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MR规范化扫描方案

合集下载

肝胆胰MRI常规检查技术规范

肝胆胰MRI常规检查技术规范
T1WI化学位移成像 — 探测肝脏、病灶内的脂肪变性
DWI — 水分子扩散改变
3D动态增强(LAVA/VIBE/THRIVE) — 反映血供改变
1)冠状位SS-FSE/FIESTA序列
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SS-FSE 特点

— 单层采集小于1秒 — 强调用屏气末扫描
伪影少 T2权重重 作用 主要用于空间定位 观察脉管结构
同相位
DWILeabharlann 肝脏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疾病的检出、定性非常重要!
LAVA+C
4、肝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
对比剂
• 钆对比剂 • 标准剂量0.1mmol/kg • 标准剂量0.2ml/kg • 3.0T采用标准剂量即可 • 1.5T建议采用1.5-2倍剂量
• 0.15~0.2mmol/kg • 0.3~0.4ml/kg
3
GE设备呼吸触发技术示意图
吸气末
开始点
Trigger Point
暂停点
开始点
Trigger Window
采集时段 平台期
呼吸周期
2-3 25~30 35~40
2017/7/29
二、肝脏MRI检查规范
与肝脏MRI有关的解剖生理特点
呼吸运动
• 上下移动加前后翻滚 • 产生伪影、运动相关的部分容积效应、降低对比
作用:
基本T1对比 T1高信号成分(出血、蛋白、钙化、脂肪、顺磁性物质) 区分脂肪变性、脂肪组织 铁质沉积
T1WI序列的选择
首选二维扰相GRE序列 (2D FSPGR) 新型设备中LAVA-flex 呼吸补偿SE(不能很好屏气,但可均匀呼吸者) FIRM / Turbo FLASH / TFE(用于不能屏气又不能均

GE1.5TMR腹部增强血管规范化扫描方案

GE1.5TMR腹部增强血管规范化扫描方案

患者准备
患者身份核对
患者病史了解
患者穿着要求
确保患者身份与预约信 息一致,防止扫描错误。
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手术史等,以便在扫描 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
要求患者穿着舒适、无 金属装饰的衣物,以便
于检查。
患者心理准备
向患者解释扫描过程, 缓解其紧张情绪,确保 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
静止。
设备准备
01
扫描时机与流程
扫描时机
在注射对比剂后,应等待一定时间让 对比剂充分充盈血管,一般建议在注 射后15-20秒开始扫描。
扫描流程
首先进行平扫,然后注射对比剂,再 进行增强扫描,最后进行延迟扫描。 在增强扫描过程中,应关注扫描范围 、层厚、层间距等参数的设置。
图像后处理与诊断标准
图像后处理
对扫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窗宽、窗位的调整、血管曲面重建、 最大密度投影等,以便更好地显示血管结构和病变。
背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已经成为评估腹部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 操作中,由于扫描参数、成像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制定一个规 范化、标准化的扫描方案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扫描方案的重要性
提高诊断准确性
伪影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运动伪 影、金属伪影等影响图像 质量的因素。
安全性考虑与风险控制
过敏反应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确保患者安 全。
肾功能保护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造影 剂对肾脏的损伤。
生命体征监测
在扫描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 者安全。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GE 1.5T MR MRU规范化扫描方案

GE 1.5T MR MRU规范化扫描方案

MR355 光纤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GE 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肾盂输尿管水成像MRU使用限制和提醒:1.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1.扫描前,禁食禁水四小时,扫描前不要排尿。

扫描前饮水加速排尿已经来不及,否则小肠内充满液体信号,干扰MRU成像,必要时注射速尿。

2.仰卧位,脚先进,身体左右居中,两前臂交叉抱头(注意,不是两手交叉在一起)。

3.观察腹部呼吸最明显位置,外加呼吸门控,磁体上的呼吸显示上下波动幅度要超过全长的三分之一。

呼吸门控软管上下缘放置软垫,防止线圈直接压迫呼吸门控软管。

4.线圈下缘要靠近膀胱,定位中心点对准脐与箭突连线的中点,三平面定位图像上观察扫描范围上要包括双肾,下缘包括膀胱。

5.嘱患者练习规律呼吸和呼气末屏气。

呼吸门控的摆放与设置:呼吸门控说明:•呼吸门控软管置于胸前壁肋下,松紧适度,轻拉后将两端粘贴在一起。

•观察呼吸门控指示标识的显示敏感性,上下浮动范围超过全长的三分之一。

•正常规律的呼吸是影响呼吸门控序列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进行检查之前,嘱病人手部放在腹前调节规律呼吸。

