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检测探讨
临床分析中的心肌酶谱测定及其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心肌酶谱测定及其诊断意义心肌酶谱测定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分析方法,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诊断相关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介绍心肌酶谱测定的原理、常见的心肌酶谱指标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一、心肌酶谱测定的原理心肌酶谱是指检测血液中与心肌细胞损伤相关的一组酶的活性。
常见的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
这些酶在心肌损伤时会释放入血液中,通过测定其活性来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及其相关疾病。
二、常见的心肌酶谱指标及其诊断意义1.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一种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及脑组织中的酶。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肌酸激酶会释放入血液中。
测定血清中的CK活性可以帮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
2. CK同工酶(CK-MB)CK同工酶是肌酸激酶的亚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在心肌损伤时,CK-MB会迅速释放入血液中,并且在心肌梗死时持续较长时间。
测定血清中的CK-MB含量可以帮助区分心肌损伤的类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包括肝脏、心肌、骨骼肌等。
心肌损伤时,血清中AST的活性会升高。
AST的升高可用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但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4. 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酶,包括心肌组织。
当心肌受损时,乳酸脱氢酶会释放入血液中。
LDH的升高可以用于心肌损伤的初步判断,但由于其在其他组织中也存在,诊断意义相对较低。
三、心肌酶谱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心肌酶谱测定广泛应用于心脏病学领域,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不同时间点抽取患者的血样,测定心肌酶谱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此外,心肌酶谱测定还可用于评估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风险,以及疗效的监测。
总之,心肌酶谱测定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分析方法,能够帮助医生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方法与解读在医学领域中,心肌酶谱检测常被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肌酶谱检测方法,并解读它们的结果。
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方法及解读1. CK-MB检测方法CK-MB是一种肌酸激酶的同工酶,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肌损伤的诊断。
一般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放射免疫法、凝胶电泳法和酶免疫法等。
放射免疫法是目前常用的CK-MB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放射性标记的抗体与CK-MB结合,再通过放射性测量仪测定放射性信号的强弱来判断CK-MB的含量。
凝胶电泳法是另一种常见的CK-MB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本分离成各种蛋白质带,通过染色或特异抗体上色后,观察是否出现CK-MB带来确定CK-MB的含量。
酶免疫法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CK-MB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酶标法或免疫法将CK-MB结合物与底物反应,再通过颜色的变化来测定CK-MB的含量。
2. CK-MB结果解读正常情况下,CK-MB在血液中的含量较低,通常可忽略不计。
若CK-MB的含量明显升高,则可能提示心肌损伤。
一般而言,CK-MB峰值出现在心肌梗死的4-6小时后,随后逐渐降低,通常在24-48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二、肌红蛋白(MYO)检测方法及解读1. MYO检测方法MYO是一种常见的心肌酶谱指标,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损伤的诊断。
MYO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金标、酶免疫法和荧光免疫分析法等。
免疫金标法通过将特定抗体与黄金标记结合,生成黄色或红色的沉淀物,从而测定MYO的含量。
酶免疫法是一种常用的MYO检测方法,通过将酶标反应物与MYO结合,再通过底物的反应产生酶促反应,通过颜色的变化来测定MYO的含量。
荧光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MYO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荧光染料标记特异抗体,结合特定的荧光仪器来测定MYO的含量。
2. MYO结果解读MYO的升高可以提示急性心肌损伤的存在。
一般而言,MYO的峰值出现在心肌梗死的2-4小时后,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18-24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通过检测特定的心肌酶和蛋白质在血液中的水平变化,医生可以判断心肌是否受到损害,并了解其程度和范围。
本文将探讨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一、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广泛应用于心肌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它可以提供以下重要信息:1. 心肌损伤的评估:心肌酶谱检测可以检测心肌特异性酶和蛋白质在血液中的释放情况。
当心肌受损时,这些物质会从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并进入血液。
通过检测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cTn)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医生可以评估心肌的损伤程度。
2. 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梗死是心肌酶谱检测的重要应用之一。
当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会发生缺血和坏死,释放出一系列特异性酶和蛋白质。
