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家第3节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煕帝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31张)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 无上;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中央集体对皇帝负责。 (2)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中央对地方管理日趋严密,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3)专制主义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4)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色彩。国与家同治,也是封建时代的 统治特点。
2.秦朝灭亡:陈胜起义失败, 项羽 、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 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 咸阳 ,秦朝灭亡。 3.楚汉战争 (1)性质:地主阶级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 (2)结果: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建立 西汉 王朝。 知识归纳 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1)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关中有稳固的根据地。 (2)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 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2.经济文化 (1)统一车轨、文字、 货币 、法律和 度量衡 。 (2)编制户籍,迁徙六国 贵族豪强 到 关中 、巴蜀等地,整顿社会 风俗。 (三)统一的影响 1.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 临洮 、羌中,南至北 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 辽东 ”幅员辽阔的国家。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3.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 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史料一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 决于上”“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料二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 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 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经过汉代的完善 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如果容许这项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liú),一般为12串。 在冕冠两侧,还对穿一个孔,用来穿插玉簪,在簪的一端,系有一根丝 带。在丝带经过两耳的位置时,各垂一颗黄色的珠玉,叫“充耳”。冕 冠上的旒垂落下来,正好挡住视线,意为“视而不见”。穿的衣服称衮 服,有12种图案。腰间系有黄赤大佩,左侧戴有玉佩,“君子无故,玉 不去身”。配有长剑。
主张统一集权 广纳人才,善于用人,
善于纳谏
楚汉之争
项羽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
主张分封割据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赏罚不明
材料: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探讨:秦因何而亡?
独断专行
私欲膨胀 赋役严苛 焚书坑儒 刑法严峻
民不聊生 官逼民反
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1)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 (根本原因);(2)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 (3)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 (4) 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
【历史纵横】秦始皇是一代暴君吗?
1、追源:“暴君”说之由来? 主要来自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其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又大量借鉴了贾谊的 《过秦论》。
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
没有长时间的四分五裂、漫长的战争,我 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
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②促进融合: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 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顺应潮流: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项羽本纪》 分析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走进教材知识点一秦的统一1.统一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________。
②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________所带来的阻碍,这为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
(2)秦国强盛①秦国________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②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________较为清明。
③商鞅变法后,秦尊奉________,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统一的过程(1)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统一王朝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国采取________战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________。
(2)南征越族,北击匈奴①秦朝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了对云、贵一带________的控制。
②在北方,秦朝击退了________匈奴的进攻,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________。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1)确立皇帝制度①嬴政兼采________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________地位。
②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________的决定权。
(2)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①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全国的________。
②三公指________、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________。
(3)地方推行郡县制①在地方彻底废除________,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
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________任免和考核。
②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________和治安。
4.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________、文字、货币、法律和度量衡,编制________,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高中历史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3、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 要是因为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 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 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二)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
1、背景: 2、经过:
⑴ 康熙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 ⑵ 分别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 战 ⑶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 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1尼68布9年楚《条尼约布》楚意条义约:》规定: 1中.双俄方两平国等以协格商尔下必签齐署河的、平额等尔条古约纳;河和外兴安 岭 2.往肯东定至了海“为两界江,一岭岛北”河属西中属国俄。国,岭南河东 属(中即国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
①台湾——郑成功 ②黑龙江流域——沙俄 ③漠西、漠北——蒙古各部 ④云贵、两广、福建——“三藩” ⑶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 ⑷辅政鳌拜专权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
平定“三藩”历 剿抚时并八用年,,有终获利全安定胜
收复台湾
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三征噶尔丹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康熙帝之功绩:
1、平三藩,扫割据 2、收台湾,固海防 3、抗沙俄, 定边疆 4、征蒙古,平叛乱 5、善学习,尊各族
通过以上史实,你如何评价康熙?
