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引导学生关注其体积特征。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探究新知-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其特征,并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 分组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3. 深化理解-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点评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应用- 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5. 总结拓展-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强调。
-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尝试计算其体积。
五、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3.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一课时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一课时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4节,主要围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体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教学难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 理解并应用体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计算公式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得出体积计算公式。
3.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简洁、明了为主。
可包括以下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
2.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3. 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4. 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提高题: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 教学难点是否讲解透彻,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3. 教学内容是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4.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优秀6篇)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篇一教学要求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底面积。
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投影显示)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三、课堂实践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做第35页的。
“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把这根木料竖起来实际上就是什么?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五、课后实践做练习七的第10、11、12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在操作中,感知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长、宽、高等有关,长方体的体积。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借助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及课件的动态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体积公式的运用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比较大小,复习引入1、比一比。
出示书包、文具盒。
问:谁大?谁小?其实刚才我们在比他们的什么?体积指的是什么?2、说出下列图形的体积是多大?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有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的)小结: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只要知道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教师新课肯定要设计教案啊,那么教案该如何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
更多内容还请关注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课件,若干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学具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6块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请同学们用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2、昨天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利用这些知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相信同学们能运用手中的学具,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快乐合作,获得新知识。
二、民主导学师:可见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大家请看大屏幕,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情欲设)生1、可以分割成以立方厘米的小块,看看一共有多少块,就有多少立方厘米。
生2、可以量一量。
生3、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我们可以像以前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想办法找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老师认为这个提议不错,你们认为呢?师:谁来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猜想对吗?我们来一起验证。
好,请同学们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任务呈现:用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长方体,并完成下表:出示表格。
学生四人一小组,每组一张表格。
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小正方体的数量长方体的体积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最新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开课教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给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探究和理解。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萝卜或土豆)、小正方体数个。
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盒子吗?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出示课件)学生可能提出:(1)可乐箱的体积是多少?(2)桃汁饮料盒的体积是多少?(3)啤酒箱的体积是多少?……【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盒子直接切入主题,既适合五年级的学生,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新课学习1.怎样求饮料箱的体积呢?师引导学生由问题入手,引起学生思考:要求饮料箱的体积,我们就要知道体积的计算方法。
那怎样计算体积呢?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我们就可以借助长方体或正方体学具来研究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切割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长方体的体积怎样求呢?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萝卜或土豆切成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模型。
引导学生先动手切一切,把长方体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也就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切完后再数一数共包含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动手操作,最后交流小正方体的个数是36个。
师:那刚才这个长6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引导学生明晰: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一共含有36个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36立方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一课时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一课时青岛版课程目标1.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通过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教学步骤1. 概念讲解首先,老师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
可以通过幻灯片、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老师可以上台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
2. 公式讲解接下来,老师向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1=l×w×ℎ(长方体),V2=a3(正方体),其中l、w、ℎ分别为长、宽、高;a为边长。
然后,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公式的应用过程。
让学生跟随老师计算,让他们感受到公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手算、打卡尔库拉计算器等方式进行计算。
3. 实际操作学生将分成小组,进入实际操作环节。
老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环节:1.学生手工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以此来理解体积的含义;2.学生通过测量实验室中不同物品的长、宽、高,利用体积公式计算体积;3.学生通过填写练习册来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可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分享方法和心得。
同时,老师也可以随时查看和指导学生操作过程。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1.通过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2.如何在学生中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学延伸1.利用计算器、Excel等工具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通过探究法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特性和规律。
教学评价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听取学生的问题、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造成的学生吸收力、掌握水平等方面来对本节课做出评价。
