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3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1.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实验室新购进的活性炭,应将它存放在()A.①B.②C.③D.④解析:活性炭属于非金属单质。
四个药品橱中,①橱是酸,②橱是碱,③橱是非金属单质,④橱是金属单质,故活性炭应该放于③橱中。
答案:C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解析:为使反应充分,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故A正确;酒精灯网罩的作用是提高温度,故B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当木炭粉末过量时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故D不正确。
答案:D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金刚石做玻璃刀石墨做电池电极不锈钢做水壶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很软不锈钢有导热性钛合金抗腐蚀性强解析:石墨做电池电极是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B错误。
答案:B4.(2022四川凉山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答案:B5.下列是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固体成分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故①正确;向样品固体中,加入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确定有碳酸钠,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无法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②错误;取a 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 g固体,由碳酸钡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纯度,故③正确;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溶液中有新杂质氯化钠,故④错误。
初中化学五个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
初中化学五个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示例文章篇一:哇塞!初中化学居然有五个一级主题和一堆二级主题,这可真是太有趣啦!先来说说“科学探究”这个一级主题吧。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化学世界的大门。
想象一下,我们就像小侦探一样,通过各种实验和观察,去寻找化学的秘密。
比如探究氧气是怎么产生的,这不就跟我们在森林里寻找隐藏的宝藏一样刺激吗?“身边的化学物质”也是个重要主题哟!空气、水、金属,这些天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东西,原来都藏着化学的奥秘。
空气难道不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大怀抱,时刻拥抱着我们吗?而水,那可是生命之源啊,没有水,我们怎么能活蹦乱跳地学习化学呢?“物质构成的奥秘”,这可真是让人头大又好奇!原子、分子这些小小的家伙,居然能组合出这么丰富多彩的世界。
它们就像一群小巧的建筑师,建造出了我们看到的一切。
难道你不觉得神奇吗?“物质的化学变化”呢,就像是一场魔法秀!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新物质不断诞生。
这不就跟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充满了惊喜和意外?最后是“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可不是只在实验室里孤芳自赏,它和我们的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比如新的材料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难道这不是化学的功劳吗?总之,初中化学的这五个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就像一个大大的拼图,每一块都不可或缺,共同拼凑出了神奇又有趣的化学世界。
我们可得好好探索,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妙呀!示例文章篇二:哎呀,我是一名小学生,这初中化学的五个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可把我难住啦!先来说说“科学探究”这个一级主题吧。
就好像我们在森林里探险一样,充满了未知和好奇。
这里面的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更好地去探索那神秘的化学世界吗?我们得知道怎么提出问题,怎么去猜想和假设,这不就跟我们猜谜语似的,要大胆想,还要有根据!“身边的化学物质”也是个重要的一级主题哟!比如说空气,我们每天都呼吸着它,可你知道它里面都有啥吗?这里面的“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个二级主题,不就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空气秘密的大门吗?还有“物质构成的奥秘”,这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城堡,等待我们去揭开它的面纱。
济宁市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济宁市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1、命题原则:中考试卷能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实行命题。
试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在突出考查对学生后续发展有用的化学知识和重要技能的同时,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际、生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标要求。
2、考试内容①科学探究;②身边的化学物质;③物质构成的奥秘;④物质的化学变化;⑤化学与社会发展。
3、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结构①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为50分②结构:分为第I卷和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占32%)只有单项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约占34%)、实验题(约占22%)、计算题(约占12%)③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30%)、中等题(60%)、较难题(约10%)4、试题特点2010-2012化学试卷都是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双基”的掌握,也考查学生的观察水平、思维水平、分析水平及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状况,使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但考题涉及的知识面广,分析推理题的综合性较强,有较多题目需要学生组织语言文字,而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水平都相对薄弱,主要特点如下:①基础知识全面,覆盖面很好,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实行了全方位地考查。
②基本技能突出,对物质的识别,物质的鉴别,基本操作和基本计算都得以很好地体现。
③图文并茂,可读性,直观性都很强。
④试题的开放性很强,答案并不唯一。
5、试题既考虑尖子生又兼顾学困生试题注重梯度和区分度,力求让每一位走进考场的考生都有不同水准的收获。
(1)突出应用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了解生活中的化学,使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试卷中得到充分体现。
试题巧妙地将社会热点生产与生活实际问题融入其中,强调学以至用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理解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浅谈中考化学复习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在新课程背景的形势下,教学不再是原来新授课知识的简单机械重复,而是对已有知识的重新认识﹑融合和提升的过程。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都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命制的。
总体来看,试卷结构、难度比较稳定,试题充分贯彻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坚持“稳中求变,变种求新”的原则,立足基础、注重与当地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高起点、低落点、多角度的方式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考查,体现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所以学生要想在初三一年的时间里打好化学基础,中考取得好成绩,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
现将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分析如下:1.命题特点郑州市中招化学包括实验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
1.1实验部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中招考试也将理化生实验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列入考试范围,实验考试旨在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1.2理论部分纵观中招考试的命题特点和方向,编排上题目新颖,图文相配,其坚持原则在于“稳中求变,变种求新”。
