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2024年克己复礼(公开课用)PPT课件

遵守社会公德
在社会交往中,要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权 利和利益,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文明礼貌
与人交往时,要文明礼貌,注意言行举止,尊重 他人的感受和习惯。
诚信守信
在社会交往中,要诚信守信,遵守承诺和约定, 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2024/2/29
18
05 克己复礼与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2/29
克己复礼(公开课用)PPT课 件
2024/2/29
1
目 录
2024/2/29
• 克己复礼概述 • 克己:自我约束与提升 • 复礼:传承与创新礼仪文化 • 克己复礼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克己复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总结与展望
2
01 克己复礼概述
2024/2/29
3
定义与内涵
内涵
定义:克己复礼,指约束自 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25
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2024/2/29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在各级学校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克己复礼等传统道德观 念的认知和理解。
倡导社会公德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公共活动等方式倡导社会公德意识,引导人们遵守社 会道德规范,促进克己复礼的实践。
推进法治建设
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克己复礼的实践提供法律保障 和支持。
14
04 克己复礼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
2024/2/29
15
家庭生活中的克己复礼
尊重长辈
在家庭中,晚辈要尊重长辈的意 见和决定,遵守家庭规矩,体现
克己的精神。
关爱家人
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照顾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承担家庭责任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承担自己的家 庭责任,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
最新克己复礼ppt课件

练习
• 如果让子治理国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_正_名__,因为在他看来_名不_正_,_则_言_不_顺;
言不_顺_,_则_事_不_成;事_不_成_,_则礼_乐_不_兴; 礼_乐_不_兴_,_则刑_罚_不_中_;刑_罚_不_中_,则_民_无_所_错。手足
名正 安民 刑罚中 礼乐兴 事成 言顺
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2.色难 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顺乎 3.钻燧取火,期可已矣? 食旨不甘
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 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 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
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 的与外在表现。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 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 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 别的兼爱、博爱。
• 各尽其能,各司其职 • 该做则做,不做则休 • 克制自己,控制欲望 •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 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 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 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 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 礼、乐的问题。
• 语段要义:“仁”是“礼”的内核。
•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 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 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 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 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
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儒家指约束自己, 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克己复礼完整ppt课件

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培养宽 容、谦逊的品质。
3
自省与反思
定期审视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过失,不断改 进和提升。
言行举止规范与礼仪
01
02
03
遵守社交礼仪
尊重他人,遵守社交场合 的礼仪规范,如穿着得体 、言谈举止文雅等。
注意言辞和表达
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措辞, 避免冒犯和误解,展现良 好的沟通技巧。
倡导并实践传统礼仪的意义
01
02
03
04
提升个人修养
学习和实践传统礼仪,有助于 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形成健 全的人格。
促进社会和谐
礼仪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通 过倡导和实践传统礼仪,可以 减少人际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
传承中华文化
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 体,通过传承和实践,可以弘 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和文化自信心。
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仪的缺失
家庭教育不足
许多家庭在现代教育中忽视了传 统礼仪教育,导致孩子们缺乏基
本的礼貌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社会风气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个人主义 、功利主义等,对人们的价值观念 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传统礼仪被 忽视。
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文化对我 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人盲目追 求西方生活方式,忽视了本民族的 传统礼仪。
方面。
02
儒家经典中关于克己复礼的论述
通过解读《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学员们了解到克己复礼在儒
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
。
03
克己复礼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课程结合现代社会实际,分析了克己复礼在人际交往、职场发展、家庭
《克己复礼》PPT课件-2024鲜版

