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平移、旋转的应用教案
第3课时平移、旋转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P87例4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8“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能根据图形特征,正确拼组图形,正确记录图形运动变化,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实际操作,在尝试、判断、推理的过程中,探索出拼摆图形的方法,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在数学文化的介绍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好玩与美妙,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形特征,正确拼组图形。
教学难点能正确记录图形运动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介绍游戏。
师:你喜欢玩数字华容道的游戏吗?【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会说喜欢,有的同学可能不知道。
师:对,这就是数字华容道。
课件出示:师:你们知道数字华容道的哪些相关内容?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关于数字华容道的玩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副数字华容道。
二、探索新知1.激发兴趣,平移图形。
让学生把散乱的数字华容道恢复原始状态。
师:恢复原始状态时,要把数字运动变化的过程说清楚。
(卡片书课题:平移、旋转的应用)【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兴趣,初步尝试用语言描述简单图形的移动过程。
2.课件出示教科书P87例4,探究图形平移、旋转方法。
师:经过平移或旋转后拼成了右图,你能说说每张卡片的运动过程吗?(1)阅读与理解。
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解释一下。
师:也就是图的构成、每块卡片的运动。
(2)分析与解答。
①推理想象。
师:我们首先要解决什么?【学情预设】先在右图中找出对应的卡片,标上序号。
师:看着大屏幕,先静静地想一想右图每块卡片对应在右图的哪个卡片,在脑海里想一想看。
【学情预设】学生往往看到问题就急于解决,甚至没看懂问题就急于用七巧卡片进行拼摆。
所以,教师在这里要慢下来,在解决问题前请学生先看懂问题,提示学生要先在右图中找出对应的卡片,标上序号。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3)》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3)》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章节。
在此之前的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平移等基本知识。
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图形的旋转,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于图形的旋转、平移等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性质和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将旋转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解决问题来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
3.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两个城市如何通过旋转来观察,引发学生对旋转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5分钟)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呈现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
同时,介绍旋转的计算方法,如旋转角度的计算、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和大小变化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旋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图形旋转的练习题,巩固对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案
第1课时旋转(1)教学内容教科书P83~84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5“练习二十一”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其特征及性质。
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的含义,初步感悟旋转的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认识旋转要素1.课件出示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现象吗?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看见风车在旋转,时钟转动起来等等。
师:看一看这些物体的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的运动。
【学情预设】学生对图形的旋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比较准确地感知生活中简单的旋转现象,并能对其进行判断。
仅有少数学生能够判断“道闸挡车杆的运动”和“秋千运动”是旋转现象,说明学生对旋转角度不是360°及比较复杂的旋转现象还不能做出正确判断。
师: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称为旋转运动。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
师: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大家一起来看看。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说说它是怎样旋转的。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学生在回答“旋转”时,最好让学生对着具体的物体比画一下是怎样旋转。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动态旋转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学生简单描述后,教师板书课题:旋转(1)。
【设计意图】由于在第一阶段学习时,具体实例多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整圆周运动,所以部分学生形成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荡秋千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
四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旋转3教案 苏教版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定点、方向、角度),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数学思考:
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
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欣赏图形旋转美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定点、方向、角度;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绕一个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2.2.3图形的旋转(3)课件
知识回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a,b)那么 ⑴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 的坐标是( a,-b ) ⑵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 的坐标是( -a,b ) ⑶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的坐标是( -a,-b)
B(-1,2) C(-2,-1) D(1,-2)
(-b,a) (-b,a)
(3,-2)
(-2,-3)
(-3,2)
(2,3)
B1
B1由点A绕原点顺时针旋转得到,故B1(1,3)
B2由点A绕原点逆时针旋转得到,故B2(-1,-3)
B2
作业
• 将点A(a,b)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0,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b,a )逆时针旋转1800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a , -b ) • 将点A(5,2)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0,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 -2,5) • 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A,,B,C的坐标分别是(5,0)(8,4) (3,4) ⑴先将△ABC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 度,得到△A1B1C1写出A1,B1,C1的坐标
A1(2,-2) B1 (5,2) , C1 (0,2)
⑵将△ A1B1C1绕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0,得到△A2B2C2,写 出A2,B2,C2的坐标
A2(2,2),B2(-2,5),C2(-2,0)
如果将点A(a,b)绕 原点顺时针旋转900呢?
