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学习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龚少英, 2001)。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要经过知识的理解、记忆、迁移和运用四个阶段,理解、记忆和运用都离不开迁移,它们既是迁移的过程,又是迁移的结果和外现,所以,迁移是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且最为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党志平, 2008)。
可以说学习迁移是我们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任何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党志平, 2008)。
研究学习迁移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习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揭示能力和品德形成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为教学过程提供理论指导(耿会, 2015;龚少英, 2001)。
学习迁移理论不但能锻炼学生知识联系能力,还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科学的调整教学计划(轩丙宇, 2018)。
1 学习迁移的特征学习迁移是将所学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应用到新的情境活动中去;是解决新问题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是能够对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思维方法在新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拥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形成一种用新途径或新策略解决学科间相联相通的新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积累中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才能和力量在不同情境下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最终实现运用自如、举一反三、相得益彰的高效轻负的效果(季海涛, 凌和军, 2013)。
2 学习迁移的分类2.1 根据是迁移的性质: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又称“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促进作用,负迁移又称“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干扰作用(耿会, 2015)。
知识迁移,以旧带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知识迁移,以旧带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摘要】知识迁移是指将已掌握的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旧带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案例分析和具体策略,可以看到知识迁移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的积极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到新的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育者应当重视知识迁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借助这种方法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知识迁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知识迁移,以旧带新,小学数学教学,学习效果,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具体策略,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启示,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通过将已学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和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知识迁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入研究知识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旧带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此,本文旨在系统分析知识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知识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其概念及特点,了解以旧带新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利用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
研究旨在探讨知识迁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知识迁移的深入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最终目的是探讨知识迁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展望,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1.3 研究意义知识迁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摘要】本文探讨了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首先介绍了学习迁移理论的概念,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接着从认知结构的建立与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迁移、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转变、利用情境化教学促进学习迁移、跨学科整合实现知识迁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
最后给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迁移实践的建议,为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提供了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迁移理论、小学数学教学、认知结构、学习动机、教师角色、情境化教学、跨学科整合、应用总结、存在问题、未来展望、实践建议。
1. 引言1.1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学习迁移理论是指个体在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后,能够将这些知识或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或情境中的过程。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情境中的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所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引导教师在课堂中扮演更为引导性的角色,通过情境化教学促进学习迁移,并实现跨学科整合,促进知识迁移。
