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巧治儿童脾胃病
小儿捏脊疗法医学
如小儿有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不适 合进行捏脊治疗。
05
捏脊疗法医学的疗效评估与风险控制
疗效评估方法
观察法
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发热、咳 嗽、腹泻等,以及食欲、睡眠等体 征变化。
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针对捏脊疗法的效果、 安全性、卫生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查 ,收集患者和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随机对照试验
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接受捏脊疗法和常规治疗,比 较两组疗效差异。
长期随访
对接受捏脊疗法的患儿进行长期随 访,观察其生长发育及远期疗效。
风险控制措施
01
02
03
04
05
严格掌握适应 症和禁忌症
捏脊疗法只适用于小儿内 科疾病,如厌食、腹泻、 便秘等,对于传染性疾病 、皮肤破损等禁忌症应避 免使用。
综合治疗
捏脊疗法可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按摩等,综 合治疗小儿疾病。
03
捏脊疗法医学的操作方法
操作前的准备
确定环境安全
确保治疗环境整洁、无异物, 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因素。
患儿体位
患儿取俯卧位,身体放松,保持 呼吸顺畅。
确定治疗部位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生建议,确定需 要治疗的脊椎节段和疗程。
提高小儿的睡眠质量。
03
增强小儿免疫力
捏脊疗法能够增强小儿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咳嗽等常
见疾病的发生。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名5岁男孩因长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经过捏脊治疗一个 疗程后,食欲明显改善,消化问题也得到缓解,体重和身高也有所增加。
案例二
一名7岁女孩因神经衰弱、睡眠障碍,导致白天精神不集中、易怒。经过捏脊治疗两个疗 程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白天精神也变得集中,脾气也变得温和。
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及动作要领
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及动作要领
小儿捏脊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病。
以下是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及动作要领: 1. 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
(1) 取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小儿脊柱两侧,拇指在后,食指和中指在前,三指呈弓形,用力捏起小儿肌肤。
(2) 两手依次向颈部方向捏起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 (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
(3) 重复 3~5 遍后,再按揉肾俞穴 2~3 次。
2. 小儿捏脊的动作要领:
(1) 捏脊时,要捏住小儿肌肤,拇指在后,食指和中指在前,三指呈弓形,用力捏起小儿肌肤。
(2) 捏脊时要轻快、平稳,不能过快或过慢,以免引起小儿不适或哭闹。
(3) 捏脊时,要捏住小儿肌肤,慢慢推进,切忌用力过猛,以免造成伤害。
(4) 捏脊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 小儿捏脊疗法最好在空腹或餐后 1 小时内进行,以避免饮食影响疗效。
小儿推拿调理宝宝脾胃
小儿推拿调理宝宝脾胃一、孩子面色发黄或因脾胃虚弱捏脊疗法可治疗脾胃虚弱偏内寒的患儿要养成吃热饮的习惯,不可过多食用酸奶,以免破坏肠道酸碱平衡。
可以多吃山药、芋头、南瓜、薏米,少吃油腻生冷之品。
家庭用药可用参苓白术散、婴儿健脾散等中成药。
偏内热的患儿要少吃干燥、油炸、辛辣食物,不过量喝流质蛋白饮食如牛奶,多吃南瓜、胡萝卜、海带等食物。
家庭用药可选小儿化积口服液以达到清热消食的作用,或间断服用肥儿丸,该药有清热、消食、通便的作用。
家长要切记,切不可因宝宝大便干,而过食寒凉类药物。
捏脊疗法有良效对于此类患儿,推拿捏脊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做法是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长,然后捏起儿童背部皮肤约0.5~1厘米,从下往上推进。
如此反复,每天1~2次。
推拿可调整胃肠机能,使人体经络得以疏通,气血周流如常,机体抗病能力增强,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强壮作用,可以改善食欲、预防感冒、增强体质。
