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公开课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种群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的特征;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描述种群的特征;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介绍种群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提高他们的科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Step 1: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生物种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种群的讨论和思考;2.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组成一个个种群的?3.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种群的概念。
Step 2:学习种群的特征(15分钟)1.指导学生查阅教材、参考书籍或互联网资源,了解种群的常见特征;2.学生小组讨论,整理出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种群的分布、种群的密度、种群的结构等;3.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做相关解释和补充。
Step 3:分析种群的特征(30分钟)1.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其中一种动物种群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相关图片,提问:a)这个种群的特征是什么?b)这个种群的数量、分布、密度、结构等特征如何呈现?c)是否存在种群的变化或演替?d)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征?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和讨论;3.教师穿插讲解种群特征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Step 4: 深入理解种群的特征(30分钟)1.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例如:游戏、实验、调查等,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种群的特征;2.游戏:可利用打地鼠游戏,通过增加或减少“鼠群”的数量,观察种群的密度和结构是如何变化的;3.实验:可以进行种群调查实验,例如在校园或小区里选择一种小型昆虫,对其进行种群数量统计,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种群特征的影响;4.调查: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一次野外考察,观察不同种群的特征,如鸟类、植物等。
Step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梳理出种群的特征;2.学生自主完成一份小结或笔记,对种群的特征进行总结;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并指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科学实践的能力。
种群的特征教案范文
种群的特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群的定义和概念;2.掌握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分布、种群结构等种群的基本特征;3.理解种群特征与种群动态演变的关系,并能分析种群特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种群的定义和概念;2.种群数量的衡量指标;3.种群密度的计算和影响因素;4.种群分布的类型和特点;5.种群结构的类型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种群数量的衡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种群密度与生态因素的关系;3.理解种群分布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4.了解种群结构的类型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探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讨论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或植物,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特征?2.概念解释与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对种群的定义和概念进行解释,并通过实例分析种群数量的衡量指标、种群密度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还可利用具体的案例展示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3.讨论与总结(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种群分布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并总结各类型种群分布的特点。
同样地,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种群结构的类型及其作用,并总结不同种群结构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任务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实践任务,例如调查其中一具体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类型和结构类型,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与综合评价。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种群进行调查,并通过户外实地调查或网络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5.结果呈现与展示(15分钟)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并结合数据和图表进行说明与解释。
通过学生的呈现与展示,让其他同学对不同种群特征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讨论,并引导他们针对种群特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思考与总结。
六、教学延伸1.通过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群特征的差异和相互关系;2.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进一步加深对种群特征与生态系统关系的认识。
种群的特征 -公开课
年龄
)
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 B.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 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 D.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
4、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 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 诱饵下的水盆中,这种方法( ) A.改变昆虫性比率 B.降低昆虫出生率 C.增加昆虫死亡率 D.改变昆虫年龄组成
1.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 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 A.46 B.25 C.12 D.100
2、图甲、图乙为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
如不考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年龄 组成类型是( )和( )
个 体 数
甲
个 体 数
乙
年龄
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其目的主要是(
死亡率 6.50 6.41 6.42 7.06
自然增长率
9.14 6.54 5.87 5.08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增大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不变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减小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势及原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东营市胜利第十三中学 牟绍焱
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一片草地上全部的蒲公英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咱们河口区所有的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数量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编制人:周海波审核:高二生物组时间:20141026【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3、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关系。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新知预习导学(一)种群的概念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生物的个体。
2.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空间特征和,其中个体所没有的特征是。
(一)种群密度(1)概念:指或体积内某一种群的数量。
是________最基本的参数。
(2)调查方法:①样方法:通过计算若干中某种生物的个体数,然后以其估算种群总体的方法。
②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a.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样地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后再放回到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重捕取样中的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的标记比例的假定,来估算该种群内的个体数量。
b.估算某种群内个体数量(N)的公式:(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种群密度。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的或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若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
种群的特征教案.doc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知识结构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二、教学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解决方法]⑴首先让学生列举具体的事例,展开讨论,说明种群的概念。
⑵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教师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具体事例讲解。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解决方法]⑴教师首先讲清楚选择样方的原则: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取样过程没有主观偏见等;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⑵完成探究活动。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
六、教具准备模拟材料,探究材料。
七、学生活动1、学生完成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操作。
2、思考、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第1课时[问题探讨]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50个红色圆形和50个绿色三角形随机排列的图案纸,发放给学生,先不告知学生图形和三角形的具体数目,提问:估算一下数量是多少?学生回答之,教师总结:估算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都要运用;估算存在着误差,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估算可以缩小误差,最大限度地保证得到的结果符合客观事实。
怎样才能既简便又准确地获得统计数据呢?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学生阅读教材P60、62相关内容,设置下列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种群?2、一个鱼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吗?3、一片森林中全部的蛇是一个种群吗?4、什么是样方?5、如何确定样方?要选取几个样方?6、多取几个样方结果会不会准确些?7、为什么要研究种群密度?教师总结归纳:一个种群中有不同年龄的个体;一个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种群是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备的特征;个体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不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种群特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3. 种群空间分布的特征。
4. 种群遗传特征的演变。
5. 种群生态学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征。
2. 教学难点:种群数量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种群特征。
