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差异下的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文化差异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研究

文化差异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研究
—匪

崔 颖
( 河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文 化 差 异 在 文 学 翻 译 中 的 重 要 性 研 究

要 :翻 译 是 一 种 语 言 到 另 一 种 语 言 的转 换 。 由 于 两
种 语 言 所 处 的地 理 位 置 、 政 治、 历 史、 经济 、 生 活 方 式 等 不 同造 成 的 文化 认 知 差 异 ,翻 译 在 这 种 语 言 转 换 实 践 中扮 演 了至 关 重要的作 用。 如 果 不 了解这 种 文 化 认 知 的 差 异 , 译 者 在 翻 译 的
言 时 曾说 : “ …b u t w e h a v e o t h e r d r a g o n s t o k i l 1 . ” 这 里 的“ d r a g — o n ” 代 表西方恶 龙 , 应 译为 “ …… 我 们 还 有 很 多 的 困 难 需 要 克

服 。” , 这 里如果理解成东方神秘高贵 的“ 龙” , 就会造成误解 ,
甚 至是 误 会 。
在 中国. 我 们把 怕 老 婆 的 丈 夫 戏 称 为 “ 妻管严” . 这 个 词 和 “ 气管炎 ” 谐音 , 所 以有 时 开 玩 笑 时 我 们 会 说 : “ 这 个 人 有 气 管 炎 。” 如 果 这个 时候 我们 把 这 句 话 译 为 “ He h a s r a c h i t i c . ” . 那 么 外 国宾 客 就 会 以为 这 个 男 人 得 了 “ 气管炎 ” 这 种 病 。 由于 译 者 没有准确把握原文的文化 , 因此 造 成 这 种 误 译 的 产 生 。 我 们 在 翻译这句话 时应该体 现源文化 中的隐 含意义 , 那 就是 “ 怕 老 婆” 。 因此 , 上句应该译为“ H e i s a h e n — p e c k e d ma n . ” 在 以上两个例子 中 , 虽 然词汇相 同 , 但 词义却 千差万 别。 译 者在翻译 时, 要倍加 注意 , 强化跨文化 意识 , 避 免 误 译 的 产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子 翻 译 的影 响 进 行 了阐述 。
【 关键词 ] 词语 ; 句 子; 孔雀尾 式; 狮子 头式 [ 中图分类号 】 H 3 1 5 . 9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8 0 9 1 ( 2 0 1 3 ) O l一 0 1 1 4— 0 3
纵 观我 国的翻译史 : 从东 汉 时期 的佛 经 翻译 至新 中 国翻译 时 期 , 我 国 出
一 文

史 Biblioteka ● 哲 中 西 方语 言 文化 差 异 对 英 汉 翻 译 的影 响
口毕 玉 娟
[ 内容提要 ] 语言是文化 的载体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 间的相 互转换 , 更应该是 两种不同民族 之间思想 内容 的
对等交流。 中西方 国家 的人 们使用 两种 不同的语 言。 中国使用 的是 汉语 , 而西方 国家大部分 讲的是英语。英汉 两
种语言都具有独特 的文化背景和悠 久的历史。 由于 中西 方 国家 人们 的思维 方式和 价值观 不 同, 导致 了人们对语 言 内涵 的理解存在偏差 , 影 响 了人 们之间 的交流。 因此 , 研 究中西方 语言文化差异 , 实现 两种语 言之间的意义对等 转换 , 对促进 中西方 国家人们之 间的交流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本文 着重从 中西方语 言 文化差异 对词语 翻译、 句
( 1 ) A l l t h e p e o p l e i n C h i n a a r e a c t i v e i n S —
p o r t s n o w.

a t s e v e n o’ c l o c k e v e r y da y .


