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10课正式
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高一__班第__组编号___姓名___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第10课鸦片战争编制人:莫丁飞审核人:陈素秋【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如何认识战争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预习自学】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引导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际形势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始。
②为开拓和掠夺,英国侵略中国。
(2)国内形势①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②政治:政治腐败,困难,废弛。
③外交:实行政策。
(3)直接原因:在虎门销毁英国走私的鸦片,英国借端发动战争。
2.经过(1)第一阶段:①1840年6月,英舰侵入挑衅,战争爆发。
②英军沿海经犯,最后到达,道光帝派同英军“议和”。
(2)第二阶段:①1841年初,英军强占,并扩大侵华。
②1842年8月,英舰驶抵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倾销鸦片?为什么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呢?3.结果: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填空并连线)危害A、开放、、、、五处通商破坏贸易主权B、割给英国破坏领土主权C、赔款2100万银元破坏关税自主权D、协定关税局加剧了人民的负担②1843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和《》,即南京条约的附件,从中攫取、和等特权。
③美法两国趁火打动,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和《》,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5.影响(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中国开始沦为国家,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二、战火再燃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2)直接原因:英美法等提出、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1)1856年,英军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第10课导学案
第10课,《地毯下的尘土》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米妮的人物形像。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学习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3、学习米妮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点理解故事含义,学习米妮的美好品质。
学习难点学习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及用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内心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是否尝试过在假期出去找一份工作来为自己挣点零花钱呢?可能有很多同学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还没有付诸实践;也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过在假期卖报纸、冰棒、鲜花的经历了,可是大部分同学可能都还不需要自己出去挣钱来补贴家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大家会认识一位懂事的小姑娘,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出去找工作的。
(二)字词积累勉强葱茏眷顾真挚津津有味以上词语,要求学生注音,并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再分别另造一个句子。
因为词语不多,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
(三)诵读课文本文语言活泼生动,充满丰富的想象,诵读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前四段,做好感情的铺垫。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其余部分,可以让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女生扮演米妮的角色,一部分同学齐读小矮人的话,其余同学读课文的叙述部分。
3、诵读的同时思考问题: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课文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写她出去找工作,而是从她的身世写起呢?诵读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明确:(四)思考和讨论1、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主人公性格的有关语句,用铅笔画出来,并指出这些语句反映了主人公什么方面的性格,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①“她匆匆地赶过去,敲了敲小屋的门,没有人答应。
她敲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人来应门。
她想,这儿可能没有人住吧!她打开门,走了进去,决定就在这里过夜。
”——描写。
先敲门,直到判断可能没有人住才进去,多么懂礼貌的孩子!②“米妮看到了小矮人,就出来见他们。
‘你们好,’她说,‘我是米妮.格雷,我出来找工作,因为我亲爱的妈妈病了。
第10课三峡(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0课《三峡》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翻译,积累文言字词。
2.体会文章意境,感受三峡之美,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3.学会抓住特征、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文章,体会文章节奏鲜明的特点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2.感受三峡之美,学会抓住特征、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三峡简介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其间全长193公里。
三峡由、、组成。
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2.作者简介郦道元(466年~527年),字,南北朝时期著名家,范阳涿州人。
郦道元访求水道,四处游历,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他用毕生心血写成《水经注》。
当时南北对峙,一些南方的地貌郦道元没法实地考察,就通过广泛查询他人资料、经过自己的加工来完成。
3.作品简介《》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水经注》与裴松之的《》、刘孝标的《》、李善的《》齐名,合称“四大名注”。
第一课时活动一:读文章之韵朗读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 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 素湍.绿潭( ) 绝巘.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 ) 林寒涧.肃( ) 属.引凄异( )猿鸣三声泪沾裳.( )2.用“/”标注下面三组句子的停顿一组: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虽乘奔御风则素湍绿潭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二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编写人:李玲审核人:高一历史组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
(2)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历史地位。
【学法指导】本节课时间跨度长,容量较大,但结构简单,学生在学习时应以时间为线索,以列表的方法从所处的年代、原因、主要特点、影响等方面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基础梳理】知识点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原因:(1)(2)2.表现:3.影响:,发起救亡图存的民族民主运动。
知识点二、民族工业的春天1、原因⑴内因①②临时政府,激发了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⑵外因:2、表现(1)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数量和新增增加。
(2)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3)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等。
3、结局:一战结束后,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知识点三、曲折的发展1、国民政府前期发展较快(1)原因:(2)表现:2、抗战时期遭沉重打击(1)原因: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①在沦陷区:民族企业被毁或者被日本吞并;在华北,日军采取“”办法,将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
3、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1)原因(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核心整合】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情景一:1896年,荣氏兄弟看到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
