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_A注射液对脑转移瘤的MRI影像学影响_潘海松
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自噬及Akt-mTOR通路的影响
中 图 分 类 号 :R 2 8 5 .5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04-745X (2019)02-0204-05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19.02.005
【摘 要 】 目 的 观 察 丹 参 酮 !A 注 射 液 对 缺 血 缺 氧 性 脑 损 伤 新 生 大 鼠 皮 质 神 经 元 自 噬 及 A k t-m T O R 通 路 影
! 基 金 项 目 :湖 北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2015CKB139)
中 国 中 医 急 症 2019年 2 月 第 2 8 卷 第 2 期 JETCM. Feb. 2019, V ol.28,No.2 may be mediated by activating Akt-mTO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据 调 查 ,围 生 期 HIBD新 生 儿 死 亡 率 高 达 2 0 % ,经治疗
幸 存 患 儿 中 约 4 0 % 存 在 脑 神 经D主 要 依 靠 亚 低 温 疗 法 进 行 治 疗 ,但 其 预 后 效 果
并 不 理 想 。相 关 研 究 指 出 ,病理性神经元自噬是造成多
HRP缀合的二
自康
德 。透 电 子 微 镜 购 自 尼 康 仪 ( ) 公 司 。酶
标仪自美国伯腾仪。
1 . 3 分 组 与 造 模 将 S D 幼 鼠 随 机 分 为 5 组 ,每 组 16
只 , 别 为 假 手 术 组 、 型 组 、高 剂 组 (0.1mg/g)、中
剂 组 (0.05 mg/g)、低 剂 量 组 (0.02 mg/g)。假手术组仅
的质
。
模 型 组 ,高 剂 量 组 、
丹参酮A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A通过调控多个细胞周期相关基因, 干扰 DNA 合 成、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机制对抗人乳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 究进展, 新 的肿瘤治疗途径及靶点陆续 被发现, 为中药抗肿瘤 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近年研究表明, 天然 中药成分丹参酮 A 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 用, 可以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诱导分化和凋亡、 抑制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发挥 抗肿瘤作用, 特别是具 有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
滑肌功能, 对缺血 /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丹参酮 A 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等 [ 3] 通过观 察丹参酮 A 对心
诱导分化和凋亡、抑制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发挥抗肿瘤 作用。丹参酮 A 还具有 神经保护 作用, 将对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认为丹参
关键词: 丹参酮 A; 心血管作用; 抗肿瘤; 神经保护; 清除氧自由基
医学综述 2010 年 9月第 16 卷第 17期 M ed ical R ecapitulate, Sep 2010, V o.l 16, N o. 17
) 2661)
临床 药学
丹参酮 A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萌涛 1, 2 ( 综述 ) , 钱亦华 1 , 唐安琪2 ( 审校 )
( 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神经生物学研究所, 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
形成团块或新月形小体等凋亡形态学变 化, 流式细 胞仪定量分析显示不同浓度的丹参酮 A 处理肝癌 细胞 72 h 后, 细胞 凋亡 率与 对照组 均有 显著 性差 异 [ 20 ] , 丹参酮 A 可能通过诱导凋亡而抑制肝癌细 胞的生长。对体外培 养人肝癌细胞 SMMC27721进 行实验, 发现丹参酮 A 能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达, 抑制癌细胞增殖 [ 21 ] 。 2. 4 对鼻咽癌细胞的作用 在体外经 丹参酮 A 处理人鼻咽癌细胞 CNE 1, CNE 1细胞生长和增殖明 显被抑制, 细胞 DNA 呈梯状 断裂, 细胞凋 亡指数为 16. 9% , 而阴性对照组为 6. 4% , CNE 1 细胞凋亡数 显著增加。而细胞促凋亡相关基因 F as、B ax、p53及 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抑制子 p21的表达也明显 增加, 抑凋亡基因 Bc l 2的表达显著降低。推测丹参 酮 A 抗鼻咽癌作用的分子机制与上调促细胞凋亡 相关 基因 F as、Bax、p53 及 p21 和下调 抑凋 亡 基因 Bcl 2的表达有关 [ 22 ] 。 2. 5 对神经胶质瘤的作用 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
丹参酮II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NO含量及NOS、iNOS活性的影响
丹参酮II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NO含量及NOS、iNOS活性的影响李浩;刘开祥;俸军林【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09(016)001【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II A(Tan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 ⅡA低、高剂量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IIA高、低剂量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予高、低剂量Tan II A 3 d,每日1次.各组于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Tan II A高、低剂量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Tan II A高剂量组缺血改变亦轻于低剂量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明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 II A高、低剂量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均明显降低,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n IIA可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OS、iNOS活性,减少NO含量有关.【总页数】3页(P40-42)【作者】李浩;刘开祥;俸军林【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康脑液2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NO、NOS含量的影响 [J], 石会娟;梁起保;薛茜;邹玉安2.双苯氟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及血清中NO、NOS、iNOS的影响 [J], 吕平;郭芳;张国红;王春霖;王永利3.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J], 石会娟;梁起保;薛茜;邹玉安4.乙酰葛根素对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与血清NO和iNOS的影响研究 [J], 王明娟;何晓明5.脑络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与脑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影响的分期观察 [J], 王键;赵辉;许冠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酮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陈 坚. 丹参酮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67 2
