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酸奶》课件6
搅拌型发酵酸奶的工艺流程PPT课件
同型乳酸发酵 +
+(2.5)% + -
0.7~1.0
+
+ + + + ± + +
保加利亚乳杆菌
细杆状,0.8~0.9μm宽,4~6μm长,呈单 杆状或分节链状,久存时呈颗粒状或长链
状
+
-
同型乳酸发酵
+
-
+
+
-
-
-
1.8
-
+
-
+
-
-
+
6
+
EZAL菌种
MYE95/96 MY900/905 MY800 MY105 TM111 MYBIO2 TA040 LB340
此时料液的温度必须为 45~55℃ 预热后的温度必须为65-85℃
均质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8— 25MPa 杀菌的温度为125~130℃
将料液的温度冷却到60~80℃
接种时料液的温度为42±1℃
发酵时的温度为42±1℃ 1
搅拌型发酵酸奶的工艺流程
冷却
将料液冷却到35℃以下
搅拌
将料液搅拌20分钟
加果粒 2-4℃
25
3.冷却至接种温度
加热后,培养基冷却至接种温度。接种温度根据使用的发酵剂类型而定。 常见的接种温度范围:
嗜温型发酵剂为20-30℃; 嗜热型发酵剂为42-45℃。
26
培养温度对杆菌与球菌数量的影响
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它们在共生中共存,共同形成 酸奶的理想特性如pH值、风味、香味和稠度。大多数酸奶中 球菌和杆菌的比例为1:1 或2:1,杆菌永远不允许占优势, 否则酸度太强。
制作酸奶的全过程文字描述
制作酸奶的全过程如下:
1. 准备所需材料:全脂牛奶1升、酸奶发酵剂1小包(约1克)、糖(可选,根据个人口味添加)。
2. 对器具进行消毒:将用于制作酸奶的锅、碗、勺子等器具用沸水消毒,确保无菌环境,避免制作过程
中污染酸奶。
3. 加热牛奶:将全脂牛奶倒入锅中,加热至约85摄氏度(不要煮沸),保持5分钟以杀死潜在的细菌。
加热后的牛奶应冷却至约40-45摄氏度。
4. 添加酸奶发酵剂:将酸奶发酵剂撒入已冷却的牛奶中,用勺子搅拌均匀。
5. 发酵:将混合好的牛奶倒入一个干净的、密封性好的容器中(如酸奶机专用容器),盖上盖子。
将容
器放入酸奶机中,设定温度为40-45摄氏度,并保持8-12小时,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 检查酸奶:8-12小时后,检查酸奶是否凝固。
如已凝固,表示酸奶制作成功。
7. 冷藏:将制作好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以提高口感和风味。
此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糖或其他调
料。
8. 享用:酸奶制作完成后,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作为其他食品的配料,如制作酸奶水果沙拉、酸奶冰
淇淋等。
注意事项:
制作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酸奶。
发酵温度和时间要控制好,以保证酸奶的质量。
酸奶机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确保电源安全。
制作好的酸奶要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变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
在设计结构上,本课以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欲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二、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每组豆子若干、纸杯6个等(一)、布置任务: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回去查找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的资料,以备交流。
(二)、开展酸奶品尝活动1.谈话:前几天,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成的?(三)、认识细菌及酸奶的成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利用从网络、书本中收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①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②细菌的繁殖(介绍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1)教师先播放一段细菌繁殖分裂的视频,学生观看,之后再出示一则新闻资料,从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2)模拟细菌繁殖的速度。
①介绍模拟实验,并让学生说出实验中各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②进行实验——细菌繁殖第5代以后的数量。
《做酸奶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做酸奶》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2. 掌握制作酸奶的步骤和方法;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进修内容:1. 酸奶的定义和功效;2. 酸奶的制作原理;3. 制作酸奶的步骤和方法。
三、进修重点和难点:1. 酸奶的制作原理;2. 制作酸奶的步骤和方法。
四、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有关酸奶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酸奶的定义和功效。
2. 进修酸奶的制作原理:通过简单的实验或示范,向学生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发酵的过程和酸奶菌的作用。
