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6【同步练习】《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同步练习1、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2、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保马法 B 将兵法 C 保甲法 D 省兵法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 、青苗法B 、募役法C 、市易法D 、方田均税法4、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宋神宗态度动摇B 、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反对D 、王安石本人的动摇5、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 、二者都对B 、二者都错C 、前对后错D 、前错后对6、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这是因为( )A 、严重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 、对农民剥削国重C 、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 、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
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
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
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枢密副使富弼上疏材料二北宋时,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外,设置了平行的机构,出现了“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一人在职,一人刚去职,已经又有一个人在等待这个职位。
宋仁宗时,官员总数比宋真宗时增加一倍多。
——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宋朝实行恩荫制度,这是当时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
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门客等享受此特权。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我们会发现二者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以下关于二者相同点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 都注重破格使用人才B. 都重视农业生产C. 都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 都改变了旧的土地制度2.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由此可见他()A. 主张儒佛合一B. 抨击当朝统治C. 抨击科举制度D. 注重经义策论3.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这主要是因为变法()A. 对科举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 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 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 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4.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 辽、西夏经常进攻宋B. 财政入不敷出C. 土地兼并严重D. 宋太祖过分集权5.宋仁宗时,“天下田畴半为形势(指官僚地主)所占”,对此宋代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 均田制B. 农田水利法C. 青苗法D. 方田均税法6.熙宁四年(109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祖宗法制俱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回答:“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这段君臣对话说明北宋中期社会改革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是()A. 皇权受制于士大夫B. 士大夫反对任何变革C. 改革损害官僚集团利益D. 改革未能兼顾国家与百姓7.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8.(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的变革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版习题精
根据材料四,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材料三:“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
——梁启超《王荆公》
根据材料,概括北宋以来官方和民间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梁启超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分析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答案】:
A、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变法严重损害农民的பைடு நூலகம்益
【答案】:
【解析】:
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 )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制度
【答案】:
【解析】:
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答案】: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的变革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习题精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古代历史的变革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八十第1题【单选题】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
至忠直疏远,馋佞辐辏”。
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最接近司马光说法的是(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进行改革,其中心内容是( )A、整顿军队B、改革财政C、改革科举D、整顿吏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北宋初年出现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实行( )A、养兵政策B、守内虚外政策C、更戍法D、一职多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增加税收B、整顿军队C、富国强兵D、科举【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北宋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上户自足,无假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州县散常平钱(即青苗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的现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官府强制推行官府贷款②青苗法危害了百姓的利益③青苗法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④青苗钱已成为农民的额外负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梭伦因改革而被流放。
高中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 时间: 25 分钟满分: 50 分)基础达标36分1.公元 997 年,宋廷岁收 2 200 多万缗,进出相抵还余大部分;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 11 000 多万缗,进出却亏 1 500多万缗,“民困穷食”而反。
造成这类统治危机的主要原由是() 。
A.经济衰败 B .起义屡次C.兵力不足 D .“三冗”问题分析这类统治危机主假如财政危机,依据收入增添能够清除经济衰败,依据北宋的国情可知是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的积贫。
答案 D2.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由此推行了 ()。
A.青苗法 B .募役法C.市易法 D .方田均税法分析此题考察学生理解剖析的能力。
提取资猜中的重点信息“官薄其息”,联系所学,王安石鼎力推行青苗法,由政府取出必定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从前以低息贷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答案 A3.以下对于募役法实行后起到的作用,表述有误的是() 。
A.能够使广大公众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添了政府的收入C.富户交的免役钱比从前增添了很多D.完全减少了农民的负担答案 D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示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假如为了()。
A.停息农民的抗争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权力C.稳固自己的权力地位D.抵抗辽和西夏的攻击分析依据资料重点信息“寇乱息”能够判断,古代称农民为寇。
答案 A5.司马光曾说:“中户以下大略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挞缧绁生怕不迨。
”对上述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否认态度B.有些地方官借变法之机强行敛财C.司马光公正地反应了小农的心声D.王安石变法冒犯了百姓的利益分析从资料能够看出在新法实行过程中,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迫贷款,这反应了在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妥的问题,但也有夸张成分,并不是“公正”。
答案 C6.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育文档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1.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哪一措施的实施()A.保马法B.将兵法C.保甲法D.精简军队【答案】 C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答案】 A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B.限制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C.解决政府财政困难D.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答案】 C4.“痒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王安石针对这种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反对“恩荫”B.开设武学,增强军队的素质C.废除“恩荫”,用新近之士取代旧官僚D.用“将兵法”取代“更戍法”【答案】 A5.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A.辽、西夏的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荒废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匿田产逃税【答案】 C6.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答案】 B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
……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高中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练习岳麓版选修1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二十岁即位的宋神宗,是个血气方刚总想做些事情的志向非凡的皇帝。
他自幼痛心于对辽国和西夏的屈辱退让,焦心于国家的财政紧蹙和朝廷的萎靡不振。
他多次对臣僚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
”又说:“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
”熙宁元年四月,神宗问王安石,要治国,何为先?王答:“择术为先。