小趋向一致, 瘤巨细胞少见; 细胞核浆比 例减小, 核小且核仁 减少, 胞质内出现微丝、 高尔基复合体等分化良 好的细胞器。 细胞生长测定表明,a l A R Tn A及 T A可明显抑制细胞生
长, 另台锥虫蓝染色证实其抑制肿瘤作用的产生并非细胞毒
并可在石蜡切片上直观地显示出阳性细胞。P N C A是 』 A 〕 N
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就其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Tn a 对肿瘤的增殖抑制作用
Ru 1从 参 1丹 根部抽提物中 yS 等 1 Y 分离出1种 性成 8 活
分 他们对五种人肿瘤细胞系均有细胞毒作用, 5 这 种肿瘤 细 胞株分别是 A 4( 59 非小细胞肺1) -V 3 巢痛) A , O -(P S K 5 、 S - l( KMe2黑色素瘤)X 48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C' - ,F9( 和H I - 1C 结肠癌) 5( , 所有这 1 种活性成分均含有丹参酮色素, 8 用 这1 种活性成分处理上述细胞4 h 每种肿瘤细胞系的 8 8 后,
等7 别 a Q 理S M - 2 和H - 进 l 用Tn 处 M C 71 L 0 行体外 ] 分 A 7 6
实验 , 并对小鼠肝癌 H 2 2 移植瘤行体内抑癌实验。采用 5 -
特征之一。经无毒剂量的Tn 1。 g- ) T A a H ( m/ L和A R A (. P/ L 处理4 后, 05 m ) g d 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 未用药处理
肿瘤细胞 D A合成。 N
体外诱导分化作用, 并以A R T A作阳性对照。体外实验与 体内实验相比可排除多种影响而易于实行, 其与体内实验有 较好的一致性, 故体外实验是目 前研究分化诱导剂的主要方
丹参酮_A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第32卷第6期2010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D alian M edical Universit yVo.l32No.6Dec.2010丹参酮 A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马 辉,范 青(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辽宁大连116027)摘要:丹参酮 A是从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本文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肿瘤细胞分类,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了丹参酮 A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等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p53、bc l-2、bax、c-my c 等有关。
关键词:丹参酮 A;凋亡;抗肿瘤;诱导分化;抑制增殖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295(2010)06-0709-04Progress in research on anticancer effec t of Tanshinone A andits m echanis m s bot h in vivo and i n vit roMA H u,i FAN Q ing(Depart m ent of P har m acy,t h e Second Affiliated H osp ital of Dalian M ed ical University,Dalian116027, China)Abstrac t:T anshinone A i s a der i va ti ve o f phenanthrene-quinone iso l a ted fro m Sa l v ia m ilti orrhiza B U NG E,wh i ch is a trad iti onal he rbal med i c i ne w ith a var i e ty o f phar m aco log ica l activ it y.T his article,according t o cance rs i n d i gesti ve,g en ita,l resp ira t o ry syste m s and he m ato l og icalm a lignancy et a,l presents an overv i ew o f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 lts.T ansh i none A possesses si gn ifi cant effects o f pro life ration i nhibiti on,d ifferen tiation i nducti on and apoptosis.Its m echan is ms are t hought as regulati ng t he express i on o f genes related to caspase-3,p53,bc l-2,bax,c-my c.K ey word s:T ansh i none A;apoptosis;anticancer;differentiati on i nduc tion;pro life ration i nhibiti on丹参酮 A是丹参酮脂溶性成分的代表,药理作用极其广泛,包括抗氧化、抗炎、心肌保护、抗肿瘤作用等[1-3]。
丹参酮ⅡA减轻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放射性损伤
丹参酮ⅡA减轻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放射性损伤任陈;杜莎莎【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8(39)6【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anshinone Ⅱ A on the radiation injury of hippocampal neurons in vitro and its mechanism in radiation injury. Methods The hippocampal neuron cell line HT - 22 was cultured in vitro. The experiment included four groups, control group (Control), irradiation group (RT), irradiation + Tanshinone Ⅱ A treatment group (RT + Tan), and irradiation + Tanshinone Ⅱ A + glycolysis inhibitor 1 - deoxy - D - glucose (2 - DG) treatment group (RT + Tan + 2 - DG). The cell survival fraction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content of lactic acid in the supernatant of culture medium was determined by enzymatic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glycolysis - related enzyme LDHA was