3. 进修制作酸奶的步骤和方法:步骤一:准备食材和工具,包括牛奶、酸奶菌、保温容器等;步骤二:将牛奶加热至80℃摆布,然后降温至40℃摆布;步骤三:在牛奶中加入酸奶菌,并搅拌均匀;步骤四:将牛奶倒入保温容器中,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发酵12-24小时;步骤五:取出制作好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即可。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酸奶的制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制作酸奶的经验和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五、作业安置:1. 撰写制作酸奶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2. 制作酸奶的视频或图片,展示给同砚们观看。
六、拓展延伸:1. 调制不同口味的酸奶,如水果酸奶、蜂蜜酸奶等;2. 钻研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撰写相关文章或演讲。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希望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能多多尝试制作酸奶,享受健康美味的同时也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品味。
愿大家都能成为酸奶小达人,享受生活的乐趣!。
自制酸奶实验
实验步骤1:
在小奶锅中加水烧开,将养生壶小奶锅煮至沸腾后自 然冷却至45摄氏度;
实验步骤3:
将冷却至45摄氏度的鲜牛奶倒入玻 璃量杯,再将含有乳酸菌的酸奶倒 入玻璃量杯后搅拌均匀;
鲜奶与酸奶的比例是2:1;
家庭实验室
自制酸奶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酸奶制作的一般工艺。 掌握酸奶制作过程中乳酸菌的具
体作用以及发酵条件。
实验原理:
利用乳酸菌能够在合适的温度下 在鲜奶中发酵产生乳酸,从而使 牛奶变酸变浓的作用,用鲜奶、 乳酸菌进行发酵,获得酸奶。
实验材料、仪器:
材料:鲜奶、低温保藏的酸奶 (提供乳酸菌)
实验步骤4:
将玻璃量杯放入 电养生壶,开启 酸奶档;
实验步骤5:
10小时后, 酸奶制成。
检验酸奶试验成果:
一看 二闻 三尝
制作酸奶的全过程文字描述
以下是两种自制酸奶的做法:
做法一:
1.
1.牛奶及酸奶菌粉要提前从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
2.酸奶机内胆开水充分冲烫消毒。
3.加入约800~1000ml纯牛奶。
4.加入1小包酸奶菌粉(1g),轻轻搅匀。
5.放入酸奶机中恒温发酵6-10小时,待观察到牛奶凝固即可。
6.做好的酸奶可立即食用,也可放入冰箱冷藏数小时,风味更佳!食用时也可
根据个人喜好加入白砂糖或其他果酱调味。
做法二:
1.将纯牛奶倒入面包桶内,然后倒入奶油。
2.搅拌均匀后倒入细砂糖,再倒入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3.启动面包机的酸奶功能,如果单纯为酸奶发酵剂,8个小时就OK,加了鲜奶
油就需要再多给2小时,一共是10小时。
4.10小时后完成,做好的酸奶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冷藏保存,一周内食完。
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酸奶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及原理。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酸奶的制作过程。
2. 乳酸菌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技巧。
2. 乳酸菌的观察。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牛奶、乳酸菌、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讲解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喝过酸奶吗?酸奶是什么味道的?它是怎么制成的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做酸奶。
二、酸奶的制作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2. 学生通过PPT或讲解资料,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乳酸菌的变化。
四、观察乳酸菌(10分钟)1.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乳酸菌,了解其形态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总结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尝试自己制作酸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乳酸菌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知识掌握方面的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探索酸奶的多样性(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酸奶只能用牛奶制作吗?能不能用其他乳制品来制作酸奶?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乳制品(如酸奶、羊奶等)制作酸奶,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酸奶的营养价值(5分钟)1. 教师讲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了解酸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1.2 做酸奶1-苏教版(共10张PPT)
1
1、细菌的 基本形态
杆菌
2
球菌
3
螺旋菌
二.认识细菌
2、细菌的营养
自养型细菌:能自己制造食物。
异养型细菌: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依赖 吸取其他生物身上的养料存活。
Hale Waihona Puke 二.认识细菌3、细菌的繁殖
分裂繁殖
学生活动:模拟细菌繁殖
思考:1个细菌,经过两个小时繁殖后, 有多少个细菌?
