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的“依经辨骚”思想

合集下载

谈《辨骚篇》的“四同四异”

谈《辨骚篇》的“四同四异”

谈《辨骚篇》的“四同四异”《辨骚篇》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典型的辞赋,它具有充满诗意的华丽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悟,堪称中国文学的瑰宝。

而在《辨骚篇》中,人们可以看到“四同四异”的文学特点。

“四同”指的是梦境、幻境、心境、理境四种相同的存在。

梦境是指入睡后出现的幻象,幻境是指外物变幻的幻象,心境是指个人的心灵感受,理境则是指人的智慧境界。

这四种境界存在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由人的精神世界形成的一种个人体验。

这四种境界在《辨骚篇》中被广泛运用,如文章中所言:“为女忍辱,如归伏姜,而未能行;使鬼神泣涕,使人悲伤,而未能得。

”在梦境中,文章描写了女子忍受各种不幸,但她们的苦闷不会消失;在幻境中,文章描写了鬼神哭泣,但是哭泣,并不能改变什么;在心境中,文章描写了人们悲伤,但是悲伤的人也不能改变什么;在理境中,文章揭示了世间的痛苦和忧虑源于人对事物的执着。

这四种境界相同的特点,让人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领略到“虚无缥缈”一类的哲学思考。

而“四异”则指的是音律、文辞、意境、情调四种不同的表现。

音律在《辨骚篇》中表现为对于平仄韵律的严格把握,从而营造出优美的声韵效果;文辞则表现为词句的优美精妙,使文章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意境则表现为篇章所表达的深刻思想,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情调则表现为情感色彩的渲染,营造出文章中所表达的氛围和心境。

这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得《辨骚篇》在阅读中无论是在听觉、视觉、思维和感情上都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使得文学艺术宛若一首婉转优美的诗歌,引导着人的心灵由深到浅,由荒芜到富饶。

总的来说,《辨骚篇》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之作,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都非常高度的统一起来。

四同四异的特点,让这篇文学作品极富文学艺术魅力,不仅对于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更让我们在人生追求的路途中领略到一份美好的人生感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_文心雕龙_辨骚_篇要旨辨正

_文心雕龙_辨骚_篇要旨辨正

2007年11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v .,2007第24卷第4期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 (Phil 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ol .24No .4 收稿日期:2007-06-20 作者简介:凌川(1978-),男,山东临沂人,文学硕士,鲁东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

《文心雕龙・辨骚》篇要旨辨正凌 川(鲁东大学学报编辑部,山东烟台264025) 摘 要:《辨骚》篇认为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文学作品是宗经并将其具体化的杰出典范,体现了学习经典和发挥个人的才情以实现艺术独创性的完美结合。

因此刘勰使用“骚经”这一《文心雕龙》当中并不多见的称谓,给予屈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以高度评价,认为它“气往轹古,辞来切今”、“笼罩《雅》、《颂》”,继承并超越了经书。

同时屈原作品在汉魏六朝的流行以及后世文人不正确地学习、模仿《离骚》而导致的“流弊不还”恰恰成为推行宗经主张的最大障碍,反而累及到对屈原的文学地位的界定,“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亦经亦辞,非经非辞。

刘勰这一巧妙的安排一方面确立了经书的崇高地位,同时通过将屈骚纳入宗经评价体系的方法,也合理地解决了屈骚的身份认定问题,清除了推行宗经主张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关键词:《辨骚》;宗经;具体化 中图分类号:I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39(2007)04-0065-04 《文心雕龙》“体大思精”、“笼罩群言”,无论是就体系结构的完备性,还是理论思维的深邃性和创新性,都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看到,尽管对《文心雕龙》的研究不断深入,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篇目结构逐渐明晰起来,但时至今日研究者对《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和刘勰的写作思路、体例问题仍然各说其是、聚众纷讼,难以取得共识。

《辨骚》篇做为《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五篇当中的第五篇在学界引发的分歧和争论最为突出,尤为引人注目。

辨“骚”之“奇”——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新探

辨“骚”之“奇”——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新探

辨“骚”之“奇”——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新探李铁荣【摘要】“骚”是一种处于“诗”、“赋”之间的诗体.与“经”比较,“骚”体的整体特征表现为“奇丽”,“奇丽”的本质特性是变易适度性.以“经”为准,“经”、“纬”与“骚”三者之间互动着“正-伪-奇”辩证思维的内在态势.“骚”体的变易适度性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对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中国文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期刊名称】《闽江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4【总页数】7页(P70-76)【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骚”【作者】李铁荣【作者单位】闽江学院中文系,福建福州350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辨骚》篇是《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研究的重头戏之一。

有学者曾把围绕它的研究概括为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辨骚》篇的归属;二、‘四同四异’;三、刘勰对屈原作品浪漫主义特色的认识和评价;四、《辨骚》的宗旨。

”[1]迄今为止,这四个问题都得到相当程度的深入探讨。

但也必须承认,问题似乎还远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每一个问题都存在着相反的意见和看法,仁智各异,莫衷一是。

但在笔者看来,上述四个问题其实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因而某一问题的合理解决将会有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

