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三 表现手法(教师版)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表现手法:伏笔与铺垫(教师版)

小说阅读表现手法:伏笔与铺垫(教师版)

小说阅读之品析表现手法------伏笔、照应与铺垫、悬念品析表现手法------伏笔与铺垫回顾复习表现手法:伏笔铺垫对比照应衬托渲染抑扬象征想象联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渲染环境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值是6分!一.(一)伏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文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为后文埋伏线索)伏笔的感觉像是提前隐藏一些与后文相关的信息,但这个信息在后文的哪里出现,就不得而知了。

但总之不会马上出现。

使用伏笔应注意:(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后文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

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

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二)、找伏笔的方法暗示什么?例子1:《爸爸的花儿落了》“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

……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归纳:上面三句的人物描写为下文家里出事作了多次的暗示,为下文爸爸的去世埋下了伏笔。

例如2:《走一步,再走一步》“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归纳:文中,我在悬崖上上不去下不来,其他伙伴都走了,“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此句就为下文“我听到了杰利和父亲的声音!”埋下伏笔,使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杰利是回去叫我的父亲去了。

总结一:留意人物异乎寻常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和心理等细节描写。

例子3:《最后一课》“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手法题 教师版

手法题 教师版

古诗词表达方式技巧1.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愁字了得一、抒情方式.(1)借景抒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间接抒臆(2)寓情于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托物言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1.渲染: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烘托(侧面描写)(1)正——以哀景衬哀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①以乐景衬哀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2)反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3.象征: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二、表现手 4.用典: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法.(1)梦境,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5. 虚实相生(2)已逝(过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设想未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对比: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7.联想、想象(慎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1)先抑后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抑扬(2)欲抑先扬: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9.对面写法: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白描:暧暧暖人村,依依墟里烟。

10.描写(2)工笔细描: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互文:朝歌夜弦。

3.比喻:朝似青丝幕成雪。

4.通感:犹吹花片做红声。

5.拟人: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修辞手法 6.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一7.用典: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8.借代:樯橹灰飞烟灭9.顶真: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10.反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1.排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似青丝幕成雪。

12.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3比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修辞手法.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似青丝幕成雪。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表现手法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具体如下:1. 直接表现手法:肖像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情、姿态等来揭示人物性格。

动作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展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语言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展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2. 间接表现手法:景物描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者环境来反映人物的情感、心境或者事件的发展变化。

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事物的细节来反映人物的性格、情感或者事件的发展变化。

象征手法:通过描写某一事物来象征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者情感。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情感或者情境来突出主题。

伏笔手法:在故事中设置伏笔,引导读者进行推理或者猜测,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这些表现手法各有各的作用,具体如下:1.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表现手法可以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间接表现手法可以通过对环境和细节的描绘来反映人物情感、心境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让作品更富有象征意义,加深作品的思想内涵,让文章内容更丰富。

3. 对比手法和伏笔手法可以通过对比和暗示的方式让故事更加出人意料,引导读者进行推理或猜测,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悬念感。

4. 象征手法则可以突出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5. 线索则是组织情节的要素,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展示故事的发展,让情节更加紧凑和连贯。

6. 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结构技巧可以突出主题,强调作者的意图,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7. 衬托(正衬/反衬)则可以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8. 照应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

9.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则可以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诗歌鉴赏三表现手法PPT资料(正式版)

诗歌鉴赏三表现手法PPT资料(正式版)
❖ 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极力鼓励 李入蜀做一番事业,
课堂练习
小桃红 秋江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镜,眼底 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萍红蓼参差见。 吴歌荡漾,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 请从动静与色彩两方面对这首小令进 行赏析。
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 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 赞美。
❖ 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 农夫皆饿死”。
❖ 行舟夜书所见
查慎
❖ 月黑见渔灯,
❖ 孤光一点萤。
❖ 微微风簇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 翁,独钓寒江雪”
❖虚: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天姥吟 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 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 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已逝之景之境。例如李煜《虞美人》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苏 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中云: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3)正用典故 ❖ (4)反用典故 ❖ 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
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 相如檄。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 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小说的表现手法(教师版)

小说的表现手法(教师版)

小说阅读(八)-----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预习案】一、常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一览表1.表达方式(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方式:景物:借景抒情间接抒情事物:托物言志古/今事: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描写手法:多视角描写(远近高低)、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表现手法(狭义):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3.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七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另外常见的:双关(语义或谐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等4.结构特点(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艺术构思):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注:1.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即表达方式的具体化)也是表现手法。

