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翻译讲义

合集下载

钱钟书翻译思想共34页文档

钱钟书翻译思想共34页文档
钱钟书翻译思想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4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

1979年出版《林纾的翻译》
02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
03
《七缀集》的完成
04
翻译作品
钱氏翻译理论及思想
钱钟书梳理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原则,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诗译诗的主张,并以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独步当代译坛。钱钟书在译学方面的论述,在中国译界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他所标举的“化境”说,更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钱钟书的翻译理论特别是“化境”说抽象、玄妙、可操作性不强,对其称引颇多,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阐发甚少。
01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
02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03
《猫》(讽刺小说)
04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05
《围城》(著名长篇小说)
06
《谈艺录》(1949年6月版)
07
《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版)
08
《管锥编》、《管锥编增订》
09
《也是集》《谈艺录》(中华书局9月版)
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
生平简介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
02
二、信美兼具的翻译效果
此前有人不止一次地标举信、达、雅,但钱钟书第一次辩证地阐述了三者间的关系,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达到了信息与美学并重的效果。钱钟书继承并发展了我国传统译论从文艺学和美学的角度揭示翻译的本质特征这一优点,提出“等类(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or approximate effect)”的标准,意即对等或效果基本一致的原则。

钱钟书经典美文翻译详解

钱钟书经典美文翻译详解

钱钟书先⽣的这篇散⽂说的是窗⼦,但是其⽤意绝不仅仅是说说窗⼦⽽已,⽽是要以窗⼦来⽐喻⽣活、⽐喻⼈⽣。

从语⾔上看,《窗》延续了⼀贯的钱派⼿法,⽤词平实、普通,没有长句,没有什么复杂结构,⾮常从容地叙述、说理,却⼜紧紧地扣住了主题。

这样的特点对翻译构成的难度不⾔⽽喻,翻译中应当时时充分考虑上述特点,尽量在译⽂中体现出来。

⼀逐句分析:窗Random Thoughts on the Window (题⽬中的这个窗字,包含的意思较为丰富,使⼈有多种联想,因此译成Random Thoughts on the Window.) ⼜是春天 It is spring again  中⽂是⽆主句,英⽂没有这样的句⼦结构,因此⽤It is……句型。

原⽂⾥“⼜”⽤在句⾸,但是英⽂如果也把again放在句⾸,这个词就太突出,分量太重了。

所以again⼀词在译⽂中放在句末和原⽂“⼜”放在句⾸分量相当。

窗⼦可以常开了 and the window can be left open as often as one would like ⽤定冠词the 加单数名词window来代表所有的窗⼦。

英语⾥表⽰“全部”可以有⼏种⽅法:1)复数名词,2)不定冠词a/an+名词,3)定冠词+名词。

这⾥就是⽤的第三种,更侧重其⼀致性。

“常开”不能译成can open often或can be opened often.因为原⽂是从⼈的⾓度说的,⼈们什么时候想开窗都⾏,所以⽤了one would like这样的说法。

春天从窗外进来 As spring comes in through the windows  这句把春天拟⼈化了,英⽂也⽤同样的结构就⾏。

窗外:out of the window.但是,如果把“从窗外进来”理解成⼀个过程,⽤through表⽰就⽐较好。

⼈在屋⼦⾥坐不住,就从门⾥出去 so people——unable to bear staying inside any longer——go outdoors 破折号之间的形容词短语说明⼈们在屋⾥坐不住的原因。

