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纲要.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一、绪论知识点: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对继承者对他的发展。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直接理论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理论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和特征是?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第一章知识点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及其代表人物、观点。

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纲要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4分*5=20分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指由马克思主义经典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

2、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经典创始人的基本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等科学体系,还包括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创造性推进和发展所形成的科学体系,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3、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确定为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

4、形而上学——凡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对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原因的哲学派别。

5、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而复写、摄影、反映(列宁)6、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第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第二,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7、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吸引、互相贯通、互相联系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使矛盾双方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依存;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8、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实质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

9、生产关系系统——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10、社会的政治结构——所谓社会的政治结构主要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它既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实体性组织和设施,又包括宪法、立法、司法等各种政治法律制度和规程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6、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7、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8、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9、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10、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11、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的本质、起源和作用;1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13、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5、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6、发展的实质;1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和意义;18、对立与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9、质变和两边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20、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2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22、真理的客观性(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23、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25、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力杠杆;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战略;27、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28、人的本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党的群众路线;29、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30、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意义;30、私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货币成为资本;3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的确定;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3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本质和根源;34、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论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再认识;35、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表现、实质和动因;36、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37、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38、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39、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普遍规律的科学,它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的物质观、意识观、发展观、认识论和历史观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它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等基本原理。

3.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传统社会主义到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理论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将之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实践结合起来,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并与革命性统一起来了,从而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旗帜。

(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纲要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纲要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纲要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指实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相互关系及意义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相互关系:辩证统一。

普遍性是共性,特殊性是个性。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三. 辩证的否定观以及方法论意义概念: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提纲(终)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提纲(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2)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社会根源: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根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毕生两个伟大科学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7、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提纲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提纲整理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及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原子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慧能:既非幡动,亦非风动王阳明:心外无物客观唯心主义朱熹:理在事先荀子:凡已知人之胜也康德:理性不可能了解和把握自在之物费尔巴哈:3.时间和空间:(不确定)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4.物质的含义及其属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5.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矛盾的性质:(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基本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产生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能力。

本章重点:〃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目的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提高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能力。

本章重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要求: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本章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该章,要求运用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和变化的影响,掌握商品经济、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一、选择题(60分)单选45个、双选10个、多选5个二、辨析题(28分)共4题,每题7分三、材料题(12分)三段话,提出三个问题,一一回答主要考试内容:前三章和第四章相关内容,绪论和第五章只涉及2-3个选择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3广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Q:科学社会主义参考: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附:此处有学友的笔记2、19世纪40-60年代,马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P9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其强大生命力的根源)P1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其哲学基础。

4、(P26-27)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5、(P28-29)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征?是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条件)?○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其次,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3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第一章、2、试论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关系;○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如何理解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发中一方的发展是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发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第四,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五,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的辨证关系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狭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2.马克思主义产生社会根源:(1).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2).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阶级基础:现代无产阶级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a.起源: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b.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c.本质:意识是人脑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3、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4、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理论意义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和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是有他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②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③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2.唯物辩证法①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事物,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②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事物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③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④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无限多样,事物之间的联系也纷繁复杂、多种多样。

事物之间多样性的联系表现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偶然联系与必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联系等等。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导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6.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他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包括哪些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水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6.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7.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有统一性8.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社会转型规律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的表现- 矛盾的特殊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作用3.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实践与认识、实践与改造的关系- 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意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 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危机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经济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和阶段特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 实践论和认识论- 实践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认识论: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性标准2.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历史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 实践认识论和辩证法思维方法- 实践认识论: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辩证法思维方法: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思维方式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的设想-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和发展方向2. 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党的建设和无产阶级专政3.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4.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纲要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一、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社会主义。

1、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1.哲学与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去认识改造世界,就叫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

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最一般的结论。

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唯物史观,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然后在实践中检验。

四、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物质X畴“物质X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理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这一X畴是哲学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简单说,“物质X畴”就是对物质的概括和总结,是哲学的概念,既属于意识的X 畴,也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即: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

五、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与事物内部各部分和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其特点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选择题)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选择题)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人民性E.发展性(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体现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物质的唯一特性(选择题)客观实在性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选择题)对立统一规律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选择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之间密不可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寻找的)7.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选择题)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答: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9.量变质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规律即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纲要2008-2009 第一学期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教材P3 P14)(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P2 P3)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P14)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与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教材P8-9)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产物,而且也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产物。

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文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物。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教材P25)(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客观世界)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和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及其唯一特性(教材P26-27)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笔记或教材P27、49-50)(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对物质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纲要2008-2009 第一学期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教材P3 P14)(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P2 P3)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P14)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与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教材P8-9)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产物,而且也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产物。

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文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物。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教材P25)(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客观世界)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和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及其唯一特性(教材P26-27)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笔记或教材P27、49-50)(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教材P49-50)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实践的含义、特征、形式。

(笔记或教材P30-31)(1)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特征: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笔记或教材P39-40)(1)矛盾的普遍性有两层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第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结的。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着共性。

第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6.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

(1)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笔记或教材P41)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辩证的否定观的意义:第一,在理论上,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第二,在实践上,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

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7.现象、本质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笔记或教材P44)(1)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2)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3)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有区别也有联系。

其对立是:A、现象是外露于事物表面,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B、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C、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D、现象比本质生动丰富,本质比现象单纯深刻。

其统一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本质是现象存在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本质。

8.规律及其客观性(教材P47)(1)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2)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不依赖与人的意识而存在。

唯心注意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9.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笔记或教材P50-51)(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的主客体、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表现。

(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笔记或教材P58-59)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特征。

(笔记或教材P6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材P58-59)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教材P85)(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教材P87)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3.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材P117)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1.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学说。

(教材P128-129)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2.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教材P141-14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何意义?(教材P140-141)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4.资本主义工资及其实质。

(教材P148-149)在资本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5.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两个前提条件。

(教材P146-147)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6.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教材P147)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基本形成。

(教材P166-16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