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生物参考教案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
一、教案主题: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二、课时安排: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周围的生物种类。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讲解法:教师讲解生物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2.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等。
3. 分析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物、衣物、住房等。
4. 举例介绍常见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5. 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关爱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周围的生物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Step 2:观察和认识(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观察周围的生物,如植物、动物等。
2. 每组选一种生物,介绍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Step 3: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10分钟)1.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等。
2. 举例说明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Step 4:讨论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
Step 5: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关爱生态环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周围生物的认知程度,了解其观察和思考能力。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合作意识。
3. 课后收集学生对本次教学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案主题: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七、课时安排:45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周围的生物种类。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
我们周围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周围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物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身边的植物:了解常见的植物种类,认识植物的特点和作用。
2. 常见的动物:了解常见的动物种类,认识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3. 微生物的世界:认识微生物的种类,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人类与生物:了解人类与生物的关系,认识生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5. 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心得。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生物的世界。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生物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生物资料和图片。
2. 准备户外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 设计好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身边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 学生能理解人类与生物的关系,认识到生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学生能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表现出环保意识。
4. 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身边的植物:介绍常见的植物种类,讲解植物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3. 探索常见的动物:介绍常见的动物种类,讲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4. 认识微生物的世界:介绍微生物的种类,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5. 了解人类与生物:讲解人类与生物的关系,强调生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生态环境保护: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引导学生培养环保意识。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精选3篇)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精选3篇)《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①把握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知道如何进行归类分类。
2、方法与过程:①会设计调查表格。
②会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情感态与价值观:关注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把握调查的一般方法。
2、难点:能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三、学法指导重视记忆,掌牢双基,发挥主动性制造性突破难点。
四、学习过程1、同学依据下列思索问题略读课本绽开自学。
如调查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如何设计调查表格?如何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2、小组内绽开沟通争论相互取长补短形成比较统一的熟悉。
3、小组展现自学成果,看哪个组表组表现好?不同组之间补充板书内容:(一)、常见的调查有:、等。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是:确定、、,,,,等。
(三)、学会设计表格:(四)、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①根据,将生物分为②根据,将生物分为③根据,将生物分为4、老师确定同学的表现,强调出错点和难点。
5当堂理解巩固6、当堂达标7、当堂训练:(1)下列探究活动,可实行调查法进行的是()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农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他所采纳的分类依据是()a形态结构b生活环境c生物用途d大小多少(3)小明在调查家乡的生物种类时发觉,原来是我省最常见的鸟类——麻雀,现在已经数量较少,甚至在有些地区很难发觉。
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主要是()a人类的滥捕乱杀b其生存环境受到破坏c缺少充分的食物d被它们的天敌所捕食(4)下面是某同学在进行校内生物调查时,记录的生物名称:松树、法桐、一串红、狗尾草、蚱蜢、蝴蝶、蚂蚁、蜘蛛等,请你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并简洁介绍它们的生存环境。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篇2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对全体同学,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提倡探究性学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观察和描述要准确、详细,体现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3.分析和报告要逻辑清晰,有深度,展示学生对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4.画作和手抄报要富有创意,体现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5.家庭实践作业要注重亲子互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关爱之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将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生物有哪些特征?”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展示生物图片:呈现一组形态各异的生物图片,如狮子、蝴蝶、珊瑚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生物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具有一定难度。
2.生物分类方法的掌握:生物分类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分类方法和体系繁多,学生容易混淆。
3.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到其重要性。
6.思考题要结合课堂所学,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通过这些作业,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重难点,制定以下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想
1.采用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物基本特征。例如,通过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的生命现象,从而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创设互动、讨论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对生物分类方法的掌握。如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类方法,加深对分类知识的理解。
《周围的生物作业设计方案》
《周围的生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珍爱认识。
2. 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和特征。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物?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2. 常见的周围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 生物的发展、繁殖和生态环境。
4. 生物的珍爱和生态平衡。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介绍周围的生物。
2. 学生观察实物,进行分类和描述,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进行生物调查和钻研,培养团队合作和钻研能力。
4. 教室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生物1. 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