我父 亲 每 天 早 上 七 点 打 开 收 音 机 收 听 新 闻。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随着中国和俄罗斯的相互影响不断增强,俄汉翻译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俄汉翻译中存在很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语言差异
俄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存在很大差异。

这就导致在俄汉翻译中,有些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可能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俄语中存在很多未定式动词,而在汉语中则需要使用完整的句子。

此外,汉语的口语化和简化表达方式也会给俄语译者带来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策略包括使用更为简单的汉语表达方式,或者解释俄语中那些无法直接翻译的表达方式和惯用法。

二、文化背景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导致俄汉翻译中的问题。

例如,在俄语中,经常使用象征性的言语和引用,需要读者对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而在汉语中,则较少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进行俄汉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该文本的文化背景,并考虑是否需要对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一定的解释或调整。

三、翻译目的差异
在进行俄汉翻译时,不同的翻译目的也会导致差异。

例如,如果是为了商务翻译,则需要注意到一些性格的中文词汇。

如果是为了文学翻译,则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到译者的语感和情感因素,并考虑采用更为灵活的翻译方式。

总的来说,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极大,需要译者具备熟悉两种文化的专业知识,并协商双方之间的差异,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恰到好处地使用习语,可以为文章增添色彩。

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

恰如其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习语的理解错误很多是由文化因素引起的。

文化影响到习语的方方面面,不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就根本无法准确理解习语。

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习语,有助于掌握习语的意义和运用。

一、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1.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其差异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

例如,中英地域文化的差异在方位及其相应物上,就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南尊北卑的传统,人们常把南的方位置前,如“从南到北,南来北往”等等,而英美人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则用“from north to south”来表达。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

明朝的兰茂有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唐朝韩翃的《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的消息的是西风。

西风对于英国人来说是暖风,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天的讴歌。

另一位英国诗人Alfred Tennyson有诗云:Sweet and low,sweet and low,Wind of the western sea,Low,low,breathe and blow, Wind of the western sea!(轻轻地、柔和地,轻轻地、柔和地西边吹来海风;轻轻地、轻轻地吹拂,西边吹来海风!)在翻译时,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理解,也有把“西风”译成“东风”的,例如在方重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引》中的诗句“When also Zephyrus with his sweet breath Exhales an air...”里,“Zephyrus”一词是西风的意思,而译文则是“当东风吹香……”。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伴随中外学术交流的频繁展开,英语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受到关注。

翻译工作者只有把握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让英语翻译表达更为准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英语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更好地展现语言的魅力。

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标签:英语文化;翻译效果;影响一、文化和翻译的内涵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经历长期的历史沉淀。

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此外,文化也是不同的。

基于流畅性和准确性的翻译是一种改变语言信息的文化行为。

翻译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迫切需要沟通和交流的背景下,同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任何翻译都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也不例外。

经验丰富的英语翻译和翻译研究人员都重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虽然理解了原文的意义,但远不止简单的语言理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会受到文化的影响。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段落理解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他或她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翻译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但由于翻译具有许多社会功能,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时期的翻译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译者必须在翻译过程中理解翻译的功能及其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

只有这样,译者才能正确处理英语文化因素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并在英语翻译中成功传达。

否则译者很容易犯下社会语用错误。

可以说,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翻译工作无法进行,没有文化的翻译将是苍白无力的。

二、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影响1.社会历史背景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不同,所以不同国籍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和態度。

与此同时,民族语言的发展是由社会发展过程和民族的一切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的,尤其是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更加突出。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交流的扩大,英语笔译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语音、语法、词汇和文化角度探讨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语音差异英汉语音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英语笔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例如,“r”音在汉语中并不存在,当汉语口音较重的译者翻译英语时,容易将“r”音省略或发错。

此外,英语中的元音多而且变化多端,而汉语只有五个元音,且不具备元音变化的复杂性,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根据语言差异进行音译或意译。

翻译策略:1.注意区分英汉语音差异,保证语音表达准确。

2.根据语言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音译或意译。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存在很大的不同,译者需要根据句子结构、语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翻译。

英语语法灵活多变,汉语语法较为固定,表达方式单一。

因此,有些英语句子在汉语中翻译时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以使其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

1.注意区分英汉语法差异,掌握英语和汉语的语言风格和语法特点。

2.根据语言差异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和语言转换。

三、词汇差异英汉语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词汇量的差异,英语单词极其丰富且具有多义性,而汉语单词种类相对较少;二是词汇使用的差异,英语具有更为广泛的使用场合和搭配方式,而汉语则有着更为严格的表达方式。

1.了解英汉语言的词汇差异并保证准确理解文章意思。

2.在翻译中根据上下文和文章意图找到与之相应的翻译词。

四、文化差异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习惯用语、语言表达形式等方面。

由于英语是国际性语言,因此它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英语笔译时,译者需要了解英语使用国的文化背景和语境,避免在翻译中产生不同的文化水平和表达方式。