笔者在此尝试从《辨骚》篇的归属问题出发,辨明《辨骚》篇的主旨所在,以及刘勰写作此篇的深层意图。

(一)体裁的“骚”有关《辨骚》篇的归属问题共有三种观点:“1.属上说:即属文之枢纽部分;2.属下说:即属文体论部分;3.兼属说:即既属文之枢纽,又属文体论。

”[2]在笔者看来,这三种观点归根结底就是要回答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骚”是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二是“骚”放置在“文之枢纽”的位置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要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白“骚”的具体含义。

在《辨骚》篇中,“骚”字共出现6次。

从本文的具体语境不难看出,“骚”字确切单指《离骚》一篇的只有“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219404808_《文心雕龙》再探:以《辨骚》篇之“四同四异”说为例

219404808_《文心雕龙》再探:以《辨骚》篇之“四同四异”说为例

《文心雕龙》再探:以《辨骚》篇之“四同四异”说为例韦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辨骚》作为《文心雕龙》“枢纽论”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热度与学术价值,其中围绕《辨骚》篇中“四同四异”说展开的讨论与阐释,更广受学界关注。

学界通常用“二分法”对“四同四异”进行褒、贬划分,但过度追求“同”与“异”的对立和差异,视角过于片面与割裂。

文章认为深入发掘刘勰行文“先破后立”的内在理路,厘清写作动机,或可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文章指出:刘勰提出“四同四异”旨在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驳论,以说明不可仅将“是否符合经意”作为评判文学的唯一标准;“四同四异”的提出进一步引发了刘勰对“另立标准”的思考,即在正确评价《骚》的基础上,提出了《辨骚》篇及《文心雕龙》的核心原则之一——“执正驭奇”。

关键词:《辨骚》;《文心雕龙》;“四同四异”;执正驭奇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22)04-0114-09《辨骚》篇作为《文心雕龙》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楚辞》研究及古代文学批评研究领域皆占有重要地位。

当前学界对《辨骚》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一是关注《辨骚》篇的性质,即对该篇隶属枢纽论或文体论的问题进行讨论;二是以刘勰(465—532)对《楚辞》特色的讨论和评价为研究重点;三是围绕《辨骚》篇中的“四同四异”问题展开辨析与阐释。

在“四同四异”的问题上,当前研究通常采用二分法来处理,即用区分褒、贬的方法对刘勰提出的“四同”与“四异”展开分析:学界对“四同”为褒义一说基本达成共识,而“四异”则分为相对的褒、贬二说。

笔者认为,过度追求二者的对立和区分,视角过于片面与割裂,不利于把握、厘清《辨骚》篇本旨以及其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内在理路,进而模糊了刘勰作《文心雕龙》的主旨和意图。

在“四同四异”问题的探讨上,较之于单纯地将其进行褒贬划分,笔者认为更应对刘勰行文的内在理路、论述逻辑和目的投以关注,这样不仅可以为《文心雕龙》的相关研究提供新角度,亦有助于还原《辨骚》篇及《文心雕龙》初旨。

文化之“辨”与美学之“变”:《文心雕龙·辨骚》两个透视

文化之“辨”与美学之“变”:《文心雕龙·辨骚》两个透视

文化之“辨”与美学之“变”:《文心雕龙辨骚》两个透视刘欣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文心雕龙·辨骚》可以折射出"辨"与"变"两个方面的问题,立足于"辨"可以看到多元文化立场的交织、角力和转化,立足于"变"可以看到楚辞代表的新变特征与新变的美学理论提升。

对于文化之"辨"与美学之"变"的关系阐释,二者在比较意义上是因果逻辑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而在历史演进上看,二者的相互交织和交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发展演化脉络。

【总页数】7页(P137-143)
【作者】刘欣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从《文心雕龙·辨骚》看刘勰的文化辨骚意识 [J], 唐辉
2.《文心雕龙·辨骚》"奇正转换"论——《文心雕龙·辨骚》"奇正华实"说补论 [J], 吴琪
3.关于刘勰的"变乎《骚》"——《文心雕龙·辨骚》"折衷"解义 [J], 罗剑波
4.辨“骚”之“奇”——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新探 [J], 李铁荣
5.辨与变——《文心雕龙·辨骚》篇主旨探微 [J], 李金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的几个问题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的几个问题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的几个问题文心雕龙辨骚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诗集之一,作者刘勰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文心雕龙辨骚》是刘勰在梁晋元年间(502-557)完成的诗集,共八十四篇。

诗歌的大致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事件、官场现实、教育思想、伦理道德和对长安时代生活的描写。

《文心雕龙辨骚》是以官渡为背景,刘勰以梁晋时期大梁政权的实际情况为主题,写诗讽刺和揭露政治现实及其下属文化空气,以宣传政治道德、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

这些诗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时代背景、政治、宗教信仰和历史变迁的重大问题,对文化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心雕龙辨骚》的文学特色及其丰富的内涵也受到世界各地的文学界的关注和赞赏,它被广泛认为是“文学古典”之一,是无价之宝,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深刻地表达了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主流文化情绪。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文心雕龙辨骚》是如何展现政治现实的?在《文心雕龙辨骚》中,刘勰用诗歌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形势的不满。

众所周知,梁晋时代的政治分裂,而最终,统一的政治目标无法实现,社会混乱不堪。

刘勰在诗中表达了他对政治不景气的不满,他批评了官僚制度的缺陷,他指出政治家们把自己利益凌驾于民众之上,并发出宣传政治道德、思想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呐喊。

