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

合集下载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1课时初高中化学课本的衔接教学目标1.了解高中化学的课程结构和教科书的栏目与功能。

2.明确初高中化学学习要求的不同。

3.举例初步学习钢铁的腐蚀。

教学过程初高中化学所学的化学内容都是非常基础的,在整个化学的世界里,其实是九牛一毛。

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这一点上,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都是自成体系的,研究的都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用途,主要学的都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化学变化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如果说化学是一个螺旋的环,初中化学是下面的一个小环,高中化学就是上面的一个大环,这两个环是相连的,但又是不同的,主要是在层次和高度上不同。

在学习高中课程之前,首先应该了解高中化学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的不同。

初中化学用一年的时间学了两本书,上册和下册;高中化学将用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1和必修2,后面可以再选修一门或者几门化学模块。

化学选修有六个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

化学与生活主要是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化学与技术主要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物质结构与性质主要是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反应原理主要是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主要是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

实验化学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完整)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完整)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完整)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概述初中和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顺利过渡和衔接初中和高中化学的研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简单的教学策略。

重要性顺利衔接初高中化学研究对学生的研究进程至关重要。

初中的化学教学内容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操作的培养,而高中的化学教学内容则更加深入和复杂。

如果学生在初中就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熟悉高中化学的研究方法和要求,那么他们在高中阶段的研究将更加轻松和流畅。

教学策略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简单策略:1. 温故知新: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相关知识点,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帮助他们重新理解和巩固这些知识。

2. 探究研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问题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中化学的概念和原理。

3. 任务导向:设计一些与高中化学相关的任务,帮助学生自主研究和掌握新知识。

任务可以包括研究报告、小组讨论或问题解决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4. 强化基础: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及时复和强化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专门的复任务或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巩固初中知识,为高中阶段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确保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研究的关键环节。

通过采取一些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高中化学的研究内容,并为他们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
1讲一. 无机化合物知识结构: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
变化规律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
性质盐
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不同种元素
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纯净物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
石等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
混合物成分多少
按组成
分类离子
核外电子
中子质子原子核
微粒构成原子分子
微观元素
宏观组成质

研究对象学化
*
)
3()
2()1(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义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义

五、初高中化学衔接专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能点]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宏观组成离子质子组成元素原子中子电子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3.微粒间具有一定的间隙(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B.同种微粒的性质不同C.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间的距离保持不变D.微粒之间是紧密排列的,没有空隙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化学知识中的( )A.微粒都很小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C.微粒在不断运动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夏天,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不要充得太足,其原因是( ) A.温度升高,构成气体的微粒体积增大B.构成气体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太大,使轮胎爆炸C.车轮摩擦时会产生热量,使气体的微粒间间隙更大,造成气体体积膨胀而爆炸D.夏天温度高,使空气中可能含有的可燃性气体因达到着火点而发生爆炸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5.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写在前面浙江省初中的理科教学实行的是综合《科学》课程。

这无疑对于综合地认识事物,提高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高中的理科教学仍是采用分科课程教学,学生进入高中后,按学科分科进行学习,《化学》就是其中要学习的一门学科。

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是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

特别是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和教材的多元化,相对而言,综合《科学》课程中的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强。

使初高中课标、教材、能力方法上的衔接矛盾凸现出来,这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很多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面对高中新课程。

因此,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可以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各个化学概念,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

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这已是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

就化学学科而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内容和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为此,也有必要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介绍。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并吸收了我在以往“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编写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十讲),供大家共享,以便起到指导和沟通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仅自己微薄的力量。

讲义中编入的“典型例题”和“基础练习”内容较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一些,这并不是要求全部去讲和做,而是供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使用。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讲义完整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讲义完整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讲义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篇走进高中一、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导引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敬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对化学世界充满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同学在好奇中学会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欲望去解决问题,学得轻松,同时在学习中学会不断总结,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遵循学习的规律,必将取得好成绩。

善于提出问题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根本。

研究时还具有专业性、正确方向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因此,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课程标准强调“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2.重视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通过化学实验去验证、探索和发现化学知识、原理,从而形成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

课程标准要求“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资料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资料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资料湖南省吉首市第一中学化学衔接教学研究课题组田锦秀2007.7前言:“新课程”有一个关键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课程资源”。

相关的说法是:“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

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

所谓“课程工作者”,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

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优秀的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可能显示为“补充教材”,也可能显示为“更新教材”,还可能显示为“校本课程开发”。

本资料就是根据以上的理念所编写,为课题组实验教师在我校初中化学教学中所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夯实基础,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启迪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于一年后能适应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

