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近体诗“平仄”要义—30分钟教你掌握平仄 (1)
【教程】近体诗“平仄”要义—30分钟教你掌握平仄 (1)
【教程】近体诗“平仄”要义——30分钟教你掌握平仄近体诗平仄要义诗,就是讲求节奏的语言,词、曲、歌、赋与之同源.诗作为语言中与美学结合最紧密的一种形式,其魅力就在节奏,所以王力先生有言,“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得,而是为了吟的”。
节奏和谐,诗就琅琅上口。
近体诗(即律诗、绝句)讲究“平仄”,其实就是对诗节奏的规定,跟乐谱相似。
只要掌握了规则,近体诗“平仄”其实非常简单。
我常费解于古时蒙童皆知的东西,现在为什么要到大学才讲。
如果你能用30分钟的时间认真看完本贴,相信你也这么认为。
一、几个概念1.什么是“平"、“仄”?可以简单理解为,“平”就是长、高音(联想普通话当中的一声、二声).“仄”就是短、低音(联想普通话里面的三声、四声).古今语音变化很多,各地方言亦多不同,所以历史上对每个字的“平仄"曾有过很多次规定,即“韵书"。
如果要求精确,查韵书即可。
现在常用的,最严的是“平水韵”,较松的是“词林新韵”,最松的是“中华新韵”。
还有个简单的办法,上“诗词吾爱网”在线检测。
2、近体诗分律诗、绝句,律诗八句,绝句四句.五个字的叫“五言",七个字的叫“七言”.近体诗都是两句两句地写,其中逗号前面的叫“出句”,句号前面的叫“对句”.“出句”尾字必须用“仄”声,“对句”尾字必须用“平”声,即应“先抑后扬”。
整首诗的第一句叫“首出”,也叫“起句”,其中第二个字若是“平”声,叫“平起”,若是“仄”声,叫“仄起"(平起、仄起无甚大用,因为大家用惯了才予以保留,了解即可)。
整首诗的第二句叫“首对”。
两句联在一起,叫做“首联”.依次类推,三四、五六、七八句也都是一出句一对句。
两两联在一起,分别叫“颔联”、“颈联"、“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需要对仗,绝句无要求。
整首诗的最后一句叫“末句”,对于绝句就是第四句“颔对",对于律诗就是第八句“尾对”。
写诗技巧平仄
写诗技巧平仄平仄- 概念: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平仄简表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对联:(联尾)上仄下平五绝【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绝【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1】五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律【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古代汉语下19确定近体诗所用字的平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是八句诗,每句五个字,通常遵循以下平仄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平平仄仄平平) 城春草木深。(仄仄平平仄) 感时花溅泪,(平平仄仄平平) 恨别鸟惊心。(仄仄平平仄)
古代汉语下19确定近体诗所用字 的平仄
contents
目录
• 近体诗简介 • 平仄的基本概念 • 确定近体诗所用字的平仄规则 • 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 近体诗的平仄韵律
01 近体诗简介
近体诗的定义
01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 成的一种格律诗,其平仄、韵律 、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02
近体诗在唐以后成为古典诗歌的 主要形式,其平仄、韵律、对仗 等规则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 典范。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是八句诗,每句七个字,通 常遵循以下平仄格式: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 上草,(平平仄仄平平)一岁一枯荣。( 枯荣:平 声)野火烧不尽,(火:去声)春风吹又生。(生: 平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芳:平声)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别情:去声)
近体诗的历史背景
近体诗的形成
近体诗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唐代初 年,当时的诗人为了追求诗歌的 格律和美感,逐渐形成了这种新
的诗歌形式。
近体诗的发展
随着唐代诗歌的繁荣,近体诗逐渐 成为了主流的诗歌形式,许多著名 的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等都创作 了大量的近体诗。