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1.2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认为数学难以理解和应用,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往往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为主,缺乏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影响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基于迁移理论的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角 的三 角 函数 值 等 。 总之 , 这 些 都 属 于 先 行组 织 者 的范 畴 。 “ 组织者 ” 在 学生 学 习 较 陌 生 的 新 知 识 .缺 乏 必 要 的 背 景 知 识 时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可 以 起 到 明 显 的促 进 作 用 .有 助 于 学 生 理 解 不 熟 悉 的 教 材 内容 。 2 . 有 效 揭 示前 后 知 识 相 同 要 素 策 略 共 同要 素说 的 核 心 思 想 为 : 迁 移 主 要 有 赖 于 两 种 学 习 活 动 中 的 共 同 要 素 ,迁 移 的 实 质 是 两 种 学 习 活 动 巾 目 的观 念 、 方 法 观 念 、普 通 原 理 观 念 和 基 本 事 实 四个 方 面 的 共 同分 子 . 即新旧课题共同因素“ 在 学 习者 脑 神 经 巾 的 联 结 ” , 即 只有 当 两 种 学 习 内 容 上 有 共 同 的元 素 时 迁 移 才 会 发 生 。反 之 , 如 果 没 有 共 同 的元 素 存 在 , 无 论所 涉及 的观能如 何相 同 , 都 是 不 能 发 生 迁 移 的 。 该 理 论 留给 施 教 者 的 启 示 是 : 教 学 过 程 中有 目的 地 在 两 种 学 习 和 训 练 间设 立 科 学 的通 路 — — 相 同要 素 . 才 能 有 效 进 行 学 习 迁 移 ,更 有 效 地 增 强教 与 学 的双 边 效 果 。 那么, 教师在 进行教学设 计时 又该怎样 揭示“ 相 同要素 ” 呢? 教 师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应 当合 理 地设 计 教 学 活 动 , 使 教 学 的 每 一 环 节 都 应 注 意 新 旧 知 识 的联 系 : 教 师 每 时 每 刻 都 应 考 虑 学 生 的 已有 知 识 , 充分利 用已有知 识的特 点学 习新知识 , 促 使 正 迁移实现。 产 生 迁 移 的 关 键 是 学 习 者 从 不 同 的 活 动 巾 概 括 出 它们 之 间共同的原理 , 为了提高学习质量 , 实 现顺 向 正 迁 移 , 教 师 应 注意选择那些刺激强度大 , 具有典 型性 、 新 颖 性 的实 例 , 引 导 学 生进 行 深 入 细 致 的 观 察 , 进 行 科 学 的抽 象 和 概 括 . 避 免非 本 质 的属 性 得 到 强 化 , 防止 产 生 顺 向负 迁 移 ; 还 应 及 时 引 导学 生 对 新 旧概 念 进 行 精 确 区分 、 分化 , 以 形 成 良好 的认 知 结 构 。 如: 等 差 数 列 的 概 念 学 习后 可 以 继 续 推 广 到 在 一 个 等 差 数列 中 , 所 有奇 数 项 成 等 差 数 列 ; 所有偶数项成等差数列 , 这 就 是利 用 相 同要 素 说 进 行 的迁 移 。 类 似的 , 在 等 比数列 中 , 也有此性质 , 但 它 又 有使 用 的条 件 , 即在 奇 数 项 和偶 数 项 同号 时 才 成立 。 若 学 生 不分 析 这 个 性 质 的本 质 特 征 . 注 意性 质 成 立 的 条 件 , 很 可 能 就 会 出现 知 识 的 顺 向 负迁 移 现 象 又如 : 在学 习 了等 比数 列 的 前项 和 以后 。 请 学 生 完 成 下 面求 和 问题 :
学习迁移理论在教育中的体现
桑代克的“形状知觉”实验
为了验证迁移产生的条件,桑代克以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训练他们判断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图形面积。 其实验过程如下:
(1)要求每个大学生估计127个矩形、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了解他们判断各种图形面 积的能力。
(2)用90个10~10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对每个大学生进行判断面积训练。 (3)再次测试这些大学生判断面积的能力。测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判断13个与训练图形相 似的长方形的面积;第二部分要求判断27个在初测阶段使用过的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判断面积训练,大学生对矩形面积进行判断的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对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判断能力并没有提高。 此实验说明,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 生迁移。
学习迁移理论 在教育中的体
现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它以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所提出的官 能心理学为依据,提出迁移必须通过训练官能才能实现。
官能是指组成“心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 和意志力等能力。形式训练说认为,每个官能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和理解力等 官能。教育者应该把训练和改进学生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 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 的关键因素,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学习新知 识时,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越高、可辨别性越大、稳定性 越强,就越能促进学习的迁移。
例说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引 新 , 求 新 旧知 识 之 间存 在 某 些 或 部分 相 同 因素 . 新 课 的 学 习 , 要 把 置
a b
B 点 上 且 C/ x轴 , 直 线 则 于 学 生 知 识 学 习 的 “ 近 发展 区 ” 中 . 样 不 仅 复 习巩 固 了 旧 的 知 交 椭 圆于 A、 两 点 . C 在椭 圆 的左 准 线 l , B / 最 之 这 C过椭 圆 的左 顶 点 。 识 , 能更 好 地 理 解 、 还 把握 新 的知 识 。 速地 实现 知识 的正 迁 移 。如 在 A 快
南京
200 ) 1 0 7
要 】 迁移” “ 是存在 于数学教学 中的普遍规律。 知识之间包含的相 同要素越 多, 越容 易产生迁移。 正迁移” “ 促进 了新知识的 习得 , 负f “ t .
移 ” 碍 了新 知识 的 获 得 。在 中学 数 学 教 学 中应 恰 当运 用 迁移 理 论 , 使 学生 在 数 学 学 习 中产 生 正 迁移 、 免 负 迁移 。 妨 促 避
x.
由 于数 学 知 识 的严 谨 性 和 各 分 支 之间 联 系 的 紧 密 性 .迁 移 ” “ 在数 学 学 习 中普 遍 存 在 。若 对 A 的学 习 促 进 了 对 B的学 习 , 之 亦 然 , 反 叫做 正
( ) x x+ ( > ) 3 f ) z x O (:
X
铡 2 设 抛 物 线 y= p : Z2 x的焦 点 为 F 经 过 点 F的 直 线 交 抛 物 线 于 , 迁 移 。 对 A 的学 习妨 碍 了 对 B 的学 习 . 之亦 然 , 做 负迁 移 。 日 若 反 叫 在 A、 点 . C在 抛 物线 的准 线 l 。 B / B两 点 上 且 C/ , 明 : 线 AC必过 x轴 证 赢 常 的数 学 教 学 活 动 中 . 何 正 确 运用 迁 移 规 律 , 高 课 堂 的 教学 效率 . 如 提 原点 。 是 一个 重 要 的 课 题 .下 面 谈 谈 迁 移 理 论 在 中学 数 学 教 学 中 的一 些 应 用。
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 国庆
( 化 集 团 职 工培 训 学 校 , 肃 永 昌 金 甘 摘 要 :国际 二 十 一 世 纪教 育 委 员 会 的 报 告 《 育—— 教 财 富 蕴藏 其 中》 出面 对 未 来 社 会 发展 的 三 种 基 本要 求 , 提 —— 学会 认 识 、 会 做 事 、 学 学会 生存 。如 果 说 这 是 学 校教 学 的 最重 要 目标 . 么 . 习 迁移 理 论 就 是 教 学是 否 达 到 这 目标 的 可靠 那 学 指 标 。 为 此 , 们在 数 学教 学 中应 该 运 用 迁 移 理 论 , 我 塑造 学 生 的 良好 认 知 结构 , 养 学 生 迁 移 和 运 用 知识 的 能 力 , 强教 学 培 增
的兴 趣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 词 : 移 理 论 迁
数 学教 学
应用
