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运算律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运算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运算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运算律?教案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在学生掌握了四那么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根底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

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

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

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

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表达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1?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学习活动中主动认识运算律。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开展。

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认识运算律并开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为此,教材设计了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材安排了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正确的结论。

〔1〕引出一个实例。

第56页例题求跳绳的人数,学生分别列出算式28+17=45和17+28=45。

由于得数相同,这两道算式可以组成等式28+17=17+28 ,这是教学加法交换律引出的第一个实例。

如果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会列式〔28+17〕+23或28+〔17+23〕,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也可以组成等式〔28+17〕+23=28+〔17+23〕,这是教学加法结合律引出的第一个实例。

同样,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教材也都先引出一个实例。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两道加法题目,让学生计算:①23+45②45+23学生计算后,发现两道题目的结果相同。

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运算律之一——加法交换律。

2.学习加法交换律老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加法交换律的例子,如:①12+34=34+12②56+78=78+56学生观察例子,尝试自己举例并验证。

3.学习加法结合律老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加法结合律的例子,如:①(23+45)+67=23+(45+67)②(12+34)+56=12+(34+56)学生观察例子,尝试自己举例并验证。

4.练习运用加法运算律老师出示一些加法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如:①23+45+67②12+34+56+78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老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设计一些加法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加数的顺序对于结果没有影响。

例如,可以让学生亲自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加法算式,并邀请其他同学上台交换加数的位置,观察结果是否一致。

在学习加法结合律时,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教具(如小木棒或计数器)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三个数相加时,先加哪两个数并不会改变总和。

对话示例:老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魔术,我把23和45相加,然后把结果和67相加,我们得到的是136。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201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3.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乘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加法交换律(1)让学生计算以下算式,观察结果:2 3 = 3 25 8 = 8 5(2)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给出加法交换律的定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3. 探究乘法交换律(1)让学生计算以下算式,观察结果:2 ×3 = 3 × 25 × 8 = 8 × 5(2)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3)给出乘法交换律的定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4.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1)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体会数学的简便性。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一节的加法运算律。

详细内容涉及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场景:小明去超市购物,他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然后又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

提问:小明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2. 例题讲解a) 加法交换律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例子,发现3个苹果加2个香蕉与2个苹果加3个香蕉的结果相同。

从而引出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b) 加法结合律3.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计算下列各题:35 + 47 =(12 + 8) + 7 =9 + (5 + 6) =b) 小华有15个铅笔,他分别给了小明、小红和小刚各一些,已知小明得到5个,小红得到4个,小刚得到多少个?2. 答案:a) 82;27;20b) 小刚得到6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掌握程度如何?在练习过程中,是否存在理解不深、运用不当的情况?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加法,其他运算是否也有类似的运算律?b) 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如何将生活实例与加法运算律紧密结合。

2. 例题讲解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直观演示和逻辑推导。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两个运算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计算(2 × 3)× 4时,指导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直接计算2 ×(3 × 4),避免冗长的计算步骤。
2.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本质: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运算律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技巧,而是乘法运算的基本性质。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计算时,可能会难以识别何时使用这些运算律,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加强理解。
3.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感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简便运算中的应用。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5.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提高数学推理能力。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总结回顾环节,有学生提出疑问,如何判断何时使用乘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换律和结合律。这让我意识到,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这些运算律的使用场景,而不是单纯地讲解和演示。
1.增加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题中感受运算律的应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和掌握整数的概念。

2.能灵活运用整数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

3.能解决有关整数的口算和应用问题。

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整数的概念。

2.整数的加、减、乘、除法及运算规则。

3.整数的口算和应用问题。

三、教学重点1.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整数的四则运算。

2.能解决有关整数的口算和应用问题。

四、教学难点1.整数的应用问题。

2.整数的小数和分数转换。

五、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挥。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交流。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步骤1. 整数的概念1.提出问题,引入学习内容。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自己找出正数和负数的联系和区别。

3.教师补充讲解正数、负数和0的概念。

4.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如何表示正数和负数,完成“实物语言——数学语言——表示法”的转化。