其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双基的考查。
主要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因为“双基”是中考考查的重点,所以要夯实“双基”。
这一块,既是基本概念和原理,也是化学实验和计算的基础。
在“双基”中特别要加强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和表述的规范性的培养。
这块的内容对高中学习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化学学科基本特点,注重试题的开放性。
让考生自己设计实验,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运用所学概念理论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33088 33088 33088 33088
选对人数
11350 12513 13983 16331
❖ 一、选择题(45分)
❖ 1-15(30分)属容易题;
常考知识点集中在:物质变化、空气成分、有 机合成材料、化肥种类的判断、化学物质与健康、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溶液组成、化合价判断、周期 表信息、原子结构、分子的基本性质、pH值检验 溶液酸碱性、实验操作与现象、燃烧条件等。
A.锗属于金属元素
B.锗的元素符号是 Ge C.锗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32 D.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72.63 g
32 Ge
锗
72.63
4.把 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面粉
D.味精
10. 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 蔗糖溶液 B. 生理盐水 C. 碘的酒精溶液 D. 稀盐酸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硅
B.)可以用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Cr2O3 中 Cr 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5
D.+6
15. 氨气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原料。氨气(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氮元素的化合 价为 A. —3 B. +3 C. +4 D. +5
❖
+
氢原子
+
碳原子
甲
乙
丙
丁
氧原子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 C.图中的甲和丁属于氧化物 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B.参加反应的甲 D.生成的丙和丁
19.下 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2021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21中考化学试卷分析化学试卷整体分析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化学试卷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命题依据,结合本届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命题框架,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融入真实问题情境中考查,关注学科素养,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应用,注重考查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弘扬科学精神,体现对大胆质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化学观念的培育,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1坚持正确导向,落实立德树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增强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第27题,以“碳中和”为情境,从能源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两个角度设计问题,让考生感受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试题着力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彰显化学学科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贡献,激发考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勤奋学习化学的责任感,落实化学学科育人价值。
第16-18题,以我国金属冶炼发展历史为情境,使考生了解化学对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让考生感悟化学独有魅力,增强学科认同。
2坚持稳中求进,体现北京特色继续坚持“三个注重”和“四个考出来”的命题理念,坚持依据课标、兼顾不同版本教材全面考查应知应会内容,坚持考查课堂学习表现、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坚持试卷结构栏目化设计、试题命制与真实情境融合。
试卷覆盖课标核心主干内容;考查核心课堂活动的学习表现;设计科普阅读理解题,既考查对文本、图表的信息提取、分析判断能力,又考查关联文本与图示信息,进行推理概括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丰富试卷栏目设计,增加“实际应用定量计算”栏目,突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化学观念。
适度创新试题设计,基于真实问题解决设计问题任务,有利于学生有序深入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化学考试说明
人教版化学科考试说明(江西)一、考试内容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考化学内容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融入上述内容之中.考试内容作如下说明:(一)身边的化学物质考试范围:1.空气;2.氧气与二氧化碳;3.水;4.溶液,5.金属与金属矿物;6.酸,碱,盐;7.有机物.解读:(1)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能用简单装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熟悉相关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3)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4)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5)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6)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及相关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7)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8)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9)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10)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11)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酸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1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能列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二)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范围:1.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微观构成;3.化学元素;4.物质组成的表示.解读:(1)能从组成上只别氧化物,能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3)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正确书写下列元素符号:H,He,C,N,O,F,Ne,Na,Mg,Al,Si,P,S,Cl,Ar,K,Ca,Mn,Fe,Cu,Zn,Ag,Ba, Hg,Au,I;(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5)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6)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份及其含量;(7)能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三)物质的化学变化考试范围:1.化学变化的基本物质征;2.常见的化学反应;3.质量守恒定律.解读:(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3)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4)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5)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不涉及多个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也不涉及反应物不纯,原料耗损并存的计算).(四)化学与社会发展考试范围:1.燃烧;2.能源和资源;3.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4.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5.化学与环境.解读:(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2)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3)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4)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5)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二、试卷结构中考化学采用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版面为16K6面.试卷的题型比例,试题难度比例及内容比例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具体的试卷结构如下:(1)题型比例:单项选择题20% ,选择填充题10%,填空与分析说明题题35%,实验与探究题25%,计算题10%(2)试题内容分布: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30%,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15%,物质的化学变化约占25%,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10%,科学探究约占25%。