通过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可以及早诊断心肌梗死,并确定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3. 药物治疗的指导: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在心肌损伤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连续监测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的变化,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的分析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通常以数字形式呈现,根据不同的指标和其水平变化,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一种常用的心肌损伤指标。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CK水平较低。
当心肌受损时,CK会释放入血液中,其水平会升高。
CK峰值通常在心肌损伤后6-24小时出现,并在48-72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2. 乳酸脱氢酶(LDH):LDH是一种常见的心肌损伤指标。
与CK类似,LDH会在心肌损伤后释放至血液中,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肌损伤的程度相关。
LDH的升高通常比CK延迟出现,峰值在心肌损伤后的2-4天内达到,并在5-10天内恢复至正常。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常规的心肌损伤评估方法,通过测试血液中心肌酶的活性和水平,可以提供关于心肌损伤的信息。
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酶(CK-MB)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I和cTnT)等,它们在心肌损伤发生后会释放到血液中。
临床意义:1.早期诊断: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肌损伤,有助于尽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2.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与心肌损伤的程度有关,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指导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3.监测治疗效果:心肌酶谱检测可以监测治疗的效果,通过连续检测心肌酶的水平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是否有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判断器官损伤范围: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损伤的范围,例如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进一步为决定是否行介入治疗或手术等提供依据。
结果分析:1.CK和CK-MB:在心肌损伤后,活性和水平会明显升高,通常在心肌损伤发生后数小时内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
由于CK和CK-MB也存在于骨骼肌中,因此不能区分是心肌损伤还是骨骼肌损伤引起的酶升高。
2.cTnI和cTnT: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的水平在心肌损伤后也会显著升高,这种升高可以持续数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可用于判断心肌损伤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特别是cTnI,其水平的增加与心肌损伤的大小相关。
3.其他指标:除了上述常用的心肌酶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如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它们在心肌损伤后也会升高,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应该综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能单凭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做出诊断。
此外,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也受到抗凝药物、降糖药物等干扰,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正确解读结果。
总之,心肌酶谱检测在临床上的意义重大,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心肌损伤信息,指导诊断和治疗决策。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心肌损伤和心肌功能。
本文将介绍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一、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心肌酶在血液中的水平变化来评估心肌损伤的方法。
心肌酶指标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
这些指标的升高通常与心肌损伤相关。
心肌酶谱检测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诊断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的血栓形成导致。
心肌酶谱检测可以检测到心肌酶的持续性升高,尤其是CK-MB和cTnI的浓度升高,从而帮助医生确诊心肌梗死。
2. 监测心肌损伤的程度:在心肌梗死和其他形式的心肌损伤中,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通过监测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进展情况,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3. 评估心肌功能:心肌酶谱检测不仅可以用于检测心肌损伤,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肌功能。
心肌酶谱检测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肌功能的变化,并评估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状况。
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通常通过静脉血检测来获取结果,下面将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 CK和CK-MB: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广泛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中。
在心肌损伤发生时,CK和CK-MB会释放到血液中。
正常情况下,CK-MB占总肌酸激酶活性的3%-5%。
当心肌损伤发生时,CK-MB的浓度会显著升高,此时CK-MB/CK比值大于5%可以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指标。
2. cTnI:心肌肌钙蛋白(cTnI)是一种特异的标志物,几乎只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cTnI的升高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可以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和评估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
正常情况下,cTnI的浓度非常低,但在心肌损伤后会迅速升高并持续一段时间。
讲座——心肌酶检测
肌酸激酶(CK)
存在部位
骨骼肌 和心肌