1.了解英语使用国的文化背景和语境,避免产生文化误解。

2.在翻译中选择与文化背景和语境相符的表达方式。

总之,作为翻译者,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以便在英语笔译中找到最合适的翻译策略。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英汉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了最大的问题之一。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社会体制、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翻译难度逐渐增加。

本文将探讨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文化差异是英汉翻译中不能避免的存在。

这种差异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表达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词汇、词序、语态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句子强调部分放在句首,而在汉语中放在句尾。

这种差异使得翻译中的语言表达非常困难。

2、逻辑思维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英语思维方式较为逻辑,重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汉语思维方式则较为象征与比喻,强调意象和情感。

这种差异会影响到译者对语言的理解、选择和表达,导致翻译的精度和准确性下降。

3、文化内涵的差异汉语和英语之间还存在文化差异。

汉语文化历史悠久,注重传统伦理道德和家庭观念,而英语文化则更加开放多元,讲究个人自由与权利。

这种文化差异会涉及到翻译中的词汇选择、语言表达、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

二、解决方案为了在英汉翻译中有效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以下方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1、读懂原文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必须先理解原文的文化特点和背景知识。

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效地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2、适度的文化调整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受众和文化内涵适度地对原文进行调整。

例如,将饮食和节日的翻译调整为与受众文化相符的词汇和表述方式,从而使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3、避免直译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等直接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方式。

在翻译中,直译往往会导致译文的意思不准确或者表达方式拗口,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直译的方法。

4、加大文化学习与交流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问题需要通过增加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来进行解决。

翻译者需要加强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学习,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提升翻译质量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基于语言文化差异的多语言翻译研究

基于语言文化差异的多语言翻译研究

基于语言文化差异的多语言翻译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跨语言交流逐渐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多语言翻译作为重要的交流方式,不仅能够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

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多语言翻译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语言文化差异对多语言翻译的影响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的特征。

而这些特征受到了文化背景、历史、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不同语言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对多语言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语音的差异。

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可能有差异,例如有些语言会强调语调,而另一些语言则更加注重发音的清晰度和韵律。

这些差异会导致在多语言翻译时需要进行音标转换和音位分析等操作,从而增加翻译的难度和精度。

其次是语法的差异。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可能有明显的差异,例如汉语和英语中的语序就存在很大的区别。

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会导致误解和歧义的产生,因此需要翻译者有一定的语法分析和判断能力。

还有词汇方面的差异。

不同语言的词汇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有些语言中的词汇可能比较抽象或者非常具体。

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选择适当的翻译词汇,避免出现偏差或者误解。

最后是语用方面的差异。

语用是指语言的使用方式和社交意义。

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用规则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某些语言中直接表达感情是十分普遍的,而在另一些语言中则需要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达。

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会增加理解的难度和失误的概率。

二、如何有效解决多语言翻译的难题针对多语言翻译中存在的差异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从而提高多语言翻译的效率和准确度。