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目标导航】(明确目标,把握方向)1、掌握从唐代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2、理解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和表现。
【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事半功倍)1、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2、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史海拾贝(看谁找的最快,最准确。
温馨提示:边填边在书上画出关键词)(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区推广2,以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
4,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
总之,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二)手工业兴旺1,纺织业(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蜀地丝织品“”,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2)棉织业:从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宋代制瓷业的发展(1)浙江哥窑生产的。
(2)瓷都:3,宋朝造船业的发展(1)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2)造船业最兴盛的城市是东南沿海的、等地(3)宋朝时的海船已装有,能准确地辨别航向(三)南方经济的繁荣1,商业发展的条件: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剩余产品增加,进入流通领域,一部分投入国内市场,一部分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利润,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
2,商业都市:、3,繁荣的海外贸易:(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经济条件。
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的应用更进一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2)情况: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南岸。
(3)影响: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第10课《三峡》导学案
《三峡》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词语,疏通文章大意。
2.品味文章语言,领略课文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者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作用:写出(或表现)人物的特点,突出文章主题。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特点: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作用:衬托或突出了人物或景物的·····的特点;深刻写出(或表现了)······二、自主学习1.规范字音阙.()重岩叠嶂.()曦.()月襄.()陵溯.()朝.()发白帝素湍.()绝()飞漱.()属.()2.整体感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并划分节奏。
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理解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
四、合作探究1.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采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三峡山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连绵不断(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遮天蔽日(正面描写: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采用了什么写法描写三峡的夏水?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
水势浩大(正面描写:至于夏水襄陵);水流湍急(正面描写:沿溯阻绝);水流湍急(侧面描写: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3.三峡“春冬之水”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
清澈(动静结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作者写三峡的四季景色,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先写夏水?作者是为《水经》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水为盛,最能表现三峡的特点,因而先写夏水。
第10课:中国龙(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10课:中国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龙的起源、特征和象征意义;2.掌握中国龙的绘画技巧;3.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学习重点1.中国龙的起源和发展;2.中国龙的象征意义;3.中国龙的绘画技巧。
学习难点1.如何在绘画中表现中国龙的形态和气势;2.如何将中国龙的象征意义融入到绘画中。
学习内容一、中国龙的起源和发展中国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被誉为神灵的化身,具有神奇的力量和特殊的地位。
在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不仅是神话和传说中的形象,还有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表现。
此外,龙也被用来代表中国的国家和民族,成为了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中国龙的象征意义中国龙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它代表着人们心目中的伟大、神秘和尊贵。
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力、祥瑞、幸福和荣耀。
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中,人们常常会使用龙的形象来庆祝。
此外,中国的皇帝御用龙,龙被视为皇家气象象征,并被放置在许多皇宫,作为皇家建筑和装饰的重要元素之一。
三、中国龙的绘画技巧在中国绘画中,龙的形象不仅广泛使用,而且有许多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
下面是一些绘画龙的技巧:1. 眼睛眼睛是表达龙的性格、力量和思想的重要部分。
在绘画中,通常使用长而细的眼线,线条弯曲、通长,通常画在龙的眼睛周围。
2. 身体在绘画中,龙的身体通常是柔和而强壮的。
通常使用曲线来描绘龙的身体,弯曲的身体线条可以使龙更显威严和高贵。
3. 牙齿和爪子牙齿和爪子是龙的最强部分,这些部分通常会强调在绘画中。
牙齿通常长而尖,有时会呈弯曲形状。
爪子通常长而锐利,可以使龙看起来更加强壮和可怕。
4. 鳞片龙的鳞片是中国龙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绘画中也需要注意到。
鳞片可以通过弯曲的线条和颜色的运用来表现,明暗度也要掌握得恰当。
总结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龙的起源、特征和象征意义,并掌握了绘画中国龙的技巧。
第10课 中国龙 (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10课中国龙(导学案)一、课时内容1.学习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及样式。
2.了解中国龙的历史及文化内涵。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二、知识点回顾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中国民间艺术——四川皮影戏。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了解了四川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和表演形式,并且尝试运用皮影戏中的形象角色,进行绘画创作。
三、新知预测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及样式,了解中国龙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四、重点内容解析1. 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及样式中国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常被人们用来表示力量、尊贵和权威等。
中国龙有着极为特别的形象特征,如龙头、龙颈、龙鳞、龙骨、龙爪等。
而龙的整个身体,通常分为龙头、颈、背、腹、尾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代表宇宙、掌管雨水、辟邪驱祟、祥瑞等。
因此,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 中国龙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龙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流传了数千年之久。
早在商周时期,龙就已经是君主权力的象征之一。
在汉代以及唐宋时期,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装饰和艺术创作中。
龙的形象还融入了天文学和历法中。
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历中,十二生肖中的“龙”代表着僵龙,是头一个出现的龙,代表元气收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因此,在汉族的农历中,农历五月初五日也被称为“龙舟节”,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等。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通过学习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在绘制中国龙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龙的身材要显得修长,有力而不臃肿。