•屏气时,观察呼吸末水平线处于水平直线,这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检查前煅炼。

查看呼吸波及更新呼吸频率:Respiratory使用说明:•点击Waveforms可查看呼吸波及呼吸频率。

•点击Update Rate可更新呼吸频率,呼吸频率觉得有效TR及最大扫描层数。

03.1.5T胰腺规范化扫描方案

03.1.5T胰腺规范化扫描方案

胰岛素瘤
BH Ax Lava&Cor fs T1WI FSPGR
扫描方法:
• 由于胰腺走行在不同的人之间变化较大,胰腺的扫描范围一般从 胃底(胰尾)至肾下极(胰头)
图像参数特点: • 胰腺富含蛋白质和糖原,二者都能缩短胰腺组织的T1值,所以胰
腺在T1WI为较高信号,略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正常老年人可略 低于肝实质 临床应用: • 绝大多数病灶呈低信号(与高信号的正常胰腺相比) • T1WI胰腺与病变之间的对比度明显优于T2WI,故FS T1WI是观察 胰腺病变的最佳序列 • BH Ax Lava为容积扫描,不会遗漏小病灶;还可作为与增强后序 列进行对比的蒙片,有助于确定病变的血供关系,有利于定性诊 断和鉴别诊断
BH Cor Lava+C ,病例
胰腺癌
胰岛素瘤
摆位照片:
胰腺规范化扫描方案:
1
3-pl Loc
2
BH Calibration Scan
3
RTr Ax T2 FSE
4
RTr OAx DWI
5
BH Ax LAVA
6
BH OCor fs T1
7
BH Ax LAVA+C
8
BH Cor LAVA+C
三平面定位 屏气校准扫描 横断面薄层呼吸触发T2 FSE扫描 呼吸触发横断面DWI 屏气横断面容积压脂T1WI 屏气冠状面压脂T1WI 屏气横断面LAVA三期动态增强 屏气冠状面LAVA增强
3-pl Loc
三平面定位图像上观察肝脏既不能偏上也不能偏下,确保肝脏位于线圈的中心。
BH Calibration Scan
大范围全视野覆盖,FOV中心位于解剖中心。呼气末屏气扫描,屏气线保持水平,否则重新扫描。注意 ,必须是呼气末屏气扫描。在扫描整个过程中,屏气方法要保持一致(无法屏气者可捏紧鼻孔和嘴巴),这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

胰腺MR规范化扫描方案

胰腺MR规范化扫描方案

胰腺MR规范化扫描方案1 3-pl Loc 三平面定位2 BH Calibration Scan 屏气校准扫描3 RTr Ax T2 FSE 横断面薄层呼吸触发T2 FSE扫描4 RTr OAx DWI 呼吸触发横断面DWI5 BH Ax LAVA 屏气横断面容积压脂T1WI6 BH OCor fs T1 屏气冠状面压脂T1WI7 BH Ax LAVA+C 屏气横断面LAVA三期动态增强8 BH Cor LAVA+C 屏气冠状面LAVA增强•胰腺T2扫描采用不压脂T2序列是由于脂肪呈高信号,可以更好地衬托出胰腺的低信号或肿瘤的局部侵犯。

但在胰腺占位或炎症时,可考虑采用压脂T2序列,突出肿瘤和炎性水肿信号。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可产生大量黏液,集聚在胰管内导致胰管扩张,文献报道其DWI为高信号,ADC值下降,和慢性胰腺炎所导致的胰管扩张明显不同;•胰腺癌在DWI图像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DWI图像上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其ADC值明显大于胰腺癌。

••T1WI胰腺和病变之间的对比度明显优于T2WI,故FS T1WI是观察胰腺病变的最佳序列,绝大多数胰腺病灶呈低信号•BH Ax Lava为容积扫描,不会遗漏小病灶;还可作为和增强后序列进行对比的蒙片,有助于确定病变的血供关系,有利于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FIESTA序列对磁场均匀性要求比较高,参数调整尽可能使TR比较短•序列为T2/T1加权,液体(动脉、静脉、胆管)均为高信号,脂肪被抑制•临床使用:•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观察血管性病变;观察肿瘤血供;观察胆道系统疾病•注意,肝脏内的实质性病灶,和肝实质之间对比度在此序列上比较差••胰腺富含蛋白质和糖原,二者都能缩短胰腺组织的T1值,所以胰腺在T1WI为较高信号,略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正常老年人可略低于肝实质)•TR短,增加T1对比度;减小ASSET加速因子可以提高SNR•通常情况下,LAVA采用SPECILA压脂方法,脂肪抑制非常均匀•胰岛素瘤为动脉早期强化,胰腺癌为动脉晚期强化。

胰腺CT、MRI诊断

胰腺CT、MRI诊断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4月2021/4/122021/4/122021/4/124/12/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4/122021/4/12Apr il 12,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4/122021/4/122021/4/122021/4/12
低信号,增强后清晰;T2WI:囊性高信号 钙化,无信号,难识别
慢性胰腺炎,胰腺实质钙化
慢性胰腺炎,胰腺实质钙化
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癌
临床与病理
胰腺肿瘤约70%发生于胰腺头部,多导致胆 管梗阻
多见于40~60岁男性 临床表现:进行性阻塞性黄疽、疼痛和上腹
深部肿块等。
胰腺癌
急性胰腺炎
临床与病理:
是最常见的胰腺疾病,其病因主要由胆系疾病或饮 酒所引发
临床:起病急,发热,恶心,呕吐,腹胀,上腹部 持续性剧烈疼痛,严重者可有休克。血尿淀粉酶升 高,WBC升高
病理分型:
急性间质性(水肿性)胰腺炎:仅显示胰腺水肿 和细胞浸润,胰腺体积增大,胰腺内散在少数小 的局灶性坏死,胰腺周围脂肪轻度皂化)
胰腺检查方法
CT
检查胰腺病变的首选方法 检查前空腹5~6h 检查前30min口服2%泛影葡胺500ml,上床前即刻
口服500ml 取仰卧位 3~5mm的层厚和层间距(薄层) 动态增强扫描
MRI
T1WI,T2WI,脂肪抑制技术 MRCP
正常胰腺CT、MR表现
CT表现 带状,横跨于腰1、2前,胰尾位置高,胰头钩 突最低 由头向尾变细,头、体、尾垂直径线为3、2.5和 2cm 实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密度均匀增高 前方肠系膜上动、静脉,外侧十二指肠降段, 下方为十二指肠水平段 脾静脉沿胰腺体尾部后缘走行,是识别胰腺的 标志 胰管位于胰腺前部,不显示或表现为细线状低 密度影

