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3感觉知觉记忆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为学生提供心理学最一般知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活动与发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完整、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心理学各分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特别是对心理学有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动机、情绪、能力、人格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道《普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情况。

2.使学生从系统论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建立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心理学奠定基础。

3.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和分析人的心理,帮助学生加深对心理现象及规律的认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4.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普心各章节总复习(选择题)

普心各章节总复习(选择题)

《普通心理学》总复习之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3、“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脑的(C )。

”A、反应活动B、干涉活动C、反映活动D、返回联系4、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C)。

A、神经元B、神经系统C、脑D、大脑皮层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 )。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C、社会原则D、主观性原则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弗洛伊德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9、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B )。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10、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 A)。

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11、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 )A、脑B、客观现实C、实践活动D、主观意识13、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有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B)A、反映形式B、感应性C、反应活动D、心理现象14、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蜜;猛兽根据气味和足迹追踪猎物等,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活动的机能是(C)A、生物反映形式B、物理反映形式C、心理反映形式D、化学反映形式15、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D)A、感知活动B、思维活动C、想象活动D、意识活动16、当动物能够把某个刺激作为信号时,就意味着有了(D)A、思维B、意志C、意识D、心理17、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彭聃龄第四版)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彭聃龄第四版)
可能观察不到需要研究的现象
(2) (3)
观察容易“各取所需”,结果易受观
察者主观因素影响
2020/3/29
———
(4)
心理测验法
测验法
定义
是指用一套预先经 过标准化的问题 (量表)来测量某 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2020/3/29
———
心理测验的类型
按照内容: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人格测验 按照形式: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按照测验规模: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观察法
2020/3/29
定义
———
观察法
对所研究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 某种行为的出现
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 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2020/3/29
———
观察法的适用情况
(1) (2)
2020/3/29
———
事件难以重复出现,难以重复观察, 难以验证
(1)
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难以进行精确 的分析
第三编 行为调节和控制 第四编 人的心理特性
2020/3/29
———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2020/3/29
———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 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2020/3/29
———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
认知
动机和情绪 能力和人格

三级心理咨询师辅导手册(培训教材)

三级心理咨询师辅导手册(培训教材)

三级辅导手册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基础(普通)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分。

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对照学习——社心、发心、变态、测验、咨询等。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如下图: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名称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行为主义华生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机能主义詹姆士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

(3反对3主张)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潜意识、性本能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心理学家应该关系人的价值与尊严、是当代心(第三势力)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动力定型:巴浦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形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普通心理学》思考题整理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普通心理学》思考题整理

⼼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普通⼼理学》思考题整理1.什么是⼼理现象?⼼理现象包括哪些⽅⾯?⼼理现象是⼼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分为⼼理过程和⼈格两⼤部分。

⼼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由表及⾥,由现象到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特征及其内在关系的⼼理活动,是⼈最基本的⼼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对客观事物是否满⾜⾃⾝物质和精神需要⽽产⽣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主观反映。

意志过程是指⼈⾃觉地确定⽬的,克服困难,⼒求实现预定⽬的的⼼理过程。

⼈格是指⼀个⼈区别于他⼈的⼼理特征的总称,表现在两个⽅⾯,⼼理倾向性和个性⼼理特征。

⼼理倾向性是指⼈堆客观事物及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积极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状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观、世界观等。

个性⼼理特征是⼈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程的稳定⽽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的多种⼼理特征的结合,集中反映了⼀个⼈的⼼理⾯貌。

包括能⼒、⽓质和性格。

能⼒是指⼀个⼈顺利完成某个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理特征,表现出⼈与⼈之间存在差异的活动效率及其潜在可能性。

⽓质是⼈的⼼理活动与⾏为产⽣的动⼒特征,表现在⼼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

性格是指表现个⼈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为⽅式中⽐较稳定的具有核⼼意义的个性⼼理特征。

性格在⼈格中具有核⼼意义。

2.⼼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结构主义⼼理学:冯特、铁钦纳;⼼理学应该研究⼈的意识经验,通过内省法来研究个⼈的直接经验,应从内容、过程和原因三个⽅⾯进⾏。