对孩子来说,痛苦少,易接受。
二、小儿脾胃养护讲究章法小儿胃炎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3-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多见,近年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原因大多与小儿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副鼻窦炎、龋齿、扁桃体炎等鼻腔、口腔、咽喉的急慢性炎症刺激也可引起胃黏膜炎症。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还与其父母与家庭其他成员感染有关。
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胃黏膜的损伤,如抗生素。
就诊的患儿常主诉腹痛、腹胀,多为隐痛,也有少数孩子诉刺痛或剧痛。
常发生在进食后,也可以发生在食前饥饿时,没有一定的规律。
年幼儿童诉说不出准确的腹痛部位,有的以哭吵示意。
体检时在中上腹常有较固定的压痛。
由于疼痛和消化功能减退,患儿的面色少华,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和学习易疲劳等表现。
其他症状还有呕吐、反酸、恶心、打嗝、嗳气等。
1、热而软的饮食调养胃病的治疗遵循“三分治七分养”。
中医认为“五谷养胃”,粮食对于肠胃最有好处。
同时要注意主食与辅食的比例。
一般来说,小儿胃炎的饮食宜热宜软。
浅谈捏脊背对脾胃的好处
浅谈捏脊背对脾胃的好处有的人不爱吃饭、消化不好,经常出现腹泻、感冒等症状,只要握捏后背,这些症状就可得以改善。
这就是捏脊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
尤其是小孩子,本身脾胃就很虚弱,加上孩子吃东西没有节制,不知道饥饱,若平时又吃了不少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油炸类的食物、过甜的食物、高蛋白食物等,很容易导致消化吸收不完全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等问题。
此时家长可以用捏脊来帮孩子调理。
人体督脉从后背正中通过,捏脊可以起到疏畅督脉的作用。
督脉疏畅,就会影响到其他阳经,可以使经脉疏利,气血疏畅,身体备脏器功能就可以得到有效改善,脾胃虚弱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另外,捏脊时,不光捏拿了脊柱正中的督脉,同时还捏拿了脊柱两旁的膀胱经。
膀胱经上分布着各个脏腑的背俞穴,捏这些穴位可以起到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振奋了阳气,也就养了正气,病邪就驱除出体外了,而且失眠、消化道疾病、神经衰弱以及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也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捏脊的方法是用手指捏住脊背上的皮肉往上提,从尾椎处一直捏到项部即可。
捏脊时,家长让孩子趴在床上,保持背部平直,并教孩子保持放松的状态。
家长将两手搓热,将中指、无名指和小措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椎处。
拇指与食指榴对,麻上侵馒提起皮肤,同时向上轻轻地捻动,两手交替进行,沿青拄两朔自长强穴(在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附近,完成捏脊一遍。
捏脊一共进行6~7遍。
需要注意的是,每捏3下要将背皮肤向上提一下,孩子的皮肤较为娇嫩,捏的手法不能太重,否则容易让孩子感到疼痛;应保持直线向前进,不歪斜,也不捏捏放放。
最初给孩子捏的时候,孩子会感觉不适应,会反抗,家长不用担心,也不用强制孩子进行,多捏几次后就好了。
每天起床前和睡觉前捏脊即可,以3 -5分钟为宜。
对于成年人以及老年人来说,可以在晚上睡觉前捏脊,尤其是老年人,不仅有助于脾胃虚弱症状的改善,还有利于睡眠。
小儿推拿—捏脊 增强宝宝食欲
增强宝宝食欲小儿推拿——捏脊寒寒最近一段时间总爱生病,厌食、便秘、夜惊、脾气暴燥样样具全,真是苦死当爹、妈的俺们俩。
上周末俺家大人和俺带着小妞去了中医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告知可以适当进行捏脊,而且正是这个年龄段捏脊的最佳时期,不过小妞一直流涕,不适宜捏脊,待痊愈后方可捏捏。
前天俺见小妞流涕现象减轻,就将小妞放在床上,待小妞扒好后,俺就开始按照进行推、捏、揉、提这几种方法进行自疗,效果不错,小妞不但不反抗,而且很舒服的样子扒在那里随俺捏来捏去。
今晚小妞更加兴奋,不允许俺等,只要一停止捏,就会假哭,要俺继续。
看来真是让医生说着了,一但把孩子捏舒服了,孩子就会喜欢捏脊,就会让你给她捏来捏去,哎!!俺这回又成了一名外行的中医大夫,呵呵~~捏脊治疗宝贝常见病3秘籍1、振奋宝贝督脉的阳气在中医的理论中,人体腹部为阴、背部为阳,而捏脊的部位正好是宝贝的脊背。
人体后背的正中间,叫督脉,主一身之阳,又因为人体的后背本身是主阳的,而督脉又在人体脊背的正中,因些可称督脉为阳中之阳。
捏脊通过捏拿宝贝的脊背,振奋宝贝督脉的阳气,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调整全身的阴阳之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刺激宝贝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在督脉的两侧还有一个经络叫做足太阳膀胱经,在捏拿脊背时,这条经络也得到了相应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3、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脏腑俞穴在足太得膀胱经上还分布着与人体内部脏腑解剖部位相邻近的脏腑俞穴,通称背俞。
