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周三多《管理学》精编讲义

合集下载

2016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周三多《管理学》冲刺资料

2016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周三多《管理学》冲刺资料

《管理学》(周三多第2版)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一般章节,理解即可)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定义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后得到的结果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如文字、数字、图形和曲线等。

二、对信息的评估收益与成本比较有形成本无形成本三、有用信息的特征高质量及时完全精确时间敏感性范围清楚例外报告简洁有序当前详细媒介频繁相关第二节信息管理工作一、信息的采集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明确采集的目的界定采集的范围选择信息源二、信息的加工指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鉴别筛选排序初步激活编写三、信息的存储四、信息的传播目的更加具体控制更加严密时效更加显著五、信息的利用指有意识地运用存储的信息去解决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过程1.管理者在认清问题性质的前提下,判断什么样的信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2.对组织目前拥有的信息资源作一梳理,在此基础上,判断所需的信息是否存在;3.如果组织中存在所需的信息,则可直接利用。

如果不存在,则要考虑是否能够通过对现有信息进行开发、整合来满足管理者对信息的需要。

如果不能,则要考虑重新采集信息,回到信息管理的源头。

六、信息的反馈指对信息利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信息的利用符合预期的过程反馈信息真实准确信息传递迅速及时控制措施适当有效第三节信息化管理一、信息系统的要素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基本任务⑴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⑵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

基本内容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二)20世纪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管理学-周三多版课件

管理学-周三多版课件

应对变化的管理策略
总结词
根据动态原理,管理者需要采取灵活的管理策略来应对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优化组织结构、调整资源分配等。同时,也需要鼓励员工积极应对变化、勇于创新的精神。
详细描述
VS
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动态原理强调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创新是组织适应变化、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管理者需要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为其提供支持和资源。同时,也需要建立创新文化,为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管理的性质
VS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类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它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为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
研究方法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情境和问题,管理学的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计划职能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和行动方案、分配资源、制定预算和标准等。计划职能的目的是为组织未来的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行动指南,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进行合理分工和协调的过程。
详细描述
组织职能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划分职责和权力、配备人员、建立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等。组织职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组织结构,确保组织的各项工作能够协调一致地开展。
总结词
总结词
动态原理与管理实践
详细描述
动态原理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制定计划和决策时,需要考虑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在组织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各部门之间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在管理控制时,需要关注各子系统的运行状况和适应性调整。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精编版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精编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二.管理的必要性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五)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管理也是生产力。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
第十九章管理 的创新职能
2
第二十章企业 技术创新
3
第二十一章企 业组织创新
4 第六篇案例一
从“小创新大 节能”走出来 的中圣集团
5
第六篇案例二 做“无锁而闭,
无钥匙而开”
中国人自己门
的康尼公司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19.3考研真题详解
20.1复习笔记 20.2课后习题详解 20.3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
还不错,虽然枯燥些,但是没有找到周三多的原版书就只能看这个辅导教材了。
非常好,把笼统的概念总结归纳清楚,还有画的框架图,让知识一目了然。
在考研的前一天走马观花的看完了一遍,不知道明天结果如何,大不了二战,怕啥,先试试水,基本四门课 都是裸考[尴尬]。
周三多老师的这本教材不错,比较系统。
终于重读了这一本大巨头,感觉与三年前学的内容大不相同了。
精彩摘录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要靠有效的管理。 管理的自然属性包括: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 产力。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 ①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②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③使人性得到最完 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④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

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

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

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其他: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2、管理的职能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

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组织:计划的执行需要靠他人的合作。

管理学(周三多)重点章节复习提纲

管理学(周三多)重点章节复习提纲

管理学-周三多第一章一、管理的定义及职能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二、泰罗的贡献及其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三、梅奥及其领导霍桑试验主要内容及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二章一、道德发展阶段:第三章一、全球化与管理职能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一)出口出口是指企业将国内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输往海外目标市场的活动它包括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

(二)非股权安排非股权安排又被称为合同安排。

非股权安排是国际化经营的第二阶段,该种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股权控制为目标,并且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较小。

非股权安排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

(三)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

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新建进入和购并进入等多种方式。

第五章一、决策的定义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对此,可作以下理解:1、决策的主意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二、集体决策的方法(一)头脑风暴法特点: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倡导创新思维。

