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庄山水画作品欣赏
陈子庄的艺术
陈子庄的艺术孙克四川画家陈子庄和他的艺术,多年被冷落被埋没,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对于祖国美术事业,无疑也是很大的损失,当然,一位天才艺术家由于种种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被长期埋没,生活潦倒,郁郁而终的事例,中外美术史上在所多见,但是在现代中国仍有陈子庄这样的大师寂寞以终,确是出乎意外而又是令人慨叹的事实。
20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值得大书一笔的事,便是陈子庄、黄秋园的相继发现,并成为画坛最受欢迎且很有影响的画家。
对于他们生前未受重视,个人生活困厄,作画条件极差,更谈不到社会一类事情,人们至今扼腕稀嘘不已,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特殊的客观条件和主观精神,一方面造成其被冷落因而十分落寞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也由于甘于寂寞、真诚地热爱艺术并从中得到慰藉和力量,所以才创造了独到而不朽的艺术。
陈子庄生前十分困苦,家有病妻,以致饔飧难继,但他似乎不以为苦,根本不想夤缘出头,甚至有意韬晦,(如据张正恒先生回忆,20世纪60年代潘天寿先生即赞赏他的艺术,20世纪70年代吴作人李可染先生都看过他画、极表欣赏。
他的生平经历决定他的思想。
但这样一位大师的生活历史,思想变迁,还有待今后深入的研究)或许陈子庄晚年的韬晦正是他不愿介入当时文艺界的斗争和趋时,从而保护自己的艺术信念。
因此,深入客观的发掘陈子庄的生平事迹,研究他的艺术思想的演进过程,乃是后人的当务之急。
我国传统绘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注重技法规律,造型语言具有明显的程式化的特点,例如画人物讲十八描,画山水讲皴法,如大、小斧劈,长、短披麻,解索,雨点,鬼面种种不一而足。
为了风格的谐调,还要尽量避免某些皴法在一张画上混用,颇多禁忌,便形成程式化,规范化的传统。
这种倾向自清代对“四王”复古艺术的提倡,转抑临仿,愈趋愈远,使中国画几乎走向僵化的死胡同。
对于一个习画青年来讲,像《芥子园画谱》这样的初级教科书,固然可以做为入门ABC来学,但如果没有高明老师指导,结合真山水的示范来临习,只能学得一些皴法、描法和章法程式,结果为格法所囿,形成枷锁,再难进展。
国画大师陈子庄小史
1 6 年为 陈子庄 家庭 大难 之年 。他在 这 一年 改号 98 “ 壶” 又 自刻 “ 壶五 十五岁 之后作 ” 石 , 石 印章数 枚 , 仅 不 仅是 纪念 这次 家庭 变故 .也是 纪念 自己艺 术 上升 至一
个新 境 的心记 。
二、 画功 画法 成 一 己
王 发强 回忆他 和子庄 老师 故事 :9 2 , 17 年 他星
轻, 就像一个 轻 功高手 , 舍舟登 岸 , 羚羊 挂角 , 只在
留下 浅浅 的印痕 。 成都 宽巷子 的代表 人物 、恺庐 ’ “ 人那 木尔 ・ 羊角先 生至 今认 为 , 壶里装 着 永远 哐 石 的酒 。是 的 , 有酒 仙之 称 的子 庄先 生 ,文化 大革 1 “ 就不 怎么 喝酒 了 。
成 都市 铜材厂 的工人 , 一直喜 欢 画画 。 天为 亍 但 某 生 的儿 子 陈 寿 岳介 绍女 朋 友 而 见 识 正在 作 画 生 : 个 又高 又 瘦 的老 人 , 对襟 蓝 布 上衣 , 里 一 穿 手 着 画笔 。 老人 面带肃 然 , 山羊 须 , 蓄 目光澄 澈 , 这 发强 与子庄先 生 的首次 见面 。
刻 成 的。 白石先 生说 :方法 要简单 。 果要最 好 。 我终 ‘ 效 ’
6 巴蜀炙志 ・022 2 2 1 ・・
蜀【 1 ]
让他 的画艺提 高神 速 。 次 , 一 子庄 自语 :我 绘 画最大 的 “ 特点 是描 写大 自然 的性 格 。 幅创 作是 作者 全人 格 、 一 全 生命 力 的表现 。 我努 力想 做 到这一 点 , 也要 深悟 此语 你 啊! 另外 , 画要 深究 中 国哲 学 。 成 ‘ 学 初 画家 ’后来 要脱 , 离‘ 画家 ’否则 最终 只是 画 匠而 已 ……” 书 籍荒 芜 的 . 在 年月 。 一个 有 心人 的记忆 力往 往极 好 , 这些 话烙 铁 一般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民国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画室,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历程,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在这些画作当中,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而且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记忆,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今回望这些艺术作品,同样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看了陈半丁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感觉真是绘画大师啊,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近现代绘画大师陈半丁的绘画作品。
陈半丁(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即陈年,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
以字半丁行世。
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画家。
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
拜吴昌硕为师。
