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记数法》教案1

合集下载

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

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

一、科学计数法的概念与运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大数与小数的表示。

1.2 教学内容:科学计数法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科学计数法与普通记法的互换。

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宇宙中星星的数量,引出科学计数法的概念。

1.3.2 讲解:讲解科学计数法的定义,即用10的幂次方来表示数。

举例说明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如1.23×10^3表示1230。

1.3.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计数法表示练习,如将1230表示为科学计数法,将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转换为普通记法。

1.3.4 应用:让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些较大的数,如宇宙中星星的数量。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练习将一些大数或小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以及将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转换为普通记法。

1.5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科学计数法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科学计数法。

二、科学计数法的进位与借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计数法中的进位与借位现象。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大数与小数的加减运算。

2.2 教学内容:科学计数法中的进位与借位现象。

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复习科学计数法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3.2 讲解:讲解科学计数法中的进位与借位现象,如1.23×10^2+4.56×10^2=5.79×10^2。

讲解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如同底数相加减,指数不变,底数相乘除。

2.3.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科学的计数法加减练习,如1.23×10^2+4.56×10^2,3.45×10^3-1.23×10^3。

2.3.4 应用:让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如计算某商品打折后的价格。

科学计数法教学案

科学计数法教学案

科学计数法教学案科学计数法是数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用于处理极大或者极小的数字,能够简化数值的表达,并提高计算的效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计数法,本教学案将介绍科学计数法的定义、转换规则以及应用实例,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和意义;2. 能够准确转换常见数值为科学计数法;3. 能够灵活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数值计算;4. 通过实际练习,增强对科学计数法的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数值较大或较小的物品,如钢珠、棉花等;2. 准备黑板、粉笔或投影仪、电脑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通过一个趣味问题导入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如:地球上共有多少个细菌?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强调大数字的表达和计算所带来的困惑。

二、概念讲解1. 定义科学计数法:科学计数法是一种用科学记数表示极大或极小数值的方法,其形式为M×10的n次方,其中1≤M < 10,n为整数。

2. 科学计数法的优势:能够简化大数或小数的表达,方便进行计算和比较。

三、转换规则示范与练习1. 大数转换为科学计数法示范:(示范)将一个较大数值如640000000转换为科学计数法。

步骤:a) 将数值除以10,直到得到一个介于1到10之间的数M;b) 记录下除法的次数n;c) 科学计数法的形式为M×10的n次方,即6.4×10的8次方。

2. 小数转换为科学计数法示范:(示范)将一个较小数值如0.0000245转换为科学计数法。

步骤:a) 将数值乘以10,直到得到一个介于1到10之间的数M;b) 记录下乘法的次数n;c) 科学计数法的形式为M×10的-n次方,即2.45×10的-5次方。

3. 学生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数值,学生根据所学规则转换为科学计数法。

四、科学计数法的应用实例1. 大小比较:通过科学计数法,学生可轻松比较不同数量级的数值。

1.5.2科学计数法(教案)

1.5.2科学计数法(教案)
(3)科学计数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转换为科学计数法,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计算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1.496×10^8公里)与光速(约3×10^5公里/秒)的乘积,得出光从地球到太阳需要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通过举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科学计数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5.2科学计数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1.5.2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及其表示形式;
2.科学计数法与常规表示法的互化方法;
3.科学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数值计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表达和理解较大或较小数值的能力,提高数据处理和数学表达素养;
举例:当a=10时,3.2×10^3将变为32×10^3,不符合科学计数法的表示规范。
(2)在数值计算中,科学计数法的应用及运算规则:指导学生掌握在乘除运算中如何将科学计数法进行有效转换,简化计算过程;
举例:在计算3.2×10^3除以4×10^-2时,需要先将除数和被除数转换为3200与0.04,再进行除法运算。

《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状况分析科学记数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内容之后,安排了一节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尤其是大数)相关的数学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大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感。

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较大数学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的过程中,学会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大数,同时为今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微观世界中较小的数据奠定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大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手段实施教学能突出本课特色,同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并为今后学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和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2.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2.通过微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难点: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全国总人口约为1370000000人2.地球半径约为6400000m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m/s以上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吗?应用微课教学二、复习(微课教学)师:我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1.指名回答什么叫做乘方,并让学生说出103, -103,(-10)3,a n等的底数、指数、幂。

