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中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 (1)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建构】【单元特征】危机时代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面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而德日两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战争时代20世纪30年代,日本、意大利、德国先后发动局部战争,随之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经济大危机原因①主要原因: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②直接原因: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③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爆发标志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时间1929—1933年表现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

②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③穷人们想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

④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特点破坏力大、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

影响①国内:生产大幅下降,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②国际:德、日法西斯势力抬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

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加剧。

二、罗斯福新政1.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2.直接目的: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内容项目具体措施作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稳定金融秩序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A.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即1942年夏季到1943年早春,苏联红军为了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牵制入侵伏尔加河流域和入侵高加索地区的德军而进行的防御和进攻战役。

战役以苏联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严重削弱了德军的力量,极大的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是二战的转折点。

鲁尔危机: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

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

英美两国害怕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导致社会危机甚至引起革命,要求尽快结束鲁尔危机。

此时,德、法双方也都难以坚持原来的政策。

鲁尔危机使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优势,开始受英美的摆布。

道威斯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30日成立了由美、英、法、意、比五国代表参加的两个专门委员,第一委员会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任主席,负责研究稳定德国经济的方法和制定新的赔款计划。

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契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的国家安全保卫机构,全称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是该委员会俄文缩写的音译。

它拥有很大权力,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

1922年2月6日,经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

《霍尔—赖伐尔协定》:是英法与意大利在1935年12月的协定,密谋让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侵占埃塞俄比亚的计划。

英国外长赛缪尔·霍尔与法国总理皮埃尔·赖伐尔为了结束第二次意埃战争,不惜出卖埃塞俄比亚的领土利益,以满足墨索里尼的野心。

这显示当时绥靖政策的祸害。

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专题1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口袋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1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口袋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1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总体特征: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动荡、分化和重组的年代,以战争与革命(包括十月革命、亚非拉斗争)为主题,世界从战争走向和平,革命继续发展,国际秩序从无序走向有序,两种社会制度并存,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知识点0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难点】一战后国际秩序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背景(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2)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3)各国间的不平衡性加剧,原来先进的国家在很多方面被后起的国家超越。

2.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形成与表现实质地位或影响英德矛盾(主要矛盾)(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2)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法德矛盾(1)普法战争后,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2)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北非殖民地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德俄矛盾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俄奥矛盾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争夺巴尔干地区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3.20世纪初,欧洲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争夺。

(2)军事上:列强之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参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学案(含解析)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学案(含解析)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手段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结果。

2.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了解现代技术进步与全球化对其带来的影响。

3.简述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

4.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与业务,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发展。

【学习重难点】重点:20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贸易发展与金融发展。

难点: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预习新知】知识点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一战前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一战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初,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一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MW¾+月事■,啦便#上JBT枪.主义H泗22年.Iwg.W三tf3BMB.松∙fljy<W二1.社会主义国家Xu *大”∙*Hrn搐&济体".・中力T■■工I1.资本主义国家∙.∙.B<±J三SMM.M45T三ZΛtttRXJ1.2.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表现①21世纪以来,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口益加深。

②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政策:坚持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知识点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1)垄断资本主义2.(1)宏观调控市场调节;贫富分化经济危机(2)中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经济独立贸易保护主义3.(1)经济全球化(2)对外开放知识点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1)服务贸易增长迅速①发展原因: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二战历史资料

二战历史资料

二战历史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二战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战资料简介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

反法西斯国家:中国、前苏联、美国、英国、波兰、南斯拉夫王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印度、法国等47个国家。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根本原因由于一战战过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直接原因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二战主要事件1929年10月2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这场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正是这种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沈阳,其后全面吞并中国东北,为以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

目录1基本信息2战事原因3战事开始4战事中期5转折点6二战末期基本信息简称二战或二大战。

战争的相关信息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北非,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的战败,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两大阵营轴心国阵营:德国、日本、意大利。

仆从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克罗地亚、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维希法国、泰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同盟国阵营: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缅甸、菲律宾、阿比西尼亚(即今埃塞俄比亚)、伊拉克、巴西、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1940年6月法国沦亡后称自由法国)、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捷克。

战事原因资本主义世界。

正是这种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沈阳,其后全面吞并中国东北,为以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竞选为德国总理。

战事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征兵制,公开挑战《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随后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

中国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合作和关系

中国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合作和关系

中国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合作和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合作与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两国在战争期间共同抵御了日本侵略,并成功保卫了各自的领土与利益。

本文将探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合作与关系,并分析其对双方和整个战争局势的影响。

1. 两国建立抗日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与苏联面临共同的威胁——日本侵略。

为了共同应对这一威胁,中苏两国在1941年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并在1945年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些条约奠定了两国的联盟关系基础,标志着双方在抗击日本侵略中的共同合作开始。

