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修辞2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2易混修辞手法辨析2023版
1.区别借喻与借代的方法技巧。①看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借喻所用的 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原来事物的一部分来指代 该事物。②看它们构成的基础。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本体 和喻体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而借代中的本体和借体基本上指 的是同一事物,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③看能否变成 明喻。凡借喻大都可以变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例如: a.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账。(借喻。我们可以说“那个人像寄生虫一样”。) b.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账。(借代。我们不能说“那个人像歪嘴巴一样”。)
基础帮
4.设问与反问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 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 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例如:
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 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 什么不好呢?
基础帮
2.比拟和比喻的区别。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 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喻本体,重点在“喻”。比拟的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 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而喻体必须出现。 3.对偶与排比的区别。对偶一般有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有三个或三个以上 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是特别严格 。 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是不重字的,而排比句中经常使用同一词语,使句子互 相衔接,给人以紧凑之感。对偶以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答题模式
①准确把握修辞特点,结合语境指出其构成要素。
②根据该修辞手法的作用,联系语句及文本情境 概括表达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表达效果
一 比喻: 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 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一)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
就是“打比用方一”。事即物抓来住喻两另种一不事同物性。质和的事比物喻的词相(似比点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参考答案: ①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意义一致。“指导员梅生”“老兵雷 公”“战士杨根思”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他们虽然行为不同,但都是战场上的 英雄。(3分)②三组句子排叠而出,突出了英雄英勇无畏、敢于战斗的形象,深化 了文意;节奏强劲,增强了气势。(2分)
问题驱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手法,请简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①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意义一致。“指导员梅生”“老兵雷 公”“战士杨根思”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他们虽然行为不同,但都是战场上的 英雄。(3分)②三组句子排叠而出,突出了英雄英勇无畏、敢于战斗的形象,深化 了文意;节奏强劲,增强了气势。(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
‘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 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 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 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
(二)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不同于借代。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
合作探究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专题突破通练1.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仿写句子。
要求 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 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答:2.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 公益广告词 (20 字以内 )。
答: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 的形式写三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 辞写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
示例: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 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 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
唯在中秋,3.请在“家园”和“思念”中 /黑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 + K 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4. 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
”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
5.北京、广州等城市最近兴起了一种名为“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
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纸条上写着您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 ;您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 。
请你也“放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写一段话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趣,并提醒他继续参与“图书漂流”活动。
要求字数在90答:6.请根据具体情境,按照要求分别拟出让人们关闭手机的告示。
(1)发言者台上讲,手机下面响。
很好的会场气氛,被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破坏了。
(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方法委婉地表达。
)(2)在加油站和燃气库,手机信号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使灾难从天而降。
(要求:表达既要委婉,又要有警示效果。
)7.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放长线,钓大鱼。 B.陈芝麻,烂谷子。 C.刀子嘴,豆腐心、 D.一把屎,一把尿。 [答案]D(借代,“一把屎,一把尿”代指父母为子女无私奉献,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养大成人。其他三项 为比喻。A.“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B.“陈芝麻,烂谷子”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C.“刀子嘴,豆腐心”比喻说话刻薄,言语尖利, 但心地柔和、宽厚仁慈。)
七、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 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去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
(4)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二、借代 1.概念: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法。
2.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 杆子里面出政权。
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3、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四、夸张
1、概念: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 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1)扩大夸张。 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一眨眼的工夫,麦子就由青变黄了,收割的日子到了。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1.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答案)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答案)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是考纲要求的考点,但全国卷近几年未做单独考查。
为了做到有备无患,本书对本考点也做到了精讲精练,达到备考无盲区的复习目标。
常考修辞手法辨识及运用“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
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一)比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
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语用——修辞手法(二)(0713)
高考修辞考查形式
①辨析文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修辞方法辨识考查 (选择题)
②选出和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选项 ③选出对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选项
2.修辞运用专项考查 (主观题)
分析文段划线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格的构成及表达效果。
真题引路
【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 槐花美食?不过,槐花 ① 。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 入药 ② ;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 ;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 ③ 。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 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 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 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 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 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 )、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A.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赋予
大地山河、风云花鸟以人的神态动作等。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比喻:打比方(1)概念。
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
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3)种类。
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同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