近体诗的影响
写诗技巧平仄
写诗技巧平仄平仄- 概念: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平仄简表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对联:(联尾)上仄下平五绝【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绝【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1】五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律【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基础知识
平仄基础知识《平仄那些事儿,有趣又实用的基础知识》嘿,大家好呀!今天咱要来聊聊这平仄基础知识。
平仄这玩意儿,那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乍一听好像挺玄乎,其实啊,明白了就会发现超有意思!啥是平仄呢?简单来说,平声就是那种平平缓缓的音调,像大平原一样,没啥起伏。
仄声呢,就有点像山坡,有高有低。
这平仄一搭配,读起来就有了节奏感,就像一首好听的歌有了旋律。
想象一下,你读一首诗,如果全是平平平,那多没劲啊,就像白开水一样。
但要是有平仄变化,那就立马不一样了,那就是有滋有味的饮料啦!比如“床前明月光”,“床前”是平平,“明月”是仄仄,一下子就有了起伏,听起来就好听多了嘛。
你可别小看了这平仄,它可是诗词、对联的命根子呢!在诗词里,平仄的规则可严格啦,要是乱了套,那就像跳舞踩错了拍子,会被人笑话的。
比如说七言绝句,那是有固定的平仄格式的,就像给诗词穿上了一套合身的衣服,得体又好看。
有时候我就想啊,如果古人没有发明平仄,那他们的诗词读起来该有多无聊啊。
就像说话一样,平平淡淡,没有一点韵味。
还好有平仄,让那些诗变得那么美,那么有魅力。
学平仄基础知识也不难,咱可以慢慢来。
就像学走路一样,一开始可能会摇摇晃晃,但走多了就稳了。
你可以先从简单的古诗开始读起,感受一下平仄的节奏。
然后再自己试着写一写,就算写得不好也没关系,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得好的呀。
我就记得我刚开始学平仄的时候,那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平平仄仄的是咋回事。
但我没放弃,我就天天读诗,慢慢就有点感觉了。
有一次我自己写了一首诗,虽然不咋地,但我可高兴了,感觉自己像个诗人了呢!总之啊,平仄基础知识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古诗词那扇神秘的大门,让我们领略到里面的精彩世界。
诗词格律——律诗的平仄(1)
诗词格律——律诗的平仄(1)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㈠五律的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山居秋螟[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㈡七律的平仄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试看下面的对照表:⑴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⑵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⑶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⑷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怎样快速掌握诗句的平仄:(入联语)
怎样快速掌握诗句的平仄:(入联语)
作者 ------ 俗雅斋
平仄,是诗词对联必须要掌握的东西,起着句子阴阳顿挫的调节作用,如同音乐的乐谱,如果乐谱乱了,音乐也就失去了美感.下面我介绍一下我掌握平仄的体会,希望对新入门的朋友有点帮助.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平起平收 (首句入韵)
平起仄收 (首句不入韵)
仄起平收 (首句入韵)
仄起仄收 (首句不入韵)
五绝与七绝, 五律与七律,这四种诗体都有以上这四种平仄格式:总共有十六种平仄格式.新学的朋友没有必要去死记硬背哪一种的平仄谱.下面这四句中的每一句都可以作七绝与七律的首句.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以上这四句平仄谱,就是一首合格的(首句不入韵)七言绝句. 五绝与五律只要去掉前两个字即可.这四句如同两副对联,这两副对联的平仄都要相对,指2 4 6位的平仄脚(看句中的红字), 第二句要与首句的平仄相对,第三句与第二句的平仄脚要相粘,第四句又要与第三句相对.如果写七律,再按此顺序一粘一对即可,(律诗的中间两联要对仗)虽然有1 3 5不论之说,却不是绝对的,主要是针对犯忌的"孤平", "三仄尾", "三平尾".请看下面中间的一首绝句,是针对前边带红字的平仄谱而言的.