assess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survival fraction of hippocampal neurons decreased after irradiation, while tanshinone Ⅱ A increased the survival fraction of hippocampal neurons and reduced the apoptosis rate after irradiation. The expression of glycolysis - related enzyme LDHA in hippocampal neuron HT - 22 cells treated with tanshinone Ⅱ A and irradiation treatm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irradiated group. After adding the glycolysis inhibitor 2 - DG, the expression of LDHA in the hippocampalneuron HT - 22 cells, the content of lactic acid in the supernatant and the survival fr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nclusion Tanshinone Ⅱ A can significantly attenuate the radiation injury of hippocampal neurons in vitro, and its protectiv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glycolysis during radiotherapy.%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在体外对海马神经元细胞放射性损伤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放射性损伤保护过程中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株HT-22,实验分为单纯对照组(Control)、单纯丹参酮ⅡA处理组(Tan)、照射组(RT)、照射+丹参酮ⅡA处理组(RT + Tan)以及照射+丹参酮ⅡA +糖酵解抑制剂2 -脱氧-D-葡萄糖(2 - deoxy - D - glucose, 2 - DG)处理组(RT + Tan +2 - DG)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酶法检测上清液中乳酸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糖酵解相关酶LDHA的表达水平.结果照射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分数下降,而丹参酮ⅡA能提高放射线照射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存活分数,并减少细胞凋亡.相对于单纯照射组,照射+丹参酮ⅡA处理组的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的糖酵解相关酶LDHA表达上升,上清液乳酸含量明显增加.而加入糖酵解抑制剂2-DG后,放射处理后的海马神经元细胞LDHA表达下调,培养液上清液乳酸含量下降,且存活分数明显下降.结论丹参酮ⅡA能明显减轻放射线在体外对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放射损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放疗过程中糖酵解相关.【总页数】4页(P807-810)【作者】任陈;杜莎莎【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疗科广东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疗科广东广州 51051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N-乙酰-L-色氨酸减轻H2O2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 [J], 于树娜;王志芳;杜晓东;姜红心;李进;史才兴;蒋吉英2.神经节苷酯GM1对BCL-2及BDNF蛋白表达的调控在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放射性损伤防护中的意义 [J], 陈勇;孙建群;毛红华;刘俊骥;孙爱民;张辉3.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减轻谷氨酸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可能机理 [J], 董艳;韩晞;唐铁山;娄素杰;路长林;黄秀英;孙方臻4.丹参酮对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马春桃;周亚光;吴培华5.丹参酮ⅡA通过Nrf2调节ALDOC减轻海马神经元放射性损伤的机制 [J], 任陈;李璐;徐艳侠;杜莎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酮IIA联合放疗治疗老年脑转移瘤疗效观察
有 效率 为 C R+P 总有 效率 为 C R, R+P R+N C。
14 观 察 指 标 : 察 放 射 性 脑 损 伤 发 生 情 况 , 高 压 症 状 : . 观 颅 头
痛、 恶心 、 呕吐 、 体温升高 、 意识 障碍 、 痉挛等 。治疗后 1 3 6 1 、、 、2
个月复查 C T或 M I R。
周 。立 体 定 向 放疗 : 膜 固定 , 旋 C 面 螺 T从 颅 顶 到 颅底 进 行 层 厚 为3mT 连 续 扫 描 , C 扫 描 图 像 输 至 三 维 计 划 系 统 工 作 l的 l 将 T 站 , 考 诊 断 C MR和 定 位 C 参 T、 T勾 画 靶 区 和邻 近 的 重 要 器 官 , 设 计 治疗 计 划 , 定 等 中心 点 的 数 目和 位 置 , 4~ 确 用 6个 非 共 面
以 上 ; 分 缓 解 ( R): 灶 缩 小 5 % 以 上 , 定 4周 以 上 ; 部 P 病 0 稳
无 变 化 ( C) 病 灶 缩 小 不 足 或 增 大 未 超 过 2 % , 定 4周 N : 5 稳 以 上 ; 展 ( D) 病 灶 增 大 超 过 2 % 或 颅 内 有 新 病 灶 出 现 ; 进 P : 5
15 统计学 方法 : . 自治疗开始之 日起计算 生存期 , 统计学 处理
采用 X 或 t 2 检验, 累积生存率用 Kp n M i 法。 al — e r a e
2 结 果
野拉弧照射 , 用剂量 一体积 直方 图优化 治疗 计划 使脑 干 、 视神
经 和 晶体 的受 量 在 安 全 范 围 内 ,r 0 剂 量 线 包 绕 靶 区 , P V8% r 采 用6 V— M X线 实 施 治 疗 , 次 剂 量 ( r 0 ) . 分 P V 8 % 3 0~5 0 G , . y 每
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罗勇,冯飞,戴支凯,杨小艳,侯化化,李园园,施尚鹏,马庆庆
申请号:CN201710350209.4
申请日:20170518
公开号:CN107088197A
公开日:
201708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涉及医疗卫生领域,所述药中的主要的成分为丹参酮ⅡA。
通过抑制人星形胶质瘤细胞U251体外实验和大鼠星形胶质瘤细胞C6生长的作用实验,显示丹参酮ⅡA作用于U‑118MG细胞后,随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U‑118MG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
丹参酮ⅡA作用48h后,U‑118MG细胞内Caspase 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高于阴性对照组;10、30和100μM丹参酮Ⅱ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8±1.8)%、(16.5±2.1)%和(23.2±2.8)%,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的(2.8±1.1)%(P<0.05)。
