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而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出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

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

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

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

“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

远,写笛声悠长。

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

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见 意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鹄:理想 追求
象 蝉:高洁、悲凉
及 鱼:自由 惬意
象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征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意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注 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 民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①抒发了诗人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诗人在战乱之际,由东北漂泊到西南。 ②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诗人想到国家因 为“羯胡”而战乱,自己也因此不能回归故里。 ③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失 意之感。
物 或报效国家。
诗 ②操守:不慕名利、不羡富贵、自甘寂寞,不愿媚俗,坚贞不
常 屈,高洁脱俗,坚持个性,保持清白,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
见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的 2、抒愤――感慨自身,倾吐心中不平之气。表达怀才不遇、壮
情 感
志难酬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3、刺世――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谴责统治者或贪官污吏。忧 国忧民,感时伤世,愤世嫉俗,针砭时弊,冷嘲热讽。
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
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题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2019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三、【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而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最新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

最新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

专题06 咏物诗一.咏物诗概说1. 咏物诗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作品。

2. 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的异同比较咏物诗是以物为描写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所以与写景抒情诗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都是以自然界的景物为描写对象,且都是借景/物以抒情,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抒情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③.从写作目的上,咏物诗是节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抒情诗是描写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而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咏物诗歌咏对象示例①. 菊花:菊花常被赋予高洁、坚强、淡薄等意义,是隐士的代表。

例: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②. 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是冰清玉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代表。

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卜算子·咏梅》)③. 竹:竹挺拔而有节,坚定顽强,不屈不挠,是君子品格的象征。

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④. 柳:柳一般作为春天的代表植物,多用来表现春天的美,但也有诗人根据柳的其他特点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例: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曾巩《咏柳》⑤. 在创作实践及高考习题中,出现过的咏物对象还有各种花卉(海棠、杜鹃等)、鸟类(画眉鸟、杜鹃鸟等)、山泉、雨及动物等,其象征意义也复杂多样,应针对作品做具体分析。

4. 咏物诗的常见情感主旨:①. 表达个人品质、节操与志向(包括政治志向),此类作品占咏物诗的绝大多数。

例:于谦《石灰吟》②. 借物喻己,抒发自身(幽愤、苦闷、伤感)之情。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旅居安南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1. 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

2. 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异同。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 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 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2. 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 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丙寅① 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张元幹②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③ 。

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

【注】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幹已去官多年。

②张元幹,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

③“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推荐2018-201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推荐2018-201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物诗(教案)
(附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
★规律探寻
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
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
1、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
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
____
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
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
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6:古代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6:古代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6古代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名余曰正则兮,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3)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4)树林阴翳,_________________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6)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7)道之以德,__________________,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8)盖文章,经国之大业,__________________。

(曹丕《典论·论文》)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诗歌鉴赏题,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弘扬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所以成为高考的一道必考题。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师对解读和赏析咏物诗应作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下面就对这一类诗歌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咏物诗的类型由于社会环境、身份地位、处境等原因,诗人在写作时往往不直接表达志向感情,而是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触之物以深意,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类特殊形式——咏物诗。

1、托物言志型。

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中的蝉即是的自况。

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

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

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2、借物抒情型。

在这类咏物诗中,托物寓意,借题发挥,往往或流露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的生活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

咏物诗具体可分为: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如诗经中的《硕鼠》;抒发愁情幽愤的,如杜牧的《早雁》;写仕途及个人节操的,如柳宗元的《江雪》,表达喜好和情趣的,如元稹的《菊花》;借物来讽喻的,如罗隐的《金钱花》。

咏物诗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专题06+诗歌的题材-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6+诗歌的题材-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专题6 诗歌的题材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景)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明确这几类常考题材的大致情感,准确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能确保答题方向正确。

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送别怀人诗典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理解诗歌。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读诗探骊】1.抓标志:送、归蜀,意象有社燕、下马、征衣、水,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读注释: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恬淡闲适。

暗示回到家中。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望、远壑;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②[景、事] (写景)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何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随即归来了。

(叙事)作者想象所送之人何遁山人回家时的情景。

羁旅思乡诗典例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理解诗歌。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读诗探骊】1.抓标志:含山店(地点)、梦觉作(事由)、客,意象有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

2.读注释:介绍作者,交代其为长安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暗示思乡的主题。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流离、别家、客天涯、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②[景、事] (写景)写眼前灯火迷离,起床后看到山月西斜的景象,令人无限惆怅。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考纲解读】高考语文大纲对古诗词阅读的考查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诗歌鉴赏的核心素养。

考生通过对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艺术技巧、思想情感等的赏析,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从而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创造审美形象。

【考情分析】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客观选择题加上一个主观题,选择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而主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2017年全国卷的客观选择题是5选2,而2018和2019年则变为4选1。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以考查唐宋诗歌为主,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知识体系】(一)诗歌的题材分类1.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如《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

2.送别怀人诗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折柳送别、摆酒饯行、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类诗歌的感情有的是谢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表达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

专题06 咏物诗一.咏物诗概说1. 咏物诗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作品。

2. 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的异同比较咏物诗是以物为描写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所以与写景抒情诗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都是以自然界的景物为描写对象,且都是借景/物以抒情,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抒情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③.从写作目的上,咏物诗是节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抒情诗是描写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而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咏物诗歌咏对象示例①. 菊花:菊花常被赋予高洁、坚强、淡薄等意义,是隐士的代表。

例: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②. 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是冰清玉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代表。

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卜算子·咏梅》)③. 竹:竹挺拔而有节,坚定顽强,不屈不挠,是君子品格的象征。