1、康熙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 者,在位期间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 展,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
2、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素材 人民版
唐太宗对朝鲜和日本的政策
1.贞观二年……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傅,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四方儒生负书而至,盖以千数。
俄而吐蕃,及高昌、高丽、新罗等诸夷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学。
于是国学之内,鼓箧升讲筵者,几至万人,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七《崇儒学》
2.明年,遣子文王及弟伊赞子春秋来朝,拜文王左武卫将军,春秋特进。
因请改章服,从中国制,内出珍服赐之。
又诣国学观释奠、讲论,帝赐所制《晋书》。
辞归,敕三品以上郊饯。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二二十《东夷传·新罗》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
上下 退
秦朝的统一
师 材料反映了秦国李斯建议广泛收罗人才,为秦国富国强兵服 生 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从人才角度分析,为什么只有秦能够 互 务统。一正六是国因?为秦王嬴政善于纳谏,广纳贤才,为秦朝的统一 动 奠定了人才基础。
上下பைடு நூலகம்退
秦朝的统一
问
题 情
阅读教材内容,指出秦朝的统一的大概过程?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 怀。
课堂导入
《吕氏春秋》书影
秦始皇像 上下 退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第一幅是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
课 春秋》,其中论述道:“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 堂 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说明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 导 乱。那么,是谁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 入 大家能否从第二幅图找到答案?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
上下 退
秦朝的统一
《谏逐客书》: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材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料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 情 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 境 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通过《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秦朝所处的特定的时空 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秦朝政治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形成,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家第3节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煕帝北师大选修4
●教法案例 本节课从六个框目讲述了清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的内 容,一是康熙幼年登基,除掉权臣稳政局;二是康熙帝对清朝的统治。康熙帝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有为皇帝,历来赞多贬少,与之相关的历史电视剧或故事 也很多,建议教师将之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 性。
第一部分“康熙幼年登基,除掉权臣稳政局”,就是教材第一目“幼年登 基,铲除鳌拜”的内容。它并非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了 解基本史实,教师简单点拨即可。教师的点拨应该围绕本课整体的教学核心—— 对康熙帝的评价来展开,为更好地评价康熙帝做好必要的铺垫:少年康熙勇挑 重担,以其过人的智谋巧
平定三藩,统一台湾
1.平定三藩 清康熙帝采取 剿抚并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历时 8 年平定三藩 之乱。 2.统一台湾 清康熙帝任命 施琅为水师提督,于 1683 年攻下澎湖,清军进驻台湾,实现 了台湾与大陆的统一。
抗击沙俄侵略,粉碎分裂活动
1.抗击沙俄 (1)背景:清朝初年,俄国军队侵入 黑龙江流域,清政府多次交涉无果。 (2)过程 ①亲临东北,派人侦察敌情。 ②设置 黑龙江将军,调兵遣将,积极备战。 ③围攻 雅克萨,打败俄军。 ④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捍卫了领土主权和国家尊严。
擒权臣鳌拜,掌握了实权,稳定了政局。这突出显示了康熙帝作为一个政 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过人胆量与政治睿智。
第二部分“康熙帝对清朝的统治”,包括教材第 2—6 框目的内容,是本节 课的重点。建议教师从四个方面讲解。(1)反对分裂,维护统一。主要把握三个 关键点:①平定三藩;②统一台湾;③平定噶尔丹。康熙帝通过这些措施,巩 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权。这是康熙帝对中国历史做出的一大贡献,非常 值得肯定。(2)抗击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 打败了沙俄侵略者,并使之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从而有效地捍卫了国家 的尊严和领土主权。这是康熙帝对中国历史做出的又一大贡献。
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考达标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秦的统一1.(改编)《汉书·主父偃传》称颂某位帝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该帝王在位期间( )A.实行内外服制 B.在全国推广郡县制C.推行商鞅变法 D.积极推崇儒家思想2.《通志》记载:“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徙民五十万戍五岭”。
“始皇帝”征服的“陆梁地”中生活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A.鲜卑 B.匈奴C.越族 D.羌族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段话实际上肯定了秦朝( )A.推行郡县制度 B.建立皇帝制度C.设置三公九卿 D.实行焚书坑儒4.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权力运行机制( )A.有助于减少皇帝决策失误B.极大地削弱了君主专制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民主观念渗入政治体制5.秦朝,上币黄金以“溢”(镒,合二十两)名,下币铜钱以“半两”名,而珠玉、龟贝、银锡等不作为流通货币。