通过对这些俞穴的良性刺激,不仅可以协调宝贝脏腑之间的功能,促进身体的机能活动,还可以通过对宝贝某些俞穴的重点捏拿来治疗某些脏腑的疾病。
哪些常见病适合捏脊疗法?捏脊的适应症是宝贝的常见病,而且适应的病症比罗广泛:1、消化系统病症作用最好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如厌食、便秘、腹痛、呕吐等。
2、神经系统病症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睡眠障碍、睡眠不安、夜惊等,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3、某些西医诊断不出的病症当宝贝脾气急或者哭、闹、烦,这些症状如果让西医诊断,很可能认为是没病。
儿童捏脊,大有好处
儿童捏脊,大有好处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石。
而捏脊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诸多好处。
捏脊能够刺激儿童背部的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和脏腑功能。
通过捏脊,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脾胃功能,增进食欲,促进营养吸收,让孩子吃得香、长得壮。
此外,捏脊还能增强儿童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咳嗽等常见疾病。
对于经常生病的孩子,捏脊更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健康。
更重要的是,捏脊还能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智力水平。
在捏脊的过程中,孩子的身体得到了全面的放松和调理,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捏脊的穴位操作主要涉及到特定的手法和步骤。
首先,确定大椎穴和长强穴的位置,大椎穴位于颈后高骨即第七颈椎棘突下,长强穴则位于尾骨尖下。
这两个穴位之间的连线即为操作区域。
在操作时,儿童应保持俯卧位,操作者坐在或站在其一侧。
接着,操作者可以采用二指捏法或三指捏法。
对于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而对于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无论是二指捏法还是三指捏法,都应从尾骨部长强穴开始,沿脊柱两侧,双手交替捏提皮肤,并由下向上捻动推移,直至颈部大椎穴两侧。
在捏脊的过程中,皮肤应充分暴露,可以使用滑石粉等介质保护皮肤。
夹持的力量要松紧适宜,不要捏得太紧,以免引起疼痛,捏的路线要直,紧捏慢移。
一般捏脊操作进行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在捏最后一遍时,常采用“捏三提一”的手法,即每捏三下向上提拿一次,直至大椎穴。
这种操作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捏脊对脾胃虚弱或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胀满、喜温喜按、嗳气反酸、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同时,它也能治疗体质虚弱、乏力倦怠、少气懒言、自汗盗汗以及平时易感冒的气虚症人群。
捏脊治病的穴位 小儿捏脊可以治什么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捏脊治病的穴位小儿捏脊可以治什么病
导语:捏脊治病其实主要针对的是小儿,小儿不好带,总是爱哭闹,吃饭不香,其实都是身体抵抗力不好,免疫力地下引起的,而通过捏脊的方式,则能改
捏脊治病其实主要针对的是小儿,小儿不好带,总是爱哭闹,吃饭不香,其实都是身体抵抗力不好,免疫力地下引起的,而通过捏脊的方式,则能改变这些现状,让小儿变得越来越强壮,但是也有很多家长不了解捏脊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到底应该怎样捏脊,捏脊治病的穴位是哪里?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些问题。
捏脊治病的穴位
捏脊治病主要需要掌握穴位,如果能够把指法和穴位掌握到位,就能够达到治病的目的,捏脊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式,尤其是小儿肠胃不好,可以采取捏脊的方式来改善。
那么,捏脊治病的穴位到底是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部位。
捏脊疗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捏脊的穴位是指“夹脊”穴,位于腰背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小儿捏脊可以治什么病
1.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捏捏背, 孩子体质好等2则
