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山西省太原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客观题共30分)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诗经》中《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其耘,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 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 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 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答案】C【解析】由材料“千耦其耘”可判断这是井田制下奴隶在集体耕作。

2. 《管子·海王》载:“今铁官之数曰……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然后)其事立。

”这段材料反映出A. 铁制农具已为农家广泛使用B. 铁制农具归政府统一管辖C.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D.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答案】A【解析】从材料“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然后)其事立”中可以看出,铁制农具已广泛使用,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具归属问题和农业结构的问题,故BC项错误。

点睛:材料“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然后)其事立”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3.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耕犁技术的成熟C. 精耕细作的开始D. 单位亩产量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图片可知,汉代耦犁到唐代曲辕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耕犁技术的成熟,故B正确。

铁犁牛耕的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排除。

精耕细作的开始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单位亩产量提高,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耕犁技术4.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精选山西省太原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精选山西省太原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太原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1. 德国作家席勒评价某一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下列作品中能反映席勒观点的是A.《唐璜》B.《红与黑》C.《母亲》D.《等待戈多》2. 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写了2400多个人物,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而巴尔扎克则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

这主要是指他的作品A.体现了人们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B.描写了法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C.表达了资本主义发展中人民的失望D.展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全貌3. 现实主义是指艺术的创作方法,也指艺术的具体表现手法,它以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为旗号。

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流派的是4.现代派美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伴生产物,它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变革。

毕加索是其中的代表,下列说法能体现毕加索绘画特点的是A.绘画题材的选择注重画面的博大精深B.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C.主张抒发个性,色彩明快,注意光和色的作用D. 反对传统主义和理性主义,艺术境界趋向极端5.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造成社会不平等加剧——现代主义文学兴起B. 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心灵巨大创伤——浪漫主义音乐出现C. 20世纪上半期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浪漫主义文学产生D. 19世纪中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印象画派出现6. 默片演员必须以简洁明快的故事情节、夸张生动的动作表演来取悦观众。

导致默片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是A.大众审美的倾向B.话剧风格的影响C.电影技术的限制D.表演技能的突破7.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3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文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3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文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文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日:‘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 D礼乐制2.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意在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周人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利用了上古血缘纽带的统治3.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

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 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 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4.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5.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关于战国时期的资料,指导教师认为它不能当成原始史料使用。

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农业劳动的场景B.使用的生产工具C.“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D.文字的字体与书写方式6.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

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B.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C.少数民族拒绝农耕文明D.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7.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

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生前并不得志,周游列国如“丧家之犬”;孟子游说诸国,虽声誉日隆,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荀子虽然做过兰陵令,但是政治上未有太大建树。

这反映了A. 儒学在诸子时代不是“显学” B.儒学因受到政治压制而衰败C.儒学对治国安邦无实际效用 D.儒学与时代需求有较大偏离2. 庄子认为:人人自在,唯恐天下扰乱了他的本性;人人安舒,唯恐天下改变了他的常德。

天下人不扰乱本性,不改变常德,就不需要管治天下了。

这说明庄子强调A.道法自然 B.绝仁弃义 C.无为而治 D.齐物逍遥3.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荀子思想中之君主,乃一商贵威严之公仆,而非广土众民之所有人。

若一旦不能尽其天职,则尊严丧失,可废可诛。

”这说明荀子A. 倡导民主思想 B.强调君主权威 C.鼓励百姓起义 D.主张尊君重民4. 《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

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A.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 B.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 D.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5.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无数思想家.他们的言行为后世留下了很多成语典故。

下列成语反映道家思想的是A. 刻舟求到 B.守株待兔 C.人定胜天 D.以柔克刚6.在汉代,在国,在家,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都要尊卑有序。

汉律中已有“大不敬”、“不孝”、“不道”等罪名。

这反映了汉代A.儒家道德伦理等同法律 B.“礼”的思想颇受重视C.是等级制度的发轫时期 D. “三纲”伦理已经僵化7.隋唐时期,在政府的支持下翻译了大量佛经;唐朝皇帝追尊老子为祖先,玄宗亲注《老子》,下令所有人家必须家藏一本,开元二十年还以老庄列文取士。