2.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10。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由第3题计算: 105=100000, 106=1000000, 1010=1 0000000000左边用10的n次幂表示简洁明了,且不易出错,右边有许多零,很容易出现写错的情况,读的时候也是左易右难,这就使我们想到用10的n次幂表示较大的数,比如一亿、一百亿等。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科学计数法》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科学计数法》教案

《科学记数法》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2、能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二)能力训练要求1、借助身边的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增强数感,积累数学经验.2、会用简便的方法—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培养学生有创意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再与他人交流的学习方法,并从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1、进一步感受大数.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教学难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教学方法自主交流——探索的方法.教具准备计算器投影片教学过程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大家都知道,100万是个很大的数了,那同学们想想,生活中有没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呢?我们看下面几个数据.(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2)地球半径约为696000000米.(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4)地球离太阳约有1亿五千万千米.(5)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师]我们注意到上面这几个数比100万还大.我们知道生活中比100万大的数还很多.但我们发现要表示这些较大的数非常麻烦.例如(5)中15万亿吨=15000000000000吨,这些较大的数写起来很麻烦,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呢?Ⅱ、讲授新课[生]老师,我们知道计算器的显示屏只能显示8位数或10位数.比8位数或10位数大的数,例如10004这个较大的数是如何用计算器来表示的呢?[师]同学们拿出计算器,在自己的计算器演示一下.[生]我连续地对1000进行平方运算、两次平方后,发现计算器上出现了“1.12”这样的显示.[师]它应该表示什么数呢?[生]它应该表示10004,即:1000,000,000,000.[师]计算器显示屏上的“12”表示什么意思呢?是不是“1”的指数,或“1.12”中的小数部分?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生]显示屏上的“12”既不是1的指数,也不是“1.12”的小数部分,因为“1.12”是10004计算的结果.10004=1000×1000×1000×100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2.所以我认为显示屏上的“12”表示10的指数.[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科学,我们把这种利用10的幂的形式记大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又是如何利用10的幂的形式记大数的呢?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的n次幂的规律和意义:101=10;102=10×10=100;103=10×10×10=1000;104=10×10×10×10=10000;……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生]10n表示“1”后面跟“n个0”的比较大的数.[师]你能得到何种启示呢?[生]我们可以借用10的幂的形式表示大数.如:1300000000=1.3×1000000000=1.3×1 09;696000000=6.96×100000000=6.96×108;300000000=3×100000000=3×108.[师]这位同学大胆的推理解决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示大数较麻烦的问题.[生]老师300000000=30×10000000=30×107.用30×107表示这个较大的数可以吗?[师]可以.但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n为正整数)的形式时,为了统一标准,规定了a的范围即1≤a<10.同学们一块打开课本: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正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下面我们看投影片,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些数.。

科学计数法教案

科学计数法教案

科学计数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计数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转换方法;3.能够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数值计算。

二、教学重点1.科学计数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科学计数法的转换方法。

三、教学难点1.科学计数法的转换方法;2.能够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数值计算。

四、教学内容1. 科学计数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科学计数法是一种用于表示极大或极小数值的方法。

在科学计数法中,一个数被表示为一个数字和一个指数的乘积,其中数字通常在1和10之间,指数是10的幂。

例如,1.23 x 10^4表示为12300,0.000123表示为1.23 x 10^-4。

2. 科学计数法的转换方法2.1 科学计数法转换为普通数将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值转换为普通数的方法如下:1.将科学计数法中的数字部分保留原样;2.将科学计数法中的指数部分表示为10的幂;3.将数字部分和指数部分相乘。

例如,将1.23 x 10^4转换为普通数的方法如下:1.数字部分为1.23;2.指数部分为10的4次幂,即10000;3.1.23 x 10^4 = 1.23 x 10000 = 12300。

2.2 普通数转换为科学计数法将普通数转换为科学计数法的方法如下:1.将普通数的小数点移动到左边或右边,使得数字部分在1和10之间;2.计算小数点移动的位数,即指数部分;3.将数字部分和指数部分表示为科学计数法。

例如,将123000转换为科学计数法的方法如下:1.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1.23;2.小数点移动了三位,指数部分为10的3次幂,即1000;3.123000 = 1.23 x 10^5。