化学初中三年级常见物质的变化
化学初中三年级常见物质的变化【化学初中三年级常见物质的变化】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常见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在初中三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常见物质的变化现象,本文将着重探讨一些常见物质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二、物质的变化分类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形态、性质上的改变,但其化学组成并未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则表示物质在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物质的变化及其所依据的化学原理。
三、常见物质的变化及化学原理1. 水的凝固和融化变化水在低于0摄氏度时会发生凝固变化,将成为冰,在此情况下物质的化学组成并未改变。
当温度升高超过0摄氏度时,冰会融化成液态水,仍然是物质的物态改变,而非化学变化。
化学原理:水的凝固和融化取决于温度和压力,实质上是水分子间距离的变化。
2. 燃烧反应当物质与氧气等能够提供氧的物质发生反应时,就会产生火焰、热和光,这是一种明显的化学变化,称为燃烧反应。
化学原理: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物质被氧化剂——氧气氧化,形成新的物质,释放能量。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混合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也是一种化学变化。
化学原理:酸碱中和反应基于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结合生成水(H2O)的化学反应。
在此过程中,酸和碱中的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化合物。
4. 金属氧化反应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会生成金属氧化物,这也属于一种化学变化。
化学原理:金属与氧气反应是一类氧化反应,金属的表面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化物。
这种反应常见于金属的生锈现象。
5. 食物腐败食物在一定条件下放置时间较长,会发生腐败变化,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食物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新的化合物,从而导致食物的变质。
化学原理:食物腐败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质,产生气体、酸和其他挥发性物质,使食物发生质的变化。
山东省济南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2017年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济南市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Mg 24,Al 27,Si 28,P 31,S 32,Cl 35.5,K 39,Ca 40,Mn 55,Fe 56,Cu 64,Zn 65,Ag 108,Ba 137,Au 197第Ⅰ卷(选择题共2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答案】B解析】A选项中,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选项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是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 选项中,炼制丹药、灯火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选项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错误。
2.泉城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保护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B。
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C。
把废旧电池埋入水中处理D。
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答案】A解析】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把废旧电池埋入土中处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均不利于环境保护。
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A。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稀释浓硫酸C。
点燃酒精灯D。
过滤答案】D解析】A选项中,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A错误。
B选项中,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错误。
初中化学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
初中化学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
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科学科学探究是化学课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学习科学科学探究是化学课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课程内容标准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5个一级主题,即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每个二级主题又细分为若干个学习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中,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基础,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核心。
一、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它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和必备的条件。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去探究解决问题,科学探究离开了自主学习将成为一句空话。
在教学中我们做到了如下三点。
1.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阅读材料。
阅读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条件,在阅读教材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边读书边做批注的习惯、边读书边比较的习惯和边读书边联系现实生活的习惯。
只有阅读好材料,才能用好教材,不唯教材,整合教材,探究课程资源。
2.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学习离开了独立思考将流于形式。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问题,奠定探究学习基础,如将分另q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接近时,出现“空中生烟”的奇景,我引导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等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3.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课堂是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自主实践,只有把充足实践的机会给他们,才能发挥探究学习方式的优势,培养出高素质的化学人才。
如教学第六章《铁》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方法,我们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金属样品,认识金属光泽,多数同学都运用了比较法和类比法;认识硬度用敲打法:认识金属的延展性运用观察法。
分析我们身边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分析我们身边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身边物质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点身边常见的化学变化实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身边常见的化学变化实例1.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分析身边常见的化学变化实例,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理解化学变化。