”于是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其历史作用?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背景1.“三冗”问题,导致了积贫、积弱,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 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4.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
二、主要内容:核心是富国强兵三、新法的局限与变质1.局限。
(1)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2)王安石认为增加政府收入,就要扩大税源,要“取诸民”。
然而执行不善,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2.结果:宋神宗死后,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起用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全部新法,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祐更化”。
3.变质:宋哲宗亲政,逐步恢复王安石的部分新法。
新旧两派斗争激烈。
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王安石变法原有的精神已经完全改变。
♨温馨提示:改革的实质就是政治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因此也必然遇到阻力。
改革要想成功,除了需要变革的决心勇气外,还需要统治者的支持、措施的配套、用人恰当等。
总体来看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但不能因此否定变法。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评价时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命题视角一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1.导致北宋中期出现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辽、西夏的进攻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
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出现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在于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B项。
A、C两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源,D项是表现。
答案:B2.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增加赋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D.充实边防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比较。
据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认为吏治不是“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因而“庆历新政”主要侧重于澄清吏治。
答案:B3.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更戍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王安石变法中强兵措施的认识。
王安石改更戍法为将兵法,达到了“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士卒”的目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答案:C4.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C.青苗法、免役法D.保甲法、保马法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青苗法和免役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却在实行过程中加重了百姓负担,因此争议很大。
故选C项。
答案:C5.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影响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B.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C.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劳役和赋税负担D.强兵措施一定程度上扭转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解析: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没有对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作任何调整,反而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故未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负担。
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1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历史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1.“三冗”问题(1)北宋增设大量______________,官员数量大增,形成“冗官”的弊端。
(2)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战争耗费和______________都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2.“两积”局面(1)“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了严重的______________,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军队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4.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强,又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二、主要内容:核心富国强兵1.理财:农业上实行青苗法、____________、农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税法;流通上实行____________、均输法。
王安石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
2.强兵:针对冗兵问题实行“________”措施以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强兵措施有____________、保马法、将兵法等。
王安石的军事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改革官制: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反对“______________”,要求贯彻择优录用的原则。
三、变法结局1.失败(1)原因: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反对。
(2)失败:1085年,宋哲宗继位,司马光等废除了新法,史称“______________”。
2.变质:____________时,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
知识点一“三冗”与积贫积弱1.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随堂练习岳麓版选修1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1.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相抵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机构臃肿【答案】D【解析】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出现,主要是由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引起的,故选D项。
2.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军事力量B.解决财政困难C.铲除割据势力D.打击土地兼并【答案】B3.为改变更戍法所造成的弊端,王安石变法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B.将兵法C.连坐法D.保马法【答案】B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
……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材料三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1)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一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失败的原因。
【答案】(1)均输法、方田均税法。
成效: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2)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学业达标测评岳麓版选修44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2.难点: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教材整理1历史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1.“三冗”(1)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官员数量大增,形成“冗官”。
(2)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及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2.“两积”(1)“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4.“拗相公”王安石(1)王安石担任地方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2)王安石在上书宋仁宗的《言事书》中提出了“变革天下之弊法”的主张。
(3)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危机加深教材整理2主要内容:核心是富国强兵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1)内容①青苗法: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民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②募役法: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
③农田水利法:修复和新建水利设施。
④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2)作用:王安石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他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1)“省兵”措施: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
(2)强兵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3)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选才育才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措施内容作用科举制度改革考试内容,以经义策论考试取代诗赋词章取士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作业与测评:课时作业6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时分层作业(六)(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时期机构臃肿,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尖锐,政府统治危机。
因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答案】 B2.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A.辽、西夏的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荒废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匿田产逃税【解析】四个选项都是社会危机的表现,但其中最关键的应是经济问题。