3. 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数值计算在进行科学计数法的数值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进行加减运算时,要先将指数相同的数值相加或相减,然后再将结果表示为科学计数法;2.进行乘除运算时,要先将数字部分相乘或相除,然后将指数部分相加或相减,最后将结果表示为科学计数法。

数学科学计数法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科学计数法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科学计数法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数量级及表示方法。

2、掌握科学计数法及转化方法。

3、理解科学计数法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数的数量级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科学计数法及转化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卧谈式提问,如下:(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很大或者很小的数,请举例说明。

(2)这样的数怎么读?(3)如果不借助计算机或器具,如何短时间内读出这样的数?2、讲解(20分钟)(1)表示大数和小数的方法通过地图、地震、天文、人口等实例,让学生认识生活中所接触的大数和小数,并介绍表示大数和小数的方法。

(2)科学计数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找出其中科学计数法的规律,进一步引入科学计数法的定义及规则,介绍科学计数法的写法和读法,同时让学生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转化方法。

(3)科学计数法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科学计数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天文问题、科学实验等。

3、练习(25分钟)(1)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级的数字读写和科学计数法的转换。

(2)通过教师给出的示例,让学生思考并解答数字相关的问题。

4、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明确本节掌握的知识点。

5、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要求学生在复习同时,加强科学计数法的练习。

四、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2、布置的作业后及时检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程度,及时进行强化巩固。

3、期中及期末考试时,将本单元的内容纳入考试题目范畴,考查学生对科学计数法掌握情况。

五、教学建议1、教师可适当扩充实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2、多举生活例子,让科学计数法与学生日常生活建立联系。

3、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检测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能力。

4、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都能够理解、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科学计数法及近似数》教案

《科学计数法及近似数》教案

《科学计数法及近似数》教案章节一:科学计数法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较大的数字,如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1.496×10^8公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便地表示这样大的数字。

2. 讲解科学计数法的定义:科学计数法是一种表示非常大或非常小数字的方法,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整数。

3. 示例:将一些较大的数字,如1000000、0.000001转换为科学计数法表示。

4. 练习:让学生尝试将一些较大的数字和较小的数字转换为科学计数法表示,并互相检查。

章节二:科学计数法的运算规则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例子,如2.5×10^3 + 1.2×10^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科学计数法的加法运算。

2. 讲解科学计数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同底数相加减,指数不变,系数相加减。

3. 示例:展示一些科学计数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如2.5×10^3 + 1.2×10^3、4.7×10^-2 2.3×10^-2。

4. 练习:让学生尝试进行一些科学计数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互相检查。

章节三:科学计数法的乘法和除法运算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例子,如2.5×10^3 ×3.2×10^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科学计数法的乘法运算。

2. 讲解科学计数法的乘法运算规则:同底数相乘,指数相加,系数相乘。

3. 示例:展示一些科学计数法的乘法运算,如2.5×10^3 ×3.2×10^2、7.4×10^-5 ÷2.5×10^-3。

4. 练习:让学生尝试进行一些科学计数法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并互相检查。

章节四:近似数的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将一辆车的速度从60公里/小时近似为60公里/小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近似数。

科学计数法教案

科学计数法教案

1.5.2 科学记数法邵原二中李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2.能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身边的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增强数感,积累数学经验.2.会用简便的方法—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及必要性了解,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2、教学难点:探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熟悉了生活中还有很多比100万更大的数。

我们看下面几个数据.(1)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70000000人.(2)地球半径约为6400000米.(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师]我们注意到上面这几个数比100万还大.我们知道生活中比100万大的数还很多.但我们发现要表示这些较大的数非常麻烦.例如(5)中15万亿吨=15000000000000吨,这些较大的数写起来很麻烦,这时我们就用简单的科学计数法来表示。

