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病例讨论
《生儿黄疸病例讨论》课件
黄疸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新生儿溶血、先天性胆道闭锁、 肝炎综合征、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等。
病理生理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胆红素 代谢能力较弱;同时,新生儿肠 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影响胆红 素的排泄。
黄疸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皮肤、巩膜黄染,严重时可累及全身组织;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嗜睡、尖叫等 症状。
诊断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通过观察和比较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反应,评估现 有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利用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新生 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探索 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流行病学调查
遗传学研究
通过大规模的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新生 儿黄疸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评估其社会经 济负担和预防策略效果。
研究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因素和基因变异情 况,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研究成果与展望
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成果 ,提高了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应用,未来有望发现更多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新知识和治 疗新方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发病率。
生儿黄疸病例讨论
目录
• 黄疸概述 • 生儿黄疸病例分析 • 生儿黄疸预防与控制 • 黄疸治疗新技术与新进展 • 黄疸研究展望
01
黄疸概述
血液 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肤、巩 膜等组织黄染的症状。
分类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 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一周内自 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 续时间长,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观察皮肤黄染程度,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 学检查。
《生儿黄疸病例讨论》课件
目录
• 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 • 病例介绍 • 病例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黄疸概述
黄疸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巩膜和黏膜发黄的症状。黄疸可根据病因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
详细描述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引起皮肤、巩膜和黏膜发黄。根据病因,黄疸可分 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一周左右消退,而病理性黄疸持续时 间长,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黄疸的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黄疸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巩膜和黏膜发黄,可伴有 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体征主要包括皮肤黄染、 肝肿大、大便颜色改变等。
详细描述
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巩膜和黏膜发黄,有时可伴 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体征方面,皮肤黄染是 最明显的表现,根据黄疸程度可分为浅黄至深黄色。 肝脏肿大可能出现在肝炎性黄疸中,大便颜色改变也 是黄疸的重要体征之一,如变浅或变白。此外,不同 病因引起的黄疸可能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和体征,如溶 血性黄疸可能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
针对病理性黄疸,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停止母乳、蓝光 照射、药物治疗等。对于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需要进行换 血治疗。
预防
对于生理性黄疸,可以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多吃多排、 晒太阳等。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03
病例介绍
病例一: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总结词
由母子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引发黄疸。
诊断依据
根据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的黄疸症状,结合实验室 检查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且存在母子血型 不合的情况。
39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和治疗体会