2. 整数的加、减、乘、除法及运算规则1.教师讲解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

2.练习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的基本技巧。

3.制定“0为加减法的中立元素”“两个同号数相加或相减,绝对值相加再决定符号”等运算规则。

4.练习一些混合运算的例题,培养学生对整数的加减乘除性质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3. 整数的口算和应用问题1.整数计算口算练习,巩固学生计算技能。

2.整数应用问题探究,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探究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整数的四则运算,内容繁琐,但基础知识较为简单,可以通过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整数乘除法操作时会出现格式不规范的问题,导致结果不准确。

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小细节,通过多练多做,培养起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态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3)第2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6)第3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9)(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进一步体会分析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能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是本套教材安排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

正确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既是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学习运算律(含简便运算),以及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解决一些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学生有条件主动把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到三步混合运算中来。

教材根据这部分内容的特点,以两种形式安排教学线索。

一是通过创设需要用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系数量关系理解相应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二是直接呈现相关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让学生通过类推,自主掌握相应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样,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2.把计算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一方面,教材借助实际问题引入三步混合运算的学习,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混合运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感受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感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更好地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另一方面,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发展数学思考,也能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相关的解决问题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混合运算的作用和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

【教案一】四年级运算律的认识教学目标:1.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律,能够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运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算速度。

教学重点:1.运算律的定义和应用。

2.运用运算律进行运算。

教学准备:1.教案和教具准备。

2.学生的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先进行快速计算:247+189-56-88=?2.以一个简单的算式为例,引入四则运算的运算律:a+b-b=a。

3.通过几个类似的例子,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律。

二、讲解(20分钟)1.运算律的定义:运算律是指在特定的运算规则下,运算顺序可相互交换,结果保持不变。

例如: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运算的嵌入律等。

2.分别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进行讲解,并分别列举例子进行说明。

3.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律。

三、练习(20分钟)1.练习新学过的运算律:(58+17)-17=?(75-21)+21=?(5×4)×3=?(32÷8)÷4=?等等。

2.练习四则运算的推理思维:例如:7+3=10,那么3+7=?8×4=32,那么32÷4=?等等。

3.出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四、巩固(15分钟)1.随堂练习: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2.提问学生:1.2+3-3=?2.(48×6)÷6=?3.(9-2)+2=?等等。

3.让学生自己出题,出示答题卡写出成绩,并奖励优秀的同学。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运算律。

2.强调学生要灵活运用运算律,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从具体的算式中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律。

然后通过练习和巩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应用所学的运算律。

在课堂总结中,要求学生总结所学的运算律,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明了,学生参与度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数学7单元小数加减法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数学7单元小数加减法教案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指导看书。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答案是一样的吗
(5)、现在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第一种种算法的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这同样遵循“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第二种算法,把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末尾的0可以省略。
学生自主提问,教师选择性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鼓励学生自己审题,先列算式,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思路及算式:
0.98-0.22=0.76(米)0.76-0.1=0.66(米)
0.98-(0.22+0.1)0.98-0.22-0.1
师: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算式,可是混合运算算式应该如何计算?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看谁能找到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题组卡片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克隆牛“键键和壮壮”今天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这位朋友的详细资料吗?
它就是克隆牛“蓓蓓”。“蓓蓓”是世界首例玻璃化超快速冷冻保存的体细胞克隆牛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犊牛。2003年10月8日它也是在莱阳农学院诞生的。下面请看蓓蓓的详细资料。(出示情景图)看了蓓蓓的资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计算。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教案名称: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游戏、实例推导、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的含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运用数学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乘法知识,并通过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来巩固旧知识。

2. 学习加法的交换律(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 ? ,3+2=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加法运算中,加数的顺序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通过实际举例让学生感受交换律的作用,例如:“3个苹果+5个苹果=8个苹果,5个苹果+3个苹果=8个苹果,无论先加哪个数,最后结果都一样。

