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如何将课文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培养学生珍惜生活、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4. 课文主题的探讨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2)学生运用课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主题。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共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课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 案例分析: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课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掌握课文《寒风吹彻》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1.2 分析并评价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1.1.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1.3.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坚韧和勇气。

1.3.3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寒风吹彻》的内容简介2.1.1 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信息。

2.1.2 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2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2.2.1 分析并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2.2 让学生通过朗读和复述来巩固对这些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3 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2.3.1 分析并评价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3.2 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来模仿和运用这些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1.2 引导学生思考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

3.2 阅读与理解3.2.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2.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3 分析与讨论3.3.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3.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4.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寒风吹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生活背景,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寒风吹彻》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2. 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情节,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寒风吹彻》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寒风吹彻》,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激发学生对《寒风吹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寒风吹彻》,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第1课时用于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第2课时用于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八、作业布置:2. 选择一个角度,分析《寒风吹彻》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准备课堂分享。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寒风吹彻》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寒风吹彻》教案第一节: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寒风吹彻》,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二节:教学重点1. 诗歌及其艺术特点;2. 《寒风吹彻》的背景和意境;3. 诗歌与生活的联系。

第三节: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寒风吹彻》中的寒风与主题之间的关系;2. 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四节:教学准备1. 课本:含有《寒风吹彻》的课文;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3. 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

第五节: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展示(5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冬天风景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寒冷的氛围。

2. 老师问学生:“你们对冬天有什么印象?能描述一下吗?”3.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他们思考冬天的特点,如:寒冷、风、雪等。

步骤二:导读(10分钟)1. 老师从课本中找到《寒风吹彻》这首诗,念一遍后让学生跟读。

2. 老师解读诗歌标题,帮助学生理解“寒风吹彻”的意思。

步骤三:诗歌鉴赏(1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分段欣赏诗歌,并引导他们注意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读完后,老师用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作者通过哪些描写使诗歌展现出寒风的凌厉?你们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如何?步骤四: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寒风吹彻》的作者、时代背景以及创作背景。

2. 老师提问:“为什么这首诗选择了寒风作为意象?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你能想到其他什么意象来表达寒冷吗?”步骤五:诗歌与生活联系(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寒风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现形式?2. 学生回答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整理并分析这些表现形式的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将寒风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联系起来,写一篇寒风在他们生活中的表现形式的作文。

步骤六:诗歌创作(20分钟)1. 老师分发白纸和铅笔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寒风的理解创作一首与寒风相关的诗歌。

《寒风吹彻》教案(教师)

《寒风吹彻》教案(教师)

《寒风吹彻》教案(教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寒风吹彻》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理解人生的苦与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寒风吹彻》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寒风吹彻》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解答疑难问题。

3. 分析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分享个人见解。

4. 批判性思维训练(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学生展开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如贫困、孤独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7. 作业布置(1)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所学。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寒风吹彻”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对比手法,如人物命运、环境描写等。

《寒风吹彻》教案教学设计

《寒风吹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寒风吹彻》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作者:X二、教材分析《寒风吹彻》是北岛的一篇散文,通过对寒冷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情感真挚,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2)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难点: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题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北岛及其作品《寒风吹彻》。

(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寒冷的环境?寒冷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有哪些?(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章,分析文章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1)背诵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2)写一篇关于寒冷环境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

七、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应提供及时的辅导。

可以采取一对一辅导、小组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寒风吹彻》教学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寒风吹彻》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人性及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寒风吹彻》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

2. 作者简介及其创作背景。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课文中的人生、人性及社会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生、人性及社会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 让学生通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生、人性及社会问题。

5.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五、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及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给予综合评价。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寒风吹彻》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的分析和理解。

难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解读,尤其是对于人生、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抽象概念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七、教学准备课文《寒风吹彻》的文本。

作者的生平介绍资料。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资料。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小组讨论指南和评估表。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加深对作者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度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活动,如写一篇以“寒风吹彻”为主题的短篇小说或诗歌。

3. 邀请文学社团或作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创作经验和文学欣赏。

4. 开展班级辩论赛,就课文中的某些观点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掌握课文《寒风吹彻》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1.1.2 分析并评价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1.1.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1.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

1.3.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1.3.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1.1 《寒风吹彻》是一篇描写冬季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

2.1.2 故事发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面对寒冷天气和生活的艰辛时的心理变化和应对方式。