《钱钟书翻译思想》课件

《钱钟书翻译思想》课件

对现代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意义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对于现代翻译实践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翻 译的本质和目的,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水平。
应用
在现代翻译实践中,应该注重对原文的理解 和把握,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特色和风格,同 时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通过深入研 究和应用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可以推动现代
重视语境
钱钟书强调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译文应符合原 文的语境,避免歧义和误解。
修辞考究
钱钟书注重译文的修辞,力求使译文语言优 美、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03
钱钟书翻译思想的影响
对中国翻译界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为中国翻译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为后来 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翻译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VS
文化学派
现代翻译理论中的文化学派强调翻译中的 文化因素和语境,认为翻译应当考虑到文 化差异和语境意义。钱钟书则更注重译文 的文字表达和语言结构,认为这些是传达 原文思想和风格的基础。
与其他著名翻译家的比较
傅雷
傅雷强调译文的自然和流畅,认为译文应当像行云流水一般。而钱钟书则更注 重译文的准确性和忠实性,认为这些是传达原文思想和风格的前提。
文艺学派
传统文艺学派强调译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而钱钟书则更注重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认为译文应当尽量贴近原 文的表达方式。
与现代翻译理论的比较
功能学派
现代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学派强调译文的 功能和目的,认为翻译应当根据译文的 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钱钟书则认为翻 译应当尽量忠实于原文,反映原文的思 想钟书的翻译思想为中西翻译理论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契机,推动了全球翻译理论的共同 发展。

钱钟书翻译理论

钱钟书翻译理论
领域所起的作用,即诱导人认 识外国文学。 • 林纾的翻译起的是“媒”的作用
• 二、“讹”: • 讹主要指的是翻译作品中的“讹错”。 • 钱钟书先生认为正是讹错起到了抗腐作用。
• 三、“化”:
•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 一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 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 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才能说算得上人 于“化境”。
• 格言、谚语用语诙谐形象,对比新颖,并且悦耳、直接, 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趣味性。结构上的稳定性、语义上的 相对独立性与完整性,以及暗含的情态表达力是其共同特 点,翻译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如果过于拘泥于字面意 思的“信”,则难“达”深层意蕴,而恰恰后者才是其鲜 活生命力所自。钱钟书在翻译时,以绵里藏针的机智微妙, 以尺幅万里的浓缩,尽传格言、谚语和成语之妙;有时甚 至直接套用中国固有的表达方式,看似信手拈来,却准确 传神: 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 will catch either. 脚踏两只船。 After rain comes sunshine. 苦尽甘来。 A good conscience is a soft pillow. 白天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
• The man must be designing and cunning, wily and deceitful, a thief and a robber, overreaching the enemy at every point. 必多谋善诈,兼黠贼与剧盗之能。 Even as I bear sorrow in my heart, but my belly ever bids me eat and drink, and brings forgetfulness of all that I have suffered. 吾虽忧伤,然思晚食。吾心悲戚,而吾腹命吾饮食, 亦可稍忘苦痛 All women are the same when the lights are out. 灭烛无见,何别媸妍 以上第一句是苏格拉底弟子撰野史,记皇子问克敌之 道,他的父亲教诲他的话,言者的慧黠跃然纸上;第二句 是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话,虽心有悲伤但不废饮食,显 示出言者的洒脱;第三句是古希腊俗语,俚俗但又无伤大 雅。文言译文读来亲切不隔,相反,若硬用白话迻译,令 古人操今语,则有不伦不类之憾。

钱钟书翻译讲义

钱钟书翻译讲义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牛津大学就读,曾用笔名中书君,是著名的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

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钱钟书对翻译问题的研究虽然失之零散却十分严肃,而且是全方位的。

他早在1934年就明确使用过“翻译学”和“艺术化的翻译”钱钟书梳理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原则,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诗译诗的主张,并以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独步当代译坛。

钱钟书在译学方面的论述,在中国译界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他所标举的“化境”说,更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化境”作何理解?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写到:“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化境说”一出,在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化境”的真正内涵,在于无痕与存味。

无痕,既要有对原文的理解,又不拘泥于原文,即“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资质依然故我(《林纾的翻译》);存味,是将原作毫无穿凿的化在译文的语言框架内,仍保留原作的风味。

因难见巧,臻于化境《管锥编》中有一段翻译,以极简省的语言说明一位盲人与一位腿脚不利落的跛者相互扶助、取长补短、彼此协作的情况:One man was maimed in his legs, while another has lost his eyesight. The blind man, taking the lame man on his shoulders, kept a straight course by listening to the other’s orders. It was bitter, all-daring necessity which taught them how, by dividing their imperfections between them, to make a perfect whole.一跛一盲,此负彼相,因难见巧,何缺成全〔8:549〕。