四项原则: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二)名义小组技术(三)德尔菲技术三、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1)“瘦狗”型:采取收缩甚至放弃的战略2)“幼童”型:向该业务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提高市场份额,使其向“明星”型转型,如果无法转型应当放弃该领域3)“金牛“型:这种业务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4)“明星“型:企业应该不失时机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四、定量决策方法常用的解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小中取大法2、大中取小法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第七章一、战略性计划的定义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周三多《管理学》讲义(全文)

周三多《管理学》讲义(全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

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讲义(最终版)

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讲义(最终版)

管理学综合(冲刺课程内部讲义)目录目录 (2)第一部分序言 (4)第二部分知识框架及重难点详解 (7)《管理学》 (7)一、本书冲刺建议 (7)二、本书知识框架 (8)重难点总结 (9)第一篇总论 (9)第1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9)第2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11)第3章全球化与管理 (13)第4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15)第二篇决策与计划 (16)第5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16)第6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20)第7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22)第三篇组织 (24)第8章组织设计 (24)第9章人力资源管理 (30)第10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32)第四篇领导 (33)第11章领导概论 (33)第12章激励 (36)第13章沟通 (39)第五篇控制 (40)第14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40)第15章控制方法 (42)第六篇创新 (43)第16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43)第17章企业技术创新 (44)第18章企业组织创新 (45)第三部分专业课应试技巧总结指导 (46)一、分题型解题技巧 (47)模拟题 (53)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54)第四部分结束语 (59)第一部分序言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冲刺课程及其配套讲义对专业课复习的指导作用,提高考研同学专业课的复习效率,请认真阅读以下三点说明:一、冲刺阶段复习方略如强化阶段所述非统考专业课命题的总体特征是:非统考专业课的考查范围既涉及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更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对考生来说,冲刺阶段明确知道该考试科目的重难点、考点分布、命题趋势、考查风格;题型种类、题量比例;各题型解题技巧、各科目解题技巧、做题时间分配比例等等考试规律与应试技巧,无疑将成为冲刺复习的关键点,考研成败的转折点。

此外,更为重要的,从学科知识上来说,考生更需要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点、重点、难点、高频考点,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满足研究生选拔的质量要求。

《管理学》周三多北林行管考研精编笔记

《管理学》周三多北林行管考研精编笔记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八年专注于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更有8+2(少干)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通过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招生专业目录注:北京林业大学是211学校,工科类的学校,考试难度并不是非常大,难度和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难度相当,关键是掌握住北林自主命题专业课的考试信息、出题的难点、以及最新变化的信息。

其中科目二大家可以选考201英语一或203日语,北林以上两个学院都在招收行政管理专业,除去推免的名额,统考每年总共是10个名额左右,两个学院初试统一命题,试卷是一样的。

但是经管学院的考试难度要高于人文学院,因为报考的人数更多一些,一般它的复试分数线是370分以上,人文学院的复试分数线是360分以上。

育明每年都有二本、三本的学员考上,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咨询育明教育!考研咨询热线400-6998-626 ,QQ15590224302015年北林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官方版)709公共管理基础《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814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王乐夫,高等教育出版社。

管理学—周三多—考研精编笔记第一单元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一)外国学者的定义1、早期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斯蒂芬· P .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管理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3、帕梅拉· S.路易斯、斯蒂芬· 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 M.范特: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周三多

《管理学》周三多

未来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和敏捷,柔性化管理将成为重要趋势,
如敏捷组织、灵活用工等。
可持续发展
03
未来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如环
保、公益等。
谢谢聆听
组织文化建设
塑造和强化组织文化, 提高员工认同感和凝聚 力。
组织变革与发展
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 及时调整和优化组织结 构,推动组织持续发展。
领导职能
确立领导地位
通过自身魅力和影响力,确立在团队中的领 导地位。
激励员工
了解员工需求,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手段, 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沟通协调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化解矛盾 和冲突,确保团队高效运转。
评估与选择
对方案进行评估,选择最优方案。
02
01
制定实施计划
将选定的方案细化为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 时间表、资源分配等。
04
03
组织职能
设计组织结构
根据组织目标和战略, 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 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 责和权力。
人员配备
根据组织结构和工作需 求,选拔和配置合适的 人员,形成高效的工作 团队。
目标评估与反馈
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目标制定提供参考。
项目管理法
项目立项与团队组建
明确项目目标、范围、时间和资 源等要素,组建高效的项目团队。
项目计划制定与执行
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任务 分配、进度安排、风险管理等, 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项目监控与控制
实时跟踪项目进度,发现偏差及 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项目顺利 进行。
综合性
管理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经济学、心 理学、社会学等,具有广泛的综合性。

