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徐媛
《三袋麦子》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doc
《三袋麦子》第一课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叫我说你猜。
我说一句台词,你来说说出自哪个童话故事。
小女孩和她奶奶一起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
)魔镜呀,魔镜呀,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白雪公主》)。
只有黑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蒲公英〉)(看来,中外优美的童话故事已深深植入我们的心田,伴随我们渡过幸福的童年,请继续猜。
)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是我的收获。
预设一:如果学生能答出来,顺势揭题,并肯定学生会学习,能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预习。
预设二:如果学习答不出来,教师谈话导入,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就是这个童话故事,一起读课题。
2、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土地爷爷给大家带来了三袋麦子。
这三袋麦子将要作一次长途旅行,在旅行中他们会有怎样不同的命运呢?教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麦正音子,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麦子的故事。
1、下面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1)标出自然段,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倒字。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同位互读生字。
3、检查自读情况:(1)媒体出示生词,(2)认读生字词(3)这些词语的意思哪些你已经懂了,是怎么弄懂的?(4)动作演示,指导看图,联系上下文,换近义词等理解词语。
(5)挑战难关,暴露缺点。
你认为哪个句子最难读,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4、指名开火车读,师生评议,相机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一件事。
三、抓关键词,品读课文,理解麦子的不同处置1、研读关键词语读书要细心读,每一遍都要有新的感受,你们想不想这样读书?三袋麦子是相同的,在小猪、小牛、小猴的眼里麦子一样吗?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他们眼中的麦子。
引导学生读好黄灿灿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三个词语。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三袋麦子》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与他人分享。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学会与他人分享。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1. 课文《三袋麦子》的PPT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相关图片或插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学生自由分享他们对麦子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三袋麦子》,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圈出生字词,并尝试朗读课文。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道理。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并分享彼此的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他人分享。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道理。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分享故事,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2.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类似的寓言故事,培养想象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课堂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三袋麦子》的故事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与他人分享。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小猪、小兔、小熊),进行角色扮演,表现故事中的情节。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对待麦子的态度和做法。
七、故事续编(15分钟)1. 学生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三袋麦子的后续》。
2. 学生分享自己续编的故事,大家共同讨论哪个故事最有趣。
三年级语文上册《三袋麦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三袋麦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袋麦子》。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了解小猪、小狗和小猫的不同表现。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
(3)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尝试,培养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2)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三袋麦子》课文。
2.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3.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分角色朗读,培养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与分享(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小猪、小狗和小猫谁的做法最正确?为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珍惜粮食、分享和勇于尝试的重要性。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练习。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把课文《三袋麦子》讲给家长听。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概括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引导学生懂得分享,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3)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努力付出才能收获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故事情节的概括与理解。
1. 教材:《三袋麦子》课文。
2. 教学课件:故事情节图片、生字词卡片。
3. 教学道具:麦子实物、思维导图模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麦子的了解,引出课题。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生字词,组内讨论生字词的含义。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4. 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他们对故事中道理的理解。
2. 拓展作业:(1)以“我眼中的麦子”为主题,绘画一幅画。
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精选-三袋麦子(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精读5至9自然段。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读词语:(1)出示:烙饼麦子憨厚麦囤虫蛀(2)指名读2、听写生字词3、指名口述课文的第一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1、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这部分课文,学生边听边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讨论并理解有关语句:“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等。
(板书:憨厚节俭聪明能干)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同桌分角色读,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再分角色练读。
3、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1)看板书,自己练习。
(2)指名口述,其他同学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3)学生练习口述,同桌分角色口述。
(4)指名学生带头饰到讲台前边表演边口述。
三、总结全文1、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2、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3、教师小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俭。
什么叫聪明能干,受到了教育。
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
四、学生作业课堂作业1、比一比,再组词。
迫()麦()防()泊()表()访()仍()俭()保()扔()脸()宝()2、照样子写词。
