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表示“量”概念的词汇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一、英汉语言词汇的发音对比。

1. 音节结构。

- 英语:- 英语单词的音节结构较为复杂。

一个音节通常由一个元音(vowel)或一个元音加上一个或多个辅音(consonant)组成。

例如,“cat” [kæt],是一个单音节词,由辅音[k]和元音[æ]以及辅音[t]组成;“apple” [ˈæpl],有两个音节,第一个音节是[ˈæ],以元音开头,第二个音节是[pl],由辅音[p]和[l]组成。

- 汉语:- 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

一个音节由声母(initial)、韵母(final)和声调(tone)组成。

例如,“妈”mā,声母是m,韵母是a,声调是第一声。

“好”hǎo,声母是h,韵母是ao,声调是第三声。

2. 重音与声调。

- 英语:- 英语中有重音(stress)现象。

在多音节单词中,重音位置不同会改变单词的词性或意义。

例如,“'present(名词,礼物)”和“pre'sent(动词,呈现)”。

重读音节通常发音更响亮、更清晰。

例如,“banana”[bəˈnɑːnə],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

- 汉语:- 汉语依靠声调来区分意义。

汉语有四个基本声调: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

例如,“mā(妈)”“má(麻)”“m ǎ(马)”“mà(骂)”,声母和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

二、英汉语言词汇的词性对比。

1. 名词(Noun)- 英语:- 英语名词有可数(countable)和不可数(uncountable)之分。

可数名词有单复数形式,例如,“book”(单数) - “books”(复数),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有多种,如加 -s(books)、加 -es(boxes)、变y为i加 -es(city - cities)等。

- 发音上,有些复数形式的发音会发生变化,如“house”[haʊs](单数) - “houses”[ˈhaʊzɪz](复数)。

对比与认知--英汉词汇的比较探讨

对比与认知--英汉词汇的比较探讨

与转换 系统。美 国语 言学家 B L Whr在其题为《 言与逻辑》 L N U G N O I , 4 ) .. o f 语 ( A G A EA DL GC 1 1 一文中 9 第 一次 用 到 “ 比分 析 ” 个 术 语 。C. Fi 所 著 的 T A HN N E R IG E G IH A O 对 这 C. r s e E C IG A D L A N N N LS SA F R
研究 者 的观 点 , 言学 习 者 总 是 试 图 把 其 母 语 特 点 迁 移 到第 二 语 言 上 。 当 两 种 语 言 结 构 相 似 或 一 致 语
怎 样 教 和怎 样学 。
传统地说 , 语言主要 由三个要素组成 , 分别是 : 语音 、 词汇和语 法。( 高名凯 ,语 言论》 18 ) 《 ,94 当然 , 理 论 上讲 , 三 个要 素 在语 言 学 习 中是 同 等 重 要 的。 而 实 际 上 , 第 二 语 言 教 学 中 , 汇 更 具 有 重 要 这 在 词
配 、 义及 文化特 征 方 面 的对 比分 析 , 一 个侧 面展 示 对 比 分析 在 第二 语 言 习得 过 程 中的 词 从
有 效性 。
关键 词 : 比分析 ; 比描 写 ; 汇 ; 义 ; 配 ; 对 对 词 词 搭 文化 特 征 ; 迁移 ; 迁移 正 副 中 图分 类号 :I1 I - 3 随着 社 会 的 日益 国 际化 , 言作 为 主要 的交 际 手 段 的作 用 愈 显 重 要 , 二语 言 的 教 与 学 成 为 越 来 语 第
在 于借 助母 语 并通 过 寻 求语 言 间 的 对 应 、 换 关 系 来 消 除 干 扰 。 对 比 语 言 学的 应 用研 究 转
提供 了途 径 与 可能 。在 第 二语 言 习得 的过 程 中全 面 、 准确 、 道 地 把 握 词 汇 是 重 中之 重 。 地

汉语中的量词及其在英语中的表达

汉语中的量词及其在英语中的表达

汉语中的量词及其在英语中的表达量词在汉语中独立成词,在英语中却不独立成词,但英语中却存在着量的表达方式。

本文通过对比,探讨了汉语中的量词在英语中的表达途径,并总结出几点差异。

标签:量词表量方式差异英汉对比一、引言数量的区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时所形成的一项基本智能,人们对数量的认识必然反映到所使用的语言中来。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能表达数量概念,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

表达数量概念这个功能,是由数词和量词共同承担的。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者动作数量单位的词。

汉语表达“量”概念的量词极为丰富,数量众多,且大部分量词来自名词。

而英语在传统的语法体系中却没有量词这种独立的词类。

由于英语中没有量词的存在,使得量词成为许多母语为英语者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

与此同时,如何使用英语表达出如汉语中量词所传达的“量”的概念,也成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题。

吕叔湘先生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一文中曾指出: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

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

本文仅通过对量词在语言习得及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对汉语中的量词及其在英语中的表达做一比较。