⊙平⊙仄平平仄七言句子看中间(246位的三个红字,两平夹一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一个标声两面担(与上相对,句脚三个红字两仄夹一平)
⊙仄⊙平平仄仄同仄同平同上句(与上相粘,句脚也是两仄夹一平)
⊙平⊙仄仄平平(韵) 相粘相对律成篇(与上相对,句脚平仄与第一句同)
只要熟悉了一个句子的平仄,掌握好了粘对的顺序,再作诗就是轻车熟路了.。
近体诗平仄-PPT精选文档
• 犯孤平:指律诗的乙种句除韵脚上的平声 字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叫犯孤 平。 • “| | — — | | —”,如果第三个字用了仄声 ,变成“| | | — | | —”,那么除句末平声外 ,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犯孤平。 • 三平调是古体诗特有的句式,在近体诗中 是不允许的。近体诗中有时若犯了孤平, 那么要设法补救。救的办法是把本句第五 字由仄变平。
2019/3/18
• 关于拗救 律诗平仄有严格规定,如果违反常格,该平 的地方用了仄,或该 仄的地方用了平,称为 拗。有拗必有救 。主要有两类三种: 一、本句拗而本句救 1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拗平平救仄平
2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二、出句拗而对句救 3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14
3、仄起仄收式(五言平起仄收)—— 丙丁甲乙丙 丁甲乙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 诸葛大名垂宇宙, • 宗臣遗像肃清高。 • 三分割据纡筹策, • 万古云霄一羽毛。 • 伯仲之间见伊吕, • 指挥若定失萧曹。 • 运移汉祚终难复, • 志决身歼军务劳。
2019/3/18 10
• 第六个字有的地方可以不分明,即可平可 仄,但条件是必须有救。分两种情况。 1,丙种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六个字可由 仄换平(拗),条件是本句第五字要由平 变仄(救)。即 仄仄平平仄救平拗仄 2,甲种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个字可由 平换仄(拗),条件是对句的第五字要由 仄换平(救)。即 平平仄仄平仄拗仄 仄仄平平平救仄平
2019/3/18 8
• 关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七言律诗的第一、三、五个字,其平仄是可以变 动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固定的不变的。 • 原因两个: • 一是避免“三平调”,二是避免“犯孤平”。 • 三平调:指律诗句尾连用三个平声字,比如: • — — | | | — —是丁种句,第一、三字平仄可变 动,而第五字必须是仄,否则句尾就成了 “— — | | — — — ”,句尾三个平声字,这就是三 平调。律诗切忌犯三平调。为了避免犯三平调, 所以第五个字不能用平声字,只能用仄声的。
平仄讲解
这首诗用的是七律中首句仄起入韵式。平仄句型为②④①②③④①②。但颔联的 平仄句型不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而是“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其中的第五字(即“市”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仄声(拗);“宫”字 是可平可仄的,在这里却一定要用平声(拗)。这是一种常见的拗救句式。但它 固定地在七律第二式的颔联上使用,就成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律诗的定型诗体,故 有丁卯句法之名。 (二)折腰体 折腰体,是指诗的首联,能守平仄对立之规,但它的第二联,却不能守平仄相粘 之律,仍依首联的平起或仄起,于是形成两联之间失粘而上下两联偶字平仄相同 的情形。这种体式首见于绝句。因为绝句只有两联,如果上下两联不粘,如同中 腰折断一般,故有此名。 例如: 渭 城 曲 唐· 王维 仄平平仄仄平平 渭城朝雨浥轻尘, △ 仄仄平平仄仄平 客舍青青柳色新。 △ 仄平仄仄仄平仄 劝君更尽一杯酒, 平仄平平平仄平 西出阳关无故人。 (十一真) △ 此诗各联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四、六字,都是平仄对立,完全遵循平仄交替的规律。 但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不能平仄相粘,致使两联偶字平仄重复,没有变化, 略显单调。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 诗中“心”、“临”、“今”、“侵”、“吟”,韵属十二侵。“心”字,首句入韵 用韵的要求,诗歌首句用韵似乎是多余的。从韵理来说,它也与同声相应的韵 律要求不合。所以,即使首句入韵,古人也不把它算在韵脚之内。古人称五言 、七言律诗为四韵诗,绝句为二韵诗,排律有十韵或二十韵以至一百韵的不同 ,而少有单数韵,就是这个道理。既然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诗人就 可以从这个多余的韵脚上取得一点主动。首句用韵或不用韵,都可以根据诗意 要求和个人爱好决定,不必受格律的限制。一般说来,五言诗中,首句用韵的 较少;七言诗中,首句用韵的较多。这是因为自魏晋以来,五言诗首句就多不 入韵;而七言诗从柏梁体到燕歌行,就有句句用韵的传统。即使唐代格律诗也 免不了存留一些六朝诗歌的影像。
平仄划分规律
平仄划分规律平仄既是古代汉语的音韵基础,也是诗词格律的核心要素。
在传统文学中,平仄是诗词排布和构成的关键性因素。
平仄划分规律的深入理解,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以及现代文学的创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平仄?平仄是指字音的音高。
平音字的音高相当,如“清、明、红”等;而仄音字的音高有高有低,如“梁、山、弓、箭”等。
一般来说,平仄的音高关系可以用“上升、下降、平稳”这三个基本方式来表现。
二、平仄的分类平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平声、上声、去声。
其中,“平声”是指声调本来就很平并且轻柔的音调。
而“上声”和“去声”则分别指音调从高到低和从低到高的变化,它们也是古代汉语拼音规则的基石。
平仄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释韵律的奥秘,这一分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律。
三、平仄划分规律平仄的划分有其明显的规律。
在古代诗词中,每个字都有一个特定的声调。
