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华罗庚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华罗庚》学案粤教版必修1
2015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华罗庚》学案粤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背诵并理解文中出现的诗句2、学会删繁取简,能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重点和难点】1、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2、比较本文与《“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的写法上的不同【学法指导】1、在通读的基础上,了解传主的经历并梳理关键信息。
2、在背读诗句时,可以起到知识积累的作用,同时深刻地感悟与汲取其有价值的精神。
3、学会比较不同传记的写法:以时间为线索的写法,以日常生活的细节为线索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华罗庚的资料,并看看一个短片(短片是华罗庚简介,整理后归纳,你觉得对自己有所感悟的东西,并写在下面。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面的“冲关”练习。
(1)请你找下面加黑的字词读音的出来。
署名苏家驹扉页勤能补拙怠慢吴筱元一拐一瘸怜悯停滞蜚声金瓯鹯褒奖追溯商榷置若罔闻出类拔萃(2)会从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来呢?并体会一下传主的情怀。
(3)请在文中标明一些关于传主的重要时间,并按时间顺序梳理传主的生活经历。
时间主要事件1910年11月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进入清华大学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41年1950年1951年获得国家科学奖励一等奖1958年优选法运用于生产(4)请概括传主在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3个小故事答:故事1故事2故事3(5)细读全文,请你比较一下本文与《“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的写法上的不同。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1、导入:通过预习所看的短片,相信大家对华罗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你们知道华罗庚像你们这个年纪在做什么吗?是什么让他成就了不平凡的一生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他,感受他那伟大的人格魅力。
2、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的成果。
3、根据预习理解,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传主的经历。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习以时间为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经历的写法。
2、注意本文选材的角度;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要求中的1、2点)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华罗庚;初读课文,理清文理。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顾迈南新华社资深女作家,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品有《华罗庚传》、《两弹元勋邓稼先》、《丁肇中)——故国情深》等。
2、介绍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速度,梳理思路。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1925年金坛中学毕业后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没毕业就失学1930年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1932年进入清华在数学系当助理员。
1936年夏留学英国1937年夏回国担任西南联大教授1941年完成《堆垒素数论》1945年下半年到苏联旅行1946年4月苏联科学院出版《堆垒素数论》1946年秋访美1950年2月从美国回到新中国1950年3月16日到清华任教授19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1957年《数论导引》出版回国后培养青年学者陈景润、万哲先等人1958年将优选法送到工厂、农村1963年出版《典型群》1979年访英◎ 附课后练习三的表格:2、提问: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为华罗庚写传的?【文章基本上是按时间的顺序进行写传。
】(三)熟读全文,看看华罗庚在对待数学的态度上经历了几次认识上的变化。
【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即“为了生存——为了兴趣——为了祖国”。
第一部分,“华罗庚很有数学才能”,但他研究数学是因为“干别的工作要到处乱跑,或者要设备条件”,而数学“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道具简单”,此时完全是为了谋生存的需要。
广东省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全套教案
第五课《华罗庚》学前准备:多媒体、幻灯片学习目标:1、学习按时间顺序来组织结构的写法。
2、能够提取最主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了解传主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分离拼搏、自学成材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知道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
教学方法:讨论、演绎、归纳、自主合作探究等综合运用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1910年11月12 1925181937194519461979理”,其间他写了18 194119531957随堂检测: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怠.慢( ) ②金瓯.( ) ③蜚.声( ) ④褒.奖( ) ⑤追溯.( ) ⑥商榷.( ) ⑦置若罔.闻( ) ⑧出类拔萃.( ) ⑨撰.写( ) (2)多音字①埋⎩⎪⎨⎪⎧ 埋.头( )埋.怨( ) ②尽⎩⎪⎨⎪⎧ 尽.管( )尽.力( ) ③角⎩⎪⎨⎪⎧ 三角.( )角.色( ) ④蔓⎩⎪⎨⎪⎧蔓.延( )瓜蔓.(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畔( )衅( ) (2)⎩⎪⎨⎪⎧ 赫( )郝( ) (3)⎩⎪⎨⎪⎧蜚( )斐( ) 二、词语积累理解运用(1)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深入浅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如获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置若罔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5)出类拔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粤教版必修1 第2单元 第5课 华罗庚