第二章:固体物质的化学变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体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固体物质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固体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常见固体物质变化的实例讲授法:讲解固体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固体物质变化的实例2.4 教学步骤1. 复习固体物质变化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固体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分析常见固体物质变化的实例,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理解固体物质的变化。
第三章:液体物质的化学变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液体物质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液体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常见液体物质变化的实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液体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液体物质变化的实例3.4 教学步骤1. 复习液体物质变化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液体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分析常见液体物质变化的实例,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理解液体物质的变化。
第四章:气体物质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了解气体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气体物质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气体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常见气体物质变化的实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气体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气体物质变化的实例4.4 教学步骤1. 复习气体物质变化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结构包括原子、分 子和离子等微粒的排列和 组合方式,决定了物质的 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 混合物两大类。
8
原子与分子
原子
离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带 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其运动的带负电 的电子组成。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 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
Chapter
2024/3/26
23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实验现象 或物质变化,记录并分
析数据,得出结论。
2024/3/26
实验法
设计并进行实验,控制 变量,探究因素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 方式收集数据,分析并
得出结论。
24
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 解前人研究成果,为实 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
和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
熔点、沸点
熔点和沸点是物质在加热过程中 发生状态变化时的温度,它们与
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2024/3/26
12
物质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
可燃性和助燃性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它们决定了 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氧化性、还原性
氧化性和还原性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基本性质,它们描述了物质 在电子转移过程中的表现。
分子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 键结合而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最小微粒。
2024/3/26
9
元素周期表简介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 (即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排列, 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
初中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精心整理《第二章身旁的化学物质 》知识重点一、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往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429g/L ,略大于空气 。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3、溶解性:氧气 不易溶于 水。
(可用排水法采集),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能够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响 1、木炭(黑色)与氧气反响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焚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①强烈焚烧,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的气体文字表达式 :碳 +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点燃CO 2符号表达式 : C+O 2 2、硫(淡黄色)与氧气反响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发出轻微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①强烈焚烧, 发出光亮的蓝紫色火焰②放出热量③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瓶底放水汲取,防备污染空气)点燃文字表达式 :硫 +氧气 二氧化硫点燃符号表达式 : S+O 2 SO 2 3、磷与氧气反响实验现象: 磷在氧气中焚烧比在空气中焚烧更旺,放出热量,产生大批的白烟点燃文字表达式 :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点燃符号表达式 : P+O 2 P 2O 54、蜡烛与氧气反响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焚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在氧气中强烈焚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2)与金属反响1、铁丝(银白色) [铁粉:黑色 ]与氧气反响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不可以焚烧;在氧气中①强烈焚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③生成黑色固体( Fe 3O 4)注意:集气瓶里要早先装少许水或细沙, 防备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其炸裂 。
点燃文字表达式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点燃符号表达式 : Fe+O 2 Fe 3O 4注意:(1)细铁丝绕成 螺旋状 且在尾端系上火柴梗: 集中热量,提升局部温度 ,有益于铁丝连续焚烧(2)火柴梗的作用: 引燃2、镁带(银白色)在空气中焚烧实验现象 :强烈焚烧,发出刺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辽阳中考化学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辽阳中考化学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化学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级上、下册),结合本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验、以及学生学习的经历和体验制定本考试说明。
一、命题原则1.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命题应尽力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体现选拔功能。
2.命题要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考查学生对各化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概括、重组及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淡化对概念等内容的简单记忆的考查。
避免繁、难、偏、怪试题。
3.命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验内容要注重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应用实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概括、重组及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4.试题设计应增强情境性和灵活性。
试题的情境应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真实的、有意义的化学问题;注意试题素材的公平性;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健康、材料、能源等社会热点问题,从化学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适当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试题素材、内涵及解答中力求体现《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考试内容1、考试范围考试范围为《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规定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