根据平仄的分类,平声的字一般属于平调,被称为“平音”;而上声的字及其变调字属于上调,被称为“上音”;去声的字及其变调字属于去调,被称为“去音”。
换句话说,平声的字只能和平声的字及其变调字搭配使用,上声的字和去声的字只能与同样调式的字搭配使用。
基本的平仄划分规律就是:每句诗中有唱头、对句、填词、添声等四个部分。
在唱头和对句之间,填词和添声之间,都会有一段断句,每个断句都遵循三音平仄的基本规则。
一般来说,平仄是从最后一个韵尾开始计算的。
如果一个字的韵尾是平声,就算它是上声或去声,它也是平音,否则它就是仄音。
在“平仄平仄仄平仄平”的七字句中,“盼”字和“园”字都是上音,不能和其他仄音字一起使用,因此只能和“远”“偏”这两个平音字一起使用。
这意味着词作者必须在一些字的呼应方面做出一些权衡,使用什么音或平或仄必须符合规律,这样才可以达到平仄搭配的效果。
四、平仄的运用平仄在古代的诗词创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诗词的韵律、节奏、字量等因素。
在词作中,平仄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它也是诗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近体诗平仄讲义
近体诗平仄判断方法1、判断韵脚字,特别是首句是否入韵。
韵脚字(二、四、六、八句尾字及入韵的首句尾字)为平声,其余(一、三、五、七句尾字)为仄声。
2、判断五言首句第二字(七言则为第四字,下同)的平仄,特别注意入声字的判断。
3、根据五言首句第二字(七言则为第四字)与尾字的平仄确定首句的平仄。
4、首句不入韵的,根据“对”(平仄相反)的规则判断第二句的平仄;首句入韵的,根据“选择”(尾字为“平”的两种格式选择其中另外一中)的规则判断第二句的平仄。
5、根据“粘”(两联的邻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的规则写出第三句的平仄。
6、反复使用“对”“粘”写出全诗的理论平仄,并判断格式为“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中的类别。
7、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判断修改,写出全诗的实际平仄。
8、判断“拗”(“仄仄平平仄”中的第三、四字,“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一个字,“平平平仄仄”中的第四个字)“救”(“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个字,“平平平仄仄”中的第三个字)近体诗平仄表:加圈表示可变,下加△表示“拗”,下加*表示“救”。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卧龙躍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标准平仄格式如上所示,带圈者为与标准平仄格式不合之字,但都合于“一三五不论”的规则。
全诗无拗救。
这首诗合于格律。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III--,--II-,---II,III--○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格律规则
平仄格律规则
说到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基本规律,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则:
(1)相间原则:一句之中,节奏字字音平仄交错分布。
假使第一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平,则第二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四字)音仄,第三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第六字)音平;假使第一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仄,则第二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平,第三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仄。
(2)相对原则:一联之中,对句和出句在相同位置的节奏字,平仄应该相反。
(3)相粘原则:相邻的两联,下联的出句,和上联的对句,在相同位置的节奏字,平仄应该一致。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
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
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
例如: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句失粘。
4、5句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近体诗的平仄
近体诗的平仄
近体诗的平仄是指每一句诗行的音节,根据其声调高低,可以分
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即声调平稳,不涨不降;仄声则声调有高有低,
词语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在近体诗中,平声和仄声的搭配是非常
重要的,它们构成了诗行的节奏和韵律,为诗歌赋予了独特的美感。
具体而言,近体诗的平仄规律通常如下:
1. 一句诗行有五个音节,分别称为五言诗;七个音节,分别称
为七言诗。
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平仄规律是一样的,只是诗行长度不同。
2. 平声字分为轻声和重声,轻声为一声,重声为二声。
仄声字
分为平仄两种,平仄字为三声,仄仄字为四声。
3. 每句诗行末尾必须有仄声,这称为“平仄对仗”。
4. 近体诗中的韵律大多采用押韵的方式,在同一声调下的韵母
互相媾和,构成韵脚。
总之,近体诗的平仄规律极其严格,需要诗人在选词造句时严格
把握,才能体现出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感。
平仄速推法,学诗有诀窍
平仄速推法,学诗有诀窍#周末开大课#学习格律诗,初学者最头疼的莫过于“平平仄仄”的格式。
本文则尝试用最直观的方法搞定平仄格式,再也不用死记硬背。
一、格律诗诗可分为两大类,古体和近体。
古体只要求押韵;近体除了押韵,还要遵守平仄规定,因此近体诗又叫格律诗。
二、平仄调现代汉语,平仄采用声调二分法,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古人平仄需查韵书,常见的如“平水韵”。
古人的“平上去入”四声中,第一声是“平”,后三声都是“仄”。
时过境迁,现代汉语没有了入声,所以很多古诗里的字我们读起来是平,其实却是仄声。
