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 大一轮 古诗文阅读 学案 筛选信息.doc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考点二鉴赏诗
考点二鉴赏诗歌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从近年考试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鉴赏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
【必备知识图解】突破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
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人物形象解题“三看”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思路导引】1.看标题(注释),揣摩形象标题中的“怀古”暗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方式?答: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词中的“一片神鸦社鼓”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答:3.抓描写,把握形象词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自我形象?答:4.研典故,理解形象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怎样的词人形象?答:【答题建模】【回顾拓展】下列教材中的诗歌,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是什么?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首联表现了(扣题目)……性格(扣格式);词语选择:旷达乐观、儿女之态、悲伤落泪(扣关键词)。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阅读文言文筛选文中的信息 Word版含答案
——————————————————专题5阅读文言文筛选文中的信息——————————————————全国新课标卷Ⅰ、卷Ⅱ没有专设信息筛选题,但不能凭此断定以后也不会专设。
即使不为此考点专设考题,但解答针对“分析综合”能力层级第(2)(3)两个考点所设的任何试题,都必须以筛选文中的信息为基础。
对个人阅读文言文的素养而言,筛选信息是一项必备的最基础的能力。
筛选文中的信息,一要迅速,二要准确。
做到这些,则须以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辨析为基础。
试题要求筛选的信息,大都是文本的重要信息乃至关键信息。
信息的筛选,因文本体裁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取向。
记叙类文本往往侧重于表现人物所作所为的信息,体现人物性格、品行的信息,反映人物才干、业绩的信息,显示人物追求、志向的信息等。
论述类文本往往侧重于表明作者主张、观点的信息,用以证明作者观点的事例、事理的信息,体现作者褒贬、好恶的信息,表明作者写作原因、目的的信息等。
该考点的考查,对单一信息而言,是着眼于局部,摘取文本中的具体语句让考生根据要求辨析。
但将一个个信息组合起来,就是对文本整体的观照。
试题摘取的语句往往非常简短,考生筛选信息时,应把这些语句放回原文的具体语境中去辨析,否则就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
(·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以敢勇隶兵籍。
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
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
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
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
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
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
诏以立守楚州。
古诗文阅读学案21筛选信息
古代诗文阅读学案21文言文考点研读考点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申甫传汪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
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
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
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
”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
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
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
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
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二赏诗“入门课”入门第
教材 对接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题材 ①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②常见意象:“柳”“ 特征 酒”“月”“水”“长亭”“短亭”“阳关”“舟”等。
内容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 情感 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其独特之处,试加以赏析。
答案:诗的末句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使情感的抒发显得含蓄、 深沉。“山月斜”,诗人从思乡的梦中惊醒,所见的是山边的斜月,清幽、冷寂, 更增添了羁旅思乡的惆怅。
三、山水田园诗
教材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
对接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落寞之情。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诗的后四句情景交融。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 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醉于自然美景的闲 适之情(情)。
四、边塞征战诗
教材 对接
《燕歌行》(高适)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②常见
【注】 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 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指华贵的宫殿。④故 人:此指林逋。
[读诗要领] (1)抓标志:梅,横两三枝、雪压风欺,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空自倚、清香未减(梅的特点)。 (2)读注释:①介绍作者,北宋词人,交代生存环境;“遭贬”暗示
景衬悲情。
〖即练即悟〗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荆门道怀古① 刘禹锡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三——古诗文选读
[教学设计]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三——古诗文选读教学目的:1.系统性地了解和掌握古诗文的基本内容、作者及其思想和文化内涵。
2.训练学生运用语言分析文本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感性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4.旨在培养和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整体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阅读古代诗文,了解其文化与思想内涵。
2.理解古代诗文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1.对古代诗文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的感性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导学法。
2.引导学生自行发现。
3.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古诗文中的一两句话,或是给学生展示一幅古代诗画,通过提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了解古代诗词、文言文(35分钟)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词、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如:用词考究、充满诗意、形式复杂等。
然后让学生一起根据《诗经》、长歌行、《乐府诗集》、《唐诗三百首》等经典选读,了解其中的风格、结构、用词、表达手法等,探讨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内涵。
三、表现技巧探究(35分钟)老师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例如《离骚》、《庐山谣》、《葬花吟》等,与学生一起探究其表现技巧,例如:运用比喻、排比、借景等手法、注重画面感、形象表达情感等。
四、阅读理解深入探究(35分钟)老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深度阅读,理解每篇古诗文的内涵和作者意图,并说明其中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古代诗文思想、文化内涵和创作风格。
五、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布置写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选一首古诗文进行深度解读,并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对古代诗词、文言文的风格和特点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其意义和内涵。
