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师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师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古代散文,通过邹忌与齐王的对话,展现了邹忌聪明才智和齐王纳谏的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既有历史人物的生动描绘,又有治国理政的深刻见解。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古代文化,同时也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正确对待意见和建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深奥,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难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邹忌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意见和建议的态度,认识到纳谏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2.难点:对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的深入理解,以及邹忌的聪明才智的体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简介邹忌和齐王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讨邹忌的聪明才智和齐王纳谏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历史上的纳谏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纳谏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启发学生正确对待意见和建议。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课文的主题和重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PPT优秀教学说课复习课件说课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PPT优秀教学说课复习课件说课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 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 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作者刘向 (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 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 县(今属江苏)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话精彩,结构精 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给我们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 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 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荐自己。
第五节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作品简介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 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 极为深远。
新 课 导 入 整 体 感 知 深 入 探 究 课 堂 小 结 拓 展 延 伸 板 书 设 计 布布置置作作业业
整体感知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邹忌以自身生活小事设喻劝说 齐王应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 政依据的故事。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检查预习

昳丽
bàng jī
谤讥
kuī
窥镜
z
guān
朝服衣冠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古代散文,通过邹忌与齐王的故事,讲述了邹忌以巧妙的方式劝谏齐王接受忠言,从而使国家得以治理的故事。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领悟邹忌的智慧和勇气,并从中学习到如何听取和接纳他人的意见。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散文的特点和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产生困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邹忌的智慧和他劝谏齐王的方式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能够分析邹忌的智慧和勇气,理解他劝谏齐王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听取和接纳他人意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邹忌的智慧和勇气,学习他敢于直言的精神;引导学生懂得听取和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领悟邹忌的智慧和勇气,理解他劝谏齐王的方式。

2.教学难点:分析邹忌的智慧和勇气,理解他劝谏齐王的方式;引导学生懂得听取和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邹忌的背景和本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

3.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邹忌的智慧和他劝谏齐王的方式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古代辞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邹阳。

本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的经历讽劝齐王广开言路,纳谏听取忠言,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邹忌的聪明才智和爱国情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以及体会文章的表达技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辞赋的欣赏和理解还需加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邹忌的讽谏手法和文章的修辞技巧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邹忌的聪明才智和文章的美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邹忌的讽谏手法和文章的修辞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邹忌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接受批评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邹忌的讽谏手法和文章的修辞技巧。

2.教学难点:邹忌的讽谏手法和文章的修辞技巧的分析与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注释、相关资料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齐王和邹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思考问题。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手法和文章的修辞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展示交流: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文章通过邹忌与齐王的故事,展现了邹忌善于讽谏,齐王能够接受忠言,改正错误,从而使国家走向强盛的历程。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对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领悟文章主旨,培养良好品德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本文中的讽谏手法和齐王的纳谏精神较为深刻,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足,可能影响对文章的全面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朗读、翻译课文,了解邹忌讽谏齐王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习邹忌的讽谏手法和齐王的纳谏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勇于改正错误的品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邹忌的讽谏手法和齐王的纳谏精神。

2.教学难点:分析邹忌如何巧妙地讽谏齐王,以及齐王如何领悟并接受忠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运用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邹忌讽谏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邹忌和齐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翻译诗句,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手法和齐王的纳谏精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邹忌讽谏的过程,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5.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问,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困惑。

6.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旨,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纳谏的认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古代散文,通过邹忌与齐王之间的对话,展示了邹忌聪明才智和齐王的明智。

课文主要讲述了邹忌用巧妙的言辞讽劝齐王接纳忠言,从而使国家得到治理的故事。

这篇课文体现了古代文化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传达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邹忌的聪明才智和齐王的明智,并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使学生学会如何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邹忌的聪明才智和齐王的明智,使学生认识到忠言逆耳利于行,培养学生的谦逊和包容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邹忌的聪明才智和齐王的明智。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过程和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邹忌的聪明才智和齐王的明智。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过程和方法,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5.总结提升: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邹忌的聪明才智和齐王的明智,并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是先秦历史文献《战国策》艺术魅力的缩影,对它的教学,应承载起传承经典的重任。

这篇文章的艺术之美,让人掩卷惊叹:语言的形象美、结构的层次美、故事的理趣美、剪裁的精当美、人物的境界美都跃然纸上,尤其人物的境界美很给学生启发。

要力求让文本传达出的思想、智慧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指导,从而获得一些生存智慧,真正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做人的启迪。

这也应是我们语文教学特别重要的一个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疏通文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把握文章善于通过细节与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领悟对话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领会文中设喻说理的方法。

2.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说学情九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对文言文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和积累,而且该课文言文较浅易,加上考虑这时期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

