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并能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计算表面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并能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题、笔记本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吗?2.呈现(10分钟)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数学六年级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数学六年级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数学六年级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第1篇: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礼品盒。

问这个礼品盒是什么形?(长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师:新年到了,老师想把这个礼品送给我一个长辈,我想要把这个礼品盒包装一下,你们能帮我算一算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纸吗?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如果你们小组有困难可以参考合作提示:1、讨论,要求需要多少*纸就是要求什么?2、怎样求,列出算式,想想,还有不同的方法吗?3、结合生活实际想想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三、交流,汇报四、小结,提升1、师:要求需要多少*纸就是要求什么?每个物体都有表面和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几个面积的总面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师:真能干!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看一看得到的是什么图形?把组合图形恢复到原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件演示展开、复原全过程)3、汇总小结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学生回答后逐步小结完整:上面、下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和宽。

前面、后面长方体的长和宽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和高。

左面、右面长方体的长和宽相当长长方体的宽和高。

用长宽2+长宽2+宽高2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用(长宽+长高+宽高)2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简便些。

4、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粘贴部分问题五、简单应用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六、拓展1、课件演示,将刚才的长方体抽拉成正方体2、学生尝试计算3、小结,师:求正方体表面积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55表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

而正方体六个面面积都相等,所以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后,乘6就得到了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谁来说说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口答: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节*囱长4米,口径是一个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做4节这样的*囱,至少需要多少铁皮?3、一个火柴盒长4厘米,宽2.5厘米,高2厘米,如果材料的厚度不计,做这样的一个火柴盒的外盒和内芯,共需材料多少平方厘米?第2篇:数学六年级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复习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复习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复习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复习课》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知识进行复习的一节课。

教材通过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一些计算方法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件、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以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6cm、4cm,求这个木箱的表面积和体积。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1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1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1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苏教版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能够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

•能够基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解决数学算式。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如何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展示讲解、师生互动、板书讲解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

4.教学过程和方法•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立方体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观察展示(10分钟)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两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自己观察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进行初步的讨论。

•步骤三:讲解探究(20分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公式,并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展示环节中所观察到的异同点。

•步骤四: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几个人一起讨论一组问题,通过合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异同点。

•步骤五:总结反思(5分钟)通过总结讨论来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通过观察展示、讲解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难度。

这节课主要考察了学生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方面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组合作的环节比较容易引发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且能够发现学生们认识中的不足之处。

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教学,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我会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更加多元、实用以及灵活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_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_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_教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一课,在本单元中位于长方体的认识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一节实践活动内容。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像、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正确的研究习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1、要焊接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一共需要几厘米铁丝?(焊接接头长度忽略不算)2、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做成了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创设情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打算怎样研究?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课题:展开与折叠(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学生和老师共同提出研究方法,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作好认知和心理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活动之一教学例3。

1、引发猜想,唤起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在计算表面积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准备计算器,方便学生进行计算。

3.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3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3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3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3课时)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的立体图形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本册教材的前几单元中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为本节课的表面积计算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切割、拼接产生困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发现它们的表面积由几个面组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一、课堂导入1.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征。

2.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将长方体/正方体展开,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3.教师可以出示以下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对应的三维图形:––4.教师可以问学生:如何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有哪些公式可以使用?二、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2ab+2bc+2ac,其中a、b、c分别为长方体的三个面的长度。

2.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6a2,其中a为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长度。

三、练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1.引入例题:已知长方体的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高为4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集中讨论答案。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中有2ab+2bc+2ac三个项?每个项代表什么意义?4.给出几个练习题,请学生按照公式自己计算,然后对答案进行讨论和核对:–已知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2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已知长方体的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表面积为 90 平方厘米,求它的高。

–已知长方体的长为8厘米,高为5厘米,表面积为 248 平方厘米,求它的宽。

四、练习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1.引入例题:已知正方体的边长为2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集中讨论答案。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6a2代表什么意义4.给出几个练习题,请学生按照公式自己计算,然后对答案进行讨论和核对:–已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150 平方厘米,求它的边长。

–已知正方体的边长为3厘米,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已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294 平方厘米,求它的体积。

五、拓展练习1.给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如果将正方体每个面的长度都加倍,它的面积会增加多少倍?–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a2,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已知长方体的长、宽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表面积为 52 平方厘米,求它的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4、例5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用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盒,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如:牙膏盒、鞋盒、酒盒……(课件出示)2.工厂在生产这些物品的包装盒时,每个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呢?工人叔叔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4(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4)1.观察、分析。