2、要求学习目标的各水平层次可参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考察。
各相对层次较高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可以进行低水平层次的考察。
(一)科学探究1.要求能在试题所设的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提出实施方案及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长春2022中考化学考纲
长春2022中考化学考纲一、考试目标与要求(知识技能能力的交叉考查)1. 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化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 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3. 注重考查学生利用图表、资料等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4. 注重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学生观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达、归纳和推理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内容将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大板块,其内容可以交叉考查。
重点考查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背景材料可以来自课本以外或高中教材,但考查的基础知识不会超标。
(一)科学探究(25分)1.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提纯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8.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30分)1.空气的组成⑴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及保护空气。
⑵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氧气、二氧化碳⑴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⑵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⑶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3.水及其它几种溶剂⑴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⑵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⑶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
⑷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溶液⑴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⑵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⑶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初四化学整册教材分析
初四化学整册教材分析一、知识树:二、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化学有五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物质构成的奥秘、科学探究、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本册教材在编写中也紧紧围绕这五个主题展开,在内容上设计了常见的酸和碱、海水中的化学、金属、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单元,其中常见的酸和碱、海水中的化学、金属主要体现了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科学探究和物质构成的奥秘这四个一级主题,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了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两个一级主题。
教材在编写中总是试图以最常见的现象和物质为知识学习的导入点,这也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的要求。
三、本册教材所包含的单元以及各单元的重点内容和各单元间的联系。
(一)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一《常见的酸和碱》、二《海水中的化学》、三《金属》、四《化学与健康》、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二)各单元重点:第一单元《常见的酸和碱》:酸碱的定义、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测定、溶液呈酸性和碱性的原因、中和反应及其实质、常见酸碱和主要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等。
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海洋资源及海洋保护和海水淡化、海水晒盐的过程和原理、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结晶、粗盐提纯、氨减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与主要流程、纯碱的性质、盐类。
第三单元《金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合金的性质和用途、炼铁的原理以及还愿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钢铁锈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和原理、金属回收的意义。
第四单元《化学与健康》: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概念、糖类物质、油脂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蛋白质和氨基酸对人体的作用,维生素对人体的功能和其主要食物来源,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活中常见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化学精选题(30分)第一部分 科学探究1、将氯化钠、氯化铁、氯化银的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 、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B 、水、氢氧化钠溶液C 、水、氢氧化钠溶液、盐酸D 、水、氢氧化钾溶液23(1)流程图中,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
(2)实验完毕后,小明发现溶液中的溶质除含有NaCl 外,还含有 ,于是小明改用了新的方案:向样品中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学生利用如图装置制取CO 2并验证CO 2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O 2的装置A 的一条优点: 。
(2)向装置B 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21体积的水,立即盖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CO 2具有 的性质。
(3)要将装置D 中的CO 2倒入装置C 中实验时,其操作方法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CO 2具有 的化学性质和 的物理性质。
(4)收集一试管CO 2,倒扣入烧杯E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如图,甲、乙、丙、丁分别为下列物质中的某一种: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图中直线相连的两种物质或其溶液都能相互发生反应。
(1)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或“变小”)。
(2)氢氧化钠固体可作干燥剂,它不能干燥的气体是( )A、O2B、CO2C、H2D、CO(3)碳酸钠浓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甲为硫酸,则丙一定是。
从物质的分类看,若乙、丁可以用其他类别的物质替换,则可以替换乙的一种物质是。
6、某校“我与化学”活动小组通过查资料了解到,我国超市每年消耗约40万吨塑料袋。
假定这些使用后的废塑料袋都通过焚烧处理。
将排放大量CO2。
该活动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量一定质量塑料袋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
(1)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应检查,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
(2)装置Ⅰ的小烧杯中加入足量H2O2和催化剂,可持续产生O2供塑料袋充分燃烧,产生的O2的化学方程式是。
(3)塑料袋燃尽,装置Ⅰ逐渐冷却时,装置Ⅱ中液体也不易倒吸进入装置Ⅰ中,原因是。
(4)根据实验目的,需要称量的是A、实验前塑料袋的质量B、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Ⅱ的质量C、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Ⅲ的质量7、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
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②。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
连接上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
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它的一个重要用途。