周三多管理学内容

周三多管理学内容

第一篇总论1.管理的定义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3.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4.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6.古典管理理论7.行为管理理论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1.四种道德观:功利观、权利观、公平观、综合观2.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2以社会利益为重 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视人为目的 5.超越法律 6.自律 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3.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二、个人特征三、结构变量四、组织文化五、问题强度4.提高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一、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二、建立道德准则三、设定工作目标四、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五、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六、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5.两种社会责任观:1、古典观纯经济观:认为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至于其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所要管的和所能管的.2、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第三章全球化管理1.国际化经营的内涵: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特征: A.跨国界经营 B.多元化经营 C. 资源共享 D. 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动机:一利用优势能力二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三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四抵御和分散风险五对竞争对手进行反2.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跨国经营者需要在全球一体化压力和当地化反应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佳的竞争战略;3.全球战略的选择:国际模式多国模式全球模式跨国模式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1.信息的定义:数据经过加工后得到的结果2.有用信息的特征:高质量、及时、完全3.信息系统的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4.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120世纪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1.基本任务:⑴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⑵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二20世纪70年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闭的系统;2.闭环MRP则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5.MRPⅡ的主要成就:集成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其一,在物流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向物料管理延伸,实施对物料的采购管理,包括采购划、进货计划、供应商账务和档案管理、库存账务管理等;其二,由于系统已经记录了大量的制造信息,可在此基础上扩展到产品成本算、成本分析;其三,主要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的依据是客户订单,因此向前可以扩展到销售管理业务;6.ERP:1、功能介绍 A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B 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C 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D 支持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7.1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2ERP是综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管理企业体资源的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3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资源管理系统;8.ERP的发展突破了这两个局限:中的资源计划已不局限在企业内部,而是把供应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都看作是受控对象被集成来,因此,ERP是面向供应链管理的;B.时间被作为资源计划的一部分,且当作最关键的资源被考虑,这是ERP对资源内涵的另一个扩展; 9.ERP革命性表现在五个方面:A由层级文件到关系数据库系统 B\由字符界面到图形用户介面 C\由主机系统到客户机/服务器; D\刚性结构到弹性结构指模块功能配置方面 E\由反应式功能到能动式功能;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1.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2.决策的过程:一、诊断问题二、明确目标三、拟定方案四、筛选方案五、执行方案六、评估效果3.决策的影响因素:一、环境因素:A环境的稳定性 B、市场结构 C、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二、组织自身的因素:A、组织文化 B、组织的信息化程度 C、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三、决策问题的性质:A、问题的紧迫性 B、问题的重要性四、决策主体的因素:A、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B、个人能力C、个人价值观D、决策群体的关系洽程度4.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1集体决策方法 2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二、定量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 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3风险型决策方法三、计算机模拟决策方法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1.计划的定义:名词: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动词: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即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实现方式,规定进度,检查与控制行动结果等2.计划与决策: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任务的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3.计划的性质:1计划的目标性 2计划的先导性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的效益性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1.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A 核心意识形态 B远大的愿景2.战略环境分析:一、外部一般环境:由比较强大的社会力量所构成,它可以影响微观环境中的各种力量,它包括人口统计、经济、然、技术、政治、法律及文化环境等;A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企业内部可控制的资源;不可控因素:企业控制不了的外部境 B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适应不可控因素; 把可控因素管理好3.行业环境:A入侵者研究 B替代品生产商研究 C买方研究 D供应商研究 E现有竞争者研究4计划的组织实施:一、目标管理是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地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现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二、特点:1层次性 2网络性 3多样性 4可考核性 5可实现性 6富有挑战性 7伴随信息反馈性;三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1制定目标 2 明确组织的作用 3 执行目标 4 评价成果 5 实行奖惩 6 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标管理循环第八章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任务: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2.