•龙头要画得尖而挺,眼要大而神,有着锐利的眼神。
•龙鳞要画得清晰圆润,有明亮的光泽。
•龙爪要画得强壮而有力,要有明显的肌肉线条。
•龙的动态要有明显的起伏、曲线和节奏感。
五、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程,我们学习了中国龙的形象特征及样式、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并且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意境的优美。
4.品味作品蕴含的复杂、曲折的情感。
二、知识方圆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父洵、弟辙,号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苏东坡全集》传世。
2.写作背景《答谢中书书》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友人的安慰。
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却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苏轼罹文字狱,被贬为团练副使,受到监视,近乎流放,心中忧郁。
但他仍有进取之心,月夜承天寺夜游正是这种心情的释放。
他那在政治漩涡中破损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无障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只有从大自然美景中才能寻求精神的寄托。
3.文体知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
尺牍的文学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生。
三、基础知识1.字音弘(hónɡ)颓(tuí)与其奇者(yù)藻(zǎo)荇(某ìnɡ)竹柏(bǎi)2.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今:)(2)晓雾将歇.(古:今:)(3)夕日欲颓.(古:今:)(4)念.无与为乐者(古:今:)(5)相与步于中庭..(古:今:)(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今:)3.一词多义共:古来共谈()为字共三十有四()欲:欲穷其林()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寻:寻张怀民()寻病终()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句子翻译(1)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温情笔调勾画出的苦难与希冀)导学案 解析版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资料,积累“憎恶”“烦琐”“诘问”等常考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重点)3.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难点)4.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重点)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字词清单读准字音骇.(hài)掳.(lǔ)孤孀.(shuānɡ)惶.急(huánɡ)诘.问(jié)疮疤..(chuānɡ bā)渴慕.(mù)粗拙.(zhuō)霹雳..(pī lì)陆玑.(jī)惧惮.(dàn)憎.恶(zēnɡ)懿.(yì)辟.头(pī)悚.(sǒnɡ)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惶急:惊慌急迫。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诘问:责问。
渴慕:非常思慕、渴望。
霹雳:原指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文中指“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
文中是震惊的意思。
任务二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背景链接1926年间,鲁迅陆续发表了十篇回忆故乡人、故乡事的散文,并于1928年结集为《朝花夕拾》。
鲁迅写这组文章时,恰逢生活和情感颇为动荡的一段时期,而对故乡、童年、故人的回忆,可以让内心得以从纷扰中寻出一点儿闲静来。
在《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笔调十分温暖的一篇。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1)学习目标:1.知道秦暴政的主要表现。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了解楚汉之争。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难点:秦的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一、秦的暴政1.理解:秦朝的灭亡是因为2.表现:二.秦末农民大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2.项羽、刘邦起义(1)巨鹿之战:(2)秦朝灭亡:三.楚汉之争1.性质:2.交战双方:3.结果:1.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的暴政,属于农民战争;楚汉之争为争夺帝位,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探究一: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认识探究二:评价秦始皇探究三:秦朝灭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知识拓展】项羽、刘邦1)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献。
2)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
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
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一、选择题1.丞相李斯认为搞“私学”的人“不师今而学古”,“以古非今者”应灭族。
秦始皇为了统一舆论,维护中央集权,接受了此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A.尊崇儒术B.焚书坑儒C.八股取士D.崇文抑武2.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但是,他的统治也有一些缺点,下列图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残酷的刑罚④急于求成和暴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0(升国旗)人教(部编版)
朗读课文
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 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讲解重点词句
选取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 行讲解,如“五星红旗, 我们的国旗”等,加深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
互动交流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组内学生相 互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 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
学生家长对本次导学案的评价与建议收集
总结词
反馈与改进
详细描述
通过收集学生家长对本次导学案的评价和建议,了解导学案的实际效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 考和借鉴。
全班分享
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分 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不 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口头 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肯 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表达,同时指 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 和规则
学会了唱国歌和行注 目礼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0( 升国旗)人教(部编版)
目录
• 课程导入 • 新课学习 • 课堂小节 • 课后作业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每个 公民都应尊敬和爱护国旗。
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红色象征革 命,星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 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士兵及各 民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教学目标明确
01
02
03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 的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国旗的意义,尊敬国 旗。
学生情况分析
01
学生刚入学,对国旗的意义不太 了解。
第10课《三峡》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内容《三峡》回顾学习:【三峡简介】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qú)塘峡、巫峡、西陵峡。
知识梳理:【作者介绍】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原文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襄: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10课 导学案
【展示提升】
学生课下设计一份自己的周末出行计划,其中出行目的、路线等应结合生活实际,并与家长商量合作完成。
【达标检测】
如果暑假你要跟爸爸妈妈到外地去旅游,你将选择什么出行路线和交通工具,应注意哪些交通安全?