2.2 教学重点2.2.1 分析并解读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2.2 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2.3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社会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引导学生观察冬季的自然景象,引发对冬季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1.2 提问学生对冬季生活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2.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3 合作学习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解读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3.2 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互相启发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社会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1.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4.2 作业完成情况4.2.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分析并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4.2.2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作文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寒风吹彻》教案教学设计

《寒风吹彻》教案教学设计

《寒风吹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寒风吹彻》,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分析并领悟作品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对散文艺术特点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寒风吹彻》的主题思想。

2. 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寒风吹彻》的主题思想,领悟作者的表现手法。

2. 难点:从作品中提炼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氛围,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4. 讲解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对比等,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5.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 课后作业批改与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8. 针对课后作业中的优秀作品,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

9. 针对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 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分组讨论,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课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满意度,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寒风吹彻》原文。

2. 作者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

3. 相关文学作品,以便进行比较阅读。

4. 教学课件和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教学设计

《寒风吹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寒风吹彻》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寒风吹彻》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所表达的人性关怀和思考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寒风吹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1. 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思考人生价值和人性关怀。

二、教学准备教材:《寒风吹彻》原文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寒风吹彻》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寒风吹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内容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如作品中的“寒风吹彻”象征人生的苦难和挫折,etc.4. 讨论与思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人性关怀和人生价值。

教师总结并引导深入讨论。

5. 作业布置(5分钟)四、教学反思(课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出调整。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寒风吹彻》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以及对作品所表达的人性关怀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寒风吹彻》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如贫困、孤独、助人为乐等,探讨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 分享与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展示本组讨论的成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随时补充发言。

七、课后作业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类似文学作品,如《活着》、《平凡的世界》等,加深对人生价值和人性关怀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寒风吹彻》的深入理解和感悟程度,以及对作品所表达的人性关怀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寒风吹彻》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多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境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散文作品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作品鉴赏(1)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2)对比分析其他类似作品,拓宽视野。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享感受,互相启发,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笔记。

2. 选取一篇类似题材的散文进行阅读和鉴赏。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寒风吹彻”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寒冷环境的图片和音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寒风吹彻”的氛围。

2. 对比分析:将课文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3. 案例研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文片段,进行深入研讨,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寒风吹彻》教学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寒风吹彻》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人运用意象、修辞等手法表现的主题和情感;(3)能够了解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欣赏诗人的表现手法;(3)通过写作、分享等环节,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2)诗歌的意象、修辞等手法的分析;(3)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2)诗歌表现手法的欣赏;(3)个人情感体验的抒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寒风吹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学生查找诗歌中的生词、注释,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修辞等手法;(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如诗歌背诵、课后习题等;(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等方面,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研究《寒风吹彻》诗歌,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色;(2)收集与诗人及其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3)准备教学PPT或黑板,包括诗歌全文、重点诗句、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寒风吹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2)查找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创作风格;(3)准备笔记本,用于课堂记录和课后复习。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寒风吹彻》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2)能够准确把握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感悟作品中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面对困境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寒风吹彻》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2. 把握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作品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你们经历过严寒的冬天吗?寒冷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2)引导学生思考:寒冷的冬天,人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2)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温暖,珍惜生活。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体验。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寒冷中的温暖”的作文。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冬季生活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寒风吹彻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