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两者的联系:当某种修辞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手法也可以视为表现手法二、小说这种文体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体现在小说对故事发展的叙述上,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体现在叙述的人称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区别;体现在小说营造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等方面,有铺垫、衬托、渲染、伏笔、照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以及各种描写方式等。

一般情况下,主要考察两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运用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②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知识运用的技巧。

【探究案】阅读《核按钮》P111《溜索》,完成下面的题目: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古诗词鉴赏命题的五种常考题型---表现手法新浪

古诗词鉴赏命题的五种常考题型---表现手法新浪

古诗词鉴赏的五种常考题型及相应的表现手法包括:
1.形象类:这种题型考查的是对诗歌中塑造的形象的理解和欣赏。

考生需要分析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语言类: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欣赏。

考生需
要分析诗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炼字、炼句等技巧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表达技巧类: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欣赏。

考生需要分析诗人如何运用对比、拟人、夸张、借景抒情等技巧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情感类: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欣赏。

考生需
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以及这些情感是如何通过意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表现出来的。

5.评价类: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评价和分析。

考生需要分
析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来表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对整首诗进行评价。

以上五种题型是古诗词鉴赏中比较常见的,而每种题型又都有其相应的表现手法。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这些表现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教师版)人物传记

(教师版)人物传记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阅读指导高考试题回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2013年山东高考)定和[注]是个音乐迷(沈从文)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

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

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

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

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

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

这过程实由着迷开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

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

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

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

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

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

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

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练习题(教师版)1.阅读下边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景色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天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以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纳了正面衬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纳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能否赞同?请说明原因。

(6 分)答案:赞同: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衬托分别之情;( 3 分)第二首用初春清爽之景反衬分别之情,以乐写哀。

( 3 分)不一样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衬托分别之情;( 3 分)第二首也是正面衬托。

用初春清爽之景衬托食人分别友人返乡的愉悦之情。

( 3 分)2.(06 江西)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论风波去又来。

【注】①将:行,流过。

诗人采纳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要旨?试联合全诗作简要剖析( 6 分)。

答案:全诗环绕“交情”睁开描绘,诗人采纳对照、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

//(2 分)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论风波去又来”进行对照,以“山溪渡”比喻“交情”,给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 2 分)进而表达了友谊长久不变,能经得刮风波考验的要旨。

( 2 分)3.【 2019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沉着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豪传,欲立功绩恐不如。

全诗是怎样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到形象的?请联合诗句剖析。

( 6 分)【答案】①运用衬托,如“高树蝉声”“沉着似闲居”和“重装墨画” “香兼一架书”,分别衬托出将军住所的幽静寂静和书斋的素净精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兴趣。

( 2 分)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涵养。

( 2 分)③经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豪传”等动作、神情描绘,写出了李将军的豪迈和志趣。

表现手法附习题和答案

表现手法附习题和答案

从表现手法赏析句子1.竹字象征气节、荷花象征清白、玫瑰花象征爱情那么蜡烛象征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Ps :莲”象征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情操;牡丹”象征繁华富贵;菊”象征遗世独立的孤高品格。

2.残荷・生命・旋律自从知道了荷有既可美食,又能观赏,浑身聚宝,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本质与“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尤其是当我读懂了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诗句时,顿悟荷花虽然可枯,荷叶虽然可以凋零,但是荷枝仍然不畏风霜地傲然而立;苏轼是借荷花让好友记着一年里最美好的景色,正是橙子黄橘子绿的秋末冬初季节,以此劝慰不要妄自菲薄,虽然人到中年,但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仍然是可以大有作为。

随之,我把荷的一生视作一种文化,空闲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喜欢在荷花池前坐坐。

喜欢荷,不分季节地喜欢,和荷花相处,其乐融融。

深秋,黄昏中的荷池,一池残荷,显得特别宁静。

昔日满池盛开的荷花不复存在,自然不见荷曾“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娇姿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更是不可能找到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红白莲花》――“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如汉殿三千雨,半是浓妆半淡妆”的诗韵。

有谁知道,曾为贪恋荷艳而翩翩起舞献媚的蝶儿们会在哪里越冬?有谁知道,曾在碧玉莲蓬上高亢歌唱的青蛙们又会在何方深泥中休眠?站在我眼前的是被秋霜折卷了枯叶,被西风折曲了茎杆的残荷,它们虽说有些零零落落,但在纵横交错中依然不乏生命旋律的张力,它们好似并不理会荷池四周的萧条冷清,自然具有一种自在的底蕴,对踌躇于池前的我不理不睬,自顾自地在因受污染质变成淡绛红色的池水中静静地盘腿打坐,俨然透出一副心洁则性净,性净则情宁,无欲则无畏的神情。

