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心脏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

心脏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

心脏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
炎症标志物、心衰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的应用
1、ANP影响水纳代谢说法错误的是()B
2、关于电化学发光法说法正确的是()A
3、hs-CRP在心血管事件中应用不包括()C
4、关于BNP的评价说法正确的是()C
5、NT-proBNP在分析检测上的优势说法错误的是( )A
心脏标志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1、肌红蛋白的临界值为()A
2、检验项目的允许总误差(TEa)为30%的项目不包括()C
3、心脏标志物的质量控制面临的主要的挑战是()A
4、当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明显差异时,应立即()A
5、室内质控发生失控情况,不正确的做法是()B
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上)
1、关于CK-MB异型检测说法错误的是()A
2、下列选项中关于乳酸脱氢酶说法正确的是()D
3、心肌缺血的标志物是()A
4、心血管炎症的标志物是( )B
5、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是()A
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下)
1、ELISA法()g/L为临界值A
2、若hs-cTn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3、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最好的检测方法是()A
4、肌红蛋白检测方法最好是()C
5、免疫乳胶增强透射比浊法的优点不包括()C。

《心肌标志物检查》课件

《心肌标志物检查》课件

05
心肌标志物检查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心肌标志物检查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高灵敏度检测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将更加精准和灵敏,有 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肌损伤。
自动化检测设备
新型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将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 误差。
床旁即时检测(POCT)
便携式心肌标志物检测设备将使得床旁即时检测成为可能,为急救 和紧急情况下的诊断提供便利。
详细描述
B型钠尿肽是由心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在心衰时分泌增加,通过检测B型钠尿肽的浓度可以评估 心衰的严重程度,同时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
总结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具有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优势,尤其在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详细描述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心肌细胞内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在心肌损伤时快速释放入血,通过检测心型脂 肪酸结合蛋白的浓度可以早期发现心肌损伤,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03
心肌标志物检查的方法与技术
心肌酶谱检测
总结词
心肌酶谱检测是心肌标志物检查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检测 心肌酶的活性,评估心肌损伤程度。
详细描述
心肌酶谱检测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的检测,这些酶在心肌损 伤时释放入血,通过检测其活性可以帮助判断心肌损伤的程 度。
肌钙蛋白检测
总结词
肌钙蛋白检测是心肌标志物检查的重 要手段,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高敏感 性和特异性。
详细描述
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内的结构蛋白, 当心肌受损时释放入血,通过检测肌 钙蛋白的浓度可以早期发现心肌损伤 ,尤其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 价值。

