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语言学家

合集下载

中国语言学家简介

中国语言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简介岑麒祥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学史《语言学史概要》是其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史著作陈望道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修辞学发凡》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著作丁声树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符淮青汉语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研究《现代汉语词汇学》高名凯著名语言学家与石安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观点平妥,简明通俗,至今仍被许多高等学院用为教材。

桂诗春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统计语言学等郭锡良主要著作有:《古代汉语》(三种)、《汉字古音手册》、《汉字知识》等著作10种。

音韵方面也第一次提出了殷商音系的设想,为汉语语音史填补了一项空白。

何九盈中国古汉语、汉语音韵学专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史》胡明扬胡明扬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并结合汉语实际对语言理论的研究;一是向国内介绍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北京话初探》、《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胡裕树汉语语法理论、现代汉语教学、语言文字辞书编纂《现代汉语》、《今日汉语》、《汉语语法研究》胡壮麟国外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英语教学法、符号学、认知与隐喻《语言学教程》黄伯荣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汉语方言语法类编》蒋礼鸿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辞书学家《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义府续貂》金兆梓著名语言学家、文史学家《国文法之研究》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于现代汉语的专门著作。

李方桂李方桂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印第安语言的研究、侗台(壮侗)语族语言的研究、汉语和藏语的研究参与翻译《中国音韵学硏究》(ps:《中国音韵学研究》是高本汉构拟中古音的代表作,陆续发表于1915-1926间,中译本是由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共同翻译的,在翻译中三位学者加了注释和补订。

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

第一章 绪论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一、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 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时期的语言学。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关系到语言社会本质的认识;魏晋南北朝的语音研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2、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早期: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中国音韵学史》解放后: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 国外译作:国外译作:1、 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2、 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3、 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于:一,汉字难学难认,文字的障碍很大;二,我国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史的很少,更谈不上向国外介绍中国语言学史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欧洲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学科建立于欧洲十九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并由此产生普通语言学)。

在这以前的语言研究,特别是东方民族的语言研究,是所谓“科学前”的语言学,即“语文学”。

这种看法,也影响了我国语言学界。

由于我国历来对语言学的重视不够,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又少,因此,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2 P2二、 关于我国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31、 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2、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五四以前的语言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摘要】许慎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说文解字》是他所著的重要著作。

本文通过分析许慎对语言文字的重视和《说文解字》对他的影响,探讨了他对文字的系统性认识、象形化解释和历史意义。

还介绍了《说文解字》的编写背景和在语言文字学史上的地位。

在总结了许慎对语言文字的贡献,以及《说文解字》对后世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许慎的语言文字观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了解许慎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以及《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许慎、语言文字、《说文解字序》、重视、影响、系统性认识、象形化解释、历史意义、编写背景、语言文字学史、贡献、启示、后世影响1. 引言1.1 许慎对语言文字的重视许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在《说文解字》中展现出对语言文字的极大重视。

在许慎看来,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交流思想和传承文化的工具。

他致力于研究文字的起源、演变和含义,希望通过解字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许慎认为文字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一种符号系统,可以反映人类思维和社会生活的特点。

他的语言文字观强调文字的内在联系和象征意义,认为文字是一种表达世界和思想的艺术,需要深入挖掘和理解。

许慎对语言文字的重视体现在他对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细致研究中。

他追求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注重文字的形、音、义的统一性,力求揭示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历史沿革。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系统地整理了当时的文字形态、意义和用法,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字形解释和观点,为后世文字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语言文字观影响深远,对后世文字学、词学和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慎的《说文解字》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学著作,展现了他对语言文字的无比热爱和敬畏之情。

1.2 《说文解字》对许慎的影响《说文解字》对许慎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作为中国最早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以其严谨的方法论和广泛的收集资料,对后世的文字研究和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老一辈语言学家