二、汉语量词的定类和英语中表量概念据历史记载,古代殷商时期就有了度量衡、容器和货币的单位词,到了先秦就有了“匹、两、乘、张、个”等个体量词。

汉魏六朝、元明时期量词有了新的发展。

1898年马建忠先生著《马氏文通》曰:“故凡物之公名有别称以记数者,如车乘马匹之类,必先之。

”他最早涉及量词词例,虽然仍把它作为名词来研究,但已开量词研究之先河。

之后历经半个世纪,这类词的名词也历经了多次变更。

最早提出量词单独分类的是陆志伟(1938),他认为量词主要是限制名词的,又主要来自名词,因此可称为“助名词”,其它类似的名词还又“副名词”“附名词”或者“辅名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量词是“表数量的单位名称”。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加深,英语成为了国际交流和商贸活动中最为广泛和重要的语言之一。

因此,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它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然而,英汉词汇之间的文化内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会对词汇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从英汉词汇的基本特征上看,英语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字母文字,而汉语则以汉字为主要文字。

而且,汉字的象形文字特征使得汉语词汇具有强烈的形象化和象征性,这与英语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需要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与中文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学习和分析。

在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上,英语词汇更加注重实际和具体的表述,而中文则更加注重含蓄和哲理的表述。

例如,在英语中,“clock”和“watch”都是表示时间的词汇,而在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汇则包括“时钟”、“手表”、“光阴”、“时光”等多种表达方式。

这表明了英语更侧重于具体和实际,而中文则更注重于表达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另外,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也体现在词汇的使用范围上。

英语词汇普遍用于科技、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等领域,而中文则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人文社会等领域。

例如,在英语中,“computer”、“automation”和“robot”等词汇都涉及到现代科技,而在汉语中,一些诸如“良心”、“人情”和“礼仪”等文化词汇则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也表现在词汇的情感价值上。

英语词汇注重实际表述,常常缺乏强烈的情感色彩,而中文则具有浓郁的情感价值。

例如,在英语中,“like”是表示喜欢的动词,而在中文中,“喜欢”则包含了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积极的心理倾向。

综上所述,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展示了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特征和差异。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需要将英语词汇的含义和使用范围与中文词汇进行对比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汉英量词对比

汉英量词对比

汉英量词对比分析摘要:有些人认为英语是一种缺少量词的语言,数词和名词之间是直接修饰的关系,如“a book”“some students”,但我们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现象,如“a piece of paper”“a cup of tea”,那么英语中的这些量词和汉语的量词有何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分析,以期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提供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量词、对比、差异1、前言所谓量词,就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具体地说就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汉语中拥有较丰富的量词,且一直以来,中外学者都认为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尤其是相对于印欧语系各语言而言,这一特点就显得更为突出。

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殷商时期就有了度、量、衡、容器和货币的单位词,到了先秦,就有了“匹、两、乘、张、个”等个体量词。

在以后的汉魏六朝、元明时期量词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体系与用法已经接近现代汉语量词。

量词在汉语中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且被公认为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不是说明作为印欧语系的英语不存在量词的使用现象呢?答案是否定的,英语虽然没有量词这种独立的词类,但表达量的概念的形式是一直存在的。

下面我们就对汉英两种语言的量的表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2、量词分类关于汉语量词的分类,国内语法学家各有不同的方法和标准,因而其分类体系也略有差异,但无论语法学家们如何分类,其实际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

本文且采用二分法将汉语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英语虽然没有独立的量词类,但它的某些表量结构与汉语量词也是基本对应的,因此,为方便两者对比,我们暂且将英语的量词结构也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表1 汉语单位词的分类表2 英语单位词的分类在上面的表1和表2中,我们对英汉语量词进行了具体的分类,通过后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是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的,分类基本一致,那它们之间又有何相异之处呢?首先,英语的名量词通常用于不可数名词前和计数种类的可数名词前,也就是说,可数名词前一般不用表量词,如“a piece of paper”“a piece of news”“a stretch of water”“a cup of coffee”。

英汉数量词短语的词法结构及其语义功能对比

英汉数量词短语的词法结构及其语义功能对比

英汉数量词短语的词法结构及其语义功能对比本文从词法结构及其语义视角对比分析了英汉数量词短语在构成形式上的差异,并对由此产生的语义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标签:量词数量词组词法构成形式语义功能一、引言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经常和数词一起使用。

汉语量词指那些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在传统的语法体系中虽然没有量词这一独立的词类,但“量”这一概念的表达形式却非常活跃,因此人们把这类表量的名词称为“特殊量词”。

近年来,英语中“特殊量词”和汉语量词的对比研究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词法角度对英汉数量词组在构成组合上的异同及相关语义功能进行讨论。

二、英汉数量词研究简述英汉数量词在句法分布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汉语量词需要和数词结合才能把客观事物的量按各种单位计算出来。

而英语中表量概念的词叫做表量结构(partitive construction),因为这些量词必须借助名词和介词结构来完成表量的任务, 其形式为“a+n1+of+n2”。