首先是要深入了解各个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特征。

只有通过了解和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才能够准确地进行翻译。

因此,翻译者需要拥有深入的语言学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其次是要运用现代的翻译技术和工具。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贸易和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因此,商务 英语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工具,也日益受到广泛。然而,中西文化差 异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种影响并提 出应对策略。
一、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 影响
1、词汇差异
中西文化中的词汇差异很大。在商务英语中,一些词汇在中文中可能没有完 全对应的翻译,反之亦然。例如,“inventory”在英文中指“库存”,而在中 文中却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同样,中文中的“关系”一词在英文中也没有完全 对应的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成为不同语言之间沟通的桥 梁。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西文化 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从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方面展开论 述。
在文献综述方面,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国内外学 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与文化、文化差异 与翻译策略、译者素养与跨文化意识等方面。虽然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如何更加客观地评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 响等。
3、社交习俗层面:中西方文化中的社交习俗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中国人 注重礼尚往来,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独立。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目标语言的社 会文化背景,避免产生误解或冒犯。
4、价值观层面: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例如,西方文化强调 个人主义和自由,而东方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尊重 目标语言的价值观,避免产生冲突。
2、语境差异
中西文化中的语境差异也是很大的。在商务英语中,一些表达在中文中可能 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例如,“in the black”在英文中通常指“盈利”,而在 中文中却可能被误解为“黑暗”。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论文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论文预读: 摘要: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会给中英文翻译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想真正掌握中英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不能仅仅限于对英语和中文的字、词、语法表面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中西方的文化、社会、宗教、历史背景,乃至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知识.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就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以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对比,尝试在翻译的过程中以适合的调节手段来化解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1、综合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差异“综合”,就是事物统一的整体,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既见部分,又见整体.“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许多部分.任何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都是两种方式的结合,都不可能只有分析型思维而无综合型思维,或只有综合型思维而没有分析型思维.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东方重综合,西方重分析”的思维习惯.体现在语言上的表现是:“中文注重意,英语注重形”.例如:“Thiswasanintelligentlyorganizedandferventmeeti nginapackedTownHall,withMr.StrongintheCh air”.此句的主谓结构为:Thiswasan…meeting…,其他附加成分均围绕这个主句展开,结构十分紧凑,突出了英语里的注重形的特点.如果将其按英语原来的句子结构翻译为“这是一次精心组织的、热情洋溢的、在市政厅里召开的由斯特朗先生主持的会议”.这样译文表面看似忠实于原文,但实际上给人以词藻堆砌,头重脚轻之感,不符合现代汉语的惯,没有给受众一种与读原文同的感觉,也就没有做到对原文的忠实.如果将其按照汉语叙事论理的方式重新安排语序,译为“这是一次精心组织起来的会议,市政厅里济济一堂,热情洋溢,主持会议的是斯特朗先生.”这样的译文,无论从字顺序、层次,表达等各方面才会产生与原文相同的阅读效果.既是地道的汉语,又是对原文语言的忠实.反之,将汉语译成英语时,也要充分尊重英语的形合特点,将汉语的结构译为英语的:以主谓为主干,其他成份分别附着不同的结构中,并形成符合英语语法的译语.2、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中国文化是:“以人本为主体”,形成了“本体型的思维方式”,即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思维方式.西方文化则是:“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较偏重于对自然客体的观察和研究,逐渐形成了“客体型的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和不同,表现在汉英—英汉翻译为:(1)中文句子更习惯以人或物为主语,当主语不是明显时就使用无主语句.例如:“跑了和尚,跑不了庙”“Themonkmayrunaway,butthetemplecan’trunwithhim.”(2)英文却相反,习惯以物为主语,除了祈使句外,严格的语法要求是不能出现无主语句.“Thewheatfieldshavenothingtosaytome.Andthatissad.”翻译成“麦田和我不相干,真令人沮丧.”有时为了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在翻译时,当主语不是很明显时,把原句变成无主语句,然后将被动语态转换成主动语态.如,“Itisnotinhimtobedependeduponintimeofdanger.”译为“危机时刻此人靠不住.”3、螺旋式思维与直线型思维东方人在说话和写文章时,习惯把思想发散出去但还要收回来,最终要落在原来的起点上,回归主题.这样的回转型、曲折型思维导致了汉语的螺旋式思维和螺旋式的文章结构.即,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形式对一种问题加以展开,尽量避免直接切入主题,典型的例子有,曾经讲究“起、承、转、合”的八股文章就是这样的布局结构.而西方认为,事物之间是独立的,一切都在向前发展变化.所以直线型思维的人认为,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直接表达优于间接表达,并且要与说话人的立场保持一致,不要用无关的信息掩盖真实的观点.因此英语语篇的内容和结构一般按直线展开,通常包含四个部分:引入、主题、例证、结论,切入主题后就开门见山地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思想,即主题句,再分点对主题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在语言表达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重心在前、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重心多半在后,头大、尾小.”如:“Imetwithmyhigh-schoolclass-mateattheentranceofthetheatreat7:00yesterdayevening,whomIhadn’tseenfouryears.”应译为:“昨晚7点在剧场门口,我碰到了4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二、认知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在看问题的方面也是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强调从大到小方式去看,而西方强调由小到大的方式”.如,在人的姓名的介绍和书写,以及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体现了东西方思维方式中的认知差异.在中国,地址和时间的书写都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他们是由小到大的排列.对颜色的认知也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blacktea红茶;blackandblue青一块紫一块;whiteday黄道吉日;white-hairedboy红人;嫉妒的眼红turngreenwithenvy;黄色笑话bluejoke.三、价值观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种族亲属和社会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丝毫的含混和马虎.而西方文化是比较崇尚新教、个体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这种价值观使得亲属关系就笼统宽松得多.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影响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其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区别为:例如:“AnEnglishman’shouseishiscastle.(英国人的家是他们的城堡)”,意味着没有理由不可以去无故打扰别人或没有预约不可以贸然拜访某人;“Evenreckoningmakelongfriends(明算账,友谊长);”“Tel lmoneyafteryourownfa-ther(亲父子明算账)”等,这些都表明西方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而受中国文化的以谦虚为美德的价值观的影响,一般会对别人的赞扬、夸奖常礼仪性地予以否认.如“Y ouspeakexcellentEnglish”,中国人常说“no,no”;而西方人崇尚自我奋斗,常会对别人的赞扬乐于接受并表示感谢,积极地回答“Thankyou!”.综上所述,“文化翻译”的确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做翻译,翻译的好要有九份文化,一份语言.了解文化的差异,认识语言的本质,把握其中的客观规律,熟悉文化的异同,才能真正做好翻译工作.S*本文为银川能源学院校级科研课题(2012—KY-P-40)阶段性成果之一参考文献:[1]章和升、王云桥,英汉翻译技巧[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标签:中西方文化差异;英汉翻译;影响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将中西方文化结合,才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真正的交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文化渊源英国四面环海,英国人的生活离不开海,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文化使英语语言产生了大量与航海有关的习语。