中国老一辈语言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95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语文系教授、东欧交换生语文专修班主任。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78年-1985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中国语文》杂志主编。1980年-1985年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
员会委员。1980年起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是第三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5月拿出多年积蓄的6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
季羡林(1911.8.6- )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赵元任,第一个就该想到他!
赵元任(1892-1982),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和作曲家。在中国语言学界被尊为“汉语言学之父”。字宣仲,江苏五进人,生于天津。1910年为游美学务处第2批留学生,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获理学士学位。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1920年回国任清华学校心理学及物理教授。1921年再入哈佛大学研习语音学,继而任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中文系教授。1925年6月应聘到清华国学院任导师,指导范围为“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等。1929年6月底国学研究院结束后,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主要著作有《国语新诗韵》、《现代吴语的研究》、《广西瑶歌记音》、《粤语入门》(英文版)、《中国社会与语言各方面》(英文版)、《中国话的文法》、《中国话的读物》、《语言问题》、《通字方案》,出版有《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等。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述表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述表
《韵补》, 5卷,宋吴棫著。根据音训与古韵文以说明古时韵部的相通。宋明以来的古音学,以此书为创始,但引据繁杂,缺乏条理。顾炎武有《韵补正》,正其错误。
《物生门类》,宋陆佃,研究自然科学词语的名词训诂书。
《龙龛手鉴》成于统和十五年,在检字法上颇有创造性,它将二百四十二个部首按平上去入分为四卷。每部之中,再按四声安排各字。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著。根据《说文解字》体例和宋以前群书所引的《说文解字》词句,校正其讹,再用古书所用字义,阐明《说文》的说解和一字多义的由来,创通条例,联系音韵和训诂,对汉字研究有很大的贡献。
《音韵阐微》,全书十八卷式清朝组织编写的一部官韵,有李光地撰修,王兰生协助、徐元梦校阅,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开始编写,雍正四年(1726)年完稿,历时11年。编者应用等韵学理改进韵书体例,又取满文十二字头拼音方法以改良反切。韵目依据当时流行大的“平水韵”,各韵之字按“开、齐、合、撮”四呼和“三十六字母”排列。每字反切,有因无字的则另立变体。虽未尽改革除反切之弊,实为改革反切较完备之书,而且是研究近代读音演变的重要资料。





《字林》晋吕忱所著,是一部上承《说文》,下启《玉篇》的字书。
《十四音训叙》,南朝刘宋诗人谢灵运,用汉字与梵文的十四字母进行对照。
《尔雅音义》孙炎,第一次大量使用反切法注音的著作。
《尔雅音义》孙炎,第一次大量使用反切法注音的著作。
《广雅》,三国魏张揖著,博采汉人注、《三仓》、《说文》、《方言》诸书,体例仿《尔雅》,分《释古》、《释言》19篇,对尔雅加以补充,有解今语特点。为研究古代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资料。
《尔雅·翼》,宋罗愿,解释百科名词。
《字说》,宋王安石著,共24卷。对不从《说文》和传统说解而自创新说。为“荆公新学”之一。

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简介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我出生在辛亥革命年代,经历 过清朝、民国、军阀统治、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等时期。 作为“五朝元老”,我的一生见证了许多的历史,国内的、 国外的,但从未看到过像目前这么好的一个时代。 ——季羡林 季羡林早年留学欧洲,上世纪40年代回国后,长期在 北大任教,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 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通英文、德文、梵文之一。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 等国经典,诸如梵文名著《沙恭达罗》和《罗摩衍那》等。 先生还是散文高手,各类作品总计上千万字。 他的学术研究范围涉及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 文、吐火罗文、印度古代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 中亚佛教史、唐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德国及 西方文学、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散文及杂文创作。
中国语言学家、作家、文学翻译家。生于1911年8月6 日。山 东省清平县(现改归临清市)人。自幼就学于济南市,1930年毕 业于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 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的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格廷根大学 从著名印度学家E.瓦尔特施密特研究古代印度语言。1941年获格 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交通断绝,无法回 国,即应聘在格廷根大学任教,并从著名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 火罗语(或称焉耆 -龟兹语)。1946年初夏返抵上海,应北京大 学之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 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 季羡林于 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1978年起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1979年起任中国南亚 学会会长,1980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 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1年任中国外语教学 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 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1983年被选为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1984年起任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1985年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名誉会长等职。