人们多从句法特征、语义功能、修辞等不同视角对英汉数量词进行研究。

从句法特征来看,汉语数量词组在句中可作定语、状语、补语,有时亦可作主语、谓语和宾语。

英语中的数量词组则常在句中充当定语成分,有时亦可作主语或状语。

从语义功能上看,汉语量词表个体的数量多而专用性强,表群体的量词少而通用性强;英语则相反,表群体的表量结构多而专用性强,表个体的数量少而通用性强。

修辞视角方面,英汉表量结构的相关组合能产生丰富的语义色彩,收到特别的修辞效果。

但英语量词和汉语量词之间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相比之下,汉语量词种类更多,也更加复杂。

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英汉数量词短语的词法结构及相关语义功能进行分析。

三、英汉数量词短语的词法要求及结构比较在英汉数量词短语中,量词都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数词一起使用。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第二组)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第二组)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1. 概述对比两种语言,我们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及篇章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但是词汇在这之中似乎更具关键性,因为“语音只是词汇的包装或外衣,而任何语法问题到底就是词的用法问题。

”词算是一门语言比较基础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两种语言的词汇的形态结构和意义的某几个方面的不同之处来分析一下英汉语中词汇的不同。

2.英汉词汇系统特征对比2.1汉语1)汉字具有独特的方形结构,是一个非字母化书写符号系统。

象形- 表意-拼音是人类语言文字发展的三个层次,汉语长期停滞在表意阶段,有其本身的、特有的译音特征,是表意兼表音的文字。

(ideophonograph)2)汉语文字系统语音承载能力不够完备,音位结构(元音与辅音的组合)不可能明示。

3)汉字音与义的结合的视觉分辨率很高,同音异义字可由视觉分辨,如发音为“jing”的“井”、“颈”、“景”、“警”一看即知,不会混同。

即所谓“因形见义”。

4)音义视觉分辨率高导致词义分辨率很高,如“陈迹”与“沉寂”同音,但不会混淆。

5)汉字不具备形态发生学机制,因为汉字不是可以发生形态变化的拼音文字,而是方块字。

汉字只能附加与粘合,也就是“简单对接”。

6)汉字与语素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关系,即“字”就是“语素”,许多语素本身即词;词是语素(“字”)的附加或粘着。

能独立的语素(自由语素)结合叫附加,如“好看”;不能独立的语素(粘着语素)结合叫粘着,如“人民”。

2.2英语1)英语文字属于字母化语言书写符号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拼读性(按文字符号拼音),可识读性(即词性分辨率);可习性(即按可识读性来识字);可衍生性(即按原型派生、类比的属性)。

2)英语文字系统语音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符号表音功能较强。

3)英语词的音义视觉分辨率不高,如well在孤立情况下分不清楚是“好”还是“井”。

英语不能在词一级因形见义。

其主要的、基本的功能是表音。

4)视觉分辨率地导致词义分辨率低。

如在孤立状态下permit(vt. 允许)与permit(n. 许可、许可证)很可能混淆。

英汉词汇差异的成因

英汉词汇差异的成因

浅析英汉词汇差异的成因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不断更新,词汇的发展日趋显著。

文章以词汇为切入点,从自然环境、价值观念及文化差异三方面对英汉词汇的不同进行成因分析,实现对英汉词汇差异根源的探究。

关键词:英汉词汇对比成因分析自然环境价值观念文化差异1.英汉词汇对比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更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

英汉词汇差异根源于巨大的文化差异,笔者主要就词汇方面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对形成英汉词汇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

2.形成英汉词汇不同的成因分析2.1自然环境不同一个国家的词汇传承源起并依赖于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的因素。

英国是个岛国,位于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其雨量充沛,风大雾多,因此有雨,和雾组成的词语特别多,如习语中的“be rained of”(无论情况如何),“come rain or shine”(因雨延期),“in a frog”(一无所知)“have not the foggiest idea”(完全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正因为英国的天气变化无常,阴雨天多,人们对天气便产生了特殊的情感,所以更喜欢讨论天气方面的话题,中国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英国人和你见面时会谈论天气,就像英国人在中国,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见面会问你:“你吃饭了吗?”在他们看来这句话的意思该是有意愿请他们吃饭而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寒暄。

在中国,见面打招呼常会说“你吃过了吗?”这已是习以为常,没有人会以为对方要请自己吃饭。

在中国,由于之前经济落后,吃饭问题是长期以来人人关心的问题,因此吃饭成了人们挂在嘴边的话题,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饭已经不成问题,但是这种问候成了习惯,一直沿用到现在。

还有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西风”(west wind),英汉表达中都有“西风”,同样的西风,在两国的意思却迥然,两国人产生的联想必定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英国人来说,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时节,西风吹起,所以在西方文化中,西风总是和春天、生命的初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代表着暖和,象征着希望;而在中国,西风吹起,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西北风”,这时正值深秋或隆冬,天气变冷,百花残败,树木凋零。