39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和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39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发病原因,并给予蓝光联合药物治疗。
结果:经分析,392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150例由围生因素引起,112例由感染引起,59例由母乳性黄疸引起,39例由新生儿溶血病引起,20例由多因素引起,12例病因尚不明确。
对所有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后,痊愈354例。
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多且复杂,通过切实做好新生儿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237-02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临床分为两种类型,即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
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可以自行消退,不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
而病理性黄疸则是多因素引起的,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胆红素脑病,甚至使患儿脑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损伤,具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1]。
因此,通过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进行早期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本文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
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1.1 资料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排除具有先天性严重疾病的患儿。
分析其临床治疗,其中男205例,女187例,年龄最小5d,最大30d,平均年龄为(12.6±2.5)d,足月儿372例,早产儿20例。
1.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发生黄疸;在黄疸持续时间方面,足月儿超过14d,早产儿超过28d;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方面,足月儿超过221μmol/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多次反复;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
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
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脏或肠道功能不全
其他因素
发病原因与机制
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与危害
过高的胆红素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神经产生毒性,导致智力低下、神经受损等后遗症。
神经毒性
呼吸衰竭
肝损害
免疫功能受损
新生儿黄疸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过高的胆红素也可能会对新生儿的肝脏造成损害,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总结词
病例一:生理性黄疸的诊治
病例二:病理性黄疸的诊治
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总结词
病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这种类型的黄疸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如新生儿感染、溶血病、先天性代谢异常等。如果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可能的并发症。治疗方法可能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
分娩后预防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胎粪排出。同时,要避免感染、寒冷、饥饿等不良刺激,以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预防措施
04
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血清胆红素过高,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基底核及脑干神经核团损伤,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黄疸、反应差、喂养困难、嗜睡、抽搐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或遗留神经发育后遗症。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05
病例分析
VS
生理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症,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
详细描述
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中非常普遍,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并在2周内自行消退。这种类型的黄疸通常不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如果黄疸程度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需要进行干预,如光照疗法、药物治疗等。
新生儿黄疸病历范文
请问小儿黄疸是否能开病历本
生理性黄疸表现:宝宝出生后一切正常。
可是3-5天后,宝宝的脸却开始发黄,而且有越来越黄的趋势,这就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原因:胎儿在子宫内靠妈妈供给营养,生长发育代谢后产生的废物也由妈妈的脏器帮助排泄出来,胎儿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寿终正寝"后,产生的胆红素就是这样由妈妈的肝脏帮助转化排泄的。
