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__三次科技革命复习提纲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表
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
美国德国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
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
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
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
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
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
需求。
1、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发
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
灯)——最主要特征
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
展经济的要求)。
1945,美国,第一台电脑
1942,美国,第一座核反应堆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
1997,苏格兰,克隆“多利”羊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是电
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
用,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
的核心。
蒂芬孙)
理论基础
领先国家
牛顿的力学
英国
法拉第的电磁学
对生产方式
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
命对各国经
济发展速度
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
命对中国的
影响
三次科技革
命对我们生
产生活产生
的重大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
械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
完成后,英国成为“世
界工厂”,是世界上第
一个工业化国家,资
本主义工业迅速发
展。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
争,使中国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中
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
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电力的应用进一步方便了人
公考常识“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
【常识】“三次科技革命”考点科技革命是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
近代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共同社会根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使人们的劳动形式发生改变,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改变。
1.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又称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开始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开始部门:棉纺织业。
理论基础:牛顿建立起经典物理体系。
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历史意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
(2)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3)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主要发明:(1)1765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2)1778年,约瑟夫·勃拉姆发明了抽水马桶。
(3)1781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改进了钮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4)1796年,塞尼菲尔德发明了平版印刷术。
(5)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对中国影响:(1)欧美国家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3)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复习课_三次科技革命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5、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 断增强综合国力。
结论及启示
科技重要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科技 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 长的源泉。 国家: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尊 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 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个人: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高科技知识,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 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 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加强国际合作, 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第一次:①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 封建社会; 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如新思潮萌芽 魏源)、洋务运动 第二次:①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如中日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戊戌变法、义 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九年级历史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
一、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1、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 兴起的国家 重要发明成果 影响 2、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 兴起的国家 重要发明成果 3、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兴起的国家 重要发明成果 特点 影响
二、体验探究,理解知识结构
18世纪60年代 1、时间: 2、兴起国家: 英国
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 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 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如国家实施863 计划。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 力。坚持改革开放 2、重视科技,重视人才,重视教育,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中考历史 知识点巧记忆专题九 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九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从而也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3、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1.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1
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3.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不断调整;
4.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5.影响了世界工业布局,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2021年中考历史重点专题复习提纲:三次科技革命
亲爱的同学们,最后的冲刺时刻到了。
为了你的尊严,为了你的幸福,为了你光辉的明天,请你放声朗读。
人人都有希望,一切皆来得及。
读吧,读出你的智慧,读出你的自信,读出你辉煌的历史!
方法:一课时读一个专题,快速读,反复读;排除干扰,心中有数;复习下一专题前,注意回忆上一专题。
加粗的为重点,必须牢牢掌握。
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
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
术、生物工程等(核心: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主要发明 珍妮机的发明(开始标志) 瓦特改进蒸汽机,史蒂芬孙(英)发明火车机车,美国人(富尔顿)制造出轮船 爱迪生(美)发明碳丝灯泡,卡尔·本茨(德)发明内燃机和汽车,莱特兄弟(美)
制造出飞机
把人类带入的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影响 ①创造了巨大生产
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
先完成工业革命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①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②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特点①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高三历史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
高三历史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一、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二、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①哈格里夫斯发明(176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②瓦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③富尔顿:(美国、1807年)、史蒂芬孙:(英国、1814年)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①电力的广泛应用:电灯、发电机、电动机等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柴油机、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③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无线电报④化学工业的建立:出现塑料、炸药等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三、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先从英国开始,然后再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②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③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④技术革新的过程:纺织——动力——交通⑤集中于轻工业部门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②几乎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④集中于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部门3、第三次科技革命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又高度综合四、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1、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将人类推进到“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将人类推进到人类进入“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将人类推进到“时代”。