英汉语言对比-词汇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词汇对比
科学n. →不科学adj. →科学adj.
A
3
二、词类对比
汉语把词分为11类,英语分为10类。汉语没有冠词,而英语没有量
词和助词。
1.汉英词类比较
汉语
英语
名词
noun

形容词
adjective

代词
pronoun
动词数词
numeral
量词

介词
preposition

连词
conjunction

叹词
interjection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第二篇 英汉词汇对比
第七章 词汇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词汇形态学 词汇语义学 第八章 词汇形态学对比 第九章 词汇语义学对比
A
1
一、汉英词汇历史比较
汉语:
汉语——汉藏语系,约有6000 多年的历史,表意文字;世界 上最 发达的语言之一;
《康熙字典》收了4.9 万个字的汉字。《 汉语大字典》 收了5 .6 万 字。台湾1 9 73 年出版的《 大汉和辞典》 收词55 万余条。汉字的 构词能力强。曾有人作了粗略统计,汉语中单是表示手的动作的词 就有2 00 多个,单“一”字开头的成语,就有5 4 72 条。据称原计 划 出 版 的 《 中 山 大 词 典 》 曾 包 括 60 余 万 条 。 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
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A
2
英语
英语——印欧语系,英语是拼音文字。
英语的历史起源于第五世纪中叶朱特人、撒克逊人及盎格鲁人的入侵, 到现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英语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汉语与英语表达差异分析

汉语与英语表达差异分析

- 228-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汉语与英语表达差异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邢洪涛众所周知,语言学习者在学习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时,会极大地受到母语语言运用习惯的影响。

所以,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会力图寻求与汉语相对应的词汇,句式及修辞等。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巨大,这就使得中国学生在学英语时会有很大的困难并且犯下很多错误。

本文对汉语与英语表达方面的差异做出分析,希望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所裨益。

一、词汇运用的差异汉语和英语不仅构成两种语言的语音和符号体系不同,而且他们在词汇的涵义范围,词性运用规律以及习惯用法的表达上都有显著差异。

1.词义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意义上有一一对应的部分,比如:人名、地名和食物名称等。

但两种语言的词义存在着不完全对应和完全不对应的情况,其中不完全对应最容易引起学习困难。

相比较而言,汉语词汇更丰富,同义词,近义词较多,特别是动词,要表示一个动作,可以从多至几十个近义词中去选择。

汉语词汇在使用时其所涵盖的意义范围较窄,因而在使用时,词汇对上下文的依赖性小。

但是在英语中,有大量的一词多种词性,多种含义,在使用的过程中,词义随上下文灵活转化,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极大。

2.词性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都有词性的分别,然而汉语的词性相对明朗,人们往往根据其含义就能轻松判断其词性,一词多种词性的情况也较英语少得多。

英语中,一词多种词性的情况却比比皆是,有时一个单词甚至可以同时为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

3.习惯用法上的差异。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习惯用法,而一些内涵想通的表达方式,在选词上却使用的是不同的意向或单词。

英语中说Love me, love my dog. 而汉语说成“爱屋及乌”,在语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使用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象征物。

再者,英语中的 green eyed,如果用字面含义来翻译说成“绿眼睛”就闹出了笑话,这里的green eyed 恰好是汉语中的习惯表达“红眼”,诸如此类的英语习惯用法,就不能简单的按照词义一一对应的翻译成中文了。

英汉词语意义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词语意义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词语意义对比分析报告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而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不同语言中的词语虽然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由于语言的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差异,词语的意义也会存在差异。

本次报告旨在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语意义,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和语境因素。

通过此次研究,希望能够加深对英汉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词语意义对比分析1. 生活词汇(1)友谊(Friendship)在英语中,友谊一词常指来自于共同的兴趣或目标而建立的友好关系。

而在汉语中,友谊更强调情感上的亲近和信任。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语文化注重实际利益和目标导向,而汉语文化则更看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2)家庭(Family)英语中的家庭一词通常指核心家庭,即父母与子女的组合。

而汉语中的家庭更加广义,可以包括三代人、亲戚、兄弟姐妹等。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对核心家庭的重视,而汉语文化更注重家族和亲情的概念。

2. 社会词汇(1)权力(Power)在英语中,权力通常指个人或组织对他人的控制或影响力。

而在汉语中,权力更加强调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中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成就的价值观,而汉语文化则注重整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2)公义(Justice)英语中的公义通常指法律和道德的公正与合理。

而在汉语中,公义更加强调道德和伦理的原则。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中法律体系和法治的重要性,而汉语文化更注重道德与人情之间的平衡。

3. 文化词汇(1)自由(Freedom)英语中的自由强调个人行动和选择的自主性。

而在汉语中,自由更强调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受束缚。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中追求个人独立和自主的价值观,而汉语文化更注重个人在集体中的责任和义务。

(2)文化(Culture)在英语中,文化一词通常指一定地域和社会群体内所共同持有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