二.认识细菌
4、细菌的功与过
很多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少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疑问:这些有害的致病细菌 是怎么传播到其他人身上的?
师生共同活动
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1.勤用肥 皂洗手
2.捂住鼻 子打喷嚏
3.用热水冲 洗筷子
4.常进行室内 换气,不到人 多的地方。
课堂小结:
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
课后拓展:
向别人进行一次宣传活动:宣 传如何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2 做酸奶
一.酸奶的做法
01
把纯牛奶 煮沸
02
待牛奶冷却到 35℃—40℃, 加入酸奶搅拌
03
倒入消过毒的 容器中盖严盖 子
04
保温5—6小时, 牛奶变稠说明 酸奶做好了
牛奶为什么能变成酸奶呢?
是因为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繁 殖,使得牛奶发酵,变成乳酸和容易 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等。
二.认识细菌
谢谢
《做酸奶》PPT课件
科学调查:
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菌和病毒?
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知这些信息的。
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的部分传染病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病从口入 病从鼻入 外伤感染
认识其他各种微生物
Sars
大肠杆菌 脊髓灰质炎病毒 甲肝病毒
➢ 再倒进消过毒的保温容器里, 盖上盖子。
➢ 保温几个小时后,牛奶变得 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了解鲜奶变成酸 奶的原因
制作酸奶的注意点: 1.比例1:5 2.适温加入 3.加盖发酵 4.静置等待 5.不宜久放
关于做酸奶活动的评价
我对于这次做酸奶的感受:(画出我的心情曲线)
关于做酸奶活动的评价
流感病毒
绿藻
乙肝病毒 原生动物眼虫
了解病毒、细菌以及它们的传播途径
谢谢大家!
内蒙古人家家都会做酸奶子,常常是自做自饮。蒙古人饮食酸奶子,不加 糖,就喝那个酸劲,内地人刚开始服用时,抵不住那个酸劲,可放适量白砂糖, 酸中透甜,也别具其味。喝酸奶子一旦上了瘾,也许会“终身受益”。
做酸奶——微生物的生存
自己动手做酸奶
➢ 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 煮开几分钟。
➢ 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 加入两大勺酸奶,仔细搅匀。
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酸奶
活动:
自制酸奶
(激发学习兴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资料:
认识细菌:杆菌、球菌、螺旋菌
活动:
1、体验细菌的繁殖速度
了解细菌的基 本情况
2、细菌的功与过
3、减少细菌的传播
酸牛(马)奶: 酸奶,蒙古语称“艾日
做酸奶的工艺流程
做酸奶的工艺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做酸奶这档子事儿,可有意思啦!
你想想看啊,那白白嫩嫩的酸奶,就像个可爱的小宝贝,等着咱们去把它“变”出来呢!做酸奶啊,其实就跟变魔术似的。
咱先得准备好材料呀。
牛奶,那可是主角儿,就像舞台上的大明星。
还有酸奶菌粉,这可是让牛奶华丽变身的魔法粉末哟!然后呢,找个干净的容器,这容器就好比是酸奶的小窝。
把牛奶倒进容器里,就好像给小窝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垫子。
接着,把酸奶菌粉撒进去,嘿,这就像是给小窝洒上了神奇的魔法粉。
然后呢,用小勺轻轻搅拌均匀,让牛奶和菌粉来个亲密拥抱。
接下来,把这混合好的牛奶放在一个温暖的地方。
这地方就像是酸奶宝宝的温室,能让它快快长大。
你说神奇不神奇,在这个温暖的小角落里,牛奶就开始悄悄发生变化啦。
等上那么一段时间,你再去看,哇塞,那原本的牛奶已经变成了浓稠的酸奶啦!就像灰姑娘变成了公主一样。
这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上点水果呀,蜂蜜呀。
那感觉,就像是给公主穿上了漂亮的裙子,更加迷人啦!