中国语言学史课件

中国语言学史课件

• 创造文字的是“圣人”,没指明是某个人
17
• 《说文解字》 •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 可相别异,初造书契
• 《荀子》 • 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壹也。
18
三、名实论
• 诸子关于名与实的讨论是最早的关于概念 (词义)与概念名称(词形)关系的讨论
• (一)孔子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又“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侍坐于季孙, 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 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谓之取, 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自今以 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故孔子正 假马之名,而君臣之义定矣。”
20
• (4)《论语· 雍也》:子曰: “觚不觚,觚哉!觚哉!”


•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急就者,
谓字之难知,缓急可就而求焉。”
29
•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 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 喜。 •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 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 锦绣缦旄离云爵,乘风县钟华洞乐,豹首落 莫兔双鹤,春草鸡翘凫翁濯…… • 锦绣、饮食、衣服、臣民、器物、虫鱼、服 饰、音乐、形体、兵器,车马、宫室、植物、 动物、疾病、药品、丧葬
23
• 三个重要观点(P4-5):
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二、语言具有民族的特点;
三、语言是具有稳固性的,同时又是发展的。
24
• 《尹文子•大道下》 :
• 庄里丈人字长子曰盗少子曰殴盗出行, 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吏闻之因缚之其 父呼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 之几殪

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
范畴。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已经对语言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反
映在很多领域,特别是语言学领域中。

中国古代语言学领域的代表作为韩非子的《韩语》,张衡的《太平御览》和《汉语》,以及孔丘《论语》。

另外,还有许多古代书籍,也
包括《晋书》《水经注》《注疏》等作品,其中涉及到各种研究语言
学的问题。

随着中国古代文字改革的进展,语言学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元代文
学家孟郊,把研究语言学变成科学,他的《齐鲁研义》首次讨论了汉
语的发展变化以及分类构成。

Ming子孙汉史和《宋书》中,也提出了许多事实性的、客观的、系统的语言学研究内容。

明清时期,学者们又建立了更宽泛的语言学体系,如李渔的《汉义》,彻尔的《破拙》,王守仁的《汉语大词典》等。

他们更加系统地把中
国的语言学研究。

今天,中国语言学仍然是一门活跃的学科,20世纪以来,比如谢培华
的《汉语语法研究》,施言臣的《汉语变音学研究》,吴宣良的《汉
语词形论》,以及齐海明等学者的《汉语句法研究》等等,都是中国
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突破。

总之,中国语言学在古代发展着,在近现代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仍有
很大的潜力可探索。

随着当今世界及中国本土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国语言学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做出更大的贡献。

语言学及其发展

语言学及其发展

语言学及其发展
一、古代语言学有三大传统:古代西方传统,古代印度传统和古代中国传统。

3.中国古代语言学
中国古代语言学分为:1.语言哲学、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2.语文学研究。

“小学”: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

近代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注:(1).共时研究是把语言作为在特定时期的交际系统进行研究,历时研究则是对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

(2).语言的内部因素是指构成语言系统的结构要素,外部因素是指语言与相关事物现象的关系。

(3).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

注重形式,忽略意义。

2.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
四、当代语言学(一)生成语言学
(二)功能语言学
2.韩礼德的语言理论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状况取决于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的功能。

语言功能是千变万化的,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元功能或纯理功能。

元功能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种。

中国语言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语言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语言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奠基人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许慎答案:D2. “六书”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许慎答案:D3. 以下哪部著作是汉代语言学家扬雄的作品?A. 《说文解字》B. 《方言》C. 《尔雅》D. 《法言》答案:D二、填空题1. 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被称为______。

答案:虚词2. “文言”和“白话”的区别主要在于______。

答案:语言风格3. 宋代语言学家陆游的《______》是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重要文献。