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1970年1月29日,陈半丁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陈半丁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主要绘画作品有:《共向和平图》《春满乾坤图》《和平统一》《赤壁夜游图》《林下听音图》《梅花》《梅花与水仙》《紫藤》《富贵天香》《双清图香》《乾坤清气》《紫藤花》《花开》《枇杷》《紫藤》《杏花》《梅菊》《枇杷图》《四月牡丹》《百世吉祥》《贵寿》《洛阳牡丹》《不老富贵》《紫藤图》《松菊图》《陈半丁自画像》《吴昌硕像》《一江秋色》《牡丹图》《岛外联颜青》《高人相对东轩下竞日》《满眼长江如画卷》《石桥山水图》《大鸟与水仙》《枇杷萝卜与蚂蚱》《菊花图》《严寒香同心》《菊花》《松柏》《禅门大雪》《松风听泉图》《野桥心雨图》《山茶花图》《和平万年图》《欣祝国庆图》《花鸟四条屏图》《松下论道图》《水仙天竹图》《岁朝清供图》等。
《石壶论画语要》陈子庄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山水》近代13——《石壶论画语要》陈子庄发表:2011-04-10 17:24阅读:810《石壶论画语要》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1昨晚读到一本好书,我一口气就读完了此书,合上书已是今晨3点了。
我叹息,如此好书,今日才得目睹!此书只印了2000册,我想市场上是买不到的。
将此书节录,朋友们共享。
每天一两页连载。
不可转载,转载者后果自负。
宗教解决人的归宿问题,艺术解决人的现实享受问题,所起的作用不同,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与宗教相比,艺术对于现实人生将发生更大的作用,因此,对于艺术,宗教利用它,政治也利用它。
当然,利用它也还有个做好事与做坏事的区别。
黑格尔认为宗教最后要代替艺术,我看是代替不了,各自发生的作用不同,哪能代替?我们作画,其社会的作用是牵引民族思想。
只有在这种意义上,艺术方可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切不可好名贪利,把后人教坏了。
我的思想体系是同意“物我一体”、爱己爱人的。
无仁心,一切皆无。
学艺术不为自己,也不只是为爱好。
初则以之陶冶自己,然后逐渐扩大,想到国家、民族、人类。
西洋讲“真、善、美”,真——科学性,善——道德,美——艺术性。
以这三个字衡量艺术作品,其高低自明。
绘画一道,笔墨相及即生变化,主要是个人的意识在其中起作用。
最美的是真实,违背真实则虚伪,则不美。
绘画是无声的语言,我们要画真画,讲真“话”。
绘画,起初是描摹大自然,然后“生化”(即提高与创造)。
生化的本领得自作者内心的修养,一个画家在艺术上成就的大小,就看其人修养之高低。
讲到“生化”、“铸造”,主要是人的思维在起作用,从描摹客观物象到铸造自然,有一个过程。
“庾信文章老更成”,是说酝酿、发酵到成熟要一定的时间。
学画要深究哲学。
初成“画家”,后来要脱离画家,否则,最终只是画匠,最多“巨匠”而已。
不学哲学则不能振拔,将永陷魔窟之中。
画到穷时,要能闭关两三年,从思想上省悟,画还会变。
这样常常自省,就能不断提高境界,最后达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秋分的传统绘与书法欣赏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作品
秋分的传统绘与书法欣赏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作品秋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落在公历的9月22日或23日。
在中国古代,秋分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庆祝和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绘画和书法作为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艺术门类,对秋分的描绘和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作品,欣赏他们在秋分主题下所创作的传统绘画和书法作品。
一、郑板桥《秋山游丹霞图》郑板桥(1693年-1765年),清朝著名书画家、诗人。
他的作品以丹青写意见长,尤其擅长山水画。
在他的《秋山游丹霞图》中,他用淡墨山水勾勒出秋天山林的壮丽景色。
画面中,群山连绵,层林尽染,红叶点缀其中,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整幅画作以素净的笔墨表现出秋日山林的宁静和壮美,给人一种宁静沉思的感觉。
二、黄公望《秋山图轴》黄公望(1269年-1354年),元朝著名画家,临安画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写意为主,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意境。
黄公望的《秋山图轴》是一幅卷轴绘画作品,以秋天山林为背景。
画中的树木、山峰和水流都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画家以纯黑的墨线勾勒出物象轮廓,再以淡墨勾勒出纹理和层次感,使整幅画作富有层次,引人入胜。
三、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序文描绘了王羲之与好友们在兰亭举行的一场饮宴,文字流畅自然,寓意深远。
王羲之的书法以行草字体为主,运笔洒脱,意境悠远。
他运用墨色,将文字与意境完美结合,使整篇序章宛如一幅描绘秋韵的画卷。
四、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709年-78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有“颜魏二王”之称。
他的作品以楷书为主,字迹挺拔有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一篇颜氏家书。
这篇文稿记述了颜真卿祭祀已故亲族的场景,文字准确、悲切动人。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巧。
