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副本

合集下载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名言赏析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 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 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 的不断深化。
考点四 认识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的对象: 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认识的主体: 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认识的基础: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考点四 认识过程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从时间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 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认识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对应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 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 命。
如何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解题: 1、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 系,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与认识的反复 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知识。 2、非选择题,在限定为认识论角度时,应注意从以下几 个方面筛选: (1)若限定为实践的观点 应从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角度来组 织答案 (2)若限定为真理的知识 应从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等角度来考虑。 (3)若限定为认识的过程或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时 应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角度来考虑。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df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df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难易度实践及其特点1、2、3 易、中、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5、6、13、14 中、中、易、难、难真理7、8、9 易、中、中认识过程10、11、12、13 中、易、中、难一、选择题1.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A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

“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强调实践不同于认识,认识只停留在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看法,而实践则是直接把看法变成现实,这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强调实践的发展水平、规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B项不符合题意;自觉选择性是强调实践是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项不符合题意;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并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D项不符合题意。

2.科学家们称,他们计划释放的全部是不叮咬人类的雄性蚊子,这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雄性蚊子与野外的雌性蚊子进行交配,将先天缺陷遗传给后代,数代之内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有望被根除,而且还不会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引发巨大连锁反应。

这说明( )①实践活动有客观物质性特点②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③意识活动有目的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 改造蚊子的过程,尊重了蚊子及其特点,体现了①;材料没有涉及真理的含义,②不符合题意;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认识的检验,④与题意无关。

3.(2016潍坊一中模拟)“嫦娥五号”计划于2017年左右发射。

“绕”“落”“回”,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0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前两期工程已圆满完成,现已转入三期。

探月三期任务将主要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嫦娥五号”将是任务执行者。

这表明( )A.实践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C.实践活动主观性的特征D.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解析:D 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特征。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言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追求着真理的答案。

求索真理的历程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探讨求索真理的历程,从哲学、科学和宗教等不同角度分析真理的本质以及人类为了寻找真理不断努力的过程。

真理的本质哲学视角在哲学中,真理被视为客观存在的事物与事实的正确表达。

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中,他提出了一个哲学隐喻——真理就像是一个位于洞穴之外的理念世界,人们看到的只是影子与假象,而真理则存在于理念世界中。

而亚里士多德对真理的理解更加注重实证与实践。

他认为真理不仅仅是理念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经验与推理所得出的正确结论。

从这个角度来看,真理是经过苦思冥想与辩证思考所得出的智慧的结晶。

科学视角科学则将真理视为对自然界的客观描述与解释。

科学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通过不断验证与修正的过程逼近真理的本质。

科学方法的核心在于对假说进行不断的验证与否证,直到找到与自然界完全一致的描述。

科学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的学术环境与科学界的合作精神。

科学家们通过交流与分享研究成果,通过多样的观点与创新的方法,推动了人类对真理的探寻。

宗教视角宗教将真理定位为神圣与永恒的存在。

宗教追随者认为真理是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是指导人类道德行为与灵魂救赎的指南。

宗教通过信仰与神秘的仪式来揭示真理,认为只有通过与神建立联系才能获得真正的真理。

不同宗教对真理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宗教信仰都强调通过奉献、反思与祈祷等修行的过程,使人类的灵性与真理相融合。

求索真理的历程哲学与思辨哲学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问之一,一直致力于对真理的追求。

从古希腊哲学的萌芽到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哲学家们通过思辨与论证的方式,试图回答关于人类存在、道德价值和宇宙本源等问题。

哲学对于探索真理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与方法论,激发了人类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科学与实证科学作为一种系统的知识形态,通过建立实证与验证的体系,不断推动人类对真理的认知。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最终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最终版)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生活现象
现象①:以前西医外科手 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 下进行。为了实现“刀下 无痛”的梦想医学界一直 在努力。直到化学止痛剂 的发明才使医学真正进入 无痛手术时代。
现象②:借助载人深潜器、 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 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 步被揭开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实践
基础
认识
实践的基本 形式
反作用
正确的
错误的
诊断题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的
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
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
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会审议通
①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②只有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 把客观事物或科学理
特别提示:“实践”具有这两个特征,但具有
这两个特征的不一定都是“实践”。
思维提升: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 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分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此观点割裂了 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改错:实践既是一种具有客观物质性的活 动,又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 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③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
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是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真理
谬误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的特征
①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因此,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比实践到认识的 过程,意义更加重要,更加伟大。这主要是 因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 A、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 C、才能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D、才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 话告诉我们(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 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 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 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 )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 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 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小 结
1、真理的特征
——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不断发展,真 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引言求索真理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之一。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和寻找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每个人的求索之旅都是独特而珍贵的,这是一段富有启发和成长的历程。

本文将探索求索真理的历程,并讨论其中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性。

真理的定义在我们深入研究求索真理的历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真理的定义。

真理是指与现实相符合的事实或观点。

然而,真理并非永恒不变的,它可能因为时代的变迁、科学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而被重新解释或改变。

求索真理的动机为何人们对真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不断求索呢?求索真理的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1. 知识的渴望人类天生渴望获取知识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通过求索真理,我们能够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断扩展我们的视野。

2. 解决问题的需要求索真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通过深入理解真理,人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改善生活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3. 实现个人成长通过不断求索真理,个人能够获得成长和进步。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和反省自己的观点、价值观和信仰,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并成为更好的人。