你说做酸奶是不是特别好玩?就像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奇迹。
而且自己做的酸奶,吃起来那叫一个放心,还特别有成就感呢!
咱自己动手做的酸奶,可比外面买的有意义多啦。
想象一下,在一个悠闲的午后,你端着自己做的酸奶,坐在阳台上,享受着阳光,那滋味,别提多美妙啦!
做酸奶真的不难,只要你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
所以呀,朋友们,赶紧动手试试吧!让我们一起享受做酸奶的乐趣,一起品尝那美味的酸奶,一起感受生活中的小美好!。
酸奶的制作1ppt课件
8、品味 :酸奶质量的评定以品尝为标准,通常有凝
二、原料乳的验收
1、感官检验 色泽、滋味、气味、组织形态等 2、理化检验 酸度、密度、脂肪含量等 3、卫生检验 菌落总数、毒素等
菌种的选择
生产酸奶一般采用冻干菌种,主要为保加 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链球菌混合发酵剂,嗜热 链球菌产酸,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产香。酸 奶的发酵是利用乳糖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转化成 乳酸,随着乳酸的形成,溶液的pH 值逐渐达 到酪蛋白的等电点(pH 值为4.6~4.7),使酪 蛋白聚集沉降,从而形成半固体状态的凝胶体 物质。 现在,工业生产最常用的乳酸菌是保加利 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 杆菌、双歧杆菌等。
嗜热链球菌
原核微生物链球菌细菌的一种链球菌,兼性厌氧或微 好氧的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反应阴性,圆形或 椭圆形,成对或成链状,不产芽孢,多不运动。也有 少数种厌氧。 保健作用: 嗜热链球菌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在人体肠道 中生长、繁殖。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 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 的细菌。 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活菌真正对人体起作 用的是其乳发酵产物和底物。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内, 可以促进体内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起 到整肠及抗菌作用。
酪蛋白 (1)乳蛋白 乳清蛋白
PH为4.6沉淀的蛋白 PH为4.6不沉淀的蛋白
酪蛋白呈胶束存在,为酪蛋白-磷酸钙的集合体 酪蛋白:对热稳定 乳清蛋白:热不稳定性
(2)乳脂肪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 脂肪酸组成。 (3)乳糖:仅存于乳中。 (4)无机盐:铁、钙、铜等 乳糖不耐 受症 (5)维生素:Vc、Vb等 (6)酶:水解酶、还原酶
酸奶的制作1
讨论内容
酸奶的制作PPT课件
污迹、污垢目测无清洁剂残留,用清洁布擦干;要经常用纱布沾上酒精将紫外线杀 菌灯表面擦干净,保持表面清洁,否则会影响杀菌能力;设备内外表面应该光亮整洁, 没有污迹。
垂 直 气 流
.
初效过滤器
离心风机
高效过滤器
洁净工作台面48
二、超净工作台配置及应用
2 、垂直流工作台介绍
初效过滤器 防静电亚克力
高效过滤器 不锈钢台面 手腕带插座
.
空气净化系统 工作台控制系统
节能灯照明灯 垂直流方向
电源插座
防静电万向脚轮
49
三、超净工作台的使用
➢ 使用工作台时,先经过清洁液浸泡的纱布擦拭台面,然后用消毒剂擦拭消毒。 ➢ 接通电源,提前50分钟打开紫外灯照射消毒,处理净化工作区内工作台表面积累的
-母发酵剂
-生产发酵剂
发酵剂(starter):指生产发酵乳制品时所用的 特定微生物培养物。
.