磁共振(MRI)肝脏、胰胆管成像(MRCP)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肝脏、胰胆管成像(MRCP)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肝脏、胰胆管成像(MRCP)扫描技术检查前准备: 扫描腹部需禁食禁水4~6小时,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

线圈:体部相控阵线圈。

体位:(1)仰卧位,足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及线圈的中心,双手上举,两手臂交叉抱头(注双手不要交叉为环路)。

(2)观察患者胸前肋下区域呼吸幅度最明显的位置,安置呼吸门控,使其显示的呼吸幅度波形超过上下位置的30%,而后训练患者的呼吸规律及屏气,一般在患者呼气末屏气(如患者在此时刻屏气不理想,在其他时刻屏气也可,对图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呼吸波及呼吸频率说明:在编辑每次门控采集序列时需更新呼吸频率(Update Rate,注:呼吸频率会影响TR值及最大扫描层数),根据呼吸波中的“RESP”提示的呼吸频率选择适当的呼吸间隔“Respintervals”。

当RESP小于等于24时,Resp intervals选择2,当RESP大于24时,Resp intervals选择3,当RESP小于12时,Resp intervals选择2,并适当的增加回波链的长度(20左右),可增加扫描层数。

定位位置:定位中心于剑突。

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冠状位,必要时加扫矢状位。

横断面:BH AX LAVA MASK,横断面T1加权LAVA序列,屏气较差者可选用自由呼吸的T1WI SE序列。

在矢状位和冠状位上定位,一般采用纯的横轴位。

扫描范围上至肝顶,下至十二指肠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添加上下饱和带,减小血管搏动伪影。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抑脂方式为Special(GE,其他厂商设备相似)。

使用较大的FOV防止卷积伪影(超过解剖的25%),并使用ASSET(加速因子不宜过大)技术,缩短扫描时间。

如扫描时间较长,可增加带宽,减少扫描层数,减小相位编码数等措施。

横断面:Rtr AXT2 FS FSE,横断面门控T2脂肪抑制序列,呼吸不均匀者可选用屏气FIESTA序列代替,但FIESTA序列对于肝脏一些小结节,检出率较低。

MRI扫描规范——MRI常规扫描方案

MRI扫描规范——MRI常规扫描方案

MRI扫描规范——MRI常规扫描方案一.颅脑半球MRI检查常规常规序列1. 横断面 T1WI2. 横断面 T2WI3. 矢状面 T1WI4. 横断面 DWI层厚:8mm,层间距:2mm。

细小病灶或桥小脑角检查可适当减少层厚层间距。

鉴别脑室内/周围高信号病灶(如多发性硬化、脑室旁梗塞灶)以及与脑脊液信号难于鉴别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肿瘤及肿瘤周围水肿等可加扫T2FLAIR。

增强扫描需横、矢、冠三面T1WI,必要时脂肪抑制。

二. 鞍区MRI检查常规常规序列1. 矢状面 T1WI2. 冠状面 T1WI3. 冠状面常规增强扫描1. 动态增强扫描(FSE)T1+C2. 常规T1WI+C 冠状面3. 必要时加做T1WI+C 矢状面扫描层厚:2.5 mm,层间距:0.5mm。

三.眼眶MRI检查常规常规序列1. 横断面T1WI2. 横断面T2WI,加脂肪抑制3. 冠状面 T1WI,加脂肪抑制4. 横断面 DWI5. T2WI不压脂通过球后脂肪的高信号映衬可以更好的显示眼肌形态和视神经,必要时可加扫。

需观察视神经管内段及眼上肌群、下直肌加扫斜矢状位(分别与左、右视神经平行)层厚:4mm层间距:0.5mm如需增强扫描与平扫T1WI相同。

四.内耳MRI检查常规常规序列1. T2WI 横断面2. T2WI 冠状面颞骨扫描可加T1WI层厚:1.5-2mm 层间距:0-0.5mm内耳水成像用 3D-FIESTA ,图像重组:MIP MPR 五.鼻咽部MRI检查常规常规序列1. 横断面T1WI2. 横断面T2WI3. 冠状面T1WI 脂肪抑制4. 横断面DWI层厚:4mm 层间距:1mm如需增强与平扫T1WI相同,需加脂肪抑制。

注:鼻及鼻旁窦、腮腺MRI扫描亦可套用鼻咽部扫描常规六.喉部及颈部软组织MRI检查常规常规序列1. 横断面T1WI2. 横断面T2WI 加脂肪抑制和(或)不加3. 矢状面/冠状面T1WI4. 横断面DWI层厚:4mm层间距:1mm1. 增强程序与平扫T1WI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需加脂肪抑制。