而在汉语中,文化更强调传统、历史和人文底蕴。

这体现了英语文化中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而汉语文化则更注重传统和历史的传承。

英汉构词法对比研究(最新整理)

英汉构词法对比研究(最新整理)

目录1. 英汉构词法文献回顾 (3)2. 英汉构词法的对比 (4)2.1. 派生法 (4)2.2. 转换法 (6)2.3. 混乘法 (7)2.4. 合成法 (7)2.5. 借代法 (9)2.6. 音译借入 (9)2.6.1. 义译借入 (9)2.6.2. 半音半义 (10)3. 结语 (10)摘要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事物和复杂的概念也不断产生,原来有限的词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于是,人们便创造出一些新的词来表达新的事物和概念。

构词法便是人们按照语言一定规律创造新词的方法。

构词法研究的是词的内部结构,即将词分析为最小的结构单位—词素. 语言学家研究单位的性质、语音、意义,以及如何相互组合而构成新词。

英汉语在构词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了解这些相似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记住英语单词。

这篇论文在现代语言学的指导下,对英语和汉语的构词法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特别是在派生、转换、混乘、合成和借代五个方面。

这篇论文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献回顾,分析了英语词汇学与汉语词汇学以及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包含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主要关于派生法。

通过在派生法方面的比较,我们知道派生法是英语构词法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英语主要通过增加前缀或后缀的方法来构词,但是在汉语中词缀却比较少。

第二个方面主要讲了转换法。

由于汉语是一种孤立语,词的语法功能并不依赖于词尾变化的形式,因而汉语中的许多词是兼类的,谈不上转化不转化。

第三方面关于混乘法,混乘法在汉语和英语中是非常不同的。

第四方面关于合成法。

不管在汉语中还是英语中复合法都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因此复合词在两种语言中所占的比例都很大。

第五方面关于借代法。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很多的外来词,并且相互借用。

第三部分是总结。

关键词构词法,对比,英语,汉语,派生法,转换法,混乘法,复合法,借代法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any new things and complicated concepts came up. The original limited wor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people, people then create some new words to express something new and concept. Word-formation is a method that people created new words based on language rules. The word formation studied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word,that is to say, analyzed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s--morpheme. Linguists studied the properties, phonetics. meaning of the morphemes and how to create now words.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language and Chinese. Knowing similarities can help us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English words easily and quickly. This paper makes a full and contrastive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form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linguistic theory, especially on derivation, conversion, blending, compounding and borrowing .In the first section, we talk about literature review, introduce the process of predecessors mad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formation.The second section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It contrasts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formation in detail. It has five parts.First part is about derivation. According to contrast in derivation, we know that derivation is an important word formation in English. English people were used to create new words according to add a prefix or suffix to the root, but in Chinese, there are little affixes. Second part talks about conversion. According to study, we realize that because of Chinese was a non-inflectional language and its word-class is not decided by its suffix, conversion is not used to create new words in Chinese. Third part is about blending. Blending in Chinese is quite different with in English. Forth part compounding is talked. Compounding is very important both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but relatively, as themost productive and widely-used word-formation, it has a bigger portion in Chinese than in English. The last part borrowing is discussed.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borrows words from foreign country, but because of influence by different culture, society and national psychology, the two languages show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in number, ability of assimilation and extensiveness.Key words word-formation, contrast, English, Chinese, derivation, conversion, blending, compounding, borrowing.1.英汉构词法文献回顾在西方,公元前400年印度语言学家帕尼尼(Panini)发表了Ashcadhyay一书,详细描述了梵语是如何构成的,他的构词法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的词汇学家们,然而在他之后,这一观点却没有得到发展,原因是:首先,尽管在19世纪,形态学占有一席之位,但是构词法还是不受重视;再次,从当时形态学历史比较的角度来看,研究者更注重研究单词结构,而且在20世纪初研究构词法远没有研究语言学那么受欢迎;最后,早期的转换语法学家认为句子是由语素构成的,单词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章-1.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案例

第三章-1.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案例

三、词序方面(定语、状语的位置对比)
• 1、中英文定语的前后位置对比
• 2、中英文时间、地点状语的排列对比
定语的位置——单词作定语
a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 (前置) 一所以搞科研为重点的医院 (前置) governmental agencies (前置) 政府机构(前置) a weather-beaten face (前置) 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前置) a little, yellow, ragged, lame, unshaven beggar (前置) 一个要饭的,身材短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瘸腿,满脸 短髭(后置) • something important (后置) • 重要的事情(前置) • • • • • • • •
译文
• • • • • • • • 1、享受公费治疗 2、具备优越条件 3、受到国家保护 4、赢得/获得/得到大众支持 5、处于繁荣时期 6、占有一个特殊地位 7、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 8、重振雄风
例:develop
• 1. His plane developed engine trouble only seven miles after take-off. • 他的飞机在起飞后只行了七英里就发生了机械故 障。
• 可见英语词汇的语义较宽,而汉语词汇的 语义则较窄。
例:enjoy
• • • • • • • • 1. enjoy free medical care 2. enjoy advantages 3. enjoy national protection 4. enjoy mass support 5. enjoy prosperity 6. enjoy a special place 7. enjoy a double-digit growth 8. enjoy a revival