心肌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

二.持续时间短。以CK为例,一般在 AMI发病3d后即可恢复正常,此时常 需借助LDH及其同工酶来诊断亚急性 AMI。
三.特异性较差。用于反映心肌受损 的多种酶在人体各组织器官,尤其骨 骼肌中大量存在。当骨骼肌及其他器 官疾病是,上述酶都可能升高。
心肌损伤理想的标志物应是:
1.在心肌中以高浓度出现 2.在其他组织中不出现,或在病理情况下 只以微量出现
CK-MB质量: CK-MB质量免疫试验是利用同时抗-M 和抗-B的单克隆抗-CK-MB抗体,测 定CK-MB质量浓度,而代替其酶活性, 它显示在质量和活性浓度之间有极好的 一致,其分析敏感度在1 g/L以下,对微 小心肌梗死以及AMI早期诊断具有高度的 灵敏性和准确性,并且测定时间短,可 以检出AMI发作后早几小时期间的少量改 变。
CK、CK-MB对心肌梗死诊断的4条标准:
(1)CK活性>160u/L。 (2)CK-MB >20 u/L。 (3)CK-MB/CK应落在6%~25%之间, 6%一 般为肌损伤,大于25%考虑有低于CK-BB和 巨-CK1、巨-CK2、线粒体肌酸激酶、腺苷 酸激酶的干扰。 (4)CK-MB峰值一般出现在心肌梗死后18 小时左右,然后下降,其变化相对稳定而 有规律,不可能忽高忽低。
2 590
80
2 070
60
1 550
40
1 030
20
510
0
0 µÚ Ò» ¼¾ ¶È
µÚ ¶þ ¼¾ ¶È
µÚ Èý ¼¾ ¶È
¶« ²¿ Î÷²¿ ±²¿
µÚ ËÄ ¼¾ ¶È
心梗
肌损
图3 CK-MB/CK比值分布图
目前常用的CK和MB方法是基于Oliver原理而 设计的,即CK-HK-G6P-DH酶偶联法。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心肌损伤标志物
酶类标志物
1.肌酸激酶(CK)
❖ 能可逆的催化肌酸与ATP之间高能磷酸键转换生成磷酸肌 酸和ADP,为肌肉收缩和运输系统提供能量来源。
❖ 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以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 其次是脑组织和平滑肌,肝、胰、红细胞中含量极少。
❖ 分子量为86kD。
CK的临床意义
❖ 健康人血清中CK含量极低,当肌肉组织受损时,CK进 入血液中,使CK活性明显升高。
Attention 婴幼儿心肌酶
❖ 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经研究发现,儿童 心肌酶正常参考值明显高于成人,年龄越小其正常值越高, 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并随年龄 增长逐渐接近成年人。所以不要认为小儿心肌酶增高就认为 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的因素较多,应采用测定心 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8-18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 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对于入院较晚、亚急性发病患者 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及回顾性诊断等仍具有一定意义。
❖ 儿童患者比成人LD升高更显著,可能与未发育完全、耐受 性差、组织损伤更严重有关。
LDH降低
❖ LDH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当检查过程中出现误差、 过于劳累、睡眠不好、心情不好、内分泌失调时LD 会偏低,但是一般不是很严重,经过调理即可恢复。
3.乳酸脱氢酶(LDH)
❖ 是参与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中催化丙酮酸与乳酸之间还原与 氧化反应的重要酶类。
❖ 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以心肌、骨骼肌和肾脏最为丰富, 其次是肝、脾、胰及肺组织内较多,红细胞中LD含量也极 为丰富。
❖ 分子量135-140KD
LDH的临床意义
❖ LD是重要的细胞代谢酶,对组织损伤非常敏感。正常时LD 在血清中含量较低,而组织中LD含量比血清高500倍以上。 临床上很多疾病中组织细胞遭到破坏,使细胞中的LD释放入 血,导致血清中含量升高。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应用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应用
*
*
二、心肌损伤确定指标
心肌损伤发病 6~9 小时候,血中出现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的标志物。 MI确定指标: 1. cTnI(cTnT) 2. CK-MB
*
*
1.肌酸激酶 MB 同工酶( CK-MB )
CK-MB 可以诊断无骨骼肌损伤的心肌梗死,也适用于早期诊断,其临床特异性高于肌红蛋白,较肌钙蛋白特异性差。在不同时间重复此项检测有助于确诊 AMI ; 溶栓治疗 90 分钟后,测值增加 4 倍,提示梗阻的血管再灌注成功。 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 CK-MB 增加,数月后心肌梗死的发生和死亡都明显高。 另外,骨骼肌损伤时,测定值也会升高,因此询问病史和观察症状很重要。
*
*
CK-MB检测
推荐采用CK-MB mass(质量)分析方法,测定其蛋白浓度(ug/L)。
*
*
CK-MB的临床应用
心梗症状发生3-8小时可以检出升高,12-48小时采样分析,Ck-MB mass诊断MI的临床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98.8%和89.6% 应联合cTnI检测 对于再梗检测有意义 缺点:有肌损伤交叉(肌肉组织达3%)
hs-CRP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动脉粥样化除血栓去除、脂肪堆积的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Hs-CRP轻度升高与冠状动脉事件、中风及周围血管病相关,是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 hs-CRP 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其浓度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预后起重要作用而被临床重视。
*
*
一、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
指心肌损伤后 6 小时内血中水平升高的标志物。现在已知的诊断 ACS 的早期标志物大多出现于病理过程的早期(心肌坏死以前),但其心肌特异性相对都不高。 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一下指标:CRP,Mb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基础医学B as i c M edi ci ne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及临床意义鲁然(河北保定252医院检验科071000)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理想的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心肌损伤后出现时间早,诊断窗口期长,能很快从血中清除,且能作为复发诊断的指标等。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动态测定一些代谢酶活性一直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 M I)的金标准,但这些酶并不是心肌特有,在人体的其他器官和肌肉中也大量存在,除A M I外,因运动、炎症也可引起升高,而且这些心肌酶的分子量较大,从坏死组织进入血液的过程较一些小分子物质慢,而且酶的活性时间短,其窗口期时间也短,达不到诊断的标准,造成心肌梗死患者的漏诊或误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约有2%一8%的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会被漏诊和误诊…。