因此,教师不必过于纠结在对字词句的分析把握上。

而是用问题串起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寻找答案,自我体会。

而教师应把类比推理这种理论知识联系实践来引导学生把握,学习运用邹忌的讽谏艺术,领悟其人格魅力等这类在基础内容之上的理论和情感。

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文章。

五、说教法学法1.朗读品味法。

课文中有很多人物之间的对话交流,而在交流中每个人的语言蕴含的感情色彩是很不一样的。

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品读,加上教师的引导,能够把枯燥的语言读出味道来,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以问促思法。

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答案,在学生回答不足或者有亮点的时候,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或者适当利用生成情况,问了再问,促进学生深究其原因,能够在更深层次上领悟文章。

比如,我说:对于邹忌的诚挚劝谏,齐王有没有动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2.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D)此同时
①虽欲言,什么可说的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
B.虽然有人想进言,也不敢去说 这就是所说的实战胜过在朝庭上争论
C.虽然有人想进言,也不敢去说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
D.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这就是所说的实战胜过在朝庭上争论
合作探究
文章结尾谈到齐威王纳谏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 胜于朝廷”是不是过于夸大了进谏的效果?该如何理解?
这样写强有力地说明了邹忌进谏之后的成果,更 加突出了文章中心。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邹 忌讽齐王纳谏”一事,文末关于邹忌进谏之后的成果 记叙,仅是为文需要,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 无考。
学习目标
1.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2.赏读《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人物栩栩如
生的写作特点。 3.辩证地认识文中除弊的效果。
合作探究
回顾上节课,请大家说说,本文记录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讲述的是邹忌用自己的例子和体会 劝说齐威王的事,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 、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了直言不易 的道理,然后邹忌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设喻,讽谏 齐王除弊纳谏,齐王接受了建议,收到了很好的 效果。
课堂小结
(1)一词多义:朝、上、若、美。 (2)古今异义:窥、讽、地方、刺、私、左右。 (3)词类活用:朝、服、美、私、面、闻。 (4)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 (5)翻译句子: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情景导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 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 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战国时的齐威 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邹忌这样一个忠诚的 臣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邹忌对齐威王 的讽谏,了解“讽谏”的艺术。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一、说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散文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 文字浅显, 故事具体, 人物形象突出, 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 语言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

邹忌作为齐国的谋臣、策士, 他的说话艺术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得以发挥,他进谏齐威王, 齐王欣然采纳他的意见, 齐国出现了大治。

不动一兵一卒, 不费一枪一炮, 就能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二、学情分析: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 第一节可是已对本课的字词句及文章内容进行了梳理, 同时在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对人物形象方法刻画有了一些把握。

但是八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大, 他们未深入接触社会, 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通过这课学习邹忌的说话艺术, 来培养他们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的能力。

为此根据这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1.把握分析人物形象, 体会人物品质。

2.学习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

3.引导学生学会委婉劝说别人的能力,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体会人物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a、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b、培养学生懂得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懂得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五、教学方法:现实生活中我们用各类语言形式与人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心声时, 要想自己的话让别人愿意听, 听起来顺耳、舒服, 其实并不容易。

对文言文的教学, 我们有时太过于纠缠字、词、句等文言语法、句法方面的内容, 而疏于文本本身所传达的思想、文学等艺术魅力。

感此, 以学生实际因才施教, 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

这节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1.多媒体教学法2、创设情景的教学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六、说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 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 今天我们就将去领会齐国谏臣邹忌的讽谏艺术。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十九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写了《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

这些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①掌据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能力目标①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方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②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

方法目标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名式现象。

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二、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是一篇古代政治散文。

这篇文章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所在的单元以“古代政治生活”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政治的特点和智慧。

这篇文章不仅是文言文阅读的经典篇目,也是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政治思想和文学艺术的重要素材。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于古代政治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理解还相对薄弱。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翻译,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邹忌委婉劝谏的艺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和胸怀。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理解邹忌讽谏的艺术和齐王纳谏的意义。

2、教学难点体会古代政治文化的内涵。

引导学生将邹忌的劝谏艺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提问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点拨法:对于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关。

2、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文本内容。

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归纳总结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名言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在古代,臣子向君王进谏,如何才能让君王欣然接受呢?从而引出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讲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经历劝说齐王纳谏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邹忌的智慧和胆识,以及齐王的明智和开明。

文章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勇于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意思。

但本文中的有些词语和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勇于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部分词语和句子结构的理解;文章寓意深远,引导学生正确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齐国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了解齐国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4.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课堂所学。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古代散文,主要讲述了邹忌用巧妙的言辞劝说齐王接受忠言的故事。