2、社会关系方面:⑴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 和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生产组织形式:取代,成为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社会经济结构:轻工业发展迅速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归纳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俄罗斯力图重振科技大国雄风。
2002年,俄罗斯政府制定“俄罗斯联邦至2010年及未来的科技发展基本政策”,将发展基础研究、最重要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列为国家科技政策支持的首位,并要求在科学、工艺和技术的优先领域开展最重要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解决国家面临的综合科技与工艺问题。
为此,政府加大了科技投入,加强了国家调控,积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并通过专项行动计划,支持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大力支持先进制造技术、信息科技、航空航天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
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
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
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
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
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2019中考历史复习:中共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归纳
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的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程度越高,就越能促经生产发展。
内容:人民公社化运动。地区:农村。
造成了生产了的很大破坏,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
1978年以来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内容:在对内改革中,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地区:农村。
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名称及开始时间
代表性成果、标志
新产业部门
影响(及社会根本性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是否受益及原因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名称
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时期
大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建国后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956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主要
矛盾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人民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
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土改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大革命时期(1924-1927)
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
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三次科革命太阳河中学※考点一知识点梳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标志:改良蒸汽机(瓦特)广泛使用。
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机器制造业、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动力:蒸汽机(蒸汽时代)发明:1807年,富尔顿——汽船(克莱蒙号);1825年,史蒂芬孙——火车(旅行者号)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3、醋精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考点二知识点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特点:科学开始与工业部门结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动力:内燃机发明:1876年,贝尔——电话;1883年,戴姆勒——汽油内燃机;1892年,狄塞尔——柴油内燃机;1885年,卡尔. 本茨——汽车;1896年,亨利. 福特——四轮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飞行者1号);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发明了电灯)影响:1、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3、出现了资本垄断。
※考点三知识点梳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备注: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启示?(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2)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3)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中考链接: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A.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技术B. 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C. 电磁学理论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D. 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2、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生物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创造出许多惊人的奇迹。
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十四、 三次科技革命史
专题十四、三次科技革命史1、三次科技革命基本情况比较表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初正在进行主要发明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汽船内燃机、汽车、电灯、飞机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标志发明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动力能源蒸汽机(煤炭)内燃机(石油、电力)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对生产关系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2、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p65—69)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3、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p103—111)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4、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p112—116)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九年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对比表
九年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对比表
第一次科技革命
- 时间: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
- 知识点:
- 工业革命:工业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转变为机械生产,出现了蒸汽机、纺织机等机械设备,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 交通革命:发明蒸汽机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加速了人与物的交通流动。
- 文化传播革命:发明印刷机使得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加快,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第二次科技革命
- 时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 知识点:
- 电力革命:发现和应用了电力,电灯、电话等电气设备开始普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 内燃机革命:发明内燃机,汽车的发明和普及加速了交通方
式的改变。
- 信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等通信工具的发明与应用,使
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便利。
第三次科技革命
- 时间: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 知识点:
- 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极大地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 生物科技革命: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等的发展,使得人类对
生命的理解和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新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对环境
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是九年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对比表,每一次科技革
命都在不同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高三历史课件: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前提-资产阶级 统治在英国的确 立; 2资本和劳动力- 圈地运动、贩卖 黑奴和殖民掠夺; 3技术-发达的工 场手工业; 4市场-殖民扩张 促进国外市场不 断扩大; 5科学知识—自然 科学的发展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次 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1政治保障-资本主 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 确立;2科学技术-自 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进一步 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 夺;4市场-世界市场 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的基本形成, 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 的需求