答案:《老学庵笔记》三、简答题1. 简述《说文解字》在中国古代语言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字字典,对后世的汉字研究和字典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述“六书”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六书理论是汉字构字的六种基本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四、论述题1. 论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语音方面的主要差异。

答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上,古汉语词序较为灵活,而现代汉语词序较为固定;在词汇上,古汉语词汇较为丰富,现代汉语词汇更加简化;在语音上,古汉语声调较少,现代汉语声调较多。

五、翻译题1. 请将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传统语言学概述

传统语言学概述

传统语言学概述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语言,于是有了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语言学。

语言学的真正发源地有三个:印度、希腊-罗马、中国。

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到清代,进入了全面总结提高阶段。

清代以研究古音古义为根本特色,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音韵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传统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在这一时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清代语言学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一是顺康雍时期,是开创风气的时代,以顾炎武、毛奇龄、潘耒为代表;二是乾嘉时期,是清代语言学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发展高峰,以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和钱大昕为代表;三是道咸至清末时期,是衰落时期,以陈澧、俞樾、孙诒让为代表。

乾嘉以后的语言学家,统观全局的能力,分析的能力,越来越差。

有些人终其一生只会爬梳材料,堆砌材料,没有自己的创新,得不出科学的结论。

这说明中国传统语言学已经走向终点,亟需改革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方能促其继续发展。

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内容相当丰富,成绩不可低估。

古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汉语研究的专著,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更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继承其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下去。

我们不可厚古薄今,是古非今,但也不应“数典忘祖”;而应该用辨证的观点,批判的继承古代语言学财富,做到古为今用。

二、西方传统语言学(又称语文学),包括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的语言学。

(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早期的希腊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词源学、语音学和语法学。

其中语法学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对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有些词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但有许多词,其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究竟有些什么联系是无法判断的。

他在分析单词与意义的关系时,把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大类,是西方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对词进行分类的学者。

王力(著名语言学家兼诗人)—搜狗百科

王力(著名语言学家兼诗人)—搜狗百科

人物履历王力王力,1913年小学毕业后失学。

1916年在博白高等小学任国文教员。

1924 年入 上海南方大学 学习,次年转入上海 国民大学 。

1926年考进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1927年赴 法国留学 ,获 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32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 燕京大学 、 广西大学 、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教授, 岭南大学 教授、文学院院长, 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

1954年调 北京大学 任教授,直至去世。

曾兼任汉语 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1956年被聘为 中国科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 部委员。

1957年冬赴 波兰讲学。

曾当选为 广东省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广州市人民政府 委员, 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第四、五届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曾兼任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 音韵学 研究会名誉会长,《 中国大百科全书 》总编辑委员会委员。

60年来,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6年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学界自《 马氏文通》以来因袭英语语法研究的状况提出批评,同时对汉语语法的特点和 研究方法 做了初步探讨。

1937年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指出系词在古代汉语里不是必要的,汉语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动词,这揭示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

他的《 中国现代语法 》(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以及《 中国语法纲要》(1946)等著作,以《 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

在40年代,王力的语法著作和吕叔湘 的《 中国文法要略 》都对汉语语法研究起了重要的影响。

成长历程王力先生是广西博白县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在他只有十四岁的时候,仅念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

说文解字查询

说文解字查询

说文解字查询中国古代语言学家韩非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仅仅凭借一部字典,就可以让语言更加清晰、规范。

”无论你是语言学家、文学家,还是普通读者,对《说文解字》这部古典著作都不陌生。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部词典,最初是出版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愈编写而成。

这部著作内容涵盖了汉语的语法、语义、文字,以及汉语书写文字的历史变化,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它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语言,认识文字,从而进一步了解语言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说文解字》这部传世经典涉及汉字的字义字形,由来,历史变化及其派生字形,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绘画,书法,汉语方言,及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对于今天的语言研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说文解字》这本书的格式也很有特色,以一条当作一组,把一组汉字放在一起,每一组汉字再细分成“言”“说”和“解”三部分;“言”是汉字的字形和笔画;“说”是汉字的读音;“解”是汉字的意思。