通过邹忌的劝说,齐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

这个故事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不断地改进自己。

这篇课文的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是古代散文中的佳作。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领悟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不少于260篇现代文和古文,掌握了阅读理解和语文基础知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由于这篇课文的语言比较古老,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理解邹忌的劝说技巧和齐王的改过自新的过程,领悟到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的重要性。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把握邹忌的劝说技巧和齐王的改过自新的过程。

2.能够领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认识到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的重要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1.理解邹忌的劝说技巧和齐王的改过自新的过程,领悟到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的重要性。

2.掌握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理解课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帮助学生理解邹忌的劝说技巧和齐王的改过自新的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领会到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4.引导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实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实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熟读并背诵《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邹忌讽齐王的寓意。

1.3学会邹忌的劝谏艺术,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PPT、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勇于表达的品质。

3.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邹忌讽齐王的寓意。

1.2学会邹忌的劝谏艺术。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难点字词。

2.2理解邹忌讽齐王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和作者。

1.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生字词,查找工具书解决。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讽齐王的寓意。

4.课堂讲解4.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字词进行讲解。

4.2教师分析邹忌讽齐王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

5.实践活动5.1学生模拟邹忌讽齐王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5.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运用邹忌的劝谏艺术,提出自己的观点。

6.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邹忌劝谏艺术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较为活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邹忌的劝谏艺术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是战国时间的齐国相邹忌由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与周公比美的事联想到齐王必大受蒙蔽,通过现身说法,设喻说理,达到使齐王认识到保持清醒头脑,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目的,最终促成齐国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成功。

本课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涉及诸多人物和事件却丝毫没有纷杂之感,不论是课文内容还是表达艺术,都是一篇很有教育价值的文本。

说学情1,之前,学生已学过不少的文言文,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相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初步读懂课文。

2,学生对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缺乏比较和梳理,对作品的内涵难以体会到,对欣赏文言作品的写作艺术角度和领会还有待训练。

说课标1,在阅读目标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不能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本课是精读课文,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和课表的把握,我准备用2个课时,下面我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实现这些目标的教学法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体会邹忌讽喻说理的妙处,感悟劝说的艺术。

4,学习邹忌所体现的清醒认识自己的态度,善于思考以小见大的本领。

重点是,文言词语的积累,理解课文的内容,树立清醒认识自己的态度。

对此,我将教学中多安排时间,着重强化,确保目标落实。

难点是,1掌握文中一些文言词的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2,体会风喻说理的妙处不够明朗,虽能感觉到好,但容易把这种好简单地理解为委婉,甚至是拐弯抹角。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古代辞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刘向。

这篇文章通过邹忌与齐王的故事,运用比喻、讽刺等手法,批判了齐王的失策,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风气的关注。

文章语言优美,辞藻华丽,富有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讽刺手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代辞赋这种文体的特点,以及作者的讽刺手法,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辞赋的特点,感受作者的讽刺艺术,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作者、时代背景,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讽刺等手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关注国家和社会风气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讽刺手法的分析。

2.教学难点:古代辞赋的特点,课文中的难句翻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讽刺手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作者刘向及其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讽刺等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详细分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篇1)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利用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可贵品质;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疏通文意;2.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3.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4.文言字词的理解、积累。

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与注释,扫清认读障碍,粗通文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一、整体感知1.朗读全文(检查以下读音是否正确)昳间2.文意疏通A.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约8分钟后请三位同学代表小组分别将前三段译为现代汉语,不对的地方请其他同学指出、纠正)B.教师整体梳理文意,如同学对文中的字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请举手提问,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解决。

(梳理文意时强调以下字词)3.将全文再朗读一遍,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一讲本文的故事情节。

(两分钟准备)抽2—3名学生讲述,检查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

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板书4.指导学生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前提下,分句、分段朗读,直至基本成诵。

(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品味探究1.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明确:邹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较,在暮寝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

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国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进谏。

2.突出了邹忌什么性格特点?明确: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勤于政事。

3.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明确: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课件说课稿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课件说课稿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课件PPT说课稿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战国时期的背景。

2. 介绍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邹忌要讽齐王纳谏。

教学方法:1.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战国时期的背景。

2. 通过角色扮演介绍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3. 使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

第二章:故事梗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梗概。

2. 分析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对话。

教学方法: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

2. 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对话。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邹忌和齐王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邹忌和齐王的性格特点。

2. 探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动机和目的。

教学方法:1.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和批判邹忌和齐王的性格特点。

2. 使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动机和目的。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社会背景。

2. 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中的文化元素。

教学方法: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文化元素。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反思能力。

教学内容:2.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方法:2. 通过个人反思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参与课堂。

2. 提高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023年《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8篇)

2023年《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8篇)