实验表明,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作用明确,对人星形胶质细胞瘤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申请人: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地址:563002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凤凰路9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张利秋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丹参酮 IIA 注射液对脑转移瘤的MRI影像学影响
丹参酮 IIA 注射液对脑转移瘤的MRI影像学影响潘海松;王美琳;艾军【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3(034)003【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 IIA 注射液对脑转移瘤的MRI影像学影响.方法:对50例脑转移瘤采用化疗及丹参酮 IIA 注射液治疗,并主要对头颅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平扫和增强扫描,对病变分布位置、肿瘤数目、肿瘤形态和大小、信号、瘤周水肿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转移瘤在左右半球的脑转移瘤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在供血区和非供血区的分布也并无报道中的明显差异.而在增强扫描时,发现单发肿瘤的数目有所增加.同时发现相当数量的小病灶并无大范围的水肿,而呈现无水肿的状态.增强扫描下瘤体呈现多态性,多发瘤体也是多态并存,以环状和结节状瘤体为主.经丹参酮 IIA + 放疗患者生存时间3~25月,中位生存时间9.6±1.5月,3 个月、6 个月、12个月、18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88.9% 、72.9%、38.7%和17.4%.结论:丹参酮IIA 注射液加放疗能改善症状明确诊断.【总页数】3页(P295-297)【作者】潘海松;王美琳;艾军【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放射科,武汉 430074;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武汉 430074;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放射科,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J], 李平2.茉莉酸甲酯对甘西鼠尾草叶丹参酮I及丹参酮IIA的含量影响 [J], 李文渊;王津慧;童丽;热增才旦;李秉岳3.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重症肺炎患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的影响 [J], 肖庆龄;杜艳梅;刘克琴;张丰;吴娟4.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祖晓麟;郭焕伟;王晓舟;伊鲁骅5.前列地尔联合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刘学君;杨媛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隐丹参酮抗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隐丹参酮抗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叶欢;阮君山;王少明【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4(30)7【摘要】Cryptotanshinone (CPT)is a major fat-soluble ingre-dient in Salvia,which is a traditional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dissolving drug.CPT has been gradually concerned,because it has a remarkable therapeutic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ncer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PT can primarily inhibit tumor cell′sproliferation,angiogenesis,invasion and ad-hesion and induce apoptosis.Thus to some extent,it hinders in-vasion of tumor cell and prevents the distant metastasi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ti-tumor metastasis of CPT.%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PT)作为活血化瘀药丹参脂溶性成分中的代表性成分,其在心血管疾病、抗肿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前景,使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明,CPT 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黏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肿瘤细胞侵袭和防止其向远处转移。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石晓萍;李静潘雯;吕迁洲【摘要】目的:对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上市后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收集并详细记录我院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2015年9月—2016年3月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安全性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法总结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原因。
结果:共收集了125例病例,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其中有7例患者发生了轻度不良事件,占5.6%。
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包括4例肝脏转氨酶水平异常升高,1例转氨酶水平异常升高伴粪隐血可疑阳性,1例转氨酶水平异常升高伴右前臂上臂瘀斑,1例出现左眼结膜出血,7例患者在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期间均联用其他可能导致该不良事件发生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抗栓药物等。