捏捏背,孩子体质好等2则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0年第9期捏捏背,孩子体质好不少家长喜欢给孩子捏脊,就是让孩子趴在床上,用手沿孩子的脊柱,从近臀部处向颈部滚动地捏上去。
因为这是督脉所在,每天捏捏,能增强孩子体质,甚至有书称捏脊能治百病。
捏脊,好处不少从中医的经络学来看,背部有两条很重要的经脉,那就是督脉和膀胱经。
刺激这两条经脉上的俞穴,可以调和脏腑功能,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现代医学也发现,捏脊疗法能借助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整体、双向地调整内脏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治疗保健的目的。
因此小孩若有脾胃疾病如食欲不振、厌食、腹泻、便秘、肺系统疾病如反复感冒、咳嗽,神经系统疾病如夜啼、睡眠不安、爱哭闹等,捏脊疗法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中,在治疗小儿食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方面疗效尤为突出,故捏脊法又有“捏积”之称。
而成人若感冒、失眠、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女性患某些妇科疾病等,也可进行捏脊疗法。
捏脊对老年性便秘,厌食也很有疗效,不过,老年人的脊背常伴有变形,驼背或者皮肤比较干燥,捏拿的时候注意保护皮肤。
痛处,多提几下通常捏脊时,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夹提皮肤,边捏边向上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头面部症状严重者,可捏至后正中线发际上一寸的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
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
力度以小朋友感觉适宜为准,皮肤微红即可。
其实捏脊并不仅仅是捏,它包括两种手法:捏法和提法。
在捏的过程中,用力拎起皮肤,则为提法。
每捏三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五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
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较轻,“捏三提一法”刺激最强。
一般情况下,捏是为了对某一部分加强刺激,可根据具体需要来操作。
如消化不良者,可在捏到脾俞、胃俞时提一下;感冒者,可在肺俞、风门穴处提一下;等等。
若在捏提的过程中,某一段特别疼(同样的力度与手法),中医称之为阳性反应点,表示这个位置对应的脏腑可能功能失调(不一定有实质的病变),此处可以多提几下,以增强刺激,加大治疗作用。
中医捏脊呵护宝宝肠胃(专业文档)
中医捏脊呵护宝宝肠胃(专业文档)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需要为宝贝的快速发展提供营养物资。
由于宝贝正处于机体的快速发展阶段,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宝贝身体的强壮与否。
稍有疏忽就可能使宝宝肠胃能受到伤害,影响生长发育。
中医捏脊呵护宝宝肠胃宝贝肠胃不和的5种典型表现1、食欲不振常听妈咪们诉苦,看着别人家的宝贝,吃饭又香,身体又壮,再看看自己的宝贝,追着喂都不吃,吃饭比吃药还难,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其实这是典型的脾胃不和的表现。
2、大便不调健康的宝贝便便应该是金黄色或淡黄色的条形软便,每天卜2次,如果宝贝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大肠传导无力,就会出现大便干结成球,2~3天才排便,排便时费力或哭闹;或是大便次数增多,黏腻不成型,甚至稀如水样、气味恶臭都是脾胃病变的表现。
3、夜卧不安妈咪们可能不知道,宝贝脾胃失调还可影响睡眠,这就是中医所谓的“胃不和则卧不安”,表现为宝贝睡觉总喜欢趴着或是撅着屁股,不停地翻来滚去,睡不安稳,夜啼易惊,或伴有磨牙、流口水都是脾胃的消化功能发生了问题。
4、腹胀腹痛宝贝年幼无知饮食不知自节,如果妈咪未注意控制宝贝进食的种类和数量,吃得过多或是品种过杂,就会损伤脾胃,导致饮食物不化,停滞胃肠,气机不畅而出现宝贝腹部胀满、不思饮食、腹痛甚至呕吐等症状。
5、脾气急躁小儿生理特点之一为肝常有余,宝贝由于脾胃虚弱,肝气就会相对旺盛,所以很多脾胃虚弱的宝贝常常会伴有肝火偏旺的表现,虽然吃得不多,精力却很旺盛,活动量大,总是动个不停,脾气大而任性,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不休,夜间很难入睡,妈咪非常苦恼。
捏脊疗法自古即有,早在晋代就有了详细的记载,干百年来传承至今,因其长于治疗小儿疳积一类的疾病,故1日时又称为“捏积”。
捏脊疗法的原理主要依据经络学说的理论。
1、调节宝贝的脏腑功能脊柱两旁1.5寸是膀胱经所在的部位,分布着很多重要的脏腑俞穴,包括脾俞、胃俞等,捏拿这些部位,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激发经气,通气血,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使宝贝口能知味,胃口打开,胃气得到顾护,脾气得到运化,积滞得以消导,从而改善宝贝的消化吸收功能。