8、将稀盐酸、Na2CO3溶液、Ca(OH)2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滤液B。
(1)得到的固体A是。
(2)探究滤液B中是否含有Na2CO3: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稀盐酸,始终没有气泡冒出。
由此得出结论:。
(3)探究滤液B中是否含有CaCl2: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Na2CO3溶液,没有沉淀出现。
由此得出结论:不含有CaCl2。
这一探究同时还说明滤液B中也不含有Ca(OH)2。
(4)综合分析可知: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9、向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Ag+、Cu2+、Zn2+、Fe2+B、滤液中一定含Fe2+,可能含Zn2+C、滤液中一定含Fe2+、Zn2+,不含Ag+、Cu2+D、滤液中一定含Fe2+、Zn2+,可能含Cu2+10、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12、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实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
课本中设计的下列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A、铁钉锈蚀实验B、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C、粉尘爆炸实验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13、以下是小丽做过的小实验,你认为不能成功的是()A、用蜡烛制取少量的炭黑B、用碎鸡蛋壳和食醋制取少量CO2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硝酸铵14、化学学习中,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
我们回顾以下几个探究实验。
(1)探究一: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A 、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
若A实验中的烧杯是一个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B 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
C 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 来推断水的组成的。
从研究方法来看,A 实验与 (填实验的字母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2)探究二:研究常见物质的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①探索:用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 H ﹤7,说明硫酸过量。
②验证:15、在做完盐的性质实验后,某实验小组欲对废液成分进行研究。
根据实验所用药品,他们初步分析该废液中可能含有HCl 、NaCl 、Na 2CO 3、Na 2SO 4、KNO 3中的几种。
为确定废液成分,他们设计了如下过程进行实验。
请仔细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③⑥的操作方法是(2)白色固体A 的化学式为(3)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废液中除了水以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5)溶液D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6、某学习小组将“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方案:(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写出图甲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除去氧气:他们分别收集一瓶(1)中得到的气体,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甲同学选用红磷,乙同学选用木炭。
你认为:选用 (填“红磷”或“木炭”)的方法不科学,原因是 。
(3)分析误差: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请你分析产生误差可能原因(写两种):。
(4)利用物质间某些性质的差异选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分离,是分离物质的基本思路。
例如:在工业上,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是利用它们沸点不同。
请列举一种你所知道的利用物质差异分离物质的方法。
17、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
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填化学式)。
(4)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
18、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NaOH、Na2SO4、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分析固体粉末的成分,取少量该固体粉末进行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如下:(1)固体粉末中一定有,一定没有。
(2)若现象X为“沉淀不溶解”或“沉淀部分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若现象X为“沉淀全部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
(3)实验步骤①和③都有相同的实验操作,该操作名称为。
(4)写出实验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5)简单修改上述实验方案,可取消第④步实验,修改的方法是。
19、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1)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
则A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
(3)他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A、B两溶液,这种试剂是(填序号)。
①石蕊试液②CuSO4溶液③醋酸溶液④KCl溶液20、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 。
(3)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 (填序号)是不可能。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填化学式),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时,发现两个未贴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存放银白色金属片。
到底它们是哪两种金属?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对这两种金属X 和Y 的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2)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 、Y 可能是锌银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 就是 。
(3)小明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证明X 、Y 的活动性。
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2、A 、B 、C 、D 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其中A 、B 的组成元素相同,C 、D 为单质,它们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① 。
② 。
A 、B 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合理即可)。
实验室制取C 物质时常用①而不用②的原因是 (合理即可)(答一条)2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
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换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则甲的化学式为;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 。
2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Mg 、Cu 、Fe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2)反思与交流。
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比较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有两种测定方法: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测量产生氢气体积的大小。
若用下图所示装置测量,则接口c应与(填“a”或“b”)相连。
方法二是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时。
24、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小林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1)若方案中先除去的是氯化镁,接着除去氯化钙,请回答:①试剂A的化学式,B的化学式。
②指出操作C的名称。
③操作过程中加适量稀盐酸时,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式是,(共两个反应,顺序不分先后)。
(2)如图所示,进行过滤时,向过滤器内倾注液体的正确方法是()A、倾注时,玻璃棒插到过滤器中心B、倾注时,玻璃棒下端可靠住过滤器内任意位置C、倾注时,玻璃棒下端靠住过滤器内三层滤纸一边(3)若一次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且滤纸未破损,需接着进行的操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