学 习迁 移 是 心 理 学 的 一 个 专 用 名 词 ,其 含 义 是 指 一 种 学 习 的影 响 。 据 迁 移 现 象 的 特 点 , 移 又 可 分 为 正迁 移 与 负 迁 根 迁 移 、 向迁 移 与 横 向 迁 移 , 向 迁 移 与逆 向 迁 移 , 殊 迁 移 与 纵 顺 特 普 通 迁 移 等 。 许 多 教 育 心 理 学 家 对 迁 移本 质 、 生 过 程 、 生 发 产 条 件 及 其 作 用 进 行 了大 量 研 究 , 非 常 重 视 学 习迁 移 的 问题 , 都 提 出 了各 自的 观 点 。 譬 如 , 代 克 提 出 “ 同要 素 说 ” 贾 德 提 桑 相 , 出 “ 验泛 化说 ” 奥 苏 贝尔 提 出 “ 知 结 构 说 ” 冯 忠 良先 生 提 经 , 认 , 出 “ 验整 合 说 ” 经 。由此 可 见 , 移 对 人 类 的 学 习有 着 极 其 巨大 迁 的作 用 。 育 之 所 以有 存 在 的 实 际意 义 。 在 于人 的学 习 是 可 教 就 迁 移 的 , 果 学 习不 能 迁 移 , 育 就 难 以 发 挥 其 本 身 的 意 义 与 如 教 功 效 。因此 , 育 界早 就 流行 过 “ 迁移 而教 ” 口号 。研 究 学 教 为 的 习迁 移 的 目的 主 要 就 是 为 了揭 示 如 何 在 学 习 中能 举 一 反 三 、 触 类 旁 通 , 成 其 知 识 的 理 解 与 升华 。 促 既 然 迁 移 是 一 种 显 著 影 响 学 习 效 率 的 普 遍 现 象 。那 么 对 于 学 生 来 讲 , 习 的成 效 不 仅 是 掌 握 了一 定 的知 识 技 能 , 在 学 还 于 能 够 在 新 的 情 景 中 , 用 已有 体 验 去 解 决 新 问题 。 取 新 知 应 获 识 , 而产 生 预 期 的行 为 变 化 , 教 师 必 须 在 掌 握 有 关 学 习 迁 从 而 移 的 理 论 及其 影 响 因 素 的基 础上 , 分 应 用 迁 移 规 律 , 极 促 充 积 进 学 生 的 学 习 迁移 。 分 析 学 生 的 知 识 “ 长 点 ” 为 新 的 学 习提 供 固着 点 生 。 知识 掌握 过 程 实质 上是 认 知 结构 的建 构 过 程 。 认 知 主 义 和 建 构 主 义 理 论 认 为 :教 学 效 果 直 接 取 决 于 学 生 头 脑 中 已 有 的 知 识 ( 知 结 构 ) 如 何 有 效 运 用 这 些 知 识 加 工 所 面 临 的 学 认 和 习 材 料 ( 习策 略 ) 为此 教师 在 进 人 新 单 元 或 新 课题 教学 时 , 学 。 必 须 了解 教学 对 象 , 其 是 了解 学 生 的 知 识 基 础 与 能 力 状 况 . 尤 分 析 学 生 的知 识 “ 长 点 ” “ 近 发 展 区 ” 充 分 利 用 学 生 原 生 和 最 。 有 的认 知 结 构 来 同化 新 知 识 , 为新 的学 习 提 供 固着 点 。 “ 近 发 展 区 ” 前 苏 联 心理 学 家 维果 斯 基 揭示 教 育 对 学 最 是 生 的发 展 起 主 导 作 用 和 促 进 作 用 的规 律 而 提 出 的 。 他认 为促 进 学 生 发 展 首 先 要 确 定 学 生 发 展 的两 个 水 平 .一种 是 已 经 达 到 的水 平 , 现 为 学 生 能 够 独 立 解 决 的 在 智 力 任 务 : 表 另一 种是 学生 可能 达 到 的水 平 , 现 为 学 生 还 不 能 独 立 完 成 任 务 . 在 表 但 教师的帮助下 , 集体活 动中 , 过模仿 能够完成这些 任务 。 在 通 这 两 种 水 平 的差 异 就 是 “ 近 发 展 区 ” “ 近 发 展 区 ” 现 有 最 。 最 是 发 展 水 平 与 潜 在 发 展 水 平 之 间 的桥 梁 。在 平 时 数学 教 学 中我 们 如 何 利 用 好 学 生 的 “ 近 发 展 区 ”从 而 使 数 学 教 学 真 正 发 最 , 挥 促 进 学 生 发 展 的作 用 , 学 生 达 到潜 在 的最 高 发 展 水 平 的 是 关键 。 1 注重 分 析 学 生 的 现 有 水 平 , . 潜在 水 平 及 要 达 到 潜 在 水
学习迁移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可 见 ,他 的基 础就 是 微分 形式 不 变性 。这个 基 础 对 学生 学 习积分 的影 响是 深远 的 ,所 以微 分形 式 的不 变性 应 该作 为一 个 重 点来 处 理 .应该 把 它放 在一个 非 常重要 的地位 上 。务必使学 生学好 它 。 复合 函数 的求 导 问题 ,学 生普遍 感觉不 难学 、 比较容 易 掌 握 ,那 么在 讲 解 微 分 形 式 不 变 性 时 , 应 充 分利 用 学 习迁 移 ,把所 学 问题 与 复合 函数 的 求导 问题 联 系起 来 ,抓 住它 与 复合 函数 的求导 问
) 一
见学 迁 移在 教学 与 学生 学 习过 程 中 的地 位以提 高学 生 的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又有助于 学生 认知结 构的 不断完善 。同时 , 学 习 迁移 仵促 进 学 生 心 理 发展 及 使 习得 的知 识 、
=
』 1 J
的积分诸如 f j 、 【,f。 L— d ~{ V rx x 等进行下
面的运算 :
e 4Zd: l/ +elx j ± X  ̄ ;
=
d x
\ e + e一l / 4
叙述 起 来 只有两 个 字 的差 别 ,即把 “ 乘上 整体 在
J 2 2 e4 2e [ _  ̄  ̄ 】
一 d 一 』 x
的导数” 改为 “ 在乘 上整体 的微分 ” 。求 导数与求
微 分 的方 法 在 本 质 上 没 有 什 么差 别 。一 般 说 来 ,
学 生对 复合 函数 的求 到 问题都 比较熟 悉 ,把 这 个
慧衽持 屯 ・ 基础教育 l 3 3 1
20 年1 第1 总第11 08 月 期 0期 }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摘要】本文围绕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学习迁移理论的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该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接着提出了三种应用方案:概念负荷原则、情境相似性原则和情境变换原则,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结尾部分强调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迁移理论,应用方案,概念负荷原则,情境相似性原则,情境变换原则,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学习迁移理论作为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对于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者对于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备受重视。
背景介绍部分将详细探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概念掌握不牢固、习题应用能力不强等。
也将介绍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历史和研究现状。
通过对背景介绍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价值,为后续内容的讨论和展开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如下:学习迁移理论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通过将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促进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改革,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作用,学习迁移的实质是原有知识在新的学习情境中的应用.两种学习之间的作用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就称为正迁移,如方程的学习有助于不等式的学习;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就称为负迁移,如日常生活中的垂直概念对几何中的垂直概念往往会产生负迁移.从数学教育的目的看,应该追求的是正迁移.即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达到“闻一知十”的境界,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1 迁移的心理实质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继续.人们对迁移现象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括迁移,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有意义学习的最关键因素.认知结构是一种推动人的认知活动的工具,两种学习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认知结构来完成的.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是有利于迁移的;如果两类学习中存在共同点,也是有利于迁移的;如果学生有主动迁移学习的心向,也有利于迁移.形式训练说的观点认为,必须经过若干心理功能的专门训练以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推理能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使之在不同的学习中认出形式上相似的东西而实现迁移.大多数人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调各种方法、技能、思想的学习,并认为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记住一些具体知识更有益,其源由可追溯至此.其实知识与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无知者无能,我们不能轻视知识的学习.相同要素说是在批判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学说认为,两类学习中的共同要素或共同的成份情境能触发迁移.