如:get into deep water(陷入深水之中,现在翻译为“陷于困境”),raise the wind(找风,译为“筹钱”),betweenthe devil andthe deep sea(在魔鬼与深海中间做出选择,现在译为“进退两难”)。

此外,英语中常用鱼来表示人,如:queerfish(奇怪的人),shvfish(害羞的人),coldfish(冷漠的人)。

而中国人的祖先居住在气候温和的亚洲东部北溫带,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生活离不开土地。

如:比喻花钱如流水,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则是“挥金如土”。

A big fish in a small pool,此习语并非是小池塘容不下大鱼,而是小池塘的大鱼相当于汉语林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drinklike a fish像鱼儿那样能喝酒。

相当于汉语的“牛饮”。

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定的信仰产生了特定的词语。

中西方的宗教信仰的不同也影响着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

在西方,人们信仰基督教,基督教产生时,欧洲大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基督教应运而生,人们的语言也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色彩,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 helps thosewho helps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Go to hell(下地狱)。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佛教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一切,因此,汉语语言中有许多词语是来源于佛教。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英汉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英汉

“狮子”在英语中象征着勇猛和力量,而在 汉语中,它更多地与“勇猛”和“力量”相 关联。
“狐狸”在英语中通常与狡猾和欺 骗相关联,而在汉语中,它更多地 与“机智”和“聪明”相关联。
植物词汇
植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梅花”在英语中通常被翻译为“plum blossom”,但在汉语中,“梅花”象征着坚强、高洁和纯洁。
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表现在词汇、 句法、语用等多个方面,深入了解英 汉文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这两种语言。
研究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英汉文化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减少沟 通障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探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种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促 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13”在英语中通常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它与耶稣的最 后的晚餐和犹大的背叛相关联,而在汉语中,“13”并没有特别 的含义。
“8”在英语中并没有特别的含义,但在汉语中,“8”与“发财 ”和“好运”相关联,因此在一些场合被视为吉利的数字。
04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 响
直译与意译
直译
直译是指按照字面意思逐字逐句翻译, 保留原文的句式和修辞。这种翻译方法 能够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但有时可能 会显得生硬或不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 惯。
文化对等
文化对等是指翻译时不仅要传达原文的语义,还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这种翻译方法能够更好 地保留原文的文化价值,但可能会在语义上与原文有所偏差。
05
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语言 交流
非语言交际
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例如,在英语国家, 人们通常通过握手来建立联系, 而在中国,人们可能会通过鞠躬 或拥抱来表示亲近。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论文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论文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论文篇1摘要:翻译的本质是两种文化的交流。