黄灿灿()()()舔了舔()()()3、写近义词。
节俭()回味()开心()防止()拜访()感谢()4、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礼物()的麦子()的食品()的麦种()的样子()的麦粒5、把成语补充完整。
硕()仅()叶()归()()不()待各()各()回家作业1、抄写词语。
2024最新-《三袋麦子》教案(精选4篇)
《三袋麦子》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美丽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三袋麦子》教案(精选4篇),仅供参考。
《三袋麦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⒈能借助旁批读懂故事,并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
⒈能正确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三袋麦子》,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复习检测1、我会读馒头烙饼迫不及待饱满保存杂粮防止嘴唇自豪收获2、我能填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和()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
三、精读课文(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1、出示自学提示一: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小猪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思考:⒈小猪收到麦子时的心情怎样?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⒈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猪?2、汇报交流①小猪的心情②怎么做,理解“迫不及待”③结果怎样④小猪特点⑤指导朗读3、总结学习方法:①、读一读(读段落)②、画一画(画句子)③、品一品(抓词语)(设计意图:以小猪为教学突破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把学习小猪段落的方法迁移到学习小牛和小猴段落上。
)(三)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二:默读课文有关小牛、小猴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小牛、小猴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思考:⒈、它们收到麦子时怎样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⒈、你认为它们是一个怎样的小动物?2、汇报交流⒈、小牛、小猴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结果呢?⒈、小牛、小猴各有什么特点?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该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改的三个维度,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自己进行实践,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探究,在学习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三袋麦子》教案设计实用
《三袋麦子》教案设计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道理。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敢尝试,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道理。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麦子的关注,导入课文主题。
2.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节奏等。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等问题。
3.课文理解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生字词学习教师列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学生跟读、拼写。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纠正。
5.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展示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和情感。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6.活动拓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课文中的道理。
7.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并尝试用生字词造句。
家长监督并签字确认,第二天向教师汇报。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教学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及时解决问题。
3.教学感悟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道理。
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反馈,让我更加坚定了教育事业的选择。
五、教学资源1.课文《三袋麦子》2.生字词表3.角色扮演道具4.活动拓展素材六、教学时间本教案适用于2课时。
七、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案之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三袋麦子》故事内容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懂得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
2.培养学生珍惜和感恩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袋麦子》,大家对故事有什么印象呢?谁能简要复述一下故事内容?生1: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种出了三袋麦子,分别送给了三个儿子。
大儿子和二儿子把麦子吃掉了,小儿子则用麦子做了生意,成为了富翁。
师: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深入学习这个故事,看看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故事回顾(1)故事中的三个儿子分别代表了哪三种人?(2)他们对待麦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3)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生2:大儿子代表贪婪的人,二儿子代表自私的人,小儿子代表勤奋、聪明的人。
大儿子和二儿子把麦子吃掉了,小儿子则用麦子做了生意。
小儿子成为了富翁,说明只有勤奋、聪明、懂得珍惜的人才能成功。
3.分析人物性格师: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三个儿子的性格特点。
(1)大儿子的性格特点:贪婪、目光短浅。
(2)二儿子的性格特点:自私、不负责任。
(3)小儿子的性格特点:勤奋、聪明、有远见。
4.人生智慧提炼(1)不要贪婪,要有长远的眼光。
(2)不要自私,要关心他人。
(3)要勤奋、聪明,懂得珍惜。
5.小组讨论(1)从故事中,你学到了哪些人生智慧?(2)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故事?请举例说明。
(3)如何将这些人生智慧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师: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一定有了很多收获。
现在请各组代表发言,分享你们的感悟。
生3:我们小组认为,从故事中学到了不要贪婪、要有长远的眼光,还要关心他人。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比如有些人为了眼前的小利,损害了长远的利益。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故事《三袋麦子》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演、讲述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学习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三袋麦子》故事书、绘画材料、音响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出示一些关于麦子的图片,让学生说出麦子的特点。
2.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麦子的故事,小朋友们猜猜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呢?二、讲故事(15分钟)1.教师引导:教师根据故事书内容,生动有趣地给学生讲解《三袋麦子》这个故事。
2.学生听故事: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故事,同时可以自由地提问和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看法。
三、学习语言表达(15分钟)1.教师引导:根据故事内容,教师给学生们讲解故事中涉及到的一些新词语,帮助他们理解故事。
2.词语学习:学生跟读新词语,并尝试造句来巩固所学的词语。
四、绘画活动(30分钟)1.导入:教师出示麦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麦子的外观特点。
2.绘画活动:学生使用绘画材料画出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一颗麦子,并在作品的旁边用笔写上一句话,表达自己对麦子的感受。
3.分享作品: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到教室前面,向全班学生展示并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
五、巩固与评价(15分钟)1.问题回答: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几个问题,学生积极回答。