给孩子一个强健的脾胃补脾经、摩腹、捏脊、揉足三里
给孩子一个强健的脾胃补脾经、摩腹、捏脊、揉足三里补脾经定位:脾经在拇指桡侧的赤白肉际处。
手法:循拇指桡侧边缘,沿指尖向关节处推为补。
力度要轻,不宜太重,特别是补法,越轻越好。
因为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太重的话孩子会疼、会难受,不让推。
家长可以先在自己身上试做一下,有轻抚感即可。
速度要快慢适中。
时间:因为是日常保健,一般是三五分钟,具体还要看孩子的年龄。
几个月大的孩子,做两三分钟就可以了,两三岁的孩子做五分钟,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做十分钟。
其实还有一个补脾经的方法,就是按住孩子大拇指的指肚,顺时针揉,这个与上面的方法是同等效果的,力度也是要轻。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摩腹定位:腹穴在整个腹部。
手法:以腹部为圆心,先逆时针按摩,再顺时针按摩。
力度也是轻抚即可。
次数:逆时针按摩圈数与顺时针按摩圈数一定要相同。
比如,逆时针按摩49圈,那么顺时针再转回来49圈。
圈数并没有特定意义,36圈、81圈、108圈都行,重要的是逆时针、顺时针按摩的圈数一定要相同。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捏脊定位:脊柱穴在背部正中。
手法:从长强捏到大椎,以把皮肉捏起来一小条为宜。
一般孩子两个月以后,可以趴着、可以抬头了,就可以给他捏脊,通常都是从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开始捏脊。
次数:作为保健的话,做五六次就可以了。
但是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捏脊,捏完五次了,他会说:“妈妈再给我捏一会儿。
”所以一般不限制次数,以孩子舒适为宜。
功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振奋阳气。
叮嘱:1、因为每个孩子的体质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火旺,要是睡前给他捏脊的话,他会兴奋得不睡觉。
我们一般这么处理,如果孩子晚上捏脊后睡不着觉的话,下次我们就从大椎捏到长强,也就是从上往下捏。
因为捏脊是可以振奋阳气的,心肝火旺的孩子本来就比较兴奋,难入睡,你要给他注一下阳气,他就更不睡了。
反过来捏脊,相当于安抚他一下,让他的阳气收回来,反倒是对他的火旺做一个调整。
2、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复杂的个体,虽然相对成人来讲比较简单,但也有可能在脾虚的同时,有肝火旺、心火旺等情况。
小儿脾胃虚弱推拿应该怎么做【母婴健康常识】
小儿脾胃虚弱推拿应该怎么做
文章导读
小孩子如果出现了脾胃虚弱的话,是可以通过食疗或者按摩来缓解治疗的哦。
如果想要使用推拿按摩来治疗小儿脾胃差的情况,首先要懂得正确的姿势和懂得穴位的
位置哦。
1.常用手法
(1)点揉中脘、天枢穴各1分钟。
(2)顺、逆时针摩脘腹3分钟。
(3)分腹阴阳100次,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4)反复捏脊10~15遍。
2.随证加减
(1)脾失健运型:面色少华,不思饮食,或食而无味,拒进饮食,多食或迫食后有恶心、呕吐,脘腹作胀,形体偏瘦,精神状态一般无特殊异常,大小便基本正常,舌苔白或薄腻。
常用手法加。
捏脊健脾胃四招搞定脾胃功能失调
捏脊健脾胃四招搞定脾胃功能失调
脾胃如果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的话,我们身体的消化系统就会出现问题。
人的身体就会出现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足三里对于人体保健有很重要的作用,经常按揉足三里能够有效健脾和胃、对于各种原因各种类型的脾胃病症都有不错的疗效。
脾胃不适一定不能忽视,脾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组成部分,一旦出现问题又不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哦。
捏脊一般都是用于对小孩子,其实这种疗法对于成年人也同样适用。
能够坚持每天捏脊,坚持一周就能有效缓解口臭、胃痛、乏力等等症状。
当然,想要捏脊疗法发挥作用,一定要操作规范、动作标准才行。
进行捏脊疗法应该采用俯卧的体位,将背部伸直之后,尽量放松腰背肌。
捏脊疗法有一套口诀叫“捏三提一”,意思就是说在用除小指以外的其他四只手指同时提拉皮肤,每捏三下就将皮肤提拉一下。
当然,提拉皮肤时一定要注意力度,不能拧转皮肤,在提拉脊背皮肤时也不要歪斜,尽量保持直线前行。
肚脐两侧有一个穴位,天枢穴。
经常刺激此穴位能够缓解因为消化不良引起的便秘、呕吐等等症状。
而此疗法只需要将两手分别在肚脐两侧来回上下擦动至发热即可。
每日最好能够多次刺激,效果会更好。
经常揉肚脐能够有效缓解胃寒、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而且揉肚脐操作简单,只需要将手掌搓热,将掌心紧贴脐部,按照顺时针方向稍用力揉动就行。
当然,力度只要能够感觉到脐部有挤压感、感到舒适就行。
操作虽简单,但要坚持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捏脊治病,家长们知道怎么给宝宝捏脊治病吗?【母婴健康常识】
捏脊治病,家长们知道怎么给宝宝捏脊治病吗?