腹部磁共振扫描——胰腺

腹部磁共振扫描——胰腺

腹部磁共振扫描——胰腺胰腺解剖①胰腺是兼具内外分泌的器官:腺泡、导管、内分泌岛②胰液、胆汁经壶腹部排入十二指肠:胆总管、胰管③腹胰与背胰(发育)④胰腺的血供、淋巴、神经丰富⑤胰腺是腹膜后器官扫描技术胰腺的扫描CT是首选,但是MR后来居上,两者是互相补充,无可替代的,因为CT的空间分辨率高,而MR是多序列、多参数成像。

胰腺 MRI 检查的技术原则1、胰腺上下径和前后径小,薄层,层厚3~5mm,间距0~1mm;2、正常胰腺组织富含蛋白和糖原,在T1Wl上呈高信号,病灶多呈低信号;3、T1W1是平扫发现胰腺病变最重要的序列;4、T2WI呼吸不均匀可采用屏气 FSE 序列甚至 SS-FSE 序列进行扫描;5、T2Wl还是T1Wl扫描,都应该施加脂肪抑制技术;6、扫描方位以横断面为主,必要时加扫冠状面或矢状面;7、增强扫描采用三维GRE T1WI序列;8、拟诊神经内分泌肿瘤尤其胰岛素瘤的病例,加扫胰腺动脉早期;9、胰腺病变造成胰管或/和胆管梗阻者应该加扫 MRCP;10、胰腺恶性肿瘤的病例,扫描范围应覆盖全肝胆胰。

胰腺扫描序列平扫:1.呼吸触发oaxi fs FSE T2WI或屏气FSE/SSFSE2.呼吸触发oaxi DWI(1.5T上b=600、3.0T上b=800-1000)3.屏气oaxi fs T1WI(重要)4.屏气oaxi dual 扰相GRE(同反相位)5.屏气cor fs FIESTA(1.5T)或SSFSE(3.0T)增强:(采用3D容积动态增强扫描)蒙片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胰腺MR显示组织病灶技术1.T1WI、T2WI、DWI显示胰腺实质、病变成分、细胞密度等2.MRCP+T2WI显示囊液性成分及病变与主胰管关系3.动态增强显示胰腺实质病变血供情况4.血管成像显示病变与周围血管情况5.MRS 显示代谢组学、处于研究状态T1WI的优势与不足优势:胰腺腺泡的相对短T1与胰腺病变的长T1构成较好对比,为显示肿瘤病变的重要序列;屏气扫描无伪影,扫描时间短(15-25s);建议采用3D序列,较2D序列空间分辨率高。

MR报告规范

MR报告规范

MR报告规范第一节颅脑一、正常脑MR1. 正常脑M R:各序列扫描图像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二、脑血管疾病(一)脑梗死1.缺血性脑梗死:平扫于右颞叶见大片在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局部脑组织肿胀,右侧脑室受压,中线无明显移位。

注射Gd-DTPA可见右颞叶区侧裂动脉群强化,脑组织无明显强化。

2.缺血性脑梗死:于左额叶可见片状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夹杂少许短T1信号,病变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平。

注射Gd-DTPA扫描,可见左额叶病灶呈“脑回样”强化。

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右侧放射冠、胼胝体、脑干可见多发斑片状及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脑沟、脑室及蛛网膜下腔扩大。

(二)颅内出血1.脑出血(急性期):于右顶叶后部可见片状不均匀短T1短T2异常信号,周围可见长T1长T2水肿带环绕,病灶有中度占位效应,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2.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于双侧额叶硬膜下见“新月形”短T1长T2异常信号,局部脑回受压、聚拢,余颅内未见其他异常。

3.硬膜外血肿(超急性期):于右颞部颅骨下方见一梭形等T1长T2异常信号,病变与脑组织分界清楚,其间可见硬膜相隔,局部脑组织受压,右侧脑室受压略变小,中线结构无移位。

4.蛛网膜下腔出血:于右侧侧裂区可见侧裂“铸型”样短T1长T2异常信号,未见颅内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征象,3D-TOF-MRA示大脑中动脉痉挛变细。

三、颅内肿瘤(一)神经胶质瘤1. 左额叶胶质瘤:于左额叶见一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大小约为3.5cm×3.2cm。

病灶境界清楚,边缘规则,周围有少量水肿,局部脑沟变平。

注射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2. 室管膜瘤:平扫第四脑室内可见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境界较清楚,大小约3.0cm×2.8cm。

上腹部MRCP磁共振规范扫描方案

上腹部MRCP磁共振规范扫描方案

上腹部MRCP磁共振规范扫描方案坚持梦想,就算所有人都不支持你。

这条路会很曲折,你也会一度认为是不是自己选错了,但只要坚持,就算最后没有成功,但努力了就不会有遗憾。

我们怀揣梦想来到大城市,也许它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也没有那么“善解人意”,但只要你相信,你爱它,有一天它肯定会回报你,回报你的梦想。

——《疯狂动物城》上腹部+MRCP 磁共振规范扫描方案一、患者摆位:1. 上腹部扫描前,禁食禁水四小时,有条件可口服枸橼酸铁铵来抑制肠道高信号。

2. 仰卧位,头或脚先进均可,身体左右居中,两前臂交叉抱头(注意,不是两手交叉在一起)。

3. 观察腹部呼吸波动幅度最明显位置,外加呼吸门控,磁体上的呼吸显示上下波动幅度要超过全长的三分之一。

呼吸门控软管上下缘放置软垫,防止线圈直接压迫呼吸门控软管。

(目前多数高场MR新机型已有膈肌导航技术,可不用放置呼吸门控,极大方便了摆位操作)4. 线圈中心对准胸骨剑突,三平面定位图像上观察肝脏既不能偏上也不能偏下,确保肝脏位于线圈的中心。