要想准确的判断汉字在平水韵中的平仄,可查《佩文诗韵》一书。
三、押韵脚押韵就是诗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音(韵母)要相近。
格律诗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重点)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有且只能押平声韵。
(重点)1、仄起式平仄交替出现,“仄仄”开头,因此叫“仄起式”。
奇偶句相反:偶奇相同:奇偶相反:七言绝句大体便如上所示。
1-1、仄起首句押韵式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重点)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
(重点)根据重点微调。
第二句必须押韵,而且只能押平声韵,因此,第二句句尾的平仄对调。
对调后,第二句也符合押平声韵的要求了。
至此,“仄起首句押韵式”的平仄规则就推导出来了。
1-2、仄起首句不韵式首句末的平仄对调即可,其它句子不动。
如下图所示。
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上面两首古人的例诗怎么有些字不符规则?特别是每句的第一、第三字。
这是因为在保证没有“三平尾”、“孤平”的情况下,有些非关键的地方可以适当放宽,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平起式“平平”开头,平仄交替。
奇偶相反:偶奇相同:奇偶相反: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重点)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
(重点)第二句已经是平声结尾,不用调。
第三句不需要押韵,所以句尾平仄对调。
第四句需要押韵,所以尾部平仄对调。
2-1、平起首句不韵式因此,平起首句不押韵式,便如图所示。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知识讲解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近体诗平仄规则】--------------------------------------------------------------------------------〖简介〗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
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规则〗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1、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
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何谓上下联?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
古诗平仄规律知识讲解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一、近体诗的一般规律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
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
⊙●○○○●●,◎○⊙●●○△。
○○●●○○●,●●○○●●△。
⊙●○○○●●,◎○⊙●●○△。
格式中“○”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
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
“△”表示是韵脚字。
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出仄声韵的符号了。
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及基础(完整注解)
前言:近体诗只涉及押平声韵。
本人认为近体诗也可押仄(zè)声韵,平仄规律与此相同,可自行推导。
注意现代四声与古四声不同,所以判定--古人所写诗词平仄的时候需要按照旧四声。
注意现代四声与古四声不同,所以判定古人所写诗词平仄的时候需要按照旧四声。
基础:平仄古代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入。
所以在古代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
仄指上声和去声。
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古代的入声被划分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个声调中。
所以现在普通话中没有入声。
但是读古人的诗词(或者现代人用平水韵写诗,词用的是词林正韵。
)要注意入声。
而用中华新韵写的诗词只要依照普通话的标准就好。
平仄:指拼音声调平是一二声,仄是三四声,四声中平声以外的上、去、入三声现在四声就是普通话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阴平与阳平统称为平,上声与去声统称为仄。
阴平为第一声;阳平为第二声上声为第三声;去声为第四声入声为古代声调,普通话中没有注:但是读古人的诗词(或者现代人用平水韵写诗,词用的是词林正韵。
)要注意入声。
而用中华新韵写的诗词只要依照普通话的标准就好。
平水韵、词林正韵及中华新韵的区别《平水韵》为写格律诗所用。
《词林正韵》是在《平水韵》的基础上归并而成的,供填词使用。
《中华新韵》是按照现代汉语拼音归纳而成的韵书,方便支持新韵的现代人写诗、填词,但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一、五言、七言【句内平仄相间】五言标准句:(平仄交替,容易记忆。
)1.平平仄仄平。
2.仄仄仄平平。
3.仄仄平平仄。
4.平平平仄仄。
中平仄仄平。
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中平平仄仄。
【中代表可平可仄】例:中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注:平平平仄仄不算,那么分开有7句为什么不能是平平平仄仄呢?因为律诗的偶数句必须押韵,(此处说的是句数为偶数)即最后一个字是平,所以只能选择四句基本句式中的平平仄仄平与第一句仄仄仄平平相对呐。
孤平:诗词大忌中平仄仄平第一字若是仄,则是孤平,孤平乃诗词大忌,故不可。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哎呀呀,让我来给你讲讲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吧!近体诗就像是一个精巧的音乐盒子,有着它独特的节奏韵律呢!