”3. 学习加法的结合律(15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4= ? ,4+2+3=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结合律:加法运算中,加数相同的几个数,可以按任意顺序相加。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结合律的含义和作用,如:“小明用2元买了一支铅笔,之后又花3元买了一根橡皮,最后花4元买了一本书,共花费多少钱?2+3+4=9;小明又花4元买了一本书,先花了4元再花2元再花3元,还是花费多少钱?4+2+3=9。

同样的数按不同顺序相加,结果都一样。

”4. 学习乘法的交换律(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 ? ,3×2=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交换律:乘法运算中,因数的顺序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通过实际举例让学生感受交换律的作用,例如:“5个鸡蛋共有35个鸡蛋黄,那么是先分2个蛋子还是先分3个蛋子,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第56~64页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相应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⒉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各种运算定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⒊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惯。

教时安排:共计7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课时2课时1课时应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较练七单元练运算律11课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简便计算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教学目标:⒈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⒉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运算的揭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⒈口算42+38.75+6.13+21⒉揭露课题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加法的意义有了肯定的了解,今天花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为今后研究打好根蒂根基.3.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玩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你们”(生:们你)啊?什么意思?想“XXX”老师呀?那可不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概念,理解并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加法运算律是指对于任意的三个数a、b、c,有(a b) c=a (b c)。

2.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本质,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发现加法运算律,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

3. 感悟提升: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实践应用: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反馈:通过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3. 家长评价: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反馈,关注学生的家庭学习情况。

4.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2. 辅助材料:练习题、教学课件等。

3. 网络资源:数学教学网站、教育平台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课时3∣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课时3∣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课时3∣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四则运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例题,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发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2.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运算定律的优越性,提高他们简便计算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并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相关的简便运算,由于学生已有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所以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对“两个数相乘”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以及对简便运算方法的提升。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逐步学会了不完全归纳法和用字母表示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在学生日常的自学活动中,重视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重视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正逐渐提高,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生:喜欢师:我们的淘气也很喜欢搭积木,而且聪明的他还从其中发现了一些数学的奥秘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

(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师:你们的发现淘气也找到了,不过喜欢思考的他还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都不变呢?生:……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生举例验证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例子,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如果用a、b 表示两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生说师板书:a×b﹦b×a叫做乘法交换律师:a.b指的是什么?[设计意图:乘法的结合律探索中往往包含着交换律,因此先经历交换律的探索过程既把分散的情景整合为一个整体,又为乘法结合律的学习作了铺垫。

运算律小学数学教案

运算律小学数学教案

运算律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运算律
教学目标:
1. 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律;
2. 掌握运算律的应用;
3.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
1.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2. 减法的运算规律;
3.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4. 除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重点:
1.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律;
2. 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1. 情境导入: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之间的关系;
2. 提出问题:向学生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律,并解释其含义;
3. 练习运用: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给学生一些拓展题目,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 知识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加深记忆。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方法;
2. 实际操作教学方法;
3. 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
1. 黑板、彩色粉笔;
2. 数学练习册;
3. 实物实例。

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2. 思考并总结学习到的运算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确保教学效果。

数学四年级上册《运算律》单元课教学案例

数学四年级上册《运算律》单元课教学案例

数学四年级上册《运算律》单元课教学案例一、单元内容(一)前后知识联系本单元是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加减乘除意义并掌握了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先算小括号里的后算小括号外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掌握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在脱式运算中理解运算律的意义并顺利实现利用运算律等值变形奠定基础。

表1:《运算律》单元前后知识联系(二)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用乘法的策略估计大数、探索有趣的乘法计算规律、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单元目标(一)学科性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认识中括号,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创新性学习目标1.能应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2.积累数学思考活动的经验,发现算式中蕴含的规律,能有条理的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运算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育性学习目标1.在问题探索过程中,逐步养成善于猜想、敢于质疑、举例验证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数学史故事中了解数学史的发展,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促进热爱数学历史文化。

3.学会表达、记录、交流,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合作能力;感受数学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促进计算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三课构建(一)原教材教学规划表3《运算律》单元原教材教学规划(二)单元三课教学规划四、单元三课实施(一)单元课教学案例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1.经历探索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认识中括号,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案

运算律整理与练习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知识的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1、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整理的能力。