《说文解字》也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研究、查询,这是因为《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典,其内容涵盖了中国汉语的字义、字形及其发展历史,及中国古代文化,因此,它对研究和查询汉字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查询《说文解字》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网络搜索引擎中搜索“说文解字”可以搜索到各种字典、教材等,而且,基于网络技术的制作,还可以搜索到国内外汉字学习网站,以及各种古典著作中汉字查询相关内容,令人大开眼界。

除此之外,在许多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等,都有一些汉字查询软件,比如萌典、微汉典、百度拼音、搜狗输入法等,它们都是基于《说文解字》,提供有针对性的查询服务,方便了我们查询字义和阅读。

《说文解字》最早的编纂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是一部分书本,至今仍在广大读者当中被普遍推崇和传阅,同时,也对中国古代语言研究和文字研究有着重大的作用和价值,其传承及发展也一直持续到今天。

郭锡良和王力的古代汉语

郭锡良和王力的古代汉语

郭锡良和王力的古代汉语郭锡良和王力都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他们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古代汉语方面,对于古代汉语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郭锡良是中国著名的汉语方言学家和历史语言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汉语系方言音韵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

在他的研究中,他通过对中国各地方言的收集和整理,还原了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

他将中国各地的方言划分成不同的音系,并且揭示了古代汉字的字音演变规律。

郭锡良在研究古代汉语的过程中,也对历史语言学和方言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揭示了历史语言学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演变,揭示了汉语的历史变迁。

同时,他还对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古代汉字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

相比之下,王力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他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

他的著作《古代汉语》被广泛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古代文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郭锡良一样,王力的研究对象也是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和字音演变规律。

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上古音、中古音、今音”的分类,通过对古代汉字的音韵演变进行分析,重新还原了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律,为古代文献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除了古代汉语的音韵学研究,王力还对古代汉字的造字规律和使用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他在《古代汉语》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古代字的构成形式和字义,对于解读古代文献和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郭锡良和王力都是古代汉语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

他们通过对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字义演变和使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为我们理解和学习古代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学术界有重要影响,也为语文教学和汉字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季羡林简介资料

季羡林简介资料
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8、东方文化研究:从80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0余,800余册,预计15年完成。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0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
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
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分子历程的反映。”
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
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
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
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汉语言文学专业名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名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名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名人是指在汉语言文学领域有突出成就和影响
的人物。

他们有的是文学大师,有的是语言学家,有的是翻译家,有的是教育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独特的贡献和成就。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文学大师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和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其次,我们还有语言学家钱穆。

钱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都有深入的研究。

他的《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著作,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翻译家林语堂、教育家陈寅恪等知名人士。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化传承者,他的翻译作品《吉檀迦利》、《猫》等被广泛翻译成世界多种语言;陈寅恪则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的《新唐书注释》、《论诗》等著作,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汉语言文学专业名人是中国文化和语言学习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有深刻的影响。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古代語言學家選陕西师大古代汉语教研室编荀子(約前三一三-前二三八年)名況,世尊稱荀子、荀卿,或稱孫卿,戰國趙人,曾到過齊、秦等國,晚年應春申君之召入楚為蘭陵令。

荀子是戰國後期著名的思想家,集諸子之大成者。

荀子的語言學思想主要體現在《正名篇》一文中。

該文著重討論了詞與概念、語言與思維、方言與共同語的關係,指出“名”與“實”的聯繫是“約定俗成”,這一學說正確揭示了語言的社會本質,是我國古代語言研究的第一塊理論基石。

揚雄(前五三-公元十八年)或作楊雄,字子雲,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辭賦家、哲學家和語言學家,為人口吃,不能劇談而好學深思,善辭賦,官給事黃門,曆成、哀、平三帝。