组织设计的原则: 1专业化分工 2统一指挥 3控制幅度 4权责对等 5柔性经济3.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一、环境的影响;二、战略的影响三、技术的影响四、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4.部门化:也即活动分组,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将相关的工作活动予以划分和组合,形成易于管理的组织单位,如部、处、科、室、组等这些通称作部门;(一)基本形式:1.职能部门化 2.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3.地域部门化 4.顾客部门化 5.流程部门化 6.矩阵型结构 7.动态网络结构(二)基本原则: 1、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2、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3、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5.组织的层级化:6.层级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集权和分权7.分权的影响因素:1组织中有利于分权的因素:组织的规模活动的分散性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8. 2不利于分权的因素:政策的统一性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9.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要素:1.信息共享2.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与技能 3.充分放权 4.奖励绩效原则:1.重要性原则 2.适度原则 3.权责一致原则 4.级差授权原则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1.员工的招聘与解聘:管理的欲望良好的品德敢于创新的精神决策的能力沟通的技能2.员工培训的目标:一、补充知识二、发展能力三、转变观念四、交流信息3.员工培训的方法:一、导入培训二、在职培训三、离职培训4.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一、工作轮换二、设置助理职务三、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5.绩效评估的作用:一.为最佳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二.为组织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三.为员工提供一面有益的“镜子”四.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五.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依据6.绩效评估的程序:①确定特定的绩效评估目标;②确定考评责任者;③评价业绩;④公布考评结果,交流考评意见;⑤根据考评结论,将结论备案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组织变革的过程:解冻、变革、再冻结2.组织变革的程序: 1.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 2.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3.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4.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3.组织变革的阻力: 1.个人阻力1利益上的影响2心理上的影响2.团体阻力1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2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4.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 1.客观分析变革的推力和阻力的强弱 2.创新组织文化 3.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5.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狭义: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有关组织的价值观念的总和,包括组织价值观,经营观,风气,员工工作态度和责心等. 广义:组织文化是组织员工的主观意识,改造,适应,控制自然物质和社会环境所取得的成果,表现为科学知识,产品,机器厂房,织制度,价值观,行为方式,审美观等等.6.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超个体的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发展性7.组织文化的结构:潜层次表层显现层8.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1.组织的价值观 2.组织精神 3.伦理规范 4.组织素养第十一章领导概论1.领导的含义:名词——指领导者,即组织中确定组织目标并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领;动词——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是一项管理职能;2.领导的作用: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3.领导权力:法定权奖励权惩罚权个人影响权专长权4.领导风格类型:一、按权力运用方式划分:集权式领导者民主式领导者二、按创新方式划分:魅力型领导者变革性领导者三、按思维方式划分:事务型领导者战略性领导者5.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者具有与生俱来的生理上、心理上的超群素质,并且领导者具有共同的素质和特征;6.领导行为理论:有效的领导者通过运用特定的领导方式来使其下属服从他,考察领导者好坏的标准是他的领导行为,而不是他们的存素质;分为:独裁型、民主型、放任型7.领导权变理论:在a条件下,x领导方式是合适的,而领导方式y则适合于条件b,领导方式z则适合条件c;到底什么是条件a,b,c 要素呢8.第12章激励1.激励的概念: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那些有利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过程;2.激励的对象——员工和领导对象;3.行为:被管理者采取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是激励的目的;4.激励的需要理论:根据对人性的理解,着重突出激励对象的未满足的需要类型;理论要点:①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a. 生理的要b. 安全的需要c. 社交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5.需求的五个层次: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两个基本出发点: A、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行为主要受优势需要所驱使;B、人的需要都有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只有低一层次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较高层次需要才发挥对人行为的推动作用低层次需要并未消失7.需要各层次之关系:①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但次序不是完全固定;②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向高层次发展;③同一时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求;但每一时期内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④需求满足了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8.贡献与局限性:贡献——从需求出发研究人的行为,指出了人的需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管理者应注意研究组织成员的不同求,并且要注意需求的发展和变化,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法,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局限性——1.需求的五个层次划分过于机2. 缺乏实证基础9.双因素理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不会产生激励,但不具备时,会生不满;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会产生激励,但不具备时,不会产生不满;10.保健因素:工资公司的监督制度公司的政策上下级关系工作的保障工作环境11.激励因素:工作有无意义工作有无责任被承认有成就提升12.