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考总复习【Word复习讲义】:文言文阅专题二
步步高全国通用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1章 文言文阅读 题点训练二 文言文翻译课件
(2) 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 之明也。 解析 士非好 ( 愿意 ) 死而乐 ( 乐意 ) 伤也,为 ( 因为 ) 其将知寒 暑饥饱之审(详细情况),而见劳苦之明(明细状况)也。(此处 注意 “ 知寒暑饥饱之审 ” 与 “ 见劳苦之明 ” 句式一致,均 为动宾结构) 答案 士兵们并不是愿意死亡和乐意受伤啊,只是因为将 军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冷暖饥饱,并且明确地了解他们的辛 劳艰苦啊。
考生答案1 少诚谈论现今和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大事,没有
一件不认真倾听。 问题诊断 整体意识不强,不明句式。 剖析矫正 本句是个省略句,“无不耸听”前省略了动作
的接受者,即“听”的主语。
卢群懂得的东西很多,口才很好,喜欢与别人交流论 考生答案2 述,和吴少诚谈论现今和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大事,无 不耸听。 问题诊断 意译太多,回避难点。 该考生把句子翻译得太随意了,忽视了文言文翻译 “ 剖析矫正
考生答案 对待君王不能恭敬恪守,但是责备(怪)小官员恭敬恪守,
等词语。考生没有仔细考虑,故翻译得不准确。
况且臣下应把恭敬恪守作为己任,如果侍奉君主做不到 恭敬谨慎, 却要求下属官员恭敬谨慎, 一定也很困难。
(2) 群博涉,有口辩,好谈论,与少诚言古今成败之事,无 不耸听。 卢群博学多才涉猎广泛,有口才能辩论,和吴
如何将得分点翻译到位?
问题例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卢群,字载初,范阳人,贞元六年,入拜侍御史,累
转左司、职方、兵部三员外郎中。淮西节度使吴少诚擅开
决司、洧等水漕挽 [注 ] 溉田,帝遣中使止之,少诚不奉诏。 “为臣之道,不合自专,虽便于人,须俟君命。且人臣须
以恭恪为事,若事君不尽恭恪,而责下吏恭恪,固亦难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2(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河南中原名校2015届高三11月期中考试试题--语文【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
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
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
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
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
”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
孟頫与阿刺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
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
孟頫疑其冤,留弗决。
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
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
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搜访遗逸..于江南遗逸:遗留隐逸者。
B.自杀者相属..相属:相连,相继。
C.以字呼之而不名..不名:不直呼名字。
D.不知其经济..之学经济:经营,管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四章 专题二
专题二名句名篇默写题——舌尖上的唐风宋韵,笔底下的诗魂文魄构建起解题的知识背景一、古文重点篇目名句默写背诵要讲究方法。
如分散记忆与集中记忆相结合、个人记忆与同伴互相提问相结合。
不妨试一下“逐步缩小包围圈”战术,即每次复习时都要动笔将自己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集中火力”对准没有掌握的。
边练边悟1.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王勃《滕王阁序》(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3.韩愈《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荀子《劝学》(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苏轼《赤壁赋》(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6.杜牧《阿房宫赋》(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孟子《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欧阳修《秋声赋》(1)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2)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3)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9.苏洵《六国论》(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题型三
题型三 文言断句题——通文意、抓标志,当“断”则“断”构建解答文言断句题的知识体系一、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高考考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试卷也纷纷采用这种题型。
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而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此外,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
(一)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
边练边悟1.(2013·重庆)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答案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解析 本题从断句角度考查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课件练 新人教版必修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兰亭集序》
旁边 (1)列坐其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乐趣 (2)足以极视听之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在 (3)信 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常指“文化”“文人”。 《赤壁赋》 (3)七月既望 .
农历每月十五。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希望,远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冯虚 御风 .
名词,太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过去 (4)向 之所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赤壁赋》 越过 (5)凌 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浩浩乎如冯虚御 风: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2
返回
知识整合
重点突破
随堂训练
重点突破
(2)演练体悟 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李及道士别 遂与 . ① 廉颇同列 今君与 . 白居易与刘宾客齐名 . ② 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与 . 戎尝与 阮籍饮 . ③ 非常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 .
(09 安徽卷)
知识整合
重点突破
随堂训练
返回
知识整合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B ) 敢怒 盘盘焉 不敢言而 . . A. B. 不鉴之 始速祸焉 后人哀之而 . .
秦 其势弱于 . C. 秦 齐人勿附于 . 天下之大 苟以 . D. 赂者丧 不赂者以 .