如学生如果能发现解方程x2-3x+2=0和解不等式x2-3x+2>0中的“共同因素”是分解因式x2-3x+2=(x-2)(x-1),那么解方程x2-3x+2=0的某些学习经验就能迁移到解不等式x2-3x+2>0的学习活动中.这种做法有点机械,没有突出数学思维的特点.为什么在解方程、解不等式时要分解因式?上述做法并没有回答.学生往往只是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这个观点是伴随着行为主义的观点而来的,用现在的眼光看,它比较注重知识层面,并且局限于具体的知识点就事论事,其解释比较狭窄.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各种变式中辨别事物的本质.概括说(类化说)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否在两种学习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当学生能把两类学习活动中的基础原理识别和提炼出来时,才能实现迁移.如学生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获得了“消元”这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原理,紧接着在学三元一次方程组时,如果学生能把“消元”和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联系起来,那么就能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原理(消元)迁移到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中去.华罗庚先生在学习解方程时,也有类似的经历.教材往往强调通性通法的教学,因为通性通法的包摄性强,概括性强,易于迁移.如湘版教材指出直线方程的一次项系数是直线的法向量坐标.有了法向量,就能从方向上把握直线,有关直线的问题就易于解决.类似的想法迁移到平面,用平面的法向量把握平面,就把二维平面的问题化归为一维直线的问题.现在流行的用法向量处理立体问题的做法就基于此.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人迁移的是顿悟,即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关系转换说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者必须发现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产生.学习定势是用来解释顿悟现象的一个概念.学习情境的多样化决定了我们的基本人格特征,并在使某些人变得会思考中起重要作用.这些情境是以同样的形式多次重复出现的.不应以单一的学习结果,而应以多变但类似的学习课题的影响所产生的变化来理解学习.基于此,采用多样化的变式训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刺激的学习情境是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形成学习定势.因为学习定势既反映在解决一类问题或学习一类课题时的一般方法的改进(学会学习上),也反映在从事某种活动的暂时准备状态(准备动作效应或预热效应中).学习定势的这两个方面都影响作业的变化.这些学说之所以对立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学习理论缺乏学习分类的思想,把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相混淆,把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相混淆.在技能学习领域,把智慧技能与动作技能相混淆.当代著名的学习理论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产生式理论和新近发展起来的认知策略理论(包括反省理论认知理论),他们都各自提出对迁移的解释.奥苏伯尔认为,无论在接受学习还是在解决问题中,凡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就存在着迁移.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是影响新的学习和迁移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当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能找到适当的可以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包括概念,命题或具体例子等),那么该学生的认知结构就具有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反之,当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找不到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那么该学生的认知结构就缺乏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上位的,包容范围大和概括程度高的原有观念可以充当先行组织者.如果认知结构中缺乏这样的上位观念,教师就可以从外部给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嵌入一个这样的观念,使之起吸收与同化新知识的作用.如在掌握分数概念之后学习百分数,分数概念是上位的,起组织作用;百分数概念是下位的,有了上位分数概念的支持,学习起来容易.原有知识越巩固,越易促进新的学习.注意到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可辨别性,是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加涅的智慧层次论把智慧技能分成: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经过一定的练习,使结论和原理以产生式的形式表征,而不是以陈述性的形式表征,那么原先的结论和原理就转化为人们的办事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规则就转化为做事的技能.判断学习成效的依据之一就是看习得的知识能否转化为学生灵活运用,转化为学生的办事技能.产生式迁移理论适用于解释基本技能的迁移,是相同要素说的现代化.其基本思想是,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这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产生式这个术语来自计算机科学,产生式就是所谓的条件——行动规则.比如,解方程的学习经验与解不等式的学习经验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解方程的学习就有助于解不等式的学习.认知策略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是影响策略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就是俗话说的“知人者智,知己者知”,“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够对自己认知结构的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功能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认识.建构合理、有序、不断发展的具有调控作用的认知结构将有利于迁移.由以上分析可知,实施正迁移有两个关键因素:(1)两种学习有类似性.相同要素说和产生式迁移理论着眼于知识的心理表征方面;有意义言语学习的迁移理论触及知识的灵魂——原理、思想和方法.“万变不离其宗”中的“宗”指的就是易于迁移的具有概括性质的思想和方法.(2)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的迁移心向.形式训练说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实现自动迁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其可取之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感悟,反复体味,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定势,机缘巧合时,就会产生顿悟,产生远距离的迁移.2 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会学习,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运用迁移.2.1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公理化思想的教学应用把数学知识编织成一环扣一环的逻辑链条.这既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了基础,又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共同要素)提出了要求.有经验的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先复习一下有关的旧课,然后通过类比等方式实施迁移,自然地引入新课,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如学习了等差数列,再学习等比数列,完全可用类比的方式实施迁移,教师的“讲”只要讲在关键处即可.