机能主义⼼理学:詹姆斯、杜威;⼼理学应该对个体适应环境时的⼼理与意识进⾏了解,这远⽐研究⼼理或意识的结构重要。

⾏为主义⼼理学:华⽣、斯⾦纳;⼼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外显⾏为,⽽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法客观研究的意识。

格式塔⼼理学:韦特海默、柯夫卡、柯勒;格式塔在德⽂中意味着“整体”,主张⼈的⼼理应该作为⼀个整体来研究。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其分支众多,而普通心理学则是其中的基础。

以下是对普通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涵盖了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则由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组成。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测验法是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二、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感觉具有适应性,比如当我们长时间处于某种刺激环境中,感觉会逐渐减弱。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整体性是指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选择性是指从众多刺激中选择出部分刺激作为知觉对象;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三、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容量较大;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约为 5 秒到 1 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容量无限。

遗忘是记忆中的内容不能被回忆或再认。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得出了遗忘曲线。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位置、时间因素等。

普心感知觉必背知识点

普心感知觉必背知识点

(二)一、名词解释。

1.知觉就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数据驱动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那些特性的加工叫做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概念驱动加工:人的知觉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后面这种加工叫做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2.瀑布效应当观察者对一运动物体连续注视一段时间后,转而凝视另一不同质的静止表面时,会感觉到这表面似乎在朝相反的方向运动3.自主运动:在暗室内,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也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

4.Tau效应5.结构级差 1往远处延伸的表面在视网膜上的投射规律,任何表面在视网膜上的投射都是近处稀疏,远处密集。

如线条透视和空气透视。

2是指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的有层次的变化。

6.联觉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种通道的感觉,现在却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

7.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绝对感受阈限的能力。

8.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阈限的最小刺激量。

9.感觉后象刺激对感受物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叫做后像。

后像有两种,正后象和负后像,与刺激物相同的叫正后象,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10.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

11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

12整体优先:内温用实验证明了局部反应和整体反应,整体水平的加工优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即称为整体有限。