近几年来,一些新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敏感性的心肌标志物检测指标已较为普遍地应用于临床试验室诊断,CK—M B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 nT)等成为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特异性更高或更快捷的敏感指标,并有代替原有代谢酶的趋势拉’。

现对诊断A M I的常用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述。

1肌红蛋白肌红蛋白主要存在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在细胞膜的氧化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因肌红蛋白在骨骼肌中也有表达,故骨骼肌损伤时也可有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其不具有心肌特异性。

肌红蛋白是用于心肌损伤的最佳早期标志物,由于其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在A M I发病后1-3h血中浓度迅速上升,6~7h达到峰值,12h内几乎所有A M I患者M b都有升高,升高幅度大于各种心肌酶,增高倍数为5~20,其敏感度较高。

但是M b半衰期短(15r a i n),发病18~30h内可以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若胸痛发作6~12hM b不升高是除夕bA M I的很好指标。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心肌标志物的发展简介急性心肌损伤、慢性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从50年代以来,动态测定一些代谢酶活性一直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金标准。

但这些酶并不是心肌所特有,在人体的其他器官和肌肉中也大量存在,除AMI外,因运动、炎症也可引起升高,而且这些心肌酶的分子量较大,从坏死组织进入血液较一些小分子物质慢,而且酶的活性时间短,其窗口时间也短,对临床诊断的帮助价值常因此而受到限制。

由于酶活性检测对辅助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特别是当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改变不明显或为无Q波的心肌梗死(MI)、不稳定心绞痛、心肌炎或中毒性心肌损伤及伴有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或伴骨骼肌损伤等疾病时,更难以准确诊断。

而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过去一直没有一项很好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用于评价心力衰竭程度,而仅依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共振等。

由于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且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和预防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近几年来,一些新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心肌标志物检测指标已较为普遍地用于临床实验室诊断,如肌钙蛋白T或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 containing M and B subunits,CK-MB)、B型尿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

对这些新的心肌标志物的正确应用为临床准确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由于这些新的指标是近几年才开始在国内逐步普及应用,因此掌握与之相关的生物学特点,是临床对其合理运用和选择的前提条件。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类型及应用1.心肌标志物的类型: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有肌钙蛋白T(troponin T)、肌钙蛋白I(troponin I)、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和肌红蛋白(myoglobin)。

心肌标志物与心脏相关疾病的实验诊断及应用

心肌标志物与心脏相关疾病的实验诊断及应用

4.肌红蛋白列为常规早期心脏标志物。由于其诊断 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早期排除AMI诊断。 5.如果患者已有典型的可确诊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 图(ECG)变化,应立即进行针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 疗。对这些患者进行心脏标志物的检查有助于进一步 确认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判断梗死部位大小,检查 有无合并症如再梗死或梗死扩展,应减少抽血频度。 6.在临床观察了解 AMI 后有无再梗死或梗死区域有 无扩大时,肌红蛋白或 CK-MB 是较好的标志物。 7.对那些发病6小时后就诊的患者,不需要检测早期 标志物如肌红蛋白,此时只需测定确定标志物如心肌 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Myo)是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胞浆中的亚铁 血红蛋白,不存在于平滑肌中。 肌红蛋白在AMI发病后1~4小时就可在血中检测到增高, 6-7小时达到峰值,是目前代表心肌损伤的升高最早的 生化标志物之一。 肌红蛋白无心肌特异性,其心肌和骨骼肌中含量丰富, AMI时能迅速释放入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肌 红蛋白阴性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 肌红蛋白是AMI早期诊断较好的生化标志物,但其特异 性较差。
心肌酶谱临床应用
Myo
CK-MB
cTnI
其他的心肌标志物