5. 嘱患者练习规律呼吸和呼气末屏气。

训练患者呼吸:吸气-屏气或者吸气-呼气-屏气,训练呼吸对获得好的图像质量非常有帮助,如果条件许可,在预约的时候要求患者进行屏气练习。

二、常规扫描序列三、序列说明localizer三平面(横、矢、冠)定位像用于后面序列定位无需编辑直接开始扫描矢状位冠状位轴位t2_haste_cor_p3_mbh冠状位T2WI屏气扫描序列,利用单次激发(haste)采集技术,采集速度极短、成像迅速,能有效避免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即便在正常呼吸的情况下也可成像清晰。

对于无法屏气或昏迷的患者可用该序列进行快速成像,1.5T选择 trufisp序列,3.0T选择 haste 序列。

ep2d_diff_b50_400_800_p2轴位多b值DWI(弥散)自由均匀呼吸序列,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多数恶性肿瘤弥散像为高信号)。

上腹部常规弥散扫描设置3个b 值(b=50;b=400;b=800),多b值有利于准确计算ADC值。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式医学检查技术,其通过磁场和电磁波来制作图像。

MRI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MRI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其准确性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正是一种能够提高MRI效率和准确性的方法。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是指一种特殊的MRI扫描方式,该扫描方案旨在消除不同个体之间的解剖差异。

在普通MRI扫描中,由于不同个体的脑部或身体的结构不同,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会受到影响。

而使用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可以将MRI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消除不同个体之间的解剖差异,使得MRI图像更加准确和可靠。

目前,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神经科学研究领域。

在医学领域,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精确的医学诊断结果。

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研究人脑结构和功能。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的实现需要一些专门的软件和算法。

常用的磁共振规范化软件有FSL、SPM、ANTS等。

这些软件可以将个体脑部或身体的MRI数据与已知的标准图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不同个体之间的解剖差异,并将MRI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

除了常用的软件外,还有一些新型的MRI扫描技术可以用于磁共振规范化。

比如,多方向体积扩散成像(DTI)可以通过测量水分子在不同方向上的扩散来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体组织信息。

采用DTI技术进行磁共振规范化可以消除个体之间的解剖差异,提高MRI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MRI图像准确性和效率的技术。

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以消除不同个体之间的解剖差异,从而为医学诊断和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MRI 图像。

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

腹部MRI操作规范

腹部MRI操作规范

腹部MRI将检查器官尽量放在磁场中央。

注意Body Array及相应Spine线圈在打开状态。

肝脏平扫:1.定位相(自由呼吸)2.PACE-TSE-T2WI脂肪抑制(FS)轴位:扫描层厚6mm,间隔20%(自由呼吸)2 min 70-80ms3.True-Fisp轴位。

扫描层厚6mm,间隔10~20%(屏气)4.True-Fisp冠状:扫描层厚5mm,间隔10%(屏气)5.FLASH2D -T1WI-FS:扫描层厚6mm,间隔10~20%(屏气)6.如怀疑含脂性病变加扫正反相位FLASH2D -T1WI。

如果2扫描效果不好,可选用HASTE(病人呼吸不稳或者过慢上时,可选用HASTE,选用短TE值)。

增强:VIBE-T1WI-FS,5mm层厚,轴位。

FLASH2D-T1WI-FS造影剂注射15-20ml;生理盐水20-30ml;注射速度3ml/s。

1动脉期延迟20-25秒扫描2门脉期延迟50秒扫描3平衡期延迟2分钟扫描冠状位 T1WI胆道MRCP1.SCOUT (自由呼吸)2.True-FISP轴位(自由呼吸)扫描层厚6mm,间隔10~20%(屏气)-----全肝-DU水平部3.薄层MRCP:常规PASE-TSE,如呼吸特别不均匀者可选择HASTE MRCP(讲课,层厚3mm)。

4.TrueFISP冠状位:扫描层厚6mm,间隔10~20%(屏气)-----全肝-胰头5.冠状(HASTE):扫描层厚5mm,间隔10%(屏气)6.FLASH2D -T1WI7.FLASH2D -T1WI(FS):扫描层厚6mm,间隔10~20%(屏气)8.TSE-厚层MRCP:斜250+冠状位;注意将肝门部肝外胆管包全。

胰腺:1.定位相2.True-Fisp T2WI 轴位层厚5-6mm;间隔10~20%(屏气)3.FLASH2D-T1WI FS轴位层厚5mm;间隔10%(屏气) 如观察胰腺炎不加 FS。

