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山野樵夫锺 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 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 也许会对子期说什么?
知我者,子期也!撞见锺子 期,是伯牙一生中最幸运的邂逅。
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 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生命的心灵的知音
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1.学到现在,你明白了伯牙为什么要把最心 爱的琴摔碎了吗?
读着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词? 知音、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琴瑟之好……
(1)对照注释说说意思。 (2)学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自 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品味“知音”之情
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品析重点句 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善哉 悠哉
生字生词
wēi
上下结构
书写时注意“鬼”字的书写。
巍峨 巍然屹立
生字生词
xián
基本释义:
1.弓背两端之间的绳状物,用其 弹性以发箭:弓~。 2.乐器上经过摩擦、振动发声的 线。 3.钟表等的发条。
琴弦 和弦
回忆一下,理解古文有哪些方法? 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
解;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来自百度文库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专项训练:句型(含答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专项训练:句型(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专项训练:句型(含答案)

一、21.《文言文两则》(共11题;共36分)

1.“敏而好学”中“敏”的意思是()。

A. 勤勉

B. 敏捷

C. 敏慧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厌”的意思是()。

A. 讨厌

B. 厌倦

C. 满足

3.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A. 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 牧童比画家聪明。

C. 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 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4.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描述最正确、全面的一项是()。

A.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期盼上天不拘一格降下人才的迫切心情。

B. 表达了作者对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的现状的无限悲哀。

C. 这首诗以祈求上天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5.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D.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6.下面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B.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问。

D. 处士/笑/而然之。

7.《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是()。

A. 《高山流水》

B. 《阳关三叠》

C. 《十面埋伏》

D. 《霸王卸甲》

8.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的省略成分错误的是()。

A. (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 (戴嵩)尤所爱。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文言文两则(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文言文两则(有答案)

1 文言文两则

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1.为.(wéi wèi)是其智弗若与.(yǔ yú)?

2.此不为.(wéi wèi)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思援弓缴.(jiǎo huó)而射之。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ǒu dòu),问其故。

二、比一比,再组词。

弈( ) 辩( ) 沧( ) 诲( )

奕( ) 辨( ) 苍( ) 悔( ) 三、给句子中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①其中;②他的,指后一个人;③他,他们。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

2.为是其.智弗若与? ( )

3.劝其.努力学习。 ( )

之:①弈秋的教导;②天鹅;③他,指前一个人。

4.一人虽听之.。 ( )

5.思援弓缴而射之.。 ( )

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四、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弗: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去:

3.孰.为汝.多知乎?

孰:汝:

五、朗读下面的句子,停顿不得当的一项是( )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六、读下面句子,说说它们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 2.孰为汝多知乎? ( )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 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 七、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一)

弈秋,通国之。使弈秋,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一心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1伯牙鼓琴课课练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1伯牙鼓琴课课练试题(附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21.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

一、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锺.子期(zhōng zhǒng)汤汤

..乎若流水(tāng shāng)

二、看拼音,写词语。

qín xián yù zhóu

()()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________ 弦________ 巍________

娥________ 眩________ 魏________

蛾________ 舷________ 愧________

四、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解释。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A.心志;情志 B.志气;志向

(2)善哉

..乎鼓琴。() A.是的 B.好啊

五、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文中画“”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此以后,人们把

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

;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填四字词语)

(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统编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统编本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

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

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

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

俗化。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两则》备课资料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两则》备课资料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辅佐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

第21课文言文二则

教材解析

《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这两则短小的文言文,讲的都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事,叙事简洁,余味悠长。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大意是: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锤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锤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锤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文中,“方鼓琴”的“方”意为“刚刚”,“足”意为“值得”。

课文共4句话,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伯牙与锤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锤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锤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巍魏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锤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锺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喜遇知音,伯牙是怎样的欣喜?故事中没有描述,而是在第二部分写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无足”一词,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文章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富有想象空间。