这表明此时A.佛道二教实现良性融合 B.道教思想社会基础牢固C.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D.政治权力影响思想传播8.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

山西省太原市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文

山西省太原市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文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文第I卷(选择题,共计48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①以自身自强,则名陪尧舜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③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④见贤思齐,不贤而内自省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1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系列节目,聚焦我国正在遗失的方言、工匠、地名、民间艺术、职业等七个领域。

以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

这一节目的推出有助于①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②奏响主旋律,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③提高听众辨别能力,区分先进与落后文化④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音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和平颂》,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和影视歌曲《红高粱》《大宅门》等多部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

这表明①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源泉②音乐的发展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有价值的文化④创新是音乐创作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16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就是要在确保文化遗产安全和保护前提下,使得文化遗产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这利于①丰富文化创新的源泉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③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山西省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历史(文)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历史(文) Word版含答案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历史(文)命题人、校对人:颉全宁郭素英(2017.3)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日:‘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D礼乐制2.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意在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周人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利用了上古血缘纽带的统治3.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

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4.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5.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关于战国时期的资料,指导教师认为它不能当成原始史料使用。

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农业劳动的场景B.使用的生产工具C.“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D.文字的字体与书写方式6.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

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B.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C.少数民族拒绝农耕文明 D.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7.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

历史-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2.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C.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3.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B.该制度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该制度下选官重视品行D.该制度促进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进一步转变5、《汉书·刘辅传》注引盂康说:“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前后左右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这一做法A.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强化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C.目的是强化皇权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6、据《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2.“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所反映的生产方式属于A.农民集体劳动 B.小农经济 C.封建庄园经济交 D.个体农业经济3.“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

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

”(《田父吟》)。

该诗反映了①农民从事辛苦的劳作②农民的生活很艰难③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④男耕女织式的生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

”上述言论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长 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6.唐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是A.丝绸小 B.茶叶 C.瓷器 D.纸张7.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白瓷②青瓷③彩瓷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8. 隋朝时,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的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A.丝 B.麻 C.棉 D.毛9.《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吏②设置了专门的税官管理商业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④由商人自发担任市场监管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下列关于我国坊市与城镇演变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自周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B.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C.宋代以前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D.明清时期城市的商业性、生产性增强11.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16—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理)试题(附答案)

16—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理)试题(附答案)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文科综合(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1.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感叹说,“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以下对孔子言论的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A.反对百姓议论,实行文化专制B.崇尚以德治国,主张推行仁政C.反对分封制度,剥夺大夫权力D.维护礼仪秩序,做到尊卑有序4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这一主张强调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节俭尚力,兼爱非攻C.崇尚自然、无为而治D.严刑酷法、变法革新43.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某思想流派描述为“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该思想流派主张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B.以德为主礼法并用C.崇尚节俭身体力行D.变法革新反对守旧44.韩非主张,除国君外,无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

此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A.以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B.推进变法,反对因循守旧C.削弱旧贵族,维护君主专制D.严刑酷法,推动社会平等45.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全盘继承了孔孟儒学B.为儒学增添了神化色彩C.抛弃了儒学的仁政思想D.发扬了孟子的民本主张46.“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生,而道始行;孔子孟子生,而道始明;孔孟之道,周、程、张之继之;周、程、张子之道,文公朱先生又继之。

此道统之传,历万世而可考也。

”以下选项,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 儒学源于孔孟二圣B.理学不属儒学范畴C. 儒学道统一脉相承D.儒学强调三纲五常47.宋明理学家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

下列能体现“齐家而平天下”这一观点的主张是A.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48.“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配套K12】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理