4.HASTE T2WI轴位轴位层厚5mm:间隔10~20%(屏气) 如观察胰腺炎加 FS。

MR各部位常规扫描序列

MR各部位常规扫描序列
怀疑脊髓或椎体病变加扫Ax T1
椎体与
脊髓+C
1 Sag SE T1+C
2 Cor SE T1+C
3 Ax SE T1+C
—-f-H髋关节
1一平面定位片
2校准Cal Scan
3 Ax SE T2
4 Ax SE T1
5 Cor T1.6 Cor T2. 7 Cor T2*
髋关节+C
8 Ax T1+C .9 Cor T1+C
3. Ax SE T1
4. Ax SE T2
5. Ax SE T1(抑脂)
6. Cor SE T2(抑脂)
鼻咽+C
7 Cor T1+C.8 Sag T1+C.9 Ax T1+C
其中一个序列加抑脂
甲状腺
1.二平面定位片
2.校准Cal Scan
3. CorSTIR
4. Ax SE T1 Ax T1(抑脂)
5. Ax SE T2
6. Ax SE T2(抑脂)
甲状腺+C
7 Cor T1+C .8 Ax T1+C .9 Ax T1+C(抑脂)
上肢、下肢
1.二平面定位片
2. Sag SE T1、T2
其中一个序列加抑脂
3. Cor SE T1、T2
根据情况Sag和Cor可去掉一个
4. Ax SE T2、T2
5. Cor SE T1+C
3. Ax SE T2(抑脂)RTr
4. Ax FSPGR INPHASE/OUTPHASE BH
5. Ax FSPGR(抑脂)BH
6. Cor FIESTA BH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引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无创性、非放射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磁共振成像通过测量人体组织在强磁场中的核磁共振信号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影像,具有优于其他成像技术的特点。

然而,不同设备和操作者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图像的不一致性和误差,降低磁共振成像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磁共振成像中引入了规范化扫描方案,用于标准化和校准图像数据,以确保图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的基本原理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是一种使用特定的扫描序列和参数进行标准化扫描的方法。

它通过获取一系列特定的比较图像,以后续的图像数据进行校准和标准化。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参考图像:选择一幅高质量的图像作为参考图像,通常选择具有准确解剖结构的图像,例如结构性MRI序列。

2.获得比较图像: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获得多个比较图像,确保覆盖所需的解剖结构和区域。

3.图像预处理:对比较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矫正图像偏移、矫正感应元素的不均匀性以及降噪等处理。

4.空间变换:将比较图像通过空间变换的方法对齐到参考图像的空间坐标系中。

常用的方法包括刚性变换、仿射变换和非刚性变换等。

5.图像插值:对齐后的比较图像进行插值,以确保图像像素在空间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6.标准空间映射:通过将对齐后的图像映射到标准空间,使得多个图像之间的比较和分析更为方便。

7.校准和标准化:根据参考图像的特征和解剖结构,对其他图像进行校准和标准化,确保相似结构在不同图像中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8.质量评估:对规范化后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图像对齐的准确性、图像畸变的程度以及图像噪声的水平等。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的应用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在临床和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中心研究比较:多中心临床研究通常涉及多个机构和设备,使用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可以保证不同设备之间图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胰腺MRI检查操作规程

胰腺MRI检查操作规程

胰腺MRI检查操作规程【适应证】(1)胰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胰岛细胞瘤的诊断。

(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4)胰腺先天性异常。

【禁忌证】(1)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2)使用带金属的各种抢救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3)术后体内留有金属夹子者,检查部位邻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人物者。

(4)早期妊娠(3个月内)者应避免MRI扫描。

【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MRI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日的和要求。

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申请医生核准确认。

(2)确认患者没有上述禁忌证,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检查注意事项,按要求准备(3)进人检查室之前,应除去患者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4)告诉患者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不得随意运动,平静呼吸,训练患者屏气。

若有不适可通过话筒和工作人员联系。

(5)婴幼儿。

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根据情况给适员的镇静剂成麻醉药物。

一旦发生幽闭恐惧症立即停止检查,让患者脱离检查。

(6)急、危重患者,必须做MRI检查时,应有临床医师陪同观察。

【器械准备】选用体部专用线圈或特殊的线圈。

准备MRI对比剂,必要时使用。

【操作方法及序列】1.平扫(1)体位设计: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头先进;人体长轴与床而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双手双脚避免交叉形成环路。

(2)成像中心:线圈横轴中心对准脐与剑突联线中点,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剑突联线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1)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成像范围:从隔顶到胰腺下缘。

3)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或梯度回波序列,横断面TlWI和T2WI成像或T1WI成像;冠状面T1WI成像,常规。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MR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成像序列。

4)成像野:30—40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MR规范化扫描方案•冠状面扫描范围尽可能大一些,以检出转移病灶。

一般在打药后2分钟左右完成•若要重建门脉血管,请去掉SCIC或PURE以防止血管信号下降•冠状面图像可用于观察病灶空间位置;观察门脉高压侧枝循环;有时可发现腹腔或胸腔内转移病灶。

[转]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曾蒙苏(2014-05-29 18:10:52)转载▼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mucinous tumor):是比较罕见的一种胰腺导管内的肿瘤。

以往常误诊为慢性胰腺炎或黏液性囊性肿瘤,自1980首次报道以来,文献报道逐渐开始增多。

该肿瘤的特点主要为:(1)男性发病多见,而其它胰腺囊性肿瘤以女性好发;(2)ERCP显示无胰腺导管的狭窄,而以胰腺主导管和/或分支的扩张为主,内见黏液栓或肿瘤乳头状的充盈缺损;(3)扩张的十二指肠主乳头和/或副乳头见黏液溢出;(4)由于过多的黏液阻碍胰液的分泌,患者临床症状类似慢性胰腺炎或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点是渐进性腹块和腹痛等,肿瘤早期者仅表现上腹部不适和消化不良等症状,患者预后较好。