文章导读
\n 捏脊治病其实主要针对的是小儿,小儿不好带,总是爱哭闹,吃饭不香,其实都是身体抵抗力不好,免疫力地下引起的,而通过捏脊的方式,则能改变这些现状,让
小儿变得越来越强壮,但是也有很多家长不了解捏脊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到底应该
怎样捏脊,捏脊治病的穴位是哪里?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些问题。
\n
捏脊治病的穴位
捏脊治病主要需要掌握穴位,如果能够把指法和穴位掌握到位,就能够达到治病的目的,捏脊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式,尤其是小儿肠胃不好,可以采取捏脊的方式来改善。
那么,捏脊治病的穴位到底是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部位。
捏脊疗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
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
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捏脊的穴位是指“夹脊”穴,位于腰背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
旁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督脉和膀胱经是
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n。
捏脊有奇效,要懂“捏”诀窍
捏脊有奇效,要懂“捏”诀窍小儿疳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症候群,包括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症,寄生虫、贫血、佝偻病、多种维生素缺乏症等。
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捏脊疗法能推动全身气血运行,防病疗疾,是治疗疳积的一种古老而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患儿愿意接受的疗法。
手法:患儿趴俯合适,医者双手两拇指伸直并对拢,食指等四指半屈空握,指端相对,从患儿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自下而上,两手拇、食等指配合向前上提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为一遍,每次施治,可视病情和患儿体质捏拿5-8遍。
然后根据患儿不同的症状,采用有针对性的“侧重提捏”的手法刺激穴位及其两旁的俞穴,以便增强疗效。
也可直接采用有针对性的“侧重提捏”的手法施治母亲给婴儿按摩Mother massaging baby侧重提捏治则: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便溏一长强至腰阳关和其两旁俞穴遗尿一腰阳关至命门和其两旁俞穴纳差、呕恶一命门至至阳和其两旁俞穴夜啼、易惊一至阳至身柱和其两旁俞穴体虚、易感冒一身柱至大椎和其两旁俞穴施治:长强,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凹陷处。
此穴能使脏中生春阳正气,舒缓各部器官,镇痉止痛,凉血固脱。
治脱肛、泄泻、二便不利等。
腰阳关:在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能通肾化气,调血固精,祛寒湿、强腰膝。
治五淋、肠炎等。
如小儿大便溏软、次数多,可自下而上,侧重提捏长强穴至腰阳关穴和其两旁的俞穴6-10遍。
命门: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此穴于两肾中间,肾藏精,为生命之根,先天之本,有壮阳益肾的功能。
治肾虚诸疾。
如小儿疳积中遗尿多,可自下而上,侧重提捏腰阳关至命门和其两旁的俞穴6-10遍。
至阳:别称肺底。
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此穴能宣肺止咳、清利湿热、通经活络。
主治胸背痛、咳喘、胃下垂等。
如小儿疳积中纳差、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爱呕恶,可自下而上,侧重提捏命门至至阳穴和其两旁的俞穴6-10遍。
身柱:在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此穴能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咳。
宝宝捏脊
宝宝捏脊什么是捏脊宝宝捏脊,是通过给孩子推拿进行治疗的方法。
即捏拿孩子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不仅可以调和阴阳,疏通经脉,活络筋骨;而且还能加强气血运行,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