据此可知,秦朝( )A.币值均以重量为单位B.半两钱是唯一的法币C.官方、民间均能铸币D.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地展示出来。
下图所示的措施在当时( )A.钳制了人们思想 B.巩固了政治统一C.激化了阶级矛盾 D.强化了君主专制知识点二秦朝的暴政7.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
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 )A.为政者残忍昏庸 B.农民起义频发C.统治者不行仁政 D.社会矛盾激化8.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D.秦末战争破坏严重知识点二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9.学者刘仲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暴力主义原则。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
时间 地点 政权 地位
公元前 ___2_0_9___年 大泽乡 “张楚”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秦朝的灭亡。 公元前 ___2_0_7___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3.楚汉战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项羽被 刘邦击败。
重难探究 | 素养初培
探究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一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 决于上”“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要点总结】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权力高度集中。 ②皇位世袭、皇权专制。 ③人治色彩浓厚。 ④存在着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影响。 ①积极影响。 a.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 统一。 b.经济: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和脆弱性,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 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主观 数 代 秦 王 励 精 图 治 , 广 纳 贤 才 , 吏 治 较 为 清 明 。
条件 __商__鞅__变__法____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秦朝 公元前230年—前 __2__2_1___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
建立 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 __咸__阳___
过程
完成 统一
——[英]崔瑞德、[英]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
[问题2] 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的?你认为 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还有哪些作用?(培育史料实证、唯 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答案】角度:从奠定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 于国家统一的角度。
作用:对经济建设、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文明延续都具有积极作 用。
3.“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李白《古风·其三》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 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史料二 秦朝的政治危机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 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 巡途中,发生了行刺事件,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 。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都说明外表强盛 的秦朝,实际上统治危机仍然存在。
A.维社会稳定
D.实现君主专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业超过古代的三皇五帝,把“皇
”与“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后代称为二世、三世
皇帝,以至千世万世,体现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故选D项。
答案:D
3.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名对秦王说, “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秦王统一全
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帛书
D.金文
解析:题干信息“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可知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
始皇命李斯制定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把小篆
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故选B项。
探究点:(1)史料一肯定了秦始皇的哪些功绩? 提示:统一法律;结束战乱,统一国家疆域;革新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创立皇帝制度,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等。 (2)分析史料二秦朝面临政治危机的原因。 提示:百姓负担繁重;刑法严苛;战争破坏严重;社会经济破坏、土地兼 并严重等激化了社会矛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1单元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3)
解析:题干材料“秦王怀贪鄙之心……以暴虐为天下始”表明司马迁认为秦 始皇是个暴君;题干材料“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表明唐太 宗认为秦始皇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作出贡献,两者因为所处的地位及出发 点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结论,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 除。
本课结束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一单元
历史
重点研习
秦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历史地位
【材料】 秦始皇统治整个中国只有11年,但是他宣布要延续“千秋万代”。 他按照法家路线开始了中央化的过程。在丞相李斯的指导下,皇帝着手建 立不可抗拒的统治,清除割据的“封建”贵族。全国划分管理单位,此后的历 史一直沿袭这种体制。
[重难归纳]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历史地位 1.