2. 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描述。
第二课:周围的植物1. 指挥学生到校园或家附近进行植物调查,记录植物的名称、特征和发展环境。
2. 学生展示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三课:周围的动物1. 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观察和钻研,记录动物的特征、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学生展示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四课:微生物的奥秘1. 介绍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微生物实验,观察微生物的发展和变化。
第五课:生物的珍爱1. 讲解生物的珍爱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珍爱活动。
2. 学生展示珍爱计划,进行讨论和总结。
五、评判方式:1. 平时观察评判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教室展示评判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作业评判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和珍爱认识。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生物科普活动,拓展对生物的了解。
2. 组织生物实验和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参与生物珍爱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认识。
通过本次《周围的生物》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物开始,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珍爱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周围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讨论学生周围的生物和环境。
展示一些常见的生物图片,如花草、动物等。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和环境。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生物的观察和体验。
3. 教师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和表达。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章节二:植物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等。
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周围的植物。
1. 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注意其根、茎、叶等特征。
2. 学生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植物分类,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4. 学生进行植物观察实践活动,记录植物的特征和变化。
章节三:动物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的基本特征,如骨骼、肌肉、感官等。
讲解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性。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周围的动物。
教学活动:1. 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注意其骨骼、肌肉、感官等特征。
2. 学生学习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性的概念。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物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4. 学生进行动物观察实践活动,记录动物的行为和习性。
章节四:微生物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介绍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讲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周围的微生物。
教学活动:1. 学生观察周围的微生物,注意其特征和存在形式。
2. 学生学习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概念。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微生物分类,如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等。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学生了解和探索周围生物世界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围绕着我们周围的生物展开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身边的生物,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和科学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我们周围的常见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b.掌握各种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习性。
c.理解不同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提高观察和描述生物的能力。
b.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c.提高学生的科学推理和实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a.学生对我们周围的常见生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b.了解各种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习性。
c.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2.难点:a.学生对微生物的观察和描述。
b.学生对生物共生关系和食物链的理解。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a.动物部分:介绍我们周围的常见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通过展示图片和简要的描述,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b.植物部分:介绍我们周围的常见植物,包括树木、花草和水生植物等。
同样通过展示图片和简要的描述,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c.微生物部分:介绍微生物的种类和生活方式,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通过观察酸奶、面包发酵等实验,展示微生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d.生态部分:通过讨论食物链和生物共生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教学步骤:a.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学习内容。
b.分类整理不同生物的图片和描述,利用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观察和描述。
c.发放观察表格,让学生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
d.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如观察微生物的实验、植物生长的实验等。
e.学生实验结果的归纳和总结,让学生理解实验数据的重要性。
f.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生物共生关系和食物链的理解。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周围生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3.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生物,并讨论其特征。
3. 教师讲解生物的定义和特征,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4. 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分类和命名的实践活动。
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章:植物的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识别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2.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3.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
2. 学生进行植物观察活动,记录不同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3. 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4. 学生进行植物分类的实践活动,了解不同植物的分类。
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动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识别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动物的生活方式和习性。
3.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
2. 学生进行动物观察活动,记录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3. 教师讲解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4. 学生进行动物分类的实践活动,了解不同动物的分类。
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章:微生物的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观察和识别能力。
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案
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案第一章:认识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3. 培养对周围生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并进行命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到的生物。
2. 讨论生物的特征,让学生举例说明。
3. 讲解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进行实物演示。
第二章:植物的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3. 培养对植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特征:植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光合作用、能生长和繁殖、具有根、茎、叶等器官。
2. 植物的分类:根据植物的生殖方式,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3.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植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特征。