2. 苏联在中国的支援苏联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支援与援助。

在战争初期,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包括武器、弹药和装备。

1941年底至1942年初,苏联还向中国派遣了一支苏联空军志愿者队,共同参与了中缅印战场的作战行动。

苏联的支援有效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对中国的战争抵抗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3. 中共与苏共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苏联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军事训练和战略指导,帮助其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并在政治上给予了坚定的支持。

这种合作关系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至关重要的崛起。

4. 共同参与国际抗日战争中国与苏联不仅在本土抵御日本侵略上紧密合作,还共同参与了国际抗日战争。

例如,中国远征军与苏联红军在蒙古和满洲等地共同作战,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双方的协同行动加剧了日本在中国和东北地区的困境,对整个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5. 对战后局势的影响中国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合作与关系对战后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在战争中的表现使其成为战胜国之一,为中国的战后地位与权益争取到了更多的国际认可。

其次,中国与苏联的合作有助于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冷战时期的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合作与关系是极为重要的。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世界秩序的演变-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适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世界秩序的演变-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适用】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世界秩序的演变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2、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3、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重点、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影响。

正确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十月革命的背景及历史意义、苏联模式。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中国、印尼、印度、埃及、埃塞俄比亚、墨西哥民族民主运动。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塞俄比亚抗意胜利。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影响。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评价。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知识点一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1、帝国主义阶段(1)原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政策: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大战的酝酿(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主要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俄奥矛盾。

(3)两大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成“协约国”。

(4)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3、爆发: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一战的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特别提醒】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是其导火线。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

知识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三条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的作用

一,二战的起点:主流是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二战起点。

二,二战性质:大多数学者支持“单一性质”论(认为二战自始至终都是反法西斯战争)。

首先,从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战争发动者及其目的来看,二战是由全世界人民的敌人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国集团发动的,旨在奴役和征服整个人类的战争,这一世界主要矛盾就决定二战的性质。

其次,英法对德宣战具有帝国主义争霸性质,但也具有保卫民族独立的性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人民和世界人民。

再次,不应以社会制度作为判断战争性质的依据。

三,二战爆发的起因:1,从国际体系层面来看:(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凡尔赛体系包括巴黎和会以及其后战胜国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对奥保匈土四国的条约以及《洛桑条约》)所构成的欧洲国际关系体系,华盛顿体系是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九国公约》所构成的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

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列强意志的集中体现,它建立在对战败国残酷掠夺基础上,利用战胜国因一战获得的某种优势地位,建立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战后结构,而没有考虑这种结构是否适合变化了的世界形势,必然导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加剧,而战胜国之间的实力不等、分赃不均又激化了彼此矛盾,加之殖民地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体系内部矛盾日益加剧。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同日本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日本在远东的扩张也受到了英美的抵制和中国的反抗,加剧了体系的不稳定性。

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的争夺性与称霸性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1929——1933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使国际关系中原有的重重矛盾迅速激化,不仅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还波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冲击了一战后的秩序。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意日等国家纷纷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军备竞赛不断加剧,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展开掠夺,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帝国主义国家间展开了经济战,形成了法国为首的金集团,英国为首的英镑集团和美国主导的美元集团,关税战、贸易战、倾销战此起彼伏。

4.15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统编版)

4.15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统编版)

4.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4年6月美英联军登陆法国诺曼底
1944年6月6日,美、英和加拿大等 国盟军5个步兵师、3个空降师在法国诺 曼底。
为此次登陆盟军集结兵力达287.6万 人,6500艘战斗舰艇和运输船只,11000 架作战飞机及2700架运输机。这是世界 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945年9月)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 课程 《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 标准 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
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1.知道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 发;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进一步爆发;日本偷袭珍珠 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诺曼底登陆等战役 的后果。(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学习 3.知道《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签署背景和发表 目标 的意义,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说岀德国、日本投 降过程。了解二战的经过,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 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 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 和平的思想观念。积极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问题。(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吸取德国在一战 中两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同苏联签订《苏 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但条约 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已在西线得手。1941 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 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4.欧洲东线战场 意义: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英国 法国 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考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考资料
在敦刻尔克被德军俘虏敦的刻英尔国克士撤兵退
荷兰
敦刻尔克
比利时 卢森堡
马奇诺防线
14
5、法国沦陷
巴黎
色当 斯特拉斯堡
1940年6月17日战线


维希
日内瓦
根据停战条款
德国占领区域
以戴高乐马将赛军为首的一批爱国者 流19亡40英年6国月,14组日,织德“军自进由入法巴黎国。”运 动,坚持抗德斗争。
15
美国战时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说,莫斯 科战役是“德国武装力量战略性的失 败……是战争的转折点”
21
中 1、正面战场的抗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凇沪会战
武汉会战