病理上,明显的特点肿瘤在胰腺导管内生长,使胰腺主导管或次级导管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扩张改变。

肿瘤主要分为二型:(1)黏液分泌型,该型扩张的胰腺导管内充满凝结的黏液,而肿瘤细胞呈扁平或微小乳头状生长;(2)乳头绒毛型,除扩张的胰腺导管和导管内充满黏液外,导管内见多发乳头绒毛状生长的肿瘤。

肿瘤早期主要局限在扩张的胰腺主导管或次级导管内;在进展期,主胰管伴次级胰管扩张常呈葡萄状,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可侵犯泛特氏壶腹,并可向十二指肠内突出,偶而可致胰管胆管瘘或胰管十二指肠瘘,黏液也可在腹腔广泛播散,形成腹腔假性黏液瘤样改变。

镜下,产生黏液的细胞来自导管上皮,乳头或结节状增生,常呈多发,肿瘤可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改变。

甚至同一病例,不同部位的乳头或结节,其肿瘤细胞良恶性与分化程度也可异。

恶性者,也少有脏器的转移。

根据胰腺导管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1)主胰管型,胰头、体和尾部均可发生;(2)分支胰管型,多见于胰头部;(3)混合型,指主胰管和分支胰管均受累,常常为主胰管型晚期肿瘤累及分支胰管。

主胰管型恶性机会高,但总体生长较慢,预后较好,有文献报道其可转变为胰腺导管腺癌。

分支胰管型恶变机会低,几乎为良性肿瘤,生长则更慢。

以往诊断主要依靠ERCP技术, 目前随着认识的提高, CT和MRI技术相对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尤其依赖MRCP技术, 有文献报道其诊断的准确性可超过ERCP技术, 这是由于扩张胰腺导管内凝结的黏液或乳头状肿瘤结节, 有时可影响ERCP技术顺利地注射造影剂, 从而在ERCP 上不能显示胰腺的整个病变, 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主胰管型,CT上病变见于胰腺任何部位,肿瘤主要局限在胰腺导管内伴胰腺管的明显扩张,并且见胰管扩张充满低密度的黏液,内有多发的乳头状充盈缺损,充盈缺损既可代表肿瘤组织,又可代表凝结成块的黏液。

乳头状充盈缺损的肿瘤本身较小,为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动脉和/或门脉期可有轻度至中度的强化。

分支胰管型,肿瘤位于胰头,常常境界清,可见薄包膜,又可见肿块实性和囊性结构的混杂密度,偶见单纯性囊性或实质性肿块密度,与其它囊性肿瘤的鉴别点,关键是与胰腺导管是否沟通,如果相通,则明确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诊断,MRCP和ERCP显示肿块与胰腺导管相通更有优势。

肿瘤继续增大,可经十二指肠乳头突向十二指肠腔内,形成十二指肠腔内充盈缺损,CT可显示该变化。

主胰管扩张黏液分泌型为主肿瘤的诊断,有时与慢性胰腺炎伴胰腺管扩张病例鉴别困难,这也是以往常误诊断为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

主要鉴别为:慢性胰腺炎胰腺管的扩张常常不规则,由于纤维组织增生,使扩张的胰腺管呈粗细不等的改变;而黏液分泌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其扩张的胰腺导管往往规则一致。

[转] 胰腺上皮源性囊性肿瘤的CT、MRI诊断杨正汉(2014-05-29 18:09:13)转载▼标签:消化系统杂谈在胰腺所有肿瘤中,囊性肿瘤约占10%~20%,而在恶性肿瘤中仅有2%~5%为囊性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可以是实性肿瘤坏死囊变形成,也可为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源性肿瘤。

相对胰腺癌来说,胰腺上皮源性的囊性肿瘤总体预后要好得多。

不同的胰腺上皮源性囊性肿瘤其临床处置方法及预后各不相同,术前的正确诊断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并可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或手术,影像学检查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仅简要介绍四种常见的胰腺上皮源性囊性肿瘤。

一、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浆液性囊腺瘤是胰腺最常见的囊性肿瘤,为良性肿瘤,几乎不发生恶变,如无并发症,则一般需手术治疗。

浆液性囊腺瘤好发于40~80岁的中老年人,平均年龄约55岁,多发生于女性,男女比例约1:6~1:9。

本病通常没有症状,而在影像学检查时偶尔发现,可因肿块较大而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或扪及肿块。

浆液性囊腺瘤通常为单发,但发生于V on-Hippel-Lindau综合征者常多发甚至全胰腺弥漫分布。

本病起源于腺泡上皮,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发现时通常较大,直径2~ 25cm,平均6~10cm。

病理学上浆液性囊腺瘤分为2型,即微囊型和大囊型。

80%~90%的浆液性囊腺瘤属于微囊型,病变由大量直径小于2cm的小囊构成,呈蜂窝状;病灶较大时中心区域通常由微囊构成,而周边区域可有直径大于2cm的囊围绕;囊内液体清亮,囊间为纤维组织,较大的病灶在中心可形成纤维瘢痕,瘢痕内可有钙化。

大囊型较为少见,为单囊病变,直径通常为3~5cm,囊壁菲薄,囊内为清亮液体,无间隔或有少许菲薄间隔。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的影像学表现颇具特征性,多数病例依靠CT、MRI可做出正确诊断,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分叶状肿块,由多个直径小于2厘米的囊构成,病变周边区域可有直径大于2cm的囊围绕。