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要经过肝脏转化一下,才能从体内排泄出去。
而这时新生儿的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是很弱的。
胆红素就不能从正常的渠道排泄到体外,多余的没有经过肝脏处理的间接胆红素蓄积在体内。
到了一定的程度,孩子就表现出黄疸。
应对:随着宝宝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新生儿黄疸会逐渐消退。
一般在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内,黄疸就会退尽。
所以父母不用惊慌,可以置之不理。
新生儿黄疸病例讨论幻灯片课件
1
例1 早期黄疸
第1胎足月儿,顺产无窒息,体重3200g, 生后母乳喂养。第2d出现黄疸,第3d加 重,测皮肤胆红素14mg/dl。患儿精神好 吸吮有力,大便黄,尿不黄。 查体:除黄疸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思考:1. 诊断及鉴别诊断 2. 需作哪些实验室检查 3. 怎样治疗 4. 何时转院
血常规: 正常:1~3d:Hb 184178 g/L,
HCT 0.58 0.56 多血:RBC破坏多,胆红素产量增加 贫血:<14.5 g/dl,溶血病? 本例:Hb 170 g/L,HCT 0.54 母子血型:母O型,子B型 母/子血送血站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
本例:ABO溶血病?
9
血型抗体
* 天然抗体 IgM
RBC 抗原:A型 B型 O型 AB型 血清抗体: 抗B 抗A 抗A、B (–) B型 + O型(抗A、B)→ 凝集(溶血)
给血者 受血者
本例:胎儿B 母(胎盘)O Ig免疫抗体 IgG
(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
母O型← 胎盘← 胎儿B型(RBC) IgG抗A抗B↗↘IgG抗B被血型物质中和
(菌、疫苗、胎儿) 致敏RBC 经多次刺激发生溶血
]
[
]
[
11
Coombs test 红细胞凝集反应示意图
1
+
→
凝
2
+
→
不凝
凝
↑
1 天然抗体(完全抗体) IgM 2 免疫抗体(不完全抗体)IgG
抗人球蛋白抗体 (完全)
12
ABO溶血病的诊断
直接Coombs 试验 阳性 子RBC + 抗人球蛋白血清 凝 间接Coombs 试验 阳性 母血清+ORhD RBC +抗人球蛋白血清 凝
新生儿黄疸病例讨论
辅助诊断:1 检测COHb(胆红素产量)
溶血病的COHb增高,与总胆增高成正比
COHb的检测
日龄d 总胆μmol/L mg/dL COHb%
溶血病75例 2.9 ±1.8 333.8 ±130.6 19.5 3.7 ± 0.8 对照 40例 2.7 ±2.0 130.6 ±72.2 7.6 2.4 ± 0.4
关
结论
1 卫生护理差者黄疸重,高胆发病率高 2 每日用酒精消毒脐部,不盖纱布,可
减少细菌的滋生(虽无炎症,但细菌 可产生极微量细菌内毒素和炎性细胞 因子,会促进胆红素对细胞的损害) 3 不用茵陈中药,避免增加游离胆红素 对细胞的损害
Hale Waihona Puke 敬请指正 谢谢!例 2 晚期黄疸
新生儿 第1胎,足月顺产无合并症,
体重3500g,生后母乳喂养,3d发黄,5d 轻度黄疸,测皮胆11mg/dL,5d出院。回 家后吃奶好,大便黄,每日3~4次。生后 2周黄疸略加重,第3周仍未退,无发热, 精神好,23d因黄疸就诊。
查体:发育营养好,轻~中度黄疸,测 皮胆16mg/dL,无其他阳性体征。
新生儿黄疸病例讨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儿童医院内科 吴明昌 教授 主任医师
例1 早期黄疸
第1胎足月儿,顺产无窒息,体重3200g, 生后母乳喂养。第2d出现黄疸,第3d加重, 测皮肤胆红素14mg/dl。患儿精神好吸吮 有力,大便黄,尿不黄。 查体:除黄疸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思考:1.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中华儿科杂志1984,22(4):222
影响直接Coombs T的因素
1.带抗体的RBC所占的% 密度高才能凝集
2.每个RBC上IgG>80~120个分子,直孔+ 3. IgG的类型
足月新生儿黄疸37例临床分析
足月新生儿黄疸3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黄疸37例,对所有病例的发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多有足月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37例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中,新生儿感染(43.2%)、母乳性黄疸(16.2%)、溶血出血因素(13.5%)位居前三位;所有黄疸新生儿经过早期干预治疗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临床治愈25例,占67.5%,好转9例,占24.3%,无效3例,占8.1%,总的有效率为91.9%,未出现胆红素脑病病例;平均住院天数7.2±1.6天,出院随访13例, 黄疸于8周内消退。
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感染、新生儿感染及母乳性黄疸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尽早给予蓝光治疗干预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18-02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积聚过多的胆红素导致皮肤或者其它组织黄染,当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时,可导致一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此种脑病为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阶段,可对新生儿脑神经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病情严重者可能发生死亡[1]。
因此,对于明确新生儿黄疸病因,及时诊断并早期给予干预治疗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黄疸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