◎第4课《“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第5课《华罗庚》◎第6课《罗曼·罗兰(节选)》◎第7课《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第8课《我的回顾》第4课“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本课话题——简朴一、从课本中积累孙中山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
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做临时大总统以后,他便把当时流行的学生装安上翻领,改成四个口袋的一种新式服装来穿。
在总统府内,一般人每餐菜金都在三元左右,这在当时的官场上已算是低水平,而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菜金控制在四角左右。
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也很简单,常常是四菜一汤。
二、从历史中积累陶渊明憎恶官场黑暗,弃官归隐,追寻一份简朴本真与自然;弘一法师李叔同历尽世间奢华百态,终是归入澄澈如水的佛门,选择简朴宁静的生活;梭罗远离浮华、喧嚣的现代物质文明,置身宁静澄澈的瓦尔登湖,追寻的依然是简朴宁静的生活。
三、从名言中积累1.不该讲究的不讲究,该讲究的尽量不讲究。
——毛泽东2.简朴是一种力量,一种魔鬼式的力量,它是胜利之本,是兴国之兆。
——斯诺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一、作者简介“南叶北陈”之“北陈”——陈廷一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47年生于穆店乡小厂村,197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任河北美术出版社青少年读物编辑室主任、总编助理,现任中国大地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
作品达1 000多万字,多次获国家大奖。
在传记界素有“南叶北陈”(即“南有叶永烈,北有陈廷一”)的说法。
1990年以稿费设立“老子文学基金会”晨光奖,奖掖文学新人。
主要作品有《许世友传奇》《孙中山大传——上下》《宋氏三兄弟:三个洋博士与民国经济》《宋庆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美龄全传》《青年邓小平》《民国岳父:宋氏三姊妹之父查理·宋传奇》《毛氏三兄弟》等。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华罗庚》教案4粤教版必修1
《华罗庚》教案张锐明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提要或综述的方法概括作品的内容要点。
2、加强对文章要点的深层理解,提高表述和概括水平。
3、结合单元要求,学习华罗庚先生的伟大人格和自强不息、艰苦拼搏,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清层次,把握关键,进行正确的概括。
2、体味传主一生中无数闪光点中的几个,把握作者的主要写作目的。
教具准备出示华罗庚先生的照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语罗斯福坐在轮椅上依然左右着当时世界的格局,布伦克特虽然看不见什么东西,但靠着导盲犬坐上了英国教育大臣的位置,海伦•凯勒眼前虽然一片黑暗,但用心灵的光明写出让世人为着震撼的《我的生命》┅┅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同样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伟人,他就是让中国数学走向世界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顾迈南所写的《华罗庚》这篇课文,全面认识华罗庚的不平凡人生历程与伟大人格魅力。
二、整体理解课文,概括文章要点1、课前预习。
问题布置:(1)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每一位同学最起码找出五处让你为之感动或印象深刻的句子、段落,并加以阐述说明。
2、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准备回答相关问题。
(老师提示:大家可从华罗庚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致力于中华的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三个方面中传主所体现的行为、精神面貌、学识、成就来开展讨论)3、问题展示:(1)经过讨论大家认为青年的华罗庚是如何走向成功的?试从文章中你认为能体现这一点的相关句子或精彩片段。
学生明确:首先,先要讲的是华罗庚先生写过的一句诗,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诗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句话正好阐明了华先生走向成功的经验总结。
爱迪生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勒纳也说过“天才是最强有力的牛,他们一刻不停,一天要工作18小时。
”天才出自勤奋,华罗庚用他的一生演绎了这一点,正因为有他不懈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换取功成名就,在数学这块领域上做出卓越贡献。
粤教版-语文-高一-2.5《华罗庚》教案 粤教版必修1
《华罗庚》教案一.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 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3.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二. 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2. 难点:(1)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三.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四. 课时安排:2课时五.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二)教学过程1. 导入语: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
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板书:华罗庚)2.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4. 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5.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
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