(二)讲授新课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的n次幂的规律和意义:110=10;210=10×10=100;310=10×10×10=1000;410=10×10×10×10=10000;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生]n10表示“1”后面跟“n个0”的比较大的数.[师]你能得到何种启示呢?[生]我们可以借用10的幂的形式表示大数.如:1370000000=1.37×1000000000=1.37×910;6400000=6.4×1000000=6.4×610;300000000=3×100000000=3×810.[师]老师300000000=30×10000000=30×710.10表示这个较大的数可以吗?用30×7[师]可以.但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大于10的数表示成a×n10(n为正整数)的形式时,为了统一标准,规定了a的范围即1≤a<10.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生]地球离太阳约有1亿五千万千米=150000000=1.5×810千米.[生]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15万亿吨=15000000000000吨=1.5×1310吨.[师]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时,a的范围很明确,正整数n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可以确定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生]根据10的幂的规律,在记数时,10的指数n是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小1的自然数.如300000000它的整数位数是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即为3×810.(三)课堂练习.解: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0000=1×4101000000=1×610100000000=1×810.补充练习:2.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1000 80000 56000000 74000003.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1×710 4×31010 8.5×6(由几个学生口答第1题,板演2、3、4题,随后师生共同讲评).(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同学们经过大胆探索和合作交流,借助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了大数,并用a×n10(1≤a<10,n为正整数)的科学记数法的形式表示了比10大的数.(五)布置作业最后,给大家布置个小作业,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基础训练上的相关习题。

科学计数法教案

科学计数法教案
板书设计
科学计数法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
(一)知识回顾
(二)新知探究
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
(三)典例精析
例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528
(2)-6341700
(3)-0.000002967
例2.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例3:一个纳米粒子的直径是35纳米,它等于多少米?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设计者
张陈
审定者
编号
课题
科学计数法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能够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2、运用科学计数法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分解&子目标
T
方法&策略
改进&反思
一、知识回顾:
①科学计数法应用的基本要求
②回顾并掌握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6
3
1、知识回顾:从实例出发,复习回顾科学计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4、计算:
(1)(2×10-6)×(3.2×103)
(2)(2×10-6)2÷(10-4)3
10
1、独立思考中测1、2、3、4;若有困难再小组讨论,互相讲解;(⑦⑧⑨)
2、独立完成解答并小组交互完善(⑦⑧)
3、抽取2-3个小组呈现,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点评(⑧⑨)
四、课堂小结
⑩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
学生总结归纳本堂课所学内容,随机抽取学生口头归纳,其他同学补充(K-11)(⑩⑦)
2、学生独立完成例题1、2(K-08、09),同桌交互,再由团代表上台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小结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③④⑤)

科学计数法教案

科学计数法教案

科学计数法教案教案标题:科学计数法教案教案概述:这个科学计数法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原则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掌握将普通数字转换为科学计数法表示法及其应用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应用科学计数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计数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将普通数字转换为科学计数法表示法的方法。

3. 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数值计算。

4. 运用科学计数法解决实际问题。

5.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黑板,粉笔或白板,标尺,计算器等。

2. 学生:纸和铅笔,科学计算器。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例如:“如果要计算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该如何表示?”引导学生思考,慢慢引出科学计数法的需求。

例如,为了表示很大或很小的数字,我们可以使用科学计数法。

步骤2:讲解科学计数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0分钟)通过示意图或实际例子,讲解科学计数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重点解释标准科学计数法表示法的格式,并强调幂次数的意义。

步骤3:将普通数字转换为科学计数法表示法(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普通数字,引导学生将其转换为科学计数法表示法。

逐步展示转换的步骤,例如识别有效数字位,确定幂次数等。

步骤4:科学计数法的数值计算(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需要进行加减乘除的科学计数法表达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这些计算。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步骤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计数法的数值计算方法。

步骤5:科学计数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科学计数法进行解答。

这些问题可以是与科学、工程或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有关的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问题,然后利用科学计数法进行解答。

步骤6: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科学计数法的要点和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在学生的参与中加深对科学计数法的理解。