文化的差异是一个译者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让读者产生歧义。

分析了中西方主要的文化差异,并对主要的差异进行了举例说明。

介绍了对于这种差异的基本翻译方法,它们分别是:异化法、归化法和音译法。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文化差异;处理方法;异化法;归化法;音译法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需要沟通。

沟通离不开翻译,可见文化及其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

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结底是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2012年02月13日09时09分,《英语学习:英语论文:简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1]》由出国英语编辑整理。

2、译法汉语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在英语文化中完全空缺,这时可采用音译法将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语“移植”到英语文化中去。

如:“功夫”kong fu、“乌龙茶”oolong等。

许多采用音译法翻译的词语已成为英语中的外来词,被西方大众广泛接受。

3、结语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文化依靠语言进行传播、交流。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汉互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于译者来说熟悉中英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这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翻译离不开文化,没有基于文化的翻译是达不到交流的目的的。

本文只列举了三种基本的翻译方法,对于文化意象处理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翻译方法和公式,译者应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内容提要】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

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

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社会风俗习惯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这三个主要方面,分别论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造成的影响,提示大家要充分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在真正理解原文内涵的基础上,精确译出原文。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正文】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

语言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社会现象,从一种语言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政治与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谚语、思维方式、个人价值观、行为准则等。

从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来看,儒家伦理文化是汉文化的主流;而基督教的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主脉。

由于中西文化源流传统的差异,使得文字转换的过程更加艰难,对译文的准确性也难以把握。

中英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人统计过,给文化一词下的定义至少有200种。

一般说来,文化可分为两类:正式文化和普通文化。

正式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普通文化,即人类生活中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如风俗习惯、礼仪、禁忌、婚丧、庆典、节日等。

两类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正如刘重德教授所说“文化包含着语言,并影响着语言…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形式,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丰富思想,进行相互间的思想感情交流。

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事实上语言并不是一种隔离的现象孤立地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整体的部分。

英汉广告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研究

英汉广告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研究

四、结论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广告翻译中的英汉文化差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在 广告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两种文化的差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灵活采用不 同的翻译方法,注重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告翻译更加准确、 流畅,从而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未来,随着全球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广告翻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 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以便在广告翻译中更好地应对各 种情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和机器翻译等新兴技术也将为广告翻译提供更 多的可能性和帮助。让我们期待广告翻译在未来的表现将更加出色,为全球的商 业交流和文化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广告翻译中的语用策略也是解决文化差异的重要手段。语用翻译强调 的是在翻译中考虑到语境、文化和语言习惯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例 如,在翻译品牌名称时,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以避免产生 误解或不被接受。此外,在广告的语言选择上,也需要考虑到目标市场的语言习 惯和表达方式,以使广告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
其次,英汉文化对于广告的理解和接受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价 值观、审美观和消费习惯上。例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而中国文化 更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广告中体现为对产品功能、外观和 定位的偏好。此外,英美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审美观也存在差异。英美文化更倾向 于简洁、现代和抽象的设计,而中国文化更倾向于复杂、细致和具体的审美。这 种审美观的差异也会影响广告的设计和表达方式。
其次,英汉广告在文化意象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地理、历史、宗教等因 素的影响,英汉两种文化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意象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在英语 广告中,“龙”通常被视为权力、尊严和荣耀的象征,而在汉语广告中,“龙” 则通常被赋予神圣、权威和吉祥的意义。因此,在广告翻译中,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应充分考虑这些文化差异,避免因误译而引起的误解和反感。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摘要】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语言结构差异导致翻译时需要面对词序、语法等方面的挑战;文化背景差异影响着翻译的准确性与质量;情感表达差异则影响着译文的传达效果。

隐喻与比喻的处理更是翻译中的难点之一,需要翻译人员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

而在调整文风风格时,翻译人员也需灵活运用语言,保持原意的同时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阅读习惯。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

翻译工作的挑战性也需要我们不断提升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巧。

【关键词】关键词:中英文化差异、翻译、语言结构、文化背景、情感表达、隐喻、比喻、文风风格、跨文化交流、理解、挑战性1. 引言1.1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结构上,还包括文化背景、情感表达、隐喻与比喻的处理以及文风风格的调整等方面。

在进行中英文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语言结构差异是翻译中常见的挑战,中文的主谓宾语结构与英文的主谓结构不同,可能导致翻译时句子结构的调整。