编写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了初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目前初高中化学采用的多种版本的教材,结合初高中教学内容、突出衔接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经验,并参考外地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少数民族的教育特征,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改进和拓展,具体按教科书的单元和课题进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补充实验〔趣味实验-1〕(捉迷藏的小猫)即在一张白纸上,提前用酚酞的酒精溶液画上小猫的卡通图案并写上“化学”两字,再喷上氢氧化钠溶液。

〔趣味实验-2〕(魔棒点灯)即在蒸发皿中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混合均匀,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接触到酒精灯的灯芯上。

〔趣味实验-3〕(烧不坏的手帕)将60%的酒精打翻在手帕上,尽量全部弄湿,再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使手帕点燃。

二、补充资料资料-1:(彩色胶片)胶片的诞生是在照相机发明以后。

早在1826年,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就已经出现了,是法国人尼普斯的“杰作”之后,有了黑白胶片的发明。

初、高中化学衔接ppt课件

初、高中化学衔接ppt课件
29
• 【例14】在初中我们知道:Na2O+CO2=Na2CO3是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 若“Na2S”与“Na2O”、“CO2”与“CS2”结构和性质分别相似。请
• 写出下列反应:Na2S+CS2=
30
3.归纳法 • 学习高中化学要善于利用“归纳法”使所学知识规律化和系统化。这样才不
会使学生感觉到化学知识紊乱,也会使高中化学知识有序地储存在大脑中。 • 某些化学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习过,但是在高中化学中还要进一步学习。
10
• 【例5】(提升)从上述反应:Fe2O3+3CO2=2Fe+3CO2。 • (反反1应应),,从从因FC此e2O在O→3化→C学OFe2反变变应化化中来来有看看化,,合CFe价元元升素素降化化的合合反价价应从从属于价价升降高低到反到应。价价,,发发生生
• (2)从电子得失来看,,化合价降低, (得到、失去)电子,在反应
元素有多种不同的原子的现象,叫做同位素现象。而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 称为同位素,如就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互为同位素的两种原子中:质子数 (相同、不同),中子数 (相同、不同)。
• (2)(2009年广东高考卷1题)我国富有大量稀土元素.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与
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则RO → RCl2 质量增加

m
55
• 4.0克
(9.5-4.0)克
• m=40。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16=24,属于镁元素。
25
三、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衔接与指导 •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
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 学习,是决定能否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课题。我在这里将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的几个基本的学习方法加以介绍,但愿你能从中得到点滴启迪。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解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解

本质
物区别化 特征:
理是学
变否变 基本
化产化 类型:

新 的 物 质
熟化 合 反 应悉分 解 反 应定置 换 反 应义复 分 解 反 应
会判断
一四、、复化分合解反反应应::
两种化由合两物种相或互交两换种成以分上,的生成物另质外生两成种另化合一物种的物反 质应初中,的常叫反见复应反分,应解叫反有应:化。合可反简应记。为A可B+简CD记=A为D+ACB+B=AB.
三、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 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可简记为AB+C=A+CB 初中常见反应有: 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 前的金属,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如:Fe+2HCl = FeCl2+H2↑ Fe+H2SO4 = FeSO4+ H2↑ 2:金属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金属。 盐须溶于水,金属须比盐中金属活泼,钾、钙、钠三 种金属不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如Fe+CuSO4 = FeSO4+Cu 34、 、Cu氢碳+气 还2还 原Ag原 金NO金 属3属氧= 氧化Cu化物(N物。O,33)C2H++22F+eA2gCOu3O高=△温= 2CFue++H32COO2↑
化产生化
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灯泡发光,活 性炭、木炭的吸附 ,导电、导热等。 常见化学变化:
新 的
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 物
属生锈,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 质
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生米煮成熟饭,
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特征:
(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C )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及初高中衔接教材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及初高中衔接教材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

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

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课堂练习】(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2)元素符号的意义(3)H、H2、H+、H-的共同点是什么?2.原子。

它由和构成。

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内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