在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回顾运算律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熟练的运用运算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能力,培养选择策略能力,体验数学方法。

4、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运算律知识的梳理和应用难点:能灵活综合运用运算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再现,唤起回忆同学们,星期天小明到书店去买书,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 181512单价(元)《科幻故事》《成语故事》《数学故事》书名●观察表格,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你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买一本《数学故事》和一本《成语故事》要用多少元?买三本书一共要用多少元?三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买3本《数学故事》,一共要用多少元?……●随着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你想解答哪些问题?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想一想才能怎样比较快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解决自己所选择的问题,教师巡视。

●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计算的?(着重交流是怎样运用加法或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板书:12 + 15 + 18 12 × 3 × 512 + 18 + 15 12 × 5 × 3●谈话: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

来盘点一下自己的收获,重温一下它们相关的知识吧!(板书课题:运算律整理与练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运算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运算律

运算律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1)课标分析: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第3单元,属于小学中年级的内容。

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加法,但是还没有接触过运算律,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对今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所以说本课内容是一个过渡,既要用到以前的知识,又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主要解决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明白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学会应用,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运算律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列举例子,再举例子中运用,使用各种方法计算答案。

运算律首先告诉学生学习原因,帮助学生探索运算律获得的原因,其次告诉学生运算律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运算律来解决。

运算律有很多种,本节课只学习加法的交换律a+b =b+c,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课本上举男生女生跳绳踢毽子的例子,由学生熟悉的出发,通过不同的提问方法,最后得到相同的答案。

让学生明白加法的结合律是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又是一重点,难点。

在检查一道加法题是,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验证是否算的准确(3)学生情况分析小学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年级,已经学习加法了,掌握了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但是还没接触过运算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东西,新概念。

运算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他们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时期,要帮助他们完成好这个转化。

既要向他们呈现具体的失事例,也要帮他们形成抽象思维的方法。

小学生对具体的事例,可爱的图片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一起他们的兴趣。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之前加法学的不好的学生,这是难上加难,必须要注重这类学生的需求,从最简单的开始,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运算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运算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运算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并能灵活运用;(2)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发现运算律;(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2. 加法结合律3. 乘法交换律4. 乘法结合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掌握与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复习导入法,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乘法运算,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索加法交换律(1)出示算式:3 5 = 5 3,让学生观察、计算并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引导学生发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归纳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 探索加法结合律(1)出示算式:(2 3) 4 = 2 (3 4),让学生观察、计算并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引导学生发现:先计算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计算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归纳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4. 探索乘法交换律(1)出示算式:4 × 5 = 5 × 4,让学生观察、计算并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引导学生发现: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3)归纳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5. 探索乘法结合律(1)出示算式:(2 × 3)× 4 = 2 ×(3 × 4),让学生观察、计算并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引导学生发现:先计算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计算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运算律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各种运算定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⒊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地运用加法、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运算律的概括。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课本第56页的情境图:(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从你获得的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参加跳绳活动的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男女生共有多少人?”……(3)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多有关加法的运算,在加法运算中还有一些规律性呢,你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运算律二、探索新知⒈探索加法交换律(1)提问:要求跳绳的人有多少人,应如何列式?(学生列式,指名做法不同的两人板演)(2)比较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说明:这两个算式算出的都是跳绳的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板书:28+17=17+28(3)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

38+12○12+38 420+30 ○ 30+420 123+235 ○ 235+123 (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几组算式.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用语言说一说这一规律)指出:这个规律可以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板书:a+b=b+a(5)指出:这一规律叫加法交换律。

我们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2、探索加法结合律:(1)提出第二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提问: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式,指名不同列式方法的两名学生板演)(2)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说明:这两个算式求出的都是一共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28+17)+23=28+(17+23)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但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3)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填上合的符号(30+10)+50○30+(10+50) (27+23)+47○27+(23+47)讨论:这三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板书:(a+b)+c=a+(b+c)(4)指出:这一规律我们叫它加法的结合律。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吗?三、综合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先同桌说说,再指名交流。