粤教版必修一《华罗庚》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粤教版必修一《华罗庚》精品教案范文三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华罗庚》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
粤教版必修一《华罗庚》精品教案范文一一.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 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3.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二. 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2. 难点:(1) 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2) 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三.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四. 课时安排:2课时五.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二)教学过程:1. 导入语: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
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板书:华罗庚)2.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4. 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5.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板书: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
华罗庚-粤教版必修1教案
华罗庚-粤教版必修1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2.熟练掌握华罗庚的代数学成就;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平介绍
2.代数学成就
教学难点:
1.华罗庚的代数学成就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向学生展示华罗庚的图片或讲述其生平,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华罗庚的生平(10分钟)
讲述华罗庚的生平,包括其家庭,学习经历和主要贡献等。
3.介绍华罗庚的代数学成就(30分钟)
讲述华罗庚在代数组合理论、线性代数等领域的成就,并介绍其重要贡献。
4.讨论和思考(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华罗庚的主要贡献对数学学科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5.作业布置(5分钟)
安排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板书设计
1.生平介绍
•家庭
•学习经历
•主要贡献
2.代数学成就
•代数组合理论
•线性代数
•重要贡献
五、作业
1.阅读《华罗庚》相关新闻,并撰写读后感;
2.分析华罗庚的代数学成就对数学学科的贡献。
六、课后反思
此次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介绍了华罗庚的生平和代数学成就,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这位数学家的重要贡献。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时间掌控方面还有待提高,下次教学中需要更好地分配时间。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华罗庚》教学实录粤教版必修1
第5课《华罗庚》教学实录师:我们第5课要学习的是——生:华(huá)罗庚。
师:不对。
生:对。
师:不对。
生:对。
师:“华”作姓氏时,读huà。
生:哦——师:虽近年来亦有读huá的,但我认为还是照新华字典的拼音来读好。
许多人都共认,真正使中国的数学走向世界的,是两位中国数学家,一位是华罗庚,一位是陈省身。
在中国内地工作的数学家里,华罗庚是最伟大的。
下面大家阅读这篇课文。
阅读时,先标注出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这样便于迅速理清文章脉路,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不懂的生字词,查一下工具书。
(生阅读)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不准再看课本与任何资料,谁看谁是小狗。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一拐一瘸、怜悯、金瓯、追溯、扉页、怠慢、商榷、置若罔闻、出类拔萃”这几个词语。
并在“瘸、悯、瓯、溯、扉、怠、榷、罔”下面加点,在“金瓯、追溯、怠慢、商榷、置若罔闻、出类拔萃”下面加上横线。
)请生1给前面四个加点的汉字注音,生2给后面四个注音。
(生2没有上来做)如果是男子汉就上来,不是男子汉可以不上。
(生2上来做了。
生1、生2做完后,其它学生纠正。
)请生3解释前面三个画横线的词语,生4解释后面三个。
(生答,其它学生纠正)(教师擦去“瓯、榷、罔、萃”字,让生5上来补上。
结果生5写错了“榷、罔”字,“瓯”字不会写。
其它学生纠正。
)大家注意,我们学习一个生字词,要从三个方面去记,一是拼音,二是意思,三是字形。
从多个方面来记,才容易记得牢固。
现在完成课后练习三。
通过做这道题来掌握大意。
(生做)师:生6,你来说一下答案。
生6:第一个空填“1930年”,第二个空填“1932年秋天”,第三个空填“华罗庚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第四个空填“华罗庚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手稿”,第五个空填“1950年”,第六个空填“华罗庚获得国家科学奖励一等奖”,第七个空填“1958年”。
生7:我认为第三个空不对。
应该填“由英国回国”。
2019_2020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华罗庚课件粤教版必修1
(2)停止·停滞 两者都有“停止”的意思。 “停止”表示不再前进,不再继续的意思。指行为、动作的终 止。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明确词义 (1)掌上明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养家糊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入浅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置若罔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获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类拔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莫名其妙 怠慢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如果有那么一天, 我们的梦想实现了, 中国真正开始和平 建设,________,我们绝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再开始 研究科学。 A.我想科学绝不是太次要的问题 B.我想科学不是太次要的问题 C.我想科学绝不是次要的问题 D.我想科学不是次要的问题