钱钟书经典美文《窗》翻译详解

钱钟书经典美文《窗》翻译详解

钱钟书经典美文《窗》翻译详解钱钟书先生的这篇散文说的是窗子,但是其用意绝不仅仅是说说窗子而已,而是要以窗子来比喻生活、比喻人生。

从语言上看,《窗》延续了一贯的钱派手法,用词平实、普通,没有长句,没有什么复杂结构,非常从容地叙述、说理,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主题。

这样的特点对翻译构成的难度不言而喻,翻译中应当时时充分考虑上述特点,尽量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下面我们就以《窗》这篇散文的前两段为例,来谈谈汉译英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汉译英翻译:窗 Random Thoughts on the Window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

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

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

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

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It is spring again and the window can be left open as often as one would like. As spring comes in through the windows, so people——unable to bear staying inside any longer——go outdoors. The spring outside, however, is much too cheap, for the sun shines on everything, and so does not seem as bright as that which shoots into the darkness of the house. Outside the sun-slothed breeze blows everywhere, but it is not so lively as that which stirs the gloominess inside the house. Even the chirping of the birds sounds so thin and broken that the quietness of the house is neededto set it off. It seems that spring was always meant to be put behind a windowpane for show, just like a picture in a frame.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钱钟书翻译思想》课件

《钱钟书翻译思想》课件

变化
确性和语法的通顺性
3 考虑文化背景
翻译要注重文化背景 的考虑,保持原著的 文化色彩和风格
翻译实践
1
代表作品
钱钟书的翻译代表作:《红楼梦》、《时间的朋友》等
2
艺术价值和美感
钱钟书的翻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语言美感
3
影响他人
钱钟书的翻译深受读者喜爱,广泛传播并影响了后人的翻译实践
总结
重要指导意义
《钱钟书翻译思想》PPT课件
钱钟书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对中国翻译界的思想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简介
钱钟书的身份
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翻译思想的影响
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翻 Nhomakorabea思想1 根据原文风格调整 2 注重准确性和通
顺性
翻译要根据原文的风
格和特点进行调整和
翻译要注重词汇的准
钱钟书是中国翻译界的重要人物,他的翻译思 想对翻译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值得学习借鉴
钱钟书的翻译作品具有很高的品质和影响,是 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钱钟书先生的翻译思想于翻译理论专业知识讲座

钱钟书先生的翻译思想于翻译理论专业知识讲座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1)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
? 翻检钱钟书的翻译,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典雅的文言行 文。同一种语言也有雅、俗之分,正、奇之判,骈、 散之别,文、白之辨。刘勰指出:“斟酌乎质文之间, 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就是主张用发 展的观点看待文学的正奇、雅俗。钱钟书在《与张君 晓峰书》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言与白话之争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文言、白话两者各自具有不 可否定的存在价值,可以互相补充。用中国古代语言 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不是没有先例,晚清和民国初期也 曾一度盛行用骚赋体写作来虚饰模仿古典的高雅风格。 钱钟书借助典雅文言翻译西方作品,并将二者完美地 结合起来。
? Even as I bear sorrow in my heart, but my belly ever bids me eat and drink, and brings forgetfulness of all that I have suffered. 吾虽忧伤,然思晚食。吾心悲戚,而吾腹命吾饮食, 亦可稍忘苦痛
? 凭借传统的典雅文言,钱钟书将大批深负卓识的西学 理论要义翻译过来,与中国传统文论互相阐发。他的 做法得以直接深入到与西方当下对话的内核,证明西 方学界津津乐道的所谓“新锐创见”,用中国的文言 也完全可以明确清楚地表述。最重要的是,钱钟书从 实践层面对后现代学派解构一切的方法论进行了反拨。 他吸收、借鉴了解构主义的批判性,打破了原来结构 的封闭性和自足性;同时又有效地避免了解构主义建 构性缺失的不足,破中有立。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详解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详解