2. 利用数学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种群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种群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种群的基本特征:讲解种群的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基本特征。
3.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引入数学模型,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4. 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讲解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及特点。
5. 种群遗传特征的演变:介绍种群遗传特征的演变过程。
6. 种群生态学应用实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种群生态学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种群特征的相关概念和实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 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国内外种群研究的前沿动态。
七、教学实践与探究: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种群,调查其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2. 学生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制作PPT进行汇报。
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的特征教案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1 节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
〖板书〗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教案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掌握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 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4.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种群特征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特征及其空间特征。
2. 教学难点: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种群特征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种群的特征。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种群特征在实际生物学现象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种群的特征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2. 教学材料:种群特征的相关阅读材料。
3. 小组讨论题目: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种群特征进行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提问:什么是种群?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 种群的基本特征(10分钟)2.1 介绍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2 举例说明种群基本特征在实际生物学现象中的应用。
3. 种群数量特征(15分钟)3.1 介绍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2 分析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4. 种群的空间特征(10分钟)4.1 介绍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4.2 举例说明种群空间特征在实际生物学现象中的应用。
5. 实例分析与小组讨论(10分钟)5.1 呈现实例,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种群特征进行解释。
5.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6.1 总结种群的特征,强调重点内容。
6.2 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延伸6.1 引入生态学中的其他概念,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种群的关系。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使学生掌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 培养学生运用种群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概念、数量特征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种群的特征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生物种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种群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 种群的基本概念:讲解种群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及重要性。
3. 种群的数量特征:讲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通过实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这些特征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各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种群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群特征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讲解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2. 通过实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种群空间特征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种群空间特征。
2. 运用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种群空间特征的变化规律。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2. 种群的空间特征:讲解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3. 实例分析: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种群空间特征。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种群数量特征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种群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种群的概念及其分类2. 种群的数量特征(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3. 种群数量特征的计算方法4. 种群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2. 种群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种群的概念、分类和数量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种群特征解决问题。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种群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种群的概念、分类和数量特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计算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种群数量特征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种群特征解决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种群概念和数量特征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种群数量特征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种群特征相关知识的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案例资料:收集与种群特征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种群特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趣味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种群的概念、分类和数量特征。
2. 第3-4课时:讲解种群数量特征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5-6课时:进行课堂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
②计算公式
③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其中 有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N为 39只总标志 N总鼠数 N = 88只 ④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15只重捕标志 34只重捕鼠数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
1.概念: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通过影响出生 率, ①雌雄相当型 ②雌多雄少型 ③雌少雄多型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例1
下列关于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C )
例2(海南·21)
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③注意事项: 调查选择熟悉并容易辨别计数的植物;
选取样方要随机取样,且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段;
样方越多,求得种群密度越接近实际情况;
计数原则:方框内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
4
7
5
平均数5 500株
5
5
一段时期,标志 个体与非标志 个体混合
(2)标志重捕法
①注意事项: A.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 B.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 C.调查期内不能脱落 D.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 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
决定 直接因素
(四)年龄组成:
1.概念: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P63:
3.意义: 通过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并预测种群 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那边的三叶草分布较为均匀,容易数数,
就选那边吧。
X
(2010·高考海南卷)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
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
可行的是( )
C 估算法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若干个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 数目再取平均值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
2.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 获52只,但是标志46只鼠,第二次捕获25只鼠,其
D 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
A.46只 B.25只 C.12只 D.96只
小试牛刀
C 6.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5.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奶牛等 ③雌少雄多型:如白蚁、蜜蜂等。 (3)应用: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 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 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种群数量
影直 响接
年龄结构
预测 变化方向
种群密度
决
定
影响 数量变动
性别比例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迁出
Page 27
小试牛刀
D 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大鱼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种群的特征州级公开课演示文稿
3.实施计划: (2)确定调查对象 (3)确定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多少和取样的方法
第十二页,共34页。
A.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
一般而言,对于分布不规则的种群,多个小样方取样比少数大样 方取样效果好。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种群的特征州级公开 课演示文稿
1
第一页,共34页。
(优选)种群的特征 州级公开课
2
第二页,共34页。
种群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地域内 ②同种生物构成
③全部个体的总和
第三页,共34页。
思考二:
如果你是昌吉市计划生育部
门的分管领导,你会关注该种群 的哪些方面?