第二,《文心雕龙辨骚》又如何反映社会矛盾?在《文心雕龙辨骚》中,刘勰反映了当时官宦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残酷压迫,批判了官僚制度下的贫富差距,指出其社会上的不公正和过分的制度控制。

刘勰以其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他描写了贫穷者的苦难生活,并谴责了强者的暴力行为。

第三,《文心雕龙辨骚》的文学特色是什么?《文心雕龙辨骚》具有讽刺性、激励性和抒情主义等文学特色。

刘勰用诗歌讽刺当时官吏政治现实,他用诗歌赞美革命者的革命精神,他用诗歌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形势的不满。

刘勰还结合了宗教信仰、文学传统和女性视角,反映出梁晋时代的文化思想和历史变迁。

文学欣赏与《文心雕龙》导读讲义(第7讲:辨骚篇)

文学欣赏与《文心雕龙》导读讲义(第7讲:辨骚篇)

文学欣赏与《文心雕龙》导读讲义(第7讲:辨骚篇)文学欣赏与《文心雕龙》导读讲义第七讲:《文心雕龙.辨骚》篇导读教学内容:《文心雕龙.辨骚》篇导读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文心雕龙.辨骚》篇的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进而理解和研究《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教学重点:《文心雕龙.辨骚》篇原文解读、文字诠释、篇章评析。

《文心雕龙.辨骚》篇导读《辨骚》是《文心雕龙》的第五篇。

从这篇起,到第二十五篇《书记》的二十一篇,是全书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主要是就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分别进行分析和评论。

本篇主要论“骚”,但不限于屈原的《离骚》,也评论了《楚辞》中的大部分作品。

所谓“辨”,就是对《楚辞》的不同评价,辨其是非;对《离骚》与其它经典,辨其异同;对《楚辞》中屈、宋作品成就,辨其高下。

【原文】(一)自《风》、《雅》寝声①,莫或抽绪②;奇文郁起③,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④,奋飞辞家之前⑤;岂去圣之未远⑥,而楚人之多才乎?昔汉武爱《骚》⑦,而淮南作《传》⑧,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⑨,《小雅》怨诽而不乱⑩,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⑾,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⑿,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⒀班固以为⒁:露才扬己,忿怼沉江⒂;羿、浇、二姚⒃,与《左氏》不合⒄;昆仑、悬圃⒅,非经义所载。

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⒆,虽非明哲,可谓妙才。

王逸以为⒇:诗人提耳21,屈原婉顺22。

《离骚》之文,依经立义;驷虬、乘翳23,则时乘六龙24;昆仑、流沙25,则《禹贡》敷土26;名儒辞赋27,莫不拟其仪表28;所谓“金相玉质29,百世无匹”者也30。

及汉宣嗟叹31,以为皆合经术32;扬雄讽味33,亦言体同《诗·雅》34。

四家举以方经35,而孟坚谓不合传36。

褒贬任声37,抑扬过实38,可谓鉴而弗精39,玩而未核者也40。

【注释】①《风》、《雅》寝(qǐn侵上)声:指从《诗经》出现(公元前6世纪)以后。

寝:止息。

②抽绪:指继续写作。

《文心雕龙·辨骚》“奇贞(正)”辨———兼谈童庆炳先生的“‘奇

《文心雕龙·辨骚》“奇贞(正)”辨———兼谈童庆炳先生的“‘奇

《文心雕龙·辨骚》“奇贞(正)”辨———兼谈童庆炳先生的“‘奇正华实’说”作者:魏伯河来源:《语文学刊》 2018年第6期[摘要]《文心雕龙·辨骚》中有“酌奇而不失其贞(正),玩华而不坠其实”一组对偶句,各家解读有歧异,或以为这是对后来作者效法楚辞时毋忘以“雅颂”即《诗经》为根本的忠告,或以为这是对楚辞艺术经验的总结。

这一差异绝非无关宏旨,而是关涉刘勰对楚辞的评价,乃至其宗经思想在全书中的贯彻。

童庆炳的《〈文心雕龙〉“奇正华实”说》,建基于对《辨骚》这一关键语句的误读之上,立论并不坚实,因而有予以辨析之必要。

而类似的解读歧异,多与骈文特殊的表达方式有关;这一现象启示我们,阅读《文心雕龙》,应该注意研究其骈文语言特点,首先突破其语言障壁。

[关键词]文心雕龙;奇正华实说;刘勰;童庆炳[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8)06-0001-07doi:10.3969/j. issn. 1672-8610.2018.06.001刘勰(约465-约520)《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是争议颇多的一个篇章。

其中有这样一个语段,各家理解颇不相同,但似乎尚未引起过正面交锋,更未引起应有的关注。

其文曰: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眄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

\[1\]25这段文字看上去解读难度并不大,在实际的解读中,多家并不一致,尤其对其中“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一组对偶句的解读,有明显歧异。

本文就不同的解读意见各举两例,并略加评析,进而揭示误读产生的原因,并对童庆炳先生(1936-2015)《〈文心雕龙〉“奇正华实”说》一文的立论依据提出不同看法。

一、两种相反的解读在《文心雕龙解析》一书中,周勋初先生(1929-)对这一段落作了会通的解读,他的意见是:楚辞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总的说来,则是提高了作家抒写情怀和刻划(画)事物形象的能力;楚辞的影响也是深而广的,但最明显的作用则在提高了赋家的写作技巧。