先来说说平仄的基本概念哦。
简单来讲,平声就好像是平缓的小路,平平的;而仄声呢,就像是小坡,有上有下。
比如说,“妈”就是平声,“马”就是仄声。
你看,这多形象呀!
那规则是啥呢?一句诗里平仄要交替出现呀。
就像是走路,一只脚平,一只脚仄,这样才协调嘛!比如“白日依山尽”,“白”是仄声,“日”是平声,仄平交替,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啦。
而且呀,律诗还要求对仗呢!就像两个人在跳舞,你出一招我接一招,配合得特别好。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对仗多工整呀!
平仄规则还讲究押韵哦,就像唱歌有个好听的尾声。
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光”和“霜”押韵,听起来多顺耳呀!
了解了这些规则,才能创作出韵味十足的近体诗呢,你不想试试吗?快动手写一首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程】近体诗“平仄”要义——30分钟教你掌握平仄近体诗平仄要义诗,就是讲求节奏的语言,词、曲、歌、赋与之同源。
诗作为语言中与美学结合最紧密的一种形式,其魅力就在节奏,所以王力先生有言,“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得,而是为了吟的”。
节奏和谐,诗就琅琅上口。
近体诗(即律诗、绝句)讲究“平仄”,其实就是对诗节奏的规定,跟乐谱相似。
只要掌握了规则,近体诗“平仄”其实非常简单。
我常费解于古时蒙童皆知的东西,现在为什么要到大学才讲。
如果你能用30分钟的时间认真看完本贴,相信你也这么认为。
一、几个概念1.什么是“平”、“仄”?可以简单理解为,“平”就是长、高音(联想普通话当中的一声、二声)。
“仄”就是短、低音(联想普通话里面的三声、四声)。
古今语音变化很多,各地方言亦多不同,所以历史上对每个字的“平仄”曾有过很多次规定,即“韵书”。
如果要求精确,查韵书即可。
现在常用的,最严的是“平水韵”,较松的是“词林新韵”,最松的是“中华新韵”。
还有个简单的办法,上“诗词吾爱网”在线检测。
2、近体诗分律诗、绝句,律诗八句,绝句四句。
五个字的叫“五言”,七个字的叫“七言”。
近体诗都是两句两句地写,其中逗号前面的叫“出句”,句号前面的叫“对句”。
“出句”尾字必须用“仄”声,“对句”尾字必须用“平”声,即应“先抑后扬”。
整首诗的第一句叫“首出”,也叫“起句”,其中第二个字若是“平”声,叫“平起”,若是“仄”声,叫“仄起”(平起、仄起无甚大用,因为大家用惯了才予以保留,了解即可)。
整首诗的第二句叫“首对”。
两句联在一起,叫做“首联”。
依次类推,三四、五六、七八句也都是一出句一对句。
两两联在一起,分别叫“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需要对仗,绝句无要求。
整首诗的最后一句叫“末句”,对于绝句就是第四句“颔对”,对于律诗就是第八句“尾对”。
3、谁都知道,凡是“对句”,最后一字必须押韵。
“首出”即第一句也押韵的,叫“入韵”。
至于“韵脚”的概念,按照我以下的方法毫无用处,所以不必知道。
4、每句诗的最后三个字,叫做“三字尾”。
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概念。
为什么呢?因为近体诗节奏的核心就在这上面,因此也是破解“平仄”规律的密码。
对于人的听觉感知来说,一个音构不成节奏(想想蜂鸣声),两个音构成的节奏也非常机械(想想钟摆声和喷嚏声),只有三个音才能构成最简单的悦耳节奏(想想《新白娘子传奇》主题曲中的“啊哈哈~~~啊哈哈~~~西湖美酒”)。
因此,近体诗以“三字尾”为基础,形成了“2-3”节奏(五言)和“2-2-3”节奏(七言)。
这里不厌其繁地讲这个,是因为下面讲的关于近体诗“平仄”的一切规则,其实都源自于“节奏美”这样一个基本原则。
二、标准格式——正格要掌握近体诗的“正格”,即标准格式,只需记住六个字:“仄仄平”和“仄平平”(可以想象成锣鼓点的“咚咚锵”和“咚锵锵”)。