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④. 柳:柳一般作为春天的代表植物,多用来表现春天的美,但也有诗人根据柳的其他特点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例: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曾巩《咏柳》⑤. 在创作实践及高考习题中,出现过的咏物对象还有各种花卉(海棠、杜鹃等)、鸟类(画眉鸟、杜鹃鸟等)、山泉、雨及动物等,其象征意义也复杂多样,应针对作品做具体分析。

4. 咏物诗的常见情感主旨:①. 表达个人品质、节操与志向(包括政治志向),此类作品占咏物诗的绝大多数。

例:于谦《石灰吟》②. 借物喻己,抒发自身(幽愤、苦闷、伤感)之情。

(参考)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古代诗词鉴赏

(参考)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古代诗词鉴赏

(参考)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古代诗词鉴赏【考向解读】从体裁上看,所选诗歌体裁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和非名家的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

近几年虽未涉及曲的考查,但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题材上看,写景诗、咏物诗、羁旅诗、送别诗等写景抒情言志类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

从涉及的考点看,近几年都直接考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和语言的考查往往融合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命题热点突破一】评价诗歌思想内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例1、【2016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 咏物诗一.咏物诗概说1. 咏物诗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作品。

2. 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的异同比较咏物诗是以物为描写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所以与写景抒情诗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都是以自然界的景物为描写对象,且都是借景/物以抒情,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抒情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③.从写作目的上,咏物诗是节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抒情诗是描写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而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咏物诗歌咏对象示例①. 菊花:菊花常被赋予高洁、坚强、淡薄等意义,是隐士的代表。

例: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②. 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是冰清玉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代表。

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卜算子·咏梅》)③. 竹:竹挺拔而有节,坚定顽强,不屈不挠,是君子品格的象征。

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④. 柳:柳一般作为春天的代表植物,多用来表现春天的美,但也有诗人根据柳的其他特点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例: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曾巩《咏柳》⑤. 在创作实践及高考习题中,出现过的咏物对象还有各种花卉(海棠、杜鹃等)、鸟类(画眉鸟、杜鹃鸟等)、山泉、雨及动物等,其象征意义也复杂多样,应针对作品做具体分析。

4. 咏物诗的常见情感主旨:①. 表达个人品质、节操与志向(包括政治志向),此类作品占咏物诗的绝大多数。

例:于谦《石灰吟》②. 借物喻己,抒发自身(幽愤、苦闷、伤感)之情。

例: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③. 借物讽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小人、贪婪的统治者等。

例: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④. 表达对物的喜爱与赞美。

例: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⑤. 托物言理,借物表明一个道理(哲理诗)。

例: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5. 咏物诗的常见艺术手法①.托物言志:是咏物诗最常采用的手法,即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物带上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②. 对比:通过他物与此物的对比,更加反衬出歌咏对象的品质。

例: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③. 拟人:物带上了人的感情或动作。

例: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④.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

例: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其中,以泉水的自然风浪来象征社会风浪。

6. 托物言志与象征的异同比较①.两种手法都是把抽象的事理(精神)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使表达形象、鲜明、深刻、含义深远。

②.托物言志的重点在于“志”,因此其借助物所要表达的是胸怀心志,而且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志向;而象征则意在表现食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故其往往不针对诗人自身,而是指向外部事物,且可指代不好的事物(如小人等)。

③.象征的表达往往比较含蓄,只出现具体的物,而指代的精神或客观意义(如小人等)则不会出现;而托物言志则容易把“志”表达得更加显豁。

如于谦《石灰吟》中就直接说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当象征手法用于通篇时,它实际上就成了托物言志,即采用了托物言志的作品都有象征,而有象征的则不一定有托物言志。

【专项提升】1.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诗后各题。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

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D.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答案】B【解析】B项“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

(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

它与世无争,胸怀坦荡,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

诗人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各题。

早雁①杜牧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

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

因写下此诗。

②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长门,汉宫名。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

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长门宫中,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少,以此来展现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是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

【答案】D【解析】D项,“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诗人表示此处虽然人烟稀少,但有菰米莓苔可食,不妨暂居。

“莫厌”直接点明了态度。

(2)这首诗歌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两首诗歌又分别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答案】情感上:都表达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2分)抒情方式上:杜诗托物言志,借雁喻民,通篇表达含蓄委婉。

(2分)张曲怀古伤今,结尾直抒胸臆。

(2分)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感遇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①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用“岁寒”借指砥砺节操。

(1)下列对本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

B、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

C、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

D、七、八句承接前面的诗句,意为丹橘的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寒暑变更四季交替让人无法追寻。

【答案】C【解析】C项这两句是说丹橘虽好,无奈山高水深,重重阻隔,难以把它运出去,进献给嘉宾。

(2)诗歌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杜鹃花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出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C. 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D.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答案】C【解析】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6分)5.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题目。

咏钱[唐]罗隐志士不敢道,储之成祸胎。

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①。

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

朱门虎狼性,一半逐君回。

咏钱[唐]徐寅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

能于祸处翻为福,解向仇家买得恩。

几怪邓通②难免饿,须知夷甫③不曾言。

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幸门。

[注]①梯媒:媒介。

②邓通:蜀郡南安人,汉文帝男宠;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依靠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

景帝即位,邓通被革职,其家产被没收,饿死街头。

③夷甫:《世说新语》载王夷甫清高,“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诗第一联,深刻分析了金钱的危险性的一面,颇具警示意味。

B.徐诗第二联,揭示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翻云覆雨的巨大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