文心雕龙 辨骚

文心雕龙 辨骚

摘要:刘勰的《文心雕龙·辨骚》篇是对“骚”进行批评的一篇专著,除充分肯定屈原的价值和地位外,还阐释了自己对文学审美本质和创作规律发展的看法,提出“四同”、“四异”说,归正以往文人对楚辞有失公允的偏见,明确“骚体”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文之枢纽、“四同”、“四异”一、《文心雕龙·辨骚》篇概述及其“文之枢纽”的地位《文心雕龙·辨骚》是对屈原的《离骚》及其所代表的楚辞作品进行批评的一篇专著,文中作者认为以《诗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是做出辨析评判的标准,提出著名的“四同”、“四异”说,影响深远,我们后世学者需要思考的就是刘勰对于《离骚》到底是持一种怎样的态度,通过《辨骚》这一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文艺创作见解。

《文心雕龙》是南朝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理论体系的专著。

全书共10卷,50篇,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采道家,又结合当时的齐梁文学创作实践,阐述了语言文学发展的审美本质和创作规律。

《原道》、《徵圣》、《宗经》、《正纬》、《辨骚》这五篇是刘勰创作的核心,刘勰在《序志》篇中指出“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作者试图通过这五篇的阐述来确定文学创作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前三篇我们可以明确看出作者传达的信息,写诗作文应该合乎天地万物亘古不变的道义,应该向古代的先贤圣人学习,还应该尊崇儒家的经典著作,但对于后两篇是否应该被列入“文学总体论”之列,历来是争论不休,特别是《辨骚》篇,“骚”是一种文体,是战国时期楚辞的代表形式,因此这篇应该与后面的《明诗》篇一并归为“文体论”一类,刘勰却将其作为总领全书的篇章有何意义,学者们众说纷纭。

梁绳袆先生的《文学批评家刘彦和评传》中,把《文心雕龙》前四篇归为“文学本源论”,而将《辨骚》以下的二十一篇归为“文章流别论”,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中也是这样区分的。

《文心雕龙·辨骚》对屈辞传统经学化阐释的顺从与背叛

《文心雕龙·辨骚》对屈辞传统经学化阐释的顺从与背叛

《文心雕龙·辨骚》对屈辞传统经学化阐释的顺从与背叛作者:边培文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7年第03期摘要:汉儒拘囿于以经解辞,“经义”,尤其是君臣伦理成为衡量文本价值的权威尺度,而漠视浸染浓郁荆楚文化的屈辞独特的艺术价值。

刘勰一方面依照前人,“以经证辞”,在《辨骚》中形成“四同”、“四异”的二元对立结构,在“四同”论处留有对王逸骚辞评判的明显依循痕迹,并将脱胎于《诗经》之“风、雅”设置为行为之线索。

另一方面,其以南朝人的眼光与审美观品评屈辞,不仅对“四异”宽容,甚至肯定,还挖掘出文本所蕴含的美学特质。

这是对屈辞传统经学化阐释的超越与背叛。

关键词:《辨骚》经学化顺从背叛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3-68-72今人大多认为《辨骚》系刘勰《文心雕龙》中一篇专门品评《楚辞》的骈赋,因其文曰:“固知《楚辞》者,体慢于三代,而风雅于战国。

”1刘勰将源出于屈原《离骚》之“骚”与《楚辞》(收录屈辞及其他作家作品)建立了对等关系。

郭建勋先生说:“彦和‘骚’之概念,已包括了宋玉和汉人的拟作。

”2王逸《楚辞章句》,既包含屈辞,又涵盖宋玉、贾谊、淮南小山等人的骚体文学。

而笔者此文,乃专论《辨骚》中赏鉴屈原作品的理论话语,这是需要注意的。

其次,文本进入接受领域,分为两途:一为读者再创造,接受者揣摩原作语词修饰与主旨精神后摹情仿声,“班孟坚云:‘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

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娱游子弟……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3;一被批评家阐释并进行价值判断。

后者才是本文《辨骚》的比较对象。

一经,“织纵丝也”4,本义为织布机上的纵线。

战国中后期,其又可指称各家重要典籍。

《庄子·天下》云:“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

”5同书《天运篇》载:“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1当重视或专奉儒家经典为治国安邦、教化人心的工具时,“经学”应运而生。

文心雕龙中的文学批评知识点总结

文心雕龙中的文学批评知识点总结

文心雕龙中的文学批评知识点总结《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学批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这一创作原则。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当以道为根本,以圣人为师法,以经典为体制,参考纬书的文采,借鉴《离骚》的变化。

这一观点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和创作标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在文学风格方面,《文心雕龙》有着深入的探讨。

刘勰将风格分为多种类型,如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

他指出,不同的风格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作家应根据作品的主题、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风格。

而且,他强调风格的形成与作家的个性、气质以及时代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刘勰主张二者应当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他认为内容是作品的根本,形式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

如果只注重形式的华丽而忽视内容的充实,作品就会显得空洞无物;反之,如果只强调内容而忽略形式的优美,作品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这种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深刻理解,对于我们评价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文学批评的标准上,刘勰提出了“六观”法。