按照以下7条规则,可以把所有标准格式推出来:1、“首对”“三字尾”,若非“仄仄平”,必为“仄平平”。
2、“仄仄平”前是两“平”,“仄平平”前是两“仄”。
(此即五言首句正格)3、“首对”和“颔对”不能重复,一个若以“仄仄平”为尾,则另一个必以“仄平平”为尾。
(据此可得五言颔对正格)4、“出句”平仄与“对句”一一对应且相反。
(即同一位置的字,对句若为“仄”,出句就为“平”,据此可得首出、颔出正格。
据以上四条,可得五言绝句正格。
)5、在五言的基础上,每句前面加两“平”或者两“仄”就成七言。
加的规则是“平”前加“仄”、“仄”前加平。
(举例,“平平平仄仄”加成“仄仄+平平平仄仄”。
据以上五条,可得七言绝句正格。
)6、把以上所得绝句正格再写一遍,就是律诗正格。
7、不论绝句律诗,如果“起句”“入韵”,只需用该诗正格的“末句”替换掉原来的“起句”即得。
此外,如果“首对”“三字尾”是“仄仄平”,该诗一定是“仄起”;如果是“仄平平”,该诗一定是“平起”(这一句懂不懂都行,没啥关系,我就是给那些用惯了这些说法的人看的)。
我把以上规则编成如下《正格口诀》,这就是终极心法了:学诗五言始,首对尾记清。
仄起仄仄平,平起仄平平。
双平前为仄,两仄前须平。
出句正相反,首颔不能重。
律诗来两遍,添字成七言。
入韵起翻末,孰云平仄难。
三、不标准格式——变格除了标准格式之外,近体诗还允许一些不标准格式存在,即“变格”。
写诗时用“正格”、“变格”都不算“出律”(即犯规)。
古人把这种用“变格”的行为称之为“拗救”。
顾名思义,“拗”就是“拗口”(很多人,包括百度百科,把“拗救”读成“niu jiu”,真是能气活古人),“救”就是“补救”。
那么,近体诗为什么要有“变格”?或者说要允许“拗救”?其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任何语言乃至任何文化现象,都必须遵循“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
就诗而言,辞粗鄙,尚能表达出思想或意境(想想打油诗),谓之“辞达意”,属中下品;辞美,且与其意相得益彰,谓之“辞得意”,属上品;辞美,甚至过于其意,谓之“辞夺意”,属中品;辞美,但不知所云,谓之“辞害意”,属最下品。
写近体诗时,总不能为了节奏感而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
特别是很多专属词,如人名、地名、成语、典故,都是不能随意更改或替换的,用了这些词造成平仄不对,“出律”、“拗口”怎么办?所以大家逐渐探索形成了“拗救”的规则,尽可能地在不影响内容的前提下保持节奏。
二是在部分诗人用“拗救”的方式写出一些名句后,大家发现这些“拗救”之后的节奏也很不错,用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此种“变格”比“正格”还常用了。
这种现象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词”的兴起。
大家争相创造节奏和谐的变格,所以产生了那么多的“词牌”。
由诗盛到词盛,其实是文化进一步繁荣的表象。
很多进阶水平的人可能认为,平仄的正格并不难掌握,“拗救”才头痛。
其实,“拗救”的规则更简单,只需记住如下四句《拗救口诀》:为诗首字姑不论,最忌长平也忌稀。
稀要补平长要断,此拗邻救无玄机。
具体解释如下:1、每句诗的第一个字,几乎都可以不论“平仄”。
(首字平仄只有一种情况“平平仄仄平”能造成拗,但是也有办法救,救法下面3中详解。
)2、写诗第一忌“长平”。
连续四个及以上的“平”声就叫“长平”。
出现“长平”拗句就出律了,而补救的办法则是“断平”,即把犯错那个字旁边的“平”改成“仄”(即此拗邻救)。
(“长平”是非常影响节奏的,比如正格“平平平仄仄”句式,如果第四字必用一个平声字,那么就成了“平平平平仄”拗句,非常难听,联想一下《忐忑》的“啊~啊~啊~啊~嗷”。
这时候必须把旁边第三字那个“平”改成“仄”,成为“平平仄平仄”变格,这种救法就叫“断平”。
在这一点上,传统和现在的好多研究者,包括王力先生都没有弄明白,把它当成了“三拗四救”,其实这种变格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四拗三救”。