13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却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在视觉范围内,恒常性的种类有:1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是,物体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当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却没有显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7.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8.外周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他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志支配,但其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9.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植物神经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功能是唤醒有机体,副交感神经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两者活动具有拮抗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2.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脑干网状结构调解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3.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部分构成;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自主神经的调节中枢;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4.小脑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5.端脑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脑;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裂和沟为分界线,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6.大脑皮层中有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味觉中枢和语言中枢;7.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8.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不是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9.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实验,证明了一般人左半球的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1.巴甫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2.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3.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反馈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4.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它是有条件的;5.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6.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7.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1条件反射的抑制;2扩散和集中;3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可以使正诱导和负诱导,也可以是同时性诱导和继时性诱导;4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8.条件反射的抑制包括:①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映;②超限抑制:又叫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③泛化现象: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能引起条件反射;④分化抑制:如果只强化条件刺激物,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其他刺激反应会逐渐消失;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肌体觉;3.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其他的刺激对这种感觉器官来说就是非适宜刺激;4.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做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感觉阈限;二者成反比;5.韦伯定律是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确实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I/I;I代表原来的刺激量,△I代表刚能引起较强感觉的刺激增加量,K代表韦伯常数;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韦伯分数下降;6.费希纳定律:S=K㏒R;S代表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1.感觉适应是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若想保持暗适应带上红色的眼镜就可以;3.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是感觉后象;4.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5.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认真看书;6.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7.椎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是明视觉器官;杆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是暗视觉器官;8.色光的混合是相加混合,混合的结果是色光更亮;颜料的混合是相减混合,混合的结果是各混合色都不吸收的颜色;9.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盲通过明度“辨认”颜色,用相同明度的两种颜色就可以监测出色盲,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由遗传的原因造成的;1.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对1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老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是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范围向低频扩展,扩展到中频的范围时,影响到了言语的听觉;2.声音强度太大或作用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叫听觉疲劳;如果听觉颇老不断积累,长期得不到恢复,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丧失,职业性耳聋就是这样发生的;3.听觉器官是科蒂氏器官;4.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5.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6.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有味道的物质;味觉的感受器是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7.最基本的味觉是甜、酸、苦、咸四种;8.饥饿时对甜和咸的感受性比较高,对酸和苦的感受性比较低;吃饱后就相反; 1.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绝、温觉、冷觉和痛觉;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2.平衡觉又叫静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容易引起前庭器官的高度兴奋,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晕船就是平衡器官过于敏锐造成的;3.运动觉又叫动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肌腱和关节中;4.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他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秘,性以及痛的感觉等等;当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会引起节律性内脏感觉;5.痛觉遍布全身所有组织中;内脏痛具有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而且痛觉是最难于适应的;6.人们对痛觉的感受性有很大差别,其原因是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7.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8.知觉的基本特性:①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一个整体的特性;②选择性:把一部分物体作为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知觉比较模糊,也就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③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④理解性: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解释出来;1.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2.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3.距离知觉是判断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对距离的判断可以根据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单眼线索有:①对象的重叠;②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③明暗、阴影;④运动视差、⑤眼睛的调节作用;双眼线索包括:①双眼视轴辐合;②双眼视差最主要的线索;4.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可以根据日出日落的交替、一年四季的变化、生理、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来估计时间;5.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可用于调节人的活动,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6.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位移产生的知觉;7.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静现象、Φ现象;8.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9.错觉一般按照线段长短、线段方向、面积大小、不同感觉通道相互作用等所形成的错觉来分类;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2.记忆按其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词语—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3.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再现和再认;4.对识记过材料即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5.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试验研究的创始人;6.艾宾浩斯研究结果认为,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7.表象是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8.表象的特征:①直观形象性:表象是对事物形象的记忆他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②片段不稳定性③可操作性:表象的形象在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正因为这个特性使表象成了想象的素材;④概括性:表象出来的形象已经是经过概括了的,它已经丢掉了这个事物的一些次要特征;这个特性使它起到了从感知到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1.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2.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3.瞬时记忆的特点:①形象性: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是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的;②容量很大,保留时间很短:容量为9~20比特,时间却只有1秒左右;③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了;4.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5.短时记忆的特点:①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②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③短时记忆中即有来自瞬时记忆的材料,又有长时记忆的经验,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④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就可能转入长时记忆;6.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7.长时记忆的特点:①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数量都是无限的;②长时记忆的编码有:1语义编码: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2形象编码:以感觉映象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③长时记忆中存在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④长时记忆的遗忘的原因:1自然的衰退2干扰:1前摄抑制:是指前对后的干扰;2倒摄抑制:是指后对前的干扰;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表现为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的效果好;1.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它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2.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3.根据思维的形态将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4.按照探索问题的不同方向,将思维分成:1辐合思维:或叫求同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2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沿着把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5.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将思维分成:1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2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2.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就越广;3.概念的掌握:或叫概念的形成,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哪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4.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它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具有局限性;5.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①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若这个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则是正迁移;若这个影响是负面的、消极的,则是负迁移;②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实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问题解决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③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7.通用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有:①算法策略:是把所有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加以尝试;②启发策略: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包括:1循环子目标策略;2逆向搜索策略;3计划简化策略;1.言语:是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2.言语活动的形式分为:①内部言语: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②外部言语: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包括:1书面言语;2口头言语;口头言语又包括:1对话言语2独白言语3.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说话有障碍,但能听懂别人的话、写字、认字—表达性失语症;4.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理解能力—接受性失语症;5.视觉性言语中枢—能看到字词,但不能理解—失读症;6.书写性言语中枢—其他运动技能正常,但不能写字绘画—失写症;7.在大脑里对这些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个过程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想象;想象是一种思维过程,来源是表象;8.想象的种类:①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②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9.有意想象分为:①创造想象:补一句现成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做创造想象;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象;③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1.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对心理活动内容和对自身行为的评价;2.意识对人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3.无意识是指没有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4.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较低、波幅较高的Δ波;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5.四个睡眠阶段之后,机体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大约持续5~10分钟左右;6.生物节律是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7.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睡眠中人人都做梦;若不让做梦会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8.梦的特点有:①不连续性最主要;②不协调性;③认知的不确定性;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2.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心理过程;3.注意的种类有:①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一直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②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③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即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4.注意广度:又叫范围,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一般是7±2;5.注意的稳定性是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注意的分散,就是平常所说的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6.注意的起伏:又叫注意的动摇,是指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7.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8.注意分散: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9.注意分散的条件是:①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非常熟练;②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③两种活动如果实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的话,这两种活动也很难做到注意的分配;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2.从需要产生的角度,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叫生物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社会需要:又叫获得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3.从需要的对象的角度,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4.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5.内驱力是由外部环境条件引起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6.诱因是能引起有机体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7.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①同一行为可以为由不同的动机引起;②不同的活动也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③有些动机起着主导作用,有些动机则处于从属地位;④动机和效果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8.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诱因的作用下,情绪也能起到动机的作用;需要、内驱力、情绪、诱因都可以激发动机;。