科学计数法教案一

科学计数法教案一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科学记数法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2.能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二)能力训练要求1.借助身边的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增强数感,积累数学经验.2.会用简便的方法—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培养学生有创意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再与他人交流的学习方法,并从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1.进一步感受大数.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教学难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教学方法自主交流——探索的方法.教具准备计算器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6.2 A) 数据资料第二张:记作(§6.2 B) 补充练习教学过程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那么生活中.万有多大100[师]上一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实例认识了.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还有没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呢?我们看下面几个数据.出示投影片(§6.2A)(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2)地球半径约为696000000米.(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4)地球离太阳约有1亿五千万千米.(5)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师]我们注意到上面这几个数比100万还大.我们知道生活中比100万大的数还很多.但我们发现要表示这些较大的数非常麻烦.例如(5)中15万亿吨=15000000000000吨,这些较大的数写起来很麻烦,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呢?Ⅱ.讲授新课[生]老师,我们知道计算器的显示屏只能显示8位数或10位数.比8位数或4这个较大的数是如何用计算器来表示的呢?位数大的数,例如100010[师]同学们拿出计算器,在自己的计算器演示一下.12”.发现计算器上出现了进行平方运算、两次平方后,“1[生]我连续地对1000这样的显示.[师]它应该表示什么数呢?4即1000 [生]它应该表示1000,000,000,000.[师]计算器显示屏上的“12”表示什么意思呢?是不是“1”的指数,或“1.12”中的小数部分.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生]显示屏上的“12”既不是1的指数,也不是“1.12”的小数部分,因为“1. 1244=1000×1000×1000×1000=10×10×10×101000”是1000计算的结果.×10×1012.所以我认为显示屏上的“12”表示10的指数.1010×10××10××10=10 10×[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科学,我们把这种利用10的幂的形式记大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又是如何利用10的幂的形式记大数的呢?我们不妨回顾1;=1010次幂的规律和意义:n的10一下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10×10=100; 103=10×1010×10=1000;4=10×10×10×10=10000; 10……n(n为正整数)000100010?10??1010?10??????????????????n个10n个0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n表示“1”后面跟“n个[生]100”的比较大的数.[师]你能得到何种启示呢?[生]我们可以借用10的幂的形式表示大数.如:1300000000=1.3×9;103×1000000000=1.8; ×109696×100000000=6.696000000=6.8.10 300000000=3×100000000=3×[师]这位同学大胆的推理解决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示大数较麻烦的问题.77表示这个较大的数可×10.用300000000=30[生]老师×10000000=30×1030以吗?n(n为正整数)的形但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师]可以式时,为了统一标准,规定了a的范围即1≤a<10.同学们一块打开课本阅读P181最后一段:n的形式,其中1≤a<10×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为正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下面我们看投影片(§6.2A)中的第(4)题,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8千米.10×1亿五千万千米=150000000=1.5[生]地球离太阳约有[师]第(5)小题呢?[生]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15万亿吨=15000000000000吨=1.513吨.10×[师]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时,a的范围很明确,正整数n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可以确定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生]根据10的幂的规律,在记数时,10的指数n是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小18.10 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即为3×的自然数.如300000000它的整数位数是Ⅲ.随堂练习.A.课本P(由学生板演,师生共评) 182解: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4×1010000=16×101000000=18×10100000000=17次.达到×101×24×365=3.67922.一个正常人一年大约的心跳次数为:70×6087)≈2.7(年)(使用计算器).亿次需(1×10 )÷(3.6792×10B.补充练习:(投影片6.2 B)1.科学记数法就是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__.2.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1000 80000 56000000 74000003.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7 3 654×103.×7.041096 1×104×10×8.5104秒,一年如果按365天计算,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644.一天有8.×10法表示).(由几个学生口答第1题,板演2、3、4题,随后师生共同讲评).n,1≤a<10 n解:1.a×10为正整数.3×102.1000=14 1080000=8×7×10.56000000=566×10.7400000=747=10000000 1013.×3=4000;10 4×65=704000;10×04.=8500000;710×5.8.名师精编优秀教案4=39600..96×103477秒.10.1536×(秒).所以一年有可用计算器)8.64×10×365=3.1536×103(4.Ⅳ.做一做(课本P)1821.中国图书馆藏书约2亿册,居世界第五位.(1)调查本校图书馆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书需多少个这样的书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2)调查本校的人数,如果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的学校的学生借阅?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2.44万米2.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为(1)天安门广场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位受检阅的官兵?(2)如果1亿名群众排成一个方阵,那么占用的场地相当于多少个天安门广场?[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再次认识到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对大数进行描述.同时,复习科学记数法.[数据的来源与处理]有关数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或者直接提供.在学生进行调查时,所得的数据可以作一些处理(如把最高位后面的数全舍去),以简化计算并用科学记数法方便地表示.至于受检阅的官兵的位置可以通过班级做操时相邻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行估计,或者事先查找有关数据.[结果]1.假设本校图书馆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是1000册,中国国家图8册.10 2亿册=2×书馆藏书约85(个).即20)÷1000=2×10万个这样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书约需要(1)(2×10书架.(2)调查本校的人数为2000人,如果每个借10本,本校学生就借到了2000×10=24844(个10×))=10(2书.所以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供×10这样学校的学生)÷(210×)(册借阅.322.所以天安4×10米cm=0.m(1)2.设一个受检阅的官兵占地约为80c×50cm=4226位官兵受检阅.1×10万米0÷.4米=1.44门广场可以容纳84.4÷4).0×10×(1亿名群众排成一个方阵,那么所占用的场地相当于1如果(2).名师精编优秀教案5≈91个天安门广场.×10Ⅴ.读一读:陆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国家.2;俄罗斯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7万千米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约为959.22.万千米997.01707.万千米6;加拿大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约为一位,约为Ⅵ.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同学们经过大胆探索和合作交n(1≤a<10,×10n为正整数)的科学流,借助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了大数,并用a记数法的形式表示了比10大的数.Ⅶ.课后作业1.课本P.习题6.21832.收集报刊杂志上较大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联系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培养数感,从而准确地获得较准确的信息.3.从报刊和杂志上收集统计图表.Ⅷ.活动与探究取一个小立方块作为基本单元(图①),将10个基本单元排成一个“长条”(图②),再用10个“长条”组成一个长方体(图③),最后用10个长方体构成一个正方体(图④).(1)用图③所示的长方体由多少个小立方块组成?(2)构成如图④所示的正方体,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3)用图④所示的正方体作为基本单元,重复上述过程,得到一个更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再用上一步得到的大正方体作为基本单元,重复上述过程,构成一个更大的(4).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正方体.这个正方体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过程]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将空间感和数感结合起来.通过几何直观对大数进行感受,同时体会10的幂之间的关系.2块;图④又变10=1010×图②是10个小立方块,图③就变成了图②的10倍即23块.×成了图③的10倍即1010=103块小立方块组成,按上面的步骤就依次变成10同样道理,若新的基本单元由333456块.10块,10 10×10×10块即1010×10块;10×10×10;10块,×66610,10×块小立方块组成的正方体作为基本单元,依次就可构成10再把由106789块组成的几何体.块,即1010块,1010××10,10××10×10102块;块即10[结果](1)1003块;块即10(2)10006块;(3)109块.(4)10板书设计。