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因为每种文化都有独特的价值观和习俗,翻译人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情感表达差异和隐喻比喻的处理也是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不同的语言文化对情感和隐喻有不同的传达方式。

文风风格的调整是翻译中的重要环节,适当调整文风可以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深远的,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差异,才能达到准确传达原意的目的。

2. 正文2.1 语言结构差异语言结构差异是中英文化之间在翻译中常常会遇到的挑战之一。

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句型顺序以及词汇搭配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这些差异的处理,以确保意思的准确传达。

中文是一种以意蕴为主的语言,重视句子的形象和意义的表达。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

088《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近年来我国与日本在经济文化层面的交流愈加频繁,中日贸易发展前景较好,对高水平日语翻译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

准确恰当的语言翻译,是国家之间正常交流合作的基础。

由于中日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在开展翻译活动时,需要译者对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进行妥善处理,保证翻译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日语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在分析日语语言文化特征和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探究翻译过程中因语言文化差异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应对策略。

[关 键 词] 中日语言文化;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顾雅琦为了保证日语翻译结果不出现偏差,日语的翻译过程必须先明确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不能单纯地进行字面翻译,否则翻译的结果会偏离原意,甚至造成较大的误会。

由此可见,要想解决日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语言文化层面的差异问题,必须充分了解日语的语言文化特征,进而科学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保证日语翻译活动顺利、准确地完成。

一、日语语言文化特征(一)日语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日语有许多表达方式非常委婉,有一种说法叫作“空気を読む(读空气)”,其含义为“为了不造成尴尬,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配合说话”,可译为“察言观色”。

如果一个人无法做到察言观色,而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身的想法,日本人会说这个人“空気が読めない”,意为这个人说话之前不会察言观色,用直接表达的想法破坏了原本的好气氛,从而打上负面标签。

对察言观色能力的重视,体现出日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截然不同。

日本人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往往不会直接说清楚,而是用婉转、模糊、间接的方式进行表达。

这也意味着,翻译人员翻译时需要深入思考其中的内涵,通过上下文推测意义。

如果不了解日语的语言表达特点,极有可能在交流中造成误会。

所以在翻译日语的时候,要运用日语的语言思维,否则会出现“词不达意”的问题。

(二)日语的使用受等级观念的影响日本社会有着明确的等级观念和尊卑意识,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场合,这种等级制度已经根深蒂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ut e 一 f eC l r ) 书 中提 出 的 : 文 化 是 一 种 复 合 体 , 用 “ v u “ 它 红眼” 表示嫉 妒 , 而英 美人却 用 “ r n—ee ” ge e yd 表
包括知识 、 信仰 、 艺术 、 律 、 德 、 法 道 风格 以及作 为社 示此意 。再如 , 中国人用动物说人 时一般 都是贬义 , 会 成 员 的 人 从 社 会 中 习 得 的 任 何 其 他 的 能 力 和 习 如 狗 东 西 、 老 虎 、 心 狗 肺 、 蝎 心 肠 、 鬼 蛇 神 母 狼 蛇 牛
文 化之 间存在 的典 型 差异及 由此 而产 生 的 中英 互 译 中的 一些语 言 障 碍 。在 跨 语 言 翻译 中 , 视 中英 语 言 中的 文化 忽
因素会 导致 交 际混乱 , 至令人 尴尬 , 甚 出现 不信 任感 。为 此 , 文 对 翻译 与文 化之 间的 关 系进行 了尝试分 析 , 本 并针 对 跨 文化 翻译 交 际 中出现 的 一些语 言 问题提 出 了作 者 自己的看 法。

的差 异 , 些 差 异 又 会 引 起 语 用 失 误 , 而 导 致 跨 语 这 进 言 翻 译 中 的误 译 、 译 甚 至 乱 译 。 错
1 词 语 内 涵 与 语 义 偏 离 .