糖原磷酸化酶( glycogen phosphorylase, GP) 脂肪酸结合蛋白(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FABP) 肌球蛋白轻链(MLC)和重链(MHC)
糖原磷酸化酶( glycogen phosphorylase, GP)



CK-MB在6-8小时开始升高,20-24小时达到高 峰,36-72小时回复正常。 故采血时间为12小时一次,连续3次。 CK-MB在急性心梗的变化
CK-MB作为AMI诊断的优点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其临床意义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其临床意义

由于心肌中肌钙蛋白的含量远多于CK,因而其敏 感性高于CK,不仅能检测出AMI,而且能检测微小 损伤。且心肌肌钙蛋白特异的存在于心肌中,是 AMI的确诊标志物。但其窗口期长达7天,故在心 肌早期损伤时,其敏感性较低,对临床早期诊断 价值不大。而CK、CK-MB不仅可在AMI早期升高, 且其半衰期短较短,可较好的判断心肌再梗死。
急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依赖心电图和病史,但 单一心电图检查还存在不足,心电图诊断急性心 肌梗死的阳性率至多80%,其余的20%必须依靠生 物化学标志物确诊。生化标志物配合心电图可提 高诊断可靠性。
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除了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 外,还应具有以下特性:①主要或仅存于心肌组 织,在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②能检测早期心肌 损伤且窗口期长;③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 预后;④能评估溶栓效果。
AMI发生后,因为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
增加,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所 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以 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 小。同时由于各种酶的生理特性不同,例如:在细 胞内定位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生物半寿期不同 等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 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 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CK和CK-MB作为AMI标志物联合应用有以下优点: ①快速、有效,能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当 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标志物;②其浓度和急 性心梗面积有一定的相关,可大致判断梗死范围; ③能预测心肌再梗死;④能用于判断再灌注成功 率。
心肌的AST含量是人体各组织中最高的,LDH和CK的含占第二位。
cTnT还可以用于评估溶栓疗法的成功与否,观察 冠状动脉是否复通。
cTnT还常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大小。

心肌标志物临床应用

心肌标志物临床应用

心肌中含CK-MB约为CK的20%,CK-MM 为80%,而CK-MB在骨骼肌中占CK的含量 低于3%。心肌梗死、肌损伤时CK-MM大量 升高,同时伴有CK-MB的升高,但CK-MB与 CK-MM的比例无大的变化。由于骨骼肌的
绝对重量远高于心肌,加上个体差异,虽
然CK-MB所占比例低,但绝对含量并不低。 因此单独看CK-MB峰值进行诊断难免与CKMB所占比例较大的心肌损伤相混淆,使用 CK-MB与CK的比值进行诊断要好得多。
Mb 分子量为17.8kD,是存在于骨骼肌 和心肌细胞中的含铁的单链小分子色素蛋 白,其结构与血红蛋白的亚型相似,合成 过程也与血红蛋白相同,骨骼肌含量3~ 9mg/g,心肌含量1.4 mg/g,平滑肌不含 Mb,胸腺和甲状腺组织含量很低。由于Mb 分子量较小,且位于细胞质内,故出现较 早,到目前为止,它是AMI发生后最早的可 测标志物。
临床应用
当AMI病人发作后细胞质中Mb释放入血, 2h即升高。6-9h达高峰,24-36h恢复至正 常水平。
Mb的阴性预测价值为100%,在胸痛发作212h内,Mb阴性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Mb消除很快,因此可作为再梗死的良 好指标。
临床上除急性心肌梗死以外,开胸手术、 过度体育锻炼、骨骼肌创伤、进行性肌萎 缩、休克、严重肾衰、肌肉注射时血清Mb 都会升高。当胸痛发作2h前或15h后测定 Mb,往往呈假阴性。
当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膜破裂,线
粒体、胞浆内物质外漏到细胞间液及外周 血中。LDH和LDH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 8-12h出现在血中,48-72h达到峰值,大约 7-12天恢复正常,如果连续测定LDH,对于 就诊较迟CK已恢复正常的AMI病人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LDH和LDH同工酶的应用原则