出生体重2350~4320g,平均体重3425.6±425.2g;日龄0~24h的新生儿4例,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43.6±25.6μmol/L;日龄24~48h的新生儿6例,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95.6±23.6μmol/L;日龄48~72h的新生儿7例,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37.6±21.5μmol/L;日龄>72h的新生儿20例,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77.3±28.3μmol/L;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参照《实用新生儿学》[2]给予明确诊断。
新生儿黄疸大病历—6床doc
入院记录姓名:*** 家长姓名:***性别:男家庭住址:******出生地:甘肃民勤可靠程度:可靠籍贯:入院日期:2015-6-23-16:00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5-6-23-16:30主诉:皮肤黄染20余天,部流脓半天。
现病史: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史,无有毒有害物接触史,孕39+5周顺产,生于我院产科,分娩过程顺利,羊水II度污染,无脐带绕颈,胎盘无异常,无胎儿窘迫史,否认产伤史、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出生体重3500克,生后30分钟内开奶,母乳喂养,吃奶量正常。
于入院前20天(生后第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皮肤轻微黄染,4-7天皮肤黄染逐渐波及全身,10左右黄染渐退,无哭声高尖、嗜睡、呕吐、大便发白、腹泻等症状;第6天脐带结痂处有少量渗血,在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给予稀碘液涂擦,嘱家属每日做2次脐护,有异常及时复诊。
入院前半天患儿哭闹,黄疸加重,母亲发现患儿脐部流脓,急来就诊,以“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脐炎”收住。
患儿自出生以来意识清,精神反应可,食奶正常,体温正常,无嗜睡、惊厥、易激惹,大小便正常。
流行病史:无明确肝炎病人接触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过去史:母孕期体健,无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接触史。
开始喂奶时间:生后30分钟内,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排便时间:生后1小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已接种。
个人史:生于**妇幼保健院,第二胎,第二产,孕39+5周,自然分娩,无窒息史,出生体重3500克,1分钟阿氏评分9分,5分钟阿氏评10分。
家族史:父亲***,年龄26岁,常年在本县区打工,身体健康,血型不详。
母亲***,年龄27岁,务农,血型B型,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
母妊娠期体健,孕期无宠物接触史,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服药史,无吸烟、吸毒及冶游史。
母妊娠2次,同胞兄出生因先天发育畸形,放弃治疗。
新生儿黄疸大病历—6床doc[1]
入院记录姓名:*** 家长姓名:***性别:男家庭住址:******出生地:甘肃民勤可靠程度:可靠籍贯:入院日期:2015-6-23-16:00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5-6-23-16:30 主诉:皮肤黄染20余天,部流脓半天。
现病史: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史,无有毒有害物接触史,孕39+5周顺产,生于我院产科,分娩过程顺利,羊水II度污染,无脐带绕颈,胎盘无异常,无胎儿窘迫史,否认产伤史、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出生体重3500克,生后30分钟内开奶,母乳喂养,吃奶量正常。
于入院前20天(生后第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皮肤轻微黄染,4-7天皮肤黄染逐渐波及全身,10左右黄染渐退,无哭声高尖、嗜睡、呕吐、大便发白、腹泻等症状;第6天脐带结痂处有少量渗血,在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给予稀碘液涂擦,嘱家属每日做2次脐护,有异常及时复诊。
入院前半天患儿哭闹,黄疸加重,母亲发现患儿脐部流脓,急来就诊,以“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脐炎”收住。
患儿自出生以来意识清,精神反应可,食奶正常,体温正常,无嗜睡、惊厥、易激惹,大小便正常。
流行病史:无明确肝炎病人接触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过去史:母孕期体健,无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接触史。
开始喂奶时间:生后 30分钟内,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排便时间:生后1小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已接种。
个人史:生于**妇幼保健院,第二胎,第二产,孕39+5周,自然分娩,无窒息史,出生体重3500克,1分钟阿氏评分9分,5分钟阿氏评10分。
家族史:父亲***,年龄26岁,常年在本县区打工,身体健康,血型不详。
母亲***,年龄27岁,务农,血型B型,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
母妊娠期体健,孕期无宠物接触史,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服药史,无吸烟、吸毒及冶游史。
母妊娠2次,同胞兄出生因先天发育畸形,放弃治疗。
精彩病例讨论荟萃
第一期黄疸原因待查患儿,男,5天,因“身目黄染4天,嗜睡1天,抽搐2次”入院。
起病后无发热、气促、口吐泡沫。
G3P3,足月顺产,上有2姐,无类似病史,母血型:“O”型。
PE:T 37℃,R 40次/分,P120次/分,Wt 3kg 。
嗜睡,呼吸尚顺,双侧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皮肤中度黄染,面色苍黄,前囟2×2cm2,平,稍紧张,心肺无异常。
腹软,肝右肋下2.5cm,质中,脾左肋下未及。
脐干洁。
四肢肌张力下降,拥抱、握持反射未引出,吸吮反射存在。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30g/L,RBC 3.5×1012/L,WBC 15×109/L,PLT 150×109/L,Ret:0.015。
血型:A.肝功能:AST15u/L,ALT30u/L,总胆红素536umol/L,直胆10umol/L,间胆526umol/L。
根据以上资料:试写出本病可能的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红雪莲:一、诊断:新生儿溶血症(ABO血型不和)二、诊断依据:母血型:“O”型,患儿血型:“A”型,出生第二天出现身目黄染,嗜睡抽搐口吐泡沫(说明已有胆红素脑病)。