脑组织
平滑 肌
红细胞
肝脏
CK-MM:骨骼肌型
CK的三种同工酶
临床意义:
CK-MB:心肌型 CK-BB: 脑型
CK-MB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诊断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标。AMI发病后 3—8小时血清中CK、CK-MB增高,24h达到高峰,2—3日恢复正常。 CK-MB的特异性 和敏感性都高于总CK,故CK-MB和CK常同时测定,这样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进 展的分析。 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CK升高的程度与梗 死的面积成正比。 而且CK-MB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
目前常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血清酶:主要有 1、乳酸脱氢酶(LDH) 2、肌酸激酶(CK) 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4、α -羟丁酸脱氢酶(α -HBDH)
CK-MB
CK
心肌酶
α-HBDH
LDH
乳酸脱氢酶(LDH)
乳酸脱氢酶(LDH)是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极重要的酶,广 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RBC、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 胞浆和线粒体中。 命名 亚单位组 主要分布组织及细胞 成 LDH是由两个亚单体(H、M)组成的四聚体
AMI的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其检测时间
Mb 出现时间 (h) 1~2 cTnI 4-6 cTnT 4-6 CK 6 CKMB 3~4 8~12 24 10~24 24~48 AST* 6~12
100%敏感 4~8 时间(h) 峰值时间 (h) 持续时间 (d) 4~8
8~12 8~12 10~ 24 10~ 24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1.临床诊断用心肌酶的选择原则疾病诊断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的指标是很难存在。
选择诊断用指标原则:(1)、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
(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2.血清心肌酶诊断心肌梗塞的病理基础AMI发生后,因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受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
酶生理特性不同,如酶在细胞内定位,分子量大小,生物半寿期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3.临床常用的心肌酶心脏内的细胞酶很多,但须符合上述选择原则,组织特异性并结合其它方面,如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ICDm)在心肌中含量很高,但一入血很快就失活。
目前国内外常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血清酶主要有:AST、LDH、CK和α-HBDH,尤以LDH和CK-MB同工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应用更广。
(1)、AST LDH CK特异性比较含量:心肌AST是人体各检验地带网组织中最高的,LDH 和CK的含量也占第二位。
特异性:CK的脏器特异性最高,除骨骼肌病变(包括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如酒精中毒)和严重脑血管意外,并且红细胞几乎不含CK,故测定不受溶血的影响。
◆CK诊断效率高,假阳性仅为10~ 15%;其阳性率与心电图ST段异常符合率达95%,高于AST (假阳性高达32%)。
肺梗塞,心绞痛,陈旧性梗塞等则CK活性一般不升高。
LD H由于分布广泛而特异性不高。
(2)、AST的同工酶血清ASTm不能提高AMI的诊断特异性,但ASTm因定位于线粒体,故不是很严重的损伤一般难以释放入血,因此测定ASTm对于推测预后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在推测死亡率方面较CK-MB更有价值。
心肌酶检查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肌酶检查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心肌酶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病情的变化。
心肌酶是由心肌细胞释放的一类特定酶,其中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红蛋白等。
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或死亡时,这些酶会从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酶的浓度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心脏病变的进展情况。
心肌酶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指标。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造成部分心肌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
通过检测心肌酶的活性和浓度的变化,可以明确诊断心肌梗死,确切判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此外,心肌酶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肌炎症、心肌病和心肌损伤等其他心脏病情。
心肌炎症是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心肌组织炎症,心肌酶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的程度和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此外,心肌酶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评估心肌梗塞后的心肌修复情况。
然而,心肌酶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心肌酶的半衰期较短,检测血液中心肌酶浓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时间窗口,因此,在心肌损伤的早期阶段可能无法准确地检测到心肌酶的升高。
此外,由于心肌酶不仅在心肌细胞中存在,还在其他组织中存在,如骨骼肌等,因此,一些非心脏相关的疾病和损伤也可能导致心肌酶的升高。
总之,心肌酶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肌酶检查的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完善,未来有望实现更加准确和快速的心肌酶检测,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引言部分介绍了心肌酶检查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为读者提供了对本文的整体了解。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心肌酶检查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心肌酶检查的临床应用。
心肌酶谱水平检测诊断心力衰竭的意义