这样就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前的学习可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后继学习是先前学习的自然延伸.当我们学习了新知识之后,还可以用新知识来阐释旧知识,以新带旧,如从高观点看初等数学就是此法的应用.2.2 牢固掌握具有包摄性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学习迁移效果受知识经验概括水平的制约是实施迁移的一个基本规律.如果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已有知识经验概括水平高,那么就容易把新知识纳入原认知结构中,学习迁移就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的认识结构由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数学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由数学知识化实为虚而成,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包容性,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使之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观念.如初等代数中最基本的思想,最重要的本质就是数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学生掌握了运算律,就能顺利迁移到解方程等内容的学习中.一大套三角诱导公式,如果能从中提炼出“数学的用以简化问题的等价变换”这一思想原理,就会对全体公式及其关系和方法有了实质性的深入认识.教师应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反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着眼于提高学生能力,真正达到“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2.3 自顶而下,逐层分解不断分化式的呈现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从已知的较一般的整体中分化出细节,要比从已知的细节中概括整体容易些.人对知识的认识是从整体到细节,而不是相反.认知心理学还认为,人们关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在头脑中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最具有包容性的观念处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点,它下面是包容范围越来越小和越来越分化的命题、概念和具体知识.这是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形式.教材的呈现也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要充分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之为后续内容的具体展开提供一些起固定作用的概念,以利于领会和保持.如在解析几何的序言课中,学生要深刻领会解析几何的实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那么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将会注意到离心率可以用来刻画圆锥曲线,那么类似地,斜率能否用来刻画圆锥曲线呢?由此出发,学生可以获得一些深刻的见解.同样的,在三角函数的学习中,教师若能时时教给学生,三角公式其实是圆的性质的解析表达,学生如果能在具体的学习中时时用具体的公式来验证这个观念,必将加强对三角函数的理解.2.4 加强横向联系,实现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加强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不知道许多表面上不同的术语实际上代表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会造成认识上的许多混淆.如比例的合比性质ab=cd=a+cb+d,其实是说,两杯一样甜的糖水混合之后,还是一样的甜,那么此公式显得十分的亲切了.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使知识能彼此阐释,使人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2.5 加强变式练习,使静态表征的知识以产生式的方式表征技能之间产生迁移的本质是共同的产生式而不是它们的表面相似,变式是适合规则的情境的变化.变式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变式练习及变式教学是我国本土教育经验的归结,不仅是适合于概念课、命题课和习题课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更应看作一种促进学生学会问题解决,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理念.2.6 发展自我意识,学会反省认知学会使用高级规则和认知策略等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的程序性知识,更需要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能够反省认知,能够评估采用不同认知策略所带来的不同效益,而不是把学习成绩的优劣简单地归结为自己资质的高低上.俗话说“每个人都看不到自己的后颈窝”,能自我反省,内省自己是很难得的.与其说是心理学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如说是从心理学的观点来阐释数学教学的一些具体的现象.数学工作者喜欢做推广、引申之类的工作,其动作指向是具体数学结论的生成,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人的认知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为迁移的产生提供了外界的活动基础.作为教师,不仅应该是技术型的,而且还应当是技术理论型的.作者简介徐章韬,数学教育博士,教育信息技术博士后,副教授。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输入和记忆,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
研究如何有效地将学习迁移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紧迫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为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学习迁移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找到并解决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学习迁移理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应用,帮助他们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中。
研究学习迁移理论还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深入探讨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 正文2.1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学习迁移理论是指学习者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迁移效果的理论。
根据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时,能够利用既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知识。
学习迁移理论主要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方面。
正迁移是指学习者在解决新问题时,能够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负迁移则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习困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迁移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多种数学问题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2.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应用学习迁移理论是指在学习一个任务后,个体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或策略应用到其他任务或情境中的能力。