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

最外层电子能量最,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

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⑦氦原子⑧氩原子(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①氢原子②钙原子③铝原子④碳原子⑤氮原子⑥氧原子⑦氯原子3.离子(1)某些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简单阴、阳离子,又称单核离子,如Na+、Cl-等;复杂离子又称多核离子,如OH-、SO42-、NH4+、CO32-等等,它们是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带电荷的原子团,相对比较稳定,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化学反应。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课件4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课件4
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低于漏斗边 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上烧杯口紧靠玻棒,玻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 末端紧靠下烧杯内壁
(3).蒸发结晶:加热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分离出来,如从 NaCl 溶液中分离出 NaCl。
注意事项:加热过程不断搅拌 ,以免局部过热 ;较多晶体 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余水蒸干。
2.有关溶液的计算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步骤: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写出答案
五、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实验室常用仪器、用法与用途
2基本操作
(1).固体灼烧:除去固体物质中含有的易升华、易分解物质或除去结晶 水合物的结晶水等。如除去 Na2CO3 溶液中的 NaHCO3。 (2).过滤:分离固体与液体互不相溶的混合物,如除去 NaCl 溶液中的 BaCO3。
a.金属单质 如:钠 Na 铁Fe b.固态非金属 如:碳 C硫S c.稀有气体 如:氦He 氩Ar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阿拉伯 数字标明原子个数。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 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
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注:NH3(氨气)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 如:KMnO4(高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 (碳酸钙)注:NH4可以看作金属离子写作“铵”
(3)再认识。CuO+H2=Cu+H2O 从氧化铜的角度看反应类型: 还原反应 从氢气的角度看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再举一实例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 课件(46张PPT)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 课件(46张PPT)

(1)下列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发生装置,a仪器名称 ,b仪器名称 。 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填序号);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填序号),
收集一瓶氨气的方法是

A
B
C
D
图1
(2)上图1是氨气的喷泉实验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管中的水 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压强降低,烧杯 中的水就会进入烧瓶,形成 色的喷泉。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
原子的
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
相似。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
化学就是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元 素及其化合物是最重要的,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考题往往把 实验与元素化合物联系在一起来考
2016柳州28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 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里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 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3.装置及原理
初中重要的实验有: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氢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通过以上装置可以得出结论
1.有气体反应或生成的实验需要先检查气 密性再装药品
2.防倒吸 3.可燃性气体加热或点燃前必需验纯 4.尾气处理 5.通常的气体制取及性质装置的连接顺序 制气→除杂→干燥→性质→收集→尾气处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5——身边的化学物质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5——身边的化学物质

走进高中——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第五讲身边的化学物质(三)1、金属(1)金属的性质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区别金属和非金属金属非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大都数呈银白色有多种颜色具有延展性没有延展性具有可锻性不具有可锻性硬度通常较大硬度不一致是良好的导电体一般不可以导电是良好的导热体导热性能差密度高密度低熔点高熔点低金属物理性质:常温下为固体(汞为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Mg + O2 2MgO4Al + 3O2= 2Al2O3占姆3Fe+2O2 =^= Fe3O42Cu + O. =^= 2CuO2除银、金铂外,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Mg、Al 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Fe、Cu等在常温时几乎不与氧气反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②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Mg + 2HCl == MgCl 2 + H 2 T Mg + H 2SO 4 (稀)=MgSO 4 + H 2 T Zn + 2HCl === ZnCl 2+ H 2T Zn + H 2SO 4 (稀)=ZnSO 4+ H 2 T Fe + 2HCl = FeCl 2+ H 2T Fe + H 2SO 4 (稀)=FeSO 4 + H 2 T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而位于氢后面 的金属则不能。

几种不同金属的混合物与同一种酸或盐反应时,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 序,依次逐一的发生反应。

③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2Al + 3CuSO 4= Al 2(SO 4)3 + 3Cu Zn + CuSO 4 = Zn(NO 3)2 + Cu Fe + CuSO 4= Cu + FeSO 4 Cu + 2AgNO 3= Cu(NO 3)2 + 2Ag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 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第九讲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 4和Na 2SO 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 2和NaCl 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得到BaCO 3和NaCl 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 3。

我们只要把NaCl 溶液中的Cl -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 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H +和-OH :紫色石蕊试液或pH 试纸。

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 -:AgNO 3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SO 42-:BaCl 2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23CO :稀HCl 和石灰水——有CO 2↑。

-34PO :AgNO 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 4+:强碱溶液(NaOH )——有NH 3↑。

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2)(OH Ba 溶液或NaOH 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

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鉴定: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

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

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

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 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24SO )。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424)(SO NH 。

5. 推断题: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

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

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23CO 。

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OH 。

部分溶解时,一定有BaSO 4或AgCl 等。

解推断题应注意:(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

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

(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

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

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它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

【典型例题】[例题1] 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 、NH 4NO 3、424)(SO NH 、Na 2SO 4四种无色溶液。

解析:用一种试剂的鉴别常用反应现象的对比度加以鉴别,但困难的是如何找出这种试剂来鉴别,学生往往在寻找这一种试剂时无规律地想以一种物质来试试看,这样做无法提高解题速度,也提高不了能力。