查体:双侧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皮肤中度黄染,面色苍黄。
肝大。
总胆红素536umol/L,直胆10umol/L,间胆526umol/L。
三、鉴别诊断:新生儿溶血症要和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败血症、蚕豆病和新生儿肝炎相鉴别。
1、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2-3天才出现黄疸,比较轻无不适表现,第4-6天黄疸最明显,一般10-14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
血清胆红素稍高。
2、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时间与新生儿黄疸相似,孩子一般情况好,肝功能正常。
3、新生儿败血症:除黄疸外,往往有寒战、高热、中毒症状明显,皮肤往往有瘀点瘀斑。
4、蚕豆病:家族中有蚕豆病史,通常于进食蚕豆后24~48小时内发病。
5、新生儿肝炎: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内才出现黄疸、大便颜色变浅、肝脏肿大质稍硬、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黄疸病例分析与讨论
黄疸病例分析与讨论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
黄疸的出现可以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包括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和血液疾病等。
本文将对黄疸病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病例分析病人信息- 性别:女性- 年龄:50岁- 主诉:皮肤发黄、尿液变深- 病史:无明显的肝脏疾病或胆道疾病病史体格检查- 皮肤:明显黄疸- 巩膜:黄染- 脾脏:无明显增大- 腹部:无压痛或包块检查结果- 血液检查:- 肝功能检查- 谷草转氨酶(ALT):轻度升高- 谷丙转氨酶(AST):轻度升高- 总胆红素:显著升高- 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血液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正常- 血小板计数:正常- 白细胞计数:正常- 凝血功能检查:正常- 腹部超声检查:肝、胆、胰无明显异常讨论根据病例分析,该病人出现了明显的黄疸症状,同时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
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病人可能患有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常见的病因包括肝内胆汁淤积、肝细胞性损伤、胆道梗阻等。
进一步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贫血引起的溶血性黄疸、药物性肝损伤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进一步的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因。
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对于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的黄疸,可以考虑使用胆汁酸类药物来促进胆汁排泄。
对于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结而言,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多样。
对于黄疸病例的分析与讨论,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新生儿黄疸案列讨论
案例分析题目:新生儿黄疸时间:2015年10月27日地点:新生儿监护室主持人:李玉英护士长参加人员:程蕾、原琳、王莎查房内容记录:(一) 主持人介绍查房目的:李如英护士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如不及时医疗干预将带来严重后果,通过这次查房提高专科护士的整体护理查房水平,今天我们结合临床现有病例进行“新生儿黄疸”案列分析,针对患儿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进一步巩固专科护士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特点、兰光治疗的护理、胆红素脑病的观察,从而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质量。
下面请雷蕾做案列介绍。
(二) 雷蕾做案例介绍1、病人的基本资料张敏之子,男,出生3天,因发现皮肤黄染2天,化验单提示总胆红素280.15mmol/l.,间接胆红素279.20mmol/L 入院。
入院情况:T:37.2℃,P:136次/分,R:52次/分,wt:2430g。
患儿口唇红润,四肢温暖,各项反射均可,全身皮肤重度黄染,手掌及手足见黄染,前囟张力不高,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存在,心率齐,吃奶好,无吐奶、呛奶,二便正常。
2、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增高,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2)婴儿喂养困难与患儿吸允能力差、摄入不足有关(3)知识缺乏(家长)与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有关。
3、护理目标(1)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配合处理。
(2)患病期间患儿能获得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3)家长能说出本病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焦虑减轻,恐惧消失。
4、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发展,遵医嘱采取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促使黄疸尽早消退,预防严重并发症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①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黄疸进展情况、经皮测定的胆红素值。
②观察神经系统症状,有反应差、嗜睡、厌食、尖叫,双眼凝视、肌张力改变甚至角弓反张、抽搐等临床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③观察胎便排出时间和次数,若胎便排出少或延迟,应警惕黄疸加重。