英汉语词汇意义对比研究

英汉语词汇意义对比研究

收稿日期:2002-09-18作者简介:胡爱国(1965-),男,江西临川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和翻译。

英汉语词汇意义对比研究胡爱国 陈亦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江西南昌330034)摘 要: 英汉语词汇意义完全等同者很少,即使概念意义相等,联想意义也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

在重视概念意义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对联想意义的研究,从而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英语词汇的意义。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英语词汇意义进行对比研究:(1)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相反的词汇;(2)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3)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4)各自文化中独有的词汇,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关键词: 概念意义 联想意义 词汇意义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912(2002)04-0100-02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eanings of English -Chinese WordsHu Ai guo Chen Yi ming(Nanch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Technology,Nanchang,Jiangxi,330034)Abstract :English words and Chinese words are rarely the same in lexical meaning.While they are similar in conceptual meanings,they may differ in associative meanings.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associative meaning when emphasizing the study of conceptual meaning in or der to completely and accurately understand lex ical meaning.This paper makes a contrastive s tudy of lex ical meaning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perspectives:(1)words with the same conceptual meaning,but different or opposite associative meaning,(2)words with the same conceptual meaning and the partially same associative meaning,(3)words with the same conceptual meaning,rich associative meani ng in one language and none in another,(4)unique words in thei r own cultures,i.e.lexical gap.Key Words :Conceptual meaning;Associative meaning;Contrastive study of lexical meaning一 引言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表达相同概念意义的词,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着在概念意义之上的不同联想意义,对这种意义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确切地了解和掌握对方的文化,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英汉形态学对比分析及其对翻译的美化作用]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英汉形态学对比分析及其对翻译的美化作用]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英汉形态学对比分析及其对翻译的美化作用]Abstract:Morpholog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general linguistics.From a comparison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ord form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role of morphology in beautifying translation.In four aspects,it emphasizes the role of morphology in beautifying translation.Keywords:morphology;comparison;translation;beautify形态问题是普通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我国,不同学者对形态学有着不同的理解。

英语和汉语分属世界上两大不同的语系——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

就其文字而言,前者是拼音文字,而后者则是非拼音文字。

汉语是一种缺少像印欧语那样的狭义形态变化的语言,因此对于汉语有没有形态也引起了许多争论。

人类研究事物和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比较与对比,这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言表现手法的共同特点和特殊之点。

”形态学对比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语言形式对比,而语言形式具有较大的特殊性,不同的语言在形式上有较大的差别。

对比分析研究两种语言的形态学对我们翻译很有帮助。

文字翻译也应该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西方学者强调情感内容与符号形式的统一,意大利美学家贝克罗齐(B.Crose)就是这种二重论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美学与语言学并不是分离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英语形态的丰富变化作为语言得以能产的有效机制,在语言的美化中还很少被研究者提及。

英汉计量词汇的对比研究

英汉计量词汇的对比研究

第25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5月 Vol. 25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3────────── 收稿日期:2002-10-24作者简介:郭京红(1967-),女,山西平遥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外语部讲师。

- 81 -英汉计量词汇的对比研究郭京红(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大学外语部,山西 晋中 030600)摘 要:综观英汉语计量词汇,二者既有差异,又有相同、相通之处;它们的异同来自其各自的文化与传统。

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可以指导语言实践,因此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计量词汇;对应;对比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3)03-0081-03汉语量词的使用有悠久的历史,据甲骨文记载,殷代有了度量衡、容器和货币的单位词。

到了先秦就有了“匹、两、乘、张、个”等个体量词。

汉魏六朝时量词有了较大的发展,常用词已有二百多个,而且有了现在量词体系的基本形态。

到了元明时期量词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体系与用法已接近现代汉语的量词。

但量词定名和确定在词类系统中的独立地位却经历了半个世纪左右。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量词曾分别被学者称为“计数的别称”、“单位名词”、“副名词”、“助名词”、“计标”等。

直到1952年,丁树声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才把量词正式确定为词类中独立的一类,从此量词便有了独立的身份。

汉语中量词是一个很活跃的词类,用处很广,数量也很多。

胡裕树、黄伯荣等主编的《现代汉语》把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英语传统语法词类中没有汉语中量词这种独立的词类,但表达这种量的概念的结构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其计量的表达法和汉语量词一样丰富。

在英语里往往是用名词与数词一起计量人、事物或动作行为。

例如:a bottle of orange juice, four grains of rice, make a slip of pen, read two times 等等。