现介绍一种寻找鉴别试剂的方法——特效离子法。

从上面解题思路的图示法中,不难找出鉴别四种物质的试剂应选择2)(OH Ba 。

特效离子法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乱碰乱找,是一种试剂鉴别几种不同物质实用的快速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H Ba NaCl↑++=+322323422)()(2NH O H NO Ba OH Ba NO NHO H NH BaSO OH Ba SO NH 234242422)()(+↑+↓=+NaOH BaSO OH Ba SO Na 2)(4242+↓=+[例题2]某白色固体A 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 和白色固体C ,若将白色固体C 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 ,将溶液D 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 ,气体B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 。

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 、B 、C 、D 、E 、F 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这是一道推断题此题可将文字叙述内容列出“链条”更有利于思路分析。

A B Ca OH F C HCl D Na SO E HNO ()()固(气)(固)(固)(液)(固)(不溶于稀)——————————————————————————∆+↓++↓⎧⎨⎪⎩⎪2243在“链条”分析时,有“正推断”和“逆推断”。

应抓特征、找突破口。

现分五步分析此题。

(1)常见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应首先考虑BaSO 4和AgCl 。

确定E 是BaSO 4。

(2)由生成物BaSO 4逆推导反应物D 中必含Ba 2+,阴离子再逆推导HCl 得出D 中含Cl -,因此可确定D 是BaCl 2。

(3)由于生成物D 是BaCl 2,可逆推导C 中含Ba 2+,可能是BaO 或2)(OH Ba 。

(4)由气体B 加入石灰水,可确定F 是CaCO 3,逆推导确定B 是CO 2。

(5)由A 的分解产物中,B 为CO 2,排除C 为2)(OH Ba ,确定C 是BaO ,逆推反应A 是BaCO 3。

此题答案:A —BaCO 3;B —CO 2;C —BaO ;D —BaCl 2;E —BaSO 4;F —CaCO 3。

[例题3]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

C 为一种黑色粉末,D 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若F 为可溶性碱,G 为蓝色沉淀。

则A 为 ;D 可能为 。

(2)若G 为蓝色沉淀,H 为难溶性盐,则I 为 。

(3) 若G 、H 都属于盐,且G 为蓝色溶液,则I 可能为 ;F 可能为 。

解析:由题中框图关系可知,黑色粉末与一种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A 、B 两种物质,应为氧化铜被还原。

因为D 点燃可生成B ,所以D 为氢气,B 为水,或D 为CO ,B 为CO 2,C 为CuO ,A 为Cu 。

因CuO 可与酸反应,所以I 为酸,E 为铜盐,当G 为蓝色沉淀2)(OH Cu 时,F 应为可溶性碱,H 为盐。

因H 为难溶性盐,则F 为2)(OH Ba ,H 为 BaSO 4,I 为H 2SO 4。

若G 、H 都属于盐,且G 为蓝色溶液,则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H 为难溶性盐,若I 为HCl ,则E 为CuCl 2,F 为AgNO 3,G 为Cu(NO 3)2,H 为AgCl ;若I 为H 2SO 4,则E 为CuSO 4,F 为BaCl 2,G 为CuCl 2,H 为BaSO 4。

答:(1)A 为Cu ;D 可能为H 2或CO 。

(2)I 为H 2SO 4。

(3)I 可能为HCl 或H 2SO 4,F 可能为AgNO 3 或BaCl 2。

[例题4]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 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解性氯化物。

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

(2)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各自排放的污水中均无沉淀物。

各车间的污水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各两种:KOH 、K 2SO 4、AgNO 3、Ba(NO 3)2、KCl 、HNO 3。

为防止污染水源,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配合工厂试剂现象车间石蕊试液 氯化钡溶液 甲蓝色 白色沉淀 乙紫色 无明显现象 丙 红色 白色沉淀可确定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 和 。

为变害为利,化学兴趣小组与工厂研究设计如下图污水处理方案。

请回答:沉淀A 是 ,若各步处理均完全反应,最终排放液C 的溶质是 ,在农业上它可用作复合肥料。

解析:氯离子可通过硝酸银来检验,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存在氯离子。

甲车间排放的污水使石蕊变蓝,说明含有碱性物质KOH ,与之能共存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K 2SO 4或KCl ;乙车间排放的污水不使石蕊变色,且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说明必含有23)(NO Ba 与KCl ,则甲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KOH 与K 2SO 4,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使石蕊变红,说明含有酸性物质HNO 3,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AgNO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