注意大便颜色。
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
案例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总结词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 间长,黄疸程度重,需要积极治 疗。
详细描述
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可能需要接受 光照治疗、药物治疗或换血治疗 等,同时需要密切监测黄疸的变 化和其他并发症的情况。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促进肠道蠕动,减少 胆红素的生成;同时要避免新生儿感染、寒冷刺 激等诱发因素。
家庭护理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 肤、巩膜黄疸程度及 神经系统的变化,如 发现黄疸持续不退或 加重,应及时就医。
保暖措施
保持新生儿体温在正 常范围内,避免过冷 过热对新生儿的刺激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案例三: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总结词
母乳性黄疸与母乳喂养密切相关,黄疸程度较轻,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详细描述
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需要密切观察黄疸的变化,如果黄疸 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可能需要暂停母乳喂养或接受其他治疗。
案例四: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总结词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免对宝宝造成 永久性损害。
治疗时机和方法
治疗时机是否及时、治疗方法是否得当,都会对预后产生 影响。如蓝光照射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减轻黄疸症状,而早期母乳喂养则有助于肠道菌群的建立 ,减少胆红素的生成和吸收。
原发病的严重程度
新生儿黄疸往往是一些原发病的伴随症状,如感染、溶血 、母乳性黄疸等。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对黄疸的预后也有一 定影响。
02
病理性黄疸
由于感染、溶血、肝胆疾病等多种原因导致胆红 素生成过多或排泄障碍,引起黄疸持续不退或加
婴儿黄疸292例病因分析
中国乡村医药婴儿黄疸292例病因分析郑丽霞婴儿黄疸是胆红素在体内堆积的结果,以血清中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导致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为特征,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引起婴儿黄疸的原因复杂多样,如母乳性黄疸、溶血、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病因不同,处理不同,影响与预后亦不相同。
现对我院足月出生的不同月龄段黄疸患儿病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婴儿292例,均足月,其中男152例,女140例;月龄1~3个月156例(53.4%),4~6个月96例(32.9%),大于6个月40例(13.7%)。
1.2主要病因1~3月龄主要病因为非感染性因素,占73.1%(114/156),其中又以母乳性黄疸为主;4~6月龄主要病因为非感染性因素,占50.0%(48/96);大于6月龄主要病因是感染性因素,占65.0%(26/40)。
所有病例未发现由乙肝病毒导致的黄疸。
见表1。
作者单位:324000 浙江衢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通信作者:郑丽霞,Email:zlx19821011@ 2 讨论国内大部分资料显示非感染性因素在黄疸中所占比例已超过感染性因素,这与国内生活水平高,卫生条件好,产前检查充分,肺炎、败血症等感染性因素逐渐降低有关。
而母乳喂养比例在明显上升,导致非感染性因素所致黄疸比例上升[1]。
巨细胞病毒肝炎是国内婴儿肝炎综合征的首要感染原。
穆静等[2]研究显示检测结果阳性率为79.3%左右。
本文结果显示,伴随着患病婴儿月龄的增长,感染性因素所占比例明显增大,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感染,且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黄疸比例随月龄增大而急剧增加,其中大于6月龄的黄疸患儿中,巨细胞病毒感染所占比例为60.0%,虽略低于上述研究,但占比仍然最高。
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母乳性黄疸所占比例则明显减少,但有少数患儿在出生3个月后仍有母乳性黄疸,所以在母乳喂养患儿中需注意黄疸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
皮肤胆红素: 皮肤胆红素:皮肤外测定 转换为血清胆红素
1. 诊断及鉴别诊断
生理性黄疸
生后 2~3d 出现 4~5d 达高峰 总胆红素峰值 12.9mg/dl (221μmol/L) 710d 消退 本例特点:总胆红素14mg/dl 本例特点:总胆红素14mg/dl 超过峰值
血型抗体
* 天然抗体 IgM RBC 抗原:A型 型 血清抗体: 抗B
给血者 受血者
B型 O型 型 AB型 型 型 抗A 抗A、B (–)
B型 + O型(抗A、B)→ 凝集(溶血) 型 型 、 ) 凝集(溶血) 本例:胎儿B 本例:胎儿 母(胎盘)O 胎盘)
IgM分子量大,不通过胎盘 分子量大, 分子量大
中和母血清中 子RBC 天然抗体 B后 对照 后 对照RBC 母血清+ 母血清+ORBC W+ + 2+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1+
(-)
母血清中免疫性抗 B 效价 1:16 母血清抗体筛选为 效价 子血清中游离抗体测定: 细胞(-) 细胞 + 细胞(-) 子血清中游离抗体测定:与A细胞(-) B细胞 W+ O细胞(-) 细胞 细胞 子RBC释放液 与A RBC 释放液 与B RBC 与O RBC 木瓜酶:破坏 表面的唾液酸, 靠拢, 木瓜酶:破坏RBC表面的唾液酸,降低表面电荷,使RBC靠拢, 表面的唾液酸 降低表面电荷, 靠拢 不完全抗体可发挥凝集作用
19.5 3.7 ± 0.8 7.6 2.4 ± 0.4 P<0.001 >3.2 % 异常
COHb与总胆增高成正比 与总胆增高成正比 高胆 mol/L mg/dL COHb%
24例 例 11例 例 10例 例 <257 337 513 15 20 30 3.5 ± 0.5 3.7± 0.5 有核黄疸风险 ± 5.0± 2.0 核黄疸7例: ± 核黄疸 例 5.8 ±1.7
标准质疑? 标准质疑?