心肌酶谱水平检测诊断心力衰竭的意义【摘要】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在诊断心力衰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探讨了心肌酶谱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了心肌酶谱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心肌酶谱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
文章还讨论了心肌酶谱水平在评估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作用,以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评估患者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肌酶谱水平、心力衰竭、诊断、预后评估、治疗、重要意义1. 引言1.1 心肌酶谱水平检测诊断心力衰竭的意义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在诊断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通常是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部分缺血。
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
心肌酶谱是指在心肌细胞受损或死亡时释放到血液中的一组酶。
这些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globin)、乳酸脱氢酶(LDH)等。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的改变可以反映心肌的损伤程度。
心肌酶谱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密切。
心肌受损时,这些酶的水平会升高,因此通过检测其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细胞是否受损,进而诊断心力衰竭。
心肌酶谱水平也可以用来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高水平的心肌酶谱通常与更严重的心力衰竭和不良的预后相关。
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心肌酶谱水平的监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酶谱水平的变化,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及时评估治疗的效果。
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正文2.1 心肌酶谱的含义和作用心肌酶谱是指人体内特定心肌细胞中存在的一组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cTnI、cTnT)、乳酸脱氢酶(LDH)等。
这些酶在心脏肌肉受损或缺氧时会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检测其水平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浅谈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嗽较为常见,严重时甚至引起患儿肺炎,危害程度不容忽视。
32 2.90
122 11.05
11 1.00
66 5.98
56 5.07
161 14.58
阴性组(狀=5883)
犘
狀
%
3223 54.78 <0.05
2042 34.71 <0.05
157 2.67 <0.05
151 2.57 <0.05
824 14.01 <0.05
601 10.22 <0.05
154 2.62 <0.05
8 0.14 <0.05
113 1.92 <0.05
(下转至第86页)
63
妇幼健康
Women'sHealthResearch
2018年5月第10期
2.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犘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狀(%)]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急诊科共采样送检,进行 心肌酶谱检测6987次,其中男3920例、女3067例,年龄0~ 85岁,平均(56.2±10.6)岁。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有 明确的终诊结果,能够明确是否出现心源性疾病或继发性心 肌损害;2)心肌酶谱检验的质量可靠,无检验差错。 1.2 方法
心肌酶谱检测是反映心肌损伤的检验项目,在实践过程 中,其也不可避免存在误漏诊,特别是那些病情比较复杂,伴 多种基础疾病的对象,心肌酶谱检查也可能出现假阳性,或 诊断出继发心肌损伤,而掩盖原发疾病[1]。本次研究采用回 顾性研究方法,评价心肌酶谱检查鉴别诊断心源性疾病的效 用,分析心肌酶谱检查阳性结果的影响因素,指导心肌酶谱 检查结果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心肌酶谱检测方法及其在急诊检验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方法及其在急诊检验中的重要意义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急诊运用心肌酶谱检测,观察分析心肌酶谱检查对急诊检测的重要意义。
方法:收治急诊患者10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0例,急性脑外伤46例,分为心梗组和脑外伤组。
6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按照who制定的心肌梗死标准进行诊断。
46例脑外伤患者根据glascow标准评估。
16例极重度,重度12例,中度18例。
两组年龄18~65岁,平均43.35±15.11岁。
入院后均根据患者情况做相应检查配合心肌酶谱检测。
结果:经过急诊积极检查和入院后辨别,心梗组60例,ck明显升高59例,敏感性95.33%,脑外伤组46例,ck明显升高46例,敏感性100.00%,由此结果可以看出,心肌酶ck检查对两组患者同样有效。
两组患者心肌酶各项指标对比,均差异明显(p<0.05),可见,心肌酶谱检查同样实用于心梗患者。
结论:心肌酶谱检查,价格相对不高,但对于诊断价值很高,应用范围较广,因此有必要把心肌酶谱列为急诊检验项目。
关键词心肌酶谱急诊检验心肌梗死脑外伤心肌酶是心脏内各种酶的总称,心肌酶谱是检查心肌酶的检查项目,通过心肌酶的变化,可以有效反应心肌病变和细胞膜通透性[1]。
主要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
临床上用血清ast、ldh、ck、ck-mb、α-hbdh反应心肌损害程度,根据不同的结果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将其列入急诊检验项目,现将2011年6~12月诊治情况回顾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1年6~12月收治急诊患者10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0例,急性脑外伤46例,分为心梗组和脑外伤组。
6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按照who制定的心肌梗死标准进行诊断。
46例脑外伤患者根据glascow标准评估。
极重度16例,重度12例,中度18例。
两组年龄18~65岁,平均43.35±15.11岁。
讲座——心肌酶检测课件
80%
快速处理标本
采集到的血液标本应尽快进行处 理和检测,以免长时间放置导致 结果不准确。
检测后的结果解读
正常参考值
心肌酶检测结果会提供一个正 常参考值范围,患者应将检测 结果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
异常结果判断
当检测结果高于或低于正常参 考值时,可能提示心肌损伤或 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
定期复查
谷氨酸脱氢酶
总结词