双因素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基本启示: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1善于区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两类因素;①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②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 2管理者应动用各种手段,如调整工作的分工,实行工作内容丰富化等来增加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千方百计地使工满意自己的工作;3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组织,乃至每个人,最敏感的激励因素是各不相同的,应灵活地以确定;双因素理论可用来指导奖金工作;要使奖金成为激励因素,奖金就必须与企业经营好坏,以及部门、个人的工作成绩挂起钩来; 13.公平理论:基础: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他们总是在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对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有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14.公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员工不仅关心从自己的工作努力中所得的绝对报酬,而且还关心自己的报酬与他人报酬之间的系:如比率相当,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否则就会感到不公平不合理而影响工作情绪;工作任务以及公司的理制度都有可能产生某种关于公平性的影响作用;1必须将相对报酬作为有效激励的方式;2尽可能实现相对报酬的公平性;不足之处:员本身对公平的判断是极其主观的,这种行为对管理者施加了比较大的压力;人们总是倾向于过高估计自我的付出,过低估计所得的报酬,对他人的估计则刚好相反;15.期望理论:理论基础——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有助于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己某方面的需要;人们在预期其行动将会有助于达成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因此人们受激励的程度,将取决努力工作后所取得的成果的价值以及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16.强化理论:人们在组织活动中表现出某种行为的最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得某种需要的满足;行为的结果能否实现组织成员追求的个人标,会在很大程度影响其下一个时期的行为;领导者要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成功地引导下属的行为,还应该在各个时期的组织活动结束后,正确评价员工的行为和绩效,并据此给予合理的报酬或恰当的惩处,以促进积极行为的良性循环或消极行为的消退;17.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18.强化激励注意事项:按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 所期望取得的工作成绩应予以明确的规定和表述;对工作绩的反馈是一种重要的强化形式;第十三章沟通1.沟通及其作用:指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间的理解与认可来使个人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2.通过沟通实现的目的:提供建议;激励或约束他人;提供与决策制定或执行有关的各种信息;获得与组织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3.沟通的重要性:A协调作用,凝聚剂 B激励作用,实现领导职能 C桥梁作用,内外联系4.沟通的过程:1.沟通主体2.编码 3.媒体4.沟通的客体5..译码6.作出反应;7.反馈;5.沟通的类型:A按照功能划分: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 B按照行为主体划分:个体间沟通与群体间沟通 C.按照所借助的中介手段划分:口头、书面、非语言、体态、语调、电子媒介沟通 D、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正式和非公式沟通 E.按照方向划分:上行、行、平行、斜行沟通 F、按照是否进行反馈:单向和双向沟通6.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7.有效沟通的实现克服沟通的障碍的方法: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要学会“听”;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于沟通的小环境;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展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6.组非管理工作组;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第14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控制的必要性:1环境的变化 2管理权力的分散 3工作能力的差异2.控制的分类:1按确定控制标准方法: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2按时机、对象和目标: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3.控制的过程:一、确定控制标准;二、衡量实际成效;三、采取纠正措施;4.有效控制的特征:一、适时控制二、适度控制:A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B 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C使花费一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三、客观控制:A客观的标准 B 准确的检测手段四、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计划和弹性衡量标准第15章控制方法1.预算控制的定义:通过编制预算并以此为基础,执行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比较预算和实际的差距及原因,然后对差异行处理;它预估了企业在未来时期的经营收入或现金流量,同时也为各部门或各项活动规定了在资金,劳动、材料、能源等方面的支出不超过的额度;包括业务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金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专门预算及全面预算体系;2.标杆控制: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的一种管理方法;(二)步骤 1确定标杆控制的项目;2确定标杆控制的对象和对比点;3组成工作小组,确定工作计划;4资料收集和调查;5分析比较,找差距,确定最佳纠偏做法;6明确改进方向,制定实施方案;7沟通与修正方案;8实施与监督;9总结经验;10进行再标杆循环;三作用和缺陷:作用:设立挑战和赶超对象,以最关键或最薄弱的因素作为改进内容,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缺陷:一是标杆管理和控制容易导致企业的竞争战略趋同;二是标杆控制容易使企业陷入“落后——标杆——又落后——再标杆”的“杆管理陷阱”之中3.平衡记分卡控制:原理:单一指标难以反映组织的绩效全貌;一内涵: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二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1财务面2客户面3内部营运面4学习与成长面(三)平衡记分卡控制的优点:将企业的战略置于核心地位;使战略在企业上下进行交流和学习,并与各部门和个人的目标相联系;使略目标在各个经营层面达成一致;有助于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协同和统一;(四)控制作用:平衡积分卡可以阐明战略并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在整个组织中传播战略;把部门和个人的目标与这一战略相联系;战略目标与战术安排衔接起来;对战略进行定期和有序的总结;利用反馈的信息改进战略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1.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2.作用:创新工作是重要的管理活动;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创新是组织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创新是组织脱发展危机的途径;3.创新的类别与特征:1根据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局部创新/整体创新 2根据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消极防御性新/积极进攻型创新 3根据创新的发生时期:初期创新/运行中创新 4根据创新的组织程度:自发创新/有组织的创新4.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一、目标创新经济环境变化时,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关系进行相应调整二、技术创新: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要素组合结果创新:5.创新的过程及管理:一创新活动的过程: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二创新管理的技能: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制定有弹性的计划;正确地对失败;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完整word版)管理学第五版_周三多_笔记