即一观位体,看作品的体裁与风格是否匹配;二观置辞,观察作品的文辞运用;三观通变,考察作品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四观奇正,分析作品在常规与新奇方面的处理;五观事义,审视作品所引用的事例和典故是否恰当;六观宫商,留意作品的音韵和谐与否。

这一全面而系统的批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多角度评价文学作品的框架。

再者,刘勰重视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

他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当能够真实地反映作者的情感,并且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情感的表达应当自然而真挚,不能虚假做作。

同时,情感的抒发也要适度,不能过于放纵或压抑。

关于文学的发展,《文心雕龙》有着清晰的脉络梳理。

以《辨骚》为例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价值和文学价值

以《辨骚》为例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价值和文学价值

以《辨骚》为例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价值和文学价值白文思【期刊名称】《今古文创》【年(卷),期】2022()9【摘要】纵观整个文学领域,各类文学创作占据了重要地位,例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等等,这些具体的文学创作,是人们进行文学领域相关学习的重要依凭,也是较为直接的材料,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在文学领域的学习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板块,便是文学理论。

其中,在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也存在着众多优秀的文学理论著作,甚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一批经典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例如曹丕的《典论》、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等等。

基于这样的文学现状,本文选取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研究其中关于文学创作部分的相关理论,能以点带面,基本理解《文心雕龙》对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论述的基本特征,从而有助于今后的古代文学相关作品的研究。

本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基本主旨。

其次是正文部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文心雕龙》在进行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论述时的基本特征,包括整部作品的大致框架、论述风格、语言艺术等;第二部分选取其中的具体章节《辨骚》篇为例论述《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价值和文学价值。

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本文主旨。

【总页数】3页(P19-21)【作者】白文思【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相关文献】1.《文心雕龙辨骚》"折衷"解义——以刘勰的"辨《骚》"为例2.略论刘勰的文学史撰述策略——以《文心雕龙》之《辨骚》《诠赋》为中心3.从《文心雕龙·辨骚》看六朝文学评论的两个特点4.《文心雕龙·辨骚》篇的文学“通变”观5.试析刘勰文学审美观——读《文心雕龙·辨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文心雕龙·辨骚》之辨

谈《文心雕龙·辨骚》之辨

谈《文心雕龙辨骚》之辨
宋琴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文心雕龙》从第一篇《原道》到第五篇《辨骚》都是讲"文之枢纽".刘勰"辨骚"之辨应有三方面的意思:其一,刘勰以班固对《骚》的非议是"褒、贬任声,
抑扬过实",故"辨"有辨别、辩解的意思.其二,"辨"又有"分"的意思,是分《骚》与《风》、《雅》等经典的异同.其三,辨即变,也就是《序志》里说的"变乎骚".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宋琴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文心雕龙·辨骚》"奇正转换"论——《文心雕龙·辨骚》"奇正华实"说补论 [J],
吴琪
2.折衷的骚辨——从《文心雕龙·辨骚》看刘勰"折衷"思想的表现 [J], 李伟霞
3.辨“骚”之“奇”——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新探 [J], 李铁荣
4.《文心雕龙·辨骚》“奇贞(正)”辨——兼谈童庆炳先生的“‘奇正华实’说” [J], 魏伯河;
5.《文心雕龙·辨骚》“奇贞(正)”辨——兼谈童庆炳先生的“‘奇正华实’说” [J], 魏伯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刘勰对屈原骚体的评价

论刘勰对屈原骚体的评价

《楚辞》是《文心雕龙》重点论述的对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楚辞》的篇目有《宗经》《辨骚》《明诗》《诠赋》等23篇之多,而《楚辞》诸篇,《离骚》居首。

《离骚》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

汉代是受到《离骚》深刻影响的第一个朝代,作为评论屈原和《离骚》的先驱,汉代文人观点不一。

汉代文人对《楚辞》的评论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离骚》对经书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其二,屈原其人。

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篇中立足于儒家思想,对刘安、王逸、班固、扬雄的屈、《骚》评论进行总结,在总结汉代文人对《离骚》的评论时,刘勰继承了部分学者的观点,同时立足于齐梁文坛,对汉代文人的《离骚》批评作了进一步完善。

一、《文心雕龙·辨骚》对汉代文人《离骚》批评的继承与完善在刘勰之前,刘安、王逸、班固、扬雄四位汉代文人对《离骚》进行评论,这四位文人主要从对经书的承袭与新变方面来评价《离骚》,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立足于儒家思想,对上述汉代文人的观点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1.《辨骚》对汉代文人评《离骚》与经书之继承关系的继承与完善汉代文人在评论《离骚》时,都提到了《离骚》对经书的继承。

刘安在评《离骚》时,强调《离骚》对《风》《雅》艺术特色的继承。

需要指出的是,刘安对《离骚》的评论不仅被司马迁《史记》所引用,还载于班固的《离骚序》中。

可见其《离骚》观对汉代文人影响之深。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离骚》有“恻隐古诗之义”,可见,班固也认识到了《离骚》对于诗经的继承与学习,然而,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篇中并未转引班固的这一观点。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班固本身对《离骚》的态度比较复杂,另一方面,《辨骚》篇所转引刘安、王逸等汉代文人对《离骚》的评论大都出自《楚辞章句》,可见刘勰在《辨骚》篇中梳理汉代文人的《离骚》观时受《楚辞章句》影响很大。