《书戴嵩画牛》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满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了一件趣事: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文中“数”读shu,意为“计算”;“今”意为“现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
句解: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新知讲解
心志,情志
方鼓琴而志 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 乎若太山。”
高大的样子
句解:当(伯牙)弹琴 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 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 叹)说:“弹得真好啊, 像大山一样高峻。”
新知讲解
极短的时间
少选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汤汤乎若流水。”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句解:过了一会儿,(伯牙) 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 (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 像流水一样浩荡。”
新知讲解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这两句从侧面写出了伯牙琴技的出神入化和钟子期欣赏 水平的高超。(你知道那个成语出自这两句话吗?)
高山流水
所以后世人们常用高山流水形容乐 曲高妙和知音难觅。
自读课文
自读提示: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字词学习
zāi
妙哉
wēi
巍峨
xián
琴弦
zhóu
画轴

曝晒
多音字
dòu 争斗

dǒu 斗胆
jiǎo 角落

jué 角色
再读课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 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 ,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 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 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1 文言文二则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21 文言文二则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

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

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

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

俗化。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两则》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一、我会写

哉:zāi(美哉、善哉、呜呼哀哉)

巍:wēi(巍峨、巍然、巍巍)

弦:xián(琴弦、弦乐器、扣人心弦)

轴:zhóu(线轴、轴心、中轴线)

锦:jǐn(锦缎、锦绣、锦鸡)

曝:pù(曝露、曝晒、一曝十寒)

矣:yǐ(悔之晚矣、由来久矣)

二、多音字

斗:dòu(争斗)dǒu(斗胆)

曝:pù(曝晒)bào(曝光)

角:jiǎo(角落)jué(角色)

三、课文翻译

《伯牙鼓琴》

【注释】

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

【注释】

①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③戴嵩:唐代画家。

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

⑩掉:摆动,摇。

⑪谬:错误。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⑫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伯牙鼓琴》教学课件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伯牙鼓琴》教学课件

21 伯牙鼓琴
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
哉 弦
21 伯牙鼓琴

(1)志:心志,情志。 (2)善哉:好啊。 (3)少选:一会儿,不久。 (4)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5)复:再,重新。 (6)若:像。 (7)破琴:把琴摔坏。
21 伯牙鼓琴
21 伯牙鼓琴
21 伯牙鼓琴
21 伯牙鼓琴
理解文意
21 伯牙鼓琴
背诵这篇古文。
21 伯牙鼓琴
1.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想每句 话的意思。 3.弄懂整篇课文的意思。 4.不懂的句子和同学讨论,或问老师。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1 伯牙鼓琴
朗读古文《伯 牙鼓琴》
21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 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 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 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 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21 伯牙鼓琴
文言文两则之一
21 伯牙鼓琴
21 伯牙鼓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苦短,知音难 求。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传至 今,成为结交朋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21 伯牙鼓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节奏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 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主题归纳
《伯牙鼓琴》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美了伯牙 与锺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了知音难觅的主题。
《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 》有错误的故事,说明了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 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方法总结
阅读方法——给文言文断句
第1课时
字词学习
zāi wē
xián zhó jǐn
妙哉 巍i 峨 琴弦 画轴 u锦囊

mi
曝晒 谬矣ù
字词学习
哉巍弦轴锦曝 矣
pù 曝晒 他把人放到太阳底下曝(bào)晒

bào 曝光 的丑恶行径,被记者曝(pù)光了。
dòu 争斗 他俩为了几斗(dǒu)粮食,当着
斗 dǒu 斗胆 众人的面争斗(dòu)起来。
伯牙鼓琴
伯牙:弹琴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破琴绝弦


锺子期:听琴 巍巍乎 汤汤乎 若太山 若流水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二则》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àn zāi wēi éqín xián huàzhóu pùshài

jīn náng yùzhóu yīpùshíhán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少.(shǎo shào)选,汤汤.(tāng shāng)乎若流水处.(chǔchù)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shù)曝(páo pù)书画斗.(dòu dǒu)牛三、我有写好字。