说它有些孤独其实并不过分,不过还是说它显得有些孤傲更为切点。

我徜徉在幽静的荷花池前,那些残荷枯枝突然令我眼前一亮,这不是一幅三维残荷印痕图吗?尤其像倒映在荷池里的五线乐谱。

“表现手法”类题型特点及答题指南

“表现手法”类题型特点及答题指南

表现手法类题型的特点是关注对对象的把握,侧重分析作者如何使用细节材料来表现主题思想。

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通常是:(1)读题首先要弄清题目到底是要求什么,做题时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样才不会拖长正确答案的寻找时间;
(2)本题着重分析文章中作者语言表达手法、细节描写及措辞运用等,因此,在做题中,要仔细观察文章中的细节,加深理解,并特别关注文章的每一个句子;
(3)同时,要注意文章中所使用的比喻、排比、对比、象征等,以便在答题中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4)最后,要把每个步骤的答案总结概括,以便把握文章的整体表达,完成本题。

【阅读专项】专题03赏析关键词句表达效果(试题)六年级语文部编版_教师版

【阅读专项】专题03赏析关键词句表达效果(试题)六年级语文部编版_教师版

专题03 赏析关键词句表达效果【典型例题(一)】①当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柳绿桃红,春光明媚。

然而,每当这时,却很少有人想到那山坡上、大路旁的小草。

②小草虽然微小,但是有着坚强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寒冬刚过,小草便发出了嫩芽。

无论是高山,还是草原,到处都可以看到小草的身影。

它不怕狂风暴雨,不怕电闪雷击,不怕野火烧身,哪里有春风,哪里就有小草。

我爱那漫山遍野的绿茵茵的小草。

③小草一生,绿化大地,默默无闻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给人类带来了生命,带来了幸福。

它将一生献给了大地,但是它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怎么能不叫人敬念呢?就像那些为社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奉献着自己的一生,为了把社会变得更好而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着。

我要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我更要歌颂具有像小草一样无私奉献的品格的人。

想一想:把末尾一段中加点的“更”字去掉好不好?答:不好。

因为“更”字表明前后两部分是递进关系,说明作者重在歌颂像小草一样无私奉献的人,去掉“更”字,体现不出作者强烈感情的寄托,会弱化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赏析词语表达效果①“xx”词有…的意思,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的思想感情;②“xx”词写出了...(结合文章内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③“xx”词运用了…手法,表现/揭示/突出了事物/人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典型例题(二)】大海①我爱海,爱海的博大,爱海的广阔,爱海的深沉,爱海的瑰丽。

海是那么的可爱、可亲、可敬。

②4岁时我去了烟台,第一次看到大海,当时感觉“海真大真蓝啊”。

10岁时,我又在大连见到了他,那时我还在幻想着和龙王一起玩耍。

中学时,在普吉岛我终于能够钻进他宽广的怀抱。

我与他有了更亲密的关系,我爱他爱到日思夜想。

今年夏天,我又故地重游看了烟台美丽的大海,又见到了久别的他。

这时我开始真正地观察他了。

③他有着多变的性格。

时而像温顺的羔羊,时而像勇猛无比的雄狮。

在平静时,他是一个灰色的平面,延展在你的脚下。

《燕歌行》《李凭箜篌引》学案 (含答案)

《燕歌行》《李凭箜篌引》学案 (含答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常见表现手法——《燕歌行》《李凭箜篌引》复习学案(教师版)【复习目标】1.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艺术手法及情感,并能会背,会默写这两首诗歌;2.积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学会找出诗句中运用了何种手法;3.掌握表现手法的解题策略。

【学习过程】任务活动一:诵读《燕歌行》,本诗多处运用了一种表现手法来突出诗歌的主旨,请你找出来并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对比1、出师时的铺张扬厉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的对比。

诗人用“攒金伐鼓”“旌施逶迤”渲染出师时的声势浩大,用“破”“下”等动词写出了出师时将士一往无前的勇猛气势。

与下文惨败的悲凉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2、敌军和我军的对比。

敌军凶残有气势3、战士和将领的对比。

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战士何等质朴勇敢!而带兵将领却侍宠贪功、纵情声色,“岂顾勋”一词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4、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征人思妇断肠与战事不能结束对比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