在分组讨论和解读中,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促进了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提高。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考点一综合选
考点一综合选择题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不变,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诗歌的综合选择题涉猎面广,设题点以高考评价体系所规定的对形象、语言、技巧、思想感情的鉴赏要求为依托,兼顾对诗歌词句和内容的理解。
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往往采用曲解原意、无中生有、过度解读、随意引申、混淆表达技巧、生造情境意境等方式来设置错误项。
【必备知识图解】【解题思路依据】典例精析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熙宁、元丰年间,诗人一直位卑职微。
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
②属玉:鸟名。
③舂锄: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
④莫:“暮”。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
B.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成语,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的事物形象之中。
[解题方略]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但因为学习的系统性不足,很多考生不能将相关的概念与内涵准确对应,从而造成误判,曲解诗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
典例精析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①(其一)秦观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②穿路,尚想元和贼③负恩。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二赏诗“入门课”入门第
〖即练即悟〗 2.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词类活用之处,并理解其含义。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答案: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
答案: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茂盛的。
(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即练即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迮:狭窄。
读诗应知:
通过学过的课文《示儿》《书愤》等诗歌我们可知,陆游生于北宋 危亡之际,始终主张抗金,但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一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屡遭打击,但矢志不渝。因此他的许多诗 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愤懑。通过对陆游的“知人论世”,我们便可更好地把握 上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也利于准确地解答题目。
(二)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 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 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 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 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即练即悟〗 6.下列诗句中存在互文现象,请准确理解诗句含义。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答案:明月升起,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古诗阅读与鉴赏学案54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著名学者霍松林说,韩偓的诗歌“有晚唐正音”。就这首作品来看, 诗人能够在享受生活之余,仍不忘读书人的本分,不忘家国生民,难能 可贵。 答案 该诗前三联叙写了诗人朝罢归来书堂读书的闲适,但在尾联道出 了他读书的心声:退朝之后依然在思考治理国家的道理,致力于富国安 民。表达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
诗人深知白居易身在异乡,一定非常思念长安和亲朋,于是又转而 表达自己的牵挂之情,“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岁末年 关,白居易却归期不定,如同一只离群的大雁,音讯全无;更像生病的 飞鹤,纵然经常眺望京城,却因为远隔千里,而不能看见长安的宫阙。 “离鸿”“病鹤”,都形象地刻画出白居易处境之艰难,也表达了诗人 对这位忘年之交的关心。
板块六
古诗阅读与鉴赏
学案54
读懂古诗
——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复习任务 掌握读懂古诗的直接路径(标题和情语)与间接路径(作者、注释和试题)。
知识图要
活动一
掌握读懂古诗的直接路径 ——标题和关键词句
(一)读标题,挖信息 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 一把钥匙。其蕴含的信息有:
开篇以两个问句展开,颇有生趣。诗人首先询问白居易是否适应了 新环境,并关心他的身体健康,更牵挂他的安全。其实诗人一定知道白 居易的窘迫处境,所以次句才又追问,禅院是否住得习惯。“惠远”本 指东晋时庐山东林寺的高僧,这里引申为白居易经常与当地的僧侣相处, 逐渐淡泊名利,更有了归隐之心。
诗人担心白居易经受不住打击,又受禅宗影响,对仕途失去信心, 于是接下来就抒写了自己的态度:“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 炉。”湓江发源于江西的湓山,并在九江汇入长江,它曲折绵长,仿佛 一条蜿蜒的衣带;庐山群峰耸立,其中的香炉峰更是壮美秀丽。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分析概括学案
学案分析概括学案目标 1.掌握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熟悉做“分析概括”题的方法步骤。
2.研究题型特点,识破命题常见干扰方式。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与难点,是阅读文言文的目的之所在,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得分的关键。
整体把握文意、掌握做题技巧是解答这类题最关键的两点。
一、整体阅读,总体把握1.抓记叙的要素高考所选文言文,大都是记叙性材料。
要抓记叙的要素。
如全文中心人物是谁,这个人物何时、何地、何种场合,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他的职务有何变化;还写了哪些人,他们与中心人物是什么关系,是如何评价他的。
2.抓关键句、找时空词,理文章层次要特别关注关键词、句。
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是作者记叙、描写思路的具体展开。
而关键词句,尤其是一些时空词,则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
最好在阅读时把这些词语圈点出来。
记叙类材料大都是以时间、地点为顺序,或时空结合,或以材料性质为序。
抓住时空词,理清记叙顺序,由此可以判断出设陷选项中的设陷角度:或人事错位,或时空错位,或无中生有,或事件杂糅,或拔高人物等。
3.借题解文这类题设四个选项,四个选项是按文章的顺序由命题者意译而成的,其中只有一个是错误的,而且这个错误选项中的大部分叙述都是符合文意的,只设置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
这种命题特点不可忽视。
二、围绕文意,判断细节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
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上面所说的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时间的故意跳脱,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评价人物时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三、比对原文,检验确定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
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遣词造句的细微差别,并注意关键文言实词的翻译、理解是否正确。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学案50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
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
这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③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2021 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表面上是理解诗评,实质上是理解句子含意新高考Ⅱ卷《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句含意理解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2020 全国Ⅱ卷《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哲理概括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句意,筛选信息(一)理解句子含意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古诗文阅读翻译学案