2.评价活动: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互评,鼓励他们用一些词语来评价自己或其他同学的作品。
六、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一个名叫《三袋麦子》故事,你们都学会了吗?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总结问题,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让学生参观麦子的田地,亲身体验麦子的生长过程。
2.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种植麦子的经历的作文。
3.带领学生参观农场或麦子加工厂,让他们亲身了解麦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和心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法的实践。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
2. 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推理。
3. 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的协调和组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4. 角色扮演所需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拓展。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析角色行为和心理。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注意情感表达和台词的准确性。
(3)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强调珍惜粮食、分享助人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课文《三袋麦子》的内容,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能正确朗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阅读、课堂讨论、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勤劳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品格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和朗读课文,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打开课件,播放一段插入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然后提问:大家都知道麦子可以做成面粉,为什么麦子可以变成面粉呢?2.呈现新课(25分钟)(1)教师出示课文《三袋麦子》的标题,并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教师阅读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解析句子结构。
例如:教师:请大家看第一段,有什么生词?学生:麦子。
教师:很好,麦子是一种庄稼,可以做成面粉。
请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3)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梳理知识(10分钟)(1)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遇到了什么问题?(2)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知识。
例如:教师:请大家看第二段,有什么句子结构?学生:三袋麦子。
教师:很好,这是复数结构。
请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4.拓展运用(20分钟)(1)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请大家分组讨论。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报告结果。
(3)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5)学生回答问题。
5.达标检测(15分钟)(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关键字?(2)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三袋麦子的教案写
三袋麦子的教案写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资源。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麦子道具。
3. 小组合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袋麦子”的故事吗?2. 学生分享:请学生简要分享他们所知道的故事情节。
二、故事讲解(10分钟)1.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三袋麦子”的故事,强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2. 互动讨论:故事中,小老鼠和小猪分别代表了什么行为?哪种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三、动手操作(10分钟)1. 分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定数量的麦子道具。
2. 任务分配:每组需要用麦子道具制作一个关于节约资源的创意作品。
3. 动手操作: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5分钟)1. 每组展示作品: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制作的创意作品,并简要介绍制作过程和寓意。
2. 互动评价:全班同学一起评价各个作品的创意和寓意,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那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到节约资源呢?2. 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节约资源的小窍门和实际行动。
3.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强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节约资源的意识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方面的提升。
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案例: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浪费资源的案例,如水龙头未关、食物浪费等。
《三袋麦子》教案: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支撑
《三袋麦子》教案: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支撑人文素养是指人类社会关于人、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的总和,体现了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三袋麦子》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农村生活和人情的经典小说,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
本文将针对《三袋麦子》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支撑的教学方法及实践展开探讨。
一、以小说为基础,将人文素养教育纳入教学课程教师应当在设计教学课程时结合小说《三袋麦子》,推动人文素养教育。
小说的内容涉及到了农村社会的种种方面,故此学生可以通过小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习惯、农村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小说中的角色也涉及到了人们的生活、情感和道德,这些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可以提供学生和小说丰富的语言材料、情节铺陈、人物塑造等方面展开讨论。
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发言,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对人文素养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思想与自主阅读习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吸收小说中蕴含的人文素养,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可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探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与人文素养。
有意指导学生阅读附属文献,例如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及书籍。
这种阅读有助于学生发展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思想,并能够结合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化对人文素养的理解。
三、以写作促进学生的认知与表达小说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创作,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欲望,使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得到更多的提高。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即文章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思路能力。
作文的主题可以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人文素养。