《克己复礼》PPT课件•克己复礼概述•克己:自我约束与提升•复礼:恢复传统礼仪文化•克己复礼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意义•克己复礼的实践方法与途径•总结与展望克己复礼概述01克制自己的私欲,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内涵恢复周礼,即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通过自我约束和遵循礼制,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30201定义与内涵03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克己复礼的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1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他认为只有通过克己复礼,才能恢复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02儒家思想的核心克己复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被历代儒家学者所推崇和发扬。
历史渊源克己复礼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遵循社会规范的重要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秩序维护通过克己复礼的实践,个人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水平,成为更好的人。
道德修养提升克己复礼的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和谐社会构建现实意义克己:自我约束与提升0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公共利益为重。
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不为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
培养公正、廉洁的品质,拒绝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
克制私欲,追求公义追求真理和知识,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
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坚持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和传统观念,勇于探索和创新。
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不轻易放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和进步。
勤奋工作,尽职尽责,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勤勉力行,自强不息复礼:恢复传统礼仪文化03尊重传统,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学习和实践传统礼仪,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
论语第二课《克己复礼》课件 (68张PPT)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
是周武王,兄弟俩非常相爱、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 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 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 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 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 太庙里面。心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 庸》说:“至诚如神。”真理之论也!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 则是尊敬和祭祀祖先。郭沫若说:“礼是 后来的字,在金文里面,我们偶尔看见用 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 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 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 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 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 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 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 治法规(“仪制”)。因之这套“礼仪” 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 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 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 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 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 突出特点。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 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 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 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 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 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 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 居住了。
周礼的内涵
(2)要“正名” (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如何达到“礼”?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 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克己复礼(公开课用)PPT课件

(7)道: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 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 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 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 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 的根本。
19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 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 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 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 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 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 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 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 伦理思想非常重要。 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 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 “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
语段要义: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明确“礼”和“仁”的 关系
43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 云,钟鼓云乎哉?” (17•1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3•3)
24
【评析】
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 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孔子的 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 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 父母守三年丧。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 批评宰我“不仁”。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 族就已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 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袭到 今天。这是以“孝”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
《克己复礼》课件

工作中要尊重他人,与同事、上级或下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关系。
勤奋尽责
要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为组织和团队带 来更多贡献。
在家庭中的应用
孝敬父母
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让 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和孝心。
尊重家人
要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充分沟通和协商 ,达成共识并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重视克己复礼的价值,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克己复礼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传承与创新
克己复礼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创新。在保持克己复礼 的基本精神不变的前提下,应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 展。
普及与提高
克己复礼的普及和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推广普及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人 们对克己复礼的认知和理解,使其真正成为人们行为准则的自觉意识。
3
理解
克己复礼强调个人的自我完善和修养,以道德 自律,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克己复礼的历史背景
儒家思想
克己复礼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是孔子思想 体系的核心之一。
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克己复礼被视为个人修养 和品德的标准。
历史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克己复礼的含义也在不断发展 和丰富。
克己复礼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守规矩讲礼仪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刻意打破或抵触。
遵守社会规矩和礼仪规范,不违反交通规则 ,不失礼于人。
实践克己复礼的困难与应对
要点一
社会环境影响
要点二
个人心理挑战
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可能影响个人 实践克己复礼,需坚定信念,远离不 良风气。
《克己复礼》课件

克己复礼所强调的尊重他人、谦逊有礼等价值观念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在人际交往中,遵循克己复礼的原则可以减少冲突和摩擦,增强人与 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克己复礼的现代价值
道德教育
克己复礼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作 用。通过倡导克己复礼,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促进社会的道德建 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克己复礼的实践方法
如何做到克己复礼
自我约束
克己复礼的核心是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这意味着要控制 自己的情绪、欲望和行为,遵循道德规范和礼仪规则。
尊重他人
克己复礼也包括尊重他人,对他人的感受、需求和权益给 予关注和尊重。在实践中,这意味着要遵循社交礼仪和职 业道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谦虚谨慎
克己复礼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
教育体系
将克己复礼纳入现代教育体系中,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年轻 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 好地了解和学习克己复礼的内涵和价值。
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克己复礼的主题活动,如文化节、讲座、展览 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克己复礼。同时,还可以通过公益活动等形式,让更多 人参与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克己复礼要求我们在言行举止中保持谦虚谨慎。我们要避 免骄傲自大和轻率浮躁,而是要虚心学习、认真思考并谨 慎行事。
克己复礼的实践案例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克己复礼的典范。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强调道德修养和 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他的言行举止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社交礼仪
克己复礼PPT课件

