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及其作品简介
【戴望舒简介】戴望舒:戴望舒-人物简介,戴望舒-生平简历
【戴望舒简介】戴望舒:戴望舒-人物简介,戴望舒-生平简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专题:戴望舒简介戴望舒()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
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戴望舒简介_戴望舒-人物简单介绍戴望舒,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生于1905年3月5日,中学就读于皮市巷上的宗文中学堂。
1923年,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译魏尔伦的诗。
他译诗的时候,正是写《雨巷》的时候。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
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次年春被营救出狱。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
1949年6月以后戴望舒在北京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因病逝世。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戴望舒简介_戴望舒-生平简历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
《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雨巷》作者简介与分析
《雨巷》作者简介与分析《雨巷》作者简介与分析《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巷》作者简介与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分析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
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
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戴望舒与其作品
四、现代诗派的另一代表:卞之琳
《断章》 1、深沉隽永 2、主、客体之间的相对性 3、于平淡中出奇
典诗歌情韵。 • 在亲切的日常说话调子里舒卷自如、敏锐、 精确,而又不失它的风姿,有节制的潇洒 和有工力的淳朴。 -----卞之琳《戴望舒诗集序》
读诗并且思考以下问题:
• “寻梦者”追寻一种什么样的梦?谈谈你自
己的感受。 • 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寻梦者》
• 梦的意象,寻梦的过程 • 虚实结合,具有传统色彩的意象。 • 首尾呼应,回环往复。
卞之琳、废名、林庚、李白凤、金克 木等 • 《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 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 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 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施蛰存《又关于本刊中 的诗》(《现代》,1933年)
戴望舒和穆丽娟
戴望舒和第二任妻子杨静
戴望诗歌特点:
• 现代派诗歌的代表 • 全面借鉴象征派诗歌特点,又不失中国古
戴
望
舒
《寻梦者》
一、诗人简介
• 戴望舒(1905~1950)现代派诗人,又称
“雨巷诗人”,也被称为现代派“诗坛的 首领”。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 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 杭区)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 (1929年)、《望舒草》(1933年)、 《望舒诗稿》(1937年)、《灾难的岁月》 (1948年)等。
二、现代诗派
• 得名于《现代》杂志。 • 1932年5月,施蛰存受现代书局的委托创办
纯文艺刊物《现代》。 • 新月派与象征派演变成为现代派。 ——艾青《中国新诗六十年》 • 基本特征:第一,追求“纯诗”的艺术观。 第 二,病态的心灵,浊世的哀音。第三, 诗艺的突破与创新。
戴望舒的诗集作品
戴望舒的诗集作品:
戴望舒(1909-1947)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集作品有《现代诗选》、《读他的诗》、《戴望舒全集》等。
以下是一些戴望舒的知名诗集作品及其代表作品:
1. 《现代诗选》:收录了戴望舒早期的一些优秀作品,包括《明天的歌》、《山坡》、《绿衫女孩》等。
2. 《读他的诗》:这本诗集收录了戴望舒翻译的一些国外著名诗人的作品,同时也包括了一些他自己的诗歌作品。
这本诗集展示了他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诗歌的熟悉和理解。
3. 《戴望舒全集》:是戴望舒诗歌作品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诗歌作品,包括他的早期作品、代表作以及晚年的作品。
该诗集全面展示了戴望舒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
戴望舒的诗歌作品以其深邃的思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扣人心弦的情感而闻名,其诗歌作品经典而深入人心,对中国现代诗歌界产生过重要影响。
戴望舒主要作品