本例特点:总胆 本例特点:总胆14mg/dl
影响生理性黄疸峰值的因素
种族: 种族:亚洲 印第安 非洲 墨西哥 高加索比欧美高 RBC分解→ 血红素→ 胆绿素→ 胆红素 分解→ 血红素→ 胆绿素→ 分解 ↙ CO→肺,Hb → 1mol CO=1mol 胆绿素 测定COHb量可证实胆红素产量增高 测定 量可证实胆红素产量增高
新生儿黄疸病例讨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儿童医院内科 吴明昌 教授 主任医师
例1
早期黄疸
胎足月儿, 第1胎足月儿,顺产无窒息,体重 胎足月儿 顺产无窒息,体重3200g, , 生后母乳喂养。 出现黄疸, 加重, 生后母乳喂养。第2d出现黄疸,第3d加重, 出现黄疸 加重 测皮肤胆红素14mg/dl。患儿精神好吸吮 测皮肤胆红素 。 有力,大便黄,尿不黄。 有力,大便黄,尿不黄。 查体:除黄疸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查体:除黄疸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思考: 思考:1. 2. 3.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需作哪些实验室检查 怎样治疗 何时转院
(子)
凝
直孔+:有致敏RBC,可确诊, 直孔+:有致敏RBC,可确诊,不一定有溶血 +:有致敏RBC 间孔+:有免疫抗体, 间孔+:有免疫抗体,不能确诊 +:有免疫抗体
化验结果
直接Coombs试验 w+ 直接 试验: 试验 间接Coombs试验:+ 间接 试验:+ 试验 母血型 O 子血型 B 反应物 盐水介质 木瓜酶 母血清+ 母血清+子RBC
COHb辅助诊断 辅助诊断ABO溶血病 辅助诊断 溶血病
直孔(-)者 增高, 直孔(-)者,COHb增高,可辅助诊断 (-) 增高
直孔+ 直孔 61例 例 黄疸出现时间 h 入院总胆mol/L 入院总胆 总胆峰值 Hb<145g/L (%) 网织RBC>0.05 (%) 网织 母免疫抗体≥1:64 (%) 母免疫抗体 COHb % 24.6±10.3 ± 336.0±14.4 ± 353.6±158.2 ± 13 36 44 3.7±0.9 ± 直孔- 直孔- 10例 例 29.6 ±16.0 316.0±156.3 ± 322.5±147.7 ± 10 20 50 3.6±0.6 ±
* 免疫抗体 IgG 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 (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
胎盘← 母O型← 胎盘← 胎儿B型(RBC) 型 型 ) IgG抗A抗B↗↘ 抗 ↗↘IgG抗B被血型物质中和 被血型物质中和
致敏RBC (菌、疫苗、胎儿) 疫苗、胎儿) 致敏 经多次刺激发生溶血
[
]
]
[
Coombs test
勤喂: 不喂水和糖水,黄疸减轻 勤喂:≥9次/d,不喂水和糖水 黄疸减轻 次 不喂水和糖水 促进肠蠕动和肠道排空, 促进肠蠕动和肠道排空,减少肠肝循环再吸收
本例?