谷氨酸脱氢酶是心肌酶谱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评估心肌损伤和坏死的情况。
详细描述
谷氨酸脱氢酶是一种能量代谢酶,存在于心肌、肝脏等多种组织中。当心肌受损时,谷氨酸脱氢酶会 释放入血,导致其水平升高。因此,检测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可以作为心肌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
03
心肌酶检测的临床应用
讲座——心肌酶检测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心肌酶检测概述 • 心肌酶谱五项检查 • 心肌酶检测的临床应用 • 心肌酶检测的注意事项 • 心肌酶检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01
心肌酶检测概述
心肌酶是什么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酶类,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 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
对于异常的心肌酶检测结果, 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 以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
05
心肌酶检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心肌酶检测技术的改进
02
01
03
自动化检测
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高灵敏度检测
更早地发现心肌损伤,有利于早期治疗。
床旁检测
方便快捷,为患者提供及时诊断。
心肌酶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α-羟丁酸脱氢酶
心肌酶检测报告解读
心肌酶检测报告解读
心肌酶检测报告是用来评估心肌损伤的一种常用方法。
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
钙蛋白(cTnI/cTnT),它们在心肌细胞受损释放入血液中。
正常情况下,心肌酶的水平在血液中很低。
如果心肌细胞受损或坏死,心肌酶的水平会升高。
在报告中,通常包括以下指标的结果:
1. 肌酸激酶(CK):正常范围为0-174单位每升(U/L)。
如
果 CK 的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心肌细胞受损,但这个指标不是特异性很高的,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如肌肉损伤)的影响。
2. CK-MB:正常范围为0-25 U/L 或0-3%总 CK 活性。
CK-
MB 是肌酸激酶的一种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如果CK-MB 的水平升高,尤其是升高到总 CK 活性的一定比例以上,可能是心肌损伤的一个指标。
3. 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正常范围为0-0.03 微克每升
或0-0.03 ng/mL。
心肌肌钙蛋白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心肌损伤
标志物,当心肌细胞受损或坏死时,其水平会迅速升高。
解读心肌酶检测报告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指标的结果。
如果某一指标超出了正常范围,但其他指标正常,可能不具有特异性,需要进一步观察。
如果多个指标同时升高,可能表示存在
心肌损伤。
然而,心肌酶检测结果只是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并不能单独确定心肌损伤的原因。
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其他检查结果等因素,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因此,建议结合临床医生的指导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推荐)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1.临床诊断用心肌酶的选择原则疾病诊断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的指标是很难存在。
选择诊断用指标原则:(1)、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
(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2.血清心肌酶诊断心肌梗塞的病理基础AMI发生后,因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受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
酶生理特性不同,如酶在细胞内定位,分子量大小,生物半寿期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3.临床常用的心肌酶心脏内的细胞酶很多,但须符合上述选择原则,组织特异性并结合其它方面,如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ICDm)在心肌中含量很高,但一入血很快就失活。
目前国内外常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血清酶主要有:AST、LDH、CK和α-HBDH,尤以LDH和CK-MB同工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应用更广。
(1)、AST LDH CK特异性比较含量:心肌AST是人体各检验地带网组织中最高的,LDH 和CK的含量也占第二位。
特异性:CK的脏器特异性最高,除骨骼肌病变(包括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如酒精中毒)和严重脑血管意外,并且红细胞几乎不含CK,故测定不受溶血的影响。
◆CK诊断效率高,假阳性仅为10~ 15%;其阳性率与心电图ST段异常符合率达95%,高于AST (假阳性高达32%)。
肺梗塞,心绞痛,陈旧性梗塞等则CK活性一般不升高。
LDH由于分布广泛而特异性不高。
(2)、AST的同工酶血清ASTm不能提高AMI的诊断特异性,但ASTm因定位于线粒体,故不是很严重的损伤一般难以释放入血,因此测定ASTm对于推测预后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在推测死亡率方面较CK-MB更有价值。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解读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解读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下面将对心肌酶谱检测及其解读进行详细介绍。
一、心肌酶谱检测简介心肌酶谱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细胞损伤释放的特异性酶类来评估心肌损伤程度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
二、各指标的意义及解读1.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一种存在于心肌、肌肉和脑组织中的酶。
当心肌受损释放时,CK水平会升高。
通常,在心肌损伤后4-6小时开始升高,峰值出现在24-36小时,并在2-3天内恢复正常。
对于怀疑心肌梗死的病人来说,CK峰值水平的高低可以判断梗死的严重程度。
2.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是CK的一种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当心肌损伤时,CK-MB释放增加。
通常,CK-MB水平开始上升的时间与CK类似,但峰值一般出现在12-24小时,并在48-72小时内恢复正常。