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的互相沟通。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
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
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
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9届高考语文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二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 实战演练 含解析
1.(2018·南京高三模拟)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C.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选D。
A项,“朱门”指红色的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古以“朱门”为贵族邸第的代称,这里代指富贵人家。
B项,“雕阑玉砌”指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这里代指故国的宫殿。
C项,“牙璋”是古代发兵用的符信,这里代指将帅,“凤阙”代指长安。
D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狂吟烂醉君无笑,十丈愁城要解围。
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解析:选D。
A项,以“征蓬”“归雁”自比,使用了比喻的手法;B项,以“浮云”喻“游子意”,以“落日”喻“故人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C项,以“城”喻“愁”,使用了比喻的手法;D项,没有使用比喻的手法。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B.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C.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解析:选C。
A项,“嫩叶商量”中的“商量”运用拟人的手法;B项,“带得钟声到海幢”中的“带得”运用拟人的手法;C项,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D项,“草树知春”中的“知春”运用拟人的手法。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
B.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C.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D.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解析:选C。
A.本体是“旧恨”和“新恨”,喻体是“流不尽”的“春江”和“千叠”的“云山”。
B.古人形容女子貌美,常将女子的眼睛比作秋水,眉毛比作远山,这两句是倒过来作比。
C.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云彩连接床榻,举起的杯子和天一样高,这两句诗是形容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的。
正确使用修辞-高考语文总复习
②缩小夸张(使小的更小):故意把一般事物 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例①: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
例②:教室里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得见。
③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情说成是 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例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馒头的香味儿来了。
九、反问:无疑而问
(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 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有种明知故问的感觉,答案暗含其中。)
(2)种类 ①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 例: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 例: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和 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 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 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大胡子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借代)
“大胡子”是特点,是这个人的一部分,不存在 相似也无法更改。特点代本体。
四、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求, 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 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法手法。
(3)种类: ①明喻;②暗喻; ③借喻;④博喻
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像”“好
像”“似”“若”“仿佛”“犹如”等连
接。
例①: 北极星像路灯。
本体? 喻词?
喻体?
例②:那雪,犹如白玉,铺满了大地。
本体? 喻词?
喻体?
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中间不 用比喻词。常用“是”“就是”“成了”“变 成”“成为”“等于”等连接词连接。
学会正确使用修辞与修饰手法
学会正确使用修辞与修饰手法修辞与修饰是语言表达中非常重要的手法,它们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并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然而,过度使用修辞与修饰手法可能导致冗长、啰嗦的表达,进而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与修饰手法,并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它们。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形象的说法来传达某种意义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两个相似或相关的事物进行比较,比喻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2. 拟人拟人是将非生物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动作,以增强描写的效果。
拟人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读者可以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中。
例如:大海张开了它的双臂,迎接着那些回归的渔船。
3.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放大事物的本质或特征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他竟然拥有一头长达两米的鬃毛,好像一只巨大的狮子。
二、修饰手法1. 形容词与副词形容词和副词是修饰名词和动词的常用手法。
适当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可以使描述更加具体、生动。
例如:她穿着一件漂亮的红色连衣裙,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
2. 描述细节通过描述细节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增强读者的感官体验。
适当的描写细节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节和人物,进而更好地融入文章中。
例如:屋檐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挂,太阳透过冰挂的折射形成了美丽的彩虹。
3. 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一种通过使用同样的句式、词语或结构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饰手法。
平行结构可以使文章的语言节奏更加鲜明,给读者一种流畅的阅读感。
例如:他用心思考、用行动证明、用实际成绩打动了所有人。
通过学习和使用修辞与修饰手法,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并增强表达的力度。
然而,在使用这些手法时,也需要注意适可而止,避免过度修辞和冗长的修饰,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最重要的是确保修辞与修饰手法的使用能够准确传达所要表达的意义,并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学会正确使用修辞与修饰手法,不仅可以提升文章的质量,还可以提高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度。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基础试题2009-08-10 23325d56b7b40100ec5p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探究解题新思路【导入】综观近六年来的高考试题,修辞的考查多以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综合性。
它不仅涉及修辞,也涉及句式;不仅在仿写句式中考查,也在现代文阅读及古诗词鉴赏中考查;甚至高考作文中如果用上一些恰当的修辞,会使文采飞扬,赢得高分。
一、探究命题方式修辞方法的考查重在运用,下面就近年来常见的考查方式加以分析。
第一种类型客观选择题运用修辞的基本知识,辩识辞格或判断其表达作用的分析是否恰当。
这类题型近几年出现并不多。
⒈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
●研习1 (2005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的能力。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必须写出物所具有的特征,这个特征和人是相通的。
“杨柳弯腰逢迎”这个拟人句没有抓住风暴来临时杨柳的特征,杨柳本来就是弯腰的;风暴来临时,江河不可能寂然无语,逻辑上讲不通。
正确答案为C。
课堂练习(浙江省五校联考2005—2006学年度高三测试)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孙淑伟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绘出一连串从容的曲线。
B.日记是心的轨迹,是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答案] D分析] “万道霞光”与“含苞欲放的鲜花”缺少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
⒉分析修辞方法运用的效果。
●研习2 (2005年高考·辽宁卷)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和意识。
1.2 教学内容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实例分析法:分析修辞手法在实际文章中的应用。
第二章:比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喻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比喻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喻的定义和分类。
比喻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比喻的定义和分类。
实例分析法:分析比喻在实际文章中的应用。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比喻的练习。
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拟人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拟人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拟人的定义和分类。
拟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拟人的定义和分类。
实例分析法:分析拟人在实际文章中的应用。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拟人的练习。
第四章:夸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夸张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夸张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夸张的定义和分类。
夸张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夸张的定义和分类。
实例分析法:分析夸张在实际文章中的应用。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夸张的练习。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反问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反问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反问的定义和分类。
反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5.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反问的定义和分类。