【学习内容】
10、交通安全伴我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懂得安全出行应掌握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2.使学生懂得为准确、安全到达预定目的地选择路线和安全的交通工具。
3.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学习重、难点】
掌握出行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应注意问题;能够准确选择路线和安全的交通工具,安全到达预定目的地。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四幅图片,从生活中出行乘车的常见现象入手,分析四幅图片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所见所闻,分组讨论出行时我们还要注意哪些安全?
【预习反馈】
1、小组内问题
【合作探究】
我的出行计划
我的旅行线路:
我选择的交通工具:
导学案10课(老师版)
1.在《<论语>十则》里,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3.文中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三个。(2010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
(待学生回答后,屏幕展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学习的秘诀吧。
(设计意图:从介绍孔子入手,突出孔子的地位,再从孔子身上引与学习态度有关的故事,既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为接下来学习新课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内容作铺垫。)
五、远拓展,悟
深意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思考并完成1、2两个问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
(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⑴自省(xǐng) ⑵传(chuán)不习乎 ⑶必有我师焉(yān)
⑷弘(hóng)毅 ⑸诲(huì)女知之乎 ⑹其恕(shù)乎
2.比较并解释下列句子中同一字词的不同意思。
⑴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道,了解 ) 是知也(通“智”,表聪明 )
⑵而:学而时习之(表承接)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连接主语和谓语,不译)
(导学案)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学习难点:当代中国加强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重点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从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角度,理解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体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整个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同时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国所展示出的“大国风貌”,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家国情怀)【时空定位】【问题引领】问题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外,我国在不同阶段还颁布了哪些基本法律?问题二:“依法治国”、从“法制建设”到“法治建设”是在什么时间及时代背景下提出、修改的?有什么重要意义?问题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思想是什么?问题四:作为中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我们能做些什么?【深入探究】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
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
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
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一、生字我会认。
1、给带点的字加上拼音,然后读两遍,接着通读全文,做到字音准确,有困难的要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昆仑.山 逢. 蒙. 药 丸. 接 济. 奸诈..贪婪 树影婆娑..
企. 盼 威. 逼 匣. 子 凝. 望 皓.月当.空 迫.不及待 2、把上面词语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划出来写在横线上 易错音:__________________ _ __ 易错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准多音字在文中的音,并写出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 ) ( ) ( ) 蒙 逢 济
( )
( )
( )
二、我来理解
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批注在文中。
展示汇报以下词语的意思。
奸诈: 贪婪: 婆娑:
企盼: 凝望: 皓月当空: 三、课文内容我知道
这是一篇 (体裁)。
主要讲了 的故事。
课堂学习流程:
一、导课:《嫦娥奔月》是一篇什么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小组检查预习完成情况,纠错。
2、对子合作读课文一遍,纠错。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感悟奔月情景:默读全文,用“”划出描写嫦娥奔月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在你认为美的词句旁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提示:在“飘飘悠悠”“碧蓝碧蓝”旁还批注几个同类型的词语。
)
2、探究奔月原因:
○1默读1—5段,理清主要人物及主要物件之间的关系。
后羿嫦娥逢蒙仙药
○2重点品读4、5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嫦娥的词句,用“----”划出描写逢蒙的词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提示:在第五段末尾可进行联想批注,嫦娥在吞下仙药那一刻会想写什么呢?)
○3对子结合再读描写嫦娥和逢蒙的句子并讨论,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然后在文中进行写法批注。
3、诵读追月场面:有感情地诵读第7段,在感动自己的词句旁进行批注,再把自己的感受
读出来。
4、默读最后一段,进行篇末批注:中秋之夜,仰望那轮皎洁的明月,你想对嫦娥说些什么呢?
5、我会复述
借助主要人物及主要物件之间关系图,对子练习复述故事。
(提示:复述时要尽量使用本课积累的优美句段。
)
四、展示提升
★温馨提示:
1、每组选择一个学习内容作为主要展示内容。
2、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小组长严密组织并合理分配任务,做好展示时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
3、展示时要大胆、大声、大方,并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4、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点评。
五、课外延伸
走进故事天地分类搜集成语。
来自历史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历史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达标测试:
1. 比一比,再组词。
炸()婪()辉()挤()*()
诈()焚()挥()济()汗()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解除()机智地()()的祝福接济()
企盼()深情地()()的夜空焦急地()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描写了三个个性色彩很浓的人物,分别是()的嫦娥,()的后羿和()的逄蒙。
4.写出两句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六、回扣目标,反思成长:
我最大的收获:
我需要努力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