2. 需作哪些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血常规: 正常: 正常:1~3d:Hb 184178 g/L, : , HCT 0.58 0.56 多血: 破坏多, 多血:RBC破坏多,胆红素产量增加 破坏多 贫血: 贫血:<14.5 g/dl,溶血病? ,溶血病? 本例: 本例:Hb 170 g/L,HCT 0.54 , 母子血型: 母子血型:母O型,子B型 型 型 子血送血站查: 母/子血送血站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 子血送血站查 抗人球蛋白试验( 本例: 溶血病? 本例:ABO溶血病? 溶血病
王慧欣等: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王慧欣等: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29~31
2
RBC表面抗体 表面抗体IgG的检测 表面抗体 的检测
抗体多少与直孔结果相关
RBC表面抗体 表面抗体IgG检测 检测ABO溶血病 例 溶血病50例 表面抗体 检测 溶血病 IgG(%) 直孔 例 + 38 12.6 ± 16.8 12 4.54 ± 2.54 - 30 1.59 ± 0.79 对照 IgG高限值: 1.59+2×0.79=1.59+1.58=3.17 高限值: 高限值 × = > 3.17者: 直孔 组 者 直孔+ 直孔- 直孔-组 82 % 92 %
影响直接Coombs T的因素 影响直接 的因素
1.带抗体的 带抗体的RBC所占的% 密度高才能凝集 所占的% 带抗体的 所占的 2.每个 每个RBC上IgG>80~120个分子,直孔+ 个分子, 每个 上 > 个分子 直孔+ 3. IgG的类型 的类型 IgG 3、IgG 1(量少):浓度低,可与 受 、 (量少) 浓度低,可与Fc受 体结合有强的溶血活性,但量少,直孔- 体结合有强的溶血活性,但量少,直孔- 或 w+ + IgG 2 (量大) :不与 受体结合不发生溶 量大) 不与Fc受体结合不发生溶 但可致直孔和间孔+ 血,但可致直孔和间孔+ IgG 4 (量少) :不发生溶血 量少) 不发生溶血
检测COHb(胆红素产量) 胆红素产量) 辅助诊断:1 检测
溶血病的COHb增高,与总胆增高成正比 增高, 溶血病的 增高
COHb的检测 的检测 日龄d 总胆mol/L
mg/dL C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
溶血病75例 溶血病 例 2.9 ±1.8 333.8 ±130.6 对照 40例 2.7 ±2.0 130.6 ±72.2 例 P<0.001
1 :8 1 :16 1 :32 1 :64 1 :128 1 :256 1 :512 1 :1024 1 :2048
溶血病发病率% 子ABO溶血病发病率% 溶血病发病率
5.4 27.8 41.7 57.5 87.2 92.3 98.4 96.6 100.0
中华儿科杂志1984,22(4): , ( ): ):222 中华儿科杂志
本例: 溶血病? 本例:ABO溶血病?临床无溶血 溶血病
母IgG抗体与子 抗体与子ABO溶血病发病的% 溶血病发病的% 抗体与子 溶血病发病的
年中2105例产妇有527例母子血型不合脐血证实) 2105例产妇有527例母子血型不合脐血证实 (1年中2105例产妇有527例母子血型不合脐血证实)
母IgG抗体效价 抗体效价
美/港/日/以:95%百分位 17.77 mg/dl 港日以 % 协和 876例:平均 11.9±3.14 mg/dl 例 ± 95%百分位 17.7 mg/dl (北京) % >12.9 mg/dl 占 34.4% %
地区: 平原, 地区:高原 > 平原,Hb↑ RBC破坏多 破坏多 遗传:意大利研究遗传与 遗传:意大利研究遗传与RBC膜稳定性有关 膜稳定性有关 喂养: 喂养:>12mg/dl:母乳 13% 人工 4% : % % >15mg/dl:母乳 2% 人工 0.3% % % 母乳喂养儿<7d 超过峰值的发生率: 母乳喂养儿<7d 超过峰值的发生率:(美) >12 mg/dL;>12.9mg/dL ; 1975年、1994年 33% 年 年 % 1985年、1991年 50~60% 年 年 ~ %
排除生理性黄疸的标准
引自 Avery GB(ED): ( )
Neonatology, 2nd. 1981, p486,Taeusch HW. Ballard RA. (ED): Avery’s Dis , ) of the Newborn 7thed, 1999, p1004
1.生后 生后24h内出现的黄疸 生后 内出现的黄疸……(肉眼)1d > 5 mg/dl (肉眼) 2.总胆每日上升 总胆每日上升 总胆每日上升>5mg/dl(85mol/L)….2d >10 mg/dl 3.峰值 足月儿 峰值:足月儿 峰值 足月儿>12.9 mg/dl(221mol/L).. >13 mg/dl 早产儿>15 mg/dl (257mol/L) 早产儿 4.直胆:>1.5 ~2mg/dl(26~34mol/L) 直胆: 直胆 5.黄疸持续:足月儿 1周以上 黄疸持续: 黄疸持续 周以上 早产儿 2周以上 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