初中数学七年级《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2套

初中数学七年级《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2套

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大数,表示起来也会很麻烦,怎样简单准确地表示大数是学生们渴望的,这时提出学生很易接受。

学会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大数,为学习后面的统计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2.知道科学记数法中字母a的规定及10的幂指数与原数整数位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体会科学记数法的优越性,增强对较大的数的数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及必要性了解,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教学难点10的幂指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及资料.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一些有关祖国人口、资源、土地的一些数据资料,计算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有关我国的人口、资源等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同学们查到了什么资料呢?谁愿意起来展示一下你的调查成果?学生1:我在图书馆里查到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大约为1300000000人.学生2:我从地图上查到了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597000千米。

学生3:我从电脑上查到了我国石油储量为240亿桶。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反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沉思)学生1:我发现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学生2 :我发现这些数据都比较大,书写和读时都比较麻烦。

教师伺机点拨:同学们的观察都是正确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比较大的数呢?(学生沉思)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刚才,同学们都已做了努力的思考,想必都有所发现。

你把你发现告诉其他同学吗?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的方法好?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伺机点拨.3.择优反馈,提升理论小组交流结束,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的方法好?学生1:对于较大的数,我们认为可以用数字与记数单位百.千.万.亿等合写的方法来表示比较简单。

科学计数法初中教案

科学计数法初中教案

科学计数法初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学计数法的概念,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能将大数和较小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体会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计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大数和较小数的例子,如我国的人口数量、太阳的半径、光速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便地表示这些数。

从而引出科学计数法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发现科学计数法的基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整数。

学生进一步分析,得出科学计数法中指数n与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n的值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

三、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并尝试将一些大数和较小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科学计数法表示数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四、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和较小数,如我国的耕地面积、中学生平均身高等。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强调科学计数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科学计数法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科学计数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科学计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理解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科学计数法教案一