2. 讲解植物的分类,进行实物展示。
3. 讲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进行实物演示。
第三章:动物的奇妙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掌握动物的适应和保护机制。
3. 培养对动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动物的特征:动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2. 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的背部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根据动物的生活方式,分为陆地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3. 动物的适应和保护机制: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动物的保护机制包括伪装、警戒色、共生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特征。
2. 讲解动物的分类,进行实物展示。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精选16篇)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精选16篇〕篇1: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教学目的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展归类。
②尝试描绘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才能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才能。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才能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才能。
难点:①试描绘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
教学设计学生根据经历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比照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考前须知。
学生根据经历,分析^p 我国在进展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说我国是如何进展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考前须知。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关于调查方法的介绍比照,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考前须知。
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历说出我国在进展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拟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考前须知。
实地调查进展校园生物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教育学生保护生物资。
进展社区生物种类调查。
调查中老师应注意平安第一,并注意引导学生保护生物资。
进展农田生物种类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保护农田。
布置课下内容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
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并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拟。
课后各组整理照片,举办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
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
篇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教案关于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教案教学目的: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展归类。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2.掌握观察生物及其生境的方法技巧;3.能够初步掌握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观察生物及其生境的方法技巧;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地进行生物调查;2.如何保护生物及其生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诱发学生对生物的观察,让学生自由言说已经发现了多少种生物,哪些生物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并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学习新知(15分钟)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如何观察生物及其生境;4.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方法。
3. 生物观察(20分钟)利用学校周边的树林或公园进行观察。
导师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观察的对象并在班级内组织学生自由探索生物及其生境。
观察时要注意生物的大小、颜色、行动方式等特征,并收集一些生物标本。
4. 调查生物种类(2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样本,记录发现的生物种类及各生物的数量,了解周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并对生物分类进行初步了解。
5. 总结与归纳(10分钟)导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观察过程,总结观察中学到的方法及技巧,应用学到的知识对观察的生物和生境进行归纳总结。
在结束时,导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及其生境。
五、课堂作业(10分钟)学生自主化探索生物多样性,观察周边环境,收集不同生物的图像,创建一个以图像为主的PPT或其他展示方式,将他们观察到的生物及其生境呈现到课堂上。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生物及其生境,了解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重要性,并初步掌握了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方法。
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生物观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增加了他们对自然世界的理解,自然保护的意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七年级生物上册《我们周围的生物》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如动植物、微生物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 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讨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措施、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 播放视频:播放生物纪录片片段,让学生了解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及生存环境。
2. 提问: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周围的生物》。
(二)讲授新知
1. 生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 教师讲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如生物、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
- 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
4. 培养学生具备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生物的多样性,如播放生物纪录片、展示生物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物世界。
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现象,如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生物的奥秘。
4. 反思与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案例中强调反思与评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相评价,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案
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周围生物,增强对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了解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身边的植物:了解常见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常见的动物:认识常见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
3. 微生物的世界: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4. 人类与生物:探讨人类与生物的关系,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5.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记录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的特点、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亲近大自然,了解生物的生长环境和保护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类生物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 视频素材:拍摄周边生物的生活习性,用于教学演示。
3. 考察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4. 生态环境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生态环境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身边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了解其特点和生态环境。
2. 学生能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分析生物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3. 学生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具备实践操作能力。
4. 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具有环保意识。