而班固在《离骚序》中认为《离骚》不合经传,班固《离骚序》对《离骚》的批评与王逸可谓针锋相对,在讨论《离骚》与经书的继承问题时,刘勰又接受了王逸的观点,因此刘勰在《辨骚》篇中主要针对班固在《离骚序》中对《离骚》的评论进行批评,并未转引其在《汉书·艺文志》中对《离骚》的评论。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的几个问题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的几个问题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的几个问题《文心雕龙辨骚》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受推崇的作品之一,深受学者、读者和文学史家的敬仰,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尽管如此,《文心雕龙辨骚》仍然充满了神秘,有着诸多有趣的问题需要解答。

首先,《文心雕龙辨骚》的作者是谁?虽然古代把传承诗歌的作者也叫做诗人,但对这部诗歌的推想作者仍然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朱熹,一种说法是司马光,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位不知名的诗人。

这一问题也一直备受讨论,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其次,《文心雕龙辨骚》所包含的意念是什么?这部诗歌包含着宋代文学的精髓,其篇幅短小精悍、文字繁密密集,语言精炼大气,人物形象,情节把握的恰到好处,深刻地展示了宋代文学的传统思想,特别是王安石、陆游、欧阳修等文学家的文学理念与治学思想。

再次,《文心雕龙辨骚》是否具有一定的宗教意味?尽管宋代文学界曾经有过一段时期,即宗教精神与文学思想的交融,但是对《文心雕龙辨骚》是否有宗教元素,仍然有不同的解释。

一部分学者认为,《文心雕龙辨骚》可能涵盖了禅宗学说,也可能包含了儒家的思想;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它可能没有宗教的成分,而是一种实用的思想。

最后,《文心雕龙辨骚》对宋代文学有何影响?它在宋代文学中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且引起了宋代文学的热潮,也印证了王安石的理论,提倡简约、拙至朴实的文学思想,增添了宋代文学史的新活力。

它也为当时的读者提供了一种直接、有效的文学思想,弥补了当时文学教育不足的缺陷,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心雕龙辨骚》是中国文学界享有盛誉的宝库,其中究竟涵盖着怎样的思想、意念与情绪,这些问题有待研究,但其博大精深的文学思想仍然不可或缺,它给宋代文学界带来了重要的文学影响,它的存在不仅为学界所研究、参照,也为读者所熟知和欣赏,深受历史上学识渊博的文学家与文化爱好者们的敬仰。

《文心雕龙》诗学范式转换的枢纽

《文心雕龙》诗学范式转换的枢纽

摘要反思《文心雕龙·辨骚》篇若干诗学命题的正反离合关系,重新厘定《辨骚》篇的诗学格局,其中暗含着寓言诗学与感物诗学两种诗学范式之辨。

前者导源于汉代以《毛诗》《郑笺》的“比兴美刺”说为核心的诗学话语系统,后者根植于汉末魏晋以降直至刘勰当世的蔚为大观的以“缘情感物”说为核心的诗学话语系统。

《辨骚》篇是《文心雕龙》中两种诗学范式转换的“枢纽”。

关键词辨骚;寓言诗学;感物诗学《辨骚》篇究竟要辨什么?是非文学作品与文学作品之辨?正与奇、本与末之辨?“守常”与“知变”之辨?还是“事义之文”与“抒情写境之文”之辨?抑或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辨?……诸家之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辨骚》篇的诗学内蕴,但是既往的研究都忽略了《辨骚》篇中一个重要的“暗辨”,即“寓言诗学”与“感物诗学”两种诗学范式之辨。

一《辨骚》篇的诗学命题与诗学范式学界对“辨骚”之“辨”的答案虽不一而足,但其文本依据都不出下面这五个诗学命题;本文主张的寓言诗学与感物诗学之辨,自然也须以这五个诗学命题为话语资源:[1](p46-47) 1.故其陈尧舜之耿介,……观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

2.至于托云龙,……摘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

3.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旨,亦自铸伟辞。

……《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

4.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

5.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

上述五个诗学命题并非各不相干,其间暗含着一个正——反——合的关系,即:命题1为正题;而反题则不仅包括学界公认的命题2,还应包括命题3和命题4;合题是命题5。

研究者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不仅与他倚重的某一单个命题有关,而且与他如何理解这五个命题间正反离合的格局关系甚大。

牟世金先生看重的是命题3。

他认为“四同”、“四异”只是“‘辨骚’的结果,但不是‘辨骚’的目的。

”《辨骚》篇的目的是“对楚辞作出正确的评论”。

谈《辨骚篇》的“ 四同四异”

谈《辨骚篇》的“ 四同四异”

文学LITERATURE《辨骚》在《文心雕龙》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刘勰将其放在了“文之枢纽”中,他在《序志》中说到:“盖文心之作,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正因为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很多学者都将研究重点放在这篇上,而同时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其中刘勰对于“四同四异”尤其是“四异”的态度到底是褒还是贬,各个学者都阐述了不同的观点。

那么如何判断刘勰对此的态度呢?我们也应该“将核其论,必征言焉”依据《文心雕龙》原文来判断刘勰的态度。

1 “四同四异”的提出及其评价标准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四同四异”是刘勰将《楚辞》与经典进行比较得出了四处与经典相同的地方,四处与经典不同的地方。