实例分析法:分析反问在实际文章中的应用。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反问的练习。
第六章:排比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排比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排比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排比的定义和分类。
排比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6.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排比的定义和分类。
实例分析法:分析排比在实际文章中的应用。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排比的练习。
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仗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对仗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对仗的定义和分类。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备考
运用比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 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 如: 1、勇敢的海燕。 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 没有出现。一出现拟体,变成了比喻。 2、只恐夜深花睡去……。 只出现本体“花”,拟体“人” 没有出现。一出现拟体,变成了比喻。
例如:下面溪水大概是干涸了, 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 像醉汉一样 懒懒散散 的白色石块, 睡了一溪沟。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
青 年 是 八 九 点 钟 的 太 阳
本 体
比 喻 词
喻 体
幸 福 像 花 儿 一 样
本 体
比 喻 词
喻 体
比 喻 词
张 三 像 一 个 大 英 雄
比喻的种类: 一、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 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 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 词“像、好像、似、好似、仿佛、如, 犹如、像....一样”等相联结。
★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 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
二、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 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 体,代替本事物的名称,如“时
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句中
“雷锋”已成了“助人为乐的人”
的代名词。
专名代泛称示例 1、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 锋。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 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
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越事实的描述。要求使用时合乎情
理,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夸张的种类: 一、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
物往大(多、快、高、长、强……)
处说。
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例如:柏油路晒化了,甚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修辞技巧,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感染读者的情感。
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文章的欣赏度和说服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类比,用一个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者情感。
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美丽时,可以使用比喻来增加描写的效果,如“她的笑容如同春风般温暖”,或者“他的眼睛明亮如星星般闪烁”。
二、夸张的表达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或者缩小来增强其表现力。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悲伤时,可以使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他的内心痛苦,如“他的心如同被撕裂一般”或者“他的泪水犹如大雨般倾泻而出”。
三、反问的运用反问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但实际上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以此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反问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互动性。
例如,在讨论某个问题时,可以使用反问来引导读者思考,如“难道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吗?”或者“你难道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吗?”这样的反问会引起读者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四、排比的使用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类似或相关的事物,使文章表达更加统一和连贯。
排比可以增加文章的节奏感和力度。
例如,在强调某个观点时,可以使用排比来加强说服力,如“我们要关注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要重视每一个人的权益和幸福”。
五、拟人的手法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以人类的行为和特征,使其更具形象和感染力。
拟人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述自然景色时,可以使用拟人来增加描写的效果,如“大地张开它的怀抱迎接迎接新的一天”,或者“太阳笑着从云层中透过来”。
六、对比的运用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反或者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
对比可以使文章更加明确和有力。
例如,在描述两种不同观点时,可以使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它们的区别,如“有些人认为生活是一场马拉松,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生活是一场旅行”。
专题12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第2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D [A项“辞旧岁”为动宾结构,“踏春来”为连动结构。B项 “紫气”与“冰消”不对仗。C项“天降玉”为主谓宾结构,“露 星云”为动宾结构。故选D。]
第2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六)反复
第2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9.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反复手法的一项是( )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B.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 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他长得像父亲”为同类事 物的比较,“他好像来过” 表示猜测,“不要带着思想 包袱学习”为词的比喻义。
第2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那田头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仿佛是竖 着的乡村人心中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 B.我的师傅就像刘半农在《铁匠》中所塑造的那位粗犷、刚 健的劳动者一样,凭借手中的铁锤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 活用品,服务远近乡亲。
第2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的五脏六腑都映照得通体透明,成为这山野里一道最为靓丽的风 景。
夸张具有夸大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夸张进行简 要分析。
第2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答案] 画线句通过想象,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唐干花的 “白、亮”,给人以明亮、舒畅的感觉。
第2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老师,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让我怎么感谢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使用比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手法
明喻:甲像乙 暗喻:甲是乙 借喻:只出现喻体,且喻体占
本体位置。直接把甲说成乙
练习巩固
① 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
② 金泽珠败在了我国乒乓小将张国正 手 下, 顿时比赛成了开了锅的水沸 腾起来了。
③ 那条船如同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 子在浪花里飞窜。
任务二
学习 任务
1.掌握比喻句的结构,区别 比喻中的明喻、暗喻、借喻。
2.正确区分借喻和借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任务一
总结比喻句的结构,掌握比喻 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例句
①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天空中飞翔。
② 鲁迅的杂文是匕首。
③ 狂风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 和碎末。
总结
比喻句三个组成部分 本体+比喻词+喻体
③比喻句中本体与喻体的关系
②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正确区分借喻和借代
例句
从例句中分别找出借喻、借代句子
① 取头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② 过滤嘴不理旱烟袋,只催小姑娘快称蟹。 ③ 狂风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④ 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说,
慢慢向外走……
结论
借喻注重相似, 借代注重相关、代替。
练习巩固
①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 障壁了。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二)-2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二)-2本文是关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二)-2,感谢您的阅读!四、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鲜绿的苗,就觉出白面包子的香味了。
”3.夸张的作用①运用夸张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②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③烘托气氛,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增强感染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夸张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事理:同志们,加油干,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玩具,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五、对偶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种类(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理解比喻修辞的特点
①本体、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 ②句中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
3、理解比喻修辞的类型
明喻:电本灯体泡、喻的词故和事喻体同时出现。常用
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