四、比一比,组词语。

哉()巍()弦()轴()曝()栽()魏()眩()辆()暴()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绝:①断;②尽,穷尽;③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得上的;④绝对。

伯牙破琴绝.弦()斩尽杀绝.()绝.无此意()美妙绝.伦()

2、宝:①珍贵的东西,珍藏的宝贝;②敬辞,用于称对方的家眷、铺子等;③珍贵的;

④姓氏。

宝.物()所宝.以百数()宝.刹(寺庙)()

六、解释句子。

1、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3、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七、选词填空。

盼望期望企盼

1、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

2、海峡两岸的人民都()祖国早点统一。

3、我()着星期天早点到来。

八、按要求写句子。

1、伯牙擅长弹琴。(扩写句子)

2、锺子期不擅长弹琴。锺子期会欣赏琴声。(用关联词连句)

3、琴增加了锺子期和伯牙之间的友谊。(缩写句子)

九、按原文填空。

1、伯牙鼓琴,。方鼓琴而,锺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两则》原文、注释及参考译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两则》原文、注释及参考译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两则》原文、注释及参考译文

伯牙绝弦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注释】

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弹琴。钟子期为其知音。

②方:正在。

③鼓:弹。

④志在太山:心里想到高山。

⑤曰:说。

⑥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⑦巍巍:高。

⑧少选:不一会儿。

⑨汤汤(shāng):水流的样子。

⑩破:摔破。

⑪以为:认为。

⑫足:值得。

⑬复:再次。

⑭者:……的人。

【参考译文】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道理】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2019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及答案

2019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及答案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A.能达到一定的重量或长度标准

B.脚

C.值得

3.伯牙破琴绝.弦。( )

A.断

B.尽,穷尽

C.极,极端的

D.一定的,肯定的

3.今乃掉.尾而斗。( )

A.减损,消失

B.摇摆

C.遗失,遗漏

D.落下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

三、读《文言文二则》,选择正确答案。

1.

2.

A.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的乐曲。

B.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所有的乐曲。

C.两人互相懂得对方的心思,关系十分亲密。

3.

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讲了牧童指出大画家错误的故事。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或听过类似的故事吗?请你写出来吧。

参考答案

一、1.C 2.A 3.B 二、1.C 2.A 三、略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伯牙鼓琴》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两则》的一篇课文。第七单元的专题是“艺术之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知音”的起源和寓意。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知音”的起源和寓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图片上有些什么?(弹琴人、樵夫、高山、流水)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弹琴的官员和樵夫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2.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跟随老师书空。

(二)朗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注意停顿和延长,读出文言的韵味。

2.全班齐读。

3.看视频,感知画面,学习朗读节奏,初步体会文章情感。

4.男女生分组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

1.齐读注释。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3.选小组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伯牙鼓琴,鼓得如何?用钟子期的话回答。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5.(1)文房四宝是什么?(笔墨纸砚)

(2)雅人四好是什么?(琴棋书画)

琴——位于高雅的首位

5. (1)伯牙正是因为有着高雅的品性,所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钟子期同样有着高雅的品性,所以能夸赞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19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及答案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A.能达到一定的重量或长度标准

B.脚

C.值得

2.伯牙破琴绝.弦.( )

A.断

B.尽,穷尽

C.极,极端的

D.一定的,肯定的

3.今乃掉.尾而斗.( )

A.减损,消失

B.摇摆

C.遗失,遗漏

D.落下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读《文言文二则》,选择正确答案.

1.

A.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的乐曲.

B.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所有的乐曲.

C.两人互相懂得对方的心思,关系十分亲密.

2.

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讲了牧童指出大画家错误的故事.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或听过类似的故事吗?请你写出来吧.

参考答案

一、1.C 2.A 3.B 二、1.C 2.A 三、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