想要增强小朋友的免疫能力,就要充分刺激他们的植物神经节和神经干,而捏脊就是不错的选择。
它能促进脏腑功能正常运转,达到预防部分疾病的目的。
其中在健脾和养胃方面,捏脊的治疗效果最佳,而临床上,通常用来治疗孩子的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症状。
此外,还可以作为保障身体健康的按摩。
宝宝捏脊好处宝宝捏脊可以在很多方面强化孩子内脏的运转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防治疾病。
比如:1.宝宝捏脊最突出的好处便是健脾养胃,针对孩子脾胃不正常引起的疾病,捏脊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例如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等。
2.孩子肺部虚弱引起的连续多次感冒咳嗽,在中医认为是由于孩子的抗病能力较差,身体内的阴阳不平衡导致。
捏拿孩子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不仅可以调和阴阳,疏通经脉;而且还能健脾清肺,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以便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改善免疫能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几率。
3.孩子捏脊疗法可以健脾养胃清肺,身体内脏健康了,孩子也就不会因为腹痛、胃胀等情况而在夜晚哭闹不止、影响睡眠了。
4.孩子捏脊疗法不仅可以防治疾病,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
捏脊能改善孩子的内脏功能,还能防止气血不足,促进周身气血的运行,从而间接地提高孩子的智力。
5.幼儿的捏脊疗法还能明显改善孩子爱哭、尿床、大量出汗等现象。
雾霾天宝宝能出门吗宝宝春运出行宝宝发烧物理降温方法宝宝身高体重标准宝宝可以穿紧身裤吗宝宝能吃橄榄油吗为什么捏脊能治病1.捏脊疗法,即用两只手的大拇指指肚与食指外侧中间骨节,循序渐进地捻拿孩子后背,这是一种中医疗法。
通过刺激小朋友身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促进脏腑正常运转,达到预防部分疾病的目的。
2.督脉,即在背部的正中央,膀胱经,即督脉的两侧。
中医生活捏脊:儿童最佳中医保健
中医⽣活捏脊:⼉童最佳中医保健随着社会的发展,⽗母对于⼉童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捏脊疗法是⼉童常⽤的保健⽅法之⼀。
简简单单在⼉童的背部捏⼀捏、推⼀推、拿⼀拿,便是⼀种最简单的中医治疗⽅法。
捏脊疗法安全,⽆副作⽤,更容易被⼉童及家长所接受。
捏脊疗法主要是在⼉童的背部进⾏捏、提的按摩⼿法,能够达到疏经络、和⽓⾎、健脾胃等功效。
现代医学实验证明,捏脊疗法能够有效地增强⼉童免疫功能,起到增强体质,助长发育,提⾼抗病能⼒的作⽤,可以治疗⼉童的多种急慢性疾病,例如感冒、消化不良、厌⾷、贫⾎、疳积、腹泻和便秘等疾病。
什么是捏脊疗法?⼀、捏脊捏脊,就是对⼉童的脊柱及脊柱两侧进⾏的捏、提按摩⼿法,作⽤部位是中医所说的⾜太阳膀胱经第⼀侧线和督脉。
五脏六腑的背俞⽳皆位于膀胱经第⼀侧线,⽽督脉为阳脉之海,捏脊可以起到调阴阳,理⽓⾎,和脏腑,通经络,培元⽓的作⽤。
⼆、捏脊的操作⽅法⼉童俯卧位,暴露整个背部。
捏脊操作者位于⼉童的侧上⽅,两⼿的半握拳状,⾷指半屈,⼤拇指指腹放于⾷指中节的前侧⾯,⼤拇指指腹与⾷指中节的前侧⾯共同⽤⼒捏起⽪肤,双⼿⾸先向上捏起⼉童的尾⾻正中两侧⽪肤,同时双⼿交替提捏,逐渐向头部提捏并捻搓移动,⾃尾⾻长强⽳向上提捏移动⾄⼤椎⽳,为捏脊⼀遍。
视年龄⼤⼩及⽪肤娇嫩的程度决定捏脊遍数,⼀般以捏脊后,⼉童的⽪肤稍发红充⾎为度,这样才能达到刺激⽳位、疏通经络的⽬的。
每天捏⼀次,连续 7天为⼀疗程。
为提⾼保健效果,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三、捏脊的注意事项1.捏脊疗法⼀般在空腹时进⾏,饭后不宜⽴即捏拿,需休息2⼩时后再进⾏。
2.保持室温温暖。
3.捏脊操作者保持双⼿温暖。
4.捏脊⼿法宜轻柔。
5.捻搓移动时,⼿不可离开⽪肤,需持续提捏。
6.婴幼⼉⽪肤娇嫩,可以推、擦等⼿法代替。
7.捏脊之后不易⽴刻吃寒凉⾷品,如⽔果、冷饮等。
8.体质较差的⼩⼉每⽇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9.疾病情况下是否适合捏脊,可以咨询专业医⽣。
小儿捏脊疗法的作用有什么
小儿捏脊疗法的作用有什么
家有小孩,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朋友需要学习很多的内容,无论是孩子的饮食还是对于孩子的护理,大家都需要学习的。
小儿捏脊疗法是家长朋友需要学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护理方式,那小儿捏脊疗法的作用有什么?这是家长朋友比较关心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小儿捏脊疗法的作用有什么?