CK-MB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3. 谷草转氨酶(AST):AST是一种存在于心肌、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酶。
当心肌受到损伤时,AST的水平会增加。
AST峰值出现的时间与CK类似,但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较长,需约5-7天。
AST水平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心肌损伤,还可以提示其他疾病,如肝脏疾病、胰腺炎等。
4. 乳酸脱氢酶(LDH):LDH存在于心肌、肝脏、肺、肾脏等组织中。
LDH的升高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心肌损伤。
不同的LDH同工酶的比例变化可以提供更多关于损伤类型和定位的信息。
心肌损伤时,LDH水平会在心肌酶谱升高后较迟出现,并维持一段时间。
三、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1. 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观察CK-MB和其他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梗死,并帮助鉴别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探讨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心肌酶的效果
0 引言
化学发 光法是 近年来 新发展起来 的的检验手段 ,具有 检 测便捷 、灵敏 度高 、重 复性好及 试剂安 全无毒 的特点 ,占领 了医疗 市 场 ,广 泛用 于 激 素 、酶类 等 指标 的临床 检 测 。放 射 免疫 法 是 临床 检 测微 量 物质 的 重要 手 段 ,临床 应 用 时 间 较长, 检验效 果 比较稳 定 。为进一步 了解化 学发光法 的特点 ,
结果 化学发 光法测得血 清肌酸激酶浓度为 ( 1 7 0 . 4±1 9 . 8 ) n g / ml ,放射免疫法测得血 清肌酸激酶浓度为 ( 1 6 4 . 2 ±2 0 . 1 ) n g / ml ,经比较二 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两种方法均具有 良好 的线性 关 系,但化 学发 光法的线性范 围较放 射免疫 法宽。且化学发光法的重复性好 于放射免疫法 。结论 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 法检测心肌酶谱 能够取得相似的检 验 效果 ,但化 学发光法具有更好的精 密度 。 关键词 :化 学发光法 ;放射免疫法 ;心肌酶 中 图分 类号 :R 4 4 6 文 献标 识 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7 . 1 6 1
3 讨 论
放 射免疫 法是检测 肌酸激 酶的经典 方法 ,原理在 于 同时
将 以放 射性 同位 素 标记 的抗原 与 未标 记 的抗 原 结合 特 异性 抗体 ,使 其 产 生可 逆性 竞 争反 应 ,进 而检 测 抗 原 和抗 体 的 含量 [ 1 1 。放射 免疫法 的优点是 试剂成 本低 ,检测结 果精确性 比较高 ,缺 点 是耗 时 较 长 ,常 不 能满 足 临 床快 速诊 断 的需 要 ; 碘1 2 5等 同位 素具 有 放射 性 ,对 工作 人 员 和 环境 都 会 产 生放 射 性 污染 ;而且 由于碘 1 2 5半 衰期 比较短 ,试 剂 稳 定 性 略差 ,有 效期 短 。化 学 发光 法 是具 有 高度 敏 感性 和高 度 特 异性 的先进 技 术 ,同 时具 有光 学 检测 的敏感 性 及 免疫 分析 法 的特 异性 ,原理 在 于 以发 光剂 直 接标 记 抗体 ,利用
检验科心肌酶谱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心肌酶谱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心肌酶是一类分布在心肌细胞中的酶,它们参与了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
心肌酶谱是对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心肌酶谱的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一、心肌酶谱的检测方法心肌酶谱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血清酶测定法、电动力学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1. 血清酶测定法血清酶测定法是一种常见的心肌酶谱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定血清中心肌酶的活性或浓度来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
常用的血清酶测定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等。
2. 电动力学法电动力学法是一种基于心肌细胞电位变化的心肌酶谱检测方法。
通过在心肌细胞上安放电极,记录心肌细胞电位的变化,并通过计算分析心肌酶的活性。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实时性强的优点,常用于监测心肌损伤的动态变化。
3.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心肌酶谱检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核酸杂交技术可用于检测心肌细胞中与心肌酶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
此外,PCR技术也可以用来检测心肌细胞中特定基因的突变情况,从而预测心肌酶谱的变化。
二、心肌酶谱的常见分析方法心肌酶谱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类型,以指导临床治疗。
1. 肌酸激酶同工酶比值法肌酸激酶同工酶比值法是一种常见的心肌酶谱分析方法。
通过计算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总肌酸激酶(CK)的比值,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该比值超过特定数值,即可判断为心肌损伤。
2. 时间与酶活性变化动态分析心肌酶谱检测值的动态变化是判断心肌损伤类型的关键。
通过对心肌酶谱检测值在不同时间点的测量,可以绘制时间-酶活性曲线,进而判断心肌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例如,心肌梗死通常表现为CK和LDH峰值的出现延迟和持续时间的延长。
3. 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在心肌酶谱的分析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预测心肌酶谱的变化类型和严重程度。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1-20T03:29:33.39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3期作者:邹珊[导读] 对于人体当中的心肌酶主要是对心肌细胞催化以及调节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的一种酶,在心肌细胞当中广泛存在。
邹珊威远县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2450对于人体当中的心肌酶主要是对心肌细胞催化以及调节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的一种酶,在心肌细胞当中广泛存在。
此间,如果患者心脏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或者损伤时,其心肌细胞出现坏死或者破裂,心肌细胞当中的心肌酶就会释放到血液当中。
为此,在临床诊断工作开展期间,通过对患者心肌酶谱以及相关性指标进行检测,根据具体指标变化大小来对心肌细胞是否出现损伤以及损坏来进行评估,提升患者病情的诊断准确率,以此为后期临床救治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