戴望舒主要作品戴望舒(1905.3.5—1950.2.28) 主要作品原名戴朝?,笔名有戴梦鸥、江思、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杭州。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同施?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
1928年与施蜇存、杜衡、冯雪风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优美、哀感、惆怅、朦胧,富有音乐美,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蜇存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等》等诗篇,抒发了视死如归的豪情和祖国、人民的怀念。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不久在北京病逝。
在创作的同时,他翻译了大量诗歌和30余部外国文学作品。
[著作书目]我的记忆(诗集)1929,水沫望舒草(诗集)1933,现代望舒诗稿1937(自费出版)现代土耳其政治编,1937,商务灾难的岁月(诗集)1948,星群戴望舒诗选1957,人文小说戏曲论集1958,作家戴望舒诗集1981,四川人民豆棚闲话校点,(清)艾衲句土著,1935,上杂[翻译书目]少女之誓(小说)法国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鹅妈妈的故事(童话)法国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李锦明合译,1928,亚细亚天女玉丽法国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爱经古罗马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水沫屋卡珊和尼各菜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伊可维支著,1930,水沫一周间苏联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汶合译,1930水沫西万提斯的未婚妻西班牙阿克林著,与徐霞村合译,1930,神州麦克倍斯(话剧)英国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铁甲车苏联伊凡诺夫著,1932,现代青色鸟法国弥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择)1934,天马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著,1935,中华书局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择,1935,商务紫恋法国该莱特著,1935,光明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择,1935,商务弟子法国保尔·蒲尔惹著,1936,中华苏联诗坛逸话苏联本约明·高力里著,1936,上杂西班牙短篇小说集选择,1936,商务比较文学论法国提格亨著,1937,商务密友意大利皮蓝德娄等著,与人合译,1941,三通恶之花掇英(诗集)法国波德莱尔,1947,怀正鹅妈妈的故事(童话集)法国贝洛尔著,1915,儿童读物洛尔伽诗钞西班牙洛尔伽著,施蛰存编,1956,作家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西班牙伊巴涅思著,1956,新文艺一周间苏联里别进斯基著,1958,人文戴望舒译诗集1983,湖南人民。
戴望舒和《雨巷》
“我的记忆” 时期
抛弃外在、表面的韵律和格式,追 求内在的诗情、内在的节奏和神韵。 题材上从个人生活中发现诗的材料。 《我的记忆》是其代表作。
后期(1937-1945年)诗风发 生明显的变化
转向明朗、雄浑的现实主义 格调。《我用残损的手掌》是 其代表作。
背景简介
《雨巷》发表在1928年的《小说月报》上, 1926年,作者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 国共产主义共青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 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 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对革命者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 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 全国,革命转入低潮。戴望舒和当时的一部分 知识青年一样感受到了大革命失败后理想幻灭 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和极度的苦闷,使他 写下了这首诗。
戴望舒和《雨巷》
戴望舒(1905-1950) 诗歌创作以抗日战争爆发为界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
A、前期诗歌:
1922年—1937年。表现个人的寂寞和感伤 情绪。隐秘、朦胧。 “旧锦囊”时期:多借景物抒发幽情。注 意辞藻的色彩感。对诗体作了多样探求。 《雨巷》时期:语言纯净,运用现代口语, 音乐成分加强;诗的意境更富朦胧美。
品一品:
诗歌鉴赏: 1.找意象 2.抓诗眼 3.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经历 意——诗人的内心情感 象——诗人寄托情感的事物
意象情感:
思考:诗中出现了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有6个
背景道具
雨巷
油纸伞
丁香 篱墙
人物形象
我
姑娘
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 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 境充满了朦胧美。
篱笆墙
•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理想的美好 •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戴望舒简介及作品.