(完整word版)管理学第五版_周三多_笔记

(完整word版)管理学第五版_周三多_笔记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第一篇总论(主要介绍管理学的形成历史、基本原理、管理道德、管理基本方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是干什么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是管理学的几大模块,按此顺序分模块复习二、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要能分辨出这两种属性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要记住,案例分析中能分辨出是什么角色,并解释1、人际:在组织之外是礼仪角色,相当于外交官,代表组织整体的利益和形象;在组织之内是领导者的角色;在内外之间是联络者的角色,是个桥梁。

2、信息角色:监督工作,向上边汇报情况;向下边传递、发布信息;对外边当发言人,代表组织的整体声音。

3、决策角色:企业家,保证组织的更好发展;处理冲突,内部外部;资源分配四、管理者的技能技术、人际、概念概念都要记住五、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及如何应对标题要记住,内容要会用自己的话来答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一)挑战:1、网络使信息变的透明,好事坏事都是一夜天下闻。

所以管理者将不能像过去那样轻松地保守一些秘密。

比如对于顾客,产品的好坏,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都会迅速地形成舆论,并在瞬间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如三鹿的例子,对于企业而言,应该考虑如何加快对市场突发事件的处理,如何利用网络打造自己的品牌价值,以及如何与消费者沟通、反馈等等。

此外,在企业内部也应通过网络打造沟通的环境,信息的渠道。

2、经济全球化。

宽容、博大、高瞻远瞩。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双赢。

对金融危机的处理。

体制改革、学习。

3、对知识的管理。

技术、理念、制度、品牌、产权、人才,学习型组织。

4、人本。

现代文明的标志。

重视人尊重人全面发展人。

80年代日本与美国管理的比较。

二)应对:1、管理指导思想的创新。

首先也是首要的要从思想上来一次大的变革,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规律的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和依据。

周三多管理学 课件

周三多管理学 课件

设备管理
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更新,确保设 备正常运行。
Part
05
管理学未来发展
数字业需要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利用大 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
智能化决策
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 性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在管理中的应用与影响
STEP 03
人力资源变革
STEP 02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力资 源管理和组织结构带来变 革,需要重新思考员工的 角色和定位。
STEP 01
数据驱动决策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大 量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
自动化流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管 理流程的自动化,提高工 作效率。
制定方案
2
根据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
行动方案和具体措施。
制定计划
3 将行动方案和措施具体化
为可执行的计划,明确各 项任务的时间安排和资源 需求。
组织职能
组织结构设计
根据组织目标和业务特点,设计 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 责和关系。
文化建设
培育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增强 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人员配置
Part
04
管理学应用与实践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愿景与使命
明确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核心价值,为企业发 展提供指引。
内部资源分析
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优化资源配置 。
外部环境分析
识别企业面临的机遇与威胁,为战略制定提 供依据。
战略选择与实施
根据内外环境分析,选择合适的战略并付诸 实践。
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目标与职能
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
组织结构的合理设计、层级关系的明确、权力的合理分配、规章制度的制定等。这些思 想对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领导概论)【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领导概论)【圣才出品】
2 / 20
圣才电子书