注意最后一个等式应用了两个运算律,既运用了交换律又运用了结合律。

2、第2题。

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说一说各是怎样想的?运用了加法的哪条运算律。

3、第4题(1)让学生一组题一组题地计算。

(2)组织全班共同订正。

(3)比较:为什么每组两题的得数相同?每组中哪道题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觉得简便?4、第5题学生独立练习,思考:这种形式的练习有什么作用?四、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条运算律?你能说出它们的字母表达式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意思吗?作业设计1、“想想做做”第3、4题。

2、弹性题:水上乐园有甲乙两种快艇,甲种快艇每艘可乘6人,每艘租金为80元;乙种快艇每艘可乘10人,每艘租金为100元。

一个团队有54人,怎样租快艇最省钱?租金最少要多少?板书设计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8+17=17+28 (28+17)+23=28+(17+23)a+b=b+a (a+b)+c=a+(b+c)课题:应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反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1、口算75+25= 186+14+= 560+140= 81+119=157+200= 258+100= 336+300= 400+278=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定律,还记得是哪两条吗?各是什么意思?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字母表达式。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加法的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例题(1)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请列综合算式解答。

(2)指名学生汇报,老师板书不同的列式方法。

(3)比一比:你认为哪种解法简便?这样算简便在哪里?提问:三个数相加,为什么要先算54+46?要改变顺序,先算54+46可以吗?怎么办?(地后两个数的前后加上括号)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小结:刚才的三个数连加,按顺序计算比较麻烦,应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再用这个整百的数与第一个数相加,使计算简便。

2、试一试(1)出示69+75+25 78+(47+22)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困难生进行指导。

(3)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两道题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第一题运用了加法结合律,第二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分律。

)`请同学们说说每步用了什么定律,并板书.(重点是第二题)78+(47+22)=(78+22)+47=100+47=147(4)小结: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加法计算中,两个数能凑成整百数,一般用加法运算律,先进行计算,使计算简便.三、综合练习1、完成书第59页上的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指名口答,让不同看法的学生发表意见)2、用简便方法计算:(1) 42+83+58 (36+85)+115 254+121+46+79(2)203+188 267+304 1003+89第一组题,集中练习,指名板演。

第二组题,先组织学生讨论:203+188怎样算简便?教师板书:203+188=(200+3)+188=(200+188)+3 提问:这里应用了什么律?=388+3=391说明:熟练的同学第一步可以省去不写。

学生练习:267+304 1003+893、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填表,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指名汇报,说计算方法,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列式解答后,指名汇报说理,集体订正。

5、完成第6题。

(1)各自填表(2)从左往右看,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与和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从左往右看,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四、拓展提高简便计算:103+104+105+96+97+95五、总结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作业设计:1、想想做做第2、3题2、弹性题:简便计算:103+104+105+96+97+95板书设计:简便计算29+46+54 78+(47+22)=29+(46+54)――加法结合律=78+22+47――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9+100 =100+47=129 =147203+188=(200+188)+3――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388+3=391课题: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简便计算(1)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第61-6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的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如何用字母来表示。

2、乘法也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今天我就来研究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

二、教学新课1、大胆猜想。

师: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2、探究乘法交换律。

课件出示例题图(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提问:如何求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式,教师板书不同的解法。

(2)小组讨论: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出示3×5=()×(),请同学们把等式填写完整。

(3)你能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吗?指名说说,相应板书。

请同学们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看能否用等号连接。

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4)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5)说明:这就是乘法交换律指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我们曾经用交换因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6)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12×173 、探究乘法结合律。

出示例题,学生读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不同列式的同学板演,并说说每种解题的思路。

讨论: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将两个算式写一个算式。

板书:(23×5)×6=23×(5×6)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三个乘数都一样,位置也一样,不同点是运算顺序不一样)(2)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个算式吗?指名说说,教师相应板书出式子。

指名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写出这些等式的。

分别计算,验证这些算式能否用等号连接。

(3)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4)如果用字母来a、b、c来表示这个三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板书:(a×b)×c=a×(b×c)4、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集中练习后讲评)提问: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指名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注意:第3小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