②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 归之。 (08 山东卷) 译文: 哥哥(张讷)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
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去了。(要点:无论,古今 同形异义词,不要说;归,使„„回家,使动用法。)
知识整合
重点突破
随堂训练
返回
重点突破
③“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 遂以斧自刎其项。(08 山东卷) 译文:“我的弟弟,不同于一般人的弟弟,何况他是
【步步高】2015届高考总复习【Word复习讲义】:名篇专题二【步步高】2015届高考总复习【Wor
专题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题——舌尖上的唐风宋韵,笔底下的诗魂文魄构建起解题的知识背景一、高中部分重点篇目名句默写对于高中部分重点篇目,不提倡只背名句,要争取全文背诵。
只要是名篇,无论哪一句都有可能考到。
背诵要讲究方法。
如分散记忆与集中记忆相结合、个人记忆与同伴互相提问相结合。
不妨试一下“逐步缩小包围圈”战术,即每次复习时都要动笔将自己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集中火力”对准没有掌握的。
边练边悟1.李白《蜀道难》(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杜甫《登高》(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荀子·劝学》(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苏轼《赤壁赋》(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屈原《离骚》(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二、初中部分重点篇目名句默写对于初中部分篇目,一定要抓重点:从时间上要偏重先秦,聚焦唐宋;从人物上要偏重孔子、孟子、杜甫、苏轼。
边练边悟9.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题型一
题型一实词解释题——勤于积累,善于推断找准规律,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一、溯源辨流,紧扣语境,正确理解多义实词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如“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
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某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具体见后面“四、依据条件,判断通假字”)掌握多义实词的方法有:1.巧记本义引申解对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
本义:跟随、随从。
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的,如“从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zònɡ),如“从弟”。
边练边悟1 (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①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手和脚 比喻义:兄弟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头和颈 比喻义:某个集团的领导人(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试着寻求义项间的联系。
[高中语文文言文步步高]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步步高]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篇(一):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天顺间,锦衣卫指挥门达怙宠骄横,凡忤之者,辄嗾觇卒①潜致其罪,逮捕拷掠,使无诘证,莫可反异。
由是权倾一时,言者结舌。
其同僚袁彬质直不屈,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
内外咸冤之,莫或敢发也。
京城有杨埙者,戍伍之余夫也。
素不识彬,为之上疏曰:正统十四年,驾留沙漠,廷臣悉奔散逃生,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护圣躬,备尝艰苦。
及驾还复辟,授职酬劳,公论称快。
今者无人奏劾,卒然付狱,考掠备至,罪定而后附律,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
陷彬于死,虽止一夫,但伤公论,人不自安。
乞以彬等御前审录,庶得明白,死者无憾,生者亦安。
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见此不平,昧死上言。
遂击登闻鼓②以进,仍送卫狱。
达因是欲尽去异己者,乃缓埙死,使诬少保吏部尚书华盖大学士李贤指使。
埙佯诺之。
达遂以闻会三法司③,鞫④于午门前,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
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居第尽毁。
未几,英宗升遐。
言者劾达罪,举埙事为证。
达谪死南丹,彬复旧职,代达总卫事。
成化初,修《英宗实录》,称义士杨埙云。
埙字景和,其先某处人。
父为漆工。
宣德间,尝遣人至倭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埙遂习之,而自出己见,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如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篇(二):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
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
成童即能倍诵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不可复尔也。
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
绍定三年,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
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课件2
(2)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 直到白起利用它来祸害楚国,后世反而依靠它得到好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 ⑥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
⑤是秋大旱,独长渠
“二人者之志”的“志”指的是一心为民,发 B.①③⑤
挥长渠之利的心愿。①、③不符合要求,①指 D.③④⑥ 干旱之害,③指修复水渠的客观条件。
三 9 10 11 12 译文
8
译文
一
1
2
3
4
译文
二
5
6
7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译文 三 9 10 11 12 译文
一
1
2
3
4
译文
二
5
6
7
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公听之不 疑,沮止者不用 ,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 . 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 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较 然,而二 . 人者之志愈明也。 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 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予至而问焉,民皆 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而是秋大旱, 独长渠之田无害也。 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 皆为州者之任, 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八月丁 丑曾巩记。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解析
要理解第 3 段的这句话, 需要认真阅读相关联的上下文, 可以看出该句主要承上,要从 1、2 段中找出答案,只 要抓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专题二
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3.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
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轻狂。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 。圣人说“登泰山 .... 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 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 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 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 “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 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 思维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一座泰山,象征着一个民族的文化, 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应考虑文段中的修辞运 用、技巧运用、情感表现及语言风格等。
专题二
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4.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 文字。
①照应前文,表现泰山之雾浓密;递进句式的运用,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出思想探索的艰难。②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实结合,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回味。③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命运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整体阅读,把握大意,奠定做题的前提[专题微语]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