(2)奖赏性权力。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奖赏性权力是指个人控制着对方所重视的资源而对其施加影响的能力。
(3)惩罚性权力。
惩罚性权力是指通过强制性的处罚或剥夺而影响他人的能力。
(4)感召性权力。
感召性权力是由于领导者拥有吸引别人的个性、品德、作风而引起人们的认同、赞赏、
行为”的简称,指“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
(2)领导与管理既紧密联系,又有很大差异
①领导与管理的共同点
从行为方式看,领导和管理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
标的过程
从权力的构成看,两者都与组织层级的岗位设置有关。
②领导者与管理者不同的关注点
表 11-1 领导者与管理者不同的关注点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周三多《管理学》第 3 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11.1 本章要点详解
一、领导的内涵
1.领导与管理
(1)领导有两种词性含义
一种是名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
组织面临复杂突变的环境时,是有益处的。
②劣势:长期将下属视为某种可控制的工具,则不利于他们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2)民主式领导者
其特征是向被领导者授权,鼓励下属的参与,并且主要依赖于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影
响下属,通过激励下属的需要,发展所需的知识,尤其是意会性或隐性知识,能够充分地积
累和进化组织的能力,员工的能力结构也会得到长足提高。
钦佩、羡慕而自愿地追随和服从他。
(5)专长性权力。
专长性权力是知识的权力,指的是因为人在某一领域所特有的专长而影响他人的能力。

管理学周三多

管理学周三多

管理学周三多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资源,以达成既定的目标。

它是当今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应用广泛,涉及的领域包括企业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学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比如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如何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如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等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只有善于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公共管理中,管理学同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共利益的实现效率,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提出有效的管理方案。

由于公共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管理学可以提供各种工具和技能,帮助公共部门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学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更好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和效益。

管理学的研究还包括如何建立一个合适的员工培训体系、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标准等等,帮助企业更好地发挥员工的潜力。

通过对管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学的核心思想和一些基本概念,如组织结构、权力和授权、团队协作、领导力等等。

这些概念和思想是指导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实现既定目标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化,管理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比如近年来流行的“创新管理”理念,考虑到企业创新在现代经济中的关键地位,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方法。

总之,管理学是一门针对组织和管理资源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针对不同领域的需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也不断扩展和完善。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深入学习管理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它们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一步。

同时,我们也期待管理学能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我们探索更有效率、更高效的管理方式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周三多管理学讲稿1

周三多管理学讲稿1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活动1.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2.西蒙:认为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一个组织是由决策者组成的系统。

3.罗宾斯:Management is coordinating work activities so that they are completed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with and through other people.4、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本教材)二、管理的职能:法约尔(Henri Fayol):二十世纪初期的工业家,提出管理者都履行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古利克(Luther Gulick):进一步提出了管理的七职能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孔茨(Harold Koontz):提出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控制、人事和领导。

而现在职能简化为四个: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1、管理角色: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加拿大管理学家.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方面: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管理者的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Katz,1974)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1、概念技能。

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的能力。

2.人际技能。

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3.技术技能。

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尽管管理者不必成为精通某一领域技能的专家,但还是需要了解并初步掌握与其管理的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否则很难与他所主管的组织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周三多管理学讲义一管理学概论25页PPT

周三多管理学讲义一管理学概论25页PPT
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周三多管理学讲义一管理学概论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周三多第2版)第二篇决策与计划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重点,需要理解记忆)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一、决策的定义1、杨洪兰的定义: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2、周三多的定义: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间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3、本书采用路易斯古德曼和范特的定义: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4、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5、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6、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利用机会,决策要解决问题(既可以是组织或个人活动的选择,亦可以是对这种活动的调整;决策选择或调整的对象,既可以是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也可以是在特定方向从事某种活动的方式。

);7、决策涉及时限,既可以是未来较长的时期,也可以是某个较短的时段。

二、决策的原则1、决策遵循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决策最优应具备的条件: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B、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订所有可能的方案;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3、在现实中,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因为:A、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见解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者一切情况的信息;B、对于收集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订数量有限的方案;C、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

三、决策的依据1、决策的依据是适量的信息。

2、决策的特点:目标性;可行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有效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四、决策理论(一)古典决策理论(规范决策理论)1、1950年以前盛行2、基于经济人假设3、最优决策原则4、完全理性5、目的: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6、忽略非经济因素的作用(二)行为决策理论1、始于1950年代2、满意性原则3、有限理性4、强调非经济因素5、个人行为表现,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6、把决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第二节决策过程一、诊断问题(识别机会)1、发现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平衡。

不平衡是决策的起点。

2、不平衡:指组织内部活动与外部环境之间出现不协调而导致的组织内部活动内容和方向的改变。

3、出现不平衡后,组织要解决以下问题:1)组织在何时何地已经或将要发生何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可能产生何种影响?2)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其主要根源是什么?3)确定不平衡的性质,指出是否有必要改变或调整组织活动的方向和内容。