我 发 现 将点(a,b)绕原
五年级图形的运动(三)旋转 教案
图形的运动(三)第1课时旋转的特征与性质英山小学谢林洁指导老师:王美玉徐翠琼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课本第83-84页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有关于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及经验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主要充当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好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为后续课时及中学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本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感悟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会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体会图形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点理解旋转含义、感悟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五、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件演示:(1)时钟指针的转动;(2)风扇的转动。
提问:这是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转动的指针和风扇叶片,我们都知道这是旋转的现象。
设疑:那么,下面这两幅图中是否存在旋转现象呢?课件展示:(3)道闸;(4)秋千预设:学生可能不认可道闸和秋千有旋转现象,或存在疑惑。
过渡:到底道闸和秋千的运动是不是旋转现象呢?今天老师与大家一起,进一步来探究图形的运动——旋转现象,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哦。
(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三)——旋转)(二)新课讲授Ⅰ.认识旋转1、旋转要素(1)出示钟面教具,明确基本问题:(顺时针拨动指针)指针是不是在旋转?教师拨动指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共同解决问题:问题a.指针上的每个点都动了吗?有没有发现哪个点是不动的?a.指针上有一个点是不动的,指针绕着这个点旋转,在数学上,这个点称为“旋转中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旋转》,根据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来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变换”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图形的旋转”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由此,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于如下: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3.情感目标: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是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明确旋转的含义,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对于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只有认识到“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变,只是位置变了”,那么旋转方法的研究和提炼才能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同时也为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说教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_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很快画出了栏杆旋转90度后的图形,你想知
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在方格纸上画旋转900的线段。
五、深化练习。
在方格纸上该怎么画呢?(大家用身边的方格纸画一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小猪在不知不觉中到了校门口,就这样,小猪的快乐的一天又开始了!
六、课堂总结
(谈收获、提疑惑,板书副标题)
引导学生分析引出旋转的三要素。
三 巩固练习:让学生利用探究出来的三要素,判断这三种运动方式是否是旋转现象。
小猪有些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懒洋洋地起床了、吃饭,然后由妈妈开车带着去上学
他们走到小区门口,小猪拿出车子的蓝牙一晃,门口的道闸就自动升到垂直角度。
四、知识升华。
问:左侧道闸从水平到垂直的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右侧呢?
《图形的运动(三)》效果分析
一、授课效果
学生在童话故事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个个激情都很高,这也充分体现了培养兴趣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在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种表的表针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理解旋转的含义。
教学难点
用数学的语言描述旋转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童话故事线
教材线
课堂教学线
动物的王国里有个最懒惰的动物——小猪,它的爱好有两个,一个是玩,一个是吃。
有一天,它在游乐场整整玩了一天,到很晚的时候才回到家中。
一、复习旧知引入。
谁能说说游乐场有什么好玩的吗?引出两幅图片,
《图形的运动(三)——旋 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83页例1和第84页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共教学两个例题,容量大,其中例1教学旋转的含义,例2是让学学生认识图形旋转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切实把握好“图形旋转”的具体目标及其要求的“度”。
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
特别选取了旋转角度不是360°的钟摆、秋千等,丰富学生的认知。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教学目标1.借助钟面指针的运动,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
描述与操作相结合体会旋转的含义,明确图形旋转的特征。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旋转的含义、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探索多个图形拼组的运动变化。
教学准备教具:《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课件、钟面学具:钟面、小棒、三角形、学习单、尺子、铅笔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初步感知1.师生活动:做举手动作(举起、放下)两次。
问:我们做的这几个动作,让你想起数学当中的什么运动现象呢?(旋转)2.揭题引入:旋转现象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这节课来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
(出示课题)二、借助钟面,体会意义1.呈现生活实例,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与旋转中心。
(1)出示有趣的图,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表达感受。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三)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三)练习题一、填空1.图形旋转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二是旋转的〔〕,三是旋转的〔〕。
考查目的:图形的旋转。
答案:中心;方向;角度。
解析:考查了对图形旋转三个关键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图形的旋转,所以允许答案有先后顺序的改变。
2.图形〔1〕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考查目的:旋转的中心。
答案:B;A;D。
解析: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定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通过观察题目可知,图形〔1〕是以B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A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D点为中心旋转的。
3.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点;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
考查目的:依据图形旋转的知识看图填空。
答案:D;B;顺;180;逆;180。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A、B、C、D四个点与圆心的连线把这个360°的圆心角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度是90°。