1、心理咨询师--普心-----tiger

1、心理咨询师--普心-----tiger


2.学派纷争 构造心理学(冯特,从意识找心理规律)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强调心理在适应环 境中的机能作用) 行为主义(华生, “不谈心理的心理学”, 直问行为:刺激和反应) 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完形,即整体: 从整体研究,非反射弧的集合)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意识、无意识、 潜意识、前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
(二)心理的本质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非物质的) 心理反映是能动的,非静止的、一成不变的。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制约,是自然 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三)心理学发展简史 1.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年冯特建心理学实验室,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无关的额外变量)
一、绪论 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感觉、知觉和记忆 四、思维、言语及想象 五、意识与注意 六、需要与动机 七、情绪、情感和意志 八、能力和人格
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二)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一)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1.神经元及其功能 2.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3.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4.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5.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三)颜色视觉 色调(波长) 颜色的特性 明度(光的物理强度) 饱和度(灰色所占的比例)
颜色混合
色光混合:相加混合(不同光同时作用于眼睛)
颜料混合:相减混合(颜料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
色弱
色觉异常 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 全色盲
大多由遗传原因造成:隔代遗传,隐性基因
二、听觉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2、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一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3、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木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4、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4、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普心名词解释 可直接打印

普心名词解释 可直接打印
【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觉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整个暗适应过程大约持续30~40分钟。一般认为暗适应的机制是感受器内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神经的作用。
【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普肯耶现象】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感受性不同。当人们从锥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明度的变化。例如,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在晚上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这种现象叫普肯耶现象。它说明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白天或夜晚),人们的视觉机制是不同的。
√【算法策略】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算法策略可以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却需要大量的尝试。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比较省力。它有以下几种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2、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的保持量要高,这就是记忆恢复。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遗忘】记忆的内容不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一、概述1.心理的本质(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情绪情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干:维持个体生命延脑:呼吸心跳消化桥脑:对睡眠有调节控制作用大脑皮层: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中脑:视觉与听觉反射中枢网状系统:控制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前脑:脑的最高层部分丘脑:信息输入的中继站,网状结构的一部分边缘系统:与动物本能活动有关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活动(3)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4)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5)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神经系统(1)神经过程的两种基本运动规律之一是相互诱导(2)大脑皮层的两种诱导形式:正诱导由抑制过程或加强周围兴奋引起,如:太认真而对外界“视而不见”负诱导由兴奋过程或加强周围抑制引起,如:小孩睡前太兴奋而“闹觉”(3)继时性诱导:随时间延续而出现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4)大脑表层:额叶——运动区顶叶——感觉区枕叶——视觉区颞叶——听觉区(5)大脑半球:左半球——语言性工作,逻辑思维(计算、时间感、节奏感、运动)右半球——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想象、音乐欣赏3.知觉的特性:整体性——看见部分就知道整体是什么理解性——对同一事物大家看法不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选择性——对象和背景,选择自己想看的,或因其特点而看到它想让自己看到的(两栖)恒常性——形状、明度和颜色不因距离或光线的改变而改变(太阳是圆的)4.感知觉的应用:强度率——授课时声音的高低差异率——授课时重点部分提高声音、字体写大、划线等等使知觉对象突出活动率——演示实验、幻灯片、视频组合率——相似的组合在一起进行区分七、记忆1.概念: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论述版)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论述版)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论述版)一非重点章节的考题1 (96)试述反射、反映、反应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答:待查2 (99)试述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答:(仅是提示)巴埔骆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暂时联系是学习(习得)的神经基础。