六、教学安排1. 章节一:身边的植物(2课时)a. 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1课时)b. 分析植物的特点,探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课时)2. 章节二:常见的动物(2课时)a. 观察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1课时)b. 分析动物的特点,探讨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课时)3. 章节三:微生物的世界(2课时)a.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作用(1课时)b. 探究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1课时)4. 章节四:人类与生物(2课时)a. 探讨人类与生物的关系,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课时)b. 分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课时)5. 章节五:生态环境的保护(2课时)a. 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1课时)b. 实践生态环境保护的操作方法(1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案
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周围常见的生物种类,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分类和特征2. 周围常见的生物种类3.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1. 生物的分类和特征2. 周围常见的生物种类及特点四、教学难点1. 生物的分类方法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了解其特征。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物的认识和观察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关爱生物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近大自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章:生物的分类和特征1.1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1.2 教学活动:(1)观看生物分类的科普视频,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生物进行观察,记录其特征。
(3)各组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生物的特征。
第二章:周围常见的生物种类2.1 教学内容:介绍周围常见的生物种类,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2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生物。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生物进行观察,了解其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3)各组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生物的特点。
第三章: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1 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的意识。
3.2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生物与人类生活的案例,如食物、药物、衣物等。
(2)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关爱生物。
第四章:户外观察实践活动4.1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近大自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活动:(1)教师带领学生前往户外观察点,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
有关周围的生物教案
一、教案名称:认识周围的植物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的周围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a. 周围常见的植物种类。
b. 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c. 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3. 教学活动:a.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周围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识别。
b. 讲解介绍:对每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进行讲解。
c.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小组讨论的反馈,评估学生对周围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案名称:探索周围的动物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的周围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a. 周围常见的动物种类。
b.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c. 动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3. 教学活动:a.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周围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识别。
b. 讲解介绍:对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进行讲解。
c.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小组讨论的反馈,评估学生对周围动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教案名称:了解周围的微生物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的周围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认识。
2. 教学内容:a. 周围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b. 微生物的作用和重要性。
c.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教学活动:a.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周围微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识别。
b. 讲解介绍:对每种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进行讲解。
c.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微生物的重要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小组讨论的反馈,评估学生对周围微生物的认识和重要性。
四、教案名称:探索周围的自然环境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周围自然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1.1.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
1.1.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利用观察认识周围环境中的生物;(2)通过观察与讨论,尝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科学思维:(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性等进行总结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加强保护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周边环境中生物的观察,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尝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谈话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镇海林蛙图片,提问:你认识图中的动物吗?引导学生不要盲目下结论,要通过观察、比较更深入地认识生物。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了解到镇海林蛙和日本林蛙是不同物种。
激发兴趣,为学习观察法做铺垫。
2、探究新知探究一、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1)今天我们就当一次“小小科学家”来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
请同学来思考进行观察的步骤有哪些?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2)教师强调注意事项:①注意安全,不脱离小组擅自行动②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凭个人好恶取舍)③不损害植物和伤害动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探究二:科学方法-观察(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并进行自主学习①如何进行观察?②什么是观察?观察的要求有哪些呢?(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科学观察除了用肉眼,还可以借助哪些工具?科学观察有什么要求? 教师提问,学生展示思考成果,教师展示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探究三、生物的归类通过观察,你能说出我们周边环境中有哪些生物吗?还有没有一些我们人类肉眼看不到的生物呢?请学生展示思考成果,教师展示图片讲解。
师生共同总结。
探究四、科学方法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提炼出生物学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一一观察。
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案
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案第一章:认识生物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周围生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1.2 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物的存在。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分类的游戏,加深对生物分类的理解。
第二章:植物的世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周围植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2.2 教学内容:植物的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根茎叶的结构等。
植物的分类:树木、草本植物、花卉等。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世界。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分类的游戏,加深对植物分类的理解。
第三章:动物的多样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周围动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3.2 教学内容:动物的基本特征:呼吸、运动、感官等。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动物分类的游戏,加深对动物分类的理解。