科学计数法教案一

科学记数法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2.能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二)能力训练要求1.借助身边的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增强数感,积累数学经验.2.会用简便的方法—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培养学生有创意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再与他人交流的学习方法,并从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1.进一步感受大数.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教学难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教学方法自主交流——探索的方法.教具准备计算器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6.2 A) 数据资料第二张:记作(§6.2 B) 补充练习教学过程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实例认识了100万有多大.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呢?我们看下面几个数据.出示投影片(§6.2A)(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2)地球半径约为696000000米.(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4)地球离太阳约有1亿五千万千米.(5)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师]我们注意到上面这几个数比100万还大.我们知道生活中比100万大的数还很多.但我们发现要表示这些较大的数非常麻烦.例如(5)中15万亿吨=15000000000000吨,这些较大的数写起来很麻烦,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呢?Ⅱ.讲授新课[生]老师,我们知道计算器的显示屏只能显示8位数或10位数.比8位数或10位数大的数,例如10004这个较大的数是如何用计算器来表示的呢?[师]同学们拿出计算器,在自己的计算器演示一下.[生]我连续地对1000进行平方运算、两次平方后,发现计算器上出现了“1.12”这样的显示.[师]它应该表示什么数呢?[生]它应该表示10004即1000,000,000,000.[师]计算器显示屏上的“12”表示什么意思呢?是不是“1”的指数,或“1.12”中的小数部分.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生]显示屏上的“12”既不是1的指数,也不是“1.12”的小数部分,因为“1. 12”是10004计算的结果.10004=1000×1000×1000×100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2.所以我认为显示屏上的“12”表示10的指数.[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科学,我们把这种利用10的幂的形式记大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又是如何利用10的幂的形式记大数的呢?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的n次幂的规律和意义:101=10;。

科学计数法教案

科学计数法教案

科学计数法教案尊敬的教师,以下是一份关于科学计数法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您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科学计数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计数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场景。

2.熟练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转换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计算和表示。

二、教学重点:1.科学计数法的转换方法。

2.科学计数法在科学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白板、笔等。

2.学生准备:笔、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大数字(例如1,000,000,000;0.000000001)来引发学生对科学计数法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数字的表达方式是否方便。

Step 2: 讲解1.科学计数法的定义:科学计数法是一种表示大量或小量数值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基数和指数,将一个数表示成一个范围在1到10之间的小数与10的幂的乘积。

2.科学计数法的书写规则:一个数的科学计数法形式为M×10的n 次幂,其中M是一个范围在1至10之间的小数,n是一个整数。

3.科学计数法的转换方法:- 大数转换成科学计数法:将小数点向左移动,直到只剩下一个非零数字为止,然后确定小数点移动的位数,该位数即为指数。

- 小数转换成科学计数法: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直到只剩下一个非零数字为止,然后确定小数点移动的位数,并添加负号,该位数即为指数。

4.给出一些例子进行示范,并请学生跟随示范进行转换练习。

Step 3: 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并在黑板上逐步展示答案,供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机点名学生回答问题,以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

Step 4: 应用1.科学计数法在科学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天文学:太阳的质量是2 × 10^30千克。

- 化学:一个等离子体的温度是1.5 × 10^6摄氏度。

- 物理:光速是3 × 10^8米每秒。

2.与学生一起讨论科学计数法在真实世界中的其他应用,并协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

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推荐五篇]

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推荐五篇]

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推荐五篇]第一篇: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2、能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一、能力目标:1、借助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增强数感,积累数学经验。

2、会用简便的方法——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创意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再与他人交流学习方法,并从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自主交流——探索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师:上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认识了100万有多大,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书写下面的数据:(用阿拉伯数字)(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2)太阳半径约为696000000米(3)地球离太阳约为150000000千米(4)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师:你想到了什么?(生:这些数太大了,不好记。

比100万都大。

这些数据读和写都比较困难…)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书写这些较大数据的科学的方法,(引出课题)师:现在我们不知道怎样写这些数简便,那我们寻求一下计算器的帮助。

计算器就算是容纳的数字再多,也得有个极限是吧?平时我们用的计算器最多能容纳多少位?生:8位或10位师:当计算器计算到大于8位或10位的数时,它是怎么显示的?你们试试看,你是怎样操作的?(学生自己操作,汇报结果。