掌握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和树木“点叶”多样方法,以及山水小品的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游戏、练等教学活动体验水墨山水画欣赏表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感受水墨山水画意境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独立于隋唐,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
传统上中国山水画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主线。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人的性情、情感。
本课教材展示了各类名家山水画,通过赏析和尝试,让学生了解水墨山水画基本的“勾、皴、擦、染、点”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从文化情境中感受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学生情况: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通过系列水墨画的单元研究,对于水墨工具和“笔墨”有一定的了解。
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笔墨技法。
但同时,学生对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了解不多。
创作时,如何大胆表现自然风光,同时具备山水的意境之美,成为本课教学的关键。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研究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以及树木多种“点叶”的方法,完成一幅水墨山水画。
教学难点:感悟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虚实、意境之美。
4教学过程4.1教学活动1【导入】风景如画,导入揭题:一)欣赏富春江与《富春山居图》,感受诗情画意:1.PPT欣赏系列的富春江美图。
师:同砚们,我们先乘着船儿游山玩水。
欣赏一番美丽的富春江。
美丽的富春江美轮美奂,意境优美。
有一位了不得的元代大画家XXX爷爷描画了一幅《富春山居图》2.PPT视频播放《富春山居图》剪辑,学生观察后学生抢答。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
阜宁县羊寨初级中学 程红亚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山水画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 《游春图》隋 展子虔 唐人摹本
中国山水画
立轴
江帆楼阁图 唐 李思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 青绿设色 101.9×54.7厘米
中国山水画
情
中国山水画
情
《鹊华秋色图》大面积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中国山水画
山 水情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中国 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 修为意识,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 体现。
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 使得山水有着人的表情,真可谓万水千山总是情。
水
避触 人袖 幽野 鸟花 不多 成自 啼 舞册 页
镜片
中国山水画
水
夏圭山水画笔简 意远,遗貌取神。构 图常取半边,近景突 出,远景清淡,空间 广阔,独具一格,人 称“夏半边” 。
临流赋琴 南宋 夏圭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淡设色
纵25.5厘米、横26厘米
中国山水画
米点山水 米芾及其儿子米友仁用浓淡不同的墨,慢慢点染出山色的迷漫、渲染出云
中国山水画
山
此图描绘溪山行旅,气势雄伟,体 现出北方山水画派雄强的特点。画面由 上而下分三段布局,分别代表前、中、 后的距离,极富空间感。静止的画面有 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 种时间艺术的感觉。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 206.3×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水墨画风景 ︳湘美版
水墨画风景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墨风景画。
2.认识水墨山水画的表现特点。
3.学习树、山石的画法。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水墨山水画的一般常识。
2.学习水墨山水画中树木、山石的画法。
3.学生临摹体验画简单的树、山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趣。
2.提高学生热爱和传承民族传承文化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水墨山水画表现特点。
2.学习水墨山水中树、石的画法。
教学难点树、山石的画法。
教法生学法一、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指导。
二、学习方法:探讨、体验、练习。
教学准备宣纸、毛笔、墨汁、毛毡、课件学具准备宣纸、毛笔、墨汁、毛毡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1.(板书)水墨风景画2.理解“水墨”含意,揭示水墨画风景的概念。
让学生感觉水和墨(动手调一调,在宣纸上画画看效果)水墨画风景就是用水调墨或墨调水画风景画,也就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山水,画出来的画称它为“水墨山水画”,它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