【配套K12】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理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7.马克思在评价宗法制时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每一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B.宗法关系成为强化统治的工具C.中国人有崇拜祖先的历史传统D.地方官利用百姓迷信侵蚀君权4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此项制度”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49.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可见材料中的“阁臣”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是皇帝理政的助手C.其权力可统辖六部 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50.瑞澄(1863—1912),满洲正黄旗人,在一封家书中曾这样描述过一场事件:“各国洋兵已满九城,火光冲天者三日夜,地安门桥以南烧尽,西四至西单烧尽,朝阳门楼、前门楼均烧化为乌有。

”据此判断这场事件应该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史沫特莱描述的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东北抗战 D.百团大战52.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B.太平天国运动源于清廷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侵略为主旨 D.英国侵略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53.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革命虽有几次成功,但均是军事奋斗的成功,革命事业并没有完成,就是因为党之本身不巩固的缘故。

山西省太原市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1.梭伦改革的原因之一是平民对自己在政治上无所事事感到不满。

梭伦为鼓励公民参与政治事务所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C.实行“陶片放逐法”D.发放公职津贴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

”以下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①颁布“解负令”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议事会”④设立公民法庭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3、雅典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A.中庸,不偏不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4.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秩序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起了楷模作用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该观点A.强调治国策略要随时代变化而改革B.分析了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C.改革就要否定礼乐制度和古代传统D.所说的“国”是当时的秦朝6.《史记·商君列传》载太史公曰:“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从个人品行的视角评价,有失偏颇B.以主观情感评价,忽视对实效考察C.从生平功绩评价,基本上符合史实D.立足于道德评价,有明显的主观性7.“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山西省太原市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17080902102

山西省太原市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17080902102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 2006年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农业税最早始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变法法令是:( )A、实行连坐法B、重农抑商C、实行县制D、确立土地私有3.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B、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D、奖励耕织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普遍推行县制B、实行连坐法C、按军功受爵D、奖励耕战5.下列对孝文帝改革中三长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打击了贪官污吏B、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C、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D、三长直属于中央6.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 )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C、颁布均田令D、迁都洛阳7.“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买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①均田制②三长制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措施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9.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0.“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A、兵不在多在勇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11.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12.对王安石变法中“理财”措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财”以农事为先B、理财措施中增收节支同时并举,以增收为主C“理财”中尽量不损害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D“理财”为变法之先,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3.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严重的最重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B、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C、财政管理紊乱D、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中原14.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山西省太原市高二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理-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高二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理-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7.马克思在评价宗法制时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每一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B.宗法关系成为强化统治的工具C.中国人有崇拜祖先的历史传统D.地方官利用百姓迷信侵蚀君权4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此项制度”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49.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可见材料中的“阁臣”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是皇帝理政的助手C.其权力可统辖六部 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50.瑞澄(1863—1912),满洲正黄旗人,在一封家书中曾这样描述过一场事件:“各国洋兵已满九城,火光冲天者三日夜,地安门桥以南烧尽,西四至西单烧尽,某某门楼、前门楼均烧化为乌有。

”据此判断这场事件应该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史沫特莱描述的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东北抗战 D.百团大战52.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B.太平天国运动源于清廷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侵略为主旨 D.英国侵略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53.孙某某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革命虽有几次成功,但均是军事奋斗的成功,革命事业并没有完成,就是因为党之本身不巩固的缘故。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考试时间:100分满分:100分命题:高考命题研究中心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2、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公民开放3、《雅典政制》记载,(梭伦)把法律颁写在木板上,……所有人都发誓恪守它们,9名执政官也必须起誓,如果他们僭越了某条法律,他们将献塑一座金像。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处处维护平民的利益C.使雅典成为了民主国家 D.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4、“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一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该观点认为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5、《孙膑兵法》曰:“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也道:“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

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 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 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6、史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A. 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D. 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7、《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

陕西省太原市小店区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普通班

陕西省太原市小店区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普通班

高二普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2.《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3.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4. 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 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6.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

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

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历史(文)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C。