1、临床诊断当中心肌酶谱的选择原则在临床诊断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如何正确选择心肌酶谱是临床诊断工作开展的首要前提。
在具体应用过程当中,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通过对指标的高低就能进行确诊,否则就难以排除。
但是此类理想化指标也很难存在,因此在指标选用过程当中,要全面符合以下原则。
①要具备较高的组织以及血清酶活力比,此时针对较为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检测到明显的指标变化。
②在组织受到损害时,能够较快的释放,为早期诊断打好基础。
③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判断指标变化。
④方法简单方便,操作性较强,且试剂稳定、廉价。
2、血清心肌酶诊断心肌梗塞的基础在人体出现心肌梗塞后,此时心肌细胞会出现严重的缺血坏死现象,细胞膜通透性提升,导致心肌类的细胞酶释放到血液当中。
而此时,根据患者心肌受损情况,其酶的升高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诊断过程当中可借助血清酶变化大小来检测心肌梗塞患者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
在此期间,对于血清心肌酶,由于其生理特性的差异,例如在细胞内的定位,分子量的大小、生物半寿期之间的差异使得酶入血时间,入血速度快慢以及血清内的持续时间段都会为病程以及预后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NP 与LVEF相关
100 80 LVEF (%) y=-0.7, p<0.001 60
40
20 0 0 1.0 2.0 Log BNP (pmol/l) 3.0
诊断心衰:
• BNP<100ng/L,心衰的可能性极小,其阴性预 测值为90%,如果BNP>500ng/L,心衰可能性 极大,其阳性预测值为90%。 • BNP在100~400pg/mL之间还应考虑其他原 因,如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心衰 代偿期等。
C反应蛋白 (C-reative protein,CRP)
• 参考值:
•
•
速率散射比浊法 血清<6mg/L
胶乳凝集法 <10mg/L
•
CPR是一种急性相蛋白,肝脏是其主 要的合成器官,最近研究表明,人体其他部 位如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神经元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细胞、肾小管上皮 细胞等在炎症刺激或病理状态下都能合 成和分泌CRP。
• 临床意义:
• • CRP在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早期即可出 现异常增高。 • CRP能预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 绞痛再发缺血和死亡的危险性 • 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CRP 升高
• CRP升高还见于发热、肿瘤、细菌感染、 组织损伤、风湿、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移 植排斥等多种疾病急性相时,是全身炎症反 应的一部分
• 3.生理性升高见于运动后48小时内、分娩、 新生儿血清CK活性高于正常值。另外,某 些药物,如利多卡因、麻醉药、降脂药等 可使血清CK活性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CK分子是由两个亚基单位组成的二聚体, 它的同工异构酶(同工酶)与CK具有相同的 生物活性,但在结构上存在着一定差异,其 由M和B单体结合而成的混合型同工酶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正常人 血清中CK—MB含量(低于总活性5%)。
治疗急性失代偿心衰:优势和特点
• 对肾功能不全者更好
• 无儿茶酚胺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 不增加室壁张力
• 抑肌梗死
• BNP水平存在2个高峰:第1峰在心肌梗死后 的第16-24小时,为(319±58) pg/ml;第2峰在 心肌梗死后第5天,为(277±66) pg/ml。 • 发现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患 者,BNP第二峰值较普通心肌梗死患者更高。 这提示大面积心室重构和急性心肌梗死后 心功能不全。
3.损伤心肌的心脏手术,可有一过性CK-MB 活性升高,一般手术后24小时内恢复正常。
肌酸激酶同工酶亚型(CK—MB1、 CK—MB2)
• CK是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他们源 自两个独立的基因。亚型表示M和B亚单位的 羧基翻译后修饰,便产生CK—MB的各种亚 型。现可检出血清CK—MB1和CK—MB2两 个亚型。CK—MB亚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塞 具有更大的特异性。.
预测CHF患者的预后
• 出院时BNP:比入院时↓50%
<350 pg/ml
预后好
预后好
• 出院时BNP:比入院时更高
>500 pg/ml
预后差
预后差
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 • • • 扩血管(vasodilator) 利钠(natriuretic) 利尿(diuretic) 抗纤维化(antifibrotic )
NP: 起源和分泌刺激
• Peptid
• • ANP BNP
主要起源
心房 心室肌
氨基酸数目
28 32
分泌刺激
心房膨胀 心室膨胀
•
CNP
内皮细胞
22
内皮细胞坏死
心钠肽(AtrialnatriuretiePeptide, ANp
• 由心房分泌 • 心房压增加,或心房扩张时刺激ANP分 泌 • 脑内一些特定神经元、肺、肾上腺、唾 液腺、神经节、垂体、消化道和泌尿生 殖系统也可合成、分泌
临床意义:
• 舒血管作用:ANP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且 具有量效关系。 • 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作用。
• ANP对下丘脑室旁核(PvN)等处的神经元起 明显的抑制效应,部分神经元表现为放电 间期明显延长,部分神经元放电活动完全 消失。
• 抑制肾素分泌,阻滞醛固酮的合成,拮抗 醛固酮的钠储留作用 ,对RAAS具有拮抗作 用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 由心室分泌
• 心室压增加,或心室扩张时刺激BNP分泌
• 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血管和抑制
RAA和交感N活性作用
BNP临床意义
• • • • • • 反映LVEF高低 反映CHF程度和 心功能分级 诊断CHF和无症状的LVD(左室功能低下) 预测CHF的预后 预测AMI后30天和6月时的左室重塑 AMI后CHF和死亡的强独立预测因子
• 2.MYO峰值的高度与心肌损伤或坏死的范 围、预后成正比。峰值越高,表示损伤或 坏死的范围越大,MYO>2000ug/L为预后 不良的指征。
• 3.升高还可见于缺血性心肌病、心绞痛、心 肌损伤、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克、肌营 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进行性 肌萎缩、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所致肌病 等。在肾功能不全、烧伤、乙醇中毒、糖 尿病酸中毒时血与尿肌红蛋白水平也升高。 • 由此可见,MYO特异性差。
心肌肌钙蛋白(CTn)测定
2002年公布的“心肌损 伤标志物的应用准则”中 建议:将心肌肌钙蛋白 (CTnT、CTnI)取代CKMB成为检出心肌受损的 金标准
cTnI仅存在于心肌细胞内 cTnT基本只存在于心肌内,但在一部分肾 脏疾病及一部分慢性肌病时,横纹肌内也 有表达
目前研究尚无证据表明cTnT比cTnI敏感性 高,而且在严重的骨骼肌损伤、肾脏坏死、 年龄大于70岁时,cTnT有可能增高。故目 前临床常用检查项目为cTnI.