所以这节课我们学习画中国画。
二、认识水墨山水画出示课件:猜猜看显示出来的画面中画的会是什么呢,生答师总结:就是天、云、地面和水,这种画法叫做计白当黑,是中国画中虚实相生的哲理。
所以我们只要画好树和石头。
同时你也表现出了云和水。
一部分浅色景物用留白的方式表现,是中国画表现的一大特点。
这就是一幅较完整的水墨山水画作品。
水墨山水画是通过对树、山、石的描写,来表现山川自然风景。
其笔法以勾、皴、点、染为主,其墨法在于浓、淡、干、湿,笔墨结合,作画讲究立意,借景抒情,往往还在画面中留白,表达虚实相生的意境。
三、欣赏三幅山水画,说说画中的树、山石给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三幅作品1.黄宾虹的《山水》中的树分散生长,树干弯弯曲曲,树枝四处生出;石气势磅礴,怪石嶙峋。
2.陈子庄的《秋牧》中的树清秀挺拔,排列整齐;石层层叠叠,层次分明。
3.张朋的《秋塘》中的树枝条柔美,婀娜多姿;石清秀挺拔,淡雅端庄,像着女的装少。
中国的梵高—陈子庄29页
人物
艺术成就
陈子庄善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篆刻、诗词等。他之所以有如此境 界,主要是他抱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信念,潜心绘事,弘扬民 族文化。近年来,陈子庄的传世佳作,曾在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 区展览,盛况空前,尤其是他的300幅遗作,1988年3月20日至27日,由中国 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每天 观众高达1万余人。
陈子庄的名字已编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和《近百年美术史册》。文 化部出版的《中国五十年美术》,其中四川被列名的仅有3人,陈子庄为其 一。台湾编辑的《画坛巨匠》,也为陈子庄列专辑。 陆续出版过《陈子庄 作品选》、《陈子庄速写稿》、《石壶画集》、《陈子庄画集》和《石壶论 画语界》等。陈子庄艺术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办事处茶 艺山庄旁,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仿古建筑,座北朝 南,分作品陈列厅、生活用品陈列厅、艺术资料厅等。
人物简介
陈子庄(1913~1976),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南原下里巴人。 晚年在画上直书 。
石壶,四川荣昌(今属重庆永川)人。1913年10月15日,生于永川县永兴 场(今永荣镇),1976年7月病逝于成都,终年63岁。1955年受聘任四川省文 史研究馆研究员,是四川省政协委员。
陈子庄幼时家甚贫,六七岁时启蒙于私塾,自幼受其父熏陶,酷爱绘画。 曾向著名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学习。1950年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 他的绘画艺术植根于数千年传统文化土壤,在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基 础上,他在50年代开始变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子庄 风格”。 被誉为“中国的梵高”。
山 水
个人作品
197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在四川省展览馆举办“陈子庄遗作展”。 1982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陈子庄作品选》。 1987年2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石壶画集》。 1987年8月,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石壶论画语要》。 1987年9月,北京荣宝斋出版《陈子庄画集》。 1988年3月20日--27日,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
陈子庄大邑书画作品
陈子庄大邑书画作品作者:张剑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年第03期陈子庄(1913-1976)四川荣昌人。
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南原下里巴人。
字子庄,号石壶(晚年在画上直书石壶)。
生于永川县永兴场(今永荣镇)的一个民间画工家庭,16岁到成都后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
青年时代热心政治向往进步,曾周旋于国民党、共产党和一些民主党派之间。
1947年在荣昌中共地下党组织武装。
1949年受中共华中局地下党指派去成都,协助策动当时国民党高级行政官员工作。
1949年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修班学习,1951年至1952年期间在西南军政大学学习,1955年调入四川文史馆,自此潜心研究绘画。
1959年开始以笔名“南原”在成都报刊上发表作品。
1961年参加四川省文化局美工室举办的“五人画展”。
1962年参加由四川省文化局美工室举办的“剑阁写生画展”,并在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教授绘画至1965年止。
1963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委员。
在“文化大革命”和家庭磨难中,以巨大的毅力与超常的执着坚持绘画研究,甚至在生病住院治疗的病床上仍然作画不止。
1976年7月病逝于成都,终年63岁。
2003年在他家乡开建“陈子庄艺术陈列馆”。
陈子庄是我国20世纪中期中国画坛承前启后的大家。
他所处的20世纪是中国有史以来社会最剧变的时代,中国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难,中国画也处在古典与现代和西方文化冲击的矛盾中。