心肌标志物的icu临床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icu临床应用

变化反映治疗的有效性,及时、快速指导医生的治疗,判断患者的预后。
D-Dimer
ICU患者凝血功能监测非常必要,D-Dimer具有非常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和一 定的阳性预测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判断患者发生血栓性病变的可能性, 并及时作出处理。
ICU 推荐心功能评估的实验室指标:
NT-proBNP、cTn
源自:Crit Care 2009.13(1) 120
NT-proBNP
利钠肽家族(Natriuretic peptide family, NP)
心衰患者血循环中ANP及BNP的血浆水平均高于正常健康人,且随心功分级 增加而增高。利钠肽的释放被认为是心力衰竭时的一种代偿反应,在某种程度上 可对抗心衰时神经内分泌-交感神经系统RAS等激活引起的不良作用,特别是可 对抗AngⅡ的作用,这一作用在心衰早期即出现,但在严重心力衰竭时,利钠肽 的效应被强大的血管收缩和钠潴留作用所抵消。
肺源性
肺炎
心源性
肺炎合并HF
Cohen S,Springer C,Avital A,et a1.AmLno—termLnal prob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heart or lung disease in pediatric respiratory distress[,J3 Pediatrics,2005,I15(5):I347-1350.
急性心衰预后评估 预见后评估 (I类和A级)
NT-proBNP >5000ng/L >1000ng/L 提示信息
提示心衰患者短期死亡风险较高 (ICON研究 76天) 提示长期死亡风险较高 (PRIDE研究 1年)
2014 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NT-proBNP 截点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意义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意义