翻译作品
• • • • 1955年翻译德国海涅的《精印版<堂· 吉可德>引言》 1979年出版《林纾的翻译》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 《七缀集》的完成
青 衣
钱氏翻译理论及思想
• 钱钟书梳理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原则,第一次系 统论述了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诗译诗 的主张,并以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独步当代译坛。钱钟书 在译学方面的论述,在中国译界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他 所标举的“化境”说,更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长期以来, 不少人认为钱钟书的翻译理论特别是“化境”说抽象、玄 妙、可操作性不强,对其称引颇多,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阐 发甚少。
• 1966年,56岁, “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

• •


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经受了冲击。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 罗山县的“五七干校”。 1972年3月回京,开始写作《管锥编》。 1979年 六十九岁《管锥编》 1—4册由中华书 局相继出版 1991年 八十一岁。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 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 他谢绝拍摄。 1998年 八十八岁。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 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 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 青 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衣
主要文学作品
• • • • • • • • • •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猫》(讽刺小说) 《人· 兽· 鬼》(短篇小说集) 《围城》(著名长篇小说) 《谈艺录》(1949年6月版) 《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版) 《管锥编》、《管锥编增订》 《也是集》《谈艺录》(中华书局9月版) 青 《七缀集》

钱钟书翻译理论解析PPT课件

钱钟书翻译理论解析PPT课件

.
6
Enticement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Even three common cobblers can surpass Zhuge Liang.
• Many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 Collective wisdom is greater than a single wit.
----
.
1
Contents
• Qian’s Life • Famous Works • Translation Theory •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
2
Qian’s Life
◆Titles: Chinese Literary scholar ,writer, National First-class Professor
◆Education: 1929 : accepted into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1935 :headed for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Britain 1937:studied in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France ◆Langua. ge Genius : English, French, 3 German, Italian, Spanish, and Latin
.
9
修身
• Get a livelihood , and then practice virtue. 谋生
先谋生而后修身
.
10
• One two three four, / we don’t want the war! / Five six seven eight, / we don’t want the state!

钱钟书翻译经典翻译

钱钟书翻译经典翻译

1.If all the sky were parchment and all the sea were ink按“青天做纸张”之语,西方各国诗人皆有之,常以“碧海化墨水”为对。

P.19 2.New forms are simply canonization of inferior genres.百凡新体,只是向来卑不足道之体忽然列品入流。

P.353.behind its attributes须在未具性德以前,推其本质。

P.374.“Not of the letter, but of the spirit; for the letter killeth, but the spirit giveth life.”意在言外,得意忘言,不以词害意。

P.435.To hold, as’t were, the mirror up to nature.持镜照自然。

P.606.selective imitation取舍之工。

P.607.This is an art / Which does mend nature, change it rather, but/ That art itself is Nature (The Winter’s Tale, IV, iv. Polixenes)莎士比亚尝曰:“人艺足补天工,然而人艺即天工也。

”p.618.In shape the perfection of the berry, in light the radiance of the dewdrop. (Lord Tennyson; A Memoir, by his son, Vol. I, P.211)体完如樱桃,光灿若露珠。

P.1149.“A poem round and perfect as a star. ”(Alexander Smith: A Life Drama)“诗好比星圆。

”P.11410.“It used to be said of a famous cricketeer that he bowled or batted with his head. ”(S. Alexander: Beauty and Other Forms of Value, p.25)画以心而不以手。