)此外,“仄平平”格式的“三字尾”,如果第一个字用了“平”,变成“平平平”,通常被叫做“三平调”,应该尽力避免。
实在避免不了也无所谓,因为唐诗中也不乏此例。
3、“长平”之外,还忌“稀平”。
“稀平”指相连的“平”声太少了。
不论五言句还是七言句,在“三字尾”和其前面两字构成的“2-3”节奏中,如果一个连续的“平平”节奏都没有,就造成了“稀平”拗句。
补救的办法是“补平”,即在邻近犯错那个字的地方补个“平”声,把一个“仄”换成“平”(亦此拗邻救)。
“补平”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发生在“对句”中。
如本节第1条提到的,五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句式,首字如果必须用“仄”声的字,那么就成“仄平仄仄平”拗句,整句一个连续“平”声都没有,“稀平”了。
补救规则是把第三个字“仄”声改为用“平”声,成为“仄平平仄平”救句。
七言的情况只是前面添了个“仄仄”前缀,无甚关系。
(这种通过调节本句字声的救法被称为“自救”。
)第二种发生在“出句”中。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句式,第四字如果必须用“仄”声的字,那么就成“仄仄平仄仄”拗句,“稀平”了。
此时本句已经无法补出连续“平”声,只能在对句中加补“平”声,以找回平衡。
救法是将对句“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字由“仄”改“平”。
这样出句“仄”声声声顿挫,对句“平”声婉转悠扬。
七言仅需前加二字,余同。
(这种通过调节对句字声的救法被称为“对救”。
由于出句中已经没有连续“平”声,所以有时干脆把这一联写成“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请留意,这两种犯“稀平”的句式正好是一出一对的一联。
这就意味着,两种情况可以同时发生,产生出“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的变格,此即“一字救双拗”。
总结一下拗救规则,更可看出其简单。
由于“平”声是影响节奏的主要因素,因此也是格律要求的关键,连续“平”声过多、过少都拗口,需要补救。
具体就两种情况:(1)连续“平”声太多犯“长平”或者“三平”,分别发生在以“平仄仄”、“仄平平”为“三字尾”的出句、对句中,而其刚好是一联。
(2)连续“平”声太少犯“稀平”,可能发生在以“平平仄”、“仄仄平”为“三字尾”的出句和对句中,而其刚好也是一联。
近体诗的句式正格,本来也只有这两种形式。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记住“仄仄平”、“仄平平”六个字,就掌握了近体诗“平仄”迷宫的钥匙。
四、几点补充前面已经把近体诗“平仄”的规律说完了。
这里说的,只是针对有一些近体诗知识的进阶者,因为他们可能对上面的一些说法,尤其是跟之前所学不一致的地方,存在疑惑。
初学者不用往下看。
1、为什么讲“稀平”而不沿用“孤平”的说法?因为“孤平”这个说法不仅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拗救”的根本原因,而且造成了很多的理解上的困难。
无论是按王力先生的定义,还是启功先生的定义,都存在要么归纳不出普遍规律,要么可找出违反规律的反例的问题。
2、对句相救不是有类似“出句三字拗,对句三字救”的情况么?这个根本就不是因为拗救,而是为了对仗。
对仗的要求是,出、对两句每个字平仄相反。
这个关拗救什么事?(这个说法据说是从大学教材里学来的?)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话好使么?这话基本不好使,以后不用管它了。
但它表达的意思当中有一点对了,那就是偶数位上的字较之奇数位上的字(当然除了尾一字)在“平仄”的优先度上更高。
直白地说,就是调整先调奇位音,尽量别动偶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