2020—2021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具体情境中发现规律,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通过推导公式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培养学生归纳、类比、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具:正方形木块、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什么是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你怎么知道的?师:如果再拼上二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师:由此可见,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包装盒。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包装盒的长、宽、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怎样求饮料箱的体积?三、探索讨论,解决问题。
1、解决“怎样求饮料箱的体积呢?”师:要求饮料箱的体积,我们先来研究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出示画有长方体和正方体几何图形的小黑板。
如果我们要求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生发表意见。
师:下面我们选择一种方法,小组来研究一下。
可以这样切:长6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长切了16个,宽切了2个,高切了3个,我数了共36个小正方体,所以体积是36立方厘米。
也可用小方块摆长方体,长6厘米,可以摆6个,宽2厘米,可以摆2排高3厘米,可以摆3层。
木块总数:6×2×3=36(个)体积:6×2×3=36(立方厘米)下面请同学们摆第2个长方体和第3个小正方体。
长方体木块的总数:5×4×2=40(个) 体积:5×4×2=40(立方厘米)正方体木块总数:3×3×3=27(个)体积:3×3×3=27(立方厘米)问:同学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4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借助数学模型,通过切一切、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自主学习后的成功喜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若干、小刀、统计表、学具袋、长6cm宽2cm高3cm 的长方体模型(萝卜、土豆或茄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李叔叔下班后去超市买了两箱饮料,我们来看看是什么饮料,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观察上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发现:①可乐箱的长宽高分别是7dm、3dm、2dm。
②啤酒箱的长宽高都是3dm。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有选择的展示):①可乐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②啤酒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追问:可乐箱是什么形状?它是我们认识的什么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饮料箱是我们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
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出示问题: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呢?借助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研究吧!探究导航:⑴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⑵猜一猜,下列物体的体积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⑶做一做,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⑷试着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小组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探究活动,搜集典型的交流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教师谈话:经过大家积极的研讨,相信你们都有了很多收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青岛版.doc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青岛版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和特点。
2.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能够合理地选择包装盒,计算出所需的纸张面积。
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包装盒的选择和计算。
教学难点1.包装盒的不同形状对纸张面积的影响的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用四根木棒和六个饼干,分别搭成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种图形的特点。
新课呈现1.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讲解两种图形的特点,并介绍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套形体的方法,自行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并测量它们的长、宽、高,然后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讲解包装盒的不同形状对纸张面积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买包装盒时遇到的问题。
4.设计一个情境:学校要将一些书籍用包装盒装起来,让学生合理地选择包装盒和计算所需的纸张面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练习活动1.让学生互相检查自己制作的模型的表面积和体积,帮助彼此发现和纠正错误。
2.给学生一组数据,让他们自己选择合适的包装盒,并计算出所需的纸张面积。
总结归纳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计算公式,包装盒的形状对纸张面积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地选择包装盒。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练习册10页,11题。
要求学生识别图形并计算出表面积和体积,并在完成作业后将答案与大家分享。
常见问题解答Q: 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A: 长方体的形状非常长,而正方体的形状则非常正方形。
一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时,就是一个正方体;否则就是一个长方体。
Q: 如何计算包装盒需要的纸张面积?A: 首先需要测量出包装盒的长、宽、高。
然后按照包装盒的不同形状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最后将表面积相加,得出需要的纸张面积。
参考资料1.《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2.《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七单元信息窗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单、每组40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块正方体冰块即将放入倒满可乐的玻璃杯中的画面师: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师:是啊,要想让可乐不溢出来,在加冰块之前,杯子里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同学们想一想,至少要留出多大的空间,加入这块冰块可乐才不会溢出来呢?这个预留的空间的大小等于谁的体积?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评析】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加冰块的情境引入,并让学生的思维焦点从生活经验聚焦到数学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复习铺垫、升华对体积单位的感知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课件出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师:这是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师:如果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1米,它的体积又是是多少?【课件出示】棱长1分米和1米的正方体或实物图片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都是体积单位。
(板书:体积单位)师:下面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2、理解长方体的体积的本质。
【课件出示】:利用1立方厘米搭建的三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师:为什么你们能很快求出这三个长方体的体积?师:要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要看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定义;2.掌握求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测量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尺寸,增强学生对其形状特征的了解;2.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回顾上一节课讲解的立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 导入新知1.展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形状特征;2.借助白板和 PPT 等工具,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定义。
3. 讲解体积计算方法1.通过实物模型演示,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2.借助白板和PPT等工具,辅助讲解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 练习与巩固1.先通过口算练习巩固立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2.设计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体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介绍一些实际应用中与体积相关的知识,例如计算规则容量、汽车油箱容量、水缸容量等。
四、板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 \\times b \\times c$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 \\times a \\times a$五、作业布置1.课后做练习册上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计算题;2.了解更多与体积相关的实例,并自主尝试计算相关容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实物展示和 PPT 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安排,引导学生扩展知识,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不同体积单位的转换的理解,巩固复合体积计算方法,以确保学生有能力在实际运用中进行计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案 青岛版(通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1教案青岛版(通用)教学目标: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特点。
2. 学会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 发掘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特点。
2. 学会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1. 怎样灵活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怎样发掘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PPT、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1. 观察学钢笔盒,从它的外观开始提问,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准备一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定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用黑板或PPT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跟读。
4. 通过 PPT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其与其他几何体的不同之处。
5.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并用黑板或PPT向学生展示。