钱钟书 翻译思想ppt课件

钱钟书      翻译思想ppt课件
6
惯用法障碍
• 惯用法障碍突出体现在格言、谚语与成语等惯用语的 翻译方面。格言、谚语和成语都是语言历时形成的产 物,经历了长期的约定俗成并见于典籍才流传、确定 下来。它们以简洁易记的形式揭示了人们的人生观、 世界观,反映出的不仅有独特的品质,而且具有跨越 时空的普适性;同时它们又言简意丰,是语言惯例规 范体现得最充分的例证,背后往往有一个故事表明其 来龙去脉,并与特定的社会语境紧密相联,最能代表 一种语言的风格和意蕴。格言、谚语用语诙谐形象, 对比新颖,并且悦耳、直接,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趣 味性。结构上的稳定性、语义上的相对独立性与完整 性,以及暗含的情态表达力是其共同特点,翻译起来 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如果过于拘泥于字面意思的 “信”,则难“达”深层意蕴,而恰恰后者才是其鲜 活生命力所自。钱钟书在翻译时,以绵里藏针的机智 微妙,以尺幅万里的浓缩,尽传格言、谚语和成语之 妙;有时甚至直接套用中国固有的表达方式,看似信 手拈来,却准确传神。
文 识风 以 达 者格 尽 而 犹以 信 不 多出 ,
信 ;, 而
பைடு நூலகம்
者 信斯 雅
有之之非 2
钱钟书坚持席勒提倡的“内容尽化为形式”。 既注重诗的语言形式的具体性,认为语言皆 有声有义,同时也承认诗的思想感情方面存 在言外之意,并将二者纳入一个对立统一体。 如他将“One white-empurpled shower of mingled blossoms”译作“紫雨缤纷落白 花”,格律谐协,意境优美,处理精当。他 还将17世纪诗人亨利·沃恩(Henry Vaughan) 的一句诗“Then peep for babies, a new Puppet play,/ And riddle what their prattling Eyes would say.”译作:“诸女郎 美目呢喃,作谜语待人猜度”,并称许这两 句诗堪与洪亮吉“与我周旋,莫斗眉梢眼角 禅”相媲美。

钱钟书先生的翻译思想于翻译理论

钱钟书先生的翻译思想于翻译理论

1947 《围城》(著名长篇小说集)
1948 《谈艺录》(开明书店1949年6月版)
1978 《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明报月刊》7月)
1980 《诗可以怨》(《文学评论》1981年1期)
1981 《管锥编》、《管锥编增订》(角镜出版社3月版);《谈艺录》(补订本)
牛决不能自己吹自己,至少生理构造不允许它那样做。
——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和成 就
*人物简介 *翻译思想 *翻译成就
人物简介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出生 于江苏无锡县,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 槐聚,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牛津大学就读,曾 用笔名中书君,是著名的作家,文学研究家,翻 译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钱钟 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 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1)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
翻检钱钟书的翻译,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典雅的文言行文。 同一种语言也有雅、俗之分,正、奇之判,骈、散之别, 文、白之辨。刘勰指出:“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 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就是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文 学的正奇、雅俗。钱钟书在《与张君晓峰书》中对五四新 文化运动以来的文言与白话之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 文言、白话两者各自具有不可否定的存在价值,可以互相 补充。用中国古代语言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不是没有先例, 晚清和民国初期也曾一度盛行用骚赋体写作来虚饰模仿古 典的高雅风格。钱钟书借助典雅文言翻译西方作品,并将 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The man must be designing and cunning, wily and deceitful, a thief and a robber, overreaching the enemy at every point. 必多谋善诈,兼黠贼与剧盗之能

钱钟书翻译理论

钱钟书翻译理论

钱钟书的翻译理论一.钱钟书的生平简介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就喜好古经典籍,故而练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

他在文学上是一个全才,既是一位大学者,又是一位大作家。

他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

他对学术事业的态度,用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他的顶真严谨几乎到了苛刻严酷的程度。

他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一个风气开通、历史转型时期的特殊结晶。

他就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

1929年十九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他的国文、英文水平高到让同学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

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

还在大学期间建立了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观念,知识结构正式形成。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87.95分,为历届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分最高)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同船赴英。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

之后随妻子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

女儿钱瑗出生。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在翌日新华社播出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二.翻译思想钱钟书梳理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原则,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诗译诗的主张,并以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独步当代译坛。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台词版)PPT课件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台词版)PPT课件
4
• 钱钟书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别是在 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钱钟书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 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钱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 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 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 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 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千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探索之上,汲取与创

新后形成雏形。
12
• “信达雅” 翻译理论, 源于古代, 成于近代, 在翻译史上 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在不断的继承与出新中逐步走向成 熟,这个进程始终没有停顿过。
• 探讨“信达雅” 翻译理论的渊源, 演进与发展,目的就是 为了解历史,把握精髓,促进翻译理论实践工作的发展。
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 德语,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希 腊文、西班牙文等。
3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 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 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 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 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 以“钱学”;他被称为民国第一才 子;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 有一女钱瑗。
(1910.11.21-1998.12.19)
翻译思
1
一、生平简介 二、主要文学作品与翻译作品 三、翻译思想 四、总结
2
一、生平简介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 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 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 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 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 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PPT课件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PPT课件

