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学派的经世致用思想及其表达方式_刘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取了迂回曲折方式, 进行了别样表达: 以积极的姿态, 寻找出当时最可行 、 合“法 ” 的“考 据” 治学方式; 循着稽古 — 通经 — 明道 — 救世的治学路径, 探寻经典本义, 实现其 学 术“经 “源 ” 世” 的终极目的; 通过对“汉学 ” 旗 帜 的 高 扬 和 对“宗” 的 强 调, 迂回表达出他们对清 庭“非正统 ” 统治的不满和揶揄, 折射出意识形态上的抗争 。 [ 关键词] 乾嘉 考据学 经世致用 表达方式 [ 中图分类号] K092 [ A [ 10025332 ( 2012 ) 0100250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② 后 来 又 一 再 告 谕 天 下: “帝 王 敷 治, , “讲究服膺, 。 用资治 理 ” 文 教 是 先, 臣 子 致 君, 经术 人之道” ③ 。 至康熙时, “崇儒 ” 为本 。…… 今天下渐定, 朕将兴文教, 崇儒术, 以开太平 ” 之风更盛, 为拉拢更 ④。 但 儒 多的儒士精英, 大倡经学, 主张“治天下 以 人 心 风 俗 为 本, 欲 正 人 心, 厚 风 俗, 必崇尚经学”
25
乾嘉学派的经世致用思想及其表达方式
一
清朝在文化上的统治, 实行的是高 压 和 怀 柔 的 两 面 政 策, 文 字 狱 与“崇 儒 术 ” 双 管 齐 下。 身 为 外族, 入主中原, 必然受到视清人统 治 为“非 法 ” 的汉人军事上的武力抗衡和意识形态上的非武力 和文化落后困扰下的清朝统治者敏感异常, 汉儒们的言论经常被臆想为 抵制 。 处于政权“名不正 ” 别有用心 、 含沙射影的攻讦, 为了稳固统治, 控制舆论, 清政府大肆制造文字狱 。 历史上文字狱曾在 明朝盛极一时, 也是因有“名不正 ” 心 结 而 疑 神 疑 鬼, 只 是 明 朝 统 治 者 的“盗 贼 ” 出 身 较 之 清 代“异 族” 血统容易从人们记忆中淡化, 所 以 文 字 狱 持 续 时 间 较 短 。 但 清 朝 则 不 然, 从 康 熙 朝 开 始, 至雍 、 “南山案 ” , 乾隆朝一直是高潮迭起, 持续不断 。 著名案件, 如康熙时期庄廷钅 龙“明史案” 雍正朝 正、 “要案 ” 的吕留良案 。 乾隆朝文字狱“大案” 更多, 难计其数, 有些仅因一字一句即遭杀身灭族之祸 。 不仅文字狱大兴, 而且学术研究 领 域 和 范 围 也 被 严 格 限 定, 最有经世效用的史学领域成为研究禁 区 。 在这种文化高压的威摄之下, 学人要避嫌免祸, 必须对 研 究 领 域 作 出 调 整, 考据学成为学术主 ‘禁书 ’ 史狱屡起, 及‘违碍书 ’ 什九属史部, 学者 导 。 正如梁启超所言: “盖缘顺康雍乾间文网太密,
② 由于清初新旧朝代交替, ” 学, 凡天文 、 地理 、 兵农 、 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 不可一熟究 。 民族矛盾的
尖锐和意识形态控制的缺位, 暂时给了清初顾炎武等人对“经世致用 ” 旗帜高擎和对“江山险要, 士
③ 的机会, 马食货, 典制沿革 ” 的“极意研究 ” 所以, 清初的考据实学的经世致用的主旨和研究对象都
① 与其说清儒 ” 枯槁之士, 瀹灵疏性, 与夫世传旧法门名家, 数十年来莫不汇萃都下, 于是始称极盛 。
屈服了清文化专制的淫威, 不如说清儒深刻影响了清朝统治者, 关键就在于清儒们找到了时势与治 学的契合点 。
二
事实上, 清代考据学从它的产生到兴起一直都在积极应对现实, 只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 清考 : “士 当 求 实 据学由顾炎武发韧, 强调治 学 的“经 世 致 用 ” 性, 而“经 世 ” 的 必 由 之 路 就 是 求“实 学”