cTn I 的检测
用于检测 cTn I 的快速诊断试剂盒也 有多种,同样存在缺乏标准化的问题
cTn T 或 cTn I 的临床应用选择
cTn T 或 cTn I 在检测心肌损伤时的临床价值相同 cTn T 只有一家厂商生产,其结果具有可比性,因此临床研究和
应用评价规模多比较大,文章较多 cTn I 因多家厂商生产,标准化问题尚未得以解决,各测定系统间
催化活性测CK-MB浓度。
测酶质量方法则是利用CK-MB的抗原性,根 据抗原抗体反应测CK-MB酶蛋白浓度。
两者结果有时不一致,因为如酶变性失活但 仍保留抗原性,此时用测酶活性的方法结果
不高,但用测质量方法可以增高。
免疫抑制法:
抗CK-M抗体抑制CK-M亚单位,测定剩余的非MCK活力, 包括CK-BB、CK-MB中的B亚基、巨CK、CKMt,•由于心脏疾患病人血清中CK-BB、巨CK和CK-Mt 的含量可忽略不计,非M-CK活力代表CK-MB中的B亚 基活力,乘以2即为CK-MB活力。
灌注成功 未再灌注
灌注成功与未再灌注病例cTnT的
危险分层是cTn的重要应用
医师对急诊疑似ACS病人,首先要进行危险分层,必须根据入院时病史, 症状,物理检查,ECG和心脏标志物检查结果判断病人有无危险
有无猝死,或其它非致死性心脏事件的可能性
根据TnI和ECG危险分层
Patients without Events (%)
100
TnI neg.
95
ST depression
90
85
80
TnI pos.
n=870 pt 75
0
5
10
15
20
25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后,溶栓成功者 , Mb 会出现一较小新 峰, 并在溶栓后2h 明显下降提示再灌注成功。
3.判断再梗死 由于M b 回复快, 故为判断再梗死的良好指标, 优于cTnI和CK-MB。 再梗死者通过动态观察发现,Mb 将出现新峰。
4、骨胳肌损伤
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横纹肌溶 解等, Mb也增高,甚至明显上升,此外,恶性 高热、多发性外伤、高强度运动、烧伤、冻伤 等,血清或尿液中Mb可增高。
LOGO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老年人发病率接近45%
1/3死于心血管疾病
头号杀手
发病率高
死亡威胁大
死亡率4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 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2020年预计会增加50%,而且死亡人数 的80%分布于低中等发达国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发病急、危害大, 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的最主要病征之一。
年龄 性别 血压 吸烟等
NZCB(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建议
“对所有出现ACS相关症状的患者都应进行 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检测,结合病史、检查及 ECG等进行综合判断,明确诊断 。”
传统心肌酶谱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乳酸脱氢酶( LDH ) 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 ) 肌酸激酶( CK )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AST 主要分布在心肌, 其次是肝脏、骨骼肌 和肾脏等组织中, 正常时血清的含量很低, 当心肌损害时, 释放入血。 AM I后6~ 12 h, 血中AST 开始升高, 在48 h 达高峰, 其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4~ 10倍, 与 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 3~ 6 d后恢复正 常。 若再次增高提示梗死范围扩大或新的梗死 发生。
肌红蛋白(Mb) -----是一种含有亚铁的血红素低分子量氧结合蛋白,有 贮存氧和运输氧的功能,广泛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中。 健康人血中含量低,很少与白蛋白结合,主要在肾脏代 谢并排出,部分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代谢,体内分解 过程类似于血红蛋白。
当心肌和骨胳肌损伤时,血中Mb含量明显升高。
到目前为止,它是AM I 发生 后可最早检出标志物之一。
原肌球蛋白结合的肌钙蛋白T 肌钙蛋白 调节肌动球蛋白ATP酶活性的肌钙蛋白I
肌钙蛋白T(TnT) 肌钙蛋白I(TnI) 肌钙蛋白C(TnC)
钙结合的肌钙蛋白C
cTnI与cTnT区别
• cTnI 比cTnT 分子量小, 在心肌损伤时更易漏出, 但二者在血中升高时间并无差异, 在诊断效能和临 床用途上也相同。 • cTnI窗口期更长, 可达14d。由于其些骨骼肌疾患 时亦可表达cTnT。故认为cTnI 更具心肌特异性。 cTnI为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志物
-----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的斑块破裂、表皮破损或裂纹,引起不完全 或完全性阻塞性血栓急性病变,导致了临床 上常见的病症。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 急性心肌梗死(AMI)。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肌酸激酶(CK)是由 B和M两个亚单位组成 的二聚体,两个亚单 位可组合成三种CK同 工酶,即CK-BB、 CK-MB、CK-MM。
主要分布于心肌中。测定血清 CK-MB 质量,即 CK-MB 蛋白浓度可以提高对 心肌损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CK-MB
CK-BB CK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 肌中。
变化规律---当AMI 发生后胞质中Mb 释放入 血, 2h 即升高, 6~ 9h 达高峰, 24~ 36h恢复至 正常水平。
正 常 上 限 1-2h 6-9h 24-36h
临床应用
1.急性心肌梗死
在胸痛发作2~ 12h 内, 如果Mb 呈阴性可排 除AMI。
Mb 为早期诊断AMI 的推荐指标, AMI 后2~ 4h 诊断 敏感性可达90%左右。心电图结合Mb能提高AMI 早 期诊断效率, 特别是无典型心电图和心绞痛者,能够从 单用心电图的62%提高至82%。 Mb 对AMI 的阴性预测值高达100%
心肌肌钙蛋白-I这一指标提供了一种为这类个体进 行风险分级的手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Q波心肌梗塞
不稳定性心绞痛
非Q波心肌梗塞
肌钙蛋白-I升高
死亡率的明显升高(具 有可检测水平的肌钙蛋 白-I)
监测心肌梗死溶 栓治疗效果 开始溶栓治疗后,如再灌注成功,90分 钟cTn-I达最大值。
心肌炎 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阳性 率,约40%~50%,重症可达100 %,且cTn-I升高与心肌损伤的严重 程度呈正相关。
cTnI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
变化规律-----AMI发病后4~8h,血清cTnI开 始升高,达峰值时间为12~16h,升高幅度为 20~50倍,恢复至参考范围时间为5~10d。。
根据这些研究,肌钙蛋白-I 在CK-MB 和 LDH的诊断窗口期升高 。最新临床研究也 提示,存在骨骼肌损伤时,肌钙蛋白-I 对 探查心肌损伤比CK-MB 的心脏异性更高
cTn-I的缺点: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的几种测定cTnI的方法没有 标准化,不同方法cTnI的绝对值可相差3~4倍。 在心肌梗死早期(0~6 h),其敏感度仅25%,不 及肌红蛋白,后者敏感度为50%。 由于cTnI 较长的半衰期,不适合用于诊断再梗死。
心脏标志物在心梗发生后的释放过程 LOGO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程序建议
1. 若胸痛等症状出现< 6h ,立即检测早期诊断 指标Mb和 CK-BM 质量,如两项均不增高, 一般可除外 AMI;如Mb和 CK-BM 质量明显 增高,应立即加做 cTnI ; cTnI 增高,基本可 确诊心肌梗死。 2. 若胸痛等症状出现>6h,血清Mb测定已无意 义,选择CK-BM 质量和cTnI;如果两项均不 增高,则可除外 AMI ;如果两项均增高,即 可诊断。
脂肪酸结合蛋白 (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FABP)