2.秦朝的历史地位: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政皇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 道:“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 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唐太宗则评论说:“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 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司马迁距秦的时代更近,他的评论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两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均无可取之处 C.对秦始皇的评价受评价者的地位身份和出发点的影响 D.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评论更为准确 答案:C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等 《世界文明史》
【思考探究】 (1)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的建立源于哪家思想?为延续“千秋万代”,秦始 皇做出了怎样的规定? 提示:思想:法家思想。规定:秦始皇自称“始皇帝”,规定皇位世袭。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秦朝丞相的作用。 提示: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如在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争论中, 丞相李斯的意见起到了关键作用。 (3)秦朝是怎样在“全国划分管理单位”的?为什么后世“一直沿袭这种体制”? 提示: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下设县。原因: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统一,加强中 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历史上学期深化历史概念教学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公元前
209年
公元前
207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
202年
秦灭六国
秦朝
楚汉战争
一、 秦的统一
秦统一的背景
宗法分封制度解体。各国展开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
社
会 政治领域
的
华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为统一多民
变
族国家奠基。
革
和 转
经济领域 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幅度提高。阶级关系变化。
型 思想领域 思想繁荣,形成了中国传统主流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特征。
秦统一多
经济上
民族封建 巩固统一
政治上
国家的建
文化上
北起阴山至辽东
思考点 归纳秦统一的意义
西 西 至 临 洮 羌 中
① 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东 ② 统一__中___央__集___权____国家的形成是历
至 海
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暨 ③ 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
朝 族的_交___往__交___流___交__融___,推动了统一多
鲜 民族国家_政__治___、___经__济___、__社___会___的发展。
④ 有利于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
南至北向户 (极南地区)
形成与发展。
二、 秦的暴政与秦的灭亡
秦的暴政
完成统一后的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他花费巨额钱财求
仙访药,以求长生不老。秦始皇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__征___发__繁__重__,百姓不堪重 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朝__刑___法__严__苛___,人民摇手触禁,“赭衣塞路,囹圄成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权威。这主要体现了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关于秦朝建国初的国家治理问题,群臣展开了激烈辩论: 廷议制度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丞相王绾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 内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 便。”
和郡县制的作用、影响相关:①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基本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② 改变分封制造成的分权体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 展。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与发展。④是官僚政治取代 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名词解释: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一种管理方式,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 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 VS 地方
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
秦朝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货币、车轨、文字及度量衡,修驰道、直道, 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 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以及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秦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节选) 唐·李白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以拥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课件高三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③地方制度:郡县制
关于郡县制的几点认识 ①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秦朝; ②郡县制的确立是对分封制的彻底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 ③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④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 重要标志
皇帝
三公九卿 中
郡
央 集
县
权
意义: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 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奠定两千多 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被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户经民东,北济族至据:关海河系有暨为:利朝塞促于鲜,进社,并西了会阴至各安山临民定至洮族和辽、的经东羌交济。中往发,、用南交展至流。北和向融合。
概念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思考: 春秋时期的动荡局面教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需要加强权利!
中央:君主专制
《选1》P47