二、明确目标1、针对不平衡,研究将要采取的措施应符合哪些要求,必须达到哪些效果,即明确决策目标。

2、明确决策目标的作用:保证组织内部各种目标的一致性;为动员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依据;为分配资源提供依据;形成一种普遍的思想状况或组织气氛,如促成一种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为那些能够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人形成一个工作核心,同时为阻止那些不能与之保持一致的进一步参与组织活动提供一种解释;促成把组织总目标和不同阶段目标转化为一种分工结构,包括在组织内部把任务分配到各个责任点上;用一种能够对组织各项活动的成本、时间和成效等参数加以确定和控制的方式,提供一份关于组织目的和把这种目的转化为分阶段目标的详细说明。

3、识别目标要完成以下工作:提出目标;明确多元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限定目标。

三、拟定方案1、评估和比较方案的主要内容:方案实施所需的条件能否具备,筹集和利用这些条件需要付出何种成本;方案实施能够给组织带来何种长期和短期利益;方案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2、决策者要处理好如下问题:要统筹兼顾;要注意反对意见;要有决断的魄力。

四、筛选方案五、执行方案六、评估效果第三节决策的影响因素一、环境因素1、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2、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具体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

二、组织自身的因素1、组织文化2、组织的信息化程度3、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4、过去决策三、决策问题的性质1、问题的紧迫性2、问题的重要性四、决策主体的因素1、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2、个人能力3、个人价值观4、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第四节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一)集体决策法1、头脑风暴法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月住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

其创始人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了四项实施原则:1)对别人的建议不做任何评价,将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2)建议越多越好,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不要考虑自己建议的质量,想到什么就应该说出来;3)鼓励每个人独立低靠,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奇异越好;4)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它更具有说服力。

时间为1—2小时,参与者以5—6人为宜。

2、名义小组技术3、德尔菲技术关键:1)选择好专家;2)决定适当的专家人数(10—50人);3)拟订好意见征询表。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1、经营单位组织分析法(BCG法)1)标准(指标):A、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额(量)-上期销售额(量)]÷上期销售额(量),以10%为界。

B、相对市场占有率=本企业某产品在某市场的销售额(量)÷该产品在该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的销售额(量),以1为界。

2)基本思想:A、2个以上经营单位B、相互区分的产品-市场片C、为每个经营单位确定方向3)矩阵图4)应用解释:2、政策指导矩阵1)标准(指标):A、市场前景,取决于赢利能力、市场增长率、市场质量和法规限制等因素,分为吸引力强、中、弱三种。

B、相对竞争能力,取决于经营单位在市场上的地位、生产能力、产品研究和开发等应素,分为强、中、弱三种。

2)矩阵图3)应用解释:二、定量决策方法(一)确定型决策方法1、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是在一些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条件下,求解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首先,确定影响目标大小的变量;其次,列出目标函数方程;再次,找出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最后,找出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可行解,即最优解。

例题:2、量本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为保本分析法或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或销售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

其关键是找出盈亏平衡产量。

1)基本概念A、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C、保本产量D、安全边际(率)2)求解方法A、图解法B、代数法假设p表示产品单价,Q代表产量或销售量,F为总固定成本,v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π为总利润,c为单位产品贡献(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增量,c=p-v)。

(1)求保本产量盈亏平衡时,pQ=F+vQ→Q=F/(p-v)=F/c(2)求保目标利润的产量设目标利润为π,则pQ=F+vQ+π→Q=(F+π)/(p-v)=(F+π)/c(3)求利润:π=pQ-F-vQ(4)求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方案带来的产量-保本产量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方案带来的产量(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如果管理者不知道未来情况有多少种,或虽然知道有多少种,但不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时,采用此法。

例题:1、小中取大法(悲观决策法)2、大中取大法(乐观决策法)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首先计算各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某方案在某种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该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并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然后进行比较,选择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所要的方案。

(三)风险型决策方法1、风险:可以预知一种行为会出现多种结果,并且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已知,但具体出现哪种结果未知的现象。

2、决策树法:是用树状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不同情况(自然状态)下的收益,据此计算每种方案的期望收益从而做出决策的方法。

3、期望收益E=Σ每个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相应概率,取E最大者。

4、基本符号:□,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点;-,概率枝。

5、例题三、计算机模拟决策方法四、决策模拟演练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

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例如“工资就是薪酬”。

(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