作的黄金时期。
主要作品:散文集《写在
小学毕业后,人钱生锺边书上》,短篇小19说35集年,携新
先办后的在苏美州国桃圣坞《《公中围人会学城·兽主,》·,鬼诗》话, 长专篇集婚学小《夫英说谈人国杨,绛就留读
无锡辅仁中学艺就录读》。、论文《中国于诗牛与津大学艾
学校良好的英语环中境国画》等。克赛特学院
使其英语水平迅速提
二.主要翻译思想
《华严经疏》卷六:
““捨佛筏境登界岸有,二禪:家以为悟 境一“一 境,致化, ;诗,境如家等”如以 无说法为 差性的别化,来。境是源”,佛诗证禪
----清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
二,十方国土,是佛化 境。”
二.主要翻译思想

学 创
化境



神境

圣境
二.主要翻译思想
“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 圣境也;
一、走近钱锺书
1910年生于江苏 无锡书香门第家 庭。从小接受伯 父钱基成和父亲 钱基博的启蒙教 育,浸染于浓厚 的国学氛围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29年,考入 清华大学外国 语文学系。博 览中西新旧文 艺书籍,旁及 心理学,哲学 等领域,驰誉 全校。
之时193光7年轴,
携家人赴 法,入巴 黎大学研 究院研究 法国文学。
(Exeter
高。
College)。
1938年归国,历 任西南联大、国 立师范学院、震 旦女子文理学院、 上海暨南大学外 文系教授、中央 图书馆英文总纂 等职。
二.主要翻译思想
《说文解字》卷六《口》部第二十六字:“囮,译也。从‘ 口’,‘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 ‘譌’。”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 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的引“诱”,“譌 [é]”、“讹”、“化”和“囮[é]”是同一个字。“译”、 “诱”、“媒”、“讹”、“化”这些一脉通连、彼此呼应 的意义,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谓“虚涵数意”( polysemy, manifoldmeaning),把翻译能起的作用(“诱” )、难以避免的毛病(“讹”)、所向往的最高境界(“化 ”),仿佛一一透示出来了。(钱锺书,1997:26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
江苏人
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
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牛津大学就读,曾用笔名中书君,是著名的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

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钱钟书对翻译问题的研究虽然失之零散却十分严肃,而且是全方位的。

他早在1934年就明确使用过“翻译学”和“艺术化的翻译”钱钟书梳理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原则,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诗译诗的主张,并以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独步当代译坛。

钱钟书在译学方面的论述,在中国译界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他所标举的“化境”说,更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化境”作何理解?
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写到:“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化境说”一出,在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化境”的真正内涵,在于无痕与存味。

无痕,既要有对原文的理解,又不拘泥于原文,即“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资质依然故我(《林纾的翻译》);存味,是将原作毫无穿凿的化在译文的语言框架内,仍保留原作的风味。

因难见巧,臻于化境
《管锥编》中有一段翻译,以极简省的语言说明一位盲人与一位腿脚不利落的跛者相互扶助、取长补短、彼此协作的情况:
One man was maimed in his legs, while another has lost his eyesight. The blind man, taking the lame man on his shoulders, kept a straight course by listening to the other’s orders. It was bitter, all-daring necessity which taught them how, by dividing their imperfections between them, to make a perfect whole.一跛一盲,此负彼相,因难见巧,何缺成全〔8:549〕。

译文形式整齐,格律铿锵,琅琅上口,对原文意思的表达基本没有增减,与读原文获得的感受没有什么差异,可谓翻译得非常巧妙。

在另一场合,钱钟书又提及蹩、盲二人的两句经典对白,十分富有机趣。

两人都对自己的生理缺陷非常敏感,因而对话暗藏机锋:“盲问蹩:‘您行吗?’蹩答盲:‘您瞧呢!’”相信许多人读后会心一笑,称道盲、蹩二人的机敏,同时更折服于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殊不知,这是钱钟书译自18世纪德国文家的谑语。