37
2.有时也分为混合发酵剂、单一发酵剂和补充发 酵剂。
混合发酵剂 单一发酵剂 补充发酵剂
-产粘发酵剂 -产香发酵剂 -加入干酪乳杆菌
.
38
3、发酵剂选择标准
⑴产粘、产酸程度适宜 ⑵产香性好、发酵风味柔和 ⑶保健效果好 ⑷后酸化(即酸奶的pH值继续下降,以至出现消费者不可接受的
昂贵 适中 便宜
细胞悬浮液小 规模处理
细胞悬浮液大 规模处理
细胞悬浮液和 植物细胞的大 规模处理
制作酸奶的方法-课件PPT
保存的活性乳酸菌在0℃至7℃的环境中会停止生长, 但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乳酸菌会快速繁殖、并迅速死亡, 这时的酸奶就成了无活菌的酸性乳品,其营养价值会大大 降低。酸奶在开启后,最好在2小时内饮用。
想一想
自己制作的酸奶,如何鉴别它的质量是否合 格呢? 蛋羹状或豆腐脑状,乳白色,质地均匀而 细腻,没有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奶香。
想一想 若制作的酸奶太多, 一下子不能喝完, 该怎么储存呢?其 原理是?
答:冰箱冷藏。低温抑制乳酸 菌的发酵。
喝酸奶的知识
经发酵后的牛乳,其蛋白质会分解成更细的生 态和氨基酸,营养成分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牛乳中 富含的钙、铁等元素,处在酸性环境中,人体吸收率 更高。乳酸菌能够在肠道中帮助分解乳糖及蛋白质, 帮助消化,所以一些人喝牛奶会胀气、消化不良(乳 糖不耐症),但喝酸奶不会有这种不适感觉。
自己动手做酸奶的理由 之二 自己做的酸奶是不含任何添加剂; 可以根据各人的喜好,在做好的酸奶中任意加入水果、
巧克力粉等,调制出不同的口味; 可以针对孩子、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等一些特殊
人群,做出符合他们营养需求的酸奶。
实验原理
发酵过程
发酵
牛奶中 乳糖
乳酸菌
葡萄糖 和半乳
糖
乳酸菌
乳酸
材料器具
灭菌纯牛奶
酸奶
密封杯子汤勺
1、灭菌 将密封杯和汤勺洗干净并消
毒。将灭菌纯牛奶加入密封杯
(如是鲜牛奶, 必须煮沸消毒)。
想一想, 容器和牛奶为什么要 先消毒?
答:防止其他腐败 微生物的影响。
酸奶的制作PPT课件
35
双歧杆菌
生理特征:是人体肠道内典型的有益细菌,它
的生长繁殖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 是专型厌氧乳酸菌,产酸力低(凝乳时间需18-24
小时),进行异型发酵菌(产生3:2的醋酸和乳酸)。
目前耐氧性的双歧杆菌已经应用在实践中。
2020/12/29
36
保健作用:
1.抑制和杀死肠道病原菌,使肠道菌群维持平 衡状态,减少因肠道紊乱引起的消化系统病症,尤 其是对肠胃功能失调的婴幼儿和一些长期口服抗菌 素而引起肠胃功能失调的病患者;
◆按原料中脂肪含量分:全脂酸乳、脱 脂酸乳;
◆按菌种种类分:普通酸乳、双歧杆菌 酸乳、嗜酸乳杆菌酸乳、干酪乳杆菌酸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12/29
15
◆按产品口昧分:天然纯酸乳、调味酸乳、
加糖酸乳等; 1.1 纯酸牛乳:以牛乳或乳粉为原料,脱
脂、部分脱脂或不脱脂,经发酵制成的产品。 1.2 调味酸牛乳:以牛乳或乳粉为主料,
脱脂、部分脱脂或不脱脂,添加食糖、调味剂 等辅料,经发酵制成的产品。
1.3 果料酸牛乳:以牛乳或乳粉为主料, 脱脂、部分脱脂或不脱脂,添加天然果料等辅 料,经发酵制成的产品。
2020/12/29
16
乳酸菌饮料
定义:以牛奶或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
果菜汁、糖类等辅料,经乳酸菌发酵后稀释 而成的饮料。
种类:
与发展趋势
历史:对发酵乳的科学研究始于19世纪末,经历了
三次大的变革
1910年,俄国著名科学家梅契尼可夫指出: 酸牛乳中的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在人体肠道内可 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在世界范围掀起了第一轮 消费发酵乳的热潮
2020/12/29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专用纯菌种开始使用 并能利用现代化装置进行工业化生产,使得 酸乳制品生产实现了现代化、规模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话说:病从口入,那么,怎么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呢?