6. 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如书包、饼干盒等。
7.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发现计算体积的公式。
8. 通过练习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巩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9.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展示和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计算实践和应用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发掘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青岛六年制五下数学7.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一、情境引入:1、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解决了包装盒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实,包装盒里的学问还有很多,想继续了解吗?2、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通过信息的激发,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1、建立“体积”概念。
师演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板书:石块占空间)。
生演示实验二,“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一个杯子里装满沙,在另一个空杯子里装一个木块,把沙子倒向装木块的杯子里,直到装木块的杯子装满沙子”学生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木块占空间)师小结:石块、木块都会占有一定的空间。
其他物体占不占空间?生举例。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设计意图]: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这里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
再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在老师实验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更感到有趣,并且学得主动、积极、兴趣盎然。
2、教学“体积单位”。
设疑:老师这里有两个大小一样的盒子,第一个盒子中正好放了8个小正方体木块,第二个盒子中正好放了27个小正方体木块。
你想到了什么?(第一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肯定比第二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要大)这个盒子中放了8块小方块,老师把8个小方块取出,放入这个盒子里,请你仔细观察,结果怎样?(还剩两块)你想到了什么?(长方体盒子的体积比正方体盒子的体积要小)师:为什么呢?(因为正方体里的同样的小方块多)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盒子和一个正方体盒子,提问:这两个盒子谁的体积大?请同学们猜猜看师:谁有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可以往里面装小方块,也可以••••••)如果往里面装方块,师故意往一个里面装小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1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青岛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1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几何图形?拿出准备好的方型物体,指出物体的形状是立体图形的,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看看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长方体有哪些特点?正方体有哪些特点?2、解决问题;长方体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
(让学生分组讨论)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完全相等?(学生演示)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课件归纳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
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为“棱”)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课件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 个)(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课件显示)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设计意图]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一、情境引入:
1、谈话:
同学们,前面我们解决了包装盒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实,包装盒里的学问还有很多,想继续了解吗?
2、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通过信息的激发,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演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板书:石块占空间)。
生演示实验二,“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一个杯子里装满沙,在另一个空杯子里装一个木块,把沙子倒向装木块的杯子里,直到装木块的杯子装满沙子”
学生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木块占空间)
师小结:石块、木块都会占有一定的空间。
其他物体占不占空间?生举例。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设计意图]: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这里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
再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
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在老师实验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更感到有趣,并且学得主动、积极、兴趣盎然。
2、教学“体积单位”。
设疑:老师这里有两个大小一样的盒子,第一个盒子中正好放了8个小正方体木块,第二个盒子中正好放了27个小正方体木块。
你想到了什么?(第一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肯定比第二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要大)
这个盒子中放了8块小方块,老师把8个小方块取出,放入这个盒子里,请你仔细观察,结果怎样?(还剩两块)你想到了什么?(长方体盒子的体积比正方体盒子的体积要小)
师:为什么呢?(因为正方体里的同样的小方块多)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盒子和一个正方体盒子,提问:这两个盒子谁的体积大?请同学们猜猜看
师:谁有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可以往里面装小方块,也可以••••••)如果往里面装方块,师故意往一个里面装小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
师:从刚才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只要往两个盒子中放一样大小的方块就能比较出它们的体积大小,通过验证过程,做到有条理,有依据,并想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师小结:像图中这样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我们就叫做体积单位。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积单位用哪些?(课件逐一出示)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表示的含义。
请同学们猜一猜:常用的体积单位会有哪些?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素材用看一看(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在小组开展讨论和交流。
”
学生上台汇报研究成果。
师提出问题: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师出示体积1立方米的箱子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 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
认识了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后,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立方米的概念,而是提出问题“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主建构1立方米的概念。
这样安排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经验,突出了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谈话: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具有探索性的情境,通过提供的材料,启迪学生思考,正确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并让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了生动的例子,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这些常用的体积单位。
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研究方法,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谈话:有了体积就可以来计量物体的体积了,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
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立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学生先估一估,再想一想.然后课件动态演示:
用同样的方法推理:1立方米里有1000个1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关注学生对体积单位的体验,再通过想象建立体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表象,最后进行具体演示进行验证,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巩固运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只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
(2)、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3)、一部手机的体积约是33()。
(4)、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2()。
2、自主练习2题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意在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关键是提供充分的直观素材,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触摸、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
教学时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通过观察实验,从实验情境中领悟物体占有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接着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实物的大小,体验要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用体积单位来计量,并引导学生对常用的体积单位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等方式进行学习。
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划、想象、比较;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
最后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物体中包含的体积单位有多少个,进一步理解计量体积的方法。
在这节课上,我充分运用了课件的演示作用,对学生理解概念,构建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