浅议“迁移”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浅议“迁移”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作者:严洪亚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6年第05期摘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迁移理论,对促进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行之有效的。
本文从扎实学科知识,夯实迁移基础、加强新旧知识联系、提示知识间的差异等方面来阐述,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迁移;认识规律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25-02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数学思维和方法;并且要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学习、理解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就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常常会出现知识的迁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后面有关知识的基础,新旧知识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教材本身的编排也十分重视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间迁移,掌握新的知识。
所谓"迁移"教学,是把学过的旧知识整体迁移到新知识的教学环境中来,使之发挥"柱石"、"先导"作用,让学生产生更新、更多、更广的知识。
"迁移"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很重要,因为小学数学教学是对学生加强数的最基本知识的认识与运用的过程。
迁移教学作整体搬迁,便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积累,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识规律。
教师正确认识与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一块一块重叠扩大,大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被称之为"正迁移";相反,如果教师运用不当,就会破坏与干扰教学的进行,这又被称之为"负迁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正迁移而避免负迁移呢?1.扎实学科知识,夯实迁移基础小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以扎实的数学学科基本功为基础。
基于小学数学知识结构的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小学数学知识结构的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作者:揭南伟,叶孝伟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6期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外国语小学揭南伟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中山小学叶孝伟【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能根据后继学习的需要,适时地、有限度地作一些拓宽、渗透,就可以把各个部分的知识像链条一样连结起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学习迁移;迁移;小学数学一、问题的提出在心理学中,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负迁移。
对学习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学习的规律,揭示能力的内在机制。
在当前知识激增的时代,“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迁移与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其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成为教育的根本问题。
中国的基础教育完成由“应试”到“素质”的转轨过程中,“学会学习”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强调的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
“为迁移而教”已成为当今教育界推崇的口号,学习迁移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小学数学的各知识点的形象性、思维性、逻辑性、连贯性很强,它与各学科,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也十分紧密。
新课标也提到“体会数学各知识点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迁移的作用更加突出。
正是由于迁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在平时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只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当问题需要联系到以前所学知识时,往往难以正确解答;当问题所涉及到知识点较多时,他们更不知所措;但也有部分学生却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其实这两者的本质差异就在于,后者表现出对所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好的迁移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王宝林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23期[摘要]学习迁移是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能够使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
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正迁移的促进作用,而有效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就能够解决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种种误区,从而建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关键词]学习迁移课堂教学学习情境社会主义作者简介:王宝林(1976-),女,河南南阳人,现为河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政治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政治学理论、政治思想史。
2004年8月6日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据此可见,在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的多元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它对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塑造起着引导和保证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体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要注重在思想政治上的引导作用,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当前在高等院校的部分所谓80后、90后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出生并成长在中国社会深刻转型的阶段,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造成部分大学生心理脆弱、理想淡漠、思想混乱;同时,这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对所面临的现实事物一般持批判怀疑态度,比如在课堂上对老师说教的信任度大大下降,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也是指学得的经验(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态度、方法等)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近年来,人们在教学中越来越认识到学习迁移的重要性,纷纷提出要“为迁移而教”。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学习中普遍的现象,是检验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是否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的一个最可靠的指标。