第二章 汉英语言词汇对比研究 英汉互译课件

第二章 汉英语言词汇对比研究 英汉互译课件
汉字主要的四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和指事造的是独体字;会意和形声造的是合体字。 象形: 象形:汉语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资源性文字”。绝大多数原始词在词形上和意义之 间存在像似性,即文字本身具有表意功能。如:田、木、水、日、刀、美
指事: 指事:用象征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号组成新字,如上、下、本、三 刃、甘 会意: 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新字,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 如:男、灭、明、吠、休、秋、众、森
英语的拼写不稳定:1)英国有许多方言,各地区发音不同,导致不同拼写;2)英 语向不同语言借词,造成复杂的语音系统,拼写因人而异;3)民族的标新立异。 无论店名广告,还是个人的车牌,都喜欢用独特的拼写,逐渐被大众接受。 汉语是以形别义,文字图像作用于视觉神经,实现形和意的统一。因此,学习汉语 必须注重字形分析,通过分析字的部首和结构来理解字义,习得语言。字形而非发 音激活大脑中的字义。如:霸王别姬(鸡)、兴(性)趣盎然、无微不至(无胃不 治);恋恋(帘帘)不舍;贤(闲)妻良母; 英语以音别义,字母形符本身没有意义,意义通过字母的组合,形成独特的音来表 达的,因此是语音记词。语音在文字和意义之间起中介作用,语音激活意义。 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本身差异体现以下结论:
4.词汇(1)
★词类划分: 英语有冠词,关系词和反身代词,汉语 没有;汉语有量词和助词,英语没有。
She was with a child. 她带着一个孩子。 She was with child . 她怀着孕。 这回我可亲眼看见啦(表感叹语气)。 This time I’ve actually seen it for myself. He covered his eyes with his hands. 他用手捂住眼睛。

英汉量词性隐喻对比分析

英汉量词性隐喻对比分析

英汉量词性隐喻对比分析量词是一个语言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类型,它们可以表示数量和程度等信息,例如“个”、“条”、“斤”、“扇”、“片”、“桶”等。

由于量词的数量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比较性,因此在语言中常常会出现量词性隐喻,即使用某些量词暗喻或隐含更深的意义。

在中英两种语言中,量词性隐喻的运用习惯和表达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性别二、态度和情感中文中的一些量词还可以表示态度和情感,例如“心意”、“一片情”、“万分感激”等。

这些量词带有强烈的感性色彩,不仅表示数量,还隐含了对某种情感的表达。

相比之下,英语中使用量词来表示态度和情感的情况相对较少,除了“love”、“hate”等一些表示情感的词汇以外,大多数量词仅仅表示数量。

三、时间和空间中文中有很多量词可以表示时间和空间,例如“时刻”、“轮”、“天”、“方”等,它们的数量可以暗示时间和空间的属性。

与此相比,英语中的量词更倾向于直接表示时间和空间的数量,例如“minute”、“hour”、“meter”、“mile”等。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英两种语言对时间空间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四、精度和范围五、文化和传统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和传统差异也会影响到量词的使用方式和含义。

例如,在中文中,“只”这个量词有时表示光荣和祝福的意义,例如“一只好兆头”,而在英语中,“only”常常表示数量的限制和不足,例如“I have only one apple”。

这种差异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传统和价值观有关。

总之,中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丰富多彩的量词性隐喻,这些隐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事物,还可以反映出中英两种文化和传统的不同特征。

因此,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并进行充分的交流和理解。

英汉数量词对比

英汉数量词对比

英汉中的数量词结构和句法对比分析一、引言现代英语中词类有10种,即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动词、副词、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

汉语被认可的词类有11种,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感叹词。

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类,我们可以发现英语中没有汉语所具有的量词。

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两大类,而在英语中只有数词词类, 没有量词的划分。

英语中量的概念的表达常常借助相应的名词,因而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数量概念在文字表现形式上的及数量词组结构上的差异。

两种语言的数量词组在结构上是各有特色的。

本文拟从英汉数量概念的体现形式入手,对英汉数量词组结构及其句法特征作些许的对比分析和探讨。

二、英汉数量词一般规律汉语中的数量词表示规律一般为数词+量词+名词,如:他给陈政沏了一杯茶,也在藤椅上坐下来,眯着眼睛问:最近怎么样?——选自《夏雨》节录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

一一李白《月下独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一孟子两个黄耐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亦或是名词+数词+量词,如:小菜一碟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一一徐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乘E不备,A突亮出舌J刀一把,连续向E猛刺,致E当即死亡。

英语中的数量词表示规律一般为数词+名词,如two apples three chairs , twelve cakes 或者是数词+ 量词+of+ 名词,女口a bottle of water, two pieces of bacon, three slices of bread (当数词是one 时,常用“ a” 表示)。

三、英汉中的数量词结构和句法对比1.英汉数量词构成对比在汉语中,既可以是数词+量词+名词,也可以是将名词提前变为名词+数词+量词的形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加强节奏感,多用于口语中,这是汉语所独有的而英语中则没有此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表示“量”概念的词汇对比研究
作者:罗婷婷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04期
【摘要】量词在汉语中的使用历史悠久,范围广泛。