(1)操作条件反射的定义(2)特征:被试的活动是自由的,主动的。

条件反射的形式是靠强化,而非靠非条件刺激物。

强化:*奖赏*惩罚p54!!3 (97) 试述注意的基本特征(仅是提示)答:(1)注意的指向性特征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2)注意的集中性特征:强度或紧张度(详见p91!)4(98)试述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待查)二重点章节——知觉1 (00)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答:从四个特征考虑入手!2(01)试试距离知觉与物体距离的线索。

(另写出如发声,也可利用单耳与双耳线索)答:定义略(答题要写)。

1.单眼线索(1)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阴暗和阴影(5)运动级差(6)结构级差2.双眼线索(1)双眼视轴的辐合,在一定范围内~~ 双眼视轴集中~ 近,双眼视轴分散~ 远(2)双眼视差~~ 产生立体知觉的关键3(可能考点)感觉与知觉的异同和联系答:同:都时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在人的面前)异(1)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间于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一个过程.知觉是纯粹的心理体会,受人的知觉经验的参与。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的结果,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联系:(1)感觉是知觉产生或形成的前提,知觉是感觉的深入(2)感觉愈丰富愈精确,知觉越完整,越正确三超重点章节——记忆1(98)试述长时记忆中的编码形式。

答:编码方式:表象,语义(规则)编码<<认知心理学>>p173书p2452(00)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普心名词解释

普心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一)诱因:环境中能引起动机的物体或条件的作用成为诱因。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一词原意指印记、制图、标志。

心境(心情):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也叫“心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暂短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天才:心理学上把某些能力的完美结合成为天才。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记忆: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家庭气氛;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相互关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环境。

时尚:人们一时崇尚的样式,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反传统性。

指向性:所谓指向性,是指每一瞬间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及跟踪。

集中:所谓集中,是指意识对所选择的对象给以贯注和维持。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无预定的,不需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往往是不由自主地自然的发生的主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初级的被动的主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自觉地、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也译作随意注意。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又称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的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也是注意的持久性。

分心:分心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务,而被无关的事务所吸引的状态。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当前任务的要求,有意识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感觉: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三级《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答案

三级《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答案

三级《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答案《普通心理学》复习题一、判断题1.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个别属性2.一般说,语言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的右半球。

(×)左半球3.知觉理解性是一种高级的知觉形式。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

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条件有三个。

●1.言语的指导作用:言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应用。

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词的作用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使知觉更迅速、更完整。

例如,天空中的云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状,在感知时加以词和言语的指导,很快就能知觉到。

●2.实践活动的任务:当有明确的活动任务时,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所知觉的对象比较清晰、深刻,任务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知觉效果。

比如,对天安门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写,任务不同,感知效果就不同。

●3.对知觉对象的态度:如果对知觉对象抱着消极的态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观事物;只有对知觉对象发生兴趣,抱积极的态度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4.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保持在人脑中的感知过程的事物形象的映像。

(×)●感知过程的事物形象的反映5.情绪是个体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主观体验。

(×)态度体验6.安静、沉着、稳重、反应较慢、不灵活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

(×)粘液质7.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8.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但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9.情景记忆是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1 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 从内到外2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II.气质III.性格第二章生理部分1 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2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3 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

4 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第三章意识1 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2 意识: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省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知觉与认识。