.
7
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 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走在路上, 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这时 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
妥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
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
就发现了周公祈祷周武王延寿的这篇
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一看,当看
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寿而祈求兄长武
尊卑倒置、上下易位、名实不符
.
10
在孔子看来,一个有“礼”的社会是怎 样的?
•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齐自齐桓公称霸,历十世至
简公被陈恒所弑;晋从文公称霸,历九世而
顷公六卿专权。鲁自季友专政,历文子、武
子、平子,至桓子被阳虎所执,正历五世。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 么不同?
孔子讲君臣父子的关系有其两面性,不但
对臣下提出要求,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即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宋儒的说
法把君臣关系片面化,只讲臣下的义务,不
讲君主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
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
.
13
在孔子看来,一个有“礼”的社会是怎 样的?
•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
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礼仪。
.
14
“礼”的本义
金文
加 “示” (祭祀)另造“禮”, 强调“礼”的“祭拜”含义。
造字本义:通过献玉的隆重仪式向神灵表示虔敬。
克己复礼专题课件

探究三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 关系?
课文最终两章阐明,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 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旳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 另一方面,孔子又以为礼是仁旳目旳和外在体现(12.1章 )。1.2章用孝弟把仁和礼统一起来,所谓孝弟,就是尊 尊亲亲,是在宗法制度下旳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 度服务。这么,孔子旳礼就是建立在仁旳基础上旳礼,不 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2.8章,17.21章);孔子旳仁是礼指导之下旳仁,是以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旳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旳旳仁爱 ,不是无差别旳兼职、博爱。
以2.8和17.21为先,1.2为结,明确孝悌,报恩, 是仁旳根本。人们假如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 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能够对国家尽忠,忠是以 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旳。儒家以为,在家中 实施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 旳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 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么就能够维护国家 和社会旳安定。
要义:要各守本分。
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 以为齐景公真正了解孔子旳话了吗?
齐景公旳结论只关心生活中旳“吾”,只关心“ 吾食之”,而且是一种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 人伦天伦关系旳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
孔子旳话旳要义其实是恢复等级秩序,各守本 分。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 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与其所不知,盖 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 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以上所说旳“礼”更多旳是指国家秩序和社会秩序,而“礼”也是个人旳礼, 是对个人行为规范旳要求,是个人涵养旳提升。这种行为规范和个人涵养怎样体 现在家庭内部?
2024版《克己复礼》课件[1]
![2024版《克己复礼》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5588cc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e.png)
社会生活中克己复礼的价值
塑造良好品德
克己复礼强调自我约束和尊重他人,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良好品德, 如谦逊、宽容、尊重等。
促进社会和谐
在社会生活中,克己复礼能够减少人际冲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 解和尊重,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传承优秀文化
克己复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践行克己复礼,可 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28
社会生活中克己复礼的实践案例
公共交通礼让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主 动给老弱病残孕等需要 帮助的人让座,遵守先 下后上的原则,保持车 厢内安静和整洁。
2024/1/30
排队守序
在公共场所如超市、银 行、医院等需要排队等 候时,遵守秩序,不插 队、不拥挤,保持耐心 和礼让。
尊重多元文化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交往时,尊重对方的信 仰、价值观和习俗,以 包容和理解的态度进行 沟通。
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塑造良好品格
02
通过克己复礼的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谦逊、宽容、诚信等优秀
品质,从而塑造良好的品格。
促进校园和谐
03
克己复礼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减少校园
冲突,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23
教师如何教授学生克己复礼
2024/1/30
阐释克己复礼的内涵
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阐释克己复礼的含义和价值,引导学生理解 其重要性。
追求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规范的 统一。 强调自律、自省,以达到更高的 道德境界。
2024/1/30
7
克己复礼的来源与传承
2024/1/30
来源于儒家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传承于历代儒家学者,不断得到丰富和发 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 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克己复礼
为何要“克己复礼”?
☆周礼好:从周、梦周 ☆现实糟:僭越、名实不符,
天下无道、名不正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人有病,天知否? •天道乱,人奈何?
孔子的药方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 自读第一则到第七则(卫君待子而为 政),疏通文字,了解大致内容
• 合上课本,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或翻 译红色的句子