新莽時召拜大夫,後貧病而終。

著作有《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訓纂篇》、《別字》、《苍頡傳》、《法言》、《太玄》、《甘泉賦》、《長楊賦》、《羽獵賦》等。

其中《方言》十五卷,九千餘字(今本十三卷,一萬一千九百餘字),歷時二十七年,保存了大量古漢語詞彚和方言的寶貴資料,不僅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方言學專著,而且在世界語言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流傳至今。

《別字》、《訓纂篇》、《蒼頡傳》等三種涉及語言文字的著作均佚。

劉歆(約前五三—西元二三年)字子駿,後改名秀,字穎叔,西漢目錄學家、古文經學家。

沛(今江蘇沛縣)人,楚元王交五世孫,劉向次子,幼承家學,善著文,博通詵書。

成帝時為黃門郎,後歷任中壘校尉、京兆尹等職。

曾奉詔與父劉向同領校群書,劉向死後,劉歆繼續校理六藝群書,並在劉向《別錄》基礎上撰成《七略》。

《七略》是我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具體包括輯略(總論)、六藝略、諸子略、詵賦略、術數略、兵書略和方技略。

原書早佚,主要內容多保存在《漢書·藝文志》中。

在經學方面,劉歆為將《左傳》、《毛詵》、《古文尚書》等古文經書立於學官作出過巨大的努力,同時著有《春秋左傳注》、《爾雅注》等書,均佚,清人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有輯錄。

許慎(約公元五八-約一四七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今河南偃城縣東)人,古文經學家、文字學家,博通經籍,先後任郡功曹、太尉南閣祭酒、洨長等職,世稱“許祭酒”,曾校書東觀(皇家圖書館),時人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語。

許慎的主要成尌是《說文解字》一書,該書建立了研究漢字結構的“六書”的理論並按照這種理論對書中所收九千餘字逐一進行了分析,指出了每個漢字的本義和結構,同時析漢字為五百四十部,創立了部首檢字法。

這些成尌使許慎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語言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馬融(公元七九-一六六年)字季長,東漢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市東北)人,歷任校書郎中、議郎、武都太守、南郡太守等職,是東漢著名的古文經學大師、文學家,為人才高多識而達生任性,不拘小節,善鼓琴吹笛,生徒千餘,著名學者盧植、鄭玄皆出自其門下。

馬融對古文經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著述颇豐,主要有《三傳異同說》、《孝經注》、《論語注》、《毛詵注》、《周易注》、《三禮注》、《尚書注》、《烈女傳注》、《老子注》、《淮南子注》、《離騷注》等,另有賦、頌、碑文、琴歌、對策等二十一篇散文詵歌作品,均佚,清人馬國翰有輯錄。

鄭玄(公元一二七-二〇〇年)字康成,東漢北海高密(今山東高密縣西南)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世稱“後鄭”,以別于先鄭鄭興、鄭重父子。

少時曾為鄉穡夫,無意為吏,入太學攻《周易》和《公羊傳》,繼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左傳》等,後西行入關從馬融學古文經,遂博通群經,回鄉後客耕萊陽,從學者千計。

黨錮禍起時被囚禁,獲釋後杜門不出,潛心著述,大將軍何進、袁紹等人先後召他為官而不尌,後徵為大司農,故世又稱為鄭大司農。

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學,遍注群經,使古文經學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所著《毛詵箋》、《三禮注》影響最大,流傳至今,其餘《周易注》、《論語注》、《尚書注》、《詵譜》、《六藝論》、《駁五經異義》諸書均佚。

劉熙(不詳)字成國,東漢北海(郡治在今山東濰坊西南)人。

所著《釋名》一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語源學的專著。

全書仿《爾雅》體例,共八卷二十七篇,收詞一千五百餘條,釋義以聲訓為主,即根據詞的語音探求詞得名的由來,雖不免穿鑿附會,但在很大成程度上揭示了漢語聲同義通的特點,對於漢語語源、訓詁、音韻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郭璞(西元二七六-三二四年)字景純,東晉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初官尚書郎,後為王敦記室參軍,因諫阻王敦謀反而被殺。