3 几个意识水平在p78第四章注意1.注意定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动作或行为(心理特性)2(98 02考题)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3(99 考题)有意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得注意。

(以目的与努力为两个维度)4(00 考题)注意稳定性: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狭义)上或活动(广义)上的时间。

5(96 考题)注意广度:同一时间中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目。

6 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7 注意的转移:更具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广义上的。

第五章感觉1 感觉:物体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

2 感受性(02考题):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 感觉阈限:测量人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知识梳理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心理学的基本流派1.构造心理学(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学派观点:研究意识,认为人的认识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情感三种元素。

(3)研究方法:实验内省。

(4)评价:使心理学走上独立,被格式塔心理学派称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也被詹姆士认为是“黄铜铁器心理学”。

2.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新行为主义)(2)学派观点:抛弃意识研究,反对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确定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3)研究方法:实验3.格式塔心理学(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2)学派观点: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反对构造心理学。

(3)研究方法:实验(4)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2)主要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反对构造心理学。

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研究意识作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5.精神分析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学派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人类的思想和行为都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

提出本我、自我、超我三层次结构。

(3)研究方法:个案法(自由联想、防御机制)(4)评价:注意到早期生活经历的重要性,该理论具有深远影响。

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原因: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

②人本身的状态。

需要、情感、兴趣等(二)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

影响因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兴趣、活动组织、过去经验、人格的依从性。

(三)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感觉的规律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2.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感知觉


心电感应 超感视觉 预知 心理致动
(二)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1)定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 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 间知觉。
(2)种类


大小知觉 形状知觉 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也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大小知觉
在形成大小知觉的时候,运动觉和
触摸觉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视网膜上的成像是有差别的。左眼左边多一些,右眼右边多一些。
2、时间知觉

(1)定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 顺序性的反映。
(2)时间知觉产生可以借助的线索
计时器提供的信息
自然界昼夜的交替
四季周期性的变化
人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周期性变

(3)影响时间准确性的因素
听觉最高
触觉居中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 脑中的反映,是脑对 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 现。
二、记忆的种类



四种划分方式: (一)按记忆的内容分 (二)按是否意识到 (三)按能否加以陈述
(四)认知心理学按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 及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方式的不同
(一)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 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 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 受性低。
(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 量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 能力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 差别量

2、听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 听觉器官 听觉的特性
(1)听觉的适宜刺激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
觉的适宜刺激,我们把这个范 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比16赫 兹小的次声,以及比20000赫兹 大的超声人们都听不到。
听阈范围内,人们对1000-4000Hz
声音最敏感,对这一范围的声音耐 受性也较高。
(四)联觉
1、定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 一种感觉的现象。 2、产生联觉的条件 刺激物本身蕴含多种感觉元素、感觉者的感 觉经验。如,红色蕴含了红和热量两种感觉元素, 蓝色蕴含着蓝和凉爽两种感觉元素等等
五、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整体性 (二)选择性 (三)理解性 (四)恒常性

(2)错觉的种类
ⅰ图形错觉
横竖错觉
缪勒—莱尔错觉
左氏错觉
庞氏错觉
a、b两图中心的圆形哪一个比较大?
弗雷泽螺旋
ⅱ形重错觉 ⅲ大小错觉 ⅳ方位错觉 ⅴ时间错觉 ⅵ运动错觉“瀑布” ⅶ颜色对比错觉
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定义 (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 (三)韦伯定律 (四)费希纳定律
视觉最低
(4)生物钟
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 所引起的机体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 现象。 生物钟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节律,一 般以24小时为一个单位

3、运动知觉
(1)定义: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 间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2)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并没有发 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
视觉
听觉
外部感觉
嗅觉
味觉
感觉
皮肤感觉
运动觉
内部感觉
平衡觉
机体觉(内脏感觉)
1、视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 视觉器官 颜色视觉