时 间 背景 条件
主要 成就 特点
影响
1更加进步的生产力和社会文明;进入“电气时代”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知 识 结 构 : 三 次 工 业 革 命 简 表
次第 项目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 展;2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3必要手段-科学 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4推动力-社会 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以原子能(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航天技术、电子计算 机的应用(信息时代)为代表。
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资本主义国 家力量对比发生变 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东西方联系更加密
进一步拉大了发 达国家与不少发 展中国家的经济 差距
结合三次工业革 命的背景和影响,围 绕“科教兴国”的主 题,自拟题目,写一 篇小论文(500字左 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科技革命复习纲要
时间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
条件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资本:殖民掠夺、贩卖黑奴、
圈地运动、海外贸易等
劳动力:圈地运动;
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
积累;专利法的颁布鼓励创造
发明
市场:16-18世纪英国先后打
败西、荷、法,成为18世纪
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
不断扩大。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
国家广泛确立。
市场条件: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
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资金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
济迅速发展;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掠
夺加强。
社会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结束和
无产阶级运动处于低潮。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科
学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先决条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提出。
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
定物质和技术基础。
推动力:“二战”及战后的军事需求和
战后发展经济的需求。
主要成就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1765
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
志)。
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万
能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
标志性发明)。
交通:1807年美国富尔敦制
成汽船;1814年英国史蒂芬
孙制成火车机车。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的广泛运用(标志性发明):(英)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
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1870年比
利时人格拉姆发明发电机;爱迪生发
明电灯等。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德)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狄塞尔---柴油机;(美)
福特---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电讯事业:(美)贝尔--电话,(意)马可
尼--无线电报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计算机: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
机;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1995
年国际网络年。
原子能: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
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1961年苏联“东方一号”载
人宇宙飞船,加加林第一个飞上太空;
1969年“阿波罗-Ⅱ”号,第一次登
上月球;1981年美国第一驾航天飞机
升空。
生物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
术、遗传工程-“登月计划”。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特点①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
机器生产机器;②发明机器者
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
和技师;③使用大机器的工厂
代替手工业的工场;④主要部
门是轻工业(棉纺织业);⑤
首先发生在英国,半个世纪后
向其他国家扩展。
①发明主要来自科学家(非技术工
人)。
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
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②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国家,有许多
国家如俄国、日本、德国两次工业革
命交叉进行。
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
国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更
迅速。
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
加快。
②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
进。
③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间相互渗
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①生产领域:A、提高了生产
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
时代、铁路时代、近代城市兴
起。
B、生产组织形式:由使
用大机器的工厂取代手工业
的工场。
C、经济结构发生重
大变化,棉纺织业等轻工业发
展,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诞生,交通运输、采矿、冶铁
等发展。
影响①生产领域:A、生产力迅猛发展;B、
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大企业(垄断组
织、跨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
分离。
C、经济结构:石油化工、电力、
汽车制造、钢铁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部门快速发展。
②政治领域:私人垄断资本力量壮大,
垄断资本家掌控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
家机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
主义阶段。
①生产领域:A、生产力——加速发展,
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B、
生产组织形式上,“经营者革命”应运
而生。
C、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和“新
经济”呈现蓬勃发展; D、在所有制
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
势-“人民资本主义”;建立和发展一
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企业股权分散化。
②政治领域: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
预加强,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②政治领域:A、社会阶级结构: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B、推进资本主义民主化进程(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工人运动兴起如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③国际关系: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扩张、进行商品输出。
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客观传播了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C、东方从属西方。
④思想领域:自由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
③国际关系:A、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
分世界,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
主的时期;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政
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最终
确立。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
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
局发生改变。
④思想领域:自由主义思想依然占统
治地位,但出现垄断组织控制生产和
销售,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出现分离。
B、随着“经营者革命”的发展,“新
中间阶层”出现,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
会保障制度,阶级矛盾缓和。
③国际关系:A、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
球化趋势出现和加强,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经济差距拉大。
B、推动国际
经济格局的调整。
④思想领域:在“凯恩斯主义指导”
下,资本主义国家不再实行完全放任
的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将市场调节与
政府调节结合起来,资本主义进入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对中国的影响①欧洲列强先后发动两次鸦
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
强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
②列强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
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客观
上有利于近代工业和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③西学东渐,先进的中国人开
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
中国近代化进入器物层面。
①西方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甲午
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
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诞生。
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救亡图存的
爱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①建国后30年,由于“文革”等因素
的影响,中国发展新科技革命受到一
定影响,但在“两弹一星”等与军事、
国防有关的科技有一定成就。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实行“863计
划”、“科教兴国计划”等,科学技术
获得快速发展。
③科技发展与生产紧
密结合,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