5、李广和将领的对比。

诗人以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的名将李广来讽刺时下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本兵的指挥将领。

任务活动二:诵读《李凭箜篌引》,本诗在描写音乐时,运用哪些表现手法?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意蕴。

“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

小说阅读表现手法:伏笔与铺垫(教师版)

小说阅读表现手法:伏笔与铺垫(教师版)

小说阅读之品析表现手法------伏笔、照应与铺垫、悬念品析表现手法------伏笔与铺垫回顾复习表现手法:伏笔铺垫对比照应衬托渲染抑扬象征想象联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渲染环境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值是6分!一.(一)伏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文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为后文埋伏线索)伏笔的感觉像是提前隐藏一些与后文相关的信息,但这个信息在后文的哪里出现,就不得而知了。

但总之不会马上出现。

使用伏笔应注意:(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后文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

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

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二)、找伏笔的方法暗示什么?例子1:《爸爸的花儿落了》“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

……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归纳:上面三句的人物描写为下文家里出事作了多次的暗示,为下文爸爸的去世埋下了伏笔。

例如2:《走一步,再走一步》“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归纳:文中,我在悬崖上上不去下不来,其他伙伴都走了,“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此句就为下文“我听到了杰利和父亲的声音!”埋下伏笔,使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杰利是回去叫我的父亲去了。

总结一:留意人物异乎寻常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和心理等细节描写。

例子3:《最后一课》“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 (教师版)

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 (教师版)

2023年秋期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之表现手法型鉴赏表现手法的题,常见提问方式有:○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解题技巧】步骤一:明手法——准确指出诗歌用了什么手法。

步骤二:阐依据——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手法依据是什么。

步骤三:析效果——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分析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及旨意。

【答题公式】明手法+阐依据+析效果【知识储备】一、综述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类: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其它:赋比兴、抑扬、象征、对比、衬托(正、反衬)、联想、用典、渲染、铺垫等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表现手法举例①动静结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②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③虚实结合:曹操《观沧海》④点面结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⑤多感官描写: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⑥白描: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⑦以乐景衬哀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⑧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⑨衬托:衬托有两种,用美好的景物来写快乐,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悲哀,这是映衬;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上冈高中2012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导学案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教师版)主备人:吴寅虎授课时间:2011年月日——2011年月日建议课时数:四课时导学目标:通过讲解和训练,学生能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导学重难点: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及解题思路。

导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导学过程:考纲解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可以通常从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现手法考查。

从内容上来看,描写、修辞以及其他表现手法通常都是有一定的对象,或者为人,或者为景物。

知识梳理一、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例题一06辽宁卷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4分)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2分)答案解析考查人称,答第二人称本身的作用,并结合文本进行解析。

例题二06四川卷17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使文章更有亲切感;点明主题,表达“我”灵魂归乡的愿望。

4.答题步骤:先点明这一人称较普遍的作用,然后在根据文章的内容具体解析。

(基本作用+解析)二、叙述方式叙述方式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其中描写是重点。

描写描写指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

象征和对比教师版

象征和对比教师版

表现手法之对比和象征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和对比)。

2.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条理的规范答题。

一、对比1、概念: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2、答题步骤:(1)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2)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3)评效果(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答题思路: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几句写……,后几句写……。

前后(或者两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深刻地揭示了(写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表达了(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4、典例精析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答:采用对比的手法。

(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

前者忧,后者乐。

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朱门贵族的愤慨。

(步骤三)译文:旱情严重,桑树枝不生叶,土地干燥,腾起的尘土好像烟雾,人们吹奏着乐器到龙王庙前面求降雨。

但是,富贵人家却整天听歌看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悦耳的声音。

5、习题演练一:读长恨辞 [宋]李觏gòu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宠妃杨贵妃之死哀恸万分,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的批判与谴责的分量。

译文:到蜀地的道路比上青天还难,何况是在夜间,又不断地下起了雨呢!值此时刻。

唐玄宗想起了杨贵妃,眼泪就伴着铃声不断地流下来了。

那时军中死去的并非贵妃一人,死了那么多人,君王却丝毫也没有怜惜他们,更没有为他们而难受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三表现手法(教师版)(一)对比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补】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译文】我年近半百才有幸登门拜访,实在是无能,满头华发与闪闪酒盏相互映衬。

实在是不敢承受您的延请,我只是陪伴儒官们在曲台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在闲职位上直至老去。