学案翻译学案目标 1.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2.学习如何在翻译中重点落实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3.注意审题答题规范,尤其加强审题的得分点意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一、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直译为主,就是要求在翻译中字字落实,把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译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译出来的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2.意译为辅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这些需要意译的地方一般是使用固定结构及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的地方。
如:①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这里的“一苇”是比喻,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译文:能不改变自己节操志向的高官。
这里的“缙绅”采用借代手法,应译成“官员”。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这里用“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④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译文:相如请同大王拼命。
“以颈血溅大王”是“拼命(死)”的委婉说法,不可直译。
二、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翻译中的得分点有:①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活用词)②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虚词)③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三、要做到文从字顺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有些同学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
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
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
译后的语句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
如不通顺流畅,则要润色修改。
演练体悟对照翻译的规范和要求,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答案。
1.(2010·山东卷)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课件新人教版
1.(2015·天津卷)下列句子(jù zi)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班技艺高超的一
组是( )(原文见B 2015·天津卷)
• 解析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jiě
• 答案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xī)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 解析 (jiě
xī)
• 答案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③是说士兵对待登城的金人(jīn rén)的做法。④是说赵立杀了兀术的使者。⑤是说赵立的家已 经残破,只剩他一人。
第九页,共16页。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赵立军事才能突出。在徐州保卫战中,他临危受命,抗击金军;绝地血战
第十五页,共16页。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原文见本节“先做后讲”内
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析(jiě x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fēnxī),不正确的一项是( )显隐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
,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
第十二页,共16页。
分析概括题解题技巧
对于客观选择型归纳概括题,考生解题时要将各选项和原文认 真比对,注意避开常见的设题陷阱:
(1)张冠李戴:故意混淆材料中人物与事件的对应关系。 (2)曲解文意:故意对某个词语或观点做错误的理解。 (3)以偏概全:有意舍弃某些东西,使概述不够全面。 (4)无中生有:材料中没有的内容,在选项中却提到了。 (5)混淆时态:把材料中还未发生的事说成是已发生的,或把已 发生的事说成是未发生的。 (6)强加因果:在陈述时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硬加上因果 关系。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六节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训练定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时间:45分钟分值:41分)题组一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6分)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
乡举入国学。
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
母忧归。
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
”服阕,改刑科。
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
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
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
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
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
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
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
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
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
”不敢伤。
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
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
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克日请见。
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
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
”争罗拜,有泣下者。
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
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
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
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
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
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
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
成化中,赐谥恭惠。
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 )(3分)①诣阙下乞留信民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④城中皆缟素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A.①③⑥ B.②③⑤C.①④⑤ D.②④⑥解析②写百姓好像得到新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筛选信息学案目标 1.根据要求学会梳理文言文内容。
2.掌握解答文言信息筛选题的基本技巧。
文言信息筛选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道“家常菜”。
解答这道题,只要把握准题干的筛选标准,从事情的性质上仔细揣摩,对应原文(一定要回归原文),就能基本做到准确无误。
一、整体把握文意,应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以下信息1.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何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2.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3.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4.品格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因此,在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二、准确审读题干,把握筛选标准1.理解关键词义,领悟词义内涵如2010年青岛一检《齐宣王见颜斶》一文要求选出“全都表现颜斶‘士贵于王’思想的一组”。
“士贵于王”,是说士比君王高贵,这是筛选标准,须吃透其内涵。
2.明确题干限制范围如2009年山东卷要求选出“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这里的“直接”是限制性词语,它限制了筛选范围。
又如2007年山东卷要求选出“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全都说明”,意味着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都符合要求。
三、将选项放入原文,对照题干要求,逐项比对,分辨排除1.分辨是言己还是言人回归原文,找准主语。
文言文中主语省略现象常见,注意分清语言或行动是由谁发出的。
2.辨别是直接表现还是间接表现直接表现:正面叙述或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
间接表现:作者评论、侧面叙写等。