优秀的中国画传统被曲解,西方美术的标准被泛用。
一百多年来现代中国画的先驱者从多方面吸取营养,中国画呈现空前的多姿多彩,奠定了现代国画的基石。
陈子庄先生就是其中的继承者与开拓者,他绘画技能全面,绘画风格独具。
在学习八大山人、石涛优秀古典传统的基础上,吸取现代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为中国当代画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成为中国上世纪最具乡土气息的艺术家。
陈子庄善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篆刻、诗词等。
那些惊鸿一瞥的铁屑——国画大师陈子庄的晚年生活
长江画院的常务副院长、子庄先生的晚期弟子王发强
先生 回 忆起 这 个 名号 .眼 里 充满 了 往事 的迷 离 :“ 们 几个 我
青年 ,经常陪先生去茶馆.有时先生心情好.会谈到一些
旧事 。 他说 过 ,自己翮 & 历史 上 的八 位 划 方方 壶 、 藤 、 青
八大山人 、 石涛、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和侠僧担当和
陈于 庄先 生在 成 都居 住 过四 十地 方 :5 年 代 末 6 年 代 0 I 1 居 康 庄街 l6 95年夏 天 迁到 宁夏 街 新批 嶷 的一 个垂 房 ; 接 6 6年底 迁 居 江汉 路 的一 所 平 房 赶院 ;17 92年搬 到 仁 厚街
散之人而已。他把所有的东西收回来,蛰伏在心中,制成
诌我 就 好 笑… …”
看 来 .从 宛 然而 飘 逸 的 “ 兰园 ” .到 铁枝 横 斜 的 “ 二树 梅 花主 人 ” 十 ,须 弥纳 芥 子 ,壶 中 乾坤 ,荣 驿 悲欢 ,真 是 风驰 电 .还 是 石壶 晨 熨帖
提到武 功,陈子庄 平静 的眼里 墨糟炸现
一
般 而 言 .人 的 经 历 ~多 .所受 的
嚣 砻
 ̄精 o店 - J i
街致意问候 ( 济元别名垫平 ) . 射一方面暗示了 自口 —生 “ 的 断悲’
看 了 自 己的 相 ,掐 指 一 算 : 晴 .不 得 喔 了 ,你 是 大富 大 贵 的命 啊 !你耍 发 大 财 。 于 庄先 生 转过 头 来对 几 个弟 子 说 :“ 们 仿 几 个看 看 ,我 如 今清 贫 釜此 ,无名 无 势 . 连 个画 桌都 没 得 ,想 起 那 个龟 儿 子 的胡
军队 起 义将 领 垒名 录 》记 载 , 99 前 穸 . 子 庄出 庄 “ 14 年 陈 西
图画构图的基本知识
9.黑白
黑白一般是指画面中墨色的轻重关系,浓墨重,浅墨轻。画面上下左右的黑白要均衡,不 要左黑右白,也不要上黑下白。如果画面左边的山用重墨画,那么右边的江水就可以用空白表 示。山水画中,通常黑是实,白是虚。在某种情况下,白也可以是实。画水就常采取“计白当 黑”的手法。
左、右侧立面景式:主要景物呈竖向走势,且集中占据画面的左侧或右侧。李可染的《漓
江边上》(上图为作品局部)就采用了典型的左、右侧立面景式构图。 顶天立地式:画中的实景顶天立地,几乎占满画面。不过,画幅内可以留有小面积的空白,
使其透气。 上实下虚或上虚下实式:取景时,将实景集中在画面的上方或下方,将虚景集中在另一方。
上图为刘鲁生的《芦雁图》。画家用浓淡不一的墨色画出了芦塘的景致,将浓密的芦草与 空白的水域形成鲜明的疏密对比,使画面气息畅通。
6.开合
开合是山水画中常用的构图法则。开是指把画中的各种景物铺开,合则指把画面的阵势收 拢。一幅画的构图既要有整体的大开合,又要有局部的小开合。山水画中常见的开合式有近、 中景开,远景合,近、远景开,中景合,以及远、中景开,近景合等。
在童中焘的《翠幄》(见上图)中,初看画面,密密麻麻,一团翠绿,再仔细品味,就会 发现其中的微妙,树石、亭榭大小相间、错错落落,画面整中有碎、碎中有整,富有变化。
四、取 景
水画的构图可繁可简、可大可小。下面列举一些画家常用的取景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全景,即通景:画面上,地、山、水、天兼具,是山水画家最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 一角:不取全景,只取物象的局部。李嵩的《赤壁图》(见上图),就采用了典型的一角 式构图。
陈子庄中国的梵高
O NG QIN G TO D Y3巴渝大家中国当代艺术副中心的群体画像M A STER S ’F OO T STEPS I N C H O N GQ I N G 大师的重庆足迹陈子庄:中国的梵高C H EN ZI ZH U A N G :C H I N A ’S V A N G O G H陈子庄的作品显示了不傍人门户的独特面貌,是创造,也是前进。
这就是传统的继承。
纵观陈子庄的作品,花鸟多有脱胎于八大、吴昌硕、齐白石的印记;山水则多见石涛、黄宾虹的影响。
陈子庄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可谓平淡天真,迹简意远。
他所描绘的巴蜀山川、田园胜景、农舍人家、花卉蔬果、鸟雀动物等景物,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写生变化的现实精神。
陈子庄幼时家甚贫,启蒙于私塾,自幼受其父熏陶,酷爱绘画。
曾向著名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学习。
1950年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
他的绘画艺术植根于数千年传统文化土壤,在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基础上,他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子庄风格”,被誉为“中国的梵高”。
陈子庄的名字已编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和《近百年美术史册》。
文化部出版的《中国五十年美术》,其中就有陈子庄。
□文/本刊记者熊怡陈子庄(1913-1976),重庆永川人。
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南原下里巴人。
代表作《红梅鹦鹉》等。