【答案】 C3.“痒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王安石针对这种状况采取的措施是()A.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反对“恩荫”B.开设武学,增强军队的素质C.废除“恩荫”,用新近之士取代旧官僚D.用“将兵法”取代“更戍法”【解析】题干中的材料是针对“恩荫”带来的弊端而采取的措施,是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
【答案】 A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抑制土地兼并B.限制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C.解决政府财政困难D.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解析】解答本题应结合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些措施解决的共同问题是解决财政困难。
【答案】 C5.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解析】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收20%~30%的利息。
这就使农民免受了高利贷的盘剥,还可增加政府的收入。
【答案】 A6.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同步练习岳麓版选修1[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历史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1.“三冗”问题(1)北宋增设大量______________,官员数量大增,形成“冗官”的弊端。
(2)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战争耗费和______________都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2.“两积”局面(1)“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了严重的______________,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军队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4.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强,又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二、主要内容:核心富国强兵1.理财:农业上实行青苗法、____________、农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税法;流通上实行____________、均输法。
王安石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
2.强兵:针对冗兵问题实行“________”措施以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强兵措施有____________、保马法、将兵法等。
王安石的军事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改革官制: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反对“______________”,要求贯彻择优录用的原则。
三、变法结局1.失败(1)原因: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反对。
(2)失败:1085年,宋哲宗继位,司马光等废除了新法,史称“______________”。
2.变质:____________时,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
知识点一“三冗”与积贫积弱1.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2A.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局面B.“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知识点二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3.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
这说明( )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4.下图为王安石雕像。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5.下列关于募役法实施后起到的作用,表述有误的是( )A.可以使广大民众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C.富户交的免役钱比以前增加了许多D.贫苦人家的免役钱少,可以轻松支付6.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知识点三新法的局限与变质7.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8.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9.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请回答:(1)上图反映了什么现象?主要是什么措施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2)王安石变法的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10.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评价不一。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请回答:(1)王安石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答案知识清单一1.(1)官僚机构(3)高额赔款2.(1)财政负担二、1.募役法市易法2.省兵保甲法3.恩荫三、1.(2)元祐更化2.宋徽宗对点训练1.D [这种统治危机主要是财政危机,根据收入增高可以排除经济衰退,根据北宋的国情可知是冗官造成的积贫。
]2.A [关键在于准确的提炼材料直接体现的信息。
从对比表中只能反映北宋入不敷出,财政危机。
]3.C [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完全表明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一次胜利,也不能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部危机。
因此A、B、D三项不正确。
] 4.A [青苗法由政府出钱或出粮做本在夏秋两收之前低息贷借给农民,这个利息率要比当时的高利贷的利息率低。
]5.D [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有些人甚至为支付免役钱而家破人亡。
]6.A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寇乱息”可以判断,古代称起义农民为寇。
]7.D [司马光代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反对王安石变法。
]8.C [司马光的评价完全否定新法虽是政治攻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法的负面影响:实行过程中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用人不善,导致青苗法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的苛政。
]综合提升9.(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
(2)最终失败,但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改变了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
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毫不动摇,才能成功。
同时改革还要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利益,注意用人。
10.(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
(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度;“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教材问题解答课中思考1.阅读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怎么看?答案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其目的自然在于救农户之急,以达到抑制兼并的目的,这一制度的实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地主豪强的盘剥。
2.阅读材料,思考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
答案保甲法的实行主要是能够有效地控制人民,维持治安,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节省军费开支。
阅读与思考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他们争论的焦点在哪里?他们的理财观念各有什么合理之处,各有什么不足?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王安石变法是否做到了“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答案王安石与司马光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财。
司马光的合理之处在于主张“节流”,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乏问题。
王安石主张“开源”,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但忽视“节流”是不可取的。
王安石变法企图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国家的收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
因此,变法虽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难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解析与探究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精神。
答案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敢于冲破世俗阻力,勇于改革的精神。
(意志坚定、直率无讳、据理力争、百折不挠。
)2.当时的人和后人是从哪些角度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答案当时的人如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排挤忠臣,结交小人;后人对王安石变法有两种评价:一种观点极力诋毁王安石变法,如赵翼批评王安石变法误国,导致靖康之难;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法的实施对革新北宋社会政治、促进生产力发展有积极作用。
3.你是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王安石变法旨在富国强兵,其改革收到了很大成效。
由于改革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比较同意材料四的观点,不可否认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王朝产生过一些消极影响。
但这并非王安石的初衷和个人能力所能做到的,我们应该看到其积极的、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一面。
)自我测评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
答案“三冗”是指“冗官”、“冗兵”、“冗费”。
“冗官”是由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冗兵”是由于北宋极力扩充军队所致;“冗官”、“冗兵”和对辽、西夏支付的战费和赔款,造成了“冗费”。
由此,形成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积弱”则是由于北宋在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由于过分的分权,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造成的。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答案(1)主要内容:富国之法,包括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强兵之法,主要有省兵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此外还改革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
(2)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为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以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经过实施新法,政府收入增加,财政状况大为好转,军队战斗力得以提高,国力有所增强,在实现富国强兵方面是有一定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