中英 文 化 差 异 对 跨 语 言 翻 译 的影 响
谈文化差异 , 首先我们要 弄清什么是文化 。“ 文
现 象 。 比如 , 有 不 同文 化 背 景 的 中 国人 和 英 语 民 具 族 的 人 们 一 起 用 语 言 交 际 时 , 往 会 出现 交 际 障 碍 , 往
这是文化 冲 击或 文 化 休 克 ( u ua cls n o c — cl l oio r u t li r l r ul h c ) 循 文 化 原 则 的 文 化 翻 译 (utr rnlt n 强 调 译 t a s ok 所 造 成 的结 果 。这 种 由文 化 差 异 引 起 的 c ua t s i ) l l 译 语 外 , 跨 语 言 翻 译 交 际 中 的 语 义 偏 离 , 往 是 由 于 交 际 双 除 往
惯 。这之后 , 管 “ 化 ” 定 义层 出不 穷 , 大都 等 , ” 尽 文 的 但 甚至有时骂人 时也 称 对方 为 狗、 等 , 些显 然 猪 这 万 变 不 离 其 宗 。文化 人 类 学 家 在 分 析 文 化 构 成 时 还 都是 受汉 民族文 化 的影 响 。而在 英 语 民族 的心 目
维普资讯
第2 O卷 第 4期
(0 2年 第 4期 ) 20
湖北 民族 学 院学报 ( 学社 会科 学版 ) 哲
J u a f Hu e n tt t o t n l i s o r lo b iI si e f r Nai ai e n u o t ( hlsp ya dS ca c e cs P i o h n o ilS i n e ) o

No 4 Vo . 0 . 12 No 4 2 2 . oo

语 言 文 化 差 异 下 的 翻 译 研 究
马大森
( 湖北 民族 学 院 外 语系 , 湖北 恩 施 4 5 0 ) 4 00 摘要 : 作为 人类社 会发 展进 程 的一 个组 成部 分 , 国的 民族文 化 既具 有 共 性又 具 有个 性 。本 文 着 重探 讨 了 中英 各
表现形式 , 而文化 又决定 了语 言是 怎样 的 以及 怎样 意 。例 如 : ol o ( 活 人 ) atpdg 最 重 要 的 ajl dg 快 y , o ( o 使 用 语 言 , 多 语 言 现 象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民族 的 文 化 人 物 ) ul dg 脾 气 暴 躁 的 人 ) iighre 许 ,asr o ( y ,wln os l
化 ” 经 典 定 义 是 17 的 8 1年 由 英 国 人 类 学 家 泰 勒
词 汇 历 来 是 受 文 化 因 素 影 响 比 较 大 的层 面 。要 了解 词 汇 的文 化 层 面 意 义 , 能 忘 文 生 义 。 如 汉 语 不
( d adT 1 ) E l r y r在其所著 的《 w o 原始 文化 》 T ePi i ( h r — m
的 文 化 因 素 决 定 着 翻 译 的质 量 和水 平 。这 种 注 重 遵 还 应 了解 源 语 国和 译 语 国在 文 化 上 的差 异 , 而 通 进 方在文化互不认 同的前 提下进 行 交流 而发 生 的 , 从 过 恰 当 的 翻译 在 译 语 中既 保 持 该 民族 本 身 的 文 化 特 而 势 必 对 跨 语 言 交 际 的 重 要 手 段— — 翻 译 产 生 影 色 , 又 达 到 丰 富 各 民 族 文 化 的 目的 。本 文 主 要 谈 响 。 中英 民族 文 化 的 不 同会 产 生 很 多语 言 使 用 方 面 而 的 是 翻译 与 语 言 文 化 之 间 的这 种 密 切 的关 系 。
关 蔗 词 : 化 ; 言 ; 异 ; 译 文 语 差 翻
中图分 类号 : 0 9 H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4—9 1 2 0 ) 4-0 7 o 10 4 (02 0 0 7一 4
语 言 是 文 化 信 息 的 浓 缩 , 翻 译 则 是 各 民族 文 而
化 交 流 沟 通 的 桥 梁 。在 很 多 时 候 , 否 考 虑 到 语 言 是
通 常将文化 划分为 四个 大系统 : 技术——经 济系统 , 中 , 狗等动物拟人并非 都是贬义 , 视其 前面修饰 语 的 社 会 系统 , 念 系 统 和 语 言 系 统 。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产 不 同而 有 不 同含 义 , 不 可 硬译 一 通 , 成 翻译 中 的 观 绝 造 物 , 是 整 个 文 化 的基 础 , 人 类 文 化 传 递 的 工 具 和 谬 误 。 比如 , 语 惯 用 动 物 喻 人 , 译 汉 时 就 要 注 它 是 英 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