刘勰并不是直接提出“四同四异”的,在此之前,他列举了五位汉人对于《楚辞》的评价,这五位分别是淮南王、班固、王逸、汉宣帝、扬雄,刘勰将其评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评价是“举以方经”;一类是“不合传”。

虽然是不同的两种评价,但却又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这五位都是将《楚辞》与经书进行比较的。

我们知道刘勰的“四同四异”也是将《楚辞》与经书进行比较,所以说刘勰虽然批评了这五位“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矣”认为这五位评论者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但他还是继承了其方法,就是通过与经典对比从而对楚辞进行评价。

既然是与经典相比,那么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刘勰的“宗经”思想了。

《文心雕龙》中的“文之枢纽”共有五篇文章,其中《原道》《征圣》《宗经》这三篇,是刘勰正面提出“文原于道”和为文“征圣宗经”问题,是全书的理论基础。

在刘勰看来,《宗经》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实践性,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

刘勰在《宗经》中通过对经书思想、内容、文辞、事义、体制等方面的考察,总结出了经书的六个优点,从而成为了全书批评的标准,即“六义”。

《宗经》说到“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者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真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文心雕龙·辨骚》归属再议

《文心雕龙·辨骚》归属再议

《文心雕龙·辨骚》归属再议一、前人研究观点综述《辨骚》篇属性之争在《辨骚》篇论战之中发生最早亦最激烈。

根据牟世金先生所言,早在1927年就出现两种对立的看法,如刘师培以《明诗》至《谐隐》的十篇为“有韵之文”,而梁绳伟则以《辨骚》至《书记》21篇为“文章流别论”;范文澜更早在1923年就以“诗之旁出者为骚”而将《辨骚》列为文体之一,到1936年又明确列《辨骚》篇为“文类之首”。

两种不同的理解是长期存在的,说明该问题性质的复杂性和难解性。

总的来说,论争的各方主要分为三大阵营,包括文体论、总论和“兼有”说阵营。

文体论阵营认为《辨骚》篇为文体论,主要学者以范文澜为代表,其他包括黄侃、朱东润、黄海章等人;总论阵营人数最多也最占优势,认为《辨骚》篇属于总论,主要学者有刘永济、王运熙、段熙仲、周振甫等。

王运熙的“酌取”说认为《辨骚》实际上是酌骚。

刘勰认为,在不违背《五经》雅正文风的前提下应尽量酌取《楚辞》的奇辞丽采,做到奇正相参,华实并茂。

这不但是刘勰对文学创作提出的一个总原则或总要求,也是他评价历代作家作品的一个总标准。

他把《辨骚》列入“文之枢纽”,而不是归于《明诗》《论赋》一类,正是由于通过《辨骚》与《宗经》等篇联系起来,完整地表明了他这个基本思想。

段熙仲的“承先启后”论认为,《辨骚》篇则着眼于文学的流变,从经典转化到《楚辞》……《辨骚》篇旨在考核其承先启后的关系,“取‘熔经意,自铸伟辞’……故曰“变乎骚”。

此外,段先生还提出一个关键论点是《辨骚》篇与文体论各篇的“结构”不同。

李炳勋认为,纬、骚与经有异,而它们在当时对文人们的影响很大,不“正”不“辨”,就不能很好树立“宗经”原则,所以特立《正緯》《辨骚》;同时,他也提出与段熙仲“结构不合”相似的观点——“体例不合”;此外,他还提出了释“变”说,认为“辨”就是改变、变化,有弃有取,用今天的术语说,就是批判继承。

该论点与段先生承先启后的解释原理同样相似。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的几个问题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的几个问题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的几个问题
文心雕龙辨骚是中国古代传奇抒情文学作品(下简称《辨骚》),作者以辨骚旅怀和辩证之道描写人生的态度和机会,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鉴于《辨骚》的历史背景,本文将解答关于《辨骚》的三个问题:1. 作者是谁?2.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它蕴含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首先,《辨骚》的作者是谢安,他活跃于盛唐时期,且为社会贡献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辨骚》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

其次,《辨骚》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唐朝时期的社会和政治现实。

在这段时期,当时的社会贵族治下,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贫困和苦难中。

谢安以《辨骚》看待生活中的不公平和悲惨,通过抒情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智慧和机遇的见解。

最后,《辨骚》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的出现提醒了人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要相信命运的一瞬间可以改变所有的一切,也提醒了人们要勇于去把握机遇。

此外,它也提倡崇尚理性思维,以辩证的方式来看待生命的挑战,从而激励周围的人们尊重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

总之,《文心雕龙辨骚》不仅描述了谢安对唐朝社会贵族精神的反映,也对中国文学史和哲学史有着深远影响,它激励了许多后来的作家和学者,至今许多人仍然崇尚其中的理念。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的“依经辨骚”思想
作者:王蕴慧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5期
摘要:汉代经学盛行,名士大儒多推崇经学,文辞研究评判也多因经立义。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即提出文之枢纽“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辨乎骚”,并将“宗经”和“辨骚”置于其目录的前五篇。

本文通过研究刘勰《辨骚》篇之“辨”——过去评论之是非、《楚辞》与儒家经典之异同、后人追纪屈、宋之得失,来具体分析《文心雕龙·辨骚》中依经辨骚的思想。

关键词:汉代经学;《文心雕龙·辨骚》;依经辨骚
作者简介:王蕴慧,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
一.两汉“依经辨骚”思想的体现
前人评论中体现出汉代依经辨骚思想。