指针从A点开始,顺时针旋转90°到D,逆时针旋转90°到B;而要从A点旋转到C点,既可以按顺时针方向,也可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都是180°。
4.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①号图形是绕A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②号图形是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③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90°;④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考查目的:图形的旋转。
答案:顺;90;B;90;C;逆;D;顺;90。
解析:根据图形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某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的度数,某个点的位置不动,其余各点〔边〕均绕某个点按相同的方向旋转了相同的度数。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2课时(例3)(课件)-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探究新知
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 顺时针 旋转90°后的图形。
A
只要找出点A 和点B 按
顺时针旋转90°后的位 置,就可以确定三角形 旋转过后的位置了
绕点O旋转,点O的位 置应该不变。
O
B
探究新知
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 顺时针 旋转90°后的图形。
画点A′ OA′垂直于 OA
点A′与点O的距离是4格
A A A
A
O
A′
探究新知
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 顺时针 旋转90°后的图形。
画点A′
A
OA′垂直于 OA 点A′与点O的距离是4格
O
B A′
探究新知
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 顺时针 旋转90°后的图形。
画点A′
A
画点B′
OA′垂直于 OA 点A′与点O的距离是4格
O
B A′
B
B
B′
OB′垂直于OB 点B′与点O 的距离是3格
B
A
C′
1 3
C
O
2
巩固练习
按要求画图。 (1)把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2。 B′ (2)把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3。
A′
1.画点A′ OA′垂直于OA 点A′到点O的距离是4格
2.画点C′ OC′垂直于OC 点C′到点O的距离是2格
3.画点B′ B′在A′的上方 点B′到点A′的距离是2格
1.画点A′ OA′垂直于OA
2.画点C′ OC′垂直于OC 3.画点B′ B′在A′的下方 4.连接点B′和点C′
点A′到点O的距离是4格 点C′到点O的距离是2格 点B′到点A′的距离是2格
巩固练习
《图形的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7篇)
《图形的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7篇)《图形的旋转》及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个性化修改】难点: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
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做得很好。
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二、尝试练习: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3.1图形的旋转(3)
23.1 图形的旋转(3)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或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不同的美丽的图案.教学目标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重难点、关键1.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2.难点与关键: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1)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呢?(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2.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如图,△AOB 绕O 点旋转后,G 点是B 点的对应点,作出△AOB 旋转后的三角形.(老师点评)分析:要作出△AOB 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第一,旋转中心:O ;第二,旋转角:∠BOG ;第三,A 点旋转后的对应点:A ′.二、探索新知从上面的作图题中,我们知道,作图应满足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 以O 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 分别为O 、O 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例1.如下图是菊花一叶和中心与圆圈,现以O•为旋转中心画出分别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的菊花图案.分析:只要以O 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以上面为变化,•旋转长度为菊花的最长OA ,按菊花叶的形状画出即可.解:(1)连结OA(2)以O 点为圆心,OA 长为半径旋转45°,得A .(3)依此类推画出旋转角分别为90°、135°、180°、225°、270°、315°的A 、A 、A、A 、A 、A .(4)按菊花一叶图案画出各菊花一叶.那么所画的图案就是绕O 点旋转后的图形.例2.(学生活动)如图,如果上面的菊花一叶,绕下面的点O ′为旋转中心,•请同学画出图案,它还是原来的菊花吗?老师点评:显然,画出后的图案不是菊花,而是另外的一种花了.三、巩固练习教材P65 练习.四、应用拓展例3.如图,如何作出该图案绕O 点按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分析:该备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图案,是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因此,要先画出图中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是图案里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然后再根据旋转的特征,作出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再按原图案作出旋转后的图案.解:(1)连结OA ,过O 点沿OA 逆时针作∠AOA ′=90°,在射线OA ′上截取OA ′=OA ;(2)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求出B 、C 、D 、E 、F 、G 、H 的对应点B ′、C ′、D ′、E ′、F ′、G ′、H ′;(3)作出对应线段A ′B ′、B ′C ′、C ′D ′、D ′E ′、E ′F ′、F ′A ′、A•′G ′、G ′D ′、D ′H ′、H ′A ′;(4)所作出的图案就是所求的图案.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美丽的图案;2.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旋转后的图案,•要先求出图中的关键点──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六、布置作业1.教材P67 综合运用7、8、9.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如图,摆放有五杂梅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以中心梅花为初始位置)( •)A .左上角的梅花只需沿对角线平移即可B .右上角的梅花需先沿对角线平移后,再顺时针旋转45°C.右下角的梅花需先沿对角线平移后,再顺时针旋转180D .左下角的梅花需先沿对角线平移后,再顺时针旋转90°2.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吧,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镜片围成的,如图23-•33是看到的万花筒的一个图案,图中所有三角形均是等边三角形,其中的菱形AEFG 可以看成把菱形ABCD 以A为中心( )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的B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的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的D .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的3.下面的图形23-34,绕着一个点旋转120°后,能与原来的位置重合的是( )A .(1),(4)B .(1),(3)C .(1),(2)D .(3),(4)二、填空题1.如图,五角星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三角形绕中心点旋转_______次得到的,每次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2.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包括平移、_______、轴对称以及它们的组合变换.3.如图,过圆心O 和图上一点A 连一条曲线,将OA 绕O 点按同一方向连续旋转三次,每次旋转90°,把圆分成四部分,这四部分面积_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请你利用线段、三角形、菱形、正方形、圆作为“基本图案”绘制一幅以“校运动会”为主题的徽标.2.如图,是某设计师设计的方桌布图案的一部分,请你运用旋转的方法,•将该图案绕原点O 顺时针依次旋转90°、180°、270°,并画出图形,•你来试一试吧!但是涂阴影时,要注意利用旋转变换的特点,不要涂错了位置,否则你将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还要扣分的噢!3.如图,△ABC的直角三角形,BC是斜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如果AP=3,求PP′的长.。