第四章:微生物的世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周围微生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4.2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的形态、繁殖等。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微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分类的游戏,加深对微生物分类的理解。
第五章:人与生物的互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人与生物的互动:人类对生物的利用和影响,生物对人类的生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周围的生物参考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上初中生物以来的第一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生物的兴趣至关重要,学生在小学时并没有学习过生物,只学习过与生物有关的学科——科学,因此,对生物这门学科总体来说是陌生的,我们周围的生物这节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非常贴近生活的。
在这节课上学生要说的话很多。
所以我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一、激发兴趣,以游戏导入,课前师生都准备了一些生物图片,观察图片把生物分类。
二、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充分讨论生物的生命现象,老师适当补充,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也是一种技能。
三、感悟生命,以对生物的感受,上升到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存的理解,关爱生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及举例。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学情分析】在小学没有生物这门学科,许多学生不知道生物这个名词,也不知道生物的分类和生物的生命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上课后有的学生经过相互的合作、讨论弄懂了上述的问题,了解了他们身边的生物是什么种类,从而知道了生物的生命特征。
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转折,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不具备。
学生头脑中只有身边生物的名称,不知道分类,不知道生命的特征。
对学生来说,生物是上初中以来的一门新的学科。
如何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如何使学生产生对生物的兴趣这很重要。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分组搜集所知道的生物名称、图片并选l~3种附简介(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准备:仿教科书图1—l制一大轮盘,另备各类群中2~5种常见生物图片。
教学流程表教学过程实录:生物世界绚丽多彩、奥妙无穷,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植物约有30多万种,动物更多,约有150多万种,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面咱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生物最多:各小组上台介绍他们所准备的资料,约5min后,取出备好的“生物主要类群图”,以小组为单位填写生物名称,并尽量多地写出其同类生物名称。
结合课本第4页文字认识生物类群。
教师出示图片(图1—2),要求学生将下列各种生物进行归类。
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实际上组成它的物体不外是两大类(稍顿,引起学生思考):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如(停,引导学生回答)太阳、空气、山石、河水……另一类是有生命的,如……(学生说出的大多是动物、植物)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微小的……(生答:细菌、病毒……)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1ivingthings)刚才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那怎么叫有生命呀?生命有什么现象?小组内(板书)讨论并记下生命的特征。
(师分组指导)5min后,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高见。
A组:生物能生长!师问全班:同意吗?齐答同意师引导深入:举个例子(略)。
师板书:能生长。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物要从小长大,得不断地从外界——(学生抢答:获取食物)对,从外界获取食物来建造自己的身体,还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用完的物质排到体外。
(故作疑问)咦!植物怎吃食?(生纷纷回答:吸收水、进行光合作用)太棒了!师板书:新陈代谢。
生命还有什么特征?B组补充道:生物能产生后代!师用眼神向全班探询。
生答:是!对!植物会开花结果,把种子散到各地,所以“天涯处处有芳草”,动物也各有其生儿育女的方式,而且(稍顿,语气加重)总是猫生猫、狗生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说:生物在产生后代时把性状也传给了后代,这叫遗传。
(稍停)可后代和亲代一模一样吗?(生答:不)后代之间完全—样吗?(生答:也不!)看教科书中图1—2,你能发现什么?生七嘴八舌地说:两个西瓜。
引导观察:大小?大小不同。
花纹?也不完全一样。
还长在同一条蔓上,这种不同的差异,叫变异。
总之,生物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C组继续说:生物能自己运动!(学生表示赞同)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彩蝶飞舞、骏马奔驰,可这都是动物,植物会不会运动?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议论纷纷。
几秒钟后一同学声音响亮而坚定地说:能!我示意其说下去:含羞草的叶子一碰就闭合,这也算动!有些同学立即反对,有些支持,争论起来……,我做和事佬: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行吗?(思考片刻后同学们一致认同)师板书。
看图1—3中的向日葵:向日葵的花盘随太阳转动,这是对什么刺激反应?生答:光。
目光转向窗外:看外面那棵大树,观察树叶大都朝向——南;再观察南北两侧的树枝?——南边繁茂,这也是植物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睡莲美丽的花瓣日出而开、日落而睡!做个有心人吧!自然界的奥妙是无穷的。
再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图中是纺锤树。
有的学生说像花瓶,有的说像萝卜树,师大声地说:这是一棵树!(生惊讶!)叫瓶子树,又叫萝卜树,还叫纺锤树,旁边还站着一个人!它怎么长这样呀?(生很好奇)师道:它长在南美洲的巴西,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之间的地带,这里有雨季交替。
在雨季里它枝叶繁茂,树干中贮存大量水分。
进入旱季落叶,胖胖的肚子里贮存的大量水分使其顺利度过旱季。
(稍停)这是说: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板)另外,生物体都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这以后还会详细学习。
好了,看课本第5页总结一下生物有哪些生命现象:1.能生长;2.能新陈代谢;3.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4.能对刺激作出反应;5.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6.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除病毒外)教师出示资料,学生分析,下面二则资料说明生物体具有什么生命现象?资料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长着一种“极雨花”,其花瓣对湿度很敏感,当空气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花瓣萎缩,将花蕊包起来,预示天要下雨;而花瓣展开时,则预示不会下雨;我国广西忻城县有棵青冈树,晴天时叶呈深绿色,要下雨时,树叶则由绿变红。
还有些植物能指示空气污染程度,能指南。
资料2: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能改良土壤,利于植物生长;营养价值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还能高效率地处理有机废物,如1亿条蚯蚓1d可吞食40t有机废物。
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没有了它们,地球上将尸体遍布。
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调查周围常见的生物,将它们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其生命现象。
【板书设计】一、植物(30多万种)(藻类、苔藓、蕨类、种子(裸子、被子)生物动物(150多万种)(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微生物二、生物的生命现象:1.能生长;2.能新陈代谢;3.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4.能对刺激作出反应;5.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6.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除病毒外)【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的植物形态各异,种类极多,主要有四个类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子植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动物身体里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A.蝗虫B.蜥蜴C.蛙D.蝙蝠2.蘑菇属于()A.细菌B.真菌C.病毒D.非生物3.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A.生物的生长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C.生物的消化和吸收D,生物的组成和分类【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中心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不但注重学生获取的新知识,更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
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围绕学生的活动而展开的。
本节课学生完成的第1个目标以游戏的形式,以师生课下搜集的生物图片为介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的丰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交流,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第2个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生命现象;我认为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来看,今后生物课应安排学生上台演讲有关生物学方面的知识。
有些问题应提倡学生以老师的面孔出现。
更多资源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