目前在心血管临床检测尚不普遍
心血管炎症标记物
• • • • • • • 孕相关血浆蛋白-A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金属基质蛋白酶 髓过氧化物酶 细胞黏附分子 白介素-18 白介素-6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 • • • • ANP:心钠素(Atrial NP) BNP:脑钠素(Brain NP)、称B型利钠肽 CNP:C型利钠肽 (C-type NP) V-型利钠肽(VNP) 树根眼镜蛇D-型利钠肽(DNP)
临床意义:
• 1.LDH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 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LDH水平的升高 常于发作后6-10小时,2-3天达高峰,1-2周 恢复正常.
•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肺梗死,某些恶性肿瘤, 骨骼肌病,有核红细胞骨髓内破坏(无效性造 血),白血病等, LDH往往升高
•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管血栓形成并出血的病 人。脑脊液中LDH总活力升高 • 4.若血清中未除尽血块溶血时血清LDH活性显著 增高。
• 参考值:
• • 干片法:肌钙蛋白I 免疫法:肌钙蛋白T 阴性 0-15ug/L
临床意义:
• cTn是心肌组织中的一种特有的调节蛋白,是急 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出现较早且特异性高的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AMI后2小时就能在血清中测出, 12-48小时达高峰,存在10-14天.临床上只要用于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判断溶栓疗效、诊断心肌 炎。
• 判断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及狭窄程度
• 心包疾病时,尽管房压及肺动脉楔压均升 高,但由于心房扩张受限.ANP值仍很低。 心包穿刺后,ANP显著升高。故测定人 ANP值对判断心脏填塞时心房牵张受限的 程度和心脏增大的原因均有一定意义。
• 目前,ANP已用于临床治疗某些心血管疾 病的研究,尤其在治疗高血压、心衰、室 性心律失常方面有望成为比较有前途的 药 物
二、心肌蛋白检测
肌红蛋白(MYO) 肌钙蛋白(CTn) C反应蛋白
肌红蛋白(MYO)
• 参考值: • 补体固定化 • RIA法 • • ISA法
血浆<87ug/L 血清(29±16.3) ug/L 尿液(29.85±16.04) ug/L 血清3.5-22.8ug/L
临床意义:
• 1.血清MYO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出现 最早的标志物,发病1-4小时开始升高,6-7 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恢复正常。
心肌标记物及其临床 意义
什么是心脏标志物(cardiac markers)
• 心脏标志物(cardiac biomarkers):是指在 循环血液中可测出的生物化学物质,能够 敏感、特异地反映心肌损伤(异常)及其严重 程度,因而可以用作心肌损伤(异常)的筛查、 诊断、评定预后和随访治疗效果的标志 • 心脏标志物正常情况下,主要或仅存在于 心脏(心肌),在心脏或心血管异常情况 下由心脏大量释放
• • • •
一、心肌酶谱检测 二、心肌蛋白检测 三、心肌血管标记物检测 四、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一、心肌酶谱检测
• •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乳酸脱氢酶(LDH)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6—8小时,血中 AST增高,18—24小时到达高峰,4—5天 后恢复正常。其值与心肌梗死范围和程度 有关,若再次增高提示梗塞范围扩大或新 的梗塞发生。 •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 肾脏等组织中。
肌钙蛋白(CTn)
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由结构和功能各不 同的3个亚单位(CTnT、CTnI、CTnC)组成, 参与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钙离子激活的 调节。CTnT的作用是将肌钙蛋白复合物与 原肌球蛋白结合在一起;CTnI是肌钙蛋白与 肌凝蛋白横桥之间结合的有效抑制物。
CTnT和CTnI为心肌细胞特有,分游离和 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细 胞缺血受损时,游离型CTn迅速透过细胞膜 释放入血,出现一个偏低的峰,所以CTn的早 期阳性率较高。当发生持续性或不可逆损 伤时,心肌细胞坏死,肌丝降解,引起结合型 CTn释放,出现第2个峰且在血中持续时间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