【篇一】寒风吹彻教案《寒风吹彻》教学设计《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顺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2、理解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的严峻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体验3、品味作者的质朴而隽永的语言【教学重点】1、对文本中“寒冷”含义的分析2、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对本文作者的人生体验进行思考点评3、引导学生体悟对苦难的真切认识,其实是一种生命的升华【教学步骤】一.导入一直住在南方的我们,对寒风、寒冷缺乏深刻的体验有谁去过北方体验冬天吗?(学生谈感受)北方的冬天,平均气温达到零下十几二十度寒风凛冽、冰雪覆盖,万物肃杀很多事情只能暂时搁置,人们呆在屋里围抱火炉取暖,当然条件好的地区会通暖气作家刘亮程对寒冷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寒风吹彻》二.作者简介“我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在乡下写了很多年诗到乌鲁木齐后开始写散文,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现在写小说”——刘亮程自述三.朗读感知,解题1、请用词语形容一下你读完全文的感受(寒冷,悲凉)2、解题文章题目是“寒风吹彻”“寒风”在文中有何含义?“吹彻”在文中又是如何体现的?【理解】这里的“寒风”包括“冬天”和“雪”等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虚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还指在生老病死规(3)对母亲来说,冬天意味着衰老,甚至死亡小结这些人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冷峻、沉重甚至残酷五、探究、升华1、作者在文中分别写了“我”、“路人”、“姑妈”、“母亲”分别被寒风吹彻,让人感受了作者独特体验的生命悲歌,你觉得作者是在强调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悲观吗?文中有没有一些让你感到温暖的句子?“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直面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里,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帮助弱者的善心“每拉柴火,都是母亲半夜起来做好饭,装好水和馍馍,然后叫醒我”——竭尽全力的母爱“多年前的那些个冬天,我们兄弟几个常手牵手走过封冻的和去看望她”“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孝心、亲情的温暖2、全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人难免孤独→学会关怀贫穷、苦难常会打乱甚至吞噬我们的生活→懂得承受衰老和死亡无法抗拒→珍惜当下总结作者把生命的本质活生生地撕裂给我们看,我们读出了一股彻骨的悲凉本文在苍凉的底色上,又有一些明亮和温暖面对生之无奈,死之必然,作者的感情并不是恐慌、沮丧的,而是在平静的叙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历经世事以后的平静与豁达六、拓展阅读推荐书目《风把人刮歪》、《对一朵花微笑》、《狗这一辈子》、《走向虫子》、《人畜共居的村庄》、《永远欠一顿饭》附教师心得苦难不应该让我们的心变冷、变硬,而是更强大强大到能自己面对苦难,并且能够关怀他人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说“我什么都不怕“,是一种不经世事的无知无畏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苦难,认识生命的苍凉的本质以后,还能如此地平静、豁达,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篇二】寒风吹彻教案寒风吹彻公开课教案《寒风吹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的严峻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体验。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寒风吹彻》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内容:《寒风吹彻》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个寒冷的冬夜,作者在雪地中行走的经历,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内心感受,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美好。

1.2.2 相关背景:介绍作者刘亮程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1.2 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2 教学难点2.2.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深刻的哲理和内涵,感悟生活的真谛。

2.2.2 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新课3.1.1 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寒冷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3.1.2 简要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3.2.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感知文本。

3.2.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3 合作探讨3.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技巧。

3.3.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生活的艰辛和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4 课堂小结3.4.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

4.1.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2 课后作业评价4.2.2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看是否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技巧。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寒风吹彻》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分析并评价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运用文本细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寒风吹彻》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 作者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寒风吹彻》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作者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引发学生对课文《寒风吹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深入解读课文。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寒风吹彻》,巩固学习内容。

2. 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理解与应用: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思维与创新: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资源或实物展示,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课文情境的学习环境。

2. 问题引导: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3.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寒风吹彻》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寒风吹彻》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散文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欣赏水平。

3.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鼓励他们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散文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寒风吹彻》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4. 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寒风吹彻》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4. 认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和社会意义。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分析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将课文中的启示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写作练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寒风吹彻》原文。

2. 参考资料:有关《寒风吹彻》的解析、评论及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投影屏幕等。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或教师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3. 内容解析:分析课文情节,讲解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4.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5. 深入探讨: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6. 现实意义: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7.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八、课堂练习1. 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寒风吹彻》的主要情节。

【配套K12】苏教版选修《寒风吹彻》教案3篇

【配套K12】苏教版选修《寒风吹彻》教案3篇

苏教版选修《寒风吹彻》教案3篇寒风吹彻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苏宏伟【教学目标】1、理解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的严峻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体验。

2、对作者的人生体验进行探究升华,理解对苦难的直面认识,其实是一种“向死而生”。

3、品味作者的质朴而隽永的语言。

【教学重点】1、对文本中“寒冷”含义的分析2、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对作者的人生体验进行思考点评3、引导学生体悟对苦难的真切认识,其实是一种生命的升华,“寒风吹彻”是为了“春暖花开”4、品味鉴赏语言【教学步骤及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建国60周年的20XX年的这一年里,我们同学们已经走过期望的春天,辛勤的夏天,现在已经进入了收获的秋天,当然,我们还将迎接蛰伏的冬天。

那么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你们思考过冬天吗,你们对冬天的感受和老师给你们看的这幅图片和耳朵里所听的音乐一致吗?在祖国的西部边陲的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的刘亮程,他对寒冷的冬天曾也过这样一段文字: (UEGQtO二、阅读——感受通过预习感知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并谈谈自己的阅读的初步感受。