汉语中常用发的量词大约有500个,其数量之大、类型之多、使用频率之高是英语量词无法比拟的。

汉语词汇中存在量词这一数量庞大且起重要表意作用的词类,而英语虽然存在少量的起量词作用的词,但没有明确的量词概念,这一语言的不完全对应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英汉互译带来较大的困难,成为翻译中“不可译”现象中典型的一类情况。

因此,将英汉量词进行对比,对于译文更好地符合“忠实”、“通顺”的基本标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量词分类词汇对比荷塘月色飘语义修辞翻译
一、英汉量词概念界定及分类比较
1.汉语量词的概念。

根据《汉典》的定义,汉语量词是表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常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其形状或功用而被归入这一类别(如汉语“三本书”中的“本”)。

具体来说,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词。

如个、队、块、丈、斤、次、回、遍、趟、阵等。

还有一种复合量词,如人次、秒公方等。

多数的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使用,表示每一个都包括在内,如“他们个个红光满面”句中的“个个”。

根据朱晓军博士的观点,“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数量单位的词,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量词极为丰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类,且大部分来自名词”。

在译文(一)《荷塘月色》中“层层的叶子”,“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一丝的颤动”,“一道凝碧的波痕”,“不能见一些颜色”等意群中均出现了典型的汉语量词“层”、“粒”、“丝”、“道”、“些”。

2.汉语量词的分类。

汉语量词的分类一直存在分歧,根据不同的语言学家意见,多至九类,少则七类。

这里找到了经济学家、统计学家谢嘉根据汉语量词本身表量多少的意义给出的简单分类版本:1)个体量词,如:张、片、条、辆、粒、根等;2)集体量词,定量量词如:群、桶、伙、帮、批、对等;不定量量词,如:有且只有两个、些、点;度量衡量词,如:里、寸、斤、亩、立方米等。

3.英语中数量的表达。

“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在传统与法体系中没有量词这种独立的词类,但在名词中有一小类叫quantitive,比如many /quantity /lot /plenty /inch 等。

”关于英语中量的概念语言学家中存在不同的术语的选择,如1978 年语法学家,《英语语法大全》的作者R. Quirk 将汉语量词译为“classifier”、“measure word”; 1995 年德国语言学家,《语言学概论》作
者H.E.Palmer提出“quantitative determinatives”;而我国语法学家张道真则把表示量的词放到名词和定语词组下讨论。

4.汉语量词的英语对应情况。

根据朱晓军博士的研究,前文两表中的量词除个别量词无法对应外,如“一棵树、一条狗、一把椅子”,英语中直接用数词加名词来表示,如“a tree /a dog /a chair”,汉语中的集体量词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对应。

对应如下:1)定数量词,双/pair,一双鞋/a pair of shoes。

2)约数量词,双/pair,一群人/a group of people。

3)定量量词,米
/meter,一米布/a meter of cloth。

4)约量来接你歌词,块/piece,一块布/a piece of cloth。

5)表性量词,种/kind,一种布料/a kind of cloth。

二、英汉表示数量关系的词的对应关系
1.完全对应。

英汉语言数量表达法中完全对应的情况大多出现在计量单位中,即表量词的对应。

这种对应关系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都运用形体单位词表量,都有表动量和表名量的表量范畴。

首先,就运用形体单位词表名量来说,是指借助具有形体特征的名词来充当量词的现象。

第二,英汉都有表动量和表名量的表量范畴,即汉语中的度量衡、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在英语中都有对应方式,但汉语中只有诸如度量衡中的公制量词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完全等值的词汇。

译文(二)《飘》中对郝思嘉小姐衣裙的描写“Her new green flowered-muslin dress spread its twelve yards of billowing material over her hoops”,其中的长度单位yard 在汉语中就有长度单位“码”与之对应。

2.部分对应。

部分对应的情况涉及的大多是英汉一词多义的情况,一方面指一个汉语量词对应多个英语表量词或词组的不等值对应,一方面指一个英语表量词或词组和多个汉语量词的不等值对应。

一个汉语量词对应多个英语表量词或词组的不等值对应的情况相对来说不是很多。

如汉语中的“群”可以对应英语中的“band”,“group”,“swarm”等,英语中的“band”又对应汉语的“帮”、“群”、“伙”等。

而一个英语表量词或词组和多个汉语量词的不等值对应的情况,由于汉语量词的丰富性而比较常见。

3.对应空缺。

对应空缺的情况是由于历史、政治、地理等因素的差异影响下的英汉语言特色表达法所造成的,而这种语言上的差异反映的是英汉文化思维方式、认知的差异。

三、结论
本文通过英汉量词概念与功能界定对英汉数量表达词进行对应比较,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英汉量词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掌握了一些量词的使用及翻译规则,明确了英汉量词在各自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及量词表意功能在翻译过程中的损失现象,印证了翻译过程中量词的“相对不可译性”。

参考文献:
[1]孙叶红.论英汉表示数量的词的异同[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朱晓军.量词分类小议——兼谈“量词”英译问题及英汉对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