产生的个体数目。
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 出生1862个孩子,我国该年人口出生率是
1.862%
死亡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
死亡的个体数目。
例如,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200只,一年
后有2只死亡,猴的死亡率为
第二十四页,共34页。
1%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计划生育? • 3、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 4、什么是年龄组成?有哪几种类型? • 5、什么是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失调会产生怎样的
影响?
• 6、举例说明性别比例在农业上有什么应用?
第二十三页,共34页。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1)概念:
的大小
出生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
种群的特征教学指导设计
公司用章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用章管理,提高公司管理效率,保障公司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内部使用的各类用章的管理。
第三条公司用章包括公共用章与专用用章。
第四条公司用章的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的要求,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第五条公司用章的管理责任由公司总经理负责,在其授权范围内,总经理可以将管理权限进行适当的下放。
第六条公司用章的制作、保管、使用和注销等一系列程序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未经授权和批准不得随意使用和盖章。
第二章用章的种类和权限控制第七条公司用章按种类分为公共用章和专用用章。
公共用章包括公司公章、合同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等,该类用章由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
专用用章指公司内部各部门及岗位使用的用章,包括财务专用章、人事专用章、档案专用章等,由公司总经理根据工作需要授权相关人员使用。
第八条专用用章使用权限由公司总经理统一授权,授权范围与岗位职责相对应。
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擅自使用专用用章。
第九条专用用章的申请、使用和授权必须经过公司总经理书面批准,并由公司印章管理员负责保管和登记备案。
第十条公司用章的使用权不得出借、挂靠和转让,不得将用章用于与公司业务无关的事项。
第三章用章的制作和保管第十一条公司用章的制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采用专业的印章制作机构,制作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十二条公司用章必须明确刻制内容,包括公司名称、公司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并规定刻制样式,以确保印章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第十三条公司用章必须由公司总经理亲自签字验收,并由印章管理员妥善保管。
用章过程中发现印章损坏或者丢失的,必须及时报告公司总经理,做好相关记录并进行登记。
第十四条公司用章必须配备特殊的保管箱,保管箱只能由印章管理员负责保管,严禁随意将用章保管在其他地方,以确保用章的安全性。
第十五条公司用章的保管箱必须安装在安全的地方,保管箱的钥匙由公司总经理和印章管理员各保管一把,严禁私自复制或遗失,如有变动必须及时更换。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种群的特征》。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种群的概念,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2. 能够运用观察和调查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种群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群的概念、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种群数量特征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公园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种群的概念。
2. 种群的概念:讲解种群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种群是由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总体。
3. 种群的数量特征:讲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等。
4. 种群的空间特征:讲解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等。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种群数量特征的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种群数量特征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群的特征一、概念种群: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总体。
二、数量特征1. 种群密度2. 出生率3. 死亡率4. 年龄结构三、空间特征1. 均匀分布2. 聚集分布3. 随机分布七、作业设计1. 种群的概念:请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出种群的示意图,并写上种群的概念。
答案:种群是由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总体。
2. 种群数量特征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
答案:种群数量特征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
数据分析方法有:统计学方法、图表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公园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种群的概念。
种群的特征说课稿
种群的特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种群的特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的特征对于理解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这些特征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种群的数量变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是,种群的特征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种群的概念,列举种群的特征。
(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种群密度调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践能力。
(2)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种群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教学难点(1)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案设计和实施。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种群特征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1
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 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渔业捕捞
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先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探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问题: 你可以调查同一块地中不同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也可以调查不同地块中一种或几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 度。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 _____________。