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也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
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
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
阅读方法指导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1.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
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二、根据传记特点去阅读1.选文特点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行文特点传记文体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
古人作传,常在文首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号、家世、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这些文字对把握全篇内容往往能提供有效的信息。
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
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解全文内容。
传记的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或作“盖棺论定”。
有的结尾作者通常以“赞”等形式作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
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
3.用语特点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
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
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
三、阅读方法和步骤1.阅读方法(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文言文阅读一般都有信息筛选题和文意概括题。
信息筛选往往将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
文意概括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备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
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
借助信息筛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借助文意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
(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
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助。
(5)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考试时同学们千万不要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
2.阅读步骤——三读第一读:粗读。
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可以看看尾注,读读题目。
第二读:细读。
边读边圈点批注,结合注释和信息筛选题、文意概括题,认真、仔细地阅读,弄清文中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的命运结局及性格品质,如遇到难字难句,不必深究。
第三读:做题读。
题目涉及哪些文字,就细读哪些文字。
阅读实例导引杨维岳传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
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
尝以文见知于郡守。
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
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
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
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
慕文文山①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孝谨”“毅然自守以正”交代了传主的精神品质。
“忠孝大节”也是对传主核心品质的揭示。
这一节主要叙述了杨维岳不贪金钱,坚守节操一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
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
”乃徒步诣△军门往谒△。
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
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注意该节的时间词及表现杨维岳行为的词语,可以看出其毁家纾难的精神。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
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②,为文祭之而哭于庭。
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
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
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
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
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
”顷之遂卒....,年五十六。
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该节内容较丰富,关注文中时间词,可知内容的起讫顺序。
该节要特别注意杨维岳的语言。
]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传末评论性语言,表明作者对杨维岳守君臣之义、民族大义精神的赞美。
可参照第2题选项D 。
] 注 ①文文山:文天祥,号文山。
②主:死者的牌位。
第一步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1.先粗读选文和后面的题目,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
2.阅读文段,①画出人名、地点、时间、事件,然后总结出谁做了什么事、事件经过与前因后果。
②画出文中重要的词、句,并在文中做好批注。
注意:决不在一些地名、官名、生难字上纠缠。
③画出文中评议性词句,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3.写出内容提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略)第二步做题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④避将何之?吾死耳⑤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A.①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⑥答案 C解析①是直接表现,但不是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
⑥是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
他宁可不要数百金,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
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的像拜祭他;在史可法死后,杨维岳为他设牌位写文章来吊唁。
C.清兵南下后,下令剃发。
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死。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答案 C解析“卧床不应”错,原文“唯唯”指应答之声。
参考译文杨维岳是庐州府巢县人。
他生性孝顺而恭谨,爱好读书,刚强坚韧而果断地自坚操守,走正道。
他曾经凭借他的文章被郡守赏识。
一天去拜访郡守,恰好碰上一个犯法的富人,郡守让杨维岳替这个富人向上面求情,(这样,杨维岳)可以获得数百金。
杨维岳推辞说:“犯人犯了罪,自然要按国家的法令处置。
假如这个人不应该被判罪,而我接受了他的钱财,就会不吉利;假如这个人应该被判罪,却因为我而被赦免了,这是用私情干扰国家法令。
我小心谨慎地坚守自己的节操,还担心没法报答您的恩德,哪敢因为这件事而连累您?”郡守因此更加敬重他。
杨维岳读书读到忠孝大节之处,常常多次流泪。
他仰慕文天祥的为人,就画了他的像拜祭他。
崇祯年间,陕西盗贼蜂起,都御史史可法到淮扬地区巡察安抚。
杨维岳说:“这个人是当代伟人,不可以不拜见。
”于是徒步到驻军营地拜见史可法。
没过多久,敌人的进攻更加紧迫,皇上诏令天下起兵救援。
这时史可法已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因为国库空竭,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告知天下,让天下人捐钱救国。
杨维岳捧着檄文哭着说:“国家政事到了这个地步,我还以什么为家呢!”当即变卖家产来做大家的表率。
崇祯十七年,皇上死在煤山。
杨维岳听到这件事,面向北方痛哭,连续几个昼夜不吃饭睡觉。
不到一年,清兵渡过长江,国都被攻陷,史可法凭大学士的身份在扬州指挥军队抵抗,城池被攻破后为国而死。
杨维岳哭着说:“国家培养读书人三百年,以身殉国的,为什么只有一个史公!”于是设下史公的牌位,写了祭文在厅堂里吊唁他。
家人送来粥食,他挥挥手叫拿走;平时喜欢饮酒,也不喝了。
他说:“现在正是国家政事如此糟糕的时候,还能吃得下喝得下吗?”过了三天,清兵到来,下令剃发,杨维岳不肯。
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为此而避一避呢?”杨维岳说:“能躲避到哪里去呢?让我死吧!让我死吧!”他的儿子对着他哭泣,杨维岳说:“孩子!我一生读书为了什么呢?如果有朝一日要我苟且偷生,我信守大义,坚决不干,我现在能够死得其所了,你哭什么呢?”有人来劝慰他,他只是躺着随便答应罢了。
写下宁死也不剃发的文字来表现他的志向。
一连七天不吃饭,仅存一点气息。
来看望他的亲属越来越多,他忽然睁大眼睛看着儿子说:“前几天表现我的志向的文字,千万不要把它拿给世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