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总体安全性良好,但与他汀类药物和抗栓药物合用时仍需加强药学监护。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he marketed 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 injection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Methods: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safety of 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 injection used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d endocrinology from September, 2015 to March, 2016 was collected and recorded in detail and the possible reasons of adverse events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analysis.Results:One hundred and twenty-ifve cases of inpatients were collected, however, severe adverse events were not observed, among which mild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7 patients, accounting for 5.6%. There were 4 cases with the abnormal elevation of serum aminotransferaselevel, 1 case with the abnormal elevation of serum aminotransferase level and also with suspected positive fecal occult blood, 1 case with the abnormal elevation of serum aminotransferase level and also with right forearm ecchymosis, and 1 case with left eye conjunctival hemorrhage. These patient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statins and antithrombotic drugs which may lead to such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when they underwent the treatment of 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 injection.Conclusion:Overall, 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 injection has a good safety, however, pharmaceutical car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hen it i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statins and antithrombotic drugs.【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6(037)019【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丹参酮IIA磺酸钠;安全性;他汀类药物;出血;不良事件【作者】石晓萍;李静潘雯;吕迁洲【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6丹参酮II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 STS)是由唇形科植物丹参中分离的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IIA经磺化后所得产物,水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临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近年文献报道其对脑梗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急性脑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肾功能衰竭等也具有一定疗效[1-5],故临床得以推广使用。
丹参酮ⅡA 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酮ⅡA 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樊善继;徐海帆【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丹参中含有丹参酚酸类成分,主要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以及咖啡酸、丹酚酸等,也包括丹参酮类。
其中,丹参酮属于丹参根部的乙醚或者乙醇提取物,也是丹参中最为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根据其不同的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划分成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TanⅡA)以及丹参酮ⅡB等。
丹参酮ⅡA能够起到天然的抗氧化功效,临床应用于心血管中能够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能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耗氧量,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丹参酮ⅡA能够对人体多种肿瘤细胞起到明显的遏制细胞毒性作用,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以及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的目的,丹参酮ⅡA作用机理可能和抑制DNA合成、调节细胞周期以及影响凋亡、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等密切相关。
现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丹参酮ⅡA近期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4页(P410-413)【作者】樊善继;徐海帆【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一医院肿瘤外科,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附一医院肿瘤外科,湖南衡阳 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1【相关文献】1.丹参酮ⅡA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杨杰;李婕;蒋树龙2.丹参酮ⅡA抗肿瘤作用机制及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J], 梁柯;唐晨野;郭晓;柯尊金3.丹参酮ⅡA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张丽娟; 刘璐; 谢相红; 闵瑶; 张若文4.丹参酮ⅡA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张丽娟; 刘璐; 谢相红; 闵瑶; 张若文5.隐丹参酮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张佳;李明花;袁星;王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N端前体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丹参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N端前体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刘配芬;张应梅;唐纪文;李海兰【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年(卷),期】2009(008)006【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脑钠素N端前体肽(NT-proBNP)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16例,对照组16例,2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7 d,观察CK-MB、NT-proBNP的变化;并随访3个月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第8天,2组心肌酶CK-MB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T-proBNP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为20.0%(3/15),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35.7%(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能有效降低AMI患者急性期NT-proBNP,有效减少3个月内MACE的发生率.