LOGO
2.肝脏疾病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LDH常显著或中 度增高,其灵敏度略低于ALT,肝癌时LDH活 性明显增高,尤其转移性肝癌时LDH活性增高 更明显,可达U/L或更高。
3.其他疾病
LDH这种非特异性变化可用于 所述疾病的筛查,凡是不明原 因的血清LD活性增高,应进一 步寻找病因。
CK-MB作为AMI标志物的优点
快速、经济、有效,是当今应用最广的心肌损伤标 志物; 其浓度与梗死面积有一定相关,可大致判断梗死范 围;
能测定心肌再梗死,判断再灌注。
CK-MB作为AMI标志物的缺点
特异性差,难与骨骼肌损伤相区别;
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
诊断时间窗较短; 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肌红蛋白
2、病毒性心肌炎、心脏手术、心脏外伤、有创 性心脏干预治疗(如心导管、冠状动脉成形术 等),血清CK活性升高。 3.肌肉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创伤、 横纹肌溶解症、重症肌无力等, CK活性显著增高。
4、脑血管意外、休克、全身性惊厥、破伤等CK活 性亦增高。 5、甲状腺机能减退出现粘液性水肿时,CK可显著 增高。甲状腺机能亢进时,CK活性可减低。
各种疾病的急性期、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 肿瘤、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肌营养不良、横 纹肌损伤、胰腺炎、肺梗塞、肾脏疾病、脑血管 病、心力衰竭、心包炎等,均可见LDH活性增高。
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 )
• 血清α- HBDH 活性代表LDH同工酶LDH1 和 LDH2 活性。LDH1 和LDH2 主要存在于人的心 肌、肾和红细胞中。 • 计算LDH /HBDH 的活性比例, 用于心肌疾病和肝 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健康人血清LDH /HBDH 比 值为1. 2~ 1. 6。心肌梗死患者, 血清α- HBDH 活 性增高, 较LDH 升高明显, 故LDH /HBDH比值下 降, 为0. 8~ 1. 2。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 LDH /HBDH比值可升高到1. 6~ 2. 5。
5 、对伴肌红蛋白尿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血清 Mb增高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诊断意义,多发性 外伤或横纹肌溶解时,若Mb清除率减低,提示 即将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6、严重的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心肌炎时Mb也可 升高。
心肌肌钙蛋白
定义----结合在横纹肌细肌丝上的一种调节蛋白。可被 一定浓度的钙离子激活,在横纹肌收缩中起着开关的 作用。
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 肠、肺、膀胱、子宫、胎 盘及甲状腺中。
CK-MM
变化规律---CK和CK-MB在AMI发生后4~6小时即 可超过正常上限,24小时达峰值,48~72小时恢复 正常。
正 常 上 限
4-6h
24h
在20世纪60~70年代,CK-MB成为世界上应用 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指标。不但可以早期诊AMI, 也可以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是否再梗死。
其他 胸部创伤、心脏和非心脏手术、充血性心力衰 竭、肾衰竭、药物的心脏毒性、炎症性疾病如 肺栓赛、浸润性疾病及急性神经性疾病等。
cTnI不增高 心肌损伤与骨骼肌损伤的鉴别诊断 cTnI增高
cTn-I的优点:cTn-I惟一存在心肌细胞中, cTnI在骨骼肌受损时无交叉反应。因此特异性 高。灵敏度高,在发病12~72 h内,cTn-I敏感 度100%,72~150 h内为70%。
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生化指标
炎症 白三烯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Hs-CRP 血脂 LDL-C TC/HDL-C TG
几种特殊脂蛋白 Lp(a) Ox-LDL SD-LDL
凝血 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II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