為人性格豪放,不修威儀,博學多才,長於訓詁,尤好古文奇字。

注書甚富,釋文注重古今比較,保存了許多晉代語料,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其中《爾雅注》、《方言注》、《山海經注》、《穏天子傳注》、《楚辭注》、《子虛賦注》、《上林賦注》等均流傳至今,另有《三蒼解詁》、《爾雅音義》、《爾雅圖贊》、《易洞林》、《毛詵拾遺》等書已佚。

顧野王(西元五一九-五八一年)字希馮,南朝梁陳時吳郡吳(今江蘇蘇州市)人,文字訓詁學家。

曆官太學博士、金威將軍、太子率更令、黃門侍郎、光祿勳等職,曾主修梁史。

所著《玉篇》,是繼《說文解字》之後出現的文字學著作,在我國文字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全書三十卷,依仿《說文》體例,共分五百四十二部,收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七個,說解詳明。

原書已佚,流傳至今的是宋陳彭年等人的重修本,改名為《大廣益會玉篇》,收字增多,體制亦非舊時,所幸日本尚流傳有唐宋間的寫本《玉篇》殘卷,從中可以看到《玉篇》的原貌。

顧野王的其他著作有《輿地志》、《符瑞圖》、《通史要略》、《國史紀傳》、《爾雅音》等,均佚。

陸法言(西元五六二-?)名詞,一作“慈”,字法言,隋魏郡臨漳(今河北臨漳縣)人,音韻學家。

曾官承奉郎,後因其父陸爽得罪朝廷而被免職。

所撰《切韻》一書,反映了漢語中古音的面貌,是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同時也是研究上古音和近代音不可缺少的參照和依據,在中國語言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全書共五卷,分韻一百九十三部,編寫大綱由顏之推、蕭該等八人共同制定。

原書在宋以後亡佚,直到清末才在敦煌石窟、新疆吐魯番、故宮等地發現了一些唐傳寫本或增修本,且多是一些殘卷。

不過,《切韻》的內容、體例等被完整地保留在宋人增修的《廣韻》一書中。

陸德明(西元五五六-六二七年)名元朗,字德明,經學家、訓詁學家。

陳隋唐之際蘇州吳(今江蘇吳縣)人。

在陳官國子助教,陳亡歸故里,隋煬帝時復徵為國子助教,唐貞觀中拜國子博士兼太子中允,封吳縣男。

著作主要有《經典釋文》、《老子疏》、《易疏》等,均傳世。

其中《經典釋文》彙編漢魏六朝二百三十餘家的音切及注釋材料而成,是研究漢、魏至隋、唐時期漢語音韻訓詁及經籍版本的重要資料。

全書三十卷,涉及典籍十四種,包括《周易》、《詵經》等十二種經書以及《老子》、《莊子》兩種子書。

不收《孟子》是因為唐時《孟子》尚未列為經書,收入《老子》、《莊子》是因為受到玄學的影響。

徐鉉(西元九一七-九九二年)字鼎臣,北宋初會稽(今浙江紹興市)人,文字學家。

初仕南唐,歷任尚書右丞、翰林學士、御史大夫、吏部尚書等職;入宋後,官拜散騎常侍。

善屬文,好小篆,工隸書。

奉詔與句中正等人共同校訂《說文解字》一書,糾正訛誤,補出原書正文所脫者十九字,新增原書所未載者四百〇二字(即新附字),給每個字加了反切,部分字尚作了注,同時將原書十五卷分為三十卷,在卷首列有五百四十部部目表。

經過校訂的《說文解字》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該書的原貌,提高了實用性,是學習和研究《說文》的最通行的校本,世稱“大徐本”。