【总页数】3页(P327-329)【作者】刘配芬;张应梅;唐纪文;李海兰【作者单位】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医院ICU;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医院ICU;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医院ICU;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医院ICU【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N端前体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J], 商德亚;周轶;胡波;来庆友2.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检测血脑钠素N端前体肽的临床意义 [J], 王睿3.不同心血管疾病脑钠素氮端前体肽的血清水平及临床意义 [J], 黄永健4.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N端前体肽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J], 何元军;李迪;杨明辉5.不同心血管疾病脑钠素氮端前体肽的血清水平及临床意义 [J], 张力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酮ⅡA的药动学研究及透过血脑屏障的初步考察的开题报告
丹参酮ⅡA的药动学研究及透过血脑屏障的初步考察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丹参酮ⅡA是一种来自丹参的天然化合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丹参酮ⅡA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症、抗血小板聚集和促进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等。
近年来,丹参酮ⅡA也被发现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其药动学及对血脑屏障的影响还未得到全面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丹参酮ⅡA在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特征;同时初步研究丹参酮ⅡA是否能透过血脑屏障,并探讨其透过机制。
三、研究内容
1.建立丹参酮ⅡA的HPLC测定方法,并对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
2.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讨丹参酮ⅡA透过血脑屏障的可能性。
3.考察P-gp和BBB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透过血脑屏障的机制。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深入探讨丹参酮ⅡA的功效机制、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同时,该研究对于开发丹参酮ⅡA的新型治疗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丹参酮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丹参酮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志华;王洪权;李强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
【年(卷),期】2022(38)7
【摘要】丹参酮(tanshinone)是从丹参根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亲脂性二萜类化合物,对多种疾病具有药理活性。
近年来,丹参酮因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实验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最广泛的植物化学药物之一。
近年研究显示,丹参酮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调控beta-淀粉样蛋白生成和聚集、调控tau蛋白磷酸化和抗炎作用,而在AD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因此,该文对以丹参酮IIA为代表的丹参酮在AD中的运用基础研究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期对后续研究起指导作用。
【总页数】4页(P983-986)
【作者】张志华;王洪权;李强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航天医学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R284.1;R745.7
【相关文献】
1.丹参酮在心血管保护中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儿茶素类物质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3.丹参酮ⅡA对脑缺血保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丹参酮
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5.丹参酮Ⅱ_A对血管性痴呆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酮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磷酸化p38MAPK和MMP-9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丹参酮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磷酸化p38MAPK和MMP-9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李浩;张多斌;吴岚;冯华坤【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3(030)003【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细胞凋亡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与p38MAPK通路的关系.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TanⅡA低剂量治疗组、TanⅡA 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ⅡA高、低剂量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予高、低剂量TanⅡA3d,每日1次.各组于脑缺血120min再灌注24h,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额顶部皮质磷酸化p38 MAPK和MMP-9表达;TUNEL 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检测伊文斯蓝(EB)含量变化.