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国外的比较文学
一、国外的比较文学
史前史
古罗马时期 但丁《论俗语》 文艺复兴
积累
伏尔泰 《论史诗》 莱 辛 《汉堡剧评》 歌 德 “世界文学” 斯达尔夫人《论文学》、《论德国》
萌芽(19世纪30年代)
1827-1830年 维尔曼在巴黎大学开设比较文学性质的讲 座,出版《比较文学研究》; 1832年 安贝尔在巴黎大学讲授《论中世纪法国文学 同外国文学的关系》; 1836年 基内在里昂大学举办名为“比较文学”的讲 座。
早期代表人物 ※朱光潜《诗论》(1942) 以“西方讨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 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钱钟书的《谈艺录》(1948)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双向阐发。
学科兴盛(20世纪70、80年代开始)
台湾 1967年 台湾大学开设比较文学硕士班; 1970年《淡江》评论创办; 1973年 台湾成立比较文学学会。 香港 1973年 香港大学比较文学性质的研究所; 1978年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比较文学与翻译中心; 1978年 香港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二、中国的比较文学
史前史
司马迁《史记》 西王母形象 佛经的传入 译介学、影响研究、平行研究 中国古代文论 以画论诗、以乐理论诗理等
萌芽(鸦片战争至五四前夕)
梁启超 林 纾 王国维、胡适、冰心 茅 盾 严复、苏曼殊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中外戏剧比较 中外神话比较 译介学研究
正式建立(19世纪70年代)
标志: 1、1866年 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专著 《比较文学》; 2、1877年 德国学者科赫创办了 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 3、1897年 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 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讲座。
范围扩大
标志 1871年 意大利 桑克蒂斯在那不勒斯比较文学讲座; 俄国 维谢洛夫斯基在圣彼得堡创办总体 文学讲座; 美国 查尔斯· 沙克福德在康乃尔大学开设 “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讲座
学科建立(20世纪20、30年代)
标志 1924年 吴宓在东南大学 开设“中西诗之比较“讲座 1929年 瑞恰慈在清华大学讲授“比较文学” 1931年 傅东华译洛里哀《比较文学史》 1937年 戴望舒译梵· 第根《比较文学论》 1935年 吴康发表了《比较文学绪论》
学科发展(20世纪40年代)
学科发展史
比较文学发展的早期历史 19世纪70年代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法国学派: 巴尔登斯伯格 梵· 第根 卡雷 基亚
Leabharlann Baidu 学科发展史
“比较文学的危机”及转向
1954年 成立“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LA) 1955年 第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 1958年 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 “教堂山会议”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
学科兴盛
大陆
1981年 北大成立了比较文学研究会; 1983年 多所院校开始招收比较文学硕士生; 1985年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正式成立。
学科兴盛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要求
1976年 古添洪、陈慧桦首先提出了“比较文学 中的中国派”的口号; 1977年 李达三发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1978年 古添洪提出了“阐发法” “双向阐发”
学科发展史
“跨世纪的比较文学”及其走向 1982年 佛克马发表名为《比较文学和新范式》 提出新观点 1985年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召开第十二次大会 新老观点碰撞
学科发展史
“跨世纪的比较文学”及其走向
1993年 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发表 《跨世纪的比较文学》报告: 一是放弃传统的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 向全球; 二是研究重心由文学转向文化产品或其 他话语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