如2008年山东卷要求选出“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而第④句“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属间接表现。
演练体悟(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文言信息筛选题的基本方法是在明确筛选标准后,将选项代入原文比对,然后排除那些不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确定正确的一项。
在比对、排除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原则:三非一析。
所谓“三非”,就是“非其人,非其事,非其时”。
非其人:就是排除那个不是筛选人物的选项。
高考古文选段都会出现多个人物。
命题者在设计错例时,故意“张冠李戴”,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在一起。
做题时,首先要找出句子主语,即人物对象,把那个不是筛选人物对象的句子排除掉。
非其事:要求筛选的人物多为传主,在文中他有许多细小事件,有的合乎筛选要求,有的不合乎筛选要求。
做题时要排除掉不合乎筛选要求的事件。
“非其人”“非其事”是做山东卷筛选题主要的两个方法。
非其时:叙事类的选文,往往围绕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纵向的进程去叙写人物品格。
命题者有时会在试题中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而在选项中却将后(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在前(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
做题时要排除阶段错位的选项。
所谓“一析”,就是分析是直接表现的还是间接表现的。
题干未出现“直接表现”词语的,往往既包括直接的又包括间接的。
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
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
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
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
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
既擒布,霸自匿。
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
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
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
兖州乱,翕、晖皆叛。
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
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
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
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
”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
”乃皆以翕、晖为郡守。
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
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
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①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
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
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刺史。
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
部从事謥詷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
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
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
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
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
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
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
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
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
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
辽至,以语太祖。
太祖善之,拜扬威将军。
(《三国志·魏书》)注①榇(chèn):棺材。
②謥詷:人名。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臧霸“勇壮”的一项是()①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②因与父俱亡命东海③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④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⑤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⑥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听课记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
祖膺期,晋太中大夫。
父虔之,宋乐安令。
麟士幼而俊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
宾散,言无所.遗失。
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
”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
亲亡,居丧尽礼。
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
居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乡里号为“织帘先生”。
尝为人作竹误伤手,便流泪而还。
同作者谓曰:“此不足损,何至涕零。
”答曰:“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
”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
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
不得已至都,尚之深相接,尝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沈麟士,黄叔度①之流也,岂可澄清淆浊邪?汝师之。
”麟士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乃叹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
养孤兄子,义著乡曲。
或劝之仕,答曰:“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
太守孔山士辟,不应。
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麟士未尝答也。
隐居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
”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
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麟士入郡。
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观之,乃往停数月。
永欲请为功曹,麟士曰:“必欲饰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
不忍受此黔劓。
”永乃止。
升明末,太守王奂,永明中,中书郎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
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
负薪汲水,并日而食。
守操终老,读书不倦。
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
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
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征,又不就。
二年,卒于家,年八十五。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六》,略有改动)注①黄叔度,名宪,东汉著名贤士。
《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游.都下游:游学B.左率勃来候.之候:等候C .依止.其侧 止:居住 D .有蹈.东海死耳 蹈:踏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即跣而.反弃甲曳兵而.走 C.⎩⎪⎨⎪⎧ 言无所.遗失如姬父为人所.杀 D.⎩⎪⎨⎪⎧乃作《玄散赋》以.绝世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沈麟士隐逸性格的一组是( )①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②居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③沈麟士,黄叔度之流也,岂可澄清淆浊邪?④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⑤守操终老,读书不倦⑥与何点同征,又不就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②③⑥D .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麟士曾被错认穿了邻居的鞋,后来邻居找到了自己的鞋,送还时,沈麟士“笑而受之”,这一“笑”表现了他宽厚待人的特点。
B .宋元嘉末年,县里举荐沈麟士到京都担任抄撰五经的学士,他虽不情愿,却有机会饱览四部书籍,慨叹自己远不及古人。
C .“以笃学为务”的精神追求与“并日而食”的物质需要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沈麟士安贫乐道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