中国悠久文化借历史典籍薪火相传, 对历史典籍的整理和考证, 功劳最著者当数清乾嘉考据学 派, 在日益强调文化建设的今天, 进一步深入研究乾嘉学派 、 拓展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 不仅是历史 研究的要求, 也是现实文化建设的需要 。 对于清代乾嘉考据学 在 整 理 中 国 古 代 历 史 典 籍 方 面 的 成 就, 一直以来, 学界都是充分肯定 的 。 但 对 于 乾 嘉 学 派 的“经 世 致 用 ” 性, 多 数 学 者 持 否 定 态 度, 认 。 对清 为清代乾嘉学派专注于训诂旧 籍, 不 论 今 事, 博 稽 故 实, 脱 离 现 实, “经 世 学 都 成 为 空 谈 ” 概念, 也深 感 迷 惑, 进 行 过 种 种 解 说 。 对 此, 笔 者 考 察 后 发 现, 在杯弓 乾嘉考据学家提出的“汉学 ” 文字狱屡兴的清代, 清乾嘉考据学家们并没有像人们表面看到的那样 , 完全抛弃“经世致用 ” 蛇影 、 的治学诉求, 而是通过对稽古 、 通经 、 明道 、 救世的治学路径的积极探寻, 以及标谤“汉学 ” 的尊汉崇 汉的深刻寓意, 对清初顾炎武等人倡导的“经世致用 ” 进行了别样表达 。
① 。 咸有戒心 。 乾嘉以后, 上流人才精力于考古, 以现代事迹实为不足研究 ”
肉体消灭易, 精神消弥难 。 清人入关, 面对文明教 化 已 久 的 中 原, 必然要寻找一种作为思想统 马上 打 天 下 的 优 越 自 信 在 马 下 治 天 下 时 治基础的文化 。 由于清统治者在入关前所处的落后状况, 由于文化落后的客观现实而无法挥洒, 不得不入乡随俗, 迁就于底蕴深厚的儒家文化 。 在清政权建 , “崇儒重道” , “稽古右文 ” 。 清世祖勉励太学师生笃守“圣 立起始, 统治者即积极倡导“文教而治”
学的发展已历经千年, 中经几多变迁 。 清初的尊儒还仅属泛泛之论, 至康熙时则明确为宋明以后的 理学 。 康熙帝亲力亲为, 不遗余力地加 以 鼓 吹 倡 导, 赋 予 理 学 以“集 大 成 而 继 千 百 年 绝 传 之 学, 开 愚蒙而立万世一定之归 ” 之崇高荣誉 。 中国的儒学从汉武帝接受董仲 舒 的“罢 黜 百 家, 独尊儒术” 建 议 后, 作为官方统治思想即被确 “通经致用 ” 立了下来, 成为历代学儒们的治学追求, 但汉代和宋代有着明显的不同, 康有为的区分 , 、 《中 庸 》 有义理, 有经世 。 宋学本于《论语 》 而《小戴 》 之《大学》 及《孟 子 》 佐 之, 朱 是: “孔子之学, , 子为之嫡嗣 。 凡宋明以来之学, 皆其 所 统 。 宋 、 元、 明 及 国 朝《学 案 》 其 众 子 孙 也, 多 于 义 理 者 也。 、 《谷梁 》 , 汉学则本于《春秋 》 之《公羊》 而《小戴 》 之《王制 》 及《荀子 》 辅之, 而以董仲舒为《公羊 》 嫡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 梁启超 第 303 页 。
①
卷 68 , 顺治九年九月辛卯条, 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 ② 《清世祖实录 》 卷 91 , 顺治十二年三月壬子条 。 ③ 《清世祖实录 》 二十一年八月八日条, 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 ④ 《康熙起居注 》
⑤ ⑥
: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 长兴学记 》 , 康有为 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第 16 页 。 : 《清代学术概论 》 , 梁启超 东方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29 页 。
⑤ 也就是说, ” , 嗣, 刘向为《谷梁 》 嫡嗣 。 凡汉学皆其所统 。 近于经世者也 。 汉学“近于经世 ” 而宋学
“多于义理 ” , 实有“务实 ” 和“务 虚 ” 之 别 。 对 于 重“义 理 ” 的 理 学, 清 儒 是 极 度 鄙 视 的。 在 他 们 看 , 来, 汉代的儒学“正经 ” 已被后世尤其被这些宋儒们“窜乱 ” 必须拨乱反正, 因此, 他 们 高 擎“求 实 ”
⑥ , 大旗, 恢复本源。“凡古必真, 凡汉皆好 ” 通过“究六经奥旨, 与两汉 同 风 ” 来 达 到 正 本 清 源, 以正
, 视听的目的, 由此掀起了对宋明空疏理学的批判浪潮 。 就统治者来说, 无论是崇“儒 ” 还是倡“经 ” 皆是为笼络儒士之心, 稳固统治 。 由于清儒的不断反对和 辩 说, 清 统 治 者 也 不 得 不 顺 应 大 势, 做出 、 《二十一史 》 , 妥协, 乾隆时即进一步强调务实, 反对蹈虚 。 乾隆即位之年, 即颁各地学校《十三经》
“经世致用 ” 特别鲜明 。 然而, 随着清统治的稳固, 文化专制的日益加强, 的高调倡导已失去现实基 在目睹了湖州庄廷钅 龙 史狱之惨后, 也“不再谈旧事, 不见旧书, 退而自修经史之 础 。 既使是顾炎武, , “这分明是迫 于 当 时 统 治 者 大 兴 文 字 狱 的 惨 酷 情 况, 业” 不得不转变做学问的方向到考古方面