结果 (1)与Sham组相比,IR组磷酸化p38MAPK和MMP-9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磷酸化p38MAPK和MMP-9表达均降低,且高TanⅡA组明显低于低TanⅡA组(P均<0.05);(2)与Sham组相比,IR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与IR组比较,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凋亡细胞均减少,且高TanⅡA组明显低于低TanⅡA 组(P均<0.05).(3)与Sham组比较,IR组脑组织EB含量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EB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高TanⅡA组明显低于低TanⅡA组(P均<0.05).结论TanⅡA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抑制MMP-9表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可能与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总页数】5页(P229-233)【作者】李浩;张多斌;吴岚;冯华坤【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桂林54100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桂林54100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桂林54100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桂林5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丹参酮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J], 吴岚;刘开祥;蒋静子;唐永刚;林小慧;李浩2.抑制p38MAPK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TNF-α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 刘永国;任澎;李国庆3.补阳还五汤对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p38MAPK磷酸化、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J], 李建民;赵雅宁;安朝旺;张鑫宇;李淑杏;陈长香4.氢溴酸樟柳碱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及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J], 陈丹丹;谢晓芳;万峰;刘莟;赵石;陈秋伶;陈延清;彭成5.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STAT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 [J], 谢惠芳;徐如祥;魏继鹏;姜晓丹;刘振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武汉430074)丹参酮IIA注射液对脑转移瘤的MRI影像学影响潘海松 王美琳△ 艾 军 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放射科(武汉430074) 摘 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注射液对脑转移瘤的MRI影像学影响。
方法:对50例脑转移瘤采用化疗及丹参酮IIA注射液治疗,并主要对头颅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平扫和增强扫描,对病变分布位置、肿瘤数目、肿瘤形态和大小、信号、瘤周水肿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脑转移瘤在左右半球的脑转移瘤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在供血区和非供血区的分布也并无报道中的明显差异。
而在增强扫描时,发现单发肿瘤的数目有所增加。
同时发现相当数量的小病灶并无大范围的水肿,而呈现无水肿的状态。
增强扫描下瘤体呈现多态性,多发瘤体也是多态并存,以环状和结节状瘤体为主。
经丹参酮IIA+放疗患者生存时间3~25月,中位生存时间9.6±1.5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9%、72.9%、38.7%和17.4%。
结论:丹参酮IIA注射液加放疗能改善症状明确诊断。
主题词 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 脑 丹参酮IIA注射液/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 R 73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69(2013)03-0295-03 脑转移瘤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肿瘤之一,占脑肿瘤的40%~60%[1],分为多发和单发,其中多发更为常见。
脑转移瘤的大小、部位和数目对于其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2]。
因此,临床对脑转移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视。
本文总结了50例脑转移瘤患者的MRI资料,以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
临床资料 对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50例脑转移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50例患者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8~65岁,平均48.4±13.5岁。
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失语、偏瘫、共济失调等症状。
原发病灶经活检病理或者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认,其中肺癌34例,乳腺癌4例,食道癌3例,鼻咽癌2例,结肠癌2例,胃癌、前列腺癌、卵巢癌、黑色素瘤、胶质瘤各1例。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放疗+丹参酮IIA进行治疗。
结合颅脑CT、MRI片,在模拟定机下定位,6MV-X直线加速器,两侧对穿野全脑照射,1.8~2.0Gy/次,DT30~36Gy/15~20F/3~4周。
此外应用丹参酮IIA注射液(国药准字H31022558,主要成份为丹参酮ⅡA磺酸钠),40~5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
MRI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0.2T开放式磁共振成像仪和标准头线圈,使用SE序列,所有患者均行头颅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顺磁性造影剂Gd-DTPA,剂量为0.1mmol/kg,进行肘静脉推注,速度为2mL/s,对头颅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的T1WI扫描,主要参数为:FFE-3D26/9.0,Fov 250mm×250mm,矩阵150mm×256mm,层厚7mm,Thk/sep 5.5mm/5.5mm。
影像学分析标准 影像学分析由本院3位有经验医师观察图像后完成,如果意见不统一,由3人探讨后达成统一意见。
水肿分度:水肿范围大于肿瘤最大直径的为重度水肿;水肿范围在肿瘤最大直径的一半至最大间的为中度水肿;水肿范围小于肿瘤最大直径的一半的为轻度水肿;肿瘤周围观察无明显的水肿带的为无水肿[3]。
肿瘤大小:分为三种,分别为直径>3.0cm、直径1.0~3.0cm、直径<1.0cm。
病变部位:分别位于髓质、皮髓质交界、皮质。
增强形式:分别为结节型、囊实型、花环型[4]。