⑥法律: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篡。此后,历朝法律多以“律”命名。
⑦赋役:极重的田赋与人头税 《选1》93
⑧民族关系
(1)设立官职: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选1》P62
(2)边疆管理:北逐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知识拓展】: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
有学者指出,就综合国力来讲,秦国的文明程度、人力和物质资源不一定较六国强,
但秦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组织把权力集中于君王,整个
国家被组织成为一台高效有力的战争机器,进而一口一口地将六国吞噬掉。该学者
意在说明秦统一全国的重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雄才伟略
B.君主权力的强化
B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论从史出
秦朝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1)政治方面: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度,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2)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 间的经济交流。 (3)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 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
二、秦朝的暴政 1.表现 (1)经济方面: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2)政治方面: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3)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 ”。 ①经过: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 《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 有 医药 、 卜筮 、“种树之书”不在其列;以“或为妖言 以乱黔首”的罪名,坑杀460余名儒生方士。 ②结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2.影响: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大规 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2.经过 (1)灭掉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 远交近攻 、 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 秦朝 , 定都咸阳。 (2)巩固边防: ①南方:征服越族地区。 ②西南: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③北方:击退匈奴,修筑 万里长城 。
3.统治 (1)中央:
(2)地方: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 员由 中央 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 民众和治安。
探究一 秦朝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 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 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寡人”指的是谁?材料一涉及他创建 的哪项重要政治制度?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秦始皇令人商议王的称号, 以彰显其功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
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 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 。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请回答: (1)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值得珍视的篇页”,任举三例。 (2)分析材料一中导致康熙帝历史局限性的社会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说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答案】 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五年(1727 年),台湾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 “漳泉内地
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 以温饱。 ”……据统计,台湾归统时有人口 20 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 200 万之众。 ——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
项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帝在国内和对外的斗争都为中国历史写下了有声有色和值得
珍视的篇页……但康熙未敢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始终没有表现出某 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原因何在?关键不在个人的意志和才能, 而在社会条件。 ——刘大年《论康熙帝》
2.粉碎分裂 先后平定准噶尔部首领 噶尔丹 和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
1.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重建内阁及翰林院,设南书房。 (2)作用:南书房、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互相制约, 集权于皇帝。
2.发展社会经济 (1)背景:农业经济久经战乱破坏,急需恢复发展。 (2)措施 ①大力奖励垦荒。 ②实行“ 更名地”。 ③实行赈灾,减免赋税。 ④试行“ 摊丁入亩”,进行税制改革。 ⑤任用 靳辅为河道总督,治理水患。 (3)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第三节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煕帝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新课导入
他是个天分极高、坚韧顽强的少年,即位后每日读书 长达数个时辰,以至学习过苦而呕血。16 岁时,他以智慧 和勇气设计铲除了专权跋扈的辅臣鳌拜,将皇权掌握在自 己手中。从此,他以超群的胆识和兼容并包的胸怀,开始 治理被破坏得伤痕累累的大地。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 名的康熙帝。那么,康熙帝为中国历史的进步做出了怎样的 贡献?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对康熙帝应该如何客观评价?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 这几个问题。
开博学鸿词科,兴文字狱
1.开博学鸿词科
1678 年在北京第一次开博学鸿词科,此举扩大了清政权的支持面。
2.兴文字狱 对于不愿顺从清朝统治的 汉族士人,康熙帝则用文字狱严加镇压,这对思 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客观评价康熙帝
1.历史贡献 (1)平定三藩叛乱;统一台湾;平定西北噶尔丹叛乱;两次反击沙俄侵略。 康熙帝为维护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 族团结与反抗外来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 (2)康熙帝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组织编撰《古今图书集成》等要 著,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B.清军平定三藩 D.清军统一台湾