很久以来,佳节之时都是在忧愁中度过,雄心壮志也只是在醉酒中才会说一说。

傍晚归家,雨后寒冷,难以入眠,自己把新写的诗句读了百遍。

【赏析】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韩魏公即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早年曾同范仲淹一起防御西夏,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先后出知扬州、定州、并州。

嘉祐年间(1056—1063)还朝,历任枢密使、宰相。

韩琦原作题为《乙巳重阳》,乙巳是1 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

这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

在能够确定年份的苏洵诗中,这是最后一首;在今存近五十篇苏洵诗中,这首是他的压卷之作。

首联从多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

苏洵于1056年(嘉祐元年)持益州张方平、雅州雷简夫的推荐信赴京谒见韩琦、欧阳修等名流重臣,从此成了他们的座上客。

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

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帝王师”,苏洵实际上也是以此自居的,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

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

汉武帝时公孙弘自举贤良,数年而至宰相,“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

”(《汉书·公孙弘传》)这里诗人即以公孙弘喻韩琦好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

下句,诗人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

曲台指太常寺。

因《礼记》有《曲礼》篇,故称专掌礼仪制度的太常寺为“曲台”。

苏洵在1061年(嘉祐六年)被命于太常寺修纂礼书,至赴宴时,刚完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费时五年。

苏洵以自己能辅助帝王的才能来做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集中表现在“闲”、“老”二字上。

1056年(嘉祐元年),欧阳修荐苏洵于朝廷,“欲朝廷不次用之”;韩琦也以为可用,独富弼主张“姑少待之”(叶梦得《石林燕语》)。

拖了两年,朝廷才召苏洵试舍人院。

苏洵拒绝赴试,朝廷授以试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又以苏洵为霸州文安县(今属河北)主簿,编纂太常礼书,直至去世。

“书虽成于百篇,爵不过于九品。

”(《老苏先生会葬致语》)这就是诗人发出“闲伴诸儒老曲台”的深沉哀叹的原因。

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

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

“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久”字更有丰富的内容。

苏洵在二十七岁以前“游荡不学”,不一定有“愁”。

但从二十七岁开始,他发奋苦读,希望有用于世,却多次科考不第;后来,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

这个“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

他已五十七岁,很难再有所作为。

“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

但“傍”、“来”二字仍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其意气尤不少衰”。

(叶梦得《避暑录话》)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韩琦《乙巳重阳》说:“苦厌繁机少适怀,欣逢重九启宾罍。

招贤敢并翘材馆,乐事难追戏马台。

藓布乱钱乘雨出,雁飞新阵拂云来。

何时得遇樽前菊,此日花随月令开。

”韩琦诗中那种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

这就是他越读韩琦新诗就越发难以入睡的原因。

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

叶梦得说:“明允诗不多见,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婉而不迫,哀而不伤,所作自不必多也。

”(《避暑录话》)这一首诗在内容上“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深刻反映了宋代失意文人的精神苦闷;艺术风格上也是“婉而不迫,哀而不伤”,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二)衬托登宝公塔①王安石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②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

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

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修建的。

②筇[qióng]:竹杖。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一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补】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诗中塑造了一个怎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赏析】王安石另有《宝公塔》诗说:“塔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众山朝。

”可见此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

故首联就写了登塔前的一路艰辛。

从“倦童疲马”四字透出路遥行艰之状,“长筇倚石根”正说明山石巍峨,攀登不易。

而倦童疲马留于寺门与诗人拄杖登山的情形恰成鲜明对比,通过童仆和马匹的倦怠疲惫,反衬出诗人登山临水、意兴无穷的精神。

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闲居钟山时,此二句中,一个兴致勃勃、不畏艰险的诗人形象已跃然纸上了。

他的《游褒禅山记》中就有关于游览山水的一段名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而这诗中出现的诗人形象,正是一个不避险远的“有志者”。

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江上升起的皓月驱走了黄昏时苍茫的夜色,将黝暗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岭间飘浮的云影加深了暮色的昏暗,像是将暝色分给了黄昏。

这两句状写江上山间由黄昏转入月夜时光影的明暗变化,极为工妙。

夜空本不可转,暝色也不能分,然而诗中说“转空”、“分暝”,已是一奇;以月转空,以云分暝,则将月和云赋予了活力和生命,又是一奇;明明是入夜,却说转为白昼,黄昏本是虚无,却说分予暝色,更是奇上加奇。

然而,这两句诗却并不显得奇诡怪诞,相反,月光下一幅江上白夜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其间的形象是生动而鲜明的。