戴望舒(1905.3.51950.2.28),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原名戴梦鸥,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7年写的《雨巷》。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誉为雨巷诗人。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
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
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
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
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
《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
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诗
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诗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以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称。
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作品,以下是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诗。
1.《假如我是真的》:这首诗通过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心情,展示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2.《夜行》:这首诗以独特的叙事手法,描述了一个夜晚里的旅行者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生活、世界和人性的思考。
3.《夜行船》:这首诗借助夜晚的景象和船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追求自由、逃离现实束缚的渴望,同时也折射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4.《夜的东方》:这首诗以东方文化的符号和意象,描绘了一个幻想的夜晚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5.《古田军号》:这首诗以对古田军号的赞颂,歌颂了中国革命的精神和英雄的形象,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6.《踏青》: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踏青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欢乐的向往。
7.《浮生六记》:这首诗以自传体的形式,展示了诗人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和命运的感慨。
8.《送行》:这首诗以别离为主题,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9.《暮夜行船》:这首诗以夜行船的形象,描述了一个向未知前进的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探索与追求的渴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10.《明月几时有》:这首诗以明月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些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赞誉,在后世也被广泛传诵和解读。
戴望舒以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塑造了自己的诗歌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戴望舒的诗-古诗-赏析
戴望舒的诗-古诗-赏析戴望舒(1905-1950),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
出版的诗集有《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37)、《戴望舒诗全编》(1989)。
古神祠前秋夜思印象夜蛾白蝴蝶烦忧秋天的梦偶成断指我的记忆游子谣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过旧居八重子在天晴的时候致萤火赠克木夜行者眼我思想乐园鸟古神祠前古神祠前逝去的暗暗的水上,印着我多少的思量底轻轻的脚迹,比长脚的水蜘蛛,更轻更快的脚迹。
从苍翠的槐树叶上,它轻轻地跃到饱和了古愁的钟声的水上它掠过涟漪,踏过荇藻,跨着小小的,小小的轻快的步子走。
然后,踌躇着,生出了翼翅……它飞上去了,这小小的蜉蝣,不,是蝴蝶,它翩翩飞舞,在芦苇间,在红蓼花上; 它高升上去了,化作一只云雀,把清音撒到地上……现在它是鹏鸟了。
在浮动的白云间,在苍茫的青天上,它展开翼翅慢慢地,作九万里的翱翔,前生和来世的逍遥游。
它盘旋着,孤独地,在迢遥的云山上,在人间世的边际;长久地,固执到可怜。
终于,绝望地它疾飞回到我心头在那儿忧愁地蛰伏。
秋夜思谁家动刀尺?心也需要秋衣。
听鲛人的召唤,听木叶的呼息!风从每一条脉络进来,窃听心的枯裂之音。
诗人云:心即是琴。
谁听过那古旧的阳春白雪? 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有人已将它悬在树梢,为天籁之凭托——但曾一度谛听的飘逝之音。
而断裂的吴丝蜀桐,仅使人从弦柱间思忆华年。
印象是飘落深谷去的幽微的铃声吧,是航到烟水去的小小的渔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珍珠;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
林梢闪着的颓唐的残阳,它轻轻地敛去了跟着脸上浅浅的微笑。
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迢遥的,寂寞的呜咽,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
夜蛾绕着蜡烛的圆光,夜蛾作可怜的循环舞,这些众香国的谪仙不想起已死的虫,未死的叶。
说这是小睡中的亲人,飞越关山,飞越云树,来慰藉我们的不幸,或者是怀念我们的死者,被记忆所逼,离开了寂寂的夜台来。
戴望舒简介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戴望舒简介
导读: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抗州。
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不久在北京病逝。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戴望舒作品及生平简介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戴望舒作品及生平简介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戴望舒作品及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戴望舒简介戴望舒()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抗州。
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不久在北京病逝。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戴望舒作品代表作品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
先后创办过《璎珞》、《文学工场》、《新诗》等刊物。
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处女作《凝泪出门》。
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
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带有明显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兰、中国的李金发等人的影响。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2. 诗歌的意蕴分析
第四句: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写诗人所 感受到的女作家此时此地之心境。体 现出一种特殊的意境与心态。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3.何以经典?