探究 思维 发 展 与提升
[资料链接]
为科技人物作传记的作家——顾迈男 顾迈男,曾名顾迈南,女,新华社专职科学记者。 1931 年生于山东章丘。 主要作品有《中国当代科学 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李政道 传》。
1962 年起,顾迈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 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其中的长篇通讯和特写, 新华社播发后被国内外报纸广泛采用。在此期间,还与人合作写了 6 集电视连续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华罗庚传》等,旨在弘扬民 族精神,给人以启迪。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5课 华罗庚学案 粤教版必修1
第5课 华罗庚 学习目标 1.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学习他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
2.分析倒叙、引用诗词和讲故事的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怠.慢( ) ②金瓯.( )③褒.奖( ) ④追溯.( )⑤商榷.( ) ⑥置若罔.闻( )⑦出类拔萃.( ) ⑧撰.写( )答案 ①dài ②ōu ③bāo ④sù ⑤què ⑥wǎnɡ ⑦cuì ⑧zhuàn(2)多音字①埋⎩⎪⎨⎪⎧ 埋.头( )埋.怨( ) ②尽⎩⎪⎨⎪⎧ 尽.管( )尽.力( )③角⎩⎪⎨⎪⎧ 三角.( )角.色( ) ④蔓⎩⎪⎨⎪⎧ 蔓.延( )瓜蔓.( )答案 ①mái/mán ②j ǐn/jìn ③jiǎo/jué ④màn/wà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畔( )衅( ) (2)⎩⎪⎨⎪⎧赫( )郝( ) (3)⎩⎪⎨⎪⎧蜚( )斐( ) 答案 (1)江畔/挑衅 (2)显赫/姓郝 (3)蜚声/斐然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深入浅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获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置若罔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出类拔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5课华罗庚学案粤教版必修1
第5课华罗庚◎诗海拾贝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赏析】这是一首借助形象喻理的诗。
诗歌以泛舟为例,让读者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艨艟”也写作“蒙冲”,这里指大船。
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语林撷英华罗庚名言1.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2.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3.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
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4.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5.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6.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
7.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8.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
9.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作者卡片姓名顾迈男出生年1931年籍贯山东章丘相关资料曾名顾迈南,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
其中的长篇通讯和特写,新华社播发后被国内外报纸广泛采用。
在此期间,还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视连续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
高中语文必修一《华罗庚》教案设计(粤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华罗庚》教案设计(粤教版)《华罗庚》是粤教版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在内容上承续着“认识自我”而来。
下面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华罗庚》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华罗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了解传记的特点和写法;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材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华罗庚人生经历和精神,传记文体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二课时(45分钟)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凭自学最终走上清华大学讲坛。
他身负残疾,却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他在抗战期间,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却写出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
他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大家听了这么多关于华罗庚先生的情况后,不知道大家对华罗庚先生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否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华罗庚先生感兴趣呢?2.字词。
华:huā同“花”huà姓,华山huá中华。
引申:令líng狐冲,任rén盈盈,韦wéi小宝贝扉页fēi 拙zhuō叟sǒu 筱xiǎo 瘸què怜悯mǐn蜚声fēi 金瓯ōu 鹰鹯zhān 褒奖bāo 江畔pàn 矩形jǔ追溯sù商榷què兴奋xīng 怠慢dài3.作者简介。
顾迈南,新华社女记者,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也是科普作家。