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2。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 儒家B法家C墨家 D 道家3.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4.“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而不任刑也。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特别强调A.以刑辅德B.阴阳学说C.德刑结合D.治国以德5.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统计表分析可能性最大的是A社会贫富分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观念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6.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7。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

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据此得出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所体现出的新特点是A.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B.侧重研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C.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唯心主义新儒学D.提出了关于宇宙本原论和认识论的正确看法8.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1.梭伦改革的原因之一是平民对自己在政治上无所事事感到不满。

梭伦为鼓励公民参与政治事务所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C.实行“陶片放逐法”D.发放公职津贴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

”以下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①颁布“解负令”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议事会”④设立公民法庭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3、雅典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A.中庸,不偏不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4.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秩序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起了楷模作用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该观点A.强调治国策略要随时代变化而改革B.分析了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C.改革就要否定礼乐制度和古代传统D.所说的“国”是当时的秦朝6.《史记·商君列传》载太史公曰:“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从个人品行的视角评价,有失偏颇B.以主观情感评价,忽视对实效考察C.从生平功绩评价,基本上符合史实D.立足于道德评价,有明显的主观性7.“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①瓦解了旧的分封宗法制度②增加户数,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③形成了奋发图强的社会风气④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②③④8、《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动摇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9、《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10.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

”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A.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B.推行均田制C.设立三长制D.推行新的租调制11.北魏孝文帝时,有人对他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加以称赞:“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

”孝文帝的这项改革措施应是A.均田制B.三长制C.租调制D.俸禄制12、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①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②平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③平城经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④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3、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14、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

其改革的核心是A.整顿吏治 B.轻徭薄赋 C.精简军队 D.限制“恩荫”15.为了克服北宋初期“尽削方镇兵权,只用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造成的弊端,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保甲法B.将兵法C.更戍法D.保马法16、“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世俗权力高于教权B、主张国家权力为神所授C、主张政教合一D、教皇权力高于王权17.北宋初年出现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实行A.养兵政策B.“守内虚外”政策C.更戍法D.一职多官18.对历史上重大事件的评价,每个时代的人评论都是从自己的时代立论,表达不同时代的认知与探求。

通过历史学习,你认为下列对王安石变法中有关理财措施的评价最有可能属于南宋理学家的是A.本在富民B.着眼功利,不合儒家正宗C.搞命令经济D.国家垄断19.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观点的是A.“全体信徒皆教士”B.“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是贪婪爱财的欲望”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20.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

”马丁·路德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A.上帝的权威B.因行称义C.因信称义D.先定论21.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包括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②使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③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④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2.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州农民卡瓦廖夫可以①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②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③自由外出务工和游历④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23.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24、1890年日本天皇在亲自颁发的《教育敕语》中说:“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

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

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

”这表明日本近代教育的特点是A.教学体系完善B.教学内容西化C.注重文化素养D.忠君思想浓厚25、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

”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A、“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 C.“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26.1864年,根据俄国颁布的《省、县、地方机构法令》,俄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省和县设立了地方自治会议及其执行机关。

这些机构①是由选举产生的②是俄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标志③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④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27读下列1875—1913年日本煤矿开采量和1872—1914年日本铁路铺设里程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殖产兴业”政策推动了煤矿开采和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B.煤矿和铁路等企业被无偿地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C.图示时期的日本近代企业大部分被政府控制D.图示时期的日本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之路28.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29、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B.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C.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30.19世纪末,在民族处于危亡的历史关头,戊戌变法运动得到了后人的肯定,主要是因为它( )①要求救亡图存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第Ⅱ卷(共三大题,40分)31.(2011·江苏单科·T24·A)(14分)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

……(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材料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3分)(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5分)(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

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2分)(4)通过材料四,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4分)32、(14分)材料一……,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请回答:(1)材料一实际上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4分)材料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2)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二中的观点。

(4分)材料三西汉武帝时期,盐、铁商的财力不断膨胀,他们不仅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经济命脉,甚至俨然成了一股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严重危及到封建国家的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