Che n Zizh ua ng(1913-1976),b o rn in Yo n g c h u a n o f Cho ng qin g Mu nicip ality ,na med Fu g ui an d Sijin g ,a ls o ca lled La n yu a n o r Na n yu a n xia liba re n.Rep res en tative wo rks:Pa rrots a nd Chinese Red Plums ,etc.C H A 1。
陈子庄:能连续画三五幅梅花,就看出画家本事了
陈子庄:能连续画三五幅梅花,就看出画家本事了齐白石《罗浮仙蝶》33.5×26.3cm(问:一幅画中能否用大笔画树,工笔画鸟?)可以。
齐白石不就是大笔画花卉,工笔画草虫么?问题是要统一,只要能使之谐调便可以。
古今画花卉的,大多是花画得好,叶画得差,花蕾画得差,这就是观察不精微之故,亦由“障”而来,盖平时只注意到炫目的,忽略了幽微的。
齐白石作品初学就要画好几样东西,认真加以研究,如花卉中的梅、牡丹、荷花等。
然后触类旁通,其他的就都能画了,有的看一下就能画,不必去专下功夫。
陈子庄《细笔梅花》画花卉,如果梅、荷二种画不好,其他各种花卉就都难画好。
能连续画三五幅梅花,就看出作者的本事了。
画一张两张,或许是早已背熟的看不出本事。
如真的会画了,即使画几十张也不雷同。
陈子庄《期盼》画梅特别重构图,要讲究聚散关系。
聚散关系从最小的结构单位几朵花一组到整幅的布局都要考虑。
先使一幅画大体已具,再添疏处。
陈子庄《寒梅》《芥子园》讲画梅之法太繁琐,如一朵怎么画,两朵怎么画等,讲得过于琐屑呆板。
但另一方面,小枝怎么勾,花怎么点却没有讲。
我准备画一册梅谱,只讲最基本的方法,然后让学的人去写生。
陈子庄《墨梅》画梅花亦须看出季节来,可先分别练习初开、盛开、残梅的不同画法。
比如,画盛开则不必画花苞。
画雪中梅,烘染天空,点以**作枝头积雪状,如此之画,作年画尚可,若论画品,余不知从何说起。
陈子庄《墨梅》画梅最难出格。
前贤诸家已有几百种方法,要找出新的道路来很难。
纵然画五百朵梅花,也都要各具神态,如有两朵雷同,即非高手。
如一首七律,五十六字,一字不叶,全局受害,前辈有因一字不叶而至废全诗者,今画者肯以两花雷同而废全画乎?陈子庄《梅花》画梅之法,讲显、隐最重要,因为其他花卉尚可用枝叶掩映,梅则无法以遮丑。
陈子庄《墨梅》(扇面)陈子庄《白梅》陈子庄墨梅图之一陈子庄墨梅图之二。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徽明像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
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
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
其弟子私谥贞献。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毕生嗜好交游,外师造化,汲取养料,创作量较丰,所作散藏于海内外一些公私典藏机构或藏家手中,文征明传世画作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东园图》等。
明代中期文徽明《人日诗画图》赏析《人日诗画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本幅画作名曰《人日诗画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画作作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文徵明与友人朱性甫、吴次明、钱孔周,门生陈道复及其弟陈津,雅集自家停云馆。
此作即以此次文人雅集为主题,绘竹树映带、溪水新涨之处,有茅屋数椽,图书满架,二三好友正围案清话,左侧一人正撑伞冒雨跨桥而来。
笔致简括秀润,点苔浓淡相宜,气息温雅,境地清幽。
画幅自钤:"停云生"白文印。
陈子庄先生教我画花卉
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C ALLIGRAPHY陈子庄先生教我画花卉陈子庄像(拍摄于1973年成都市仁厚街,罗巨白提供)114陈子庄 海棠图 37×77cm 纸本设色 刘崇正藏别人也不认可,可是你画海棠、梨花之类,前人好作品较少,容易超越。
海棠、梨花叶子一减,花蒂略变即是梅花矣,若能选择梨花、杏花、海棠之类进行系统学习是比较为妥的。
选择梨花、杏花、桃花学习,市井之内少见,园中种植成活较难,故宜选择海棠学习,贴梗海棠花期长,成都街头巷尾易见,写生学习机会更多。
在春天的木本小花中我们选出几种比较以便于参考学习。
吴昌硕、齐白石是写梅,其余的画梅者多是描画阶段,前人书读得多,但论到画画,还是观察少了,有眼高手低之嫌。
纵于观察,也只限于园庭、温室,而无自然之趣。
如前所述春天的木本花,枝、花、叶、干均与杏花相近。
古今画花卉的,大多是花画得好,叶画得差,花蕾画得更差,这是观察不精微之故,亦由“障”而来,盖平时只注意到炫目的,忽略了精微的,在画花时应注意大干,次则细枝,再则花叶矣,千万别花好,叶次,枝干差矣。
二、海棠在众多花卉中,陈子庄为我首选学习海棠。
甲辰(1964年)春日,陈子庄先生晚饭后由成都康庄街到桂王桥西街口四川省文史馆内刘孟伉家中作客,一进书斋,门边拉线开关开灯,此时一盆旋开的贴梗海棠之影印于粉壁之上,陈子庄见影用刘孟伉书写之笔涂影于墙壁之上。
次日兴奋之中,邀我同观,并对影写成一稿,由我找来一张有暗花的米黄色光面夹江纸,裁成约二尺五寸宽、一尺高的画面,勾勒后(线条较写),而成画,并命我着粉,点红点绿兰(花青草绿并用)设色而成,再由陈先生复勾。
此画成后与原稿(墙壁之影)略有改动。
孟老作盆中海棠二首:嫩绿娇红带浅深,几番盘错异苔岑。
孤根特起千寻壁,尺幅中藏万里心。
尽日相看怜野意,分宵独步为狂吟。
搴帘忽讶花须动,一朵旋开自不禁。
春到海棠春已深,闹红如海抱春岑。
国画大师陈子庄的山水画作品赏析
国画大师陈子庄的山水画作品赏析陈子庄柳荫渔乐文/陈子庄山水画须画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须能看出孟、仲、季直至一天的四时朝暮。
即使同画一景,同为一季节,年年画出也不同,因为人的思想也在发展。
有些人的画四时莫辨,有些人旧稿照翻,基至对着照片画,真是艺术的自杀。
陈子庄泛舟图画山水花卉均需画出空气,画面上要有四时朝暮、阴晴雨露的区别,但应于笔墨中写出,而不靠烘染的功夫。
陈子庄大壑晨曦只画几棵树,一间房子,可以成一幅画,只画几个山峦就不成画。
画山水须有掩映,有树才有幽深掩映,青城无树则不幽。
没有动、植物的世界就不成世界,没有人类活动的蛮荒之地也不是人的世界。
画山水要有白描的功夫。
中国画讲线条,花卉、人物讲线条,山水也讲。
