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经世致用思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经世致用”的特征
• 时代性 经世致用思想究其本质而言是与时俱进的,能够随着时代 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从思想史来看,经世致用思想的观念由来已久,早在周代 即已产生,并非儒家专有。但自西汉“独尊儒术”后,它 逐渐演变为儒家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具有积极入世价值 取向。后来王学末流高言性命,使之流入空疏清淡一途。 随着社会巨变,经顾炎武等人倡导,经世致用学风遂弥漫 于明末清初思想界。清代中后期士人回避时政,沉迷于考 据,经世意识淡化。嘉道以降,社会危机随西力东渐而爆 发,经世致用思想重新活跃起来,成为晚清学术运动之主 流。鸦片战争后出现了讲求经世实学,追求广文博览的风 气,洋务派、戊戌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学理重构与 政治追求,赋予传统经世思想以近代色彩。“在十八世纪 以后,‘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龚自珍、魏源等地主阶级 改革派思想的形成,影响了一袋士风,促进了向西方学习 ,更新了社会观念”。
“经世致用”的历史影响和局限性
• 积极影响
近代经世致用思想作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精神动力, 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这一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促进了近代社会的 转型。正如某学者所言“在国门尚未完全打开,西方近代 思想学说传入中国但并未被广大士子接受之前,近代经世 致用思想无疑是最先进的。正是在此指导下,中国近代化 的历时进程得以启动。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教 育等相继发展起来。张之洞‘究经世之用’,‘以实用为 归’,促进洋务运动进一步深化。康有为等人利用经世致 用思想促进政治改革”。经世致用思想成为国人投身于近 代化事业建设的思想武器。
• 局限性
经世致用思想只是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之中,并没有获得 当时政府的认可,也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认知。因此,经 世致用思想家们虽对近代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分析 ,但其结果并没有多大的效果。正如某学者言“经世致用 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人们在抵御列强欺凌和救 亡图存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真理,但它本身所固有的功 利性、短见性、浅薄性,决定了它最终不可能作为一种先 进的、行之有效的思想体系指导中国知识分子找到一条御 辱自强、救国救民之道。”
极力提倡改革弊政
经世思想家们在大肆切讥时政的同时,也履思变革之法, 竞相提出改革弊政方案。他们不满足于黑暗现状,提出刷 新吏治、惩治贪污、整饰军备等主张,他们对农田占有、 西北边防、科举官制等提出“改图更法”的主张。他们尤 其对弊端最为严重的漕运、盐政、河工和兵饷等改革特别 关注。在改革漕运方面,提出取消“盐引法”,实行“盐 票”法,打破世袭的盐商垄断,实行食盐自由运销,政府 抽税。对于治理黄河、防治水害方面,经世思想家们抨击 官僚们的贪赃和愚蠢,主张以治为主,以防为辅,加强治 理海口。兵饷问题实质是财政问题,经世思想家们提出“ 除弊”、“节用”、“塞患”、“开源”等措施,强调精 兵简政。
近代“经世致用”的内涵(晚清)
• 积极倡导学习西方 •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极力提倡改革弊政
积极倡导学习西方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进步人士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 最先觉醒。林则徐编纂《四洲志》,组织翻译西书西报, 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鸦片战争的刺激 下,发愤编纂《海国图志》,对西方强盛和中国衰弱的原 因做了较多的探索;徐继畲著写《瀛环志略》,向国人介 绍了更为确切的域外世界知识,并客观叙述了英、法、美 等国的民主政治。
• 自发自觉性
自发性是指这一思想是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自然传承;自 觉性则是指这一思想在近代面对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而做 出的有益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有论者总结“清代初期,以顾炎武为代表,鉴于明亡的历
史教训,主张经世致用,讲求天下郡国立病,崇尚务实, 反对空谈,成为一时的风尚。但到乾隆、嘉庆年间,清朝 统治已趋于稳定,加之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开始转向钻 故纸堆,注重考据训诂,作纯学术性研究,不再关心国家 政事,学术上虽取得一定成就,却使学风变得脱离实际, 繁琐无用。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因内忧外患接连不断, 国家贫困衰弱,学者又畅言经世致用以图富强,开始把学 术研究同解决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学以致用”。经世致用 本身具有“入世”精神,这种自觉性体现为积极学习西方 ,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还有一些较大影响的著作:李兆洛的 《西洋奇器述》、陈逢衡的《英吉利 纪略》、王蕴香的《域外丛书》、郑 祖光的《舟车所至》、梁廷楠的《海 国四说》等等这些著作对世界地理、 历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都作了研 究和介绍。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政治上,强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黄宗羲揭露了历 来封建君主的自私,指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唐甄则从人 本学的角度批判了封建的造神说,揭露了对封建君主的偶 像崇拜,认为君主也是普通人,无异于常人;顾炎武、王 夫之都不同程度地表示了对君主专制的不满。
近代经世致用思潮
——开启政治现代化的大门
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国家性质的变化: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国家 主要矛盾的变化: 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
目的:
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的内忧外患,中国近代时期的有志 之士兴起了经世致用的思潮,其目的是为了挽救中华民族 。
总结:
经世致用思想中包含着继承与创新,近代先进的国人逐渐 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林则徐的“睁眼看世界”为 开端,经过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救亡图存、富国强兵到资产 阶级的改良等一系列的救国运动,都是将传统的经世致用 思想和当时的具体历史情况相结合为其指导思想。但是由 于经世致用思想的局限性,最终没有成功地找到一条有效 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拯救之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经世”就是治世的意思,真正把经世思想注入实 践的孔子,孔子之后历代儒家大师根据不同的时 代内容对其作了新的诠释。鸦片战争后,面对西 方列强的入侵和深刻的社会危机,一批有识之士 再一次掀起经世致用的思潮。1826年,以《皇朝 经世文编》的出版为标志,经世致用的思想在清 朝晚期被国人重新重视起来,促使着人们根据客 观国情和世情,向西方学习,这是贯穿于中国近 代化韧期的重要精神动力。
在经济上,激烈地反对土地兼并,黄宗羲设 想的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案是恢复“井田制 ”,其最终的实质是均田;颜元和黄宗羲 一样也主张“复井田”,也着眼于均田; 值得注意的是,王源提出了近似“耕者有 其田”思想和主张。
在文化上,严厉批判科举八股。顾炎
武几乎将一切社会弊病、一切社会恶 习都归结为生员制度;经世思想家们 对八股制深恶痛绝,他们批判科举八 股并不是说他们轻视教育,而是认为 教育为人才之本,足可以看出他们对 教育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