求索真理的过程求索真理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下面是求索真理的一般过程:1. 提出问题求索真理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可能是由于疑问、好奇心、困惑或需求而产生。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清晰地定义问题,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2. 收集信息与知识在明确问题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查找学术文章、采访专家和观察实践等方式进行。

3. 理性思考与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我们需要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运用逻辑和推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

4. 探索与实验有时,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答案。

这个阶段是对理论和观点进行实证的重要环节。

5. 共享与讨论在我们对某个问题的求索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经验,我们可以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得新的思路和观点。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必修4
C
练习巩固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3.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句话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 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了认识去实践
思路分析:我们先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原则的内容分为四个子观点,然后分别到材料中寻找出相应的事实。具体过程如下表:
教 材 (原 理)
题 目 (材 料)
实 践 是 认 识 的 基 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一次输羊血成功,发现输血可以治病救人。
(2)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认识从哪里来?
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启示:
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
教材质疑
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
200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美国)
实践不断发展——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为什么?)源自“日心说”代替“地心说”说明什么?
思考:
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自由落体实验

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3.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4.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5.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6.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7.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8.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9.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1.“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答案:C2.中国的探月过程有着严密的工作设计,“绕”“落”“回”,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0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并由此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步实施。

这表明() A.实践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主观性的特点D.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答案:D3.易到用车、滴滴专车、一号专车……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发、资本的涌入,专车市场最近愈发火热,越来越多的诸如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为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发展。

交通部出台了两个《征求意见稿》。

这表明()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准确③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④专家论证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4.近年来,逢雨必涝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而重庆两江新区改变“以排为主”的防涝模式,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习目标】
1.理解实践的含义、特点
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课前预习与思考】
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
2.实践的特征有哪些?你是如何来理解的?
3.说说认识的来源与获取认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4.怎样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合作与探究】
1.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小行星撞击地球(2)蜜蜂筑巢(3)大猩猩用树枝钓食蚂蚁(4)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5)2011年远景规划和发展目标(6)学生认真学习(7)开发洋口港
2.就中国的航天史分组讨论:
第一组:人们是如何把“飞天梦”变成现实的?
第二组:这项实践活动与燕子筑巢、蜜蜂建房有什么本质区别?
第三组:从“飞天梦”到“探索太空”的整个过程中,是个人的活动吗?
第四组:古人的飞天梦为什么到今天才变为现实?
3.(小资料)西红柿的故乡在南美洲的森林里,果实鲜艳美丽。

但当地人一直怀疑其有“毒”,取名为“狼桃”而不敢吃。

到了16世纪,有两个英国人旅行中发现了它,并将其带回英国,种在皇家花园仅供观赏。

直到18世纪法国有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定要亲口尝一尝。

他吃之前,作好了一切准备。

吃完之后,他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召见”。

结果,这位画家不但没到上帝那里去“报到”,反而成了天下第一名品尝西红柿“美味”的人。

从此,西红柿上了我们的餐桌。

画家发现西红柿“味美”的正确认识是怎样形成的?
当时画家只是发现西红柿能吃,后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西红柿既能生吃,又能熟吃,既能炒吃,又能煮吃,这些认识又是怎样形成的?
4.究竟认识来自书本还是来自实践?
【观点一:让我们读书吧!】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

寇蒂斯说:书籍乃是人类积累智慧的长明灯。

【观点二:让我们投身实践的怀抱吧!】
陆游说:“古人学习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5.(小资料)1854年11月14日,里海上空突然出现了一场风暴,使英法舰队受到严重损失。

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烈,受命对这场风暴进行调查。

他发现一天前,这场风暴也曾出现在地中海上空。

因此,他认为只要建立一定数量的气象站,利用电报传递情况,风暴就可以预报。

他的意见得到了法国政府的支持和采纳,人类第一次用电报传递情况的天气图在法国诞生了。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自我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⑴工人做工⑵农民种田⑶战士打仗⑷学生听课⑸欣赏音乐⑹科学实
验⑺发射神舟7号飞船⑻蚂蚁搬家
A.⑴⑵⑷B.⑶⑷⑻C.⑴⑹⑺D.⑷⑸⑻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论的表现是坚持实践具有()
A.主观能动性
B.社会历史性
C.创造性
D.客观性
3.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活动
B.实践能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
C.人能借助于某种物质手段从事实践活动
D.人的实践是一种群体性活动
4.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
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误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5.阅读右边漫画,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A.实践是不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 D.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6.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发展理念是“发展=经济增长”。

随着实践的深入及社会的发展,我们明白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地避免粗放性、浪费性、污染性的问题。

从认识论看,这主要体现了()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物质决定意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认识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7.“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

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8.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其哲学含义是()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有了先进的认识工具,人们就能认识事物
(3)生产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工具的发展(4)人们认识世界的欲望,促进了实践的发展
A.(1)(3)
B.(1)(4)
C.(2)(3)
D.(1)(2)
二、解析题
9.阅读以下材料:
宋庆后,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曾贷款14万元,与两名退休教师白手起家,经8年艰苦创业,把一个杭州市校办企业经销部发展成为拥有4000名员工,资产超过8亿元,成为国有资产快速增值的范例。

宋庆后提出“形成产品链”的产品观,在成功开发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基础上继续开发生产罐头、饮料、保健品、药品、酒类等五大类产品,使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他提出“企业引导”的市场观,组建遍布全国的巨大销售网络,形成规模优势。

1991年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有尝兼并2000多人的国营老厂,达到盘活存量、壮大企业的目的,整个公司步入集体化经营,并向国外发展。

思考:宋庆后的创业历程如何体现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10.辨析: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自我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