22
中 2、敌后战场的抗战



晋 晋察冀


抗 战
陕甘宁 晋冀豫

山东


23
24
1941年12月7日6时,日军第一波飞机183架起飞,7时15 分 ,日军第二波飞机171架起飞,整个袭击持续约两小时, 只遇到轻微抵抗。日军以损失飞机29架、潜艇1艘和特种 潜艇5艘的微小代价,击毁击伤美国太平洋舰队停泊在港 内的全部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主要舰只,击毁美机232 架,毙伤美军3681人。日军在太平洋上掌握了制海制空 权。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938年——1939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 斯洛伐克,国联未制裁。
国联的无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
心,加促了二战的爆发。
4
轴心国的形成
5
1938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以及中国的影响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以及中国的影响

二十世纪世界史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以及中国的影响摘要:初中,高中,大学,我们从未停止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未曾忘记过二战对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影响。

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深重灾难,更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铭记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它的胜利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它的胜利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深远的影响不仅仅只在于它所造成的战后世界格局,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所留下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人类留很多宝贵的东西,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是和平与科学。

这两者贯穿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始终,直接影响着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一个战场。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亚洲最大的陆地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

中国始终如一地承担了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义务,在战争的第一线,从未停止过战斗。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和平运动;中国;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

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一、世界政治局势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并开始分化,形成约半个世纪的“冷战”国际关系。

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

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优质课件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优质课件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1.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认识20世界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唯物史观)2.从时空观念出发了解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史料实证对比不同社会制度下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通过史料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历程,结合20世界以来人类生活的史实,分析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历史解释)重点:贸易、金融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难点:中外经济联系;新时代技术对经济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观察图片,这些图片代表了哪一领域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商业贸易领域就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商务文件。

90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个人、企业和政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采购。

电子商务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新课讲授】【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6页学习一战前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一战前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一战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师】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恢复如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6学习。

(2)一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①社会主义国家:A.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1922年,苏联成立,实施新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C.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师】请同学们尝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全面评价斯大林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高一语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高一语文)

1基本介绍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于1939年9月1日德国和苏联入侵波兰开始,这次入侵行动随即导致以英国为首的大英帝国与法国向德国宣战。

然而德国在入侵波兰后开始着手尝试在欧洲建立一个大帝国,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为止,发动一连串战争并借由条约的签署使得德国几乎占领了欧洲绝大部分的地区,而名义上保持中立的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也陆续占领或者吞并了其在欧洲边界的邻近6个国家,在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所占领的波兰领土。

英国以及英联邦的成员国则坚持持续与轴心国继续作战,并分别在北非沿海地区和大西洋海域发生多起军事碰撞,而这也使得英国成了欧洲大陆地区唯一仍能继续反抗德国入侵的主要力量。

1941年6月22日,欧洲轴心国集团决定联合入侵苏联领土,这次攻势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面战争爆发,但此举让原本几乎统辖整个欧洲地区的轴心国被迫投入大量军力来维持作战优势。

到了1941年12月7日,已经加入轴心国的日本为了能够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获得领导地位,陆续袭击位在太平洋的美国统辖地区和坐落于与中南半岛的欧洲殖民地,很快地于西太平洋和东亚战区获得了主导权。

到了1942年时日本开始在一系列的海战中战败,位于欧洲的轴心国也陆续于北非战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节节败退,这些都迫使轴心国停下进攻的脚步。

1943年时,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西西里岛战役中面对同盟国部队严重失利,另一方面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战败后失去对于东欧的领导地位,同时美国也在太平洋战区中获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自此轴心国集团逐渐失去主导权并开始尝试部署于各地的前线部队进行战略性的撤退。

到了1944年时,盟军决定登陆法国以开辟第二战场,而苏联除了成功收复过去被占领的领土外,也开始转往攻击德国与其同盟国家的土地。

在苏联和波兰部队共同攻入柏林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最终在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宣告结束。