通过写作的形式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反思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小说中内容及人文素质的体验,还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从而在知识与价值认知和表达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4 三袋麦子教案2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袋麦子>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⒈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⑵会读、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烙饼发霉麦囤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
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烙饼发霉麦囤三、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局部,说一说每局部讲了什么?学生自学后讨论:第一局部:〔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局部:〔5~9自然段〕讲向三个小主人公向土地爷爷告知他们怎么处理麦子。
四、精读课文内容1.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是怎样做的?他们的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种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3.指导口述这局部课文。
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再连起来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局部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忆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局部⒈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局部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嘴唇仍有半袋堆得满满的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袋麦子教案
9、《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生答)谁能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童话故事?(《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2、今天老师给大家新带来一个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出示课题,齐读,指导“麦”字读音及写法(读音:“mai”,第四声,写时注意下半边要与“表”区分开)3、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要问的?(生1:三袋麦子是从哪里来的?师:是别人送的。
生2:麦子是谁送的?他都送给了谁?生3:为什么是三袋麦子?是不是要送给三个人?生4:送礼物的人为什么要送麦子?他有什么用意?……)过渡:同学们真爱问问题,问得非常好!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要求:身体坐端正,一边看一边听,并想一想课文向我们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听后反馈:课文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做成各种个样的()吃了;小牛把麦子()慢慢吃;而小猴则把麦子(),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
2、自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生字或句子可以交流学习,多读几遍。
3、反馈自读效果:(1)出示带有一类字的词语,指导学习。
(2)出示带有二类字的词语,指导学习。
(3)出示文中长句,指导学习。
(指名读、正音、齐读)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再读课文2、合作交流:边读边思考课文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并试着按“土地爷爷送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如何处理麦子”和“处理麦子的结果”给课文分为三部分。
3、反馈:第一部分( 1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
三袋麦子语文教案
三袋麦子语文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麦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粮食和生命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1.3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将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三袋麦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梗概讲述一个关于三袋麦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2.1.1 故事背景在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位老农民,他种了一片麦子。
2.1.2 故事经过老农民把麦子收割回家,把麦子装进了三个袋子。
有一天,他发现一只小鸟飞进了其中一个袋子,他把小鸟赶出去,但小鸟把麦子弄洒了一些。
老农民觉得小鸟可怜,就把另外两个袋子的麦子分了一些给小鸟。
2.1.3 故事结果第二年,老农民发现那只小鸟带来了另外两只小鸟,它们在老农民的麦田里帮忙捉虫、浇水。
老农民的麦子收成非常好。
2.2 知识点2.2.1 麦子的生长过程麦子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2.2 粮食的来之不易农民辛苦耕种,经历风雨,才能收获粮食。
2.2.3 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节约粮食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3.1 故事讲述让学生听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情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1.1 学生听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学生认真倾听。
3.1.2 学生分享感受学生分享听完故事的感受,教师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3.1.3 学生理解故事道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即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4.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听故事、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赵川希望小学徐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做得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情感目标:能正确的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三个动物对一袋麦子的处理方法,体会他们的美好品格
教法:阅读法感悟探究
学法:合作交流阅读感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设疑导入新课
1上一次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作为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他们是怎么处理礼物的,又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2、板书课题
二、精讲课文(2—4)自然段
1、齐声朗读2—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
(2)有什么不同?(黄灿灿饱满上等的麦种)
2、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怎么说的?怎么处理的?出示课件
(1)指名学生用开心的语气朗读这一段
(2)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种各样)
(3)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
(4)“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5)小猪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板书:吃光)
(6)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听课的老师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评析]教者眼光独到,小猪以美食家的全新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3、过渡:小猪把黄灿灿的麦子全吃光了,那我们再来看看小牛,看看他是怎
样处理这袋麦子的。
出示课件(指名读第三段)
(1)、小牛收礼物怎么想的?也是怎样处理的?(板书:保存起来)
(2)、怎么怎么保存的?第二句(为了……太阳)
(3)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板书:勤劳、节俭、有打算)(板书:勤劳节俭)
(4)指导朗读
三、自学课文(5—9)自然段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请小朋友带着这样两个问题自学课文。
1、出示三个问题讨论:出示课件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土地爷爷怎样评价他们的?
(2)、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为什么?
2、逐个讨论三个问题。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吃完了仍有半袋一囤麦子) 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猪、小牛小猴的的?