三、阅读——分析那乡下嘛,就这样,没什么大事,牲畜、草木天气、一小片阳光、吃、劳动、睡觉。

除了这些小事再没啥想头。

那个地方,能让人日久天长地想一些小事情,不是事情的事情,一想很长时间,想得没意思了撂掉。

实在没啥想头了拾起来再想。

一件小事就是这样被想成大事,想成另外一件事。

——刘亮程那么作者在那样一个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在单调寂寞之中,对我们所常见的“寒冷”有什么自己的认识呢,他笔下的“寒冷”又有哪些含义呢?[注意:此处一定要启发学生结合文中所讲的4个故事来具体分析,而不能架空分析] 明确:“寒冷”的三重含义四、阅读——探究1、经过同学和老师的合作学习,我们阅读课文具体分析了“寒冷”的含义,虽然我们现在还处于秋天,但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那无处不在的“寒冷”正在包围我们。

《寒风吹彻》教案(教师)

《寒风吹彻》教案(教师)

《寒风吹彻》教案(教师)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本课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概述文章主题。

1.3 教学步骤:1.3.1 简要介绍作者刘亮程及其作品《寒风吹彻》。

1.3.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思考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1.3.3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寒风吹彻”这一主题的理解。

章节二: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理解并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形象描写和思想内涵。

2.3 教学步骤:2.3.1 让学生通读全文,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

2.3.2 分析文章中的形象描写,如寒冷的气候、孤独的景象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

2.3.3 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章节三:文本解读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3.2 教学内容:解读文章的关键句子和段落,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

3.3 教学步骤:3.3.1 让学生重点阅读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3.3.2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和段落的意义,解释其与文章主题的联系。

章节四: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以“寒风吹彻”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4.3 教学步骤:4.3.1 给学生发放写作素材,如寒冷的景象、人物形象等。

4.3.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以“寒风吹彻”为主题进行写作。

4.3.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文的主题和思想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3 教学步骤:5.3.1 教师简要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5.3.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文学习中的感悟和收获。

5.3.3 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寒风吹彻》教案(教师)章节六:拓展阅读6.1 教学目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寒风吹彻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

寒风吹彻教案寒风吹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寒风吹彻的意思和背景故事。

2. 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

2.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

2. 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插图,引发学生对“寒风吹彻”这个词组的好奇。

2. 引导学生讨论、猜测,“寒风吹彻”是什么意思。

步骤二:阅读理解1. 分发给学生《寒风吹彻》的故事,要求学生默读一遍,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步骤三:词汇学习1. 教师给学生讲解并板书生词:饿肚子、脚尖上、理所当然、苦遭、否则。

2. 向学生解释这些词的意思和用法。

3. 学生分别安静地读一遍这些词,并朗读出来。

步骤四:句型学习1.教师板书并给学生讲解该故事中有关孩子的几个句子:(1)父母知道他们把孩子营养不良了吗?(2)吃饭还不够,那也要把他们饿肚子呀!(3)父母不给他们温暖的家,白白苦了他们一个冬天。

2. 学生跟读这几个句子,并注意语音和语调的正确运用。

步骤五:写作练习1. 随机选择几个学生朗读故事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并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

2. 学生分组,根据故事内容,以“帮助他人”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寒风吹彻”这一主题,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导和词汇、句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激发了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选粹
Teaching plan
2018年第28期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
冯红侠
(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山东 菏泽 274300)
【摘要】本文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抒情散文。

以“诱导学生思维”为教学的主要手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引导学生围绕设计的问题,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朗读品味,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特点,进而再来体会作者对生命真谛的独特感悟。

【关键词】浅读;品读;深读;悟读;生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导入新课
课前,PPT 展示四幅西北边陲的图片,学生观察后谈感受(荒凉、凄冷……)。

西北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样描绘:“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地理老师也告诉过同学们那里的气候是“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抱着火炉吃西瓜。

”但就是这样一个风雪肆虐、气候多变的地方却让一位作家魂牵梦绕,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刘亮程的脚步,走进他的《寒风吹彻》,去看看他笔下西北新疆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
二、学习目标(PPT)
1.品味文章质朴而隽永的语言。