⑴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先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 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 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 行诱捕的方法,调查其 种群密度。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种群 的特征 》公开 课课件1 (完整 版PPT)
⑵确定调查对象:观察地段中有哪些双子叶植物,记录下名称。确定要调查的种群。
⑶取样:观察调查对象的分布状况和地段的形状,根据观察结果,讨论确定样方的多少、大小、取样方法。
·样方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如果该种群个体数较少, 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取样方法: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五点 取样法、等距取样法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面三章学习个体这一层次的生命系统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转换视角,从宏观﹑群体水平来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与本质,即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来研究生命,不断丰富对自然界生命系统的多层次性的认识。
种群也是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通过本节的学习,对种群的概念﹑特征具有明确的认识,为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还注重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通过亲历实地或模拟实验等活动来领悟。
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3、尝试用样方法调查周边地区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并根据所得
数据进行准确计算,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4、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种群的密度特征
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教法学法:以学生自学展示为主,教师引导归纳为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展示章题图并讲述
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俗语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每种生物都以集体的形式存在,我们通常把这一集体称为种群。
提问:1、本题图中的一群企鹅是一个种群吗?
2、我们在座的全班学生是一个种群吗?
质疑:种群有什么特征呢?
讲述:在种群的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家能说出什么是种群密度吗?
引导: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捕捞多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需要把这些种群的数量做一个统计,研究它们的种群密度。
如何进行种群的数量统计呢?
大家的桌上有发下的资料卡,假设这卡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
图中黑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其他符号则代表其它植物。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得出其种群密度。
教师巡视
请几位同学上台报告他估算的结果,并说明他是如何进行估算的。
教师点评并激疑:
(1)都不是逐个统计?为什么?
(2)几位同学采用的方法的共同之处是“划分若干等份,计数其中1份或几份(取平均值),以此密度作为总体的密度”。
好,聪明,巧妙地使用了调查中常用的“抽样调查法”。
但是,方法相同,可是结果差别很大,什么原因?
教师点评,再引导:学生倾听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倾听思考回答
学生倾听思考
学生估算
表达与展示
学生思考讨论。
展示题图引起
注意,激发兴
趣
问题引导回顾
种群的概念内
涵
引起学生探求
知识兴趣
让学生探究解
决学习中的问
题
训练学生的表
达能力
引发思考
(3)既然不是全面统计,其结果只能是估算。
估算的结果有差别,是正常现象,主要是抽取的样方的不同。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取样,可以缩小误差,最大限度地保证得到的结果符合客观事实?
教师:调查植物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板书:1、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介绍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强调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为什么?)①①样方的大小形状②样方的数量③样方的位
置④个体的统计:遵循一个规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课后同学们可以用样方法再重新估算一下蒲公英的数量。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教师:实施一项活动,要有具体的问题(课题),要有计划。
好,请大家思考,课题如何确定?制定的计划应该要有那些内容?在纸
上写一写。
教师巡视
请几位学生发言。
教师在以下方面点评:
1、实地与模拟的调查在哪些方面会有不同?
2、计划中的准备工作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3、各小组调查的结论不同,原因在哪里?
4、你将如何设计一张记录表?
好,下面来看草地上“一年蓬”的调查录像,
大家在观看的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关键和细
节。
质疑: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也能用样方法吗?
原因: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来讲,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学生倾听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
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否定
领悟、体验科
学研究的方法
引发思考,积
极探究
展示录像,进
行直观教学
们的种群密度。
板书: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并思考标志重捕法的操作程序。
师生共同总结:N=M×n/m(M:样地中标记个体总数,n为重捕个体数,m为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实践中应用标志重捕法应注意什么事项?
总结: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太醒目并对其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行为产生任何干扰;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捕捉产生任何影响。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样方法主要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比较弱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主要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作业:P63练习学生阅读教材并总结
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获取
信息和加工信
息的能力
小结提升
板书设计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①含义
②方法
2、标志重捕法
①计算公式
②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1、强调学习思维的转变:从微观到宏观,
2、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努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
3、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探究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校际公开课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