甲和乙都如同是、尖彷嘴佛薄等舌。的人。一天,他们在学 ①校丙的的鼻走廊子又上看红见又邻大班 ,的 真死像一对个头电丙灯。泡甲说!”:乙“看你了瞧看! 丙的鼻子,说:“对,②丙的鼻子是一个电灯泡, 是一个又大又红的电灯泡!”丙听了很愤怒,但没 有言暗语喻。:有本一体次、,喻体甲同竟时然出跟现乙,厮但打喻词起为来,甲一拳打 ③在乙“的是鼻”子、上“。成刚”、好“路叫过”的、丙“说变:为”“等噢。!不好了, 电灯泡给打碎了!”
例:夜半清醒的炉火,不忍苛责我。你走之后, 温暖回忆思念瘦。——《东风破》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 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使甲事 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
例如: 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 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 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 会生根发芽……
化抽象为具体
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 成阵。
化无情为有情
学以致用:
1、“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 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条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 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 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排比对偶修辞手法运用课件
3、排比的作用: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文意贯通,语势强劲;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 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 第二、增强语言的旋律美。 第三、增强语言的气势。 因此,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 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 形象生动用这种方式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 得淋漓尽致。
(3)串对 又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义 相承、相接的对偶。两联之间常为承接、 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 如: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果 关系)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假设
④春天播下千粒籽,秋后收回万斤粮。 (条件关系) ⑤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转折关系)
(1)严对 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 偶。要求相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 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同,相对应的字平 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用同一 个字。 如: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颈联)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律诗的颔联、
3.请以“朋友”为话题,仿照下面的例 句,写两句话,构成排比句。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 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 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 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 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4.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 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 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
1、 配对式
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 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 适当的调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 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 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 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不出现。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 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 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 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 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 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 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 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 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 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3是比 喻,例4是比拟。
③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 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 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 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三)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运用 修辞的能力 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是判断其 运用正误、优劣的前提。八种修辞方法的 表达效果如下: ⑴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⑵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 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⑶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 奇代凡,以事代情。 ⑷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 以创造意境。 ⑸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 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 情酣畅。
③借喻重在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 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 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 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 一样的敌人。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 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 全体代部分。
⒉借喻与借代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 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 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 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 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 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 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 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 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 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 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 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⒊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⑴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 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⑵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 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 结构一致。 ⑶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 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⒋设问与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 一点上,它们不同于疑问句,二者的 主要区别是: ⑴设问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 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需要作答, 但是答案已十分明确。 ⑵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 用问号,感情强烈,可以用叹号。
⑹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 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 情强烈。 ⑺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 发思考,加深理解。 ⑻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 发感情,加深印象。
再如: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 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②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 例①“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 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 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例 ②“干戈”、“延安”就是借代, “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 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 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二)辨析易混修辞格 ⒈比喻和比拟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 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1)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 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 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 (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 在“拟”
(2)句式结构不同:
①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 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 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 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 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 2是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