要义: 孝悌是仁之本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2.8
是以为孝: 介宾倒装(以是为孝)
要义:敬爱、顺从为孝。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17.21
为礼:修习 崩:崩溃 期:时间 期:一周年 女:同“汝” 为之:做 处:居
要义: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讨论 ★对于守孝三年,孔子和宰我之间
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结合这段文字, 你认为宰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对于 守孝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
调戏(妇女)[今义] 敏:聪明 请:希望 事:做
要义: 要约束自己(克己)。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3.14 从:依从
7.5 甚矣吾衰也:主谓倒装(吾衰也 甚矣) 复:再
要义:推崇周礼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3.1 孰:什么
要义: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àn)越。
6.25 觚不觚 前者:名词,一种饮酒器。 后者:动词,像觚。 要义: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
综合思考
• 孔子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不人,鬼不鬼” (孔子的原话是“觚_不_觚__”)的时代,这“人不 人,鬼不鬼”的时代不是体现在战争不断、生灵涂 炭、民不聊生上,而是体现在天_下_无_道_ ,例如_ _诸_侯_舞八佾 、_礼_乐_征_伐_自_诸_侯_出。因此孔子渴 望梦见周公,这种渴望体现了孔子对_恢_复_周_礼_的 渴望。孔子热衷于恢复周礼,在他看来,周朝_监_ _、_郁__、_文_”,而要想恢复周礼,每个人都 应该“_克_己复_礼”,具体地说就是要“_非_礼_勿_视_, _非_礼_勿_听_,_非_礼_勿_言_,_非_礼_勿_动_”。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16.2
自:从 出:发出,发布 盖:大概,大约 执:执掌 命:政令 庶:平民
要义:主张政治有道。:纠正
名:名分
待:等待
奚:什么
迂:不切实际 野:粗鲁 阙:缺,空缺 中:适当 苟:马虎
要义:要“正名” (纠正与礼乐制 度相违背的各种 名分)。
已:罢了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 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 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毕养淑而敏《亲孝不心待无价。》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 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是诸侯有私欲所造成。 大国、强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于是便 有了不顾礼义的侵吞兼并。在此基础上,便 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或拒绝向周王室依礼进 贡。有一位周天子,就是因为讨伐拒不进贡 的楚国,才失足落水溺死于长江之中。诸侯 国内部,权臣势大,便要犯上作乱,赶走甚 至杀掉君主,篡权夺位。家庭内部,同样因 为个人私念的缘故,父子成仇、夫妻反目、 兄弟相残。所以,只有克制住私欲,才能回 归周礼。“克己”是“复礼”的必要条件。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探究: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 灭人欲”吗?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 “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 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 “仁”可言的。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1.2
弟:同“悌”,敬爱、顺从兄长。 本:根本 道:做人的原则 与:语气助词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综合思考
• 如果让孔子治理国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_正_名__,因为在他看来_名_不正_则_言_不_顺_; 言_不_顺_则_事_不_成;事_不_成_则_礼乐_不_兴_; _礼乐_不_兴_则_刑_罚_不_中 _;刑_罚_不_中_则_民_无所_错_手。足
名正 安民 刑罚正 兴礼乐 事成 言顺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12.11 君君:按君主的要求去做。 臣臣:按臣子的要求去做。 父父:按父亲的要求去做。 子子:按子女的要求去做。 诸: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要义:要各守本分。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探究: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 孔子的原意相同吗?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 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 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 务,不讲君主的责任。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 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 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 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 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 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 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因果关系 严密的逻辑性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 自读第八则(齐景公问政)到第十一则 (宰我问),疏通文字,了解大致内 容
• 合上课本,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信如君不君 •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 色难 • 有酒食,先生馔 • 曾是以为孝顺乎 •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 钻燧取火,期可已矣? • 于女安乎 • 食旨不甘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 请问其目 • 请事斯语矣 •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 甚矣吾衰也 • 觚不觚 •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12.1 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非礼:不合礼节[古义];
仁
“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 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
被称什为仁么学是。“仁”?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礼
★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
会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礼节仪式。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克己复礼
为何要“克己复礼”?
☆周礼好:从周、梦周
最新克己复礼课件
★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
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 者,实为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