这首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就在于展露 了一种诗歌的成熟。这种成熟不仅涉及 到诗人的心智(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 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也 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如此干净,朴素 ,洗练,而又富于暗示性);更为重要 的、还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 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放一束红山茶在墓中人头边写出生者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祭奠的关系描绘了一幅惯常经见却又是不寻常的仪式流露出作家间纯真的怀念和哀思作者敬献的一束红山茶花如一柄燃烧的火炬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亦映照出悼者心情的庄严与热烈也表达了对残暴者的默默抗争
一、戴望舒生平简况
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 1925 1926年起开始文学创 作,加入共青团。 1928《雨巷》被称为 “雨巷诗人”。 1929年4月,诗集《我 底记忆》出版。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1936年,东渡日本。 1938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 1940年,萧红与端木蕻良从重庆到香港。 不久,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 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广州萧红之墓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你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的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戴望舒的现代诗歌
戴望舒的现代诗歌一、戴望舒简介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 - 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
他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的诗歌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融合了中西方诗歌的特色,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代表诗歌及赏析- 原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 赏析- 意象运用- “雨巷”是诗歌的核心意象,它狭窄、悠长而又寂寥,象征着当时黑暗压抑的社会现实,也为诗人的彷徨、惆怅情绪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环境。
“丁香姑娘”是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形象,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和忧愁。
丁香在古典诗词中常与愁怨相连,如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在这里,丁香姑娘既可以看作是诗人理想中的美好形象,又象征着在黑暗中遭受压抑、摧残的美好事物。
- 音乐美- 全诗采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悠扬的节奏。
如诗中“悠长,悠长”“哀怨,哀怨又彷徨”等词句的重复,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也很好地传达出诗人那种迷茫、惆怅的情绪。
- 主题表达- 诗歌表达了诗人在黑暗压抑的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孤独、迷茫而又充满期待的复杂情感。
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 原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经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在雨里,在诗里,在散文里,在小说里,在一切文学作品里,都能看到你寂寞的身影;而我,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1905-1950),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
出版的诗集有《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37)、《戴望舒诗全编》(1989)。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生于1905年3月5日,中学就读于皮市巷上的宗文中学堂。
1923年,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同施蛰存(也是杭州人)、杜衡创办《璎珞》旬刊,译魏尔伦的诗。
他译诗的时候,正是写《雨巷》的时候。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
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次年春被营救出狱。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
1949年6月以后戴望舒在北京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因病逝世。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原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今余杭市)人,祖籍南京(生于杭县)。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 纯洁幽雅。
生平简历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
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我用残损的手掌
3、作者为何要把爱和一切希望寄 托在那里?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天,将驱逐 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 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以“太阳”和 “春”喻解放区,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 能给中国的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
朗读· 赏析· 探究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诗 歌以这两行开头,有什么作用?
加鲜明。
写作特色
1、前后对比鲜明。
2、运用幻觉和虚拟手法进行创作。
3、有时是四行诗句押一个韵,有时是两 行押一个韵。押韵方式灵活,既体现了现代 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 的节奏。
课堂小结
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 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 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 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 了民族的脊梁。
摸 索 这 广 大 的 土 地
沦陷区
表达了对侵略者 血和泥 无比的痛恨,对 像牲口一样 祖国支离破碎的 惨状无比痛心。 活,像蝼蛄 一样死。 表达了作者对 解放区的无比 春 向往,因为她 驱逐阴暗, 是民族的希望。 带来苏生。 太阳
灰烬
对 比
解放区
课文讲解
1、本诗的统领句子是哪一句?分析一 下其中的重点词语。
表明解放区是温暖、明朗、坚固而又蓬勃 生春的。
疑难解析
1、 “残损的手掌”表明了什么? “这 广大的土地”仅仅指土地吗?
残损的手掌是 实写,表明诗人坚 贞不屈的意志。 “这广大的 土地”是象征手法, 象征祖国。
2、“那辽远的一角”“那上面” 和三个“那里”指什么地方?
指的是没有被侵略军蹂躏的解放区。
戴望舒及其全家福 调比较低沉。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 转变。1942年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 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在狱中写 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 《心愿》《等待》等诗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抗州。
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不久在北京病逝。
著作书目:《我的记忆》(诗集)1929,水沫
《望舒草》(诗集)1933,现代
《望舒诗稿》1937(自费出版)
《灾难的岁月》(诗集)1948,星群
《戴望舒诗选》1957,人文
《小说戏曲论集》1958,作家
《戴望舒诗集》1981,四川人民
翻译书目:
《少女之誓》(小说)法国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
《鹅妈妈的故事》(童话)法国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
《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黎锦明合译,l928,亚细亚《天女玉丽》法国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
《爱经》古罗马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水沫
《屋卡珊和尼各莱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
《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伊可维支著,1930,水沫
《一周间》苏联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汉合译,1930,水沫《麦克倍斯》(话剧)英国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
《青色鸟》法国陀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
《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译)1934,天马
《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著,1925、中华书局
《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
《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
《西班牙短篇小说集选译》1936,商务
《比较文学论》法国提格亨著,1937,商务
《密友》意大利皮蓝德娄等著,与人合译,1941,三通
《恶之花掇英》(诗集)法国波德莱尔著,1947,怀正
《洛尔伽诗钞》西班牙洛尔伽著,1956,作家《戴望舒译诗集》1983,湖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