老师写出最后形式,讲评后,举出课本上小明用计算器表示大数的方法。

最后计算器显示出1×的形式。

这一部分用课件展示)师:1×是小明通过怎样的运算得到的呢?(生:可能回答是1000经过两次平方得到的。

师:实际上就是1000的几次方?生:1000的4次方。

那么1×应该表示什么数?生:1000即1000000000000)师:计算器显示屏上的“12”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10的指数师:这里出现了指数的概念,我们曾经在‥哪一部分学到了指数?生:乘方运算师: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乘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记数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能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借助身边的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增强数感,积累数学经验.
2、会用简便的方法—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培养学生有创意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再与他人交流的学习方法,并从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感受大数.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教学方法
自主交流——探索的方法.
教具准备
计算器投影片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大家都知道,100万是个很大的数了,那同学们想想,生活中有没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呢?我们看下面几个数据.
(1)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70000000人.
(2)地球半径约为6400000米.
(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
(4)地球离太阳约有1亿五千万千米.
(5)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
[师]我们注意到上面这几个数比100万还大.我们知道生活中比100万大的数还很多.但我们发现要表示这些较大的数非常麻烦.例如(5)中15万亿吨=15000000000000吨,这些较大的数写起来很麻烦,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呢?
Ⅱ、讲授新课
[生]老师,我们知道计算器的显示屏只能显示8位数或10位数.比8位数或10位数大的数,例如10004这个较大的数是如何用计算器来表示的呢?
[师]同学们拿出计算器,在自己的计算器演示一下.
[生]我连续地对1000进行平方运算、两次平方后,发现计算器上出现了“1.12”这样的显示.
[师]它应该表示什么数呢?
[生]它应该表示10004,即:1000,000,000,000.
[师]计算器显示屏上的“12”表示什么意思呢?是不是“1”的指数,或“1.12”中的小数部分?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生]显示屏上的“12”既不是1的指数,也不是“1.12”的小数部分,因为“1.12”是10004计算的结果.10004=1000×1000×1000×100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2.所以我认为显示屏上的“12”表示10的指数.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科学,我们把这种利用10的幂的形式记大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又是如何利用10的幂的形式记大数的呢?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的n次幂的规律和意义:101=10;
102=10×10=100;
103=10×10×10=1000;
104=10×10×10×10=10000;
……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10n表示“1”后面跟“n个0”的比较大的数.
[师]你能得到何种启示呢?
[生]我们可以借用10的幂的形式表示大数.如:1370000000=1.37×1000000000=1.37×109;
6400000=6.4×1000000=6.4×106;
300000000=3×100000000=3×108.
[师]这位同学大胆的推理解决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示大数较麻烦的问题.
[生]老师300000000=30×10000000=30×107.用30×107表示这个较大的数可以吗?
[师]可以.但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n为正整数)的形式时,为了统一标准,规定了a的范围即1≤a<10.同学们一块打开课本: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正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下面我们看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些数.
[生]地球离太阳约有1亿五千万千米=150000000千米=1.5×108千米.
[生]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15万亿吨=15000000000000吨=1.5×1013吨.
[师]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时,a的范围很明确,正整数n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可以确定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生]根据10的幂的规律,在记数时,10的指数n是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小1的自然数.如3 00000000它的整数位数是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即为3×108.
师生共同学习书上例题:
1、赤道长约为40000000米
40000000米=4×107米
2、地球表面积约为510000000km2
510000000km2=5.1×108km2
Ⅲ、随堂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0000=1×104
1000000=1×106
100000000=1×108
2、一个正常人一年大约的心跳次数为:70×60×24×365=3.6792×107次.达到1亿次需(1×108)÷(3.6792×107)≈2.7(年)(使用计算器).
补充练习:
1、科学记数法就是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__.
2、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00080000560000007400000
3、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1074×1038.5×1067.04×1053.96×104
4、一天有8.64×104秒,一年如果按365天计算,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Ⅳ、做一做
1、中国图书馆藏书约2700万册,居世界第五位.(1)调查本校图书馆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书需多少个这样的书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2)调查本校的人数,如果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的学校的学生借阅?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2、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为44万米2.
(1)天安门广场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位受检阅的官兵?
(2)如果1亿名群众排成一个方阵,那么占用的场地相当于多少个天安门广场?
[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再次认识到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对大数进行描述.
同时,复习科学记数法.
Ⅴ、读一读
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约为959.7万千米2;俄罗斯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约为1707.0万千米2;加拿大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约为997.6万千米2.
Ⅵ、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同学们经过大胆探索和合作交流,借助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了大数,并用a×10n(1≤a<10,n为正整数)的科学记数法的形式表示了比10大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