陈子庄松巗竹居看山要体味到山之色调,画山须有主调,要善用调子接近的色彩,画面上不能用调子相抵触的色来界开。
石涛、黄宾虹会看山,因此会画山。
看山要带有感情,要洞察幽微,体味山之情。
山中生物、矿物浑然一体,茂然勃起,石上苔草四季长青,昆虫活动,无一不生机盎然。
山岚、雾气、树木之水分,郁郁然云蒸霞蔚。
看山时,功夫要下在体味这些方面,要去发现。
我每至山林,犹如归家省亲,如晤老友,若无此情,则谈不上看山。
陈子庄夏日丹山看山须于静中看,静则生慧,有慧心则能得自然之神。
山越大,山石上苔越多,石头是“活”的。
黄宾虹云“山皆湿润”,就是说画中石头须是“活”的。
山虽不能动,但不能将它画成死的,所谓“顽石点头”,画画自当如此。
每一处山川总有其特殊的性格。
如建筑、小桥、石头等,都不会各处一样。
要看山入微。
用特写之法画山,要把方位选好。
我画青城山观日亭,是从上天梯看过去的,绝险。
陈子庄桑山梯田画材遍地皆是,不必一定要到名山大川。
我的山水画中就常以成都城市行道树法国梧桐入画。
“景”须分“景物”与“景色”,不少画家的画缺“景色”。
“景色”就是气氛、调子。
我常在月夜中透过树林看月光下的山川、房屋、树木等物,于绘画的意境颇有启发。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书画赏析(四则)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书画赏析(四则)成都大学(社科~)2oo5年第6期文物研究图》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书画赏析(四则)胡莉张鸥,古朴清新意境深邃一一陈子庄《古柏陈子庄(1913 —1976年),号兰园,亦号南园,陈风子,石壶,十二树梅花主人,四川永川人.工诗文, 篆刻,善山水,花鸟.生前一直寓居成都,潜心作画, 创造了高逸超妙而又朴拙稚真的”子庄风格”他.的作品曾得到过潘天寿,李可染等国画大师的高度评价,生前却一直默默无闻.在他离世之后,中国画坛,新闻界乃至世界画坛都出现了”子庄热”一,时间声名遐尔,有人甚至把陈子庄称为”中国的梵高”逐, 渐为世人认识,接受和熟知. 1965年,陈子庄先生应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之邀, 积数十年的深厚功力,创作了在其绘画生涯中罕见的巨作——《古柏图》,纵276厘米,横420厘米.这幅《古柏图》古朴清新,意境深邃,高逸超妙的”子庄风格”显现无遗.画面中郁郁葱葱,蓬勃茂密的古柏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树叶,林深处红墙掩映,殿宇若隐若现,好一派”林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祠中”仿.佛置作者简介:胡莉(1956 一),女,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员;张?72?身于葱密的古柏林中,思绪已飘往遥远的时代,烽火纷飞的三国在脑海中闪现,历史却在此刻嘎然而止, 悄然隐于红墙掩映的丞相祠堂之中,慢慢地散发出淡淡的,而又渐渐凝聚的,浓郁的历史气息.诗圣杜甫《蜀相》一诗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凝重意境,被恰到好处地浓缩在此画之中. 画面的布局尤具匠心,作者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水乳般融会在一起.为了突出林中丞相祠堂深厚的历史底蕴,作者巧妙地运用娴熟的技巧,将古柏树描绘得蓬勃茂盛,层次错落,逐渐显现出一带红墙掩映,殿宇隐约的丞相祠堂,把古柏树林和丞相祠堂自然和谐地融会,跃然纸上.此时此刻,丞相祠堂的肃穆庄重之美和古柏林浓郁茂然之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彼此交融.整个画面的构图如音乐一般悠扬,旋律既流畅又顿挫; 内容如诗文般延绵不断,给人怡然清新之感. 此画为横构图.枯笔勾勒树干,表现古柏的苍劲;泼墨渲染古柏森森;略施青黛,尽显古柏郁郁葱葱;红墙玳瓦,点缀其问,褚色描绘,色彩丰富.浓淡相宜,繁而不乱,秩序井然.枝叶疏密层叠,高低参差;古祠红墙殿宇,尽显浓郁的川西建筑风格.画面设色苍润雅致,墨韵淋漓妙绝,正如子庄先生所说: “笔主形,墨主韵,把笔形弄清楚,务使笔形符合物象.墨法在于虚实,有虚实照映就有韵. ”画面古朴清新,意境深邃.画面右下角款署”癸卯九秋陈子庄”钤,篆书”陈子庄印”.这幅画,是子庄先生晚年的一副佳作,凭借巧妙的构思,娴熟的技巧,将”因境生意,因意取法”的表现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是高逸超妙的”子庄风格” 的代表作品.鸥(1971一),女,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助理馆员.二,蒋兆和《诸葛亮像》图轴蒋兆和(1904年一1986年),四川泸州人.我国近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的中国水墨人物画宗师,被誉为”中国的伦勃朗” ,东”方的苏里科夫”中.国近现代写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与徐悲鸿并称”徐蒋体系”蒋.兆和坚持艺术创作贴近人民大众的倾向, 以大仁爱,大悲悯的博大胸怀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运用在水墨画中融会西洋画塑形技艺这一独具特色的高超艺术技巧,对人物进行一贯忠实地,执着深入地刻画,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全新的笔墨技法,创造了我国2l 世纪的新的人物画经典.其现实主义与人文关怀的艺术精髓,倍受推崇,对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品有《流民图》,《街头叫苦》,《朱f-i酒肉臭》,《卖子图》,《卖花女》等. 《诸葛亮像》图轴为纸本,纵117厘米,横68厘米,于1981年创作,现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画面为设色诸葛亮像,左侧题”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 ” 甫蜀相诗句”款,署”辛酉年初夏谨为诸葛亮诞辰一千八百周年纪念而作” ,兆”和”下,钤白文篆书”七十有余”方印.