2023年《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我参赛的课题是《邹忌讽齐王纳谏》。

首先我来说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__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根据课标精神及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理清故事情节,理解邹忌、齐王两个人物形象。

3、认识古代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道理以及故事在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文言文的教学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让学生读起来,诵起来;二是要落实重点字词、特殊句式的掌握。

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学生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的能力。

难点是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那么,我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呢?《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与探究。

所以,我将主要采用朗读法进行本课教学。

通过范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另外还将运用到圈点勾画法、讨论法、点拨法、谈话法、比较辨析法、情景激励法等方法来学习本课。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有六个步骤:一是运用古语导入新课。

然后设计了两个小问题,一是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二是说说《战国策》的“策”字的意思。

这样高屋建瓴地把学生引领到对课文的解读中来,也渗透了文学常识的教学。

第二步主要是讲成语故事,整体感知文意。

当然,首先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课前预习情况,给几个加点字注音。

然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文意,为讲述“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做准备。

在学生讲故事之前,我要讲一讲齐威王的另一个成语故事——一鸣惊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编排在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文教学的课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利用课文注释,小组内自行疏通文意,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
(2)帮助学生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3)培养爱思考的习惯,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见微知著。

3、情感目标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进而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的作用。

安排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朗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讲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达到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若干个问题在教学中适时抛出,以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3)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越及时越好。

所以我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设置了课堂练习以反馈教学效果。

2、说学法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课前预习,试着去解决老师出示的思考题。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通过表演和抢答的游戏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设计合理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用“三人成虎”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讲完后,我接着补充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魏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申这个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也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在春秋战国时期,君王择友谋士,像庞葱、魏征等,他们主要是为君王出谋划策,但君王是否听劝,得看劝术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

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季讽齐王纳谏》(板书课题看邹忌是如何劝说齐王,而齐王又是否听了他的建议。

(故事内容战国时代,各国相互功伐,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约,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常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战国策、魏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人来说街市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说“我不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县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
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还是没有召见重用他。


2、理解课题的意思。

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邹忌对齐王是进谏,而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建议就是纳谏。

3、了解邹忌与齐王的身份。

4、了解什么是《战国策》?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受情境范读(课件展示情境然后全班齐读
(要求学生在听录音的时候注意范读的语气、节奏,然后再读的时候尽
量读出韵味。


2、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讨论生字词的理解,小组内部能解决的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小组长负责纪录,再上黑板板书,然后全部同学一起来讨论解决。

(三)分析课文
1、[说]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A、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B、邹忌讽齐王的经过是怎样的?
C、邹忌讽齐王的结果如何?
(这是课前老师提供给学生预习的思考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课文,大家讨论问题的答案。

五分钟后各小组准备以抢答的方式来回答。

获得机会的小组先是一个同学用文中的文言语句来进行回答,另外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说明。

教师做好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较难懂的字句,并借助板书输理答案。

目的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2、[读] 分角色朗读。

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老师抛出问题妻和妾以及客在回答邹忌时的语气是否相同?接着要求学生在组内分别饰演四个角色进行对话朗读,体会个中人物的语气是否相同。

(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后会发觉妻和妾和客的语气各是不同的。


目的读出人物的语气与故事的特定情境
3 、[议] 讨论人物语气不同的原因。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媒体知识进行引导,让学生各抒己见。

小组内继续讨论。

目的(课外知识的延伸)让学生明白这是因为涉及到古代婚姻中的女子地位的问题。

妻是名媒正取的,娘家权势与丈夫相当,因此在家庭中颇有地位;
而妾是买来的或别人赠与的,娘家的地位一般比较低,也就影响了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般来说,小妾不但畏惧丈夫,还畏惧妻子。

4、[评]评说人物劝说的艺术和人物的性格。

引导的问题(1)邹忌的家事与国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邹忌是用
什么方法来讽喻齐王的?
(2)根据故事的内容请你说说邹忌与齐王的性格特点?
目的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味出邹忌劝说的艺术和了解人物的性格。

5、.[演]再现生活,培养劝说艺术。

教师设置情境小张和小黄是同桌,两人感情笃厚,而且成绩都是班上的佼佼者。

有一天,小黄发现小张在帮班上的一名差生做作业,小黄想当面劝阻同桌不要这样做,可是又怕说了小张不接受而影响大家的友谊。

现在请你帮小黄出出主意该怎么样才能让对方乐意接受意见,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教师要求小组内继续讨论自行分配角色,然后表演,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请表演较好的两组上台表演。

目的为了让学生知道委婉的劝说方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四)小结内容
通过课件引领学生进行小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五)练习巩固
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要求学生合上书本独立完成。

教师课件展示问题和答案帮助学生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