2002年出版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收录了顾迈南和她的作品。
4.课文分析讲解。
小标题一(1-6)失学前后,热爱痴迷数学(7-10)残疾后,决心献身数学。
(1-5)清华四年,研究数论;英国两年,得出“华氏定理”小标题二(6-9)西南联大几年,完成《堆垒素数论》(10-12)访美四年,扩大研究范围(1-6)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小标题三(7-10)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11-15)致力于数学的实际应用(图为课文结构分析图)⑴前言部分。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 2.5 华罗庚
5 华罗庚冬夜读书示①子聿②[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③此事要躬行④。
注释:①示:训示、指示。
②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③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④躬行:亲自实践。
行,实践。
赏析: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
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学习目标1.学习华罗庚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学习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品格。
2.学习本文以时间顺序组材以及抓主要内容行文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传记的特点和写法。
作家作品顾迈男简历:曾名顾迈南,1931年11月29日生于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
代表作:《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
课文背景:《华罗庚》是华罗庚先生的权威传记版本之一,书中对华老的生平和事迹进行了翔实的介绍。
该书对了解中国科学文化的演进、科学人才的成长以及当前的创新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另外,她与陆天明、徐宏合著的剧本《华罗庚》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电视剧奖。
资料卡片华罗庚简介华罗庚(1910—1985),江苏金坛人,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华罗庚辍学后,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
在烦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华罗庚[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一拐一瘸.( ) 怜悯.( ) 停滞.不前( ) 署.名( ) 吴筱.元( ) 金瓯.( ) 鹯.( ) 褒.奖( ) 追溯.( ) 商榷.( ) 出类拔萃.( ) [答案] qué mǐn zhì shǔ xiǎo ōu zhān bāo sù què cuì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数 ⎩⎪⎨⎪⎧数.学( )数.不尽( )数.见不鲜( ) 薄⎩⎪⎨⎪⎧薄.饼( )浅薄.( )薄.荷( ) 2.语境辨析法初中毕业后,华.( )罗庚曾入上海中华.( )职业学校就读,后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
[答案] 1.shù shǔ shuò báo bó bò 2.huà huá二、写对字形⎩⎪⎨⎪⎧置若wǎnɡ( )闻wǎnɡ( )然若失 ⎩⎪⎨⎪⎧百战不dài( )dài( )慢dài( )荡⎩⎪⎨⎪⎧马jū( )jū( )泥 ɡǒu( )杞⎩⎪⎨⎪⎧fēi( )声文坛文采fěi( )然缠绵fěi( )恻[答案] 罔 惘 殆 怠 骀 驹 拘 枸 蜚 斐 悱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商榷·商量两者都是动词,都有“商讨、讨论、协商”的意思。
“商榷”商讨,书面语。
“商量”交换意见,多用于口语。
(2)停止·停滞两者都有“停止”的意思。
“停止”表示不再前进,不再继续的意思。
指行为、动作的终止。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明确词义(1)掌上明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养家糊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深入浅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置若罔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获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出类拔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比喻极受父母宠爱的儿女,也比喻为人所珍爱的物品。
(2)指维持一家的生活。
(3)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
(4)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5)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用来形容对所得到的物品非常珍视喜爱。
(6)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
[语言运用]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明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chuò)号,叫“罗呆子”。
每逢遇到待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
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莫名其妙怠慢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梦想实现了,中国真正开始和平建设,________,我们绝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再开始研究科学。
A.我想科学绝不是太次要的问题B.我想科学不是太次要的问题C.我想科学绝不是次要的问题D.我想科学不是次要的问题A[根据下文“绝不能等待着”的句式特点,可排除B、D两项;根据句意强调的内容,排除C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有一年的秋天,金坛瘟疫蔓延,华罗庚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
经过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总算活过来了,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关节变形,瘸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经过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句式杂糅,应删去“经过”。