统计学方法 用STATA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左右大脑及不同部位病变的数目进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丹参酮IIA+放疗患者生存时间3~25月,中位生存时间9.6±1.5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9%、72.9%、38.7%和17.4%。
病变分布位置 50例患者中,病变发生于幕上者为27例(54.0%),发生于幕下者12例(24.0%),同时累及幕上幕下者为11例(22.0%)。
共发现病灶203处,其中位于左侧大脑91处、右侧大脑67处、小脑44处、脑干1处。
左右大脑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大脑病灶中,额叶67处、颞叶21处、顶叶41处、枕叶22处、岛叶3处、丘脑2处、脑室内2处。
t检验发现,发生于额叶、颞顶岛叶和丘脑、枕叶和幕下的病灶数目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肿瘤数目:平扫和增强型扫描发现,50例患者中,单发病灶23例,占总数的46%,多发病灶为37例,占总数的54%。
肿瘤大小:平扫难以对肿瘤形态和边缘进行确认,增强扫描后发现,病灶形态多为圆形和卵形以及部分不规则形。
瘤体体积在0.3cm×0.4cm×0.5cm至5.0cm×9.0cm×5.0cm之间,平均瘤体直径为10mm。
肿瘤形态:平扫对肿瘤形态分辨并不清楚,增强扫描后发现,病灶多呈结节型和环状型,分别为89个及91个。
此外,还有头节状病灶9个,中央强化结节。
线形及结节型脑膜强化者为14个。
而多发病灶则常常呈现出多形态并存。
信号:多数病灶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少数病灶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及长T1等T2信号。
如果发生瘤内出血,则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部分病灶信号不均匀。
注射Gd-DTPA后,T1加权相均匀增强。
瘤周水肿:根据以上标准,本研究中,重度水肿80例,占总数的40.0%;中度水肿24例,占总数的12.0%;轻度水肿56例,占总数的28.0%;无水肿40例,占总数的20.0%讨 论 脑转移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脑是恶性肿瘤常转移的方向,转移的方式一般有直接侵犯、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等[5]。
血行转移是通过侵入血管,流入右心房,进入肺循环。
某些体积较大的瘤栓难以通过肺的毛细血管,从而形成肺内的转移瘤体,而通过动脉血进入脑内的,形成了肺癌脑转移,因此原发肿瘤以肺癌为最常见[6]。
本研究中,原发肺癌患者34例,占总数的68.0%。
现有研究表明,脑转移瘤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在大脑灰质白质交界处,常见于优势半球、动脉供血区域[7]。
本研究中,共发现病灶203处,其中位于左侧大脑91处、右侧大脑67处、小脑44处、脑干1处。
左右大脑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左右半球的脑转移瘤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
而发生于额叶、颞顶岛叶和丘脑、枕叶和幕下的病灶数目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则说明脑转移瘤在供血区和非供血区的分布也并无报道中的明显差异。
脑转移瘤在幕上、幕下、同时累及幕上下均常见[8]。
临床上多发肿瘤情况比较多,可能是由于多发肿瘤较易发现,因此观察到的多发肿瘤数目较多。
而随着诊断水平的逐渐升高,观察到的单发肿瘤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本研究中,单发病灶23例,占总数的46%。
丹参酮IIA是从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可以扩张血管、改善缺血区循环,抗脂质过氧化并清除自由基以及抗炎等作用。
研究发现对于脑转移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中,影像学表现方面,研究显示瘤体的大小与水肿的程度成反比,即瘤体越小,水肿范围越大[9]。
而本研究中发现,病灶周围无水肿40例,占总数的20.0%,说明有一定量的病灶并不符合以上所说的情况,小病灶但不伴有大水肿。
虽然此方法在脑转移瘤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但临床诊断时也不能忽视这些不伴有大水肿的小病灶存在。
丹参酮IIA与放疗联合治疗后,显著抑制了瘤体的增大,减小了水肿的范围。
MRI平扫观察出的脑转移瘤比较均一,而通过增强扫描可以发现,瘤体呈现多态性,病灶不但大小不一,而且形状也各有区别[10]。
多数情况下多发瘤体也是多态并存,少数情况会存在单一的形态。
常见环状和结节状瘤体,本研究中结节型和环状型病灶分别为89个及91个,分别占总数的43.8%和44.8%。
丹参酮IIA与放疗联合治疗后,对多发瘤体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因此,通过MRI检测,脑转移瘤在左右半球的脑转移瘤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在供血区和非供血区的分布也并无报道中的明显差异。
而在增强扫描时,发现单发肿瘤的数目有所增加。
同时发现相当数量的小病灶并无大范围的水肿,而呈现无水肿的状态,值得临床重视。
此外,增强扫描下瘤体呈现多态性,多发瘤体也是多态并存,以环状和结节状瘤体为主。
MRI在脑转移瘤的诊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对肿瘤的检测越来越及时和准确,患者的生存期也明显延长。
随着MRI等影像设备的成像质量和速度的越来越高,相信会有更多的脑转移瘤得到早期诊断,从而争取更早更多的治疗时间,以尽早作出针对性的治疗。
参考文献[1] 董 鹛,王 滨,孙西河,等.肺癌脑转移瘤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1):59.[2] 关玉宝.彭卫军,周良平,等.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4):268-271.[3] 乔 健.脑转移瘤120例诊治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102-1103.[4] 张晓东,许乙凯.脑单发转移瘤和星形细胞瘤的MRI鉴别诊断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1):109.[5] 苗 英,林 伟,钱毛娥,等.对比增强磁化传递MRI在肺癌脑内小转移灶成像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252.[6] 张继良,徐俊玲,李永丽,等.640例脑转移瘤的临床及MRl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121-123[7] 江 波,姚振戚,耿道颖.肺癌脑转移的常规MRI、DWI及MRS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11(4);227-231.[8] 周纯武,张红梅,欧阳汉.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规律及磁共振成像的特征[J].中华肿瘤杂志,2004,26(9):554-557.[9] 吴恩惠,戴建平,张云亭.中华影像医学·中枢神经系统卷(颅转移瘤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10] 丁桃英,张小妮.单发脑转移的CT影像特征[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3,12(3):1124-125.(收稿2012-11-03;修回2012-12-06)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塞90例李落彩 田少英 王英霞 范聚省 河北省赵县人民医院(赵县051530) 摘 要 目的:研究葛根素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塞的疗效。
方法:将18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
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