说物理思维模式是某一知识领域内较具体的基本的思维能力,那么,物理思维技巧则是贯穿物理学各知识领域普遍适用的思维能力。
物理思维技巧又是指导思维活动的策略,是思维活动中最关键的环节。
中学物理常用到的思维技巧主要有:理想化、形象化、数模化、分选化、归比和类比。
试就理想化和化归举例说明。
理想化为了揭示复杂的物理现象的本质,物理学家往往采用“简化”的方法,对客体进行科学抽象。
在制约着客体的众多因素里,把作用小、不影响本质的次要因素予以忽略,将事物抽象成只具有原事物主要因素的模型。
所谓理想化,就是把客体抽象成模型的思维方法。
理想化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中学物理教材几乎全都是在理想化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行星运动、单摆、理想气体、匀强电场、点光等等,无一不是理想化的过程或模型。
下例说明在分析物理问题时,如何运用理想化的技巧,从而使问题化难为易的。
例如,在真空中速度为U=6.4×107米/秒的电子束连续地射入两平行极板之间。
极板长度为L=80×10-2米,间距为d=5.0×10-3米。
两极板不带电时,电子束将沿两极板之间的中线通过,如图3所示。
在两极板上加50赫兹的交变电压V=V0sinωt如果所加电压的最大值V超过某一值Vc时,将开始出现以下现象:电子束有时能通过两极板;有时间断,不能通过。
1.求Vc的大小。
2.求V0为何值才能使通过的时间(Δt)通。
跟间断的时间(Δt)断之比(Δt)通:(Δt)断=2:1。
这里考虑的焦点是两极板间的电场对飞行电子束的作用。
由于两极板上加交变电压,在电子飞行过程中场强将发生变化,电子的运动将比较复杂,不易处理。
但是,当电子飞越电场所用的时间t跟交流电压的周期T相比非常小时(本题就是这种情况),电子飞行过程中电场的变化可予忽略,因而对于某个飞行电子来讲,可理想化为它受到静电场的作用,变类似于物体在重力场中做平抛运动,问题就较易解决。
化归化归指的是转化与归结,即把物理中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不断地将它变形,直至归结为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能够解决的问题,最终求得原问题的解。
化归法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技巧。
深受人们称赞的曹冲称象所运用的就是化归法,把测定大象的重量(超出秤的称量范围)转化为分别测定等效的若干石块的重量。
初中物理实验《用毫米刻度尺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所运用的也是化归法,把测定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小于尺的最小分度值)转化为测定密绕n匝的金属线圈直径的长度。
运用化归法遵循的原则是物理上的等价性或等效性。
手段有分解与迭加、极限与临界、转化与代换、逆序与反演等。
仅就极限法举例说明。
例如,试证明: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场强度E=4πk(Q/s),式中Q是极板所带电量,S是极板的相对面积,K是静电力常量。
在普通物理教科书里,该公式采用积分法导出,超出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如果运用极限法,推导可简捷。
设想有两个同心金属球壳,分别带上等量的异号电荷(图4)。
当半径趋向无限大时,从内外球壳层割取的一部分就相当于平行板电容器,其间的电场就相当于匀强电场。
设内球壳半径为R;带电量为Q,则壳层中间距球心R处的场强E=kQ/R2。
因为内球的面积S=4πR2,上式可写成S=4πk(Q/s)(R1/S)2。
当球半径R趋向无限大时,R1/R2趋向于1,得E=4πk(Q/s)思维教学要以模式训练为基础,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思维定势。
同时,又要贯彻发展的原则,培养凌驾于模式之上的思维技巧,使学生掌握物理思维的精髓。
现代心理学认为,认知的发展和成长产生于“平衡化”过程或“自我调节”。
当遇到的新事物与已有的认知不一致时,人们利用自我调节消除与给定信息中的不一致,来达到认知与客体的平衡,原来的认知就得到发展。
如果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与已有的认知不一致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成功地消除与已有认知的不一致,就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技巧得到发展。
平衡化,这是培养物理思维能力、开展思维训练的又一基本教学策略。
品质思维品质又叫思维的智力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在物理思维中而且在一切思维活动中体现出来。
目前,心理学界对思维品质的认识尚未统一,但就物理思维训练而言,需要培养的思维品质成分主要有四种:周密性和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
简述如下;周密性和广阔性它是指思维活动的思路广阔,考虑问题周到、精细,善于全面地考察研究对象,能从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关系中去认识物理问题。
为了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和广阔性,在知识教学中,可采用联想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发展知识的横向联系。
在解题教学中可选用多答案题和陷井题,训练学生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深刻性人类的思维是理性思维,它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即善于用概念、规律去揭示问题的本质特征,预计事物的发展进程,这就是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出思维的概括特点。
中学生常说,物理难学,原因之一也就在于物理概念、规律的概括性强。
培根说过,物理学使人深刻。
可见物理思维对深刻性具有独特的要求。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知识教学中要抓住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属性与本质特征,将深刻的物理意义揭示得淋漓尽致。
在解题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因果关系,摒弃问题的非本质特征,使之思考问题深谋远虑,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灵活性物理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解脱出来,随机应变地思考问题;能通权达变、不死守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