③ ① ②
[收稿日期] 2011 12 01 [作者简介] 刘玲,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文献学 。 ① : “销其脑力及其日力于故纸之丛, 。 ” ( 《论中国学术思想 变 迁 之 大 势 》 , 梁启超 敬以逭死而已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2006 年 版, : “朴者惟知诵习帖括 … . 全身畏害之不暇, 。 ” ( 《清儒得失论 》 , 《清 儒 得 失 论 — — — 第 97 页) 刘师培 而用世之念汩于无形 见 , : “埋首经史考 证 …… 罕 有 真 想 ‘经 世 致 用 ’ ” 刘师培论学杂稿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260 页) 朱维铮 之意。 ( 《中国近代学术名著 》 《汉学师承记 》 之 导言, 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13 页) ② ③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 梁启起 东方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18 页 。 《清代考据学研究 》 郭康松在他的著作 中对 此 有 概 说 ( 崇 文 书 局 2003 年 版, 第 3 页 ) 。 龚 自 珍 指 出“汉 学 ” 之 名 的“十 不 , “本朝自有学, 。 ” ( 《定庵文集补编 》 , 《与江子屏笺 》 , 认为 非汉学 卷3 四 部 丛 刊 本 ) 胡 适 在《清 代 学 者 的 治 学 方 法 》 中 安” “汉学 ” 《国故学讨论集 》 : “实 则 汉 学 、 也认为 名称不好( 见许啸天 第 2 集, 上海书店 1991 年版) 。 柳诒徵更是明 确 指 出 宋 ” ( 见许啸天 《国故学讨论集 新 序 》 , 《国 故 学 讨 论 集 》 皆不成为学术之名 。 引柳诒徵语 第 1 集) 张舜徽先生也认 学两名词, :“ ‘汉学 ’ ” 为 之名, 本甚不通, 始乾嘉诸经师宗尚古注, 精研许郑, 亦特以求 是 而 已, 初未尝树一汉学之帜以炫异于世也。 ( 《清人笔记条辨 》 , 《蒿庵随笔 》 卷 10 条, 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26
史学史研究
2012 年第 1 期
倡通经读史, 后来又命校刊《十三经注疏 》 颁布学馆 。 到乾隆三十八年( 1773 ) , 四库全书馆开, 又网 罗了大批汉族知识分子整理 、 考订古籍, 四库馆成为考据学家汇集的大本营, 至此, 也完成了从重理 崇儒的转变 。 学到重儒 、 、 “重理 ” 清代聪明的学儒们通过清政府的对“尊儒” 的倡导, 找到了“合法 ” 的治学路径和在意 , , 识形态上反抗的突破口: 由于清政府“尊儒 ” 考 据 儒 家 经 典 即 为“合 法 ” 可 以 堂 而 皇 之 为 之; 由 于 , 。这种 清政府“重理学 ” 而经 考 据 学 家 们 的 考 证 论 说, 证 明 理 学 已 非 儒 学 正 宗, 反 对 理 学“有 理 ” “合法” 、 “有理 ” 、 “稽古右文 ” 的学术研究就这样借清政府的“崇儒重道” 倡导之势, 通过稽古通经 、 对无根臆说的理学发难; 通过考证求实 、 正本清源, 使他们的经世情怀得以“正当 ” 抒发 。 正因为如 此, 清考据实学在文化高压下不仅没有沉沦, 而且得到了蓬勃发展, 至乾隆时达到极致, 所 谓“山 林
2012 年第 1 期 总 145 期
史学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究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No. 1 , 2012 Serial No. 145
乾嘉学派的经世致用思想及其表达方式
刘
( 徐州师范大学
玲
221116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 摘
要] 乾嘉时期学者对“经世致用 ” 的诉求依然强烈, 只是迫于当时的文化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