小学生的迁移能力较差,特别是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迁移,更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悉心指导。
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迁移中自主探索,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
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迁移性教学。
一、引导“反思”,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
数学思想、方法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学生具备数学素质的前提。
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悟”性。
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
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反思”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后,对数学问题的答案和探究过程本身进行反思、评份,会提高学生的“悟”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迁移能力的有效之举。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境的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之一——反思,主要指学生主体对数学问题的答案及思维过程进行检验和反省,分析评价所选择的解题过程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方法是否能推广,并从中领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增强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师生以计算“盒子里有9只杯子,盒子外有3只杯子,一共有几只杯子?”为原型,经过操作、观察、分析和综合、概括,得出了如下的数学模型:9 + 3 = 12\/\\ 1 2然后,引导学生反思,要求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思维过程,即“看到9,想到l,把3分成1和2,9加1等于10,10再加2等于12。
迁移在数学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 收 稿 日期 :0 5 0 2 0 ~ 6— 1 0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 1 O 期
周立娜 , 李祚 迁移在数 学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1 9
无穷 大 等新 的概 念 , 它们 的数 学表 述和 ( )式相 比又有 细微 差异 : 2 厂 Βιβλιοθήκη )在 — 。 的左极 限 : ( 处
学习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迁移有正负之分 , 有顺 向逆 向之别. 其源于思维定势 , 这种思维定势是 客观存在的. 当人们多次用某种方式感知了一些事物 , 分析和解决 了一些问题 , 问题出现若与 旧 新 有 知识相适 应 , 可获得积 极迅 速 的迁 移 效果 ( 便 即正 迁 移 ) 否 则 因难 于考 虑 或 接受 其 他 的解 决 途 ;
进 一步 , 们在后 面 讲授 多元 函数极 限 时 , 我 又可 以 以一 元 函数 极 限的 基 本 概念 和性 质 为基 础 ,
加 深和 促进对 新 概念 和性 质 的理解 , 通过 论域 的逐 步扩 大 , 识更 新 也 在 递进 有 序 地 进 行 着 , 样 知 这
不 仅有 利 于帮 助学生 理 清不 同概 念之 间的继 承关 系 , 可大 大降低 学 生对新 知 识 的理解 难 度 , 强 也 增
径, 从而 干扰 和阻碍 了新 知识 的学 习( 即负迁 移 )教 师在 教学 过程 中应 把 握 和利 用 迁 移规 律 , 促 . 在 进 正迁移 上下 功夫 , 同时努力 将负迁 移 的影响 降低 到最小 限度.
1 促 进 正 迁 移
1 1 基本 概 念和性 质 的正迁移 .
大家熟 知 的极 限概念在 数学 分析 知识体 系 中贯 穿始 终 , 先 学 习 了数 列极 限 的概念 和有 关 性 首 质, 当再讲授 函数极 限的有 关知识 时 , 数列极 限 的内容 容易 造 成很 好 的 正迁 移 现 象. 个概 念 用 数 两 学语 言分别 表述 如下 :
数学教学中对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2019年第16期(总第164期)自身的语文素养需要不断地提升,十年前的知识要有,未来的知识也要掌握。
所以,学习必要的教学媒介是很必要的。
二十年前,一支粉笔的教学肯定会被多媒体、电子白板的教学取代,那么语文教师就应该学习使用这些教学媒介。
我觉得年长的教师,要抛弃“安逸”心态,不断学习,更新自我。
而年轻的教师则要多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把握语文教学的重点,不能让语文课堂成为“花瓶”。
第二,教师要多参加培训,然后反思,哪些适合的,哪些不适合的,都需要语文教师自身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做调整。
第三,语文教师要调整心态,重新确立符合学生的长远语文学习目标,不能操之过急。
2.课改的层次性,农村小学语文要在夯实的基础上拓展思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我觉得应该分层次,根据城里和农村的学情不同,制定不一样的要求。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使用,就是要学以致用。
经过学习语文,学生读书比以前要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要写得通顺,从而更有利我们的沟通交流。
所以,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可以采取这几点措施。
第一,语文课堂中语文是重点。
不管怎么样改革,语文的听、说、读、写是重点,方法可以多样化,但是课程标准的目标必须达到。
第二,农村的学生虽然不能完全地自主学习,但是可以采取半自主,或者一小部分训练,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思维,我们应该推广。
那么我们可以半教师引导半学生自主,从小目标开始。
第三,阅读课和写作课开设,语文程度高低培训,一方面是阅读,另一方面是写作。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多阅读,对写作指导多重视。
当发现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去改变,唯有改变才有新的希望。
语文,这是需要不断去学习,那么语文教学更是需要不断更新。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语文教学还存在没有结合实际,花样多,基础不扎实,课堂表面有效等问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结合问题实际分析,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改进,通过深入变革,达到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1]蓝梦圆.浅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EB/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4):148.[2]孙慧.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7(18):145.[3]张勤生.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法浅谈[J].教育现代化,2017(24):240-241,248.作者简介:黄义能(1960—),广西百色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乡村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研究学习迁移理论,借助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和优势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提升,是学科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策略。