(1) 视觉的适宜刺激
波长380-780nm(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这一段 电磁波亦称为光波。
(2)视觉器官
眼球的结构 眼球由巩膜、脉络膜、水晶体和视网膜组成。 视觉的产生 眼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外界光线从瞳孔通过前房, 再通过玻璃体射到视网膜上。视网膜是一个由视觉神经细 胞组成的薄膜,分为三层,最外边一层是视细胞层。视细 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由视 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受光信号刺激产生视觉。视网膜上的 感光细胞有: (1)杆体细胞:暗视觉器官。感受光线明暗和轮廓, 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2)锥体细胞:明视觉器官。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 色。
(一)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 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为一个整 体的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
(二) 知觉的选择性
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
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知觉格外清晰,
而把其他对象当作背景,知觉比较模糊,
这种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叫知
觉的选择性。
(三)知觉的恒常性
(一)感觉适应

定义: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 例如,光适应和暗适应(视觉)、嗅适应、 味觉适应、温度感觉适应、触压觉适应等, 而在所有的感觉适应中,痛觉最难适应 (机体的保护本能作用)。
(二)感觉后象

定义: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 感觉印象。
(三)感觉对比
1、定义: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 2、种类 (1)同时对比: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2)相继对比: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如吃完苹 果马上再吃桔子,觉得桔子不仅不甜,反而更酸 了,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水很 热。
色觉异常的人自己察觉不到自己色觉异常,别人 也难以发现。绝大多数是遗传造成的。
(4) 相关名词

浦金野现象 :人眼对不同颜色的光感受性 不同。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550nm的光 (黄绿色)感受性最高;但在暗视觉条件 下 ,人眼对505nm的光(蓝绿色)感受性 最高。
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明处 更亮而暗处更黑的现象。
(四)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德国生理学家,1860年)

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心理量
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
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 引起的心理的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S = K log R (S为心理量,R是物理量,K是一个常 数,S和R的关系为对数关系)
四、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二)感觉后象 (三)感觉对比 (四)联觉


距离知觉

判断距离远近的线索
肌肉运动线索(眼睛的调节作用、双眼视 轴辐合)



单眼线索(对象的重叠、线条的透视作用、 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阴影、运动视差) 双眼线索
若没有肌肉运动线索、单眼线索,
判断远近可以靠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
① 双眼视物的差异:两眼瞳孔相距65毫米 ② 视网膜上的成像差:当两眼同时注视同一个物体时,在两眼 ③ 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 差。 ④ 双眼视差是判断远近的主要依据:如立体电影、立体摄影
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 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 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是由身体 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 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 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 性和疼感觉)。
运动觉
(又称为动觉,内部感觉)
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 动觉的产生:身体运动时,动觉感受器到刺激,
产生神经冲动,上传到中央后回产生动觉。
意义:视觉、触摸觉、言语动觉的产生都需要 与动觉相结合。
内脏感觉(内部感觉)
分类:饥饿、饱胀和渴、窒息、疲劳、便意、性和痛的感 觉。 特点: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 脏的感觉。内脏向大脑输送的信息比较少,也较弱,只 有在病变或异常的情况下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
第三节
感觉、知觉和记忆
第一部分

感知觉


一、感知觉的定义25、34 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25、37 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25 四、感觉现象26、35 五、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感知觉的定义
(一)定义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一)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
果, 是各种感觉的结合。 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知觉却受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 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却会有差别。
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一)感觉的种类
(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 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皮肤感觉
种类: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皮肤感觉的产生: (1)触觉:皮肤未变形,产生触觉。 (2)压觉:皮肤变形,产生压觉。 (3)痛觉:皮肤受损。
(4)振动觉:触觉和动觉结合。
(5)温冷觉:温度刺激
平衡觉
(又称静觉,内部感觉)
感受器: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平衡觉的产生:当人体位置与地心引力方向发生变化 时,前庭器官内三个半轨管内的液体的流动及耳石 的运动,引起平衡觉。 平衡觉症状:恶心、呕吐反应,如晕车。
(3)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 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 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 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 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
3、其它感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 平衡觉 运动觉 内脏感觉
痛觉
嗅觉
最古老的感觉,难以分类的感觉。 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在判断大小的时候,视像的大小和
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是结合起来起 作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