此联是王安石诗中的名句,《冷斋夜话》将此联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相提并论,引黄庭坚评语说:“此诗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韵终不胜。

”指出它振起全篇的警拔作用,后来江西派论诗标榜句眼、诗眼,就是强调了这种铸语精警的艺术手法,如这联中“转空”、“分暝”都是王安石独造之词,然而在全句中不显得生硬晦涩,耐人咀嚼回味。

颈联续写登塔的所闻所见:老鼠轻微的一动便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声音随之而起;乌鸦在荒寒的空中高飞,投下它们翻飞的身影。

这两句通过极细微的描写,表现了山间入夜时分的宁静和荒寒,“鼠摇”的声响十分微弱,但犹可听见,说明空山幽寂,古塔阒静。

乌鸦在夜空中飞过本是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可鉴,正表现了月色的明朗。

这一联造语也很奇警。

“鼠摇”、“鸦矫”脱胎于卢纶的“斗鼠摇松影”和杜甫的“雁矫衔芦内”,但组合新巧,对仗自然,体现了王安石炼字取意的精严娴熟。

如此静谧开阔的景色令诗人心旷神怡,深深陶醉,甚至忘记了尘世的烦扰和纷争,如同要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尾联就表现了诗人这种物我两忘的感受。

“当此不知谁客主”一句,李壁注引《襄阳记》:“司马德操尝诣庞德公,值其上冢,径入室,呼德翁妻子,使速作黍。

须臾,德翁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

”诗中的“客主”就是指作者自己与寺中僧人。

《庄子·大宗师》中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又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昫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外物》中也说:“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都指出了“忘”是一种绝高的思维境界。

此诗的最后一句就是用了《庄子》的意思:道人忘记了诗人的存在,诗人也忘记了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言外之意,正可见景色的迷人,江山的魅力。

唯其如此,才能使诗人整个身心都融入到眼前的景物中去,如痴如醉,以至于沉浸于物我两忘、不可言传的境界。

写景至此,也就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结二句虽然只是刻画一种感受,却并不离登塔的主题,虽不写景,而景由此可见。

《诗评》中评此诗说:“具吞吐嘘噏之势,造化归其毫端。

”已指出了此诗写景状物上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段,其所以成为王安石诗中广为传诵的名篇,原因即在于此。

(三)象征和李上舍冬日书事韩驹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注】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诗人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赏析本诗象征手法的运用。

【译文】北风呼啸,吹走雪花,白天也是阴沉沉;傍晚了,阶前吹拢的黄叶,又堆高了几分。

那乌鹊也疲倦了,冒着寒冷,绕着树飞着,它的影子在空中翻腾;飞往他乡的大雁,高高地几乎要碰到月亮,不时传来几声凄凉的鸣声。

我想排解紧紧缠绕的愁怨,可它总是自己寻觅到我心上;原本与老年没有约定,它却不知不觉地向我入侵。

做官啊,立功建勋啊,这些都是少年时的梦想;如今又老又病,再也没有一分利欲名心。

【赏析】诗人不因为诗是和作而勉强从事,而如他的其他诗一样,以全力出之,磨淬剪裁,均臻妙境。

首联切题,写出冬天的景色,说北风呼啸,吹走了飞雪,但天色仍然是阴沉晦暗,黄昏时,阶前堆积的黄叶越来越深。

这两句开宗明义,似乎直写所见,细细品味,仍可见烹炼之工。

诗写的是初冬,所以枝上仍有黄叶,这些残存的黄叶,经受北风的劲吹,终于纷纷坠下,又被风吹得集中在阶下。

这是人们习见而不注意的现象,被诗人拈出,就觉得分外传神。

一个“拥”字,把黄叶堆积的情景写得很形象。

用好“拥”字是韩驹的看家本领,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说:“韩子苍诗喜用‘拥’字,如‘车骑拥西畴’,‘船拥清溪尚一樽’之类,出于唐诗人钱起‘城隅拥归骑’。

”虽然点出韩驹诗的祖述关系,但也由此可见,韩驹善于琢磨字义,能把同一个字用在不同场合,都非常熨帖。

颔联写景,几乎句锤字炼,戛戛独造。

写倦鹊绕枝,是承上面朔风吹雪而来,所以说它们“翻冻影”;由于天气骤寒,所以大雁纷纷南飞,在夜空中不时传来几声哀鸣。

这两句布局仍然同前一联一样,每句各写一景,因为诗写冬日,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即目诗,拘泥于一时一刻,因而上面写阴天,这里仍然可以写夜月,不是诗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