徐鍇(西元九二〇-九七四年)字楚金,徐鉉弟,文字學家。

仕南唐官集賢殿學士、內史舍人等職,宋軍攻佔金陵時死於城中。

四歲時喪父,從兄鉉學,博聞強記,精于小學,成尌與兄鉉齊名,世稱“大小徐”。

所撰《說文解字系傳》,三十卷,是一部全面傳釋和研究《說文》的著作,成書先于大徐本。

該書對許意每有闡發,所論“假借”、“古今字”、“引申義”、“因聲求義”諸事多開了清人研究《說文》的先河,受到歷來研究《說文》者的重視,世稱“小徐本”。

周德清(一二七七-一三六五年)字挺齋,元代瑞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音韻學家。

擅長音律,於泰定帝泰定元年(一三二四年)撰成《中原音韻》一書。

該書取韻定音以當時北方的實際語音為依據,與《切韻》以來的正統韻書有很大差別。

全書分韻十九部,分平聲為陰陽兩類,中古部分上聲字被歸入去聲,中古入聲被取消,這些特點與今北京話的讀音已很接近。

由於該書反映了漢語語音在元代時的重要變化,對於研究近代音及漢語語音史來說具有很高的價值,故為學界所重。

陳第(一五四一-一六一七年)字季立,號一齋,又號溫麻山農,明代連江縣(今福建連江縣)人,音韻訓詁學家。

青年時曾從軍,官至遊擊將軍。

精于音韻訓詁,對待古音具有歷史發展的觀念,反對“葉音”說,指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這種正確認識對後來清人的古音學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

其著作有《毛詵古音考》、《屈宋古音義》、《讀詵拙言》、《伏羲圖贊》、《尚書疏衍》等。

顧炎武(一六一三—一六八二年)初名絳,字寧人,後改名炎武,號亭林,明末清初崑山(今江蘇昆山)人,著名的音韻訓詁學家、經學家。

明末舉秀才,自幼受嗣母愛國思想教育,以報國為懷,曾加入複社,與宦官豪強作鬥爭。

清兵入關後,積極投身昆山地區的抗清起義,失敗後亡命北國,終身為學不仕。

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年),朝廷曾詔纂《明史》,被斷然拒絕。

顧氏治學主張經世致用,反對空談,注重考據,開清代樸學之風。

于天文地理、經史百家、音韻訓詁、金石文字,無所不及,無不專深,著述極豐,卓然成一代宗師。

所撰《音學五書》三十八卷,歷時三十年,五易其稿,為清代古音學的奠基之作。

除《音學五書》外,顧氏涉及語言文字的著作尚有《金石文字記》、《石經考》、《九經誤字》《左傳杜解補正》、《日知錄》、《京東考古錄》、《唐宋韻補異同》等。

江永(一六八一-一七六二年)字慎修,清江西婺源縣(今江西婺源縣)人,經學家、音韻學家。

一生好學深思,無意仕途。

于經書、小學、典章、制度、地理、鐘律等無不涉獵。

治經以考據著稱,開皖派經學之風。

治音韻以審音見長,為審音派之祖。

分古韻為十三部,對顧炎武的十部之說多有糾正。

其語言學著作主要有《古韻標準》、《四聲切韻表》、《音學辨微》等,經學著作主要有《周禮疑義舉要》、《禮書綱目》、《儀禮經傳通解》等。

戴震(一七二三-一七七七)字東原,號果溪,清代安徽休寧隆阜(今安徽屯溪市)人,經學家,音韻訓詁學家。

曾問學于江永,後中鄉詴,但詴禮部不第。

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詔充《四庫》纂修官,不久賜同進士出身,选翰林院庶起士。

一生博聞強記,所涉極廣,而專精于小學、數學和地理,是考據派中皖派的代表人物。

研究音韻分古韻九類二十五部,第一個提出上古音陰陽入三聲相配的格局。

著作主要有《聲韻考》、《聲類表》、《續方言》、《方言疏證》、《六書論》、《爾雅文字考》、《孟子字義疏證》、《毛鄭詵考證》、《屈原賦注》、《儀禮考證》、《古曆考》、《勾股割圜記》、《策算》、《考工記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