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主要引用前人刘安、司马迁、班固、王逸对楚辞的评论。

西汉刘安作《离骚传》,(今亡,按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

刘安对《楚辞》的评价,依《诗经》国风“好色而不淫”和小雅“怨诽而不乱”作为标准,认为《楚辞》符合儒家隐而不露的正统观念,“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对《楚辞》的评价与刘安如出一辙。

东汉班固认为,《楚辞》中讲到后羿、过浇和有虞国王两女二姚的部分,与《左传》记载不合;其中又多昆仑悬圃等玄虚之物,与经义不符。

在班固看来,屈原露才扬己、忿怼沉江,实非明哲,只可谓妙才。

班固对《楚辞》和屈原其人的评价,以正统经义和儒家道德为依据。

而王逸对《楚辞》的评价,恰恰与班固相反。

王逸认为,与《诗经》多耳提面命式的谏言有所不同,屈原的辞更委婉和顺。

在他看来,《离骚》是依经立义的典范,是名家大儒拟辞作赋的楷模,其驾龙乘凤、昆仑流沙之言,皆典出经义,有据可凭。

王逸对《楚辞》的评价,也依据于经。

此四家对《楚辞》的评价,无论以为其“涅而不缁,兼采风雅”,还是以为其“金相玉质,世无匹敌”,抑或以为其“既非明哲,不合经义”,无论依据《诗》,还是依据《春秋》,抑或依据《易》,都举以方经,依经辨骚。

二.刘勰继承前人的“依经辨骚”思想
刘勰为考核四家褒贬,详辨《楚辞》和儒家经典的异同问题,更是依经辨骚思想的体现:
《楚辞》因袭经义,与之共通者有四。

一为《典》、《诰》之体,二为规讽之旨,三为比兴之义,四为忠怨之辞。

刘勰认为,《楚辞》称颂尧、舜、汤、武,诚述这些贤圣明王的正直伟明、庄严恭敬,是为合《尚书》中《尧典》、《汤诰》之体;其讥讽桀、纣猖狂残暴,感伤羿、浇颠覆陨灭,是为合《诗经》规讽劝谏之旨;用虬龙幽姿比喻君子美德,用云霓变幻比喻小人邪诈,是为循《诗经》比兴之义;每环顾而掩涕,嗟叹君门深重,是为循《诗经》忠君爱国之辞。

此四事与经义相通,近于《风》、《雅》。

《楚辞》离经叛道,异于经典者有四:一为诡异之辞,二为谲怪之谈,三为狷狭之志,四为荒淫之意。

刘勰认为,《楚辞》托言驾云龙,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这些尽是诡异离奇之辞;记载共工倾地、后羿射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则皆为古怪荒诞之谈;用伍子胥报国不成横死而陈尸江中来表明心意,乃急躁狭隘的心志;士女不分,耽溺饮酒,寻欢作乐,乃荒邪淫乱之意。

刨除此四事,《离骚》则近于经典。

刘勰对《楚辞》的评判,主要赞美倡扬《楚辞》与儒家经典相同之处,排斥贬抑《楚辞》与儒家经典悖逆之处。

这种态度,充分体现其依经辨骚的观念。

三.“变乎骚”——刘勰对“依经辨骚”的创新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变乎骚”的文心倾向,体现了对依经辨骚思想的创新。

《辨骚》开头便指出,《风》、《雅》寝声后奇文郁起者,即为《离骚》,又称颂其“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先辨四家之褒贬,再辨《楚辞》与儒家经典之异同,足以见得其中依经辨骚的思想。

而对《楚辞》内容的总体概括和对后人对屈、宋的追迹,则进一步体现出“变乎骚”的创新精神。

刘勰认为,《楚辞》体貌效仿三代圣贤,又掺杂吸收战国风气,其主旨文采虽取自经意,亦自铸伟辞。

他突破汉代传统依经辨骚的局限,去领悟《楚辞》独特的魅力,感受“变乎骚”,进而去评价《九章》、《九歌》、《九辩》、《远游》、《天問》、《卜居》、《渔父》,体会其惊采绝艳。

在后人对屈原、宋玉的追迹方面,刘勰的认知也超越了汉代传统依经辨骚的思维方式。

他并不拘泥于评判作品参照五经风格大义的标准,而兼顾体裁文辞,又注重情致文采。

在他看来,《楚辞》情怨易感,离居难怀,山水节候更描绘生动,引人入胜。

枚乘、贾谊、司马相
如、王褒这样的名士大家,都得益于《楚辞》的熏陶。

“变乎骚”的旨趣也在于此,后人吸收《楚辞》的精髓,学习创新,拟辞作赋,提诗写词,受益匪浅。

总结:
无论任何时候,继承和开拓都是文学研究和文学评判的重要尺度。

通过分析刘勰的《文心雕龙·辨骚》,我们可以感受到两汉依经辨骚的思想脉搏,又能领悟刘勰“变乎骚”的精神旨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楚辞》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3]黄伯韦华,《文心雕龙·辨骚》辨疑,《语文学刊》,2006年第7期.
[4]王运熙,刘勰为何把辨骚列为“文之枢纽”[N].光明日报, 1964-08-23(文学遗产).
[5]王少良,《文心雕龙·辨骚》篇的文学“通变”观,《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2月第33卷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