据此,文章尝试分析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习迁移理论;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方案中图分类号:G623.5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101-02一、学习迁移理论总览1.定义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是自身的学习经验对完成其他学习活动的影响。
学习迁移理论正是建立在学习迁移的基础上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旨在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记忆、理解其他的知识,可以跨学科也可以不跨学科,但最常见的是跨学科迁移。
2.作用学习迁移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势互补,从而提升学科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第二,以其他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其学习思维能力。
试论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覃日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罗播乡万寿小学,广西 贵港 537213)-102-2019年第16期(总第164期)二、目前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1.迁移效果不明显学习迁移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去看待某一学科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疲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对学习迁移并不是非常重视,尤其在老一辈的数学教师队伍中,有部分教师也并不理解学习迁移理论的含义和作用,认为“迁移”就是把别的学科的内容硬性植入数学教学内容中,不仅不会迁移,而且迁移效果不明显。
2.迁移工作不深入学习迁移并非某种简简单单的教学手段,而应该是一个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学科融合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共同点,以此作为渗透点推动学科融合,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在教学形式、方法、内容的表面上寻找共同点,导致其他学科的内容只是作为引出、陪衬、佐证数学教学内容的存在,迁移工作浅入又浅出,难见成效。
3.迁移方式不科学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缺乏学习迁移(学科融合)的科学方法,导致在很多时候,教师非常容易被其他的学科内容所影响,从而偏离正确的教学轨道。
这种情况非常多见,例如,教师在讲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时需要迁移少量的物理知识,但是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不懂物理的,一旦教师刹不住车,那在学生看来,这堂数学课就变得非常枯燥难懂,学习信心也受打击。
4.迁移内容较牵强有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学习迁移的经验,迁移的内容在小学生看来都非常牵强,甚至有些哗众取宠的味道,例如,教师把美术知识渗透到数学计算类的应用题讲解中,把语文知识渗透到数学图形类题目中,虽然也可以迁移,但这样的迁移方式难度不小,加之教师缺乏经验,不仅会把学生绕晕,甚至还会把自己绕晕。
三、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1.应用基础和前提第一,学习迁移理论是基于“人本教学”理念的教学理论,所以教师必须秉持“人本教学”理念,承认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引导学生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第二,教师必须了解学习迁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尽量选择那些能够直接产生关联的知识点所对应的学科。
2.语文——让学生正确地审题明意(1)锻炼学生提取题干关键词的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有限,所以面对题干很长,条件很多的数学题目,学生在阅读审题时很难提取到其中的关键词,一旦提取不到关键词,那自然就找不准或是干脆找不到某个计算条件,导致计算出错,而通过学习迁移,教师可利用语文的识文断字知识引导学生解读题干并提取关键词。
(2)锻炼学生把握题干核心内容的能力。
有些学生把题干通读一遍,还是理不清其中的数据关系,这是因为其欠缺把握题干核心内容的能力。
而通过学习迁移,教师可以通过语文阅读知识引导学生总结题干的核心,找到“题眼”,从而准确解题。
(3)实例分析——应用题。
例如,在教学数学应用题时,许多的应用题题干中都会应用到“少了”“至少”“至多”“减少到”“减少了”等词语,这些关键词往往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含义千差万别,而教师就可以通过语文知识引导学生提取并理解这些关键词。
同时,在应用题题干中,核心内容一般都在中间和末尾,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方法找到题干核心(重要的条件和要求)。
3.音乐——丰富学生的知识记忆方法(1)通过音乐建立数学知识的条件反射。
小学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也比较有趣,教师很容易把它们串联在一起,编成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歌词和旋律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学信息,学生经常听这些音乐,久而久之就能通过音乐建立数学知识的条件反射,同时还可以联想多种数学知识。
(2)实例分析——数的加减法。
对小学生来说,数的加减法其实并不是很简单的内容,所以教师需要通过音乐知识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一些常见的加减法计算技巧。
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歌: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20以内退位减法歌: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很简单。
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加法意义歌: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作和。
数位对齐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这些歌的歌词和旋律通俗易记,对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非常有帮助。
4.思想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迁移理论,它能够帮助数学教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培养其认真仔细的学习性格和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品质,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实例分析——做数学作业。
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其养成正确的学习心态和作业习惯。
一方面,认真仔细是常规的学习品质之一,能够保证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会马虎大意,眼高手低;另一方面,实事求是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品质之一,能够保证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会投机取巧,更不会让他人代解问题,代写作业,始终以诚实的态度对待作业,对待数学学习。
综上所述,学习迁移理论实际上是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实现数学和其他学科的优势互补,从而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断革新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和多元化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1]彭秀蓉.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16(8).[2]谢爱红.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6(4):42-42.作者简介:覃日佐(1980—),男,广西桂平人,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数学理论。