(1)学生先观察长方体并阅读题目,再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cm,宽是5cm,高是4cm。

(2)提问: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解决“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的问题。

(3)追问: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所用硬纸板的面积,就是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所以可以通过计算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来解决这个问题。

2.探究解法。

(1)提问: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长方体几个面面积的和?引导学生回答:6个面。

(2)追问:你准备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互相交流算法。

①学生思考算法。

②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③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汇报预测:生1:可以求出每个面的面积之和,再相加。

生2:因为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面,因此可以分别算出3组相对的面的面积,再相加。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第一篇: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6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第8页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3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3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3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立体图形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自主探索,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等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方法。

2.操作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征,引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案)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2.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能正确计算三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点1.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2.计算三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1.学生应能掌握三维图形的复杂计算。

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2.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如笔筒、魔方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 观察实物教师分发实物,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实物的形状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

3. 形象化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区分它们的特点和异同。

4. 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引导学生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4.1 长方体的计算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4.2 正方体的计算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5. 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计算结果。

拓展测验1.小明有一块长方形纸板,它的长为6cm,宽为3cm,现在他把它剪成若干小块,用这些小块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或一个正方体,请你算出这个长方形纸板应该被剪成几块才能完成这个任务?2.一颗小球的半径为42cm,现在需要将它包裹起来,用一个正方体的长、宽、高(不考虑纸的厚度)最小值的是多少?请你计算一下。

教学后记本节课学生们学会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能够区分它们。

通过本节课程学生们还学会了计算三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

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表面积时,可能会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的计算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运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规律。

3.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吗?它们有哪些区别?2.呈现(10分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并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表面积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邀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书解题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

1.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 教学设计教案

1.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 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与表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并且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现在老师要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请看屏幕。

(指名读题并口答)2.师: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掌握的很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出示学习目标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是(指名读),大家有信心完成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师: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同学们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并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大家做完了吗?谁愿意展示给大家看?师: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长方体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生2: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有六个相等的面。

小组活动: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讨论思考:(1)哪些面的面积相等?(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交流其实,一个正方体如果沿着不同的棱剪开,展开图的形状会出现很多种,老师搜集了一些,请大家欣赏一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1课时)》主要讲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能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但是在计算表面积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交流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以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拿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如,可以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演示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第3课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第3课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在掌握了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空间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的模型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几何知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丰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所需的工具。

3.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课程背景•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及计算它们的体积•上课时间:一个课时(约40分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掌握计算它们的体积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掌握计算它们的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向学生阐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简要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第二步:概念讲解•阐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阐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实物中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步:公式讲解•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看到公式与实际对象的联系第四步:练习•向学生提供一些图形和计算题,让学生自行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与同学交流思路、方法第五步:小结•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认识•汇总学生所学的计算方法第六步: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评价•运用交互式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案例和例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运用和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练习和实施自主思考,以提高学生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课后拓展•带领学生参观和观察学校内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态的物体•带领学生通过网络或书本寻找更多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并进行分享讨论•带领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综合性升华思考并作文字化材料输出。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能够描绘和比较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美术素养。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的兴趣,树立积极探究数学的态度。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描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和空间形状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辨别不同颜色或材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0分钟)•给学生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口头描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将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学习如何描绘它们的表面和空间形状。

3.2 学习新知(30分钟)3.2.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再次播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边观看边描述其中的特点和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记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3.2.2 描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和空间形状•展示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为纸板和木块制成,让学生观看和手摸。

•学生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描述它们的大小和表面形状。

•教师发放一张绘画纸和颜料给学生。

学生参照提供的模型,自由绘制一个纸板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引导学生来到课堂中央放置模型,让学生的绘画作品与之比较,并进一步描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3 巩固练习(20分钟)3.3.1 组合拼图•教师发放拼图卡片和空间模型。

•学生配合3D空间模型,根据提示包括(2个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将拼图还原。

3.3.2 搜索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在黑板上出现一幅场景,场景里有许多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物品,设置任务:寻找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自由活动,搜索寻找。

3.4 实践延伸(20分钟)•教师发放纸板和尺子,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纸板箱子。

•学生完成作品后,互相交换自己制作的纸板箱子进行品鉴,互相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6个面完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长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6: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我们刚才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