小儿捏脊对提高孩子健康程度方面有许多的作用,比如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对于小儿的一些怪癖如胆小、爱哭,咬
指甲,脾气暴躁等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1、小儿捏脊疗法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2、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
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
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
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
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4、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小儿捏脊还可以提高其智力,捏脊可使孩子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上文就是关于小儿捏脊疗法的作用有什么的介绍,现在家长朋友们了解吧!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小儿捏脊疗法家长朋友们最好还是了解一下。
小儿捏脊疗法是很不错的推拿按摩方法,不过家长要是没有掌握好,就好还是到专业的机构给孩子进行推拿。
捏脊可治一切慢性病
捏脊可治一切慢性病虽然组织了几次小儿推拿讲座,学到了一些基本的推拿知识,但我对捏脊手法却情有独钟。
因为我在实践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它的好处: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家长坚持天天捏脊,孩子一般不会生大病,即使偶尔着凉捏捏也能扛过去了;对于大人来说,背上的督脉一通,人就立马感觉出奇地轻松,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亚健康状况消除了!但即使这么好的手法,似乎还不为人所知不为人所重视,一般人只用于小儿的保健,而且刚看到一则新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按摩科主任唐学章说,捏脊是缓解小儿疳积的一种传统推拿疗法,对成人来说,捏脊虽不能治病,但能起到一定的保健效果,例如调理脾胃,缓解便秘... ”。
看了我的博文“十天治好婆婆腰腿痛”就知道,谁说捏脊不能治病?什么叫实践出真知?真是可惜了这个宝贝!我在宝宝树向大家推荐的时候,也有貌似推拿界人士说捏脊是补的手法,不是人人适合时时适合。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捏脊是一种双向调节的手法,就像小儿推拿里的“清补”。
今天我终于在著名医家周尔晋老人的“人体X型平衡法”一书中找到关于捏脊可治各种慢性病的大段论述,极大地鼓舞了我,因此我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成为家人最好的医生。
特此抄录与大家共享(红蓝字部分)。
按照“防胜于治”的原则,我郑重向大家推荐中医传统的捏脊疗法,其之所以妙用无穷,一则脊髓是大脑的外延与通道,是指挥中心(大脑)下命令与回收情况的要害之处,关系重大;二则脊柱外侧有十七对穴位,医称“华佗夹脊穴”,以捏带针,可治一切慢性病;三则捏脊,不但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收效甚宏,亦可防治颈椎、腰椎、尾椎病;四则按照我在“高低学”中所述“四边有病中间平”的原则,脊柱处于人体的最中线,对头部、四肢部、内脏各部均有医疗用作,也是治瘫要穴。
一切慢性病患者,都可采用“捏脊疗法”,捏脊均是从下向上捏,不可来回捏;只是高血压病患者,要从颈项朝下捏,捏到尾椎骨止,切记不可从下向上捏,否则容易导致出血性疾病,千万注意!《难经》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主风府,入属于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捏脊巧治儿童脾胃病
捏脊疗法是推拿疗法的一种,主要用于儿科,古时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等脾胃疾病,故又称“捏积”。
捏脊治病,是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法,刺激身体某些经脉和腧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法十分符合儿童特点,不会给患儿带来什么痛苦,能防病治病,因而深受群众的欢迎。
捏脊的部位
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背俞穴等。
通过捏脊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及调整脏腑的治疗作用。
常用手法
捏脊疗法常用手法为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种,临床上,这八种手法综合运用,完成整个捏脊操作过程。
1.捏法:用双手拇、食二指将皮肤提捏起来,所提皮肤的多少要适当,提捏过多不易推进,提捏过少易于滑脱。
2.拿法:是捏法的进一步动作,拇指用力下压,食指用力上抵,拿法同捏法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
3.推法:以食指为主,将提捏起来的皮肤向前推动。
具体作法是,将食指二、三节紧贴皮肤,与拇指协调,均匀地向前推进,边捏拿边推进,推进速度应适当,过快则容易滑脱,过慢则不易推进。
4.捻法:拇、食指相对用力,食指向前上用力,拇指向后下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