画面中诸葛亮依松席石而坐,双手展开长卷,双目微合,作沉思状,人物栩栩如生,苍松刚劲有力. 仿佛诸葛孔明正在展开欲上书后主刘禅的《出师表》,望卷沉思,运筹帷幄天下事,成竹在胸;微皱的眉宇间, 亦留有几许隐忧和惆怅, 怅未完成先帝之遗愿,兴复汉室江山,忧蜀汉未来之国运;苍劲笔挺的松树又似诸葛的高风亮节和矢志不渝的忠君爱国之心.作者在对人臣楷模和智慧化身的诸葛孔明,进行生动巧妙地刻画的同时,也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观此画,一种淡泊宁静之感,让人思绪飞扬,感慨万千;同时莫名的神圣之感,又强烈地震撼着人的心灵.画面采用中国画传统的竖构图,且布局简炼. 画面以人物为主线,松树作为陪衬;人物又以面部刻画为重,服饰,书卷等作点缀.人物造型上,在水墨画之中巧妙地融人西洋画素描技法,严谨自如;面部刻画细腻深入,眉宇传神;服饰用笔挥洒自如,准确大胆,一气呵成,将诸葛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运用泼墨,枯墨蕉笔等手法,寥寥数笔,力显松树苍劲有力.整幅画技法娴熟,笔法洗练,墨韵笔致精湛,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神韵具佳,形与神,写实与写意兼备.正如兆和先生对水墨人物画技巧的归纳:有准有则,形神特征,尽精刻微,动笔施墨. 三,刘锡玲《杨柳双燕图》团扇刘锡玲(1848年一1923年),字梓谦,号聋道人, 别号自闻居士.四川华阳人.我国清末民初着名的画家.官至中书阁中书,工山水,竹石,人物,花卉, 翎毛.诗画双绝,其指画技艺,前超清代指画宗师高73?其佩,已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梓谦先生早年随工笔画名家周瀛亭习画,常与声名一时的诗人顾印愚研习诗词,从而奠定了诗画双绝的基础,逐渐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绘画干练刚劲,喜用干笔, 秃笔,硬笔作画,每画寥寥数笔,简练苍劲.后终弃笔,以指,掌作画,成为一代指画宗师.其代表作有《邛崃叱驭图》和《桂湖春燕图》等.1915 年,为庆祝美洲巴拿马运河通航,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博览会上,《桂湖春燕图》荣获金质奖章. 《杨柳双燕图》团扇为绢本,直径26 厘米.现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此画设色,描绘两只燕子柳枝间上下翻飞,嬉戏的情景.以甲锋勾勒出柳枝数条, 其细如丝,是断非断,轻灵飘逸;几片淡绿的柳叶若即若离,随风摇曳.又以其独创的正面飞鸟画法,只寥寥数笔,两只栩栩如生的,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跃然扇面.观此画柳枝之飘逸悠扬,燕鸣之喧嚣,燕飞之轻灵,可谓挥洒自如,神韵俱佳,灵感的顿悟,心灵与美的融合,已至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不徒求形似,力求神韵,把作者”诗言志” ,画”写心”的感悟表现得酣畅淋漓.画面左侧题诗文”遥知杨柳是门处, 玉翦一双高下飞”另,题”抚铁岭道人本” ,静”轩仁兄大人正”款,署”刘锡玲爪痕”侧.钤白文”子千之印” 方印.四,赵藩《龚滩赴涪途次杂诗》(团扇)?74?赵藩(1851 —1927年),字樾村,号媛仙,晚年号石禅老人.云南剑川人.我国清末民初着名的诗人,学者,书法家,政治家.受其父影响,自幼熟渎四书五经,极为严格地临摹过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 赵孟颛等名家的传统书法作品.他的书法深得颜体精髓,古朴苍劲,结构稳健,笔画严谨,圆润有力,丰腴有骨,庄严秀丽,但又不拘泥于古人,在学习古人的同时,融人了自己对书法的独到的见解,自成一家.其书法的代表作品,有昆明大观楼长联,成都武侯祠”攻心联”和《向湖村赵氏宗祠碑记》等等. 《龚滩赴涪途次杂诗》团扇面为绢本,直径26 厘米,创作时间不详,现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诗文: 晚凉来访绿阴轩,一碗新茶野衲烦. 欲起涪翁问遗事,摩围山月悄无言. 几重入峡复出峡,半日逆风还顺风.转舵掀篷成一笑,满山楼阁夕阳中. 这首诗是作者赠朋友二川先生的一首诗.作者以其对人生的感悟,偶感而发,整首诗轻松怡然,但也有几许惆怅悄然流露在字里行间.他既吸纳了颜体的精髓,又兼容钱南园等一批书法名家的长处,表现手法自然,娴熟.书法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运笔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一气呵成,苍劲却又不失娟秀. 如果把昆明大观楼长联,武侯祠”攻心联”和《向湖村赵氏宗祠碑记》等知名书法作品比作大家闺秀,那么这首诗的书法亦可为小家碧玉,正体现了作者感情细腻丰富的一面,诗文轻松怡然,书法自然流畅,真是偶作之天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子庄山水画作品欣赏
陈子庄(1913~1976),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南原下里巴人。
晚年在画上直书石壶,四川荣昌(今属重庆永川)人。
1913年10月15日,生于永川县永兴场(今永荣镇),1976年7月病逝于成都,终年63岁。
1955年受聘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是四川省政协委员。
陈子庄幼时家甚贫,六七岁时启蒙于私塾,自幼受其父熏陶,酷爱绘画。
曾向著名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学习。
1950年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
他的绘画艺术植根于数千年传统文化土壤,在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基础上,他在50年代开始变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子庄风格”。
被誉为“中国的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