该译例是钱钟书津津乐道并身体力行的翻译“化境”的一个具体体现。

Fie wrangling Queen—/Whom every thing becomes, to chide, to laugh, / To weep; whose every passion fully strives/ To make itself, in thee, fair and admired!
------------ ANTONY AND CLEOPATRA 此句写出了女王争吵时的动作,神态。

钱钟书将其译为:嗔骂、嬉笑、啼泣,各态咸宜,七情能生百媚。

该句翻译内容准确,易于理解,形式恰当,是钱钟书身体力行翻译“化境”的典范。

按照钱钟书的“化境”说,理想的翻译应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和原作者的意图;第二,易于理解,其实质是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力,确保译文自然、易懂;第三,形式恰当,既要紧密依托原文,又应充分考虑译入语规范,避免生搬硬造。

简单地说,即要求忠实地传达信息,完整地传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语言顺畅自然,读者反应类似。

翻检钱钟书的翻译,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典雅的文言行文。

同一种语言也有雅、俗之分,正、奇之判,骈、散之别,文、白之辨。

刘勰指出:“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就是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文学的正奇、雅俗。

钱钟书在《与张君晓峰书》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言与白话之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文言、白话两者各自具有不可否定的存在价值,可以互相补充。

用中国古代语言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不是没有先例,晚清和民国初期也曾一度盛行用骚赋体写作来虚饰模仿古典的高雅风格。

钱钟书借助典雅文言翻译西方作品,并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文言译文读来亲切不隔,相反,若硬用白话迻译,令古人操今语,则有不伦不类之憾。

以上第一句是苏格拉底弟子撰野史,记皇子问克敌之道,他的父亲教诲他的话,言者的慧黠跃然纸上;
第二句是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话,虽心有悲伤但不废饮食,显示出言者的洒脱;
第三句是古希腊俗语,俚俗但又无伤大雅。

凭借传统的典雅文言,钱钟书将大批深负卓识的西学理论要义翻译过来,与中国传统文论互相阐发。

他的做法得以直接深入到与西方当下对话的内核,证明西方学界津津乐道的所谓“新锐创见”,用中国的文言也完全可以明确清楚地表述。

最重要的是,钱钟书从实践层面对后现代学派解构一切的方法论进行了反拨。

他吸收、借鉴了解构主义的批判性,打破了原来结构的封闭性和自足性;同时又有效地避免了解构主义建构性缺失的不足,破中有立。

钱钟书指出:“译事之信,当包达、雅;达正以尽信,而雅非为饰达。

依义旨以传,而能如风格以出,斯之谓信。

……雅之非润色加藻,识者犹多;信之必得意忘言,则解人难索。

译文达而不信者有之,未有不达而能信者也。

”钱钟书继承并发展了我国传统译论从文艺学和美学的角度揭示翻译的本质特征这一优点,提出“等类(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or approximate effect)”的标准,意即对等或效果基本一致的原则。

钱钟书凭借惊人的语言才华,将看似不可能直译的地方创造出汉语中相等的表现来:诸如“唯唯诺诺汉”(yes-man)、“颔颐点头人”(nod-guy)、“无知即是福”(ignora nce is bliss.)等,准确贴切、生动传神。

以第一句为例,原文并没有区分两个King,倘若照字面直译,前面刚说完死,紧接着又高呼万寿无疆,令人费解;译文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先王与新王将两个King区别开来,是真正意义上的“信”。

钱钟书提倡以诗译诗,“以韵语译韵语”。

译诗历来被看作是困难的,正如钱钟书指出的,“诗者,艺之取资于文字者也。

文字有声,诗得之以侔色揣称者,为象为藻,以写心宣志者,为意为情。

及夫调有弦外之遗音,语有言表之余味,则神韵盎然出焉。

”因为诗作兼有音韵、形式、内容与意境之美,过度关注意义的传递,而忽略了形式,则译作仅仅变成或优美或晦涩的散文,不复成其为诗。

钱钟书高举“以诗译诗”的大旗,并在翻译实践中身体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