A、小猪怎么说的?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的形象(板书:憨厚可爱)
B、小牛怎么说的?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的形象?(板书:勤劳节俭)
C、小猴怎么说的?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的形象?(板书:聪明能干)
(2)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评析]至此,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四、知识拓展:
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1、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可是谁吃到的麦子最多?为什么?(有远见)
2、学儿歌
小猪小猪真可爱!一袋麦子全吃完。
小牛小牛,真节俭!一袋麦子精打细算!
小猴小猴,真能干!一袋麦子总也吃不完!
六、作业
土地爷爷从小猴家带来一袋麦子想送给我们班的同学,如果送给你了,你打算怎么做?
板书: 9.三袋麦子
小猪吃憨厚可爱
小牛存勤劳节俭
小猴种聪明能干
七.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
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
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
课文情节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
对于三年级孩子,他们刚刚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学习,怎样把握好这个年段教学特点,帮助孩子们顺利过度,
怎样带领孩子品味文章的语言,体味三个人物的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几点感受。
一.扣关键词句,体人物形象。
中年级教学应该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正是在遵循这个年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多种读的方式。
并且让学生紧扣关键的词句,体悟人物的形象。
如“小猪看着黄灿灿的
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教学时就紧扣一个“迫不及待”引导学生体会小猪的贪吃。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什么时候,也迫不及待了。
生说“铃声响,我迫不及待地走进了教室。
”还有的说“下雨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
”语言只有在运用中才会真正地理解,它才会变的鲜活。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猪的贪吃。
我设计了问题“你们知道小猪做了哪些面食吗?”有的学生说“面条。
”还有的学生说“饺子。
”在学生的回答中,我们走进了小猪的生活。
生理解了关键的词句,练习朗读就是水到渠成了,特别是小猪的话孩子更是读的很有意思。
小牛的教学,比小猪要难一点。
因为描述小牛的句子很长,如“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好一头细心、耐心而又节俭的老牛。
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的回答还是很到位的。
读小牛一段可能显得有点沉,但这正是学生读书的真实情况,这一段句子长且拗口,所以我在这一段用了指名读,范读以及比赛读多种方式,扎扎实实指导学生读书,同时渗透了朗读的一些技巧,比如长句子的断句处理,比如边读边想象,比如用体态语言辅助朗读,这些方法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是拿来指导就能生效的方法。
小猴的读主要放在课文后半部分,在这个环节老师和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合作者,是平等的对话,在老师的帮助激励下,学生对小猴的理解已经到位,知道了小猴的“聪明、能干。
”需要的只是教师的引领和促进,所以这里采用教师引读的方式,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彰显个性。
二.尊重个性,宏扬“主导价值观”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能与生俱来就不完全相同,他们个个都是具有独特性的生命体。
教学必须尊重、适应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
在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没有把课文蕴含的道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在互动交流中,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外显交流,让学生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思想的启迪,提高认识水平,完善自我价值取向。
比如在教学小猪的教学片段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说说你的感受。
”有的孩子说了“小猪真贪吃。
”我笑着应答“的确有点贪吃。
”还有的孩子说了“小猪很能干。
它会做许多美食。
”孩子的理解是独特的。
在说小猴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说,小猴“聪明、能干。
”还有的孩子说“小猴如果能做点面食吃吃就更好了。
”的确,大过年的,把所有的麦子都种下了地,的确也有点太委屈了自己。
对于孩子的感受,我只是简单的应答,因为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但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我说“我很喜欢小猪和小牛,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小猴,因为它做事有长远的打算。
”孩子的年龄小,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正面地引导。
学生的丰富体验说明他们达到了“披文入情,情动辞发,文我合一”理想状态。
三.抓“灵感”,适度引申文本
在教学的最后,我原来的设计是“中秋节快要到了,土地爷爷把小猴送给他的几袋麦子想作为礼物送给我们三(4)班的同学,如果你收到礼物会怎样处理呢?”但后来读了一篇文章“时光老人的礼物。
”我想,为何不设计成时光老人的礼物呢?这样对孩子有更多的积极意义。
可以让孩子明白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实践证明,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很好。
连最调皮的小男生,都说自己要
好好地读书。
我说“20年后,当时光老人来访问你的时候,你一定是位非常优秀的青年了。
”精彩的回答,巧妙的点评。
孩子在鼓励中美滋地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