较大囊腔中的囊液在CT呈水样密度,但如果囊腔较小,由于部分容积效应,CT密度常偏高,平扫为25~40HU,动脉期可达40~65HU;中央瘢痕内有时可见点状钙化。

T1WI上病变为低信号,T2WI对诊断颇有帮助,病灶呈现明显高信号的蜂窝状结构。

CT 或MRI增强扫描,病变可因间隔强化可呈现“整体强化”的假象,中央瘢痕可有明显延迟强化。

大囊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囊性病变,囊液呈水样密度或信号,囊壁太薄通常不能显示,内部可见稀少的薄间隔。

二、粘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adenoma)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1:2~1:10,40~60岁多见。

这类肿瘤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类型,有人认为这是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粘液性囊腺肿瘤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不均有特征性,可出现上腹部隐痛或扪及肿块。

粘液性囊腺肿瘤单发,以往认为起源于胰腺外周导管上皮,近年的研究认为可能起源于异位的原始卵巢细胞,主要依据有:(1)胚胎4-5周,左侧原始性腺与背胰原基紧贴,原始卵巢细胞容易嵌入背胰组织,而该病也主要发生于胰腺颈体尾部(背胰部分),胰头部罕见;(2)该肿瘤组织结构包括上皮及支持基质都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一致。

粘液性囊腺瘤一般较大,直径2-20厘米,平均10厘米,单囊,可有分隔而呈多房性,囊腔多在2厘米以上,内含粘液。

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囊腺癌则常与周围脏器有粘连或侵蚀。

囊腺瘤内衬分泌粘液的高柱状上皮,局部可有乳头状突起;囊腺癌的上皮常不完整,可混杂有分化程度不同的上皮,囊内常有菜花样物,有明显间质浸润,肿瘤细胞核大、深染。

影像学上粘液囊腺瘤表现为胰腺体尾部边界清楚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可单房或多房,可见明确囊壁,内壁较光滑,有时可见壁结节,病灶内可有纤维间隔。

囊液在CT上为低密度,T2WI上为高信号,T1WI上一般为偏低信号,偶可呈高信号;CT平扫有时可见囊壁或囊内间隔的条状或弧形钙化。

增强扫描间隔和囊壁轻中度强化。

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影像学鉴别则较为困难,如果出现以下表现应考虑囊腺癌:1)肿块边界欠清,对周围组织或器官有侵蚀;2)囊性病变内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3)囊壁厚度大于1厘米或囊壁厚薄不一;4)囊内间隔不规则,厚薄不一;5)T1WI上囊内信号偏高往往提示恶性;6)发现转移灶。

三、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Tumor,IPMT)IPMT好发于中老年,50~70岁多见,无明确性别差别。

IPMT为低度恶性或有恶性倾向的肿瘤,有时同一个肿瘤内可见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成分,应尽早手术治疗。

由于肿瘤产生的大量粘液,可阻塞主胰管,临床上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胰腺炎,最后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胰腺炎。

IPMT起源于主胰管(主胰管型)或主胰管的主要分支(分支型),发生于主胰管者可累及局部胰管也可累及整个主胰管,发生于胰管分支者后期也常累及主胰管(混合型)。

主胰管型IPMT在超声、CT、MRI上可表现为主胰管囊状显著扩张,其主要分支也可见扩张,胰腺萎缩,有时与慢性阻塞性胰腺炎难以鉴别,如果显示了扩张胰管内的壁结节或粘液栓对诊断颇有帮助,薄层扫描及变换体位对显示壁结节和粘液栓有好处;由于重力关系,粘液栓随体位变动总位于囊腔下壁。

分支型IPMT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常位于胰头钩突,内可见间隔,表现与囊腺瘤相似,邻近胰管分支扩张对本病有帮助。

后期病变累及主胰管则出现主胰管的扩张及其腔内的壁结节和粘液栓。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IPMT,都产生多量粘液,导致主胰管扩张,粘液可由乳头溢出,由于粘液较为粘稠可悬挂于乳头处,CT或MR可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水滴样结构可提示本病。

ERCP对本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内镜下见乳头溢出粘液样物即可确诊,注射造影剂后比CT或MRI更容易显示壁结节和粘液栓造成的充盈缺损。

分支型IPMT则可显示病变与主胰管相通,有助于与其他胰腺囊性病变鉴别。

四、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udopapillary Tumor,SPT)SPT约占胰腺肿瘤的0.17%~2.5%,75%~95%发生于女性,好发于中青年,平均年龄25~30岁,北京医院11例的年龄6-53岁。

SPT为良性肿瘤,可具有低度恶变倾向,较少转移扩散,预后较好,临床上一般主张手术切除。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可出现腹部不适、疼痛、腹部肿块,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

肿瘤单发,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国外作者总结和329例认为胰腺各部位发病率相仿,胰腺体尾部略多,而国内报道认为多发生于胰腺体尾部,北京医院11例中8例发生于体尾部。

肿块常较大,直径为5~8厘米,有较厚的纤维包膜,边界清楚,常突出于胰腺外,由三种基本成分构成:实性结构、假乳头状结构、出血囊变。

不同病例囊实性成分的比例不同。

30%左右的肿瘤周边实性部分可见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