从材料信息“海上”“扶桑”“水犀军”等可以看出,这是康
熙帝为清军统一台湾而写的。
【答案】 D
3.观察下图,图中诗为:“大漠孤城祁连山,戍楼遥望暮云间。西风忽报 边关紧,十万兵勇过桥湾。”图中的清军“过桥湾”是为了( )
A.平定三藩之乱 B.挫败沙俄侵犯 C.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D.开发西北边疆
第(1)问的第一小问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注意统 解答思路 治者不论采取何种措施,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其统治。第(2) 问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把握住“设问解读”分析的角度,不要跑 偏
【尝试解答】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积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殖民入
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意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2)积极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 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福建教育人才,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 展。
一、选择题 1.康熙即位后,辅政大臣中苏克萨哈与鳌拜有矛盾,鳌拜矫诏斩了苏克萨 哈。这一事件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康熙亲政后打击权贵 C.鳌拜大权独揽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台湾归统”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材料一:在归统之前,台湾的人口很少,在归统之后,台湾人口增 加了 10 倍,说明台湾归统后经济获得了发展;同时也说明,台湾的 材料解读 归统也有利于大陆特别是福建当地人口的就业和生活。材料二:台 湾归统后,清政府派出多名文化官员到台湾进行教化,强化了台湾 和内地的文化联系
第二部分“康熙帝对清朝的统治”,包括教材第 2—6 框目的内容,是本节 课的重点。建议教师从四个方面讲解。(1)反对分裂,维护统一。主要把握三个 关键点:①平定三藩;②统一台湾;③平定噶尔丹。康熙帝通过这些措施,巩 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权。这是康熙帝对中国历史做出的一大贡献,非常 值得肯定。(2)抗击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 打败了沙俄侵略者,并使之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从而有效地捍卫了国家 的尊严和领土主权。这是康熙帝对中国历史做出的又一大贡献。
民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署《尼布楚条约》 ,维护了 国家主权。 (2)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极为弱小;专制主义政治和思 想日益加强。 (3)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一分为二的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 第(1)问“值得珍视的篇页”指的是康熙帝的贡献,结合教材举三例即可。第(2) 问根据材料一中省略号后面的内容概括归纳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 结回答即可。
【答案】
(1)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与蒙、藏
●教法案例 本节课从六个框目讲述了清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的内 容,一是康熙幼年登基,除掉权臣稳政局;二是康熙帝对清朝的统治。康熙帝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有为皇帝,历来赞多贬少,与之相关的历史电视剧或故事 也很多,建议教师将之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 性。
第一部分“康熙幼年登基,除掉权臣稳政局”,就是教材第一目“幼年登 基,铲除鳌拜”的内容。它并非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了 解基本史实, 教师简单点拨即可。 教师的点拨应该围绕本课整体的教学核心—— 对康熙帝的评价来展开,为更好地评价康熙帝做好必要的铺垫:少年康熙勇挑 重担,以其过人的智谋巧 擒权臣鳌拜,掌握了实权,稳定了政局。这突出显示了康熙帝作为一个政 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过人胆量与政治睿智。
【解析】 威胁到皇权。
) B.苏克萨哈威胁皇权 D.康熙对鳌拜优礼相加
材料通过鳌拜矫诏斩苏克萨哈的史实,说明了鳌拜独揽大权,
【答案】 C
2.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 岛门空。”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鳌拜集团被铲除 C.郑成功收复台湾
【解析】
)
提倡理学,编纂书籍
1.提倡理学 (1)措施 ①将朱熹 塑像抬入大成殿,成为第十一哲。 ②为朱熹讲学之地考亭书院题写匾额。 ③提拔“理学名臣”,大力宣扬理学。 ④颁布《 圣谕十六条》 ,按照儒家思想制定士民的行为准则。 (2)意义:为 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统一的思想基础。
2.编纂书籍
(1)编纂《周易折中》 《日讲四书解义》和《诗经传说汇纂》 《春秋传说汇纂》 等。 (2)为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亲赐书名。
材料二
1684 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
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 36 人、训导 23 人,台湾县儒学教 谕 36 人、训导 25 人,凤山县儒学教谕 34 人、训导 11 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 材料一中“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 的?指出材料二所 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 (2)根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 作用。
平定三藩,统一台湾
1.平定三藩 清康熙帝采取 剿抚并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历时 8 年平定三藩 之乱。 2.统一台湾 清康熙帝任命施琅为水师提督,于 1683 年攻下澎湖,清军进驻台湾,实现 了台湾与大陆的统一。
抗击沙俄侵略,粉碎分裂活动
1.抗击沙俄 (1)背景:清朝初年,俄国军队侵入 黑龙江流域,清政府多次交涉无果。 (2)过程 ①亲临东北,派人侦察敌情。 ②设置 黑龙江将军,调兵遣将,积极备战。 ③围攻 雅克萨,打败俄军。 ④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 ,捍卫了领土主权和国家尊严。
(3)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康熙帝在政治上增设南书房削弱了议政 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从而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他在经济上实行奖 励垦荒、实行“更名地”、推行“摊丁入亩”和治理黄河等措施,从而有力地 促进了清朝封建经济的发展。这些也是值得肯定的。
(4)采取思想文化措施,强化集权统治。主要措施包括倡理学、编书籍、“开 博学鸿词科”和大兴文字狱。对于这些措施的评价就不能一概而论。这些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但其消极影响也 很大,正是这些思想专制的实行,极大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着创新思想 的产生和发展,阻碍了中国科技迈向近代的步伐。尤其是文字狱的实行,摧残 了文化,其危害更大一些。 最后,建议教师做出表格,让学生在填写表格过程中理清线索,便于更好 地对康熙帝进行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