1、保证食品新鲜 3、缩短存放时间 2、及时加工食品 4、妥善保存
谢谢大家!
做酸奶——微生物的生存
自己动手做酸奶
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 糖,煮开几分钟。 待牛奶冷却到35℃—40℃ 时,加入两大勺酸奶,仔 细搅匀。 再倒进消过毒的保温容器 里,盖上盖子。 保温几个小时后,牛奶变 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制作酸奶要注意的条件:
1、卫生(所用器具必须消毒)
2、温度(适温加入) 了解鲜奶变成酸奶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细菌大 家族,和他们的特点。
1、细菌体积微小
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特点
2、细菌也要”吃”食物
通过阳光自己制造、从其他动植物身上吸收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 体验细菌的繁殖速度 2、适宜的温度 3、合适的酸碱度 思考:为什么他们能生长的那么快? 4、必要的气体环境
药品: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 生物塑料指以淀粉等天然物质为基础在微生 物作用下生成的塑料。它具有可再生性,因 此十分环保
4、有的细菌会治病
说明大部分的细菌对人体无害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病从口入、病从鼻入、外伤感染
思考:怎样能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1、捂住鼻子打喷嚏 3、勤用肥皂洗手 2、用热水冲洗筷子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酸牛(马)奶: 酸奶,是牧区消夏避署之佳 品。 分生酵酸奶和熟酵酸奶两 种。 酸奶富有营养,具有滋补 气血作用的美容功能。常饮酸 奶,可使皮肤增白。由于酸奶 中含有乳酸菌,其对肺结核、 消化不良、心血管等病症,均 有明显的疗效。
内蒙古人家家都会做酸奶,常常是自做自饮。蒙古人饮食酸奶,不加糖, 就喝那个酸劲,内地人刚开始服用时,抵不住那个酸劲,可放适量白砂糖,酸 中透甜,也别具其味。喝酸奶子一旦上了瘾,也许会“终身受益”。
造成疾病名称
诱发胃肠疾病 肺炎 手足癣 中毒、毒性极强
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杀死
药物治疗 疫苗注射 口服或擦拭抗真菌药物 药物治疗
认识给我们带来病痛的罪魁祸首
Sars
脊髓灰质炎病毒
甲肝病毒
流感病毒
乙肝病毒
艾滋病毒
1、生产腐殖质
分解枯枝烂叶
2、利用细菌生、霉豆腐等
3、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3、细菌繁殖很快
有细菌的部位:
大肠杆菌:它们帮助消化并保持
身体健康。这些细菌还产生复合 维生素B和维生素K。 酵母菌:它有助于减少与抗生素 有关的儿童腹泻风险
不能有细菌的部位:
血液、骨髓、大脑等
这里讲的细菌 指的是致病菌
科学调查:
你知道哪些有害菌呢?
病菌、病毒名称
幽门螺杆菌 肺炎链球菌 皮肤癣菌 黄曲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