图形的旋转(三)教案
图形的旋转(三)教案教案标题:图形的旋转(三)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并能够应用旋转规则进行图形的旋转操作。
2. 学生将能够解决与图形旋转相关的问题,并能够运用旋转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图形的旋转概念的理解。
2. 旋转规则的应用。
3.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图形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或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模型,并向学生解释图形的旋转概念,即将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的新图形。
2.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将图形进行旋转,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后的变化。
Step 2:探究旋转规则1. 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并向学生提问:如何将这些图形绕某一点旋转90度?2. 引导学生思考旋转规则,并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将图形绕某一点旋转90度,可以将图形中的每个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并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3.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图形示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规则。
Step 3:练习应用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旋转规则,将图形绕指定点旋转一定角度。
2. 学生独立解答练习题,并与同桌进行讨论。
3. 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并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Step 4: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旋转技巧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可以通过绘制图形、计算等方式进行解答。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答思路,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Step 5: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旋转规则的重要性。
2. 学生对图形旋转的应用进行拓展,如图形的镜像等。
3.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寻找一些图形进行旋转操作,并观察旋转后的变化。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要求他人进行图形旋转操作,以增强对旋转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难点稳固〕
三:稳固练习,加以深化
完成小车进出栏车杆的生活实例的练习。
小结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收获了旋转三要素的知识,知道了旋转三要素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展开探索,认识旋转三要素
1.借助生活实例,找出旋转中心。
2.借助钟面和风车,理解旋转的两个方向。
3:学习例1.借助钟面,理解旋转的角度。
(1)出示钟面,让学生明确指针旋转一周是多少度?每相邻两个刻度间是多少度?
(3):动态出例如1完成练习,师生共同归纳找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明确总结出旋转的三要素。
难形象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旋转的三要素,理解了旋转的特点。
2.通过练习加以稳固,让学生掌握了旋转的三要素,学会了计算旋转的角度,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同学们,这是生活中常见到的一种现象,还记得是什么现象吗?
程湘云
广西玉林
填写时间
8月25日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五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难点名称
能理解旋转的含义,明确旋转的三要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现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旋转的概念比拟抽象,旋转的三要素难以掌握,尤其旋转的角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五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弱,难理解旋转的三要素,不能快速找出旋转的角度
图形的旋转教案3(九年级数学)
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
四、应用拓展
例3.如图,K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和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
分析:要用旋转的思想说明就是要用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知识来说明.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
解:(1)旋转中心是A点.
(2)∵△ABF是由△ADE旋转而成的
∴B是D的对应点
∴∠DAB=90°就是旋转角
(3)∵AD=1,DE=
∴AE= =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且F是E的对应点
∴AF=
(4)∵∠EAF=90°(与旋转角相等)且AF=AE
∴△EA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教材P64练习1、2.
(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
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
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
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老师点评:1.OA=OA′,OB=OB′,OC=O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相等.
2.∠AOA′=∠BOB′=∠COC′,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县颜村铺乡第一中学·导学案年级:九年级学科:数学
执笔:审核:数学教研组授课人:授课时间:导学案编号:28 班级:学生姓名:小组:
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栏
课题:《图形的旋转(3)》课型:新授课课时:1 课时
一、目标导学:
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二、自主学习:
1.(1)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呢?
(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
(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
2.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
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
旋转后的三角形.三.问题探究(对学研讨与展示)
画出△ABC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A1B1C1
D
四.反馈提升﹙群学探究﹚
△ABC绕点D顺时针旋转后的图形为△A1B1C1,找出旋转中心点D。
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栏
五、达标测试
1.如果两个图形可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则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有( ).
①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必经过旋转中心.②这两个图
形大小、形状不变.
③对应线段一定相等且平行.④将一个图形绕旋转中
心旋转某个定角后必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
的玻璃片围成的,
其中菱形AEFG可以看成是把菱形ABCD以A为中心
( ).
A.顺时针旋转60°得到
B.顺时针旋转120°得到
C.逆时针旋转60°得到
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
3.如图,五角星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三角形绕中心点旋
转_______次得到的,每次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4.如图,△ABC的直角三角形,BC是斜边,将△ABP 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如果AP=3,求PP′的长.
教、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