[资料链接]为科技人物作传记的作家——顾迈男顾迈男,曾名顾迈南,女,新华社专职科学记者。
1931年生于山东章丘。
主要作品有《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李政道传》。
1962年起,顾迈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
其中的长篇通讯和特写,新华社播发后被国内外报纸广泛采用。
在此期间,还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视连续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华罗庚传》等,旨在弘扬民族精神,给人以启迪。
[文本鉴赏]作者通过对“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三部分的记叙,介绍了华罗庚的生平事迹,表现了他痴迷于数学事业、刻苦自学的顽强毅力,并赞颂了他献身祖国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国为民服务的崇高的爱国精神。
华罗庚⎩⎪⎪⎪⎪⎪⎨⎪⎪⎪⎪⎪⎧引子:熊庆来慧眼识华罗庚青年时代⎩⎪⎨⎪⎧⎭⎪⎬⎪⎫介绍华罗庚的身世背景初中爱上数学:天赋与名师辍学后迷恋数学:“罗呆子”残疾后献身数学:著名论文 ① 愈挫愈坚新中国成立前⎩⎪⎨⎪⎧⎭⎪⎬⎪⎫清华四年:研究数论剑桥两年:华氏定理联大八年:堆垒素数论访苏旅行:解析数论访美四年:数论至高观点揭秘数学硕果累累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致力于祖国的数学事业致力于祖国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数学的实际应用晚年自诫自励 ② 奖掖后进从实以终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痴迷数学 ②献身祖国[文本深读]一、阅读“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部分,回答问题。
1.“神奇妙算古名词……一分辛苦一分才。
”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一方面表现了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说明了“天才来自勤奋”这一道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良好的文学素养。
2.本部分第6段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对数学的痴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罗呆子”的绰号从正面形象地刻画出华罗庚痴迷数学的特点,父亲的气急烧书则从侧面表现出华罗庚念书的痴迷程度。
二、阅读“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部分,回答问题。
3.华罗庚回国后三十多年来所任职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说明了华罗庚对中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也说明他在数学科学领域的地位很高。
4.“据不完全统计……文章多达105篇”一段中的数据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些数据表明,华罗庚十年间的成就是惊人的,之所以能有这些成就,一是因为他有才华.二是因为他不懈努力,三是因为他有着高涨的工作热情。
5.《破阵子·奉答邓大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词表现了华罗庚入党的喜悦之情、对党的耿耿忠心和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规划。
6.最后一段用华罗庚的人生警戒作结有何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华罗庚的人生警戒作结,真实地表现了华罗庚“从实以终”献身科学的精神。
读罢,令人深思回味,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三、总览全文,回答问题。
7.“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这是华罗庚先生对自己走向成功的经验总结。
那么,你认为华罗庚的成功真的只是靠勤奋吗?你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又有怎样的理解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华罗庚能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勤奋。
华罗庚对数学有着非凡的天分。
如他初中时就深深地爱上了数学,他虽然没学过《孙子算经》,但却能用妙法思考,迅速答出有名的算题,从这个事例来看,华罗庚是一个有数学天赋的人。
(观点二)熊庆来的赏识也是华罗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果没有他的赏识,华罗庚也不一定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观点三)“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一方面表现了华罗庚的谦虚;另一方面也说明华罗庚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分,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和刻苦。
文中有大量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观点四)可以说,华罗庚具备“天才”的条件,但他是靠勤奋和刻苦才成就了“天才”的事业的。
华罗庚的人生历程启发我们: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既需要一定的天赋,又需要勤奋努力,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引用本文引用了华罗庚的许多诗词,这些诗词既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了传主的思想精神,表现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文学兴趣和古文修养,又使这篇科学家的传记在大量理性的、抽象的数字描述中,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情趣来。
2.写法指导巧妙引用古诗词(1)题目借用古诗词,妙不可言。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在拟作文标题时,巧妙借用古诗词名句,文章就会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2)文中巧用古诗词,富有韵味。
古诗词名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在行文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名句,可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文章有文采,有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