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

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

总结
• 中华民族在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承受过巨大牺牲, 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自身谋 求独立和解放的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容忽视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4年的长期抗战中,中国军民牵制和 消灭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大量兵力,削弱了它的经济实 力,阻止了日本北进,延缓了日本南进,也使德、日法西 斯会师中亚,囊括欧亚大陆的狂妄企图变为幻想。这场反 法西斯战争包括中国、美、英、苏等60多个国家在内的、 近20亿人被卷入这场战争。在这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 战争中,中国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 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 和平。历史证明: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 的巨大贡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பைடு நூலகம் @kingsoftwps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ppt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魔兽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战场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及地位
他们曾经这样说过……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 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 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 们可下印度……
中国战场的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 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 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1年,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 ,在中国东北就兴起了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斗争。在世 界的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始终牢牢牵制着100万人 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占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继续吸引和阻滞着日 本陆军的主要兵力,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战场, 共消灭日军150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 人数的70%。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军民 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 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间接 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德国、捷克斯洛伐克
②为避免卷入战争,张伯伦是怎么做的?
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 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法西斯
③与之前对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绥靖政策相比
有什么变化?
“制裁” “不干涉” 公开出卖
绥靖政策的危害
⑴对法西斯: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 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⑵对英法:暴露了英法的虚弱,忽视了战争 准备,导致战争初期受到严重损失
• 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既和法西斯势力有矛盾,也与 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有尖锐矛盾;
• ③反对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人民革命斗争和民族解 放运动的主要内容。
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最终未能阻止二战的爆发,原因是什么?
• ①力量对比:法西斯国家力量强大,反法西斯国 家力量弱小,无法单独取得斗争的胜利
②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 空前的经济战
③为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方式走上了不同 道路,加速了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何异同?
①历史原因:
同 都有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残余
都在凡-华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现实原因:
都遭受经济危机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 都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 ③内外政策: 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④严重后果: 都冲击了凡-华体系,成为二战战争策源地
• 缺乏国际援助,英法推行绥靖政 策……பைடு நூலகம்
• 有人认为,西班牙战争是“小二战”或“二战的彩 排”。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 ⑴从战争的性质看,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的反 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 ⑵从战争的过程看,各种国际政治势力粉墨登场
• ⑶反映出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最能反映二战前各 大国的矛盾与斗争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埃塞俄比亚亡国了,西班牙共和 国政权被颠覆了,中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②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 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③使许多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如苏联对英、法等国心存芥 蒂,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④最后英、法等国不得不首先吞下这枚自己种的苦果
含义: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 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的政策。 ①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国联未真正制裁日本;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英 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 ③1936年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 “中立”政策; ④30年代对德国扩张听之任之。 1935年德撕毁《凡尔赛和约》,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整个 捷克斯洛伐克; ⑤1938年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最顶峰(为何这样说:英 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 ⑥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进行奇怪战争
胜利 原因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转 折
①莫斯科军民团结一致,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 ②苏联从东部大量增援部队 ③天气严寒,德军缺乏御寒设备 ①斯大林格勒是位于伏尔加河下游交通枢纽,也是 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和石油中转站 ②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希特勒决定集中力量重点进攻南线,攻占领斯大林 格勒,以便南下高加索,北上莫斯科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扩 大
国际 反法 西斯 联盟 的形 成
过程
性质: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意义: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 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战简介[资料]

二战简介[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基本介绍一战埋下了二战的祸因。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德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怨恨,《凡尔赛和约》(参阅: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意大利的法西斯党利用大萧条崛起(参阅:B〃墨索里尼)。

20世纪三十年代,A〃希特勒(参阅:阿道夫〃希特勒)开始秘密武装德国。

德国、意大利与日本签订反共产主义协定,并且干预西班牙内战。

1938年,德国派兵占领了奥地利(参阅:德奥合并,Anschluss)。

1939年,德国威胁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参阅:捷克斯洛伐克),随即签订《德苏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利用闪电战入侵波兰,两天后,不列颠王国与法兰西共和国对德国宣战。

1940年三月,德国与苏联将波兰瓜分,苏联吞并巴尔干国家,此外还进攻芬兰以报苏芬战争之仇,更主要建成其西部防线。

同年四月,德国闪击挪威的培尔根和奥斯陆,并且彻底控制丹麦王国。

5月丹麦王国签署《反共产主义协定》,随即德国闪击尼德兰(参阅:荷兰)及比利时王国(比利时),德国占领荷兰及比利时后随即立刻闪击法国,6月法国投降,建立维希法国(参阅:维希法国)政权。

接着德军大规模毁灭性轰炸不列颠,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但是英国在不列颠战役的胜利毁掉了德军的不灭神话,使得英国暂时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资料:中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
2015年05月09日13:48
来源:新华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14年。

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决不单单是为了灭亡中国,更重要的是想把中国当作北侵苏联、南下太平洋,并进一步对外扩张、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基地”和“跳板”。

日本法西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原标题:背景资料:中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达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至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14年。

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决不单单是为了灭亡中国,更重要的是想把中国当作北侵苏联、南下太平洋,并进一步对外扩张、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基地”和“跳板”。

日本法西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万。

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中国战场共消灭日军150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对世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支持作用。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苏联战场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二战欧洲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从此,苏联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

从战争初期的失利,到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后转入反攻,再到攻克柏林,苏联军民经历了1418个日日夜夜的残酷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写下了苏联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在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2700万人英勇牺牲,其中军人866.84万人;物质损失按照1941年的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

苏德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具有深远的影响。

绝大多数苏联及俄罗斯学者和很多西方学者战后都认为,如果没有苏联的顽强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将难以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