(重点)
2.体会作者对生命真谛的独特感悟,体验人间真情温暖。

(难点)
三、检查预习(PPT,给加点字注音)
悄·无声息 蜗·居 骨髓· 气氛· 双鬓· 凉飕·飕
·
四、浅读—概括
1.文章以30岁的我作为叙述的起点,作者正在做什么?学生齐读第2段,“许久以后我还记起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

”明确:作者在想一些人和事情。

2.作者主要回忆了哪些人和事呢?浏览课文,抓关键词概括事件。

(PPT)明确:作者,拉柴冻伤;路人,雪地冻死;姑妈,抱憾离去;母亲,冬季来临。

3.这些人和事都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明确:冬天、寒风中、雪天,即天气寒冷的情况下。

(板书:天寒)
五、品读—鉴赏
通过这些人和事,作者对生命有什么感悟?(找出文中含义隽永触动你的句子品读,可以从修辞手法、炼字等角度赏析PPT)品读之前,PPT 补充资料(著名作家李陀对于刘亮程语言的评价),生齐读。

学生标画对自己有触动的语句并朗读品味,小组之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语句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1.第10节,“收拾掉”“对付”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寒风的横行无忌,寒冷对于孤独的人威胁更大,体现了生命的孤独。

2.第14节,在寒冷的冬天,作者拉柴回来,父亲关心的是柴的数量,体会父亲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师示范读,明确:责备、埋怨)如果当时同学们听到这种话语,感觉如何?(委屈、不被理解、心里冰凉)为什么父亲没有安慰我反而有点责备呢,为什么非要在这个夜晚去拉柴?(PPT 补充作者刘亮程的资料)明确:生活的艰难、贫寒(板书:贫寒),使父亲对我显得有点冷漠,使年幼的心被寒风吹彻。

(板书:心寒)女生读旁白,男生读父亲的话,体会生命饱受的冷漠和孤独。

3.第29节,连用两个“没有”,强调姑妈的生命寒冬季节的苍老、
衰颓,“她害怕寒冷”中“寒冷”指自然界的寒冷,还指心里的寒冷,对即将步入生命冬天的恐惧,对无法回避的死亡的无奈。

4.第40节,“雪开始不化,冰霜开始不融化”如何理解?(明确:生命的衰老不可阻挡,人不能主宰生命)
小结:作者正是通过“我”在成长中被寒风吹彻,路人在路途中被寒风吹彻,姑妈在等待春天中被寒风吹彻,母亲在年迈衰老中被寒风吹彻,透过这些质朴而隽永的语言,表达对生命独特的感悟:生命是孤独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是无奈的。

(PPT)
六、深读—探究
1.“寒风吹彻”作为标题,题简意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PPT)。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究,组内代表展示。

(PPT)明确:(1)“寒风”一语双关。

“寒风”不仅指文中的寒风、寒冷、大雪等可感的自然的气候的寒风,还指贫困的生存状态、生命的冬天、心灵的孤独和人情的冷漠;(2)“彻”字力度很大,用词考究。

它既指寒风彻骨彻髓甚至逼向生命的程度之深,又指一生时时且遍及处处的范围之广。

总之,以此为题,不仅行文思路清晰,而且醒目,形象,震撼人心。

2.我们就这样被寒风吹彻着,(PPT)面对如此寒冬,作者又感慨:“那个寒风吹彻的冬天是生命必经的季节……寒风吹彻中,我们还有春天的梦。

”从中我们感受到在生命苍凉的底色中,还有积极温暖的文字和情感的亮色。

找出文中让你感到温暖的文字:(板书:温暖)。

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信心);把冻僵的路人请到家中取暖(善心);儿女们常回家和母亲坐坐(孝心)。

小结:透过这些温暖的文字,我们真实地感动于作家刘亮程在彻骨的寒风中艰难的处境下坚守的那份温暖的希望,那是照亮我们前行的温暖的希望之光。

这就是经典给予我们的力量。

七、悟读—升华
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寒风”,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表达你
品读的感悟。

八、课堂总结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探究,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面对寒风吹彻的苦难悲歌,但作者心中深藏的却是生命的暖流。

我们生活在风雨时至的平凡世界,面对困难之风雨,坚信外面愈是寒风吹彻,愈要热爱生命,咬定青山,决不放弃,自信地去迎接生活中的暴风雨!
最后,让我们齐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展示PPT),感谢经典,